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全文)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全文)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第一篇: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证书挂靠常识!!!建筑行业人才必看资料因为经常接触一级建造师,总有一些个人问挂靠的相关事宜,为了方便大家,现将各类问题汇总如下:我汇总了一级建造师挂靠的一些常见问题,会不定期更新。1、初始注册。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第一篇: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证书挂靠常识!!!建筑行业人才必看资料

因为经常接触一级建造师,总有一些个人问挂靠的相关事宜,为了方便大家,现将各类问题汇总如下:

我汇总了一级建造师挂靠的一些常见问题,会不定期更新。

1、初始注册需要个人提供的证件?

a.身份证

b.学历证

c.执业资格证

d.报考单位的解聘证明(这个不一定,有的地方要求不严格,则不需要初始这个证明,到时直接问挂靠单位是否需要就可以了)

2、转注册需要个人提供的证件?

a.身份证

b.学历证

c.执业资格证

d.执业印章

e.与原单位的解聘证明

3、注册时提供的证件是否必须是原件?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提供证书原件的

4、初始注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初始注册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公路专业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因为这个证书不仅建设部要审,交通部也要审,耗得时间长一些

5、转注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转注册大概有20天左右就能办下来,比较快

6、报考时考试年限不够,证书无法注册,X年后年限够了,证书还能否注册?

这种情况一般是注册不了的,因为建设部审核的时候看的是你报考时的信息状态,也就说你报考的时候年限不够那就无法注册了。

7、工作经验能否累加?

例如某人中专毕业就开始工作了,两年后又考了大专,然后工作了4年就报考了一级建造师,那他前后的工作经验是可以累加的,可以加上中专毕业后的两年工作经验,这样中专毕业,有六年的工作经验,是可以注册上的,只要个人提供以前的劳动合同就成,越全越好。

8、初始注册是否可以由朋友代办?

一般初始注册个人是没有手续的,只要把相关证件提供给企业就成了,剩下的就是企业去上报审批了。

目前只有浙江省有特殊规定,注册的时候要求建造师本人必须到场。

9、转注册是否可以由朋友代办?

转注册的时候需要个人去原单位办理一下转出手续,开出解聘证明并要求企业调出个人信息;如果在注册地有朋友,可由朋友代办。

目前只有浙江省有特殊规定,转注册的时候也要求建造师本人必须到场。

10、社保问题

挂靠单位在上报个人资料的时候,必须在其单位给建造师上个社保,以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如果您在注册当地已有社保,挂靠单位再给你上一个,那就会冲突,因为现在省内社保逐步联网,一个省内不得出现俩社保;像北京、天津、上海在这方面管理的很严格;其他没有联网的省,就尽量别挂在本市就可以了。例如,某人的社保在深圳,那就尽量挂在广州、东莞等地。

11、多证能否挂在不同单位?

只要是建设部的证书,必须挂在同一个单位。

12、多证的注册的话,费用如何算?

其实费用这个东西没有确切的数目,一般跟企业直接协商就成,但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是所有证书单挂费用的总和的。

最常见的组合可能就是一级建造、监理、造价这仨证,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不太愿意要这种情况的证书,因为他一般也就用一个,但是如果只按一个证书的费用计算,建造师个人肯定觉得亏,企业又觉得另外两个证我又用不到还要负责继续教育费用,手续又繁琐。

其实企业不愿意要多证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建造师、监理、造价用的是不同的密码狗,企业可能只有建造师的密码系统,如果你有仨证,他想用,那企业必须再去弄个监理、造价的密码狗,算起来又是一笔支出,所以现在企业大多是用什么找什么,直接找个单证。

13、二级建造跟一级建造是否冲突?

如果二级建造跟一级建造是同一专业,那就只能用一个。如果二级的已经注册,那要么就把二级办理注销,然后注册一级;要么就把一级跟二级的注册在一起,那二级建造会自动注销。

如果二级建造跟一级建造是不同专业,那把二级跟一级的注册在一家单位就成了,这种情况,这俩证书就只能在本省内使用了,不能跨省,所以还是建议把二级注销。

14、注销的问题?

注销分注销注册和注销证书两种。

注销注册就是暂停执业的意思,办离职后,证书相当于未注册的状态,以后你想用就再注册就成了,继续教育这些规定也按初始的情况办理。

注销证书就是彻底的注销,办理后,相当于就没有这个证书了。

15、建造师的继续教育问题?

