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一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一、活动背景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一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 活动宗旨

1、 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 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 活动设想

1、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 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 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 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 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 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 准备活动

1、 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 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 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 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 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 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 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 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 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驸马》选段“为救李郎离家园”,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等。

8、 活动总结,齐唱戏歌《唱脸谱》结束活动。 课堂教学的确定与实施: 一,活动的背景

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戏曲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她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挖掘传统戏曲中积淀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智慧、艺术精华和审美情趣,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是在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当今世界个人文化自信的需要,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需要。 二,活动的构想 1,粉墨登场

对传统戏曲这一民族文化之根和母亲文化,要爱护她、崇敬她、发扬她,首先要触摸她、了解她、亲近她,感受她的温暖和亲情。

第一, 师生协作完成“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调查的内容可包涵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的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情感、态度及对戏曲现状的感受和建议。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城市、乡村、社区、当地文化馆及剧团,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戏曲表演名家和戏迷、访问戏曲研究专家和作家,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了解现阶段戏曲文化建设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

第二,通过请教音乐老师,邀请戏曲专家或戏迷现场表演、讲座,利用图书室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音像市场调查,收看戏曲频道及戏曲节目等形式,收集传统戏曲的文字、图片、视频、磁带、光盘、网站等资料,初步了解传统戏曲的一般知识。通过摘抄、做读书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创作张贴画、欣赏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近传统戏曲。

第三, 利用音乐课、美术课或其它地方课时,开展戏曲选修课,品味戏曲魅力,感受传统戏曲面临的严峻形式。将保护传承传统戏曲强烈的使命感注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播种下传统戏曲的精神底子。了解戏曲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 2,梨园新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其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因此,让广大青少年全身心地沉浸在传统戏曲的优美世界,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钟爱戏曲艺术是活动的重点。 第一, 要整合课程资源,进行系列综合性学习,开展传统戏曲主题性、专题性研究。如戏曲文化史研究、戏曲行当研究、戏曲唱腔研究、戏曲脸谱研究、戏曲道具研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戏曲小剧团,学习戏曲表演。

第三, 学习传统名曲名段,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论文赛、手工制作赛等活动走进戏曲世界。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戏曲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 3,非常有戏

要通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爱上戏曲,沉迷于戏曲,成为戏迷、票友。

第一,策划戏曲艺术节。第二, 组织“戏曲文化座谈会”,邀请学生、老师、家长、 社区人士、戏曲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畅谈戏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就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反馈。整理成谈话纪要或者专题报告,在新闻传媒上发表,以在论坛发帖子、写博客等各种形式引起大众关注。 第三, 策划“戏曲活动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等

第四, 制作卡片、小报,宣传册,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

公共场所宣传普及有关戏曲知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戏曲的振兴和发展。 4,加油,中国戏曲

让祖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传统戏曲的振兴建言献策,使学生从小树立一种文化尊严和自信,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一,召开“传统戏曲现状反思会”,分析戏曲的现状和危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群体智慧共享。

第二,考察西方戏剧、话剧、歌剧、舞台剧等相关艺术形式,比较传统戏曲与之异同之处;欣赏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等有影响的新生代戏曲作品,寻找该曲目之所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原因;欣赏中国版歌剧《图兰朵》的世界巡演,寻找戏曲如何走向世界的对策;结合中国话剧百年活动,召开茶话会,畅叙戏曲的美好未来,写出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第三,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结集,建立传统戏曲数据库,结合学校其他传统文化活动,开发有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 三 活动的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主题的策划需要教师筛选,活动方案的确立需要教师提炼,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监控,活动的评价需要教师参与。

2,在每一活动单元,都应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取向”的活动目标。要明确在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以“任务取向”和“角色职责”来达成体验性目标。

3,传统戏曲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大胆参与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研究者。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人力资源的价值,并进行有效的整合。

4,要加强对活动的评价。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扬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篇:  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总结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

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邪教,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嘉兴军用机场,通过讲解、观看、调查,增强了学生地国防意识。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组织学生春游,去xx乐园活动,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染整长环保,羊毛衫厂的编织工序操作,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

