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报(集锦)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报(集锦)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报第一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报

第一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报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荐)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浪费现象严重、对水利灌溉依赖性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华图教研中心的老师认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水利设施建设仍成为瓶颈性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第二,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第三,山区水利发展滞后。尤其像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等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有: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不佳,水费计收难,管护缺乏,等等。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二,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第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第六,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十七届五中全会四大关键词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2011年国考招考公告和大纲公布时间与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同步,这绝非巧合,此次国考申论主题肯定会反映此次会议所涉及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

关键词一:转型

对于中国而言,2010年非同寻常,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十二五”即将开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五大坚持,这意味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政府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

全会公报中叶没有出现GDP的指标,而是说长期平稳较快的发展。这意味着,在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这正是十二五与十一五规划的最大区别。此次政策的制定,考虑的是效果,而不是速度,这是此次全会公报中最大的亮点。这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16日在北京举办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开幕词时提到“包容性增长”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和胡锦涛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意指不能单纯发展经济,而需要全面均衡发展,才

能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2008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是“怒江水电开发”、2009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产业结构转型和粮食安全”、2010年国考申论的主题是“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三次国考的题材都涉及到了经济方面,可以说经济建设是国考题材选择的最大热门,不排除2011年国考申论仍以经济建设为主题的可能性。

关键词二:民生

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收入分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管理问题

都一一作了解答。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被提出,现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格局正在确立,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二元体制都归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此次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意味着政府未来将会花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从近10年的国考申论主题来看,仅200

1、2003和2006年考察过三次民生类题材,但均不单单是涉及社会领域的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2010年关于居民收入差距、高房价问题、城市交通大拥堵等常见诸报端,并引发了全社会大讨论。2011年国考申论主题极有可能以民生问题为

题材,考察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

关键词三:文化产业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有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强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被看成是金融危机期间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明确了政

府未来要加大力度发展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既能进一步带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效益,也能带来调整结构、提振产业、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经济效益。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20%以上。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通常在8%以上,

而我国大陆只有4%,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2001年开始,国考申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以文化为题材,即2002年的“网络监管”。虽然考察次数少,但这正说明了未来国考申论考察文化建设题材的可能性很大。考生要多关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

题,做好准备。

关键词四:环境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发生自然灾害,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都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命题人的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的。2010年国考申论以“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为题材、浙江申论以“低碳经济”为题材,这体现了环境保护往往是与发展经济联系在一起。2011年的国考申论可能是复合题材,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结合

起来命题是一大热门。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2011国考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考生务必深刻理解会议精神,以期在考生中

灵活运用相关政策。

突发性公共事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政治、民生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选题方向。恰值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集体上访、突发性群体事件、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关乎公共安全的自然事故频繁发生,警示着高风险时期的来临。党和政府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关乎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对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总结了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对

策。

一、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自然灾难无法避免,但社会矛盾可以规避。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可以将它们的根

本原因归纳为社会利益和利益分配的不对称。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但这种诉求存在梗塞。如,百姓遇到问题时无处倾诉、倾诉了也无人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越积越深就演变成了接

二连三的上访现象。

其次,少许管理层面的决策不力、作风不实、漠视群众利益现象也确有存在。例如近期频发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大都是人民群众对管理层人员工作、生活作风的检举,韩峰日记事件、天价烟局长等

事件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解决措施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多方面入手、多策并举化解矛盾、降低风险。首先,化解矛盾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要创建公平的博弈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以此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诉求渠道。比如针对上访现象,其解决方法不是让基层干部天南地北的追着上访者、盯着上访者,而是要让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出面调解和落实,并建立高效透明

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矛盾发生之前就必须具备高度的预见力,制定各类风险应急和长期预案,并建立长效机制。如各级党政部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就能将遗留问题抹去,将未来风险预计。即使风险“变现”,也能以未雨绸缪的前期工作为基础迅速行动、化险为夷。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那些涉及百姓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应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关系。近期持续热涨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密集出台的爱民政策面前也正

在逐渐“退烧”,这正是我国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利益的表现。

最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内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

