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字卡辅助识字教学
第一篇:巧用字卡辅助识字教学
巧用字理,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梧州市西环小学 梁懿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新课改后,学生识字任务加大,但一直以来学生的识字兴趣不大,识字效率偏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字理识字的实践案例,让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识字 字理 【正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量如此之大,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但是,从教学实践发馈的信息中发现,目前识字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通常表现为:一是回生快,记不住;二是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三是错字多;四是用词不当,或是不能在生活中广泛而灵活的运用。 因此,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扎实有效的落实地识字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每个字的学习中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讲、会用)同时在其中融会识字,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识字,才能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内驱力,获得可视续发展。
而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神奇、动听的故事,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者一段奇思妙想。运用字理识字易于培养学生的识字情感,运用字理识字更能体现汉字教学所蕴涵的人文性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在一段时间字理教学的实践后,我觉得我们可以巧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落实“四会字”的教学。
一、巧用字理,让学生拥有深刻有效的第一次记忆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平常的日常认知,学生对于第一次进入记忆中的事物总是有着深刻的印像。正所谓“先入为主”。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字理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第一次记忆。
1、以“象”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把抽象的字形进行形象化,是识字教学的一大方法,这不仅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而且能大大的提高识字效率。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我们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们就可以运用字理图,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再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他们定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就很快会记住了这几个字。字理图继续展示“门、人、鼠、网、石、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当发现图演变成字的规律后,他们猜的兴趣很高。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2、以“演”识字
说到游戏,动手操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意参与。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既让学生容易记住字形,还了解了字的意义。如在教学“掰”时,两手掌相对合拢,然后向两边分开,做一个掰的动作。又如“灭”字,教师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学生结合已会认识的的“火”字,再联系刚才这个演示过程,就能很快并牢固的记住了“灭”字的字形。
3、以“趣”识字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的有一个教学案例。她教“蚯蚓”这两个字,她对孩子们进行“蚯蚓”这两个字的字理分析。她说孩子们,蚯蚓它是虫子,所以这两个字你们看有什么偏旁啊?虫字旁。那么蚯蚓是生活在土里的,所以“蚯”的右边是一个“土丘”,的“丘”字。她还说蚯蚓它是没有脚的,所以“土丘”的“丘”不能写成“兵”,加两点。她又问孩子们,她说蚯蚓它的身体是弯弯曲曲的,它行走起来爬动起来的时候,一会儿身体是弓着的,一会儿身体是直着的,所以你们看“蚯蚓”的“蚓”字,它的右边是一张弓加一条线,非常形象。在这个案例中,斯霞老师着力于把抽象文字的了解和具体实物的认识结合起来,在结合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并根据字形巧析汉字,采取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建立语言文字和具体事物的联系,使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了形象性,教的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汉字、感悟汉字。
二、巧用字理,培养识字能力
佟乐泉先生指出,“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教学中我发现每次涉及到分析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出异样的热情。因此,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解析字理知识,触类旁通。
形声字教学,要利用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联系,理解字义。让学生对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这样便于见形(形旁)大致知其意义,以后凡看见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断其与什么有关。 如在教学一下《语文园地四》的“我发现”中,我们在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学七个新字,设计了三个环节,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发现了新字都是提手旁,字的意思一定与“手”的动作有关。此时学生都很想读出字音来,接着就让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6页,伸出小手指着带拼音的生字拼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个环节注意了从学生读书的动作和次数上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把字分成三组,分别用三种方法认记新字:“抄” 和“拦”这两个字笔画少,声旁又表音,是最好认的,学生可以自己想办法记。“拾”和“拨”这两个字笔画也少,但声旁不表音,最容易读错,因此借助图片学; “擦”“摔”和“摸”这三个字笔画多,最难记,我把它们放到句子中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三个环节始终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把“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学生找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懂得形声字中形旁表意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在玩中感悟新的知识,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探究构字规律,归类识字。
