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集锦)

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集锦)

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第一篇: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解析历史教学 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精彩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历史教学 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精彩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作为历史教师,面。

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

第一篇: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

解析历史教学 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精彩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历史教学 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精彩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作为历史教师,面临着新时期历史课程教学的巨大挑战。我们该怎样打破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落寞、尴尬的现状,以适应新形势教学的要求呢?我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信息技术具有:

一、信息容量大;

二、长于创设情境;

三、展示资源便捷;

四、具有良好的群体操作性等诸多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并将它切实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历史教学 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面临着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如何大幅度地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巨大挑战。我们该怎样打破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落寞、尴尬的现状,以适应新形势教学的要求呢?教学实践证明,历史课引入信息技术,不仅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加快课堂节奏,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衔接,学会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历史、认识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历史课堂精彩纷呈呢?

一、依托信息容量大的优点,丰富历史课内容,为学生提供掌握历史的多条渠道。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所提供的信息只是概述性的,教师虽然在课堂的讲述中有所扩展,但也只是泛泛的,不可能包含一个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学生所能了解的也只有是口授和书本中的一些。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后,由于信息的承载大大增加,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整合了多重信息,从而使历史课内容精彩纷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多渠道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从多条渠道掌握历史事件。

以《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只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讲述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学生是不能深刻感受这一事件为中华民族带来的深深苦难和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也只是象学习记叙文一样学习了这一历史事件。然而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在讲述课程中,先用五分钟的时间播放了九一八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经过后,大量播放关于九一八事变后记录日本侵略者所犯罪行的历史图片,并给学生提供日本

1

2005年所篡改的历史教科书的文字资料。学生从多媒体资料中多渠道地了解到事件发生前后的国内外背景,事件的过程等在书本中见不到的历史真相,收到了传统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又如在讲授《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生活》时,多媒体课件再现了宋王朝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全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梁的繁华,用精美的图片展现宋代的美食,又用典型的图片展现了宋代时期残酷伤害妇女身心的三寸金莲。一件件一例例,不但让学生感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面,也看到了历史的阴暗一角。从多角度认识了宋朝的社会生活。

二、发挥信息技术长于创设情境的优点,使历史课富于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料、文物图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后,为历史教学营造逼真的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历史人物,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前人的思想和命运中去反思、追问,丰富自己的思想。

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教师事前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反映红军长征的路线,适时插入“浴血湘江”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的资料。展现了革命的艰辛,革命者战天斗地,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逼真的场景让学生重温了那段岁月,使学生内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 《三国鼎立》的教学中由于涉及到历史事件众多,人物众多,传统的说教只是照顾到点或面,难以对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有一个精彩的展现,但在教学中引入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精片段片后,使得三国时代的人与事在课堂讲授中有了血肉,让学生透过历史的时空,认识了那些谋臣猛将,那些历史风云人物,更让学生从他们所导演的历史事件中看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难以做到的。

2

三、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展示便捷的优势,使历史课富于思辩性,使学生形成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的对照,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历史观。

历史虽然是对过去事与人的讲述,但我们不能拘泥于历史的当时,应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充分比较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更多的是对整个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性讲解,关于讨论性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的比较相对要少,所以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历史观。引入信息技术后,由于信息技术能便捷地展示不同的历史情境,上述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活动课《丝绸之路》,运用多媒体课件,迅捷地展示了整个丝路的路线图,较之传统的教学介绍,不但生动逼真,更为便捷,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丝路的一件件器物图片,让学生看到了古丝路的繁荣。再通过多媒体展现今天丝路的状况,古今对比让学生透过时空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

四、发挥信息技术群体的操作性优势,使历史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使学生学会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交流与合作,变教师教为学生自主学,使学生具备信息社会应有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方式。

以往的历史教学是以传授为主的课程,教历史更多的时候被称讲历史,历史老师追求的是将历史的前因后果,人物事件等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不用思考,只要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住就可以。即使教师建构成比较丰富的知识体系,那么观点仍然单一,思维也相对狭窄,课堂中灌输强化的意味很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教材的开发,视野的开放。让学生自己去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协

3

作能力,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

以“西安事变”为例,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点以后,再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向学生提问“当蒋介石被扣押以后,社会各界对是否杀蒋介石持什么态度”(建议从国内人民、共产党、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日本、美国等角度考虑)然后提供学生相关网站,让学生查阅关于当时资料和各方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汲取更多观点,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让别人的灵感激发自己的灵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激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尊重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集思广义,并且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新课程的深化,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逐步推广和普及,最终使历史课堂更丰富多彩,使历史的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情境层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地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的感到:历史课堂因信息技术应用而精彩。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4