一级建造师目前还没开展继续教育,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现在就算是05年考的证书,到现在不补继续教育也是可以直接注册的。

据说2010年会开展继续教育,到时再看相关规定。

16、一级建造师证书一年之内能变更几次?

一级建造师证书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只要现有的注册单位同意您转出,而且您手上的证件齐全的话,随时可以转。

17、什么时候能领到执业印章?

执业印章一般在建设部网上公示后的3个月左右的时间会下发,在领到执业印章之前,个人无法办理转注册。

18、证书已挂在A单位,个人的章能否用来挂B单位的项目?

这个是不可以的,证书挂在A单位,章就只能再A单位使用,挂靠单位不同,个人的章就不同,章代表着挂靠单位,不能用来挂别的企业的项目。

19、企业二级升一级大概需要多少个一级建造师?

一般在15个左右。

20、一级建造师每年几月份考试?

一般在9月份。

21、今年考了一级建造,不注册的话,来年能不能考增项?

可以的,拿着执业资格证书去报名就成了。

22、挂靠协议一般签几年?

这个没有死规定,一般的1~3年都可以的,有的可能觉得行情每年都在涨或者觉得转注册费用高,希望一年一转;有的可能觉得转来转去的麻烦,不如直接签个两三年的,这个一般看个人的意愿和企业的要求。

23、身份证换代问题?

一般如果报考时用的是旧身份证,考试合格后,身份证如果换新了,那拿着新身份证是无法成功注册的,必须去当地派出所开个证明,才能顺利注册。

24、解聘证明的问题?

解聘证明没有严格的格式规定,一般企业都会办理这个,大概注明“XX已与本公司脱离劳动关系,特此证明”就可以了,其实主要是看那个章。

25、证书注册不上的情况?

a.除了一级建造,还有其他建设部证书在别的单位注册(建设部的证书必须挂在一家单位,不能分开)

b.所学专业不符(必须是理工科的才能注册)

c.毕业证与身份证不符(毕业证上的姓名必须与身份证上的一致)

d.工作年限不符合规定

e.证件不齐全

f.劳动合同无有效期

g.合同章看不清

26、为什么报考的时候,条件审核过了,注册却注册不了呢?

报考的时候,人事中心审核的不是那么仔细,而且,个人都是要交报名费的,只要不是太明显的问题,一般都会放过去的。

注册的时候建设部审核的很严格,不符合规定的肯定会被打回来,有的跟建设部有关系的可能能注册上,但是以后转注册时候还是要审核的,到时审核不过,你就没法儿转,只能在原来单位放着。

27、如何注销监理?

很多一级建造师都是先考的监理,注册之后又考了一级建造,证书下来之后就形成了监理变更、一建初始的状态。大多数建造师都很有感触,这种情况很不好注册,企业要用一级建造必须先把监理给转过去,然后再注册建造,但是监理的转注册就需要1~2个月的时间,算上一建初始注册的时间,企业要等上4~5个月才能去升资质,这就太费时费力了。

其实监理的注销手续很简单的,大概就是拿着以下资料去趟省建设业执业资格注册大厅办理就可以了。

a.注销注册申请表(登陆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http:///fiveIndex.credit?action=preLevel&creditCode=9992324110137560

第二篇:“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调查问卷

您好,欢迎参加本次答题,我们是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现针对汽车零配件外贸批发这一方面做的一份调查问卷,以下问题是匿名提问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多帮忙,如实回答,谢谢合作。

Q1您的性别:(单选题)

A.男

B.女

Q2您现在所在年级 :(单选题)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已毕业

Q3您的专业:(单选题)

A.经济类专业

B.文学类专业

C.机械类专业

D.医学类专业

E.电气信息类专业

F.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G.其他专业

Q4您是否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单选题)

A.是

B.否

Q5您对于应用日语这一专业是否了解:(单选题)

A.很了解

B.了解

C.一般

D.不清楚

Q6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日语这一专业:(多选题)

A.喜欢看日剧动漫

B.想去日本旅游

C.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

D.刚好调配到这个专业

E.其他

Q7您觉得你的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单选题)

A.很乐观,我很有信心找到相应的工作的

B.有点担心,目前这个专业的就业压力很大

C.不清楚,没去了解过

Q8您是否会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单选题)

A.一定会

B.不确定,看情况

C.没想过这个问题

Q9您是否知道应用日语可以从事哪方面工作:(单选题)

A.很清楚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Q10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你希望自己将来去哪里工作:(多选题)