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其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字义,还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探究构字规律,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识记更多的汉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几个品字形结构的字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品字由三个口字构成,并不是指品了三口茶的意思,而是指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因为在古汉语中三就是表示多的意思,单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那么接下来教“森、林、”二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讲述的品字形结构汉字的字理,通过分析“森、林”二字的字形理解:“林”表示很多树木生长在一起,而“森”字则表示更多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的意思。学生从字形入手,由字形想到字义,增强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另外两个品字形结构的字就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法自学了。
汉字有功能奇特的部件,可以通过归类批量识字。在教学中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账、资、货、贷„„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而“贝”字给是指贝壳,而古人曾用贝壳做钱币,因此用“贝”作部件时,其义多是财物的意思,教学时就可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字是贝字旁。让学生多举例,熟能生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一天天提高。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学生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逐渐形成自能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参考文献:《有效上课》
《字理教学在识字中的运用》
《教师培训手册(一――三年级)》
第二篇:教学中怎样巧用儿歌辅助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巧妙编制一些数学儿歌,能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他们备感亲切、生动,所以易学、易记。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激励情绪养常规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和习惯。
如当课堂铃声响起时,教室传来朗朗儿歌声:“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具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通过儿歌使学生明确上课的常规要求,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教师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展教学。课中还可以用一些常规儿歌来强调要求,如:“小铅笔,手中拿,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端端正正写好字。”“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在教学中,还可以用表扬儿歌、竞赛儿歌等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可以用儿歌及时表扬:“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样表面上似乎只是表扬某个学生,实质上是鼓励全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理解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深、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编制读数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写数儿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和区分,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比如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等,一首简单的四句儿歌,如“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能轻易地解决了相似概念之间的混淆问题。
如一年级数学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一下子就形象地抓住了这几个符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而且记忆时间长久,不容易忘记。又如:“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这首儿歌能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时间的方法。
再如,教学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商的方法,学会正确计算,可提高计算能力。因此,我编制了法则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时,编制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助记忆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与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编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如初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重点是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如果编成儿歌进行记忆,效果非常好。如:“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吟诵时再配上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学生们非常喜欢。