第二篇: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对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的感悟与思考

近段时间,全国各学校都在提倡学习《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同时这阵改革的春风也毫不例外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在我们学校校园里也掀起了一阵学习“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的热潮。在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杜朗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和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现将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新做法:

1、教室结构布局的创新

传统的教室布局前面是讲台,后面是纵横排列的课桌。而杜郎口中学的任何一口教室里都是没有讲台的,前面摆放的是一张多媒体操作台,里面放有一台电脑和视频展示台;学生课桌排成六个小方阵,每个方阵由6至8张单人课桌面对面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不是面向前方而是互相对坐。教室的四周,三面是黑板,唯有向阳的南面留有窗户。走廊里,贴近教室的墙面,也是黑板,另一面墙上,挂着学生所写出的对学习、课堂教学及人生感悟的标语。

2、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杜朗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与其它学校(传统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这样一节初三的物理课,是三大模块中的展示课。内容是《机械与功》。展示课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对预习课中的知识点进行简要的回顾(大约3分钟时间);第二阶段,对上一节课后发下去的学案进行点评。首先,由学生上黑板写出学案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的题号,接着,教师根据题目数量分配至六个学习小组(这节课共11个题),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板演到黑板上(教室三面黑板分成六块,每组一块。时间大约20分钟),其间学生争论、合作、探究,直至得出结论,教师则巡视各个小组予以点拨、指导;第三阶段,先由第一小组演算的同学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主讲同学能够解答的予以解答,解答不了的同小组可以帮助解答,同小组的解答不了,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解答,最后,由教师点评、拓展、提升,依次第二题,第三题,„„。其间,班内全部同学围拢到讲解学生周围,或坐或站,或听或记,怎样有利于学习就怎么做(时间大约20分钟);第四阶段,学生讲解完毕,教师对这节课进行简要总结,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和课后反思(内容要写在学案上)。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在35分钟以上。

二、感悟和思考:

1、归还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杜郎口中学教室里没有讲台,学生桌凳也不再按传统的纵横排列,学生以学习小组对面而坐,教室三面是黑板,上课时主要是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或站或坐,或静或动,这一切不是“做作”,不是“作秀”,而是为了适应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这些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轨。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满堂灌”,取而代之的,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是课堂的主人,由小组合作研讨、探究到演算、讲解、答疑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儿的课堂没有课前的“预设”,相反,更多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动态生成,正如杜郎口中学校园标语所写:“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则充当导演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起到指导、引领、提升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三者在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相信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崔其升校长在《杜郎口动态》(第二期)的卷首语中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一核心理念,那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无论是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的巩固反馈,还是学校管理中环境卫生、就餐就寝的习惯养成教育,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这些教育思想。特别是学校推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时间。

今天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没有了教改前 “不爱学、学不懂” 的厌学情绪,相反,个个积极参与,人人主动学习。最能反映问题的是中考成绩。通过对杜朗口中学当日的值班校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1997年以前,杜朗口中学在全县23所初中中连续10年排名在后3名,考上高中的人数一直为个位数,而且主要靠复读生。而从1998年,崔其升校长开始实施改革以来,学校中考成绩一路攀升,近三年来,学校的中考成绩保持在全县前3名,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中考成绩,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才会得到领导的支持,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承认。可见,这一切是对“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最好诠释。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互帮互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对问题的分析、论证、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科学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还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这是科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朗诵,可以吟唱,可以舞蹈,也是培养情感,陶冶情操,这是人文素质的提高;学生上课不再受约束,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乐趣,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信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在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现实。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发展自我,这是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成功的经验。

3、成就教师,让课改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学校拥有一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虽然在改革之初,有一批教师对学校的教改持怀疑态度,但在学校刚性制度的强力推动下,这些教师及时更新观念,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现在,在杜郎口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到普通教师,观念极其一致,每天工作十

五、六个小时(《杜郎口动态》第二期第三页),不惜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无怨无悔,做好教学中的每一项工作,过关课、达标课、公开课、示范课人人参与,每天自我反思,真正是闻过则喜,组内教师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一个教师都能面向全国各地教师执教公开课,熟练讲解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有一批教师成为课改专家,经常飞赴全国各地执教示范课、讲学、作报告等等。可以说,课改成为杜郎口中学教师发展的平台,成就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师!

