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第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 金融学 学号: 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 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30.(论文
2010年1月2日
第二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增强赢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生存中求得发展,加快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的步伐,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存贷的利息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业务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信贷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所以,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内容,是决定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当前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与认定缺乏科学性。
对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与认定,商业银行大都采用贷款风险度指标,而贷款风险度的计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其准确性、客观性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对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与认定。
1、借款人信用等级确定难
要科学测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借款人参评资料的真实、准确、可靠;二是评估标准的一致性;三是评估机构的客观、公平、公正。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却存在着借款人所提供的资料虚假,有关财务数据失真,同时由于目前各商业银行缺乏统一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造成同一借款人的同一资料由于指标设置与评估标准不同而得出不同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谁是谁非,难以定论。加之目前我国信用等级的评定主要由银行一家来判定,而不是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评定结果很难保证客观、公平、公正。
2、银行采用的贷款方式失之偏颇
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为避免风险,基本杜绝了信用贷款的发放,但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违规贷款如人情、介绍、担保、跨区、越权贷款并不罕见,其风险较之于信用贷款并不低。担保贷款则是由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担保而发放的贷款,相对于信用贷款,其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保证担保贷款往往因银行难以从追究保证人连带责任中得到补偿而形成风险,抵(质)押贷款又由于我国评估机构刚刚建立,内部制度不太健全,评估机构强调服务收费多,而充分发挥自身刚性监管职能少,使得大多数的抵(质)押担保流于形式,银行难以获得有效的抵(质)押物,即使拥有抵(质)押物又难以变现。票据贴现相对前两种贷款方式而言具有金额确定、容易转让、风险低等特点而受到银行首肯,但由于其在整个信贷总量中占比较低,对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未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信贷资产划分标准缺乏科学性
《贷款通则》中将银行信贷资产划分为四类,即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上述划分,除了呆账贷款存在相对硬性的标准之外,其它三类的
划分更多地强调了借款人的借款期限。单一的时间划分,导致了银行信贷资产占用形态统计数据的失真。有些贷款虽属正常,而企业经营亏损,难以为继,面临关停倒,事实上贷款已是呆滞、呆账;有些贷款虽属不良占用形态,但企业仍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贷款并未形成风险,可能是企业一时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是银行人为发放短期限贷款所致,事实上贷款当属正常状态。尤其是银行几次不良贷款划分标准的变更,使得银行信贷资产占用形态已是面目全非,特别是一些银行为了完成不良贷款下降任务,人为调账,改数字,以此为据来评价信贷风险,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大多数还停留在合规检查的范畴,风险的内部监控程度还不能与风险程度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一是风险发现存在时滞现象,控制效果不明显。从发现风险到对风险做出反映并采取措施再到最后产生效果都存在着时滞的现象,滞后性的存在使得银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信贷风险;二是风险监控手段单一,监控系统存在漏洞。国有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更多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同时对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潜在风险的预见,降低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的事前控制和应对能力。
(三)贷款结构不合理,信贷风险集中程度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以行业为主要导向的信贷政策指引,不能有效地达到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目的。近年来,银行的贷款多集中于房地产业、制造业、通讯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这类企业一般既处于高增长的行业,又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高而风险低。这类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往往会导致贷款隐性成本高且定价低,一旦形成风险则呈集中暴露趋势,并且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会因受政策影响难以取得实效。
(四)客户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和信用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信息的集中,初步建成了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但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协调和共享,一些重要的内部信息仍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完全真实的公布出来。国有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主要是根据客户过去的经营状况,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其信用等级,而对信用风险分析缺乏使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如: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这样使得银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数据库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信贷信息中隐含的各种消息,降低银行贷款的质量。
二、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借鉴西方银行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经验确定贷款风险衡量标准,使每一笔贷款都能置于银行的风险管理监督之下,及早发现贷款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二是建立健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反馈工作。银行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 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信息,采取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三是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新老划断,分类管理。对过去的贷款,
凡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的抵(质)押或担保手续的,要对照《担保法》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新发放贷款,要严格贷款管理与发放程序,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与永久责任制,坚持谁调查谁负责,谁放款谁收回的原则,坚决卡住风险发生的源头,把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
(二)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 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