A.去日企工作

B.从事外贸这一方面

C.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好

D.对专业不感兴趣,不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E.自主创业

F.其它

Q11就业后,有经济能力基础,你会买车吗:(单选题)

A.会

B.不会

C.没考虑过

Q12你(不)买车的原因是(填空题)

A.选项1

Q13为了你的爱车,你更愿意到哪里购买汽车零配件 :(多选题)

A.4S店

B.汽修店

C.汽配店

D.渠道商

Q14你选择汽车零配件的标准是:(多选题)

A.品牌知名度

B.网点便利

C.服务种类齐全

D.价格合理

E.朋友推荐

F.店面装潢美观

G.其他

Q15你觉得目前汽车零配件行业欠缺的是:(多选题)

A.服务质量

B.服务技术

C.政府管理

D.其他

Q16你对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的评价是 :(单选题)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很差

Q17你对我国汽车零配件的价格评价是 :(单选题)

A.很便宜

B.一般

C.很贵

D.非常贵

Q18你认为汽车哪部分最重要 :(单选题)

A.发动机

B.变速箱

C.底盘

D.驾驶室

E.其他

第三篇: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内容

1.调查对象:大连市建筑行业

2.调查目的:

1)调研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2)掌握各类建筑企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了解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岗位;

4)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5)目前建筑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3.时间2011年04月30日

4.方式实地考察查阅浏览报纸网络的信息

5.分析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 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

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微机应用能力。

我国建筑技术人才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已达366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5%,其中在施工工人队伍之中,80%是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未经培训的农民工。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仅占0.3%。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140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建筑企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现场管理和监理类人才更为缺乏。

大连市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从产业内部构成来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产业所有制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经营结构。

(一)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产业产权结构。

截止到2009年年末,大连市建筑企业共有1768家,涵盖72个专业。其中等级内的房建企业475家,占26.8%。在房建企业中,特级企业5家,占辽宁省特级企业总数71%。一级房建企业30家,二级企业128家,三级企业312家,劳务企业221家。目前,全市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原来的12家国有和国有大集体企业,已有10家改为股份制企业,占总数83%。剩下2家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在资质等级内的475家房建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1家,占总数0.2%,集体所有制企业4家,占总数0.8%,股份制企业187家,占总数39%,民营独资企业283家,占总数60%。

(二)初步形成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组织结构。

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4.4%;

二、三级总承包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83%。劳务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12.6%。

(三)在产业经营结构上,大连市建筑企业在坚持以房建为主的同时,还将产业链向监理、招投标代理、工程咨询、钢结构等领域延伸。有的企业还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地产开发、新农村建设、餐饮、旅游、养殖、海岛开发、承包山林等。还

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中小建筑企业。如墙体纠偏、体育场馆地板专业铺装、置业担保等等。

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制结构存在不完善之处。在部分股份制企业中,股权设置,特别是高管层与普通员工持股比例不尽合理,领导层偏重。在民营独资企业中,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形成,家族式管理模式比较沉重。到目前为止,建筑企业中无上市公司。

(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从全市建筑企业的专业分布来看,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53%、18%,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子型,与国际上通行的“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大相径庭。在专业分布方面,我市建筑企业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安装、装饰装修等与房地产开发紧密的相关专业,这三个专业的企业总数达到承包企业总量的58%。而其余的69个专业企业总量仅占42%。

(三)产业经营结构明显不完善。大连市建筑企业主要以房建为主,地方建筑企业均无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资质。据我们对35家一级以上房建企业的调查,企业增项大多是土石方、钢构、装饰装修、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等,地铁、港口、机场、铁路等资质均为空白。有一家特级企业增项了铁路施工,但资质仅为三级,无法参与投标。我市2008年投资的7325亿元建设的城际交通等6大领域重点工程,我市建筑企业由于资质所限,产业经营结构不完善,无力参与投标。有的企业反映,现行的资质标准规定,投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有专业业绩。可是不干哪来的业绩。要增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投入资金购置设备,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干

一、二工程标段就完事,岂不造成浪费。

(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外向度发展不高。目前,大连市建筑企业年建筑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6家,20亿元的有3家,50亿元左右的有1家,与江浙一带建筑业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建筑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也影响了企业外向度的提高。2009年,大连市建筑企业完成外埠产值80.2亿元,占当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8.3%。而全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产值平均比率是26%。境外产值只占总产值2.8%,且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大体量的项目少,市场占有率低,