4、成功校长,应将发展学校当作自己的天职

教育专家朱永新在《我的理想教育》一书中说: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是一个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敢于落实的校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就是这样的一位校长。

改革之初,崔校长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听课,一学期听课近千节。通过听课,与教师交流、沟通思想,崔校长发现教学质量低下的症结所在: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独角戏,教师一统天下,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罐装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激不起学习兴趣;有一半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导致厌学,进而辍学。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崔校长带领一班人马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首先,让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杜郎口中学在改革之初,由于师生及学生家长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导致教学改革进展缓慢,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为了让改革顺利进行,崔校长带领班子成员与教师交流、沟通,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营造氛围,给师生“洗脑子”。如一进校门就能看到这样的标语:“教学过程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见解。教学方法要变生硬灌输为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教学形式变共性教育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 ;教室里“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人生我把握”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精彩” 的标语赫然醒目;走廊里悬挂着几百幅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感言,“教改后的课堂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勇敢是成功的关键”(初二2班 安晓) “我的心情随课堂的生动而快乐,我的收获随课堂的细节而硕大,我的视野随教改的存在而开阔”(初三8班 冯海霞)等等,正是这些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得杜郎口中学的师生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为学校顺利进行教学改革作了良好的铺垫。

其次,科学制定措施,强力推行。杜郎口中学在更新师生观念的同时,制定了若干措施和规定,如学校明确提出“10+35”的课堂模式,即45分钟的一堂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评价标准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等等。正是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才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经过几年的探索,杜郎口中学的“

三、

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逐渐明晰。这期间,崔校长历经了多少困苦和挫折,但他凭着对家乡孩子的满腔热爱和对教育改革的执着追求,顶住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衣带渐宽终不悔”,将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当作自己的天职,最后,终于赢来了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辉煌今天。

第三篇:课堂因活力而精彩

——“活力课堂”课改心得体会

大牟家中学 范培军

“活力课堂”改革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有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活力课堂”课改值得推行之处:

一、创新教育思维,落实学生民主。

作为数学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每天新课的“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对每天的新课进行课前预习,并做好预习作业,教师在上课前进行预习检测,对学生的疑问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益,让学生从大量的重复、机械、烦琐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完善教学管理,促生自主、合作。

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量化和考评,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评价制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授课方式,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当“导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当“演员”、当“先生”,或讲解、或纠错、或争

1 辩、或表演、或操作,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围绕着教学目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更新教学方法,维系活力课堂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在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活力课堂”课改值得反思的地方:

1、“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问题”连连,也能妙语对答,但学生真正思考的观点“几何”?该让语文回归自然了。

2、如今定型的课改模式是否符合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不能机械照搬,应该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因材施教。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含金量有多少?该让学生摆脱合作、探究的幌子,让独立思考适时介入小组合作。

第四篇: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2009年11月5日上午第二节课,从初二(1)班教室传出悠扬的歌声,该校青年教师陈小玲正在组织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只见一位女生刚用歌声抒发完心情,几个男生就登场用小品的形式展示白求恩舍命救伤员的故事……这只是该校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中的一个片断和缩影。在这场课改行动中,该校从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方位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

从思想上动员。在教育局下达文件后,该校就于9月28日召开了“深化课改动员大会”,伍西员校长和分管领导在会上作了动员,使全体老师深刻地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学比教更重要、放开比管住更重要等,让全体老师从内心真正动起来。

从制度上落实。学校先后出台了《泗溪中学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创新课改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泗溪中学教学常规落实暂行规定》等,以此作为指导课改、规范课改、督促课改的法则,让老师有章可循。从监督上保证。教导处人员随时突击检查老师是否按课改要求上课,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做到“一天一典型”。每天树一个课改典型,抓一个不改典型,然后当场公布,并对优点和缺点作深刻点评。

从舆论上渲染。“我的课堂我作主”、“我参与我快乐”、“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走在泗中楼梯口、走廊、教室,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黑板报、墙报、橱窗里贴的是课改的照片,写的是课改的信息;校园广播读的是有关课改的文章。身在泗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课改氛围。

从反思上提高。教导处适时地找一线老师谈话,了解课改中遇到的难题,与他们商量解决的办法,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工作。并且要求老师每天都写教后反思,及时记录下当天上课的成败,到目前为止,每位教师的心得达到了一万字以上。从学生身上发现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关系到课改的成败。领导和老师经常找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声写在走廊的黑板上,老师每天都要关注来自学生的心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与摸索,泗溪中学的课改有了自己的特色,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课堂效率逐步提高,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第五篇: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小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讲座整理)

一、课堂没错会怎样?

没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自己没错应该是很理想,学生没错更好。

但是没错是假的,都是假的。

比如我观摩过的一堂课,这堂课很顺利,老师很顺,学生也很顺。

我也有这样的疑问,所以我追上一个小男孩,这节课上过吗?小男孩说:这是第三节。

我承认有这样的情况,一堂课第一次上,学生没有一个错,但是这样的课还有上的必要吗?这样的课是无效的,无意义的。 所以我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真实性和有效性。

所以我要说“课堂无错要不得!”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错!”