1、组织体系的调整
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2、政策体系的调整
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不应存在政策制度的“死角”。
3、决策体系的调整
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公正和透明原则。科学的决策体系不可能杜绝所有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杜绝“反程序”操作,实现决策水平的提升。
4、评价体系的调整
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要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就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在事后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查和回顾。评价体系要以风险和收益的量化为基础,要以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为主要内容,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提高资本回报率。同时,对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决策过程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并据以调整人员、改进流程、加强管理。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目前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例如,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国家项目,票据融资大多面向信用好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投入量很少,融资难度高。银行可以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加快对资金需求大、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投入,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利于银行分散集中风险。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应顺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的发展局面。
(四)加强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客户征信体系
银行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增添客户新的信用信息记录,完善和充实现有数据库,使征信体系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人民银行不仅要与各商业银行建立相关的信用信息协调机制,而且要不断与政府等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资料的采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反映客户自身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二是客户的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客户基本面信息、合同信息、账务信息、清偿信息等;三是进一步采集非银行机构的信息,如中小企业信息,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四是建立建全个人征信体系,进一步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效率,切实防范个人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2] 李勇,谢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方向[J].经营管理,2009,(1).
[3] 吴小平.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7).
[4] 赵洪丹,李海红.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时代经贸,2007,(88).
[5] 毕桂凤.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9,(2).
[6] 何树红,杨采燕.中国信用体系的健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 [7] 邓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第三篇:开题报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
湖 北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姓名杜晓莉学号 2010221104110001专业年级2010级金融学双学位指导教师谢升峰职称副教授
2012 年11 月 17 日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
理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培育信贷文化、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规范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加强风险监测与监督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分析
所谓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入世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与外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营管理水平尚不能与国际接轨本文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文化严重缺失信贷文化是鼓励某种贷款行为的贷款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银行的信贷、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等信贷文化是银行绩效和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信贷文化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贷轻管的思想大量存在贷后管理薄弱信贷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客户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状况及客户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管”的做法必然导致信贷资金的使用失控最终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信贷流程停留在表面形式主义泛滥通常商业银行偏重对信贷人员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而对于按照信贷流程发放、形成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信贷人员办理业务时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本末倒置三是风险意识淡薄或仅
2 停留在发放前进行相关风险分析和预测难以贯穿贷款的整个过程信贷从业人员往往只注重当期显现出来的风险忽视了客户和贷款潜在的风险
(二)信贷管理体制转型缓慢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较落后长期粗放经营的习惯使得精细化管理难以到位具体表现在
1.风险定价随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步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但商业银行普遍没有跟上这一节奏基本没有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很强的贷款定价模型和贷款定价策略即使有也经常出现定价政策朝令夕改、因人而异的情况极易产生道德风险
2.期限管理不到位在贷后管理中较流行的思维方式就是“能还息就是好贷款”这句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正确因为一方面还息来源很重要还息是来自正常业务收入还是偶尔的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其它借款这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另一方面能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也不代表第二还款来源落实还息可增加银行当期收益但若不能还本银行
