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方案探讨(通用)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方案探讨(通用)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方案探讨近年来, 我国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整体现状来看, 我国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与实践教育呈脱钩态势。二是实践教学的推进力量单一。三是实践。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方案探讨

近年来, 我国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整体现状来看, 我国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与实践教育呈脱钩态势。二是实践教学的推进力量单一。三是实践教学支持支撑条件不足。

高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因此, 我们应当结合当前酒店行业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大胆探索创新, 力争以“工作过程导向”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需求, 实现三方“共赢”、“同发展”的目标。

一、寻求“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共赢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教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最初在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在经营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试点实验,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德国广泛推行的“学习领域”方案, 都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这些实践模式中, 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传统的课程进行构建, 工作过程知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成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 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 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通过“企业调查”、“职业调查”、“学习岛”以及“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 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 了解他所学的职业, 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当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在德国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尽管如此,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在德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给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酒店管理专业实行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使三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基础夯实。学校、企业、学生是模式实施的主体, 三方对模式的认可度直接影响模式的实施效果。寻求三方共赢的切入点是模式实施的基础工作。作为校方,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根本任务, 不光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职业思想的巩固, 学生一进校门, 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在平时与企业的接触中潜移默化, 从接受到认可, 再到内化, 使得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加入脑入心, 职业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作为企业, 为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通过该模式的实施, 其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职业思想明确, 企业文化认同, 员工的流失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控制。作为学生, 比同类学生较早地熟悉酒店, 会更主动更自觉地学习。

二、建立校企沟通机制是保障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期间涉及到双方培养成本的分配、教育方案的协调、指导教师的选配等诸多问题。学校和企业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到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建议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 并使其活动经常化、日常化。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主要重大教学决策由双方协商决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

(一) 人员的双向流动。

即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集中实践教学与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养、深造。因为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集中实践与现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内容相似, 在此不多加论述。而企业将员工送到高校进行培养、深造则是为了满足酒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的状况是中国酒店行业的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一线骨干员工理论文化素质较低的问题。所以, 无论从企业还是这些员工个人的角度, 他们都希望有机会能进入高校深造。如果校企双方能够采用“双向流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企业就可以将这些员工送往当地的合作院校, 通过办夜校班或半脱产班的方式帮助员工提升理论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业务骨干在校学习的时间, 指导在校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二) 资源的双向流动。

资源的双向流动主要指教学设备的相互利用。在“学校→企业”的流动中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设施设备完成实习学生的实践教学。在“企业→学校”的流动中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教学设备实现员工的理论文化素质提升, 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 校企双方都可以实现不进行大规模的成本投入而实现各自的目标。与此同时, 在“学校→企业”的资源流动中, 学校在校学生的实训课教学也可利用企业资源, 从而弥补校内实训设备陈旧的问题, 这将大大减少学校的教学成本投入, 而且校企稳定型合作模式对比于校企双向流动型模式, 校企双方在合作程度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 双方之间达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因此, 在校企稳定型合作模式中, 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校企双方应该通过合同 (或协议) 的方式保持前后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基本一致。也能保证时间比较稳定、合理。

三、建立科学可行的实践教育体系是模式实施效果的保障

实践教育体系涉及到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考核与评估。在指导力量上应建立一支有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骨干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制订详细的指导规程和教师考评细则。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组成专门的监控组织, 对教学的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 并制定以考核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的考核细则, 对学生各个阶段、各门课程的实践绩效进行考核评估, 以保证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完全实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状态, 没有突破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仍然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找与工作实践的联系,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内容远离工作实践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 没有在理论建构上解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 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为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1]杨益新、韩泽民.澳大利亚旅游酒店管理教学特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10.[2]靖增群、梁军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2) .[3]姜大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动向田.职业技术与教育, 2005, (18) .

摘要: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传统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校企双向流动”、“校企稳定型合作”、“校企订单联合培养”以及“校办企业阶梯型培养”这四种新模式进行探讨, 希望能以一些“崭新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需求, 实现三方“共赢”、“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益新、韩泽民.澳大利亚旅游酒店管理教学特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10.

[2] 靖增群、梁军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2) .

[3] 姜大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动向田.职业技术与教育, 2005, (18)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