二、大家对“差错”的看法

1、 学生眼里的“差错” 失败,42%,耻辱17.4%

担忧,不担忧的只有5.4%,担心嘲笑的

二、

四、六年级68.9%, 81.3%, 83.7%。

2、(1)教师对自己的“差错” 丢脸。“对不起,对不起,是我错了!” 老师已经不再硬撑“我错啦??” 老师很有礼貌地承认错误。

但是,我觉得最好是这样说:不过,我很高兴的是“我的错让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很会倾听的孩子!” (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毛病,愿意说不愿意听。)(举个例子,每个问题都给一个人答,五次以后那个小男孩已经摇手不愿意回答了。)

没本事,没经验。 (2)教师对学生的“差错” 自己教学的不成功

是件麻烦事

3、 教育家眼里的“差错” 夸美纽斯只有要求学生再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才能在练习中没有错误. 美国数学家哈莫斯:学生和老师的一个差错,正好是老师所需要的……

4、 科学家眼里的“差错”: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科学 ......5、 哲学家眼里的“差错”

黑格尔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

恩格斯说:……

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 企业家眼里的“差错”

比尔。盖茨说: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只会对自己犯得错误发牢骚,要从错误中去学习。 概括: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明亮眼睛,有一个肯与思索的头脑。(比如说爱迪生试验九百多次发明灯丝的时候,他很高兴通过九百多次,知道很多的材料不能用作灯丝)

三、我的“差错资源化”实践

1、善待差错(从态度来说)

(1)画家列宾的故事:一个下雪天,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下雪天在外面走,发现一摊黄渍,朋友知道是狗的尿迹,很是讨厌,马上用脚挑起雪覆盖住尿渍,但是列宾很恼火,这是我每天都要欣赏的琥珀色。

(2)还有几首小诗……

(3)案例:学生做的人数统计图,弯掉了,老师的批注是:比萨斜塔。

第二个学生的人数统计图,都很短,批注是:个个都是武大郎。

有效果吗?效果很好,现在我们班上每个孩子在做统计图的时候就牢记比萨斜塔,和武大郎。

(4)一幅漫画:妈妈对上学的孩子说:路上小心!但是孩子还是摔倒了。于是他自己提醒要小心,结果很顺利的到达了。

小结: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就很好解决了。

2、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差错的故事

书目:《科学家与错误》、《谬误大观》、《数学大师的创造与失误》

《36军官的问题》

3、给学生出错的机会

现状:大量的铺垫,越位的提示

不容回旋的时空

(1)案例:“华老师,您误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没有提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老师别太勤快。“懒惰的妈妈家里就有个勤快的女儿”

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猜测: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求?(录像)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用铅笔搭出一个长方形,通过移动,发现原来就是这四根铅笔搭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原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是底乘高,但是其实相邻的边相乘还是比较普遍的。刚开始只有三四个孩子认为这个方法简单,到后来通过不断的比划、实验,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这个方法好。

因此孩子直呼:华老师,您误导! (2)南京师范大学郑毓信先生说: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上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4、让差错显露出可贵

“错得好!”每次接一个新班,都会写这三个字!

有一次借班上课,有一个孩子提问:“华老师,你是一个特级教师,你特在哪?”我回答:“我是一个小特级,如果说我是一个特级教师的话,特在你说错了我会说你说得好!”

5、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

案例:学习了“平均数”以后

题目:小红的爸爸因公出差,5天没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5天的日历,这5天的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小红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学生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老师最重要的是指出问题的关键。

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华罗庚先生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

四、我的感悟

我要问:课堂上的差错可以分哪些类型?

在“差错资源化”的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

我还要问:我们的教学是应该“防微杜渐”,还是应该“亡羊补牢”? 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是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的防错、避错,…… 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我要说: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

24×3怎么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困惑。有人是三四十二,2加进位的1等于3,再乘3等于9,所以结果是92 卢梭《论科学和艺术》中说:错误可能有无穷的结合方式;而真理却只有一种存在方式。

我还要说: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

我要说: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教师的义务。(一道题讲了3遍,为什么学生还不会?)

我要说:对待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是着眼在对还是不对,而是应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价值是大还是小,是现时价值还是长远价值!(对待孩子的回答,我考虑的是她是从哪个角度想。俗话说,听话听音,比如今天课上,那个女孩说要倒着按数字,让她自己描述后,大家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又例如今天有个小男孩说减数的时候,我困惑是纠正还是不纠正,最后还是纠正了,因为想给一个规范的说法。虽然可能打断了课堂。)

我还要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 我更想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