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和管理家困境
第一篇:品牌建设和管理家困境
从区域统计“双基”建设困境看乡镇统计建设的发展和未来
摘要:乡镇统计“双基”建设步伐伴随乡镇机构改革日益加紧,亦步亦趋,但是一味的加强乡镇一级统计机构力量,而忽视乡镇改革的趋于总体趋势,只会造成南辕北辙的局面。作为区域探索的积极成果,翼城县里砦镇财统所虽然依靠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统计的压力,但在乡镇机构改革的浪潮中,仍然面临可持续性的难题。基于制度变迁的均衡实现理论、当前统计体制财权事权考量以及基层统计资源的整合等因素,笔者认为必须借鉴成功经验,实施垂直管理,才是乡镇统计的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统计双基建设的概述
1、统计“双基”建设的概念、背景以及乡镇“双基”建设的具体内容
统计“双基”建设,即统计基层基础规划化建设,是指通过开展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以检查和验收为手段,努力实现基层统计组织体系完善,队伍建制完整,做到基础规范化,制度科学化,全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这里的基层特指县乡两级,而乡级无疑是更具基础性。统计“双基”建设概念的提出和全国性县乡机构改革密切相关的,是国家统计局针对全国一些县乡机构改革中出现的统计机构撤并现象,发出的紧急通知,也是站在全国角度,从依法保证统计机构、强化统计能力、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等方面,对确保稳定基层统计机构做出的决定。
建国以来,全国共进行了5次乡镇机构改革,距离较近的第四次“税费改革”始于2002年,第五次乡镇综合改革始于2005年,两次改革,无论是“减人减事减开支”的机构精简政策还是大科室制的实施对于乡镇统计建制的冲击均十分明显,不少地区的乡镇统计甚至难以为继,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提出统计“双基”建设的概念,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也将重点讨论变革中乡镇统计的发展和未来。
有关于乡镇“双基”建设具体要求和内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会有所差异,但重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公条件及经费的保障。要有专门的统计办公地点,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在经费方面,县乡财政要能够保障统计日常工作经费开支,同时乡级统计员工资、福利和各项保险要得到保障。二是队伍建设。首先要根据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的规模进行相应的统计人员配置。其次统计专职人员不得随意调动,统计人员应具备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并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新配备的统计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并要按要求参加上级部门各种业务培训。三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首先是要全面,要包括统计岗位职责、工作守则、业务考核、报表报审、资料管理、微机使用、办事程序各项制度,其次,要悬挂公示或制度上墙。四是业务建设。乡镇统计人员要能够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数据采集及上报流程必须规范有序,同时要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要有完成的台账设置和统计资料管理,并要开展统计分析。最后是法制和信息化建设。法制方面要能够完成上级统计部门布署的统计执法活动,积极进行普法宣传。信息化则要求乡级统计人员熟悉计算机操作并能在接受培训后实现乡级数据处理计算机化。
2、新形势下加强统计“双基”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开展统计“双基”建设固然有维护基层统计力量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日趋复杂,宏观调控的全面加强,越来越凸显出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当前的统计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正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新机遇新形势标志着统计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首先,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其次,统计信息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及各类市场主体对统计信息多样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三,统计工作的任务和领域越来越重、越来越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经济成份和产业业态的出现,为统计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其四,统计工作者的责任越来越重,随着统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各界对统计工作的新期望新要求,统计队伍的素质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也进一步凸现。其五,当然也就是政府体制改革对于统计体制建制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传统统计生产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这些变化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工作在新阶段要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统计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统计双基建设,尤其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现实角度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仍然是制约统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层统计网络建设还不平衡。由于受乡镇街道对统计工作认识程度和机构改革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基层统计组织网络建设停滞和人员配备不到位的情况。二是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水平还不高。突出表现在各级统计部门抓规范化建设的力度还不大,统计人员规范化工作的意识还不强,致使统计基本工作程序,基本工作规范的建设处于低水平徘徊。三是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扰统计工作和部分统计单位拒报、瞒报统计调查资料的情况。四是统计工作现代化手段较落后。主要是乡镇街道和部分企业统计装备水平与统计地位和任务不相适应。五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统计队伍存在着人员和知识老化、新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跟不上的问题。六是基层统计力量不足,基础薄弱。个别乡镇街道无统计机构或无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现象还存在,县乡两级政府对于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经费支持,统计工作流于形式,统计人员缺乏或变动频繁,统计资料、统计台账不健全等现象在所难免。
因此,如何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做好统计“双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瞄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点,找准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地推进统计“双基”建设,仍然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课题。