再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步骤多,而且算法特别,学生极易在设未知数、单位、符号等方面发生错误。通过编歌诀,学生能很快掌握学习的要领。歌诀为:“解答方程应用题,步骤要点要记清,读(题)想(意)设(x)列(式)解查答,解无单位等号齐。”分数除法中带分数除法是个难点,如果学习时,将学习的方法编成歌诀,可化难为易。歌诀为:“带分数除法要记清,一化(带分数化假分数)二倒(乘以倒数)三约分,四算五简第六套,书写规范要仔细。”如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要求正确记忆大月和小月,开始比较困难,把它编成歌诀就很容易掌握了。歌诀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编成歌诀:“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系统地理清、掌握知识的脉络,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我把结语设计成如下儿歌:“圆柱表面积,计算真容易;先算侧面积,再加底面积;底面个数有差异,请你一定辨仔细;一般圆柱算两底,水桶无盖算一底;通风管,不算底,你说容易不容易。”学生记住了儿歌,便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兴趣高涨,提高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细心是关键,方法是重点。可归纳为:“混合运算要记牢,一读(题目)二看(符号)三思考(顺序),第四计算要仔细,第五检查不可少。”又如在“量角”的教学中,量角的方法有三个要点:(1)顶点对准中心;(2)0刻度线对准一条边;(3)看另一边在量角器的位置读数。读数中有个难点,即到底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为了强调量角的正确方法,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要点编写歌诀:“中心对顶点,0刻度对边边,0刻度在右读内圈,0刻度在左读外圈。”
总之,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行效,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轻松愉快。
第三篇:巧用字理
巧析字理,阅读更精彩
“字理”简单说是构字的原理。就是依据汉字组构的本身规律,抓住汉字的形与音义的关系,特别注重对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构形理据的分析,主要运用于识字教学。字理既符合汉字构形规律,又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再加上字能构成词,词能连成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也能灵活运用,如用字理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词义,还可以对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阅读更精彩。
一、巧析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题揭示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要学习课文的欲望。还有些课题是文章的文眼,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对运用字理对课题进行阐释,能抓住课文的主线,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承受”是学生的难解词,不但字形容易写错,词义也难理解。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承”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一看就知道了这个字像双手拖着一个跪着人的形状,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哪部分像跪着的人,哪些部分像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了”表示跪着的人,左边和右边的部分表示两只手,“了”字中间三横像“手”字,然后我顺势告诉他们“承”的本义是捧着,引申为接受、承担。对于“受”字,学生都能看出上下表示手,中间表示可以装物品的托盘,故“受”的本义是给予和接受。经过这么解析,学生明白了“承受”就是指接受,承担。在这基础上我提问:谁要承受什么?她为什么要承受?她是怎么承受的?课文将会给我们讲一个什么故事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二、巧析重点词语,解词析字,理解句子
在讲读课文时,一些老师的顾虑是,在讲读时如果穿插字理知识的讲解,会不会影响学生思路和教学进度?其实不然,恰当运用字理知识,对重点词语进行 1
因文而异地解析,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而且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句子。例如,在教学《小鹰学飞》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对“盘旋”这个词无法正确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呢?我是这样做的:“盘”字为皿字底,皿字底的字都跟陶器、器皿有关;“舟”本义指小船;“盘”就是指像小船形的器皿。“旋”字分为方人旁和疋字,方人旁的字与旗帜有关,“疋”字表示脚;“旋”字本义就是举着旗帜旋转义。词语“盘旋”就是环圈子飞或走。通过这么解析,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比老师简单地告诉他们“盘旋就是环绕着飞或走”印象深刻多了。再如教学《登鹳雀楼》时,学生对“欲”字字义不明白,我把“欲”字拆分为“谷”和欠字旁,然后提问,谁能猜猜欲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有部分学生就明白了,人肚子饿了,看到粮食(谷)就想张嘴吃(欠),因此,“欲”就是想的意思。学生对“欲穷千里目”的诗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勤于思索的学习品质,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 巧析字理,渗透思想教育
绝大部分的语文课文,文本中都蕴含着或这或那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内涵,字理解析除了能析词解字外,能不能在字理解析中渗透着思想教育呢?我认为是可能的。例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第一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这个句子中,初看起来没什么难点,对词语“好朋友”学生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书写时容易把“友”字写成了“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生字“友”掌握不好。这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其字理。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能看看懂,“友”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表示友好,以表示亲密好友之意。两个好朋友时常手拉着手一起玩,当朋友不开心了流泪了,轻轻地帮他擦掉泪水;当朋友遇到困难了,要伸出手来拉他一把;当冬天快来了,像秋姑娘一样,写信叮嘱好朋友,让他们好好做好过冬的准备,这就是朋友。这样的教学,以字理为切入点,根据构字的规律和原理,分析偏旁和字形的联系,学生不但能记住“友”字的形义了,也懂得了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挂牵,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茅盾先生说过:“文字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汉字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尽管形体有所变化,但它的表意性特点仍熠熠可见。教师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恰当地渗透字理教学,对文本中词眼和重点词语进行巧妙地解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解重难语句,自然贴切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还可以让阅读更精彩,丰富、深刻了语文教学课堂。