3 仍得不偿失这种论点的危害性在于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因客户能还利息而做出客户经营正常的判断进而放松贷后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展期对贷款的期限管理不加研究忽视了客户在贷款到期后挪用信贷资金投入高风险项目经营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3.担保抵押教条主义为办理担保手续而办理不注重担保抵押的有效性和实际补偿能力抗风险能力差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是片面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当然强调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但是抵押担保在信贷决策中充其量只能是必要条件而不能也不应成为充分条件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使之成为贷款的充分条件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事实上将抵押担保作为银行贷款充分条件的习惯思维正成为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带有一定隐蔽性的原因作为一种健康的信贷文化不论担保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足够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即使手续齐全、合法也不能替代对借款人本身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实践中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索经常存在变现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而且追索担保人还往往会恶化银企关系培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尤其在信贷买方市场中更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
4 展
4.内部控制建设薄弱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其财产、保证其获取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因此作为信贷管理方面的内控建设必须围绕信贷资产保值增值、信贷各环节资料的真实可靠、贷款发放的效率等方面进行而实际运转中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门、岗位制约力度有限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传统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三级管理一级经营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得不够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支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评估贷款风险改变了旧体制下信贷部统揽信贷业务的局面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风险审查等职责仍然基本由审贷部门承担部门的细分化程度不够信贷政策的制定、实施、检查仍然集中在一个部门贷款审批实行逐级上报、层层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二是审计的后续监督专业性不够对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程度欠缺难以抓住主要问题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一般负责全行整个经营业务的审计监督工作信贷业务与会计、
5 安全防范等其它业务不同后者政策、制度较为稳定受外部影响不大而信贷政策、制度根据国家行业、产业政策及其它外部因素变化自身调整也较快专业性较强常规审计由于部门差别的局限性信息不对称检查中通常只能发现一些规范性操作问题解决一些操作风险对贷款形成不良的真正原因确实很难发现和分析
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卓越的文化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努力工作信贷文化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企业文化内容之一必须渗透到每一个信贷从业人员当前一是要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全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态度可以决定一切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从主观上可以指引信贷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二
6 是要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防范操作性风险三是加快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根据贷款企业特点设置贷款质量考核指标落实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中的具体责、权、利量化风险预警指标实施贷后管理考核激励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保全预案制度对于高风险业务进行细化分析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严格监测并在贷后检查后提出保全预案创新贷后管理手段加强电子化建设借助科技手段强化贷后管理通过对贷后管理的远程监控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覆盖面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实施启动信贷风险问责机制对形成贷款风险的无论是否有违规情节是否存在客观原因一律要追究相关人员失职、失察的责任
(二)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总的来说包括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贷款的风险等级管理
1.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首先要建立银行内部掌握的客户资信评价体系然后定期根据数据库中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价记录运行方式上可由信贷前台部门推荐客户、收集填报资料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为保证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的科学性应注意
7 以下两点一是加强数据库管理保证数据库中客户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并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确保数据能真实、全面反映客户经营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尽快完善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对客户的类型进行细分不同类型的客户适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贷款的风险等级管理一是加强对分类认定调查、审查和审批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分类技能;二是明确各类贷款的“硬条款”如对逾期天数、欠息时间等做出硬性规定增强分类的客观性;三是理顺分类工作程序试行专门机构进行分类审查分类审查人员不应当是贷款质量指标的被考核者同时对分类人员要加强监督考核实施分类责任制尽力避免道德因素造成的分类不准确
(三)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预期的贷款损失是办理贷款业务的正常成本可在贷款定价时予以考虑银行资产组合是不同程度的风险资产的组合每种资产都有不同的违约概率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主要有预期内风险和预期外风险两种因此银行的贷款损失也由这两部分构成预期内风险是根据资料统计的某一特定风险等级的资产在既定期限内的平均违约概率;预期外风险是在预期
8 内风险之外的违约概率对于预期内损失银行根据风险成本计算法对不同风险等级规定不同的风险调节率从而通过在贷款定价时收取风险费用予以补偿;对于预期外损失由于其波动性和难以预料性银行是通过自有资本金予以补偿的银行信贷对象的风险等级越高导致预期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为了减少预期外损失国外已有许多学者并提出了违约和企业破产失败预测的定量模型我国可以借鉴其合理的成分用来分析通过科学的风险等级评定制度和对预期内、预期外损失的估计相联系对贷款的损失准备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贷款定价具体是评估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中的所有成本和收益结合银行既定的利润目标给客户的贷款进行定价对于预期外的损失还可以通过担保抵押进行补偿即对难以预测的风险通过担保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补偿对补偿后还有损失可能性再通过合理的贷款定价调节在对担保抵押进行分析时应彻底改变教条主义以实际变现价值考虑风险补偿
(四)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一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前移风险防范关口各商业银行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建立一套严密的、先进适用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做前瞻性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二是严格期限管理规范客户