二、区域创新在解决问题中的有益探索和历史局限
1、翼城县里砦镇在“双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和典型经验
在2002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一级基层站、所在这场旨在精简机构的行政机构改革中均面临被撤并的命运,翼城县里砦镇统计站同样如此,被撤并势在必行。但在改革完毕后,如何继续保留和发挥乡镇一级的统计力量,则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翼城县统计局和里砦镇政府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积极建言,最终促使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将乡镇统计站与财政所合并组建乡镇财统所的决策。里砦镇财统所应运而生,并提出了“以财促统,以统聚财”的全新理念,几年的实践证明,财统合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机构改革的站、所撤并原本是对乡镇统计的极大削弱,但是这一体制创新不仅使乡镇统计起死回生,而且更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现实层面起到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这一制度创新首先是稳定了机构,保障了统计职能。财统所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统计工作的职能。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完善了村级统计网络。各村村委主任兼任统计负责人,同时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聘用各村大学生村官兼任村级统计调查员,负责协助本村统计工作。形成 1
了以镇财统所为中心,上联县财政、统计主管部门,下接各村、农户、厂矿企业的农村统计信息网络。
其次是壮大了队伍,增添了力量。过去,乡镇统计工作只有一人承担,可谓势单力薄,被动应付。镇财统所成立后,人员职责、工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所里全体在编人员实行交叉任职、分工协作,统计人员可以兼职出纳、财政人员也会分担统计工作,包村包片,全所人员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担子,通过打破条块格局,最大限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资源,实现了行政效率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开展统计年报、普查和各项调查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以往所不能想象的作用。
三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整体工作。近年来,财统所通过投入资金,购置办公桌椅、档案柜、微机、打印机等一系列现代办公设备,使得全所办公条件、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镇十八个行政村,村村达到镇财统所提出的“五有”“两上墙”“两规范”的目标。“五有”即:有牌子、有组织、有办公室、有人员、有办公设施;“两上墙”即:制度上墙、统计数据图表上墙;“两规范”即:统计报表流程规范和村级统计档案整理规范。同时利用管理镇村两级财务工作和村财镇管的优势,将财力向统计工作倾斜,全力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统计联网直报,农业统计报表起报点继续向下延伸到村民小组,确保了统计各项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是强化统计工作职能,实现“一稳”“一高”“十化”。着力建立人员相对稳定、业务精通、素质较高的统计工作队伍;着力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实现统计机构网络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报表规范化;统计数据台帐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主要指标图表化;业务培训经常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服务优质化。通过建立科学的统计资料的收集、管理、报送以及数据质量评估等制度,完善了统计调查方法,规范了数据的采集和报表流程,坚持数据评估,严格做到了数据质量控制。
五是创新管理方式,引入目标管理。里砦镇财统所通过明确镇、村两级统计人员岗位职责,对农村统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所辖十八个行政村全部推行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村财镇管”为手段,与各村的统计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实行百分制考核,统计工作的好坏同该村的统计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统计员的工资挂钩奖优罚劣。
可以说翼城县里砦镇财统所的建立,是顺应乡镇机构改革,实现职能转变的一次创举。财统合并,职能归位,也是里砦镇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积极努力。“以财促统”极大促进了乡镇统计队伍稳固、统计能力提升和统计网络健全。那么“以统聚财”又有怎样的成效呢?实际上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乡镇统计也已经把围绕大局,优质服务作为了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并且通过大力开展统计调查,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运用统计数据,为镇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信息和建议。以充分发挥智囊团、参谋部作用的方式,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在山西全省召开的统计“双基”建设现场会上,里砦镇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全省统计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总体评价可以说成效显著。
2、里砦财统所体制创新的局限性以及对当前统计体制的系统分析
里砦镇财统所的体制创新,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对于所有罗列的有待加强的问题,也都有了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但是有个重要问题仍然无法回避。那就是这样的组织体系是否会长期稳定的?很可惜,答案是否定。探寻具体原因,仍然要回到乡镇机构改革中来。始于2002年第四次的乡镇机构改革,曾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内容,围绕“减人减事减开支”开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三个方面都受到严重困扰。首先乡镇党政机构精简,只是在形式上将过去的几个办公室合并为另外几个综合性办公室而已。分流也仅仅针对临时、自聘和借调人员,也无力给予被清退者满意的经济补偿;其次,乡镇政府作为行政传输的末梢,受上下一一对应的科层关系的影响,无法有效转变职能;第三,在机构精简、人员分流、政府职能转变陷入困境的前提下,乡镇财政供养压力也难以达到“减支”的目的。里砦镇财统所,实际也是这场机构改革的产物,自身就存在着改革的不彻底性。
实际一场成功的乡镇机构改革必须是自下而上,存在积极诉求并能得到国家及时支持和引导的改革;必须取消乡镇作为国家从农村社会汲取资源的“工具”的职能,将其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中来;也必须取消乡镇机构与县(市)机构上下一一对应的行政逻辑关系,改“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实现真正的机构精简。
在总结以往四次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5年时间,在全国取消农业税。2005年6月,温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此后全国开始了第五次乡镇机构改革,即乡镇综合改革。