第四篇:巧用字理辨析字义[精选]
巧用字理辨析字义—也谈古诗字义教学之
策略
摘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基本单位。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古诗讲究炼字,因此,追溯字源,辨析古诗常用字的字义是提高古诗阅读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辨析古诗常用字不仅可以提高古诗的阅读效率,对识字教学和多义词的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
论文关键词 古诗教学;汉字;辨析;形音义关系
一、运用字理进行古诗字义教学的必要性
1.古诗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诗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强调到了“不学诗无以言”[1] 的高度,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中国古诗那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任何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历来的小学语文教材都编入许多古典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就有80首。这些古诗深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辨析古诗常用字的原由
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篇幅短小,手法多样,寓意含蓄。首先,它是古人写的,用的是古时的句法、古时的常用字词,反映的是古人的思想观念,古代的社会生活;其次,它是“诗”,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固化为有严格形式,高度凝练的诗歌。[3]
古人作诗,为了在有限的文字里面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常常反复推敲、斟酌文字,反复地咏诵、体会,以使所用之字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唐代诗人贾岛在进京赶考时,在驴背上吟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又觉得“推”字用得不够准确,“推”、“敲”哪个更好,诗人迟迟下不了决定,便陷入深思之中。途中他误撞进韩愈出行的队伍,于是两人便共同探讨研究,最终才把诗句改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因为“敲”字更能显示月夜的寂静-。[4]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作诗总是用心琢磨诗中的文字。我们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认真对待诗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古诗中的那些常用字,那些出现在多首古诗中,且对古诗的解读有着不可忽视作用的字。
3.切合学生的思维形式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在学习古诗时,对诗中的一些常用字,追溯其字源,展示汉字造字之始的形体,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汉字,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轻松记忆,进而更好地解读诗意。比如:“碧”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小篆写作
,从石从珀(琥珀),意思是像琥珀色的玉石,珀兼表声;本义是青玉,引申泛指青绿色。[7] 学生(在)理解了“碧”的形义关系,不但容易记住这个字的“形”,而且还能了解其包含的“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碧”,又引申比喻水的碧绿而平静,学生据此义项就容易想象到“宽阔平静的楚江碧水东流到这里(天门山)突然回旋激荡”的情景。音乐类论文发表而诗中的另一个字“回”,在金文中写作
像水流回旋之形,呈一条螺旋线。篆书写作
,回的本义指旋转、回旋。教师在讲这句诗时通过出示“回”字的古文字形,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视觉的感受性。并可结合“碧”字所体现的内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所创造的意境,形象地理解“楚江碧水东流至此突然回旋激荡“的情景。
二、辨析古诗中常用字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识字记忆,提高古诗阅读效率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常用汉字约为3500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可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且具有相当的难度。追溯字源,辨析汉字字义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该法之所以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是会意字,金文写作
,由上火和下人组合而成,表示人的头上有火而发光,本义指光明-。[7]在古诗中“光”字用的是引申义:光芒、光亮。学生理解了“光”的形义关系之后,可以很快地理解字义,也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更好地理解“床前明月光”,说的是月光十分的明亮。“看”是个会意字,上手下目
,表示“用手遮住眼睛远望”之义,在《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出“看”的动作,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远眺的情境。
再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是形声字,古文字形写作
,耳为形,门为声。闻的本义是听到或听见。[8]古诗中使用的正是“闻”的本义。与“看”的教学方式相似,教师在这里就先做出“闻”的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加以动作的演示,从而在理解“闻”字所表达的意思之后,进入古诗所描绘的只听到有人在说话的情境中。
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文字,是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演变的结果。通过汉字溯源,展示程度比较高的古文字形,可以使学生提高识字兴趣,增强理解力。
第五篇:教育叙事----- 巧识字
巧 识 字
我们班的学生,是我从一年级一手带到三年级的,有几个同学的记忆力实在是让我为难,不管我怎么教,再怎么听写,他们总是记不住,好不容易记住了,十天半个月又忘了。
这不,今天上课,张雪又把“幸福”的“幸”写成了“辛”,我刚想发火,一想,发火有什么用呢?我强压怒火,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突然,灵机一动,对,就这样教。
“同学们,看‘辛’字,上面是立,下面是十,站立十天真辛苦。” “再看‘幸’字,上面有个土,有土地才幸福”
只见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那几个后进生也听得饶有兴趣,我知道他们已经记住了,而且是永远记在了心里。
从此,我都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孩子们巧识字,比如: “纸”同学们普遍爱在最后加一点,我就说那是脏纸。 “吃”有的同学多加一横,我打趣说不要吃脏东西。 “党”我说有儿参加共产党。 „„
这种办法,让孩子们的生字记得又快又牢。遇到难题,让我们多一份耐心,还是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