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

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综合实践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作为校管理人员,也应更新教育观念,不单从分数、升学率等方面评价教师,应注重对教师鼓励性、研讨式的评价。尊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注重素质评价,不歧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以免影响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和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落实到直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

作为教育者应充分认清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式,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合作研究,大胆探索和实践。结合农村学校条件生源等条件的劣势,重视综合实践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办好特色学校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篇:初中生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本站推荐)

初中生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生物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重视。在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生物课程标准,将实践教学置于突出地位,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在生物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推进上述理念的贯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可采用比较、分类、类比等推理方法,使他们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新的概念,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比如,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完成的、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再逐渐加大探究的难度,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探究能力。又如,学生在实验室观看昆虫标本、腊叶标本和叶的构造后深受启发,回去后就能自己动手制作出形态逼真、绚丽多彩的叶画书签,相互赠送给同学。还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生物的趣闻,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自然界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动植物,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这些趣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试发现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现象,养成观察探究的习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探索性实验,增强了他们学习植物兴趣的稳定性。

(二)充分利用资源

首先可利用校园资源进行实践教育,校园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充分利用校园、营造实践氛围是搞好环境实践的重要环节。学校校园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进行科学分类,并将该植物的生命活动特点及经济价值都写在标牌上,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点。其次,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争艳,物种丰富,环境优美,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要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自己归纳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和实践。现行的初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学习、动手制作等课程,占总课时的15%左右,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如在上“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节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光照或水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这样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来上这节课,学生就有了较深的印象,就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的表皮细胞的观察,在实验台上摆放诸如杨树叶、蒜、洋葱、向日葵种皮、菠菜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验观察过程中,自然总结出表皮细胞排列的共同特点,教师则趁热打铁讲解表皮细胞的结构,让学生感受到为什么教材的实验材料选用洋葱。还有在学习完“绿色植物怎样制造养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根据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想出方法。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阳光,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增加CO2浓度,即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也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选择具有优良品质的种子,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点。

(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测评方法严把章节检测关,采取多种测评形式。可以书面考试,也可以口头测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阅互改。可以闭卷考试,也可以开卷考试。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识图或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等等。对每次测评结果,都要认真总结,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培优补差,对学生进行多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生物实践教学只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专题一: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及目标细化

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比如在“小筷子大文章”这个活动中需要实现情感、知识、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可以细化情感目标为:(1)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环保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学生通过经历调查探究的过程,培养实践精神;(3)学生能在交流与分享成果时,学会赞美、理解与宽容。细化知识目标为:(1)方法性知识:调查方法、文献检索与收集、数据统计,学会撰写调查报告;(2)经验性知识:与他人、机构联系的交往性活动,资料收集、保存的基本活动;(3)综合性知识:经历社会调查研究基本过程,能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报告研究的过程和体会;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或研究课题。能力目标细化为:(1)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客观思考和辨证地分析信息;(2)表达与交流:运用口头方式报告研究的成果、学会辩论会、编刊物、制作网页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第五篇: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学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论述阐明学生要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突出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本文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

2001年6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的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具有新理念。它的目的是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具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他们的思维极其活跃,对外界的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具有了一定自主探索的能力。

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很重要,这时是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应该积极学习课堂内外的知识,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缺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变得迟钝。在传统的教学中,它的模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没有注重实验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强记忆,方法单一,学生没有自主性,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在我教综合实践课程中,尽我所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且快乐地学习。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自然会喜欢这门学科,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现在使他们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未来走在潮流的前列,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知识变迁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淡化学科界限,加强知识整合的特征,主张课程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有机联系。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不受学科和知识限制,使知识和能力有效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把知识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今后工作和生活打下结实的基础。综合实践课程倡导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从而达到学习真正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体验成功的喜悦。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和谐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在学习。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学生感到快乐,老师也有成就感。根据新课改来说,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但要会教书也要会育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初中生具有勤学、好问、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中。通过实践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口与动手”能力,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提高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未来

由于我校处于少数民族地区,要因材施教。当地可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很丰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家乡的银饰、苗歌、农作物等极为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教他们一些有用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家乡,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通过学习来帮助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物质和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让家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课程培养综合性的人才,符合时代的需要与发展,社会是学生未来人生中的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思考,为之探索。且充分利用社会与综合实践课程资源,让师生共同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