对于翼城县而言,乡镇改革的步伐始终未曾停止,财统所已经由改制成为了农村财政核算中心,虽然还是原来的全套人马,但是中心的职责或者说是职责倾向至此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已不在是单纯的乡镇的财政和统计组合,转而变为更为专业的负责管理使用农村支农资金和监督乡镇财政资金等业务。至于乡镇统计,虽然还存在岗位设置,依然处于核算中心,延续过去的办公方式,但是已然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不再有充分的理由获得行政资源。也许伴随大部制的实施,乡镇统计会被再次职能合并进入某个综合中心,比如便民服务中心。所以根据乡镇综合改革职能专项化的趋势,我们很难想象,乡镇统计依然能继续使用极为稀缺的乡镇行政资源持续对上完成越来越重的统计调查任务。乡镇统计体制队伍建设的弱化和边缘化正在和各级统计部门不断加强乡镇统计基础的要求形成了尖锐矛盾。这样的两难境地的确引人深思,对于问题的本质有必要有更深入的探讨。所以在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行政府统计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首先是现行财权事权相分离的统计管理体制对于乡镇统计造成压力的问题。现行财权和事权相分离的政府统计管理体制,会造成系统内部缺少财权和事权的相互制衡机制,这将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拥有行政权力的县以上统计部门成本外溢打开了方便之门。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属于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统计的调查任务会大批转嫁于乡镇统计组织。所以,目前乡镇统计部门不仅承担来自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的各类调查任务,而且要承担来自县以上其他部门的调查任务,还要承担乡镇政府的调查任务。与此同时,由于县以上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均对乡镇政府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因而乡镇统计部门成为政府统计系统最大的事权承担者。尽管按照基层统计现有资源存量不可能完成过量的统计任务,但迫于行政压力,只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强迫完成。由此可见,乡镇统计部门实际承受了很多不能承受之重。
其次是关于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均衡效率问题。有学者认为,针对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明显滞后,特别是县乡镇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滞后以及乡镇统计面临前所未遇的困难情况,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虽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对策,但其中大量对策仅仅侧重于乡镇统计本身,如乡镇统计人员如何提高素质、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改善乡镇统计人员的待遇、配备先进的统计手段等。这些对策的提出本身没有问题,但欲通过上述对策改变乡镇统计所面临的问题只能是局部的,也是暂时的。因为,体制问题才
是乡镇统计陷入困境的根源,换句话说,乡镇统计面临的一切问题皆来源于县乡统计管理体制。为此,改革现行僵化的县乡统计管理体制是解决乡镇统计困境的根本出路。
这一认识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制度变迁理论。因为从制度循环阶段看,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僵滞阶段,即低效率状态,其特征表现为利益分配在乡镇统计部门与县以上统计部门之间失衡。这一体制中受益最大者是县以上统计部门,从国家统计部门到是省、直辖市、区统计部门,最后到市县统计部门依次类推,而处于基层的最大利益集团乡镇统计部门几乎没有利益可言。在该体制下,利益从上往下依次递减,而承担的任务从上往下依次递增,整个系统投入与产出明显错位。总之,现行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处在低效率状态。
现行的政府统计管理体制能够长期存在可以按照路径依赖理论、公共性解释以及封闭系统解说等理论作出合理解释。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现行的统计制度的安排上仍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而包括乡镇统计部门在内的小利益集团根本无力进行制度创新。
还有为达到制度均衡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与乡镇统计部门之间博弈的问题。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与乡镇统计部门之间的博弈实际是非零和博弈,博弈的结果会让利益分配均衡制度的安排不利于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非均衡阶段较大受益者),而有利于乡镇统计部门(非均衡阶段最少利益获得者)。但是有点要注意,就是拥有较大行政权力的政府统计部门在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一定会维护现有的利益,进而影响制度安排向均衡方向发展。由此可见,要使现行非均衡的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向均衡性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全面转型将受到权力结构的严重制约,也就是说乡镇统计部门根本无法在与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博弈中获得均衡利益,因此,乡镇统计部门只有被包容到行政权力相对较大的利益集团即县统计部门,由县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部门实施垂直管理才能获得相对利益的提高。由此可见,县对乡镇统计部门实施垂直管理应该是县乡(镇)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理性选择和突破口,也是实现整个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均衡的逻辑起点。
最后还有乡镇统计资源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受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乡镇统计资源分布在计生中心、经管站和乡镇统计办(已被整合)等部门。这不仅导致数出多门、重复统计、口径不一,而且导致统计力量分散化,不利于形成合力。由于乡镇统计活动分散化,导致乡镇统计始终没有统一标准,同时全部统计资源也无法按照调度,开展统一协调的乡镇统计活动,其结果是“数出多门,门门不同”。一句话,乡镇统计活动的分散化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而要实现政府统计标准的统一化以及要消除乡镇统计活动的分散化,有效的途径就是对调查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其前提是对乡镇统计资源实施集中统一管理。显然,在条块分割的经济管理体制下,欲在乡镇一级对乡镇统计资源实施统一集中管理,进而实施统计调查活动的归一化管理并不现实。而可行的做法只能是在县一级实施统计资源的统一管理,即基层统计定位于县一级。
三、借鉴成功经验,实施垂直管理,
才是乡镇统计的发展的根本出路