9 授信制度科学分析客户的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制订还款期限对于合理制订的贷款期限一定要督促客户到期归还避免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形成风险三是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定期检查借款人财务报表定期对其进行信用审查及时跟踪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并根据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随时掌握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同时及时调整银行的风险损失准备等一系列信贷活动的总称四是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紧密结合在确保现场检查认真严格的同时加强信贷系统电子化建设通过采取实时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完善非现场检查制度先进的非现场检查制度将象一把隐形的利剑一样悬在各类违规行为的头上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部分违规动机对于非现场检查不能确认的线索可通过现场检查进一步核实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扩大检查范围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五)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1.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可参照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进一步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
10 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等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采取由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办法双人或多人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呈横向运动特征提高审批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实行审批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行专职审批人审批和专家审批科学遴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参与贷款决策同时进一步完善集体审批制试行少数人会签制、小额贷款专人审批制等使审批责任落到人同时加强对审批人的考核管理综合评价审批人的决策质量制定对审批人的奖惩细则对因审批不当造成不良贷款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同时要坚决执行专职审批人任期制等定期轮换
2.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增加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风险管理部门不能只停留在对已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测而应参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从发放前的预防控制到最后的风险认定和处罚一是将原信贷部门制定政策与制度的职能转由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统一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行的信贷政策与制度信贷前、后台按照要求进行业务操作将“立法”权与“司法”权严格分开
11 避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局面二是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信贷前后台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业审计监督对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于尔根·艾希贝格尔伊恩·哈珀.金融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赵开元.内部控制评价全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张坚红.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EB/OL.http//www.studa.net/bank/030401/20034114372
12 9-4.html2004-03-01.
第五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的防范研究
摘要
当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与日俱增。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和信贷融资风险现状,分析了信贷融资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指出了相对应的对策,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银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The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to the SME credit Abstract: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facilities for SMEs risk is increasing.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credit financing risk status,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risk of credit facil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s countermeasures.By this study, w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ank to resolve the SME Loan financing risk.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SMEs credit facility
一、问题提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解决就业、提供生活便利等多方面的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尤以融资难为主要因素。通过官方公布数据显示,70%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来分析,中小企业主要以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控制,因此在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设定了众多障碍,增加了资金获取难度。当前由于社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银行也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妥善评估,因此在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拖欠还款问题,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融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造成了经营不利局面。出现银行资产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中小企业缺乏缺乏足够的资产担保,一旦出现经营亏损,那么银行就难以避免资产受损;其二,很多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过程中,缺乏对中小企业考评,加之存在道德风险,加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融资风险。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整体质量来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截止到2012年7月份,不良资产比率高达30%,而美国、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在10%以内。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通过增加信息对称性、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可以有效规避商业银行信贷融资风险,同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当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之所以出现,可以从银行、中小企业和社会整体环境来进行考虑。从银行方面来说,银行对中小企业评估机制不完善、信贷审核人员素质不高、对信贷监管力度不够,这三个方面造成了银行面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从中小企业方面来说,中小企业信用机制尚未建立、落后的管理方式和财务模式,使得中小企业不诚信还贷成本较低,因此增加了中小企业恶意或者故意拖欠银行贷款问题。从社会角度上来说,由于全社会并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不对称机制存在,为银行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立足于银行、中小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剖析银行所面临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降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提供了解决方方案。
二、我国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现状
(一)银行贷款构成比例 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金额呈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几年来在银行贷款业务中,个人贷款和海外贷款有了很大幅度增加,但是企业贷款依然是银行贷款主力,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依然占据了银行贷款的主力,中小
企业贷款质量高低与银行整体信贷风险息息相关。
(二)中小企业信贷构成比例