传工作,以此引导群众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式。

应该看到的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其实它也是一种激励,因为近年来的这些矛盾甚至冲突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和我国公民民主权力的深入。矛盾并不可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相信我国必将全面走向和谐、迎来辉煌! 湿地生态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然而,从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普查结果看,已完成调查的6个省份中,北京、吉林和广东的湿地面积在进一步减少,黑龙江、江苏和天津湿地效益和功能还在下降。湿地资源数量的减少,效益的下降,不只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珍贵动物的栖息、生存和繁殖,严重

影响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湿地危机表现】

第一,湿地面积依然在大幅度地减少;第二,天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的速度很快;第三,湿地

过度利用带来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

【湿地破坏的原因】

湿地破坏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主要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而这并非问题的全部,更为根本性的原因当是,湿地保护缺乏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有限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中,湿地在土地利

用方式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的地位。

【前进中的一缕曙光】

江西是我国湿地资源大省,湿地资源丰富。在湿地生态建设方面,江西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绿

色崛起的新路子。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

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表示。

总结反思江西湿地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如下:

一、加强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要把湿地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把湿地生态的保护、

开发和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来抓,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完善健全机构,明确各自责任。湿地工作牵涉农业、水利、林业、环保、国土等多个政府部门,应由各级林业局牵头成立监测体系和具体实施体系,各个部门做好相应工作,联合共同严格执法。

三、开展湿地普查、调研,做好统一规划工作。详尽的普查是高起点规划的基础,应按广义和狭义湿地分别进行普查,有利于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湿地保护、湿地地产、污水处理和开发建设

有机结合起来。

四、全民动员,普及学习湿地知识。领导应带头学习,消灭“湿地知识盲”。集中一段时间,采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办展览、实地参观等方式全面普及湿地保护、开发和建设知识,做到人人都

有保护湿地的自觉意识。

【重要论述】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

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第二篇:牧区水利设施建设

牧区水利设施建设汇报材料 阿勒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为支撑,科学构建水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快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有力的推动了全市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阿勒泰市委、政府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牧区民生建设的重要支撑来抓。按照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分工具体、落实有力的工作思路,从组织保障、体系构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下功夫。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阿勒泰市农田水利建设优惠政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指导文件,定期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洪抗旱专题会议,认真梳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认真听取、征求市政协委会的意见建议,为创新开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加快完善工作监管机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制度,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与各乡(镇)、场和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切实做到是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夯实水利建设基础

水利工程项目是水利体系的骨架,今年以来,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大开发、大建设,体系日趋完善的良好态势,各项工程建设均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截止目前已做前期工作,一是投资2.08亿元的乌拉斯特水库工程、投资3.3亿元的十一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塘巴湖、铁斯克拜特、阿拉哈克、阿苇滩等水闸)、投资2.75亿元的三座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角沙特、哈拉布宫、哈拉铁列克引水闸)、投资150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灌区工程、投资约5000万元的额河流域防洪工程、投资9000万元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阿拉哈克河、切木尔切克河、汗德尕特河)等项目工程全部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合计9.68亿元。

二是投资445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工程、投资3030万元的克孜加尔灌区总干渠、投资3400万元的角沙特扬水工程、投资230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灌区骨干工程、投资4920万元的克孜加尔灌区饲草料地

一、二干渠工程,通过批复,资金计划已落实到位,合计

1.81亿元。

三、狠抓落实,推进水利各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一)防洪抗旱工作扎实开展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始终把水利工程安全渡汛、预防山洪灾害发生、乡(镇)基层农牧区安全渡汛作为防洪工作的重点来抓,前后投入290万元,储备防洪袋、钢筋、铁丝,等防洪物资;共投入

548万元,新建喀拉希力克乡阿吾肯沟防洪堤6公里、汗德尕特乡额尔齐斯河防洪堤加固800米、切尔克齐乡克孜卡英村龙口工程、阿拉哈克河下游疏通工程、新建萨尔胡松乡灌溉草场节制闸工程(斯得开闸、胡达依别根闸),阿拉哈克乡哈拉铁列克大渠灌溉草场分水闸,并维修加固河谷流域一带防洪堤26㎞和灌溉河谷草场土坝50处, 确保了牧区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保障了牧业草场灌溉用水。