由此可见,在上述客观现实面前,要实现乡镇统计部门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消除乡镇统计的压力是不可能的。要在乡镇一级打破条块分割,统一调度统计资源也是很难实现的。从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总体趋势看,企图加强乡镇统计组织建设,充实乡镇统计队伍也会越来越困难。而要忽视乡镇统计任务不断增多与乡镇统计资源短缺的矛盾,强制提升乡级统计数据质量,也必须以连续性、高成本的《统计法》检查为代价。所以,解决矛盾的理性的方法就是尽早实现乡镇统计活动由县(区)统计部门接管,既有利于基层统计活动尽快摆脱困境,更有利于解决基层统计的被动局面。可以预测,县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活动垂直管理之后,一定会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实现乡镇统计资源乡镇之间自由调配,而且能够集中统一培训,优化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现有统计资源的作用;县统计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积极优化调查内容,减少重复调查,可以切实减轻基层统计的负担;县统计部门还可以在经费、人员方面确保抽样调查的组织实施,而抽样调查的全面实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最后还必须考虑的是垂直管理后体制组织设计问题,其中还必须解决涉及乡镇内部系列报表的组织、协调问题。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的是北京市海淀区农村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在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海淀区各乡镇、街道的统计机构均被撤销,而且相应的人员编制及日常统计工作均向上划归区统计局,这在形式上已经成为了垂直管理。在统计工作实践中,他们考虑最深的也是如何进一步规范乡镇内部统计,既如何做好涉及乡镇内部系列报表的组织、协调问题。为此,在北京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下,海淀区积极筹划成立由区统计局各统计所所长、相关街道、乡镇联系统计领导、主管居民科领导组成的地区统计协调委员会,并且明确了协调委员会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他们的职责分工体系设计如下:
一是地区街道、乡镇协调委员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领导本区域内的大型普查、社会性调查及涉及乡镇内部系列日常统计工作;负责对以上数据质量的把关工作,负责对地区统计员的领导及管理工作。
二是地区统计所委员职责:负责定期召集协调委员成员召开会议;负责向协调委员会其他成员传达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统计工作方面的文件精神及领导的指示精神;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委员会其他成员按照普查、调查方案要求完成各项普查、调查任务组织、领导及协调工作;负责各项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工作。
三是村级统计负责人的职责:行政村级统计员负责村地域范围内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负责统计原始数据台帐的记录工作;负责基层统计报表的审核上报工作;负责村耕地面积丈量及绘图工作;负责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账本的发放、收集、审核和指导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村负责人(村委会主任或书记)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
此外他们还严格规定,涉及乡镇内部系列报表的统计必须在乡镇政府认可后,加盖公章才能上报,并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模式呈报:1)涉及乡镇内部系列报表,由样本单位报送乡镇汇总后再报统计局农调队;2)农村住户调查及独立法人单位的统计报表则是由样本单位直接报统计局农调队。由此,通过明确农村统计报表呈报模式,将大大改善统计管理、协调上的困难,理顺统计数据搜集、上报的渠道,确保农村统计数据的数据质量。
在新的报表分工方面他们也做了具体设计:1)统计局(统计所)负责区域内第一产业型企业以外的非乡镇、村属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经济统计工作;乡镇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农民生活状况的统计工作。2)农经站负责区域内第一产业的经济统计工作。3)农林委负责区域内第一产业型企业以外的乡镇、村属企业的统计工作。4)乡镇内部统计负责本乡镇所属特色农业生产、品牌农业生产的统计,例如果树、区域性蔬菜、粮食等相关方面的统计。
最后他们也没有忘记对农业普查、大型调查工作进行部门分工设计: 1)农林委负责全区农业普查、大型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2)统计局(统计所)负责普查、调查的业务指导工作,报表的收审、汇总与上报工作。3)农经站负责农业企业的组织、协调与宣传工作,做好农业各方面指标的把关工作。4)乡镇负责配合上级各主管部门做好本区域内普查、调查的各项工作。5)其他成员单位根据普查、调查要求各负其责。
海淀区这种以委员会制协统,应事定责,化整为零的制度设计,全面规范了统计局(统计所)、农林委、农经站、乡镇等各部门的统计工作。通过分工合作、有效沟通大大改善农村统计数据“数出多门”的境况和同一指标多个数据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减轻乡镇企业和村委会的上报工作负担,保证统计人员专心采集数据,提高数据质量。海淀区的实践经验和制度设计实际一举解决了乡镇统计管理、统计资源整合以及大型普查开展等众多问题,对于各地实施县乡统计垂直管理是非常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以县乡垂直管理为基础,以委员会组织和团队型组织为基本体系的新型县乡统计体制,体现了制度变迁和相对均衡的正向效应,满足了当前基层统计发展对于新制度供给的需求。无论在理论验证、逻辑推理,还是实际检验方面均表现出作为现代公共组织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借鉴成功经验,实施垂直管理,才是乡镇统计的发展的根本出路。
翼城县统计局尤吉义
参考文献:
[1]杨立勋.县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模式的理性选择:垂直管理.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5-06-20
[2]张红芳.强基固本规范管理开创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新局面——翼城县里砦镇财统所工作纪实.山西省翼城县统计局.2011-4-25[3]王奎邢捷.加强统计“双基”建设的现实思考. 宁夏统计信息网.2009-09-29
[4]对现行农村统计制度改革的思考.海淀统计信息网.2007-02-07
[5]制度变迁理论.百度文献
论文提纲:
一、统计双基建设的概述
1、统计“双基”建设的概念和乡镇“双基”建设的具体内容
2、新形势下加强统计“双基”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区域创新在解决问题中的有益探索和历史局限
1、翼城县里砦镇在“双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和典型经验
2、里砦财统所体制创新的局限性以及对当前统计体制的系统分析
三、借鉴成功经验,实施垂直管理,才是乡镇统计发展的根本出路。
摘要:乡镇统计“双基”建设步伐伴随乡镇机构改革日益加紧,亦步亦趋,但是一味的加强乡镇一级统计机构力量,而忽视乡镇改革的趋于总体趋势,只会造成南辕北辙的局面。作为区域探索的积极成果,翼城县里砦镇财统所虽然依靠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统计的压力,但在乡镇机构改革的浪潮中,仍然面临可持续性的难题。基于制度变迁的均衡实现理论、当前统计体制财权事权考量以及基层统计资源的整合等因素,笔者认为必须借鉴成功经验,实施垂直管理,才是乡镇统计的发展的根本出路。
第二篇:20140513老字号品牌困境
老字号品牌困境
“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一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荣耀。
在西部同样如此,“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香飘三秦,而佛慈制药和兰州拉面则已化身为兰州当地俗语中的“一粒药、一碗面”。这些老字号,凭借数百年来的苦心经营,铸就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金字牌匾,不仅意味着品牌,更代表了当地文化渊源。
然而近日记者走访陕甘宁三地多家老字号企业却发现,曾经辉煌的老字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局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如何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成为摆在老字号面前的重要任务。
头上的光环正在消退
据商务部资料显示,建国初期我国老字号企业约有一万多家,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烟酒加工、居民服务(含照相、美发、洗染、浴池等)、书店、丝绸、工艺美术和文物古玩等行业。原国内贸易部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目前已有20%面临困境,有的甚至被市场淘汰;70%能够稳定经营;只有10%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壮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日前,商务部通过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公示了434家老字号和所属企业名称。龙抄手、赖汤圆、东来顺、荣宝斋等老字号,被商务部初步确认为“中华老字号”。这是商务部于今年实施的“振兴老字号工程”的举措之一。