与一些建筑业强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五)资金短缺严重,科技创新力量薄弱。现在建筑市场是“卖方市场”,这种局面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垫资、压价、拖欠、不及时决算、偏离工程造价规律的最低价中标,已使许多建筑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全市建筑企业平均利润率不到3%。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由于无物可押,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全市建筑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对国家级、省级工法研究乏力,更缺少企业标准。造成了一些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轻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六)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由于我市许多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完善,外地人才流入少,使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据我们对20家骨干企业统计,只有4家企业有公路、桥梁、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占被统计企业总数20%。而这方面人才共14人,少得极为可怜。20家企业均没有港口、机场、铁路、地铁等基础建设方面的人才。整个行业懂项目、会管理、会外语,了解国际工程项目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按照国家住建部新制定的企业资质标准,大连市等级内的房建企业共需要5890名建造师。目前尚缺2635名,其中,一级建造师缺1120人,二级建造师缺1515人。全市建筑业有技工证书的约2.4万人,其中,高级技工300人,占总数1.25%。中级技工2000人,占总数8.33%。高、中级技工人才的缺乏,已影响到企业发展。目前,全行业建筑专业人才占职工总数7.2%,比北京、上海和江、浙等省市均低50%以上。 调研综述

建筑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预测方面

1.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总体以大专学历为主,技术人员总体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以初职为主,而年龄结构中,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总体比较合理,只有少数企业集中在 30 岁以下年龄段。

2.人才需求方面,实际调查显示: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建筑工程专业明显居多,其次是工程造价、装饰工程、暖通空调专业,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较少,多数企业无这个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无学历。反应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短缺。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原因是高职高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企业技术现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总体说还不普遍,除与企业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国家的政策配套有关。

企业对建筑类各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

1.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各企业界一致认为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知识应当全面,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在具体知识点上,也有企业提出应当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另外,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生岗位技能证书方面,各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当具备

1、2 个建筑类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即通常所说的八大员证书。但同时也指出,要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提高其含金量。组织管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方面,应当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能力强,特别能吃苦,并易于接受新事物。

3.心理、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政治思想端正,尤其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品德好,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宽广。能够感受工作中各方面的压力,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踏实肯干;另外还要有好身体素质。这些方面都是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尚贤达视角:中国出版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对于文化传媒业的分支——出版行业,致力于中高端人才解决方案的尚贤达猎头公司十分关注。因为出版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的典型,人才成为了出版行业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把控、得失直接影响到出版企业经营的成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提出了“跨世纪出版人才工程”,新世纪后国家更是重视新闻出版人才,把人才战略作为出版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提出在出版行业实施素质工程、领军人物工程、高技能工程三大人才工程。业界、学界、政府对出版行业给予十分的关注和重视。

市容量大 产业呈现新趋势

一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有直接影响。一般而言,行业规模大小与所需人才多少成正比,当然每个行业性质内容的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纵观中国目前的出版业,已细分为书、报、刊、声、光、电等多个领域,涵括了出版科研、出版教育、出版代理、出版所需物资供应、出版进出口等产业体系。出版行业在中国整个传媒大盘里占据了最大的份额。据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来看,出版业产值1896亿元,占据传媒业59.1%的比例。出版业容量较大,其对人才的需求也表现出积极态势。近两年来,出版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非纸质、网络出版物挑战图书出版,而数字出版蓬勃兴起对传统出版业造成很大冲击。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只有213亿元,2011年却高达1377.88亿元。出版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改革,也对行业的人才要求有了新的表现,网络编辑、数字出版人才兴起。

出版行业人才就业模块

出版行业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内容生产、复制单位;发行销售单位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其中内容生产、复制单位是全国各类图书、期刊等产品的生产、供应商,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工作在这个模块的出版人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内容品质和思想高度。而发行销售单位指各种书店、各级网点及民营批发渠道等等,这些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拥有较大的人事自主权,接纳消化很多出版行业人才。而行政事业单位指各级出版行政职能机构,包括各级出版协会及编辑出版科研机构等等,用人管道窄小、机会少,但是对有志从事出版业学术研究的人才是好去处。