按照融资顺序而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首选是内部融资渠道,其次是外部融资渠道。当内部融资渠道无法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时,就需要采用外部融资渠道。外部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有限,往往会采用外部融资方式来获得自身发展资金。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有限,往往信贷融资是企业融资的最优选择,从目前数据来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比例占据了企业融资一半以上比例。
(三)中小企业高负债率
银行面临较高信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高负债率有关。从中小企业本身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负债率高达7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负债率。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负债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以上市公司为例,一旦公司上市之后,就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形式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本,因此上市公司负债率远远低于中小企业负债率。
三、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表现与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表现
1、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我国社会信息体系不健全是造成银行面临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建设不到位、社会道德水平下滑、社会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降低了整个社会金融领域公信力不足,信用缺失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尚未成型,因此银行面临信贷融资风险是无法回避的。
2、企业经营存在不稳定性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存在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中小企业管理方式不合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存在拍脑袋决定现象,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路和操作模式,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管理混乱,依然把现代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往往存在制度不健全等现象,企业财务数据难以显示出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信息不透明性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使得银行无法有效对企业进行信贷评估。第二个方面中小企业缺乏人才和技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没有长远规划,对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引进不到位,企业整体竞争力薄弱,经营不善出现倒闭现象比较多。即便是得到了银行贷款,如果一旦出现经营不善或者市场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发生信用风险。中小企业较弱的抗风险能力,造成了产品知名度比较低,加之企业生产周期比较短,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市场因素影响。第三,中小企业经济成分构成比较复杂,在运营过程中一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楚、家族管理色彩浓,企业经营信用意识比较差,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
3、企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 中小企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增加了银行信贷融资风险。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以各种方式争取获得银行贷款,一旦贷款到位,即便是盈利,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拖欠银行贷款不还,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率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当今尚未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因此难以对拖欠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家们予以信用惩戒。中小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管理理念,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这种企业发展具有盲目性。由于诚信意识缺失,因此不少中小企业存在逃债、以虚假信息获取贷款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存在的根源
1、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面临信贷融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
上各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一致的。在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过程中,银行和企业两者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通常来说,中小企业往往对自身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有比较确切了解,但是为了能够贷更多的款,中小企业往往隐瞒自身经营状况不善等情况,提供一些虚假信息给银行。银行根据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而进行判断是否予以贷款。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银行难以把握信贷情况。当银行发放高利率的贷款时,预期收益率较低的经营者则无法取得贷款,而一些高风险贷款人则成为了银行贷款主力。由于对企业经营状况不善等原因,银行发放贷款之后,一些不良企业往往通过假破产、挪用资金等方式,使得银行增加了信贷融资风险。
2、缺乏担保机制
中小企业缺乏资产担保机制,因此经营不稳定较高,容易出现信贷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每一笔贷款都有可能增加银行信贷融资风险。银行对贷款保护程度与贷款风险水平呈正相关。贷款保护可以分为内外两种方式。贷款内部保护就是随时审查企业财务报告,对企业还债能力予以评估。贷款外部保护就是提供抵押品、担保等。抵押担保能够有效预防违约责任。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产条件有限,因此用于信贷抵押的资产也比较有限,多数为国有土地,随着抵押物的所有权改变,因此抵押担保方式难以落实到实际中,使得抵押担保成为了一种形式。
3、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商业风险。信用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信用是信贷融资的根本,当前我国社会诚信意识不足,信用认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在追讨债务过程中,所需成本较高,由于尚未建立多层次担保机制,因此中小企业比较容易逃过商业银行的追讨债务,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融资风险。其二为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体系。从目前机制角度上来说,当前关于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无法有效保障银行债权问题。建立高效的信用评价体系,能够增加中小企业违约成本,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惩罚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中小企业不诚信行为,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惩罚制度管理,企业不诚信信息尚未被各部门所共享,另一方面司法部门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足,较低的企业失信成本增加了中小企业不诚信行为。
4、银行资产监控不到位
(1)银行信贷管理机构人员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银行信贷管理机构普遍存在制度规章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落后。信贷管理机构人员在进行贷前审查和贷时审查过程中,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查机制,长期过分依赖报送数据,对中小企业真实财务数据没有进行深入调查。进入贷款审批阶段和贷后管理阶段之后,部分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作为审核依据,没有深入到中小企业一线进行调查,对中小企业财务数据掌握完全依靠财务报表。同时在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工作人员往往综合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规贷款的行为,增加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增加了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几率。 (2)贷后监管工作不到位