然而,据业内人士介绍,老字号发展到今天,其品牌资产与现代品牌的价值差别悬殊。这些中华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有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但在199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选活动中,前20名里除“五粮液”排名第四外,老字号踪影难觅。谈起中外知名品牌,可口可乐、麦当劳、奔驰、柯达、联想、海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作为传统商业瑰宝的“中华老字号”无一入列。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字招牌现在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陈旧和传统,作为老百姓信赖的商家、商业同行的榜样,曾经令人羡慕的老资历、老手艺,代表一部历史、一段文化的“老字号”,就这样悄然淹没在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轰鸣齿轮声中。
成为市场名牌道路艰辛
提起兰州,立即让人联想到兰州拉面。拉面,俨然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而在兰州提起拉面,“马子禄”牛肉拉面鼎鼎有名。口味地道、用料讲究,几十年的良好经营让这家老店人气颇旺。
出人意料的是,店老板马继祖为人低调,不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在兰州拥有两家店面以外,没有在省内外其他城市开店。马家的总店更是位于一条曲折的窄巷中,店门口水果蔬菜摊点四处开花,路旁居民楼上挂着的衣物花花绿绿。而马继祖认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可以让食客随意放松,至于停车,“想停哪里就停哪里”。在他看来,自己是家族企业,资金有限,已经有那么多兰州拉面外出圈地,自己没有必要扩张。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杨宝京指出:“„好酒不怕巷子深‟是诸多老字号企业固有的思想,经营理念上的墨守成规只是制约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像马子禄牛肉面这样的老字号企业,最初多为手工作坊,靠的是独特的工艺和产品,强调保持“传统特色”,创新动力不足。宁夏老字号“敬义
泰”多年自产自销清真糕点,一度占据了银川糕点市场1/4份额。但如今,几十年如一日的营销方式和产品工艺,失去市场不说,还成了“只受40岁以上人群欢迎的点心”。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多靠口碑传承,尽管历史积累深厚,但发展到现在,若市场评价不高,就只能是“老字号”,而非名牌。
历经家族企业-公私合营-国有企业的轨道转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脱节,许多老字号困境重重。 老字号企业最初发展起家时,多位于老城区商业黄金地段,也往往处于近年来城市改造范围内,不少老字号被迫隐退到缺少商业氛围的偏僻地段,经营网点流失严重,大伤元气。兰州餐饮老字号景扬楼,位于市内繁华大街上的老店因拆迁不复存在,拆迁带来的高额费用也让这家经营状况一般的饭店难以承受,而乔迁之喜却并没有带来位于旧址时的好生意,一度窘迫。
体制转换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字号企业经历了公私合营和国有化改革,政企不分和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十分突出。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难免面临企业房产、商号的产权以及职工身份置换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西安“老孙家”饭庄是家年营业流水达一亿多元的餐饮名店,负责人马明阳曾三次递交提案,要求脱离国有序列,均被搁置。马明阳说,自己深受体制之苦,开不完的会议、买根葱都要层层上报的机制,让自己没法放手大干,错过了许多好机会。
“独有技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是大多数老字号企业保有自己金字招牌的核心竞争力,但如今,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往往是民营企业高薪挖走的对象,而企业急需的人才又难以引进。人才断流现象尤为突出。对兰州佛慈药业来说,企业经济能力有限,偏隅西北,“好人才留不住,好人才请不起”,正是这家曾经名噪一时的中药企业被其他品牌医药企业不断超越的重要原因之一。
创新才能获得新生
通过走访西部省份部分老字号企业,记者强烈感受到不少企业十分期待能获得发展的决心和愿望,对他们而言,趁国家振兴老字号之际,再创品牌,是老字号企业重整旗鼓的难得机遇。这其中,西安饮食服务集团公司克服困难、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西安饮食服务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传统的国营公司,拥有“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等10多家老字号企业。1994年整体改制,1997年上市成功,成为以餐饮服务、酒店宾馆、旅游休闲为主业的现代型企业。该公司建立以制度化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机制,激发出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一级法人、两级管理”以及“两统”(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两放”(经营权、人事权)、“一公开”(财务公开)的管理框架和运行模式,使经营理念大有转变。
改制后的企业更加重视开拓大众化市场,还原了老字号企业源于大众百姓,以特色、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的本质。集团公司下属的各家老字号企业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适时调
整经营产品,突出三秦历史文化特色,开发民族餐饮食品,做活做足了假日市场,公司假日餐饮经营收入占据全年营业收入的50%以上。在做好餐饮的基础上,发展食品加工业,开发出老孙家腊牛羊肉、老孙家方便泡馍、黄桂稠酒和多种风味小吃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对品牌的维护,更是老字号企业做足做扎实的一件大事。翻开“老孙家”编撰出版的《天下第一碗》,店名标志、菜品标志、标准字,一目了然。“老孙家”饭庄不仅在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和店徽注册,1995年还主动联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评估无形资产,并打假一年,不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更维护了自身权益。
马明阳介绍说,这本书浓缩了“老孙家”饭庄百年经营之路与深厚文化底蕴,是比泡馍还珍贵的财富。
在西部其他老字号企业采访时记者也都发现,不少老字号和政府部门,在意欲经济振兴的同时,更希望通过文化创新来完成重塑老字号的过程。
专家称,很多老字号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其创业、经营历程饱含智慧和心血,代表了中华商业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部分老字号已经演化成当地风土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经典的符号,成为一个区域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与情感的根、活的文物。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坚持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经营方式和极具代表性的主业特色产品,是千金难买的品牌优势。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助理巡视员王德生指出,“老字号”的价值在于“老”,劣势也同样在于“老”,因此,其出路必在于“新”。