行业人才供需错位

目前,每年高校都会招收大批出版专业(新闻、中文等专业)学生,并且近些年不少学校都在扩招。但是,出版专业的毕业大军涌入社会,不少却遭遇到出版单位的冷遇。有一项由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展开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4家出版单位中,明确表示需要出版专业学生的仅有1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难道出版行业人才饱和、不需要专业人才吗?其实,出版行业是急需人才的,并且十分匮乏中高级优秀人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2005——2010全国新闻出版人才培养规划》指出,出版业的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表现在年龄、学历、知识、素质等方面。领军人物不足、专业骨干流失、经营人才奇缺、新老青黄不接、结构比例失调(以中文、新闻、历史专业为主)。懂现代传媒新技术、精于多个编辑领域、市场应变能力高的出版行业“复合型人才”极少。一方面各类普通高校年年扩招编辑出版专业学生,一方面出版用人单位对科班出身的出版人才却不怎么感冒,行业人才供需发生错位。其实,随着出版行业的变革、加上其行业特点,出版人才是在长期的业内实践积累中成长起来的,需要的也是跨学科、懂专业也懂出版实务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并非高校能真空独立培养出来的。

新型出版人才走俏

尚贤达猎头企业对出版行业进行调研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传统出版行业式微,数字出版、网络出版蓬勃兴起。行业的变革对出版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一些改变。譬如,编辑人才由单一加工型向策划型转变;出现网络编辑并如火如荼般发展壮大起来;出版业市场化后对发行人才越来越重视;而懂电子网络科技的数字出版人才成为出版人才市场的新宠。因此,策划编辑、网络编辑、数字出版人才、发行人等逐步在出版业走俏。尚贤达是国内一流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有着专业的服务水准和优秀的服务团队,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中高端人才的流动走向有着密切的关注和深刻的分析。出版单位客户对行业中高级人才如主编/副主编、发行经理、各部门主管等有招聘需求的话,欢迎和尚贤达畅谈业务、合作共赢。

第五篇: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1、行业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啤酒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06 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虽然已接近23 升,2007 年预计会突破30 升,但消费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比如北京的人均啤酒消费量90 升,但中西部地区仅在10 升左右,8 亿多人口的农村人均连6 升不到,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是30 升(欧洲87 升_______、美国107升),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啤酒已超过80 升。其中,啤酒消费大国的捷克、爱尔兰、德国人均消费分别已超过1

59、135 和117 升,而我国人均消费量,仅相当于捷克的1/

8、美国的1/4 和日本的40%。如果今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预计的30 升那么将有超过1000 亿元的销售收入。面临巨大的行业增长空间,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加快发展步伐,以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原料涨价、资金投入增加及出口顺差导致产量加速攀升

据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 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转变为顺差。其中,大麦进口30.9 万吨,同比下降56.4%。由于澳大利亚大麦严重减产及国际市场大麦库存的降低,年初至今,啤酒大麦价格上涨幅度已接近一倍,而货源紧张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目前看来,寻求大麦货源的目的地,也已经从澳大利亚转向欧洲。虽然国产大麦对于进口大麦有替代作用,但品质普遍较低,对于要求品质的企业来说,并不能减少进口数量。因此,利润一再遭受压缩导致例如金威啤酒做出预亏估计。麦价上涨对于大量进口啤酒大麦的青啤和燕啤目前的影响,由于库存的原因,还不是很大,而一旦库存消耗完毕,厂商受成本上升的影响会加大。故对于啤酒这个微利行业来说,存在转嫁的需求。依赖大麦进口的啤酒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加速销售,通过改换酒瓶容量等手段降低成本,以盈利来缓解原料成本价格上升的压力。但对于以国产大麦为主要原料的重啤等企业,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数据显示,啤酒的本地化消费倾向十分明显,目前,各区域前三位购买量的品牌至少有一个是地方品牌。据中国啤酒网上的"20 个城市啤酒消费前三名排行榜"显示,排名第一的绝大多数是当地品牌,这说明在许多区域强势品牌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主销的中高档产品和低端产品在一地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品牌。消费的主要心态和消费分类决定了啤酒市场的基本走向。高端的相对稳定是消费者和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中低端的市场不稳定是各地企业多年来对消费者教育和人们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心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档产品消费具有全国性特征,品牌相对稳定。中档产品和低档产品消费有着强烈的地域化特点,品牌转换速度呈加速现象。

3、啤酒行业高端产品面向全国,中低端产品地域化严重

4、中小企业抢占农村及二线城市

由于啤酒巨头在各大中城市竞争激烈,中小企业趁机抢占农村及二线城市啤酒市场。虽然各啤酒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靠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进行竞争,尤其是品牌的概念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但是由于成本上升压力及中低端产品的地域化特点,中小企业很容易在自己面对的市场上抢到优势控制权。然而行业竞争的趋势逐渐明朗化,这种优势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啤酒行业风险分析