从银行放贷情况来看,银行发放贷款资金之后,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管理不到位,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这种属于贷后监管的方式,很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对于参与放贷工作人员,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放贷员没有建立一套奖惩制度,这样就增加了员工放贷随意性。 (3)信贷管理方式落后
部门商业银行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时候,往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尚未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使用比较少,同时银行对现场调查不重视,加之由于银行电子化操作水平不高,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没有先进的信用风险管
理,造成了信贷管理方式与管理工作不相一致。
四、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举措
(一)建立目标评估制度
1、资产评估
从资产评估角度来落实信贷审查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保证合法经营。信贷管理必须以内外资产监控为主体,把信贷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合规合法经营。资产评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贷前调查
银行在进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要广泛开展贷前调查,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做到第一手了解,对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予以评估。广泛开展贷前调查,能够让商业银行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予以了解,同时制定贷款方案。通常来说,以往银行信贷人员往往采用听取企业自我介绍和查看财务报表方式,来了解企业自身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容易被中小企业虚假的信息所蒙蔽。采用贷前调查方式要拓宽调查层面,讲究调查方式方法,加大对中小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还债能力、经营目标等予以充分详实调查,为贷款做好准备工作。
(2)抵押担保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有限,能够用于抵押物品较少,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大宗订单作为抵押,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针对那些诚信高、于具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银行一方面要控制信贷风险,另一方面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采用多种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3)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制度 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制度,能够有效规避银行信贷融资风险,同时能够保护银行客户经理的权益,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应当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予以全面考核,对中小企业利润进行准确计算,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风险补偿基金。从风险补偿基金构成来说,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不良贷款补偿基金,这类基金主要是由于弥补可能发生的企业不良贷款问题。第二,专项奖励基金,这类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人员。 (4)建立中小企业监控机制
商业银行要建立对中小企业监控机制,实时对中小企业进行监控和访问,具体监控工作由信贷员负责。在发放贷款整个过程中,信贷员要及时监控企业资金流向。尤其是在放贷之后,信贷员要对企业贷款流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了解,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银行信贷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同时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开拓市场,对企业财务工作提供帮助,实现企业成活率。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银行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将自身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5)创新业务技术
业务创新要包括贷款业务拓展和增值服务,比如说无形资产贷款等方式和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等内容。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设计出一套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品种,研发中小企业对口产品,一方面能够实现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比如说在担保方式、还款模式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全区别于大型企业的贷款产品和操作模式。以贷款产品为例,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包括中期周转贷款、贸易贷款、建设按揭贷款等系统的产品,以保证方式为例,银行可以实施票据承兑等方式来降低银行自身融资风险。 当前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掌握量比较少,因此银行应当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来实现融资风险降低,同时中小企业信息包括企业财务信息、信用信息、企业经营者素质,实现银行之间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共享,将一些不诚信的中小企业予以公布,增加不诚信中小企业违约成本,提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2、信用评估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以高效的评估标准来开展信贷融资工作,把信贷融资风险降到最低。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商业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构建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予以评估。通常银行评估企业情况,往往根据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方式予以评估,但是这种评估方式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企业自身报送的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很大的不可信,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上制定的企业信用等级难以采信。在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过程中,要把中小企业经营效益和较低负债率作为信用评估体系,使得信用等级真实地反映出中小企业资信情况。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制定中小企业授信办法,下放授信权限,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根据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对中小企业进行系统分类。以企业存在时间、经营者综合素质、经营状况等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对每一个中小企业进行系统分类、分析,做好信贷资产管理工作,从内部监控角度来解决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二是以中小企业预警指标为风向标,及时了解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三是对中小企业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贷投放原则,对中小企业客户及时进行分类,制定详细退出步骤,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层次。 (2)建立信用评估专设部门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用评估专设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进行实时调整,对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及时予以监督。一是成立专门中小企业信贷部门。按照中小企业不同的情况,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根据中小企业诚信情况制定信贷管理制度,实行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让银行员工去对中小企业做一个详实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为信贷金融工作做好准备。二是下移决策权。在对中小企业授信进行调查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能够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等定量信息有足够的了解,因此银行应当下移中小企业授信权限,激发工作人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设立专门研究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要工作目标是明确中小企业市场定位和信贷融资政策调整,根据不同的行业的中小企业和拥有不同诚信度的中小企业予以不同的授信政策,提供一系列定位信贷服务。