(二)重点水利项目稳步推进

近几年我市,一是依靠国家项目前后动工实施了总投资6.9992亿元克孜加尔水库工程、总投资7281万元的阿勒泰新区移民搬迁水土开发及扬水工程、总投资820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工程、总投资3184万元的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639万元的阿苇滩中型灌区工程、总投资390万元的阿拉哈克乡阿克齐灌区盐碱地改良工程、总投资150万元的哈拉布宫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总投资约3030万元的克孜加尔灌区场内总干渠工程。

二是通过我市财政投入改造扩建阿苇滩大渠12公里、哈拉布宫大渠28公里、铁斯克拜特大渠21公里、喀拉希力克乡阿克布勒根渠10公里,共投入资金为184万元,并全市机关干部,农牧民投工投劳共清淤各级渠道680公里,维修防渗渠42公里,维修配套建筑物97座,新建建筑物35座,折合资金250万元。

以上,我市投入水利建设投资合计9.5138亿元,在农牧区生产生活建设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效益,实现带动农牧民增收200元以上,为农业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通过牧区水利项目继续开发克孜加尔灌区20万亩饲草料地,定居4400户、开发巴勒哈纳克水库灌区饲草料地1.7万亩,定居250户、开发西水东引沿线饲草料地10万亩,定居1200户。

二是通过西水东引调水工程和河流综合治理项目改善河谷生态保护。

三是突出抓好控制性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

四是继续深化灌区灌溉体制、水利管理体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阿勒泰市水利局

2011年10月28日

第三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市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和冬春农建实施方案为主要依据,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为重点,全面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快解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亿元,省级投入*亿元,市级投入*亿元,县级投入*亿元,群众和社会资金投入*亿元。计划修复水毁工程*处,整修防渗渠道*公里,渠系建筑物除险加固、改造*处,新修、加固堤防*公里,疏浚河道*公里,清淤沟渠*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处,新修塘坝堰闸*处,维护塘坝堰闸*处,新修水池、水窖*处,新修灌溉机井*眼,维护灌溉机井*眼,新修泵站*处。

截止*年底*规模以上机电井有*眼,这其中有少量损坏和水量不足的井眼;对于配套齐全、设施完好的灌溉机井,基本上达到田间地头,农民可以方便地灌溉农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zf重视,百姓轻视。

调研中了解到,各级zf及诸多部门在农田水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建成后除水库、灌溉渠以外,以乡(镇)、村为单元分布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权属、管理和使用主体不太明确,如何保证工程的后期管护和运行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有天然小气候的地方,当地人只是在天气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才使用,有群众感觉水利设施用处不大;近邻丰富水源的地域,过去农户采用自流灌溉,由于近年来用水限制,能自流灌溉的支渠很少使用,有农民认为支渠使用价值不大,损坏达*%以上。另外风水迷信、水利设施占种地面积等也成为部分人损坏或放弃使用的理由,造成部分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二)过度使用,加速寿命极限。

农田灌溉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除用电均价支付外,水是无偿、无限、随意使用,农户“搭便车”使用行为盛行,长期免费竞相乃至过度使用,导致灌溉设施加速折旧和农村水资源大量浪费,缩短灌溉设施的使用寿命,加剧了农业用水的严重短缺,导致水位下降,不少机井不能使用。

(三)部分项目跟踪管理缺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水利部门就将农田灌区改造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工程,修建大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无论是近年来的水利、烟草项目,还是扶贫、农开、土地整理项目等,在建设时各级领导到受益群众都十分重视,但等到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往往就很少过问了。

没有统一管护队伍和与之配套的管护机制,设施丢失、人为损坏、道路桥梁压塌、责权利衔接不畅等问题不断出现,造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下降、沙土淤塞、杂物填堵等使工程老化失修,使用率下降,久而久之,直至完全不能使用。