1、产能风险

从本世纪初,国外啤酒企业对中国市场完成“跑马圈地”后,面对巨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及今年原料成本压力,各啤酒企业产量激增,以薄利多销来转嫁成本上升消耗,经过30 多年的时间,我国啤酒行业产能扩张了30 多倍。由此,啤酒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争态势。目前,我国啤酒市场主要在城市,而城市市场已经处于相对饱和状态。眼下,北京每年的啤酒消费量约150 万千升,然而,燕京、青岛、华润雪花3 大品牌加在一起,每年的产量达160 万千升,供大于求。再者啤酒是高税收行业,而啤酒产品价低利薄,故此各类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抢占终端的方式五花八门,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档尤其是中档啤酒市场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啤酒企业70%以上的产品是低档产品,中高档啤酒占比还比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国内啤酒企业恶性竞争、利润走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啤酒产品品种增多。部分啤酒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认为越多越好,某些啤酒企业的品种甚至多达上百种。品种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诸多弊端,同质化严重。产品链过长,管理难度增大。以上种种,使啤酒企业风险倍增,一旦产能严重过剩或产品结构失调至一定程度,将会导致企业亏损。

2、扩张风险

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第一集团企业,如华润、青啤、燕京、金星等,为扩大销量提前抢占市场制高点,纷纷把目光瞄准国内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例如西部,由此开始大规模扩张。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并购或建厂。由于雄厚的财力支持,第一集团企业大多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因为并购之后的整合花费他们完全能够承担,以此方式有利于他们牢牢掌握当地销售网络,尽快树立品牌影响,并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而第二集团企业如重啤、金威等,在向西部跃进的过程中,则以新建厂地更为合适,但是立足之后,就得面对资金压力,销量压力,产能风险。同时战线拉的过长,很容易导致“后方空虚”,失去在自己原本拥有的本地优势,且以上三个环节,任何一环发生问题,都容易导致企业亏损。

3、国际化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的啤酒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还较低,国际化能否实现赢利,考验着中国啤酒企业经营者的信心。在大多数时候,国际化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赢利,对于整体实力不够强的中国啤酒企业来说,能否对海外市场形成规模持久的支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企业的本土盈利能力足够强时,才能规避这一风险。而且,中国啤酒企业同时面临两大品牌瓶颈,一是企业品牌瓶颈,一个是国家品牌瓶颈。中国啤酒品牌从全球来看,大多数属于“国内品牌”,还没有上升到“全球品牌”的高度,影响力基本上局限于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没有多大影响力。近年来,中国出口到海外的啤酒产品大多数定位于中低端产品,这样的产品结构更加强化了他国消费者对中国啤酒品

牌形象的档次印象,这样的情况对产品在海外打开销路并且站稳脚跟十分不利。另外,同为亏损情况也不相同,一种是经营性亏损,即经营不善造成企业亏损;一种是战略性亏损,即亏损在预期之中,战略经营者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为亏损准备了代价。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百威公司收购原中德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成立百威(武汉)国际有限公司后,连续几年企业经营陷于亏损,但百威公司仍然信心百倍,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对这个市场的任何投资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因此,承受数年亏损而痴心不改,表现出百威公司作为国际化公司的远见性。现在,百威(武汉)国际有限公司已成为百威啤酒在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其巨大的赢利水平令人瞩目。如果以同样的道理看待中国的一些啤酒企业,我们同样认为今天的亏损,并不能成为我们否定它国际化的理由。

首先:我们与终端客户的联系,我们每天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终端客户身上,当我们进一家店时,我们要沟通客情,察看青岛、崂山库存,青岛、崂山摆放是否到位,生动化有没有做好。我们要把终端客户详细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好与他们的客情,让终端客户感受到青岛啤酒公司的零距离服务。因为终端客户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啤酒销量。

其次:我们与经销商的联系,如何提高经销商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经销商更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如何让经销商与终端客户更好的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应该按时的拜访经销商,如何帮助经销商更快的把产品销售出去?如何维护市场价格等等,都是我们需要经常做的。

再次,经销商与终端客户的关系融合度也会间接影响啤酒的销售量。如果经销商不好好配合我们的工作,比如给终端客户送货不及时,送货时态度不好或价格混乱都会直接影响终端客户的卖酒积极性。

所以在我们把生动化、促销计划做好的同时,把自己、经销商、终端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协调好也是相当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