商务部资料显示,老字号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克服困难,走出新的成功发展之路,就必须勇于改革创新。他们建议,老字号企业应当通过体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力;经营创新,提高老字号竞争力;开拓大众化市场,推行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发挥品牌优势。点 评
卫虎林 山西财经大学教授
老字号是中华民族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品牌理论角度来看,由于老字号一般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知名度和广泛的认知度,因此老字号企业应通过产品创新和人性化的服务,着力提升品牌的忠诚度。唯有通过忠诚顾客形成的品牌,才能获得持续成长。
张国华 西安饭庄党委书记、总经理
老字号怎样发展,我从西安饭庄自身情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条思路:把握陕菜传承脉络,引领陕菜创新发展;一个目标:振兴老字号,擦亮金品牌,跻身大市场,实现新发展;12字基本方法:珍爱、传承、创新、提升、拓展、保护。
郑燕峰 中国青年报记者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兰州读书时,去吃马子禄牛肉面是一种奢侈,一般的牛肉面六毛钱一碗,马子禄家的要一两块钱,但人们还是愿意去,不仅因为它名气大,味道也确实好。老字号是中国传统商业发展中的一块瑰宝,现在却面临着巨大冲击,如果不在技术、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完善,很可能会被淘汰,仅成为一种记忆。希望老字号能够与时俱进,但也不要丢掉原有的“味道”。
第三篇:后勤工作会发言材料 (强化精益管理,夯实服务基础,以规范和创新推动品牌建设)(模版)
强化精益管理 夯实服务基础 以规范和创新推动品牌建设
各位代表:
按照大会安排,我代表我公司作大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强化精益管理,夯实服务基础,以规范和创新推动品牌建设》。
我公司作为国网天津电力公司集体企业经营平台,近几年来,在促进自身发展,服务电力主业的发展目标指引下,我公司及所属二级公司积极配合市公司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以我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后勤支撑保障力量,在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推进的过程中,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为基层单位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公司所属物业公司长期为天津电力公司各基层单位及部分国网公司直属单位提供物业服务,分设17个项目部,67个物业点,物管面积52万平米。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业公司努力构建适应电力物业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进而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一、以标准化建设强化基础管理
物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物业企业发
1 展方式、管理模式、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物业公司以标准化建设为着力点,夯实管理基础,规范服务行为。从岗位职责、制度规范、服务标准、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基础性标准的制定,到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培训手册、操作手册、各类记录流程表单(台帐)等实用性工具的推广使用,使公司的内部管理体系、服务运行体系、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编制、修订管理制度98个,工作流程78个,各种记录表单105个。物业管理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并实现自身的高效运转。
二、以高严细实理念加强内部管控
严格按照服务质量标准,狠抓各专业的服务质量。深化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采购及服务供应集约化管理。在薪酬管理上,制定从基层实习岗位到高级经理25个等级的岗位和薪酬标准,结合晋升和降职降级规则以及绩效评优,打通岗位上下通道,做到“干和不干不一样,多干和少干不一样,会干和不会干不一样”。在素质培训上,加大员工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公司统筹培训和基层项目部“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及考核办法,激发员工学习业务的热情。
通过精细管理,提升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把管理标准精细化、综合效益最大化贯彻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事事受控,时时受控,各岗受控”。
在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园区项目的基建交接、搬迁及后勤保障运行的过程中,物业服务团队从流程发起,从小事
2 做起,从细节抓起,实现精细化的标准管理。在“两个提升工程”工作的推动下,拓展特色服务,打造精品服务,形成服务亮点,为品牌提升创造条件。
三、以服务电力主业为己任
我物业公司不仅是电力公司基层单位的物业服务单位,更是后勤保障支撑力量;不仅要有市场意识,更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为电力基层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紧密贴近公司重点工作主线,响应后勤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方向,解决后勤保障工作难题,是我物业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创建健康食堂、承担企业产房屋管理以及其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我物业公司积极配合,不讲条件,充分发挥了系统内物业服务企业的作用。随着《国网天津公司“十三五”后勤工作规划》的实施,对物业服务边界、服务需求、服务标准以及服务运营模式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需要物业公司调整工作思路,紧跟公司发展战略,起到后勤保障作用。
四、以创新思维增强管理服务能力
后勤保障服务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前普遍采用的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也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推动劳动用工社会化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我物业公司在专业服务外委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保留重要管理岗位、业务核心岗位和控制节点岗位,将低端的劳动型岗位外委给社会专业服务企
3 业,不仅降低了用工风险和综合用工成本,同时使管理责任更加清晰,人员配置更加灵活,服务技能更加专业。外委人员在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占比已经从15%左右上升到65%。
后勤保障工作的安全管理是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不仅涉及设备运行、人身、防火、防盗、防汛、防外力破坏等常规的安全管理,也涵盖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信息安全、员工队伍稳定等多方面,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教育是贯穿后勤服务始终的工作。我物业公司通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认证,加强风险源辨识和关闭,使安全风险可防可控。在安全基础工作上,安全例会下沉到班组,安全联动网络覆盖到每个岗位,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到每个人。公司开展多年的安全运动会以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应急预案演练、事故处置示范为重点,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项工作被市公司列为安全工作典型经验。