(四)资金保障有难度。

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在修建的基础上需要足够的资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能够不断改造、不断完善的费用支持。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在zf主体方面,有水务部门、财政部门、国土部门和农委部门;投入形式上,有的是项目争取,有的是土地复垦,有的是中低产田改造,有的是高效农田补贴;从统筹角度,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和少量的省级财政拨付外,主要资金来源按要求是县级以下财政负责,而县级财政困难,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保障资金难以落实。

另外,这种分散投入、多管齐下的局面很容易造成管理的紊乱和低效。尽管当前各级zf已经投入了相当的财力,也拓宽了许多资金筹集渠道,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依赖国家投入、zf实施的状况还没有明显改变,资金制约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力发挥。

(五)项目更新遇建设困难。

调研中发现,一些不能发挥作用的项目,因受项目不能重复建设规定,更新兴建遭遇申请瓶颈。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多年来承包的土地没有调整,不少村民不能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对自己原本面积不大承包田上的干渠和支渠、机井,挖了又填,填了又挖。

加之近年来农资价格、工业产品价格的大幅增长,稀释了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获利,再加上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民忽视农业生产的倾向增多,农民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三、清理淤堵,畅通命脉

(一)加强管护,健全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形式、用工方式和投入机制,充分利用村级“一事一议”制度,通过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维护经费等措施,实行水利设施目标考核制和维修项目申报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创新,破解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明、体制不顺、建管脱节、权责分离等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物尽其用,长期发挥效益。

(二)典型引导,现实教育。

充分认清当前农民麻痹心理、轻视意识危害,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精神为指导,依据现代农业的布局,择优选择一批灌区、小流域,实行单元治理,整体推进,培育典型,以典型实例教育广大群众,提升他们对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管护意识;

各相关部门要像重视其他经济工作一样,充分认识水利建设是关系农民长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拓宽思路,坚持农田治理与水利设施兴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新发展,摆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传统局面。

(三)加大投资力度,吸纳全社会资金参与。

一是摒弃依赖国家投入意识,各级zf要切实加大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逐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水平。二是改变当今涉及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资金分散使用、跨部门多头管理的弊端,做到各类资金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最大效应。三是搭建农田水利融资平台,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摸清水利基本情况,制定、修订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加大对原有农田水利设施可使用性评估力度,灵活处理报废设施,及时更新建设新项目,着力改变农田水利规划与农村发展规划不相适宜的局面,在农户中实行项目规划设计同意书制度,从项目设计开始就让农民参与其中,科学界定农田水利建设中zf与农民的责任范围,让农民发挥自身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护,避免内耗,避免重复建设。

(五)探索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积极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用水监督管理体系,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的办法,进一步探索水权制度,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协商的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农田水利集约化发展和良性运行。

第四篇: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

水利用率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快我县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搞好县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县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决定》(托党发[2008]1号)文件精神,紧扣2011年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确定的“强农、兴工、促旅、重文、活水、宜居、育人”七大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央2011年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水利规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在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博斯坦乡实施“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供水策略,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各乡(镇)灌溉用水利用率,着力减少漏失水量,降低水费,从而减轻农民负担。

二、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为提高我县水资源利用率,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我局委托吐鲁番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托克逊县“十二五”水利规划。以落实“高水高用,低水低用”战略目标,计划三年内重点在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博斯坦乡全面推行以地表水(大河水)农田灌溉用水模式。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以低压管道、防渗渠道为主的改扩建工程建设。待阿拉沟水库建成后,使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博斯坦乡全部的农田灌溉用水达到防渗化、节水化和河水化。

三、2011年方案落实情况

我县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博斯坦乡

1.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投资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160万元,新建防渗斗渠5.5 Km,配套设施水闸150 M/座,桥涵300 M/座,已基本完工。

2.我局乡镇水管总站投资4.6万元,新建防渗渠0.2 Km,水闸2座,桥涵2座。

郭勒布依乡

1.农发办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240万元,新建防渗斗渠16 Km,配套设施水闸150 M/座,桥涵300 M/座,已基本完工。

