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类型选择分析(精选)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类型选择分析(精选)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类型选择分析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为学生操作。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类型选择分析

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为学生操作提供了实践平台。在高职工科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蓬勃发展的今天,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仍在艰难的探索之中, 如何构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1 突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瓶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实践性很强的经济贸易类专业, 其实践教学一直是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 大多数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都停留在模拟操作上。模拟操作与全真实训的差异就在于前者遭遇不到真实贸易环境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 因而缺少风险带来的压力感和利益驱动机制, 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职场工作内容有较大的差距, 不利于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的外贸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校外集中实习实训中, 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可提供的外贸实习岗位有限、容纳量小, 甚至实习实训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使实习实训失去意义。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对建立完善的、功能齐全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1.2 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平台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 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工学结合的核心在于学生一边学习, 一边工作。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建立仿真的贸易环境和真实的贸易部, 使学生在校内能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操作。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直接管理, 方便学生的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1.3 构筑学生零距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坚实基础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能较好体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和校内资源, 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工作一体化;通过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实践操作和企业环境熏陶,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在实践操作中引入企业培训和企业管理模式, 将企业的岗前培训提前到校内教学中完成, 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到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2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类型

2.1 按设立形式分

(1) 独立法人型。

独立法人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与学校相对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 是独立注册、具备进出口经营权、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并具有完善制度的组织机构。实际操作中可以由学校出资设立、企业全部进入学校、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等多种形式。

(2) 非独立法人型。

非独立法人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不是独立法人, 以合作企业的名义在学校设立的分支机构, 以合作企业的名义从事进出口经营活动, 经营管理费用分摊由合作企业与学校通过协议确定, 业务风险由企业控制并承担。

2.2 投资主体分

(1) 独资型。

独资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常由学校全额出资, 在校内设立功能齐全的贸易公司, 聘请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人员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为业务经理, 挑选部分学生作为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 与教学相对独立的开展公司业务。

(2) 合资型。

合资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与学校分别以不同形式出资, 共同在校内设立的贸易公司或贸易部门, 通过双方事先拟订的协议开展外贸业务。

(3) 专业主导型。

专业主导模式是指以国贸专业的师生作为操作主体, 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国际业务, 企业不参与或起辅助作用。

(4) 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模式是指以企业业务员为操作主体, 学生跟随企业的业务人员做部分辅助工作。

3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类型比较分析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类型不同, 学校的投入、风险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校独资设立企业法人性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属于三高 (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 类型, 从公司办公场所、设备、人员聘用等都需要学校拨付专项资金, 投入较大, 在没有任何业务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 完全需要师生共同开拓市场是非常困难的, 在公司责权利不能明确的情况下, 很容易险入亏损, 经营风险比较大。

校企合资设立企业法人性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同经营。虽然校企双方投入、风险等都不大, 但由于企业和学校在经营目标上截然不同,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学校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终极目标, 目标的不同必然影响到经营决策, 从而最终导致双方貌合神离, 以失败告终。

企业整体迁入学校办公的形式, 学校只需要提供合适的办公场所, 无须其他更多的人、财物力的投入, 经营风险由企业自担, 因而受到大多数学校的青睐。

校企合作在校内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是分别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 学校提供办公场所和学生员工、企业提供产品和业务培训, 由学生员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企业控制经营风险, 是一种互利互惠的方式。

从操作模式上看, 专业主导型与企业主导型在操作方式、学生能力培养、适合岗位等各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见表2) 。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 专业主导型以学生作为企业员工独立开展业务, 具有业务开拓难度大、风险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业务具有一定连续性等特点, 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类型选择要素

4.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构建类型

由于其外贸行业的特殊性、产品的复杂性, 使得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定位空间十分宽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可以根据就业企业类型定位、行业背景定位、从业岗位定位等。其中, 根据行业背景定位与从业岗位定位都直接影响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类型选择。如将行业背景定位在培养纺织服装外贸人才, 则应与纺织服装类外贸企业合作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以培养跟单员、单证员等为主要定位, 则应选择企业整体迁入, 企业整体迁入类型通常不涉及学生独立进行外贸业务开拓工作, 更适合培养跟单员、单证员, 以外贸业务员培养为主要定位的则应选择另外三种类型。

4.2 根据教学安排选择构建类型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应围绕教学安排进行。从教学安排上看, 专业主导模式适合半年以上的顶岗实训;企业主导模式相对较灵活, 可以适用于参观、课程实训、顶岗实训等, 时间不受限制。

4.3 根据学生基础选择构建类型

学生的基础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难易程度。专业主导类型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国际业务,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英语基础、灵活的应变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 适合于生源情况好或精英式培养。企业主导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生属于辅助人员, 要求相对较低。

5 建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

5.1 校企双赢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

以校企利益共享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价值基础。企业以赢利为目标, 学校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学生以掌握职业能力为目标, 教师以提高“双师”素质为目标。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平衡点, 即学校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真实的业务平台, 强化学生外贸操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通过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企业开拓市场、寻找客户, 获得订单, 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在校企间进行分配。

5.2 双师队伍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师资保障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充分发挥企业人员的指导作用、形成专兼职一体的师资队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以合作企业的外贸业务为背景, 企业派出专家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采取企业专题培训的方式给学生系统传授操作方法、外贸经验, 专任教师全程听课 (培训) , 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 记录每个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为工学结合教学方案的形成、实训标准、评价机制的制定等积累素材。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 或与专任教师合作授课。形成模拟实训教学以本校教师为主,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兼职教师分工格局。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一直是人才培养中的难点。文章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提出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类型的选择要素, 最后强调校企双赢、双师队伍建设是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训基地的类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