我物业公司将在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业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实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深挖管理潜力,增强综合实力,构建物管特色,全面提升我物业公司发展质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以卓越运营,为公司加快“两个转变”、争当“两个排头兵”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4
第四篇: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x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创,主动作为,深入全县广大企业,认真响应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战略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都市农业发展战略要求,,积极发展和拓展企业商标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努力为x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xxxx年主要工作
一、商标品牌培育发展情况
xxxx年,共培育企业争创中国驰名育驰名商标x件(已报送国家工商总局)、培育省名商标xx件(已通过网上初审、等待省工商局认定)、x市著名商标xx件(已完成初审、等待市工商局认定)。xxxx年度省、市著名商标暂停认定。
二、指导企业注册商标
截止xxxx年xx月xx日,全县拥有注册商标xxxx件(国家工商总局每季度公布一次,xxxx年四季度在xxxx年初统计公布)从xxxx年x月xx日至xxxx年x月xx日新申请注册商标量xxx件,有效注册商标xxx件。(每年新增商标从x月xx日统计,今年可统计到xx月xx日)
三、大力实施品牌扶持鼓励政策
xxxx年x月,x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按照大府办[xxxx]xx号文件,《关于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对荣获xxxx年度中国驰名商标x家企业,分别给予了xx万元、xx万元、x万元,共计人民币xxx万元的奖励,有效支持了我县品牌企业知识产权强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着力品牌助企助农工作
1、我局开展了为期x月的“商标助企助农”大走访活动,帮助企业、涉农主体解决商标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走访活动梳理在商标注册、使用、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开展涉农经营主体商标注册培训。为更好引导鼓励农民和涉农企业注册和使用商标,x市场监管局党组决定,免费为具有行业特色、产品发展势头强劲的农业主体提供咨询、设计、规划送注册商标活动,共为xx家涉农主体,赠送xx件注册商标,通过赠送商标受益者,帮助和带领农户运用商标开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加大商标注册和保护的宣传,x月份为xx家企业开展著名商标申报(复核)工作培训;xx月对全局基层监管所和政务大厅窗口xx多人开展商标注册、查询及《商标法》知识培训,目前我局已在政务大厅和各基层监管所设立xx个商标注册咨询服务窗口,每个基层窗口有专门的商标咨询服务人员,随时为经营主体提供商标注册、管理、维权等咨询服务,同时利用市场巡查、企业服务等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没有商标、使用未注册商标的经营者及时注册商标。
3、积极推荐我县xx品牌企业参加省、市政府组织的品牌推广宣传,全力推进我县驰名、著名商标入驻“x商标品牌馆”和“x商标品牌网”,共享x品牌馆(网)宣传和网络销售平台,力促x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4、组织蜀之源、飞翎防水等x家企业参加x市品联办组织开展的x品牌公益展示及制播品牌战略电视宣传。
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xxxx年x市场的质量监督管理局开展了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查获x件商标侵权案件,立案x件,结案x件,罚没金额xx.x万元。
xx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深化“商标品牌助企服务”深入基层指导企业和涉农经营户依法使用商标,加强对自有注册商标的管理。同时,进一步指导农户和涉农企业加强商标保护,帮助注册防御商标抢注风险,指导企业科学使用商标,充分发挥驰名、著名商标品牌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对商标的使用宣传,丰富商标的内涵,引导企业开展驰名、著名商标的融资质押工作,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商标的市场影响力;对符合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经营者,及时引导其申报著(驰)名商标。
2、强化对x区域品牌保护,力争逐步将我县区域特色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加以保护和推广,目前,我局分别和县志办、农林局、x镇以及xx家农业合作社组织进行沟通调研,对我县主要农产品、水产品和中药材的种植情况、规模、产品特性进行全方位的调研,逐步对我县主要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申请地标给予保护,争取在xxxx年度实现我县地标零的突破。
3、强化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加强辖区内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协调省、市商标局加强区域外我县知名、著名商标的保护,组织开展异地维权打击,保护我县商标品牌。
第五篇: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
天津工业大学
《企业文化》结课论文
姓名学号 0888888888学院工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成绩
2008年12月22日
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
摘要:现代企业当中,企业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现代企业当中,企业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一旦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沟通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品牌与文化对于企业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间不仅是企业内外的形象展示,而且更是企业的巨大无形资产。只有重视品牌文化,形成强势的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字:企业文化; 品牌文化; 管理手段; 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营销环境,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是企业为争取更大发展的一套非正式规则,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表明企业奉行什么样的经营哲学,以及企业通过完善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达到的目标,企业文化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是现代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约束、导向、融合、凝聚、娱乐和辐射等作用。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渗透文化理念,全球企业竞争的革命,已由规模效益竞争转向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竞争。
在现代企业当中,企业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为什么能促进经营业绩?