夏乡

1.国土资源局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700万元,新建防渗斗渠28 Km,配套设施水闸150 M/座,桥涵300 M/座,工程已完成2/3。

2.我局乡镇水管总站投资2.2万元,新建水闸1座,桥涵2座。 伊拉湖乡

我局计划下半年在伊拉湖乡新建防渗斗渠3 Km,配套设施水闸150 M/座,桥涵300 M/座。

第五篇:关于加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长治县位于山西省上党盆地东南边缘,辖5镇6乡,254个行政村,270个自然村,总人口33.72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84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983元;县域面积483km2,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48%。

长治县是一个传统农业种植县,县域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是基本县情。根据2006年我县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分析,全县水资源总量 3486万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仅106.4 立方米/年,亩均水资源量98.5立方米/年,不足全省的1/

3、全国的1/20。水资源紧缺且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提高的瓶颈因素。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提高县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长治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县实际灌溉面积达到11.50万亩,机井1395眼。其中:井灌区10.99万亩,小型水利0.33万亩。因受采煤漏水破坏、老化失修严重和市场因素影响,我县以取用地表水资源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报废严重,多数工程名存实亡,所属水地变成名誉水地。

全县现有水库7座,除陶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10年竣工外,其它水库坝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 蓄水量很少,蓄水总量为38.45万m3。

全县现共有塘坝16座,大都分布在南部山区乡镇。由于塘坝工程均修建于

六、七十年代,管理体制落后,多数塘坝没有进行整治,蓄水量很小。

、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

我县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农田水利工程,其田间工程建设配套不够完善,以致近年来我县的农田水利田间工程不仅输水效率极低、渗漏损失太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水浇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名誉水地。如上秦万亩灌区,始建于70-80年代,曾经号称万亩灌区,但如今由于受附近南寨煤矿的影响,地面塌陷7-10米,彻底成了“零灌区”。再如苏店井片,46099亩耕地,20008亩有效灌溉面积,是我县地平水浅的水利黄金地段,如今受司马煤矿的影响,地面塌陷令人心酸,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1000亩。近几年时间内,报废机井数也日趋增多,有些机井也是年代已久,负伤累累、带病运行。

2 、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在近些年已竣工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人为损坏、自然毁损的现象十分严重,且无人管护和维修,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尽管各项目都制定了管护措施,但落实很差。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管护意识差,只顾用不愿管;二是没有管护资金;三是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取消后,难以组织力量无偿维修管护。因此,不少地方形成边新建边毁损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呈逐年降低态势。

3 、基层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项目基本由县级政府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区党委政府没有多大责任,积极性不高。有的对实施项目持消极态度,配合县水利部门做群众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有的村干部出于利益原因,消极抵制,造成项目区干部群众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被占用田地又没有得到补偿的农户,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4、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宽,投资兴办企业、经营、加工等项目的农民逐步增多,特别农村劳力外出打工日益增多,使部分农民群众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相对较大,受益较慢,造成部分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5、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水利投入,但大都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重点工程建设,与公路、铁路等投入力度相比,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相对偏少;我县的水利投入也大多用于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自来水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我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水利工程目前已进入更新改造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及时维修改造。

6、缺乏节水意识。

农民群众普遍缺乏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不合理和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1、统一规划,实施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计划。 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建议由水利局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县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并明确县、乡镇、村的责任。水利局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督促规划的实施。按照发展计划,水利局要统一协调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提高各类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市、县、乡镇三级政府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等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同时,分类进行维修、维护。建议县、乡两级承担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等投资应以乡镇为主,合理确定县级与乡镇投资的比例。此外,在确保财政投入资金增加的同时,可通过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商业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3 、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管理。

建议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考核的内容。同时,加大对偷盗农田水利电网、水泵等设施的打击力度。

4、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2009 年中央1 号文件精神,3 年内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服务站,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农民用水协会,负责所在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修复,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鼓励乡镇组织当地农民成立农田水利专业施工队,按市场经济原则,承担当地农田水利施工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