(二)构建审计管理制度 运用专业审计管理制度,采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两种方式来掌握第一手数据,同时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审计,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及时予以审计管理,将银行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1、风险导向审计作用
第一,风险导向是一种事前风险防范,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准确预测出风险,在研究风险基础上,审计人员对重点风险予以审计,及时化解信贷融资风险。第二,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推进审计工作现代化进程,利用计算机技能掌握大量的信息数据,实现高效办公。第三,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能够让银行工作人员脱离企业财务报告束缚,从全新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内外部经营状况。
2、风险导向审计实施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准确定位企业经营状况。同时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鉴别重大弊端,对非财务信息可以发表意见。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审计风险,只有对审计风险予以综合控制,才能最终降低审计风险。在中小企业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风险要素,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尽可能减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通过追踪、研究行业信息,有效地降低信贷融资风险。
(三)强化贷后管理工作
强化贷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规避中小企业逃债问题的出现,确保资产能够高效运营,可以说贷后管理工作比前期信用评估工作还要重要,同时也是能够保证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一个
有效举措。银行信贷人员要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及时回访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及授信情况及时予以监督,掌握中小企业财务情况,对可能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不利因素予以分析,整合多种经营信号,对一些不符合贷款合同的经营行为及时上报,从而将银行信贷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对贷款治理程序和内容予以规范,从信用评价到收回贷款过程之中,要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流程,对各个环节的内容加以明确,以考核机制来推进信贷工作开展。其二,做好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做好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畅通工作,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不利影响。其三,采用完善的贷款检查考核办法,在工作筹划中把客户审核、信息分析和示警、退出工作予以细化,把贷后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信贷员身上,落实到银行具体部门,增加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论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规模有限,因此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是非常普遍的,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存在不诚信行为,造成了银行融资信贷风险高起,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获得自身发展。银行所面临的较高的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社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即便是中小企业违约逃脱债务,依然没有受到社会制裁,可以说信贷违约成本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评估不到位,具体来说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理三个阶段均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有限和不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无形之中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从银行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举措。实质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小企业和社会环境都会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影响。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社会要大力营造诚信经营氛围,有助于实现银行信贷金融风险降低,实现银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凡,周瑾.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 当代经理人, 2006,(17) .
[2] 武鹏,杨向荣,王曙光.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2) .
[3] 陈美容,苏勇. 基于SOA的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4] 傅子能. 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研究[J]. 经济师, 2009,(03) . [5] 赵成国,宋素荣,张帆. 中小企业信贷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12) .
[6] 张灿迎,陈宝东. 浅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 大众商务, 2010,(12) .
[7]周磊,周嵩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评价研究[J]. 现代商业, 2009,(26) .
[8]王琼. 浅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0) .
[9]朱军. 中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操作风险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 [10] 徐秋菊.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授信模式优化[D]. 中南大学, 2010 .
[11] 胡惠茂. A银行中小企业经营性授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 .
[12]虞斌. 流程再造:“信贷工厂”模式在宁波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D]. 宁波大学, 2011 . [13] 李赞博. 民生银行洛阳分行中小企业业务拓展研究[D]. 西北大学, 2011 .
我的论文能够完成, 离不开**老师不断的要求和精心的指导。***老师在诸多方面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启发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同样,我还要感谢多年来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给予我关心与帮助的所有老师、领导、同学、同事、朋友以及亲人,每当我想起他们,心中总是充满无限的温暖和无尽的感激。这种感情始终在我困难时给我力量。总之,大学让我的头脑更加丰富,知识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对做学问和做好学问的信心倍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地激励着我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工作。我将以此为新的契机和起点,用我的勤奋、汗水和热情谱写自己新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