1.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在为此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步调。在今天专业化程度很高、分工复杂的环境中,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
2.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中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积极性,因为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
3.企业文化还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了一个合适的积极创造的压力水平。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现代企业当中,企业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具备的柔性特点很好的补充了企业制度刚性的弱点,有效地消除了员工对制度控制的抵触,提升了员工的贯彻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企业文化一旦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使全体员工在企
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沟通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人不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更要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价值观念只有被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才能形成企业的向心力,才能将企业凝聚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企业文化构建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企业文化一定要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员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出现企业文化体现的内涵与企业员工表现不一致的现象,也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质。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特色。特色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文化本来就是在企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只有具备了企业自己特色企业文化,而且被认可,才能体现企业文化带来的竞争优势。
3.企业文化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的经济组织文化,本应具有经济性。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服务,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经营方针、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其中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5.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的品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服务、声誉、效益、消费群体及社会形象等等的无形总和;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或口碑。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形象是各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不仅代表了一组忠实的顾客,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还由于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使企业的营销成本减
少,使销售额稳定,利润的上升;综观现在的企业,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业绩突出的企业往往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终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品牌与文化对于企业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间不仅是企业内外的形象展示,而且更是企业的巨大无形资产。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不是靠单纯的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而是要看一个企业综合水平的体现”,品牌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传递着一种品牌文化,这才能够成为企业巩固无障碍的一种巨大价值体现。如果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企业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就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品牌内涵,他是联系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企业的平台,是品牌建设的最高阶段,目的是使消费者在消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产生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感,并形成品牌忠诚度。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企业文化的塑造可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制度与行为、文化群体;品牌文化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目标消费者三个方面,可以说正是对企业文化的不断丰满,让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形象。比如,当我们提到麦当劳,就会想到那个和蔼可亲的麦当劳叔叔,就会想到他明窗静几的就餐环境,还会记起那句充满个性的“我就喜欢”广告语,这些都是麦当劳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在品牌文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注意:
1.品牌文化应该倡导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品牌文化倡导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真正成功的品牌,大家都会对其充满感情。万宝路代表了西部拓荒精神;耐克代表了“Just do it”的精神;IBM意味着服务;可口可乐把其咝咝作响的饮料与无忧无虑的快乐联系在一起;星巴克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自觉很时尚、很文化;麦当劳则意味着“质量、服务、清洁、价值”。久而久之,大家一看到这些名字就产生了正面的情感。
2.品牌文化让品牌具有独特个性品牌如同人。在结识一个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先了解对方的行为、态度与价值观,当认同对方的行为与价值观之后,就会相信对方,喜欢对方,并保持长期的交往。接触一个品牌的过程也是这样,品
牌的知名度,让我们知道这个品牌;品牌的联想度,让我们了解这个品牌的行为与价值主张;在此基础上我们认同、喜欢、信赖这个品牌,从而就建立起了美誉度和忠诚度。
3.品牌文化的后面是消费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的权力已经有生产者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品牌文化的建设自然不能“曲高和寡”,自己唱歌自己听。品牌管理理论认为,生产者拥有的是品牌名称,品牌资产,消费者才是真正的品牌拥有者。因此,品牌文化的后面站的是消费者,品牌文化一定是要代表特定消费群体的价值观、社会地位、风格和气质。
4.品牌文化的定位。品牌文化建设的定位首先要分析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性格特征,这应该从该群体的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收入层次,消费观念,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找出其共性,并以此共性为依据,确定产品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这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即:该品牌所代表的精神文化是目标消费群乐于并且是易于接受的。只有让消费者首先接受产品和服务当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消费者才会对产品和服务产生感情认同,这样能够被动之以“情”的消费者,最终成为了该品牌的忠实用户,其忠诚度也最高,同时也成为了该品牌和服务的口碑宣传媒介。
5.品牌文化与媒介传播。做好了品牌定位,也选用了品牌代言,还要着力于媒介传播,即通过何种媒体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个性信息,用何种方式演绎和表达品牌个性,同时也要注意品牌个性与传播媒介的一致性和共通性。
总之,品牌是竞争的产物,为竞争服务,而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如果在实践中陷入品牌文化建设误区的企业不能自拔,则会失去竞争力,断送自己的前途。因此要善于利用品牌的文化优势,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把文化财富转化为企业竞争资本,使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价值,才能利用企业文化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品牌,真正地视品牌为生命,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关鹏.名企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第2版
[2]唐书麟. 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经济 2003年 第10期
[3]孙玉娟.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
第02期
[4]王世明.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年
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