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塑造实践论文(通用)

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塑造实践论文(通用)

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塑造实践论文网络人格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项严肃而紧迫的课题。网络人格是否健全关系着青年大学生的能否健康成长, 关系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本文通过组织对我院200多名学生的随机调查问卷, 采样结果分析, 结合学。

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塑造实践论文

网络人格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项严肃而紧迫的课题。网络人格是否健全关系着青年大学生的能否健康成长, 关系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本文通过组织对我院200多名学生的随机调查问卷, 采样结果分析, 结合学院教育的实践, 对大学生健康网络人格塑造提出几点思考 (供参考) 。

1 大学生不健全网络人格危害成因剖析

1.1 自我控制不力, 学习成绩较差

学生上网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和网络游戏上, 荒废了学业。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 白天上课“无精打采”, 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在调查问卷中, 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的学生, 整体学习成绩是最差的, 超过3/4的学生成绩位于班级下游水平, 接近90%的学生成绩在班级的后50%;每周上网时间在10~20小时的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也并不好, 也有约1/2的学生成绩在班级的后50%;而上网时间少于10小时的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就明显要好一些, 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的前50%。由此可见, 如果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 其学习的成绩和效果是很难达到理想水平的。

1.2 价值取向紊乱, 道德人格的缺失

在网络的冲击下, 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有些大学主在网上打情骂俏, 谈情说爱, 说尽谎话骗取对方的信任;有些大学生对网上游戏的迷恋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在不知不觉中便中毒, 成为网络瘾君子。这些都是网络人格不健全、价值取向紊乱的表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高达85%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去过色情网站和暴力网站, 也有7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网上有说谎话的经历, 甚至有37%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网上说谎是很经常的事情。

1.3 自我封闭, 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陷入困境

网上交往可以忽略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而与另一个不知身份、年龄、性别的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 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要, 容易加剧自我封闭, 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 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 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感, 从而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人性的异化。调查结果也显示, 长期沉迷在网络中的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融洽的仅占16%;而几乎不与外界进行交流、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却占到了将近60%。可见, 长期沉迷于网络是不利于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的, 而这种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势必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1.4 自我膨胀, 极度张扬自己个性

在互联网的区域内, 大学生能够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这种无拘无束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张扬。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极度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 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做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 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 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在“你在网络中希望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话题调查统计中, 52%的大学生选择的角色是可以无视一切现实规则、完全任由自己意愿行事的角色;只有7%的人选择了与现实生活一致的角色。由此可见, 年轻的大学生都喜欢通过网络这个自由的空间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释放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叛逆天性。

2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推进器:网络的合理使用

2.1 网络可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层次。这些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人格状况, 人格健康者就是那些满足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人。网络可以满足大学生需求层次中的许多需要, 包括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网络使得地域和性格不再成为交往的阻碍, 大学生可以和网友尽情地进行情感沟通, 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 久而久之健康上进的人格特质在他身上固定下来了。

2.2 网络可释放大学生的心理冲动, 减少其人格内部的冲突

在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S·弗洛伊德创造的人格结构模型中, 人格的结构被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的冲动永远存在, 自我和超我必须对之加以适当的限制, 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健康人格。网络环境能够提供给大学生匿名的个人身份, 使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对本我的限制作用减弱, 给予本能快感和无意识中的焦虑的释放以极大的空间。因此, 它很容易成为宣泄的场所。这种宣泄会使大学生有更多精力用于应对外界环境的要求, 因此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

2.3 网络可强化大学生的角色行为, 奠定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基础

大学生人格成长和发展与行为是密不可分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角色实践的“练兵场”, 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其中不断进行角色学习, 理解角色的行为规范, 体会角色的需求和情感, 了解角色间的冲突, 并借助网络群体成员间的互动检验自己的角色扮演情况, 进而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尺度。内在良好的自我概念和外界较为顺利的人际交往, 奠定了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

3 我院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塑造的实践与思考

上面调查和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塑造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因势利导,变堵为疏,从构建和谐校园的大局,加强文明网络阵地建设。我院针对大学生在网络中存在的不良方面,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开辟大学生人格教育阵地,并有针对性地对它进行建设。

3.1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通过各种有效载体, 大力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如我院开设了《大学生行为素养》课程,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以“倡导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为主题的宣誓签名及征文演讲比赛,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实现诚信上网, 健康上网。

3.2 构架大学生的网络沟通桥梁

根据我院学生从大一进校就需要自备计算机的特点, 一方面, 加强学院的网站建设, 创建德育主流网站和网页, 吸引学生访问;另一方面, 积极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 努力创建大学生公寓文化网站, 开辟供学生聊天和发表意见的场所, 给学生提供交流感想的空间, 如QQ群、班级共用邮箱等。我们通过这个渠道把学校的通知、学院的信息以及关于学生的一些资料发给学生, 进行信息交流。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匿名制的特性与学生实现思想互动, 在网络这种匿名制的语境中, 学生往往可以敞开心扉, 与老师倾心交谈。通过这种交流方式, 我们可以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带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 加以合理地教育和引导, 深入其心灵深处, 帮助矫正不健全的网络人格。

3.3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兴趣爱好

针对大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 我们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 “导”而不是“堵”。在调查问卷中, 学生在回答“你是否想学习一项关于网络的技术知识”的问题时, 100%的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想学习的技术知识, 没有一人选择“不想学习任何知识”这一项。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 求知欲和探索欲特别强烈, 不健全的网络人格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得到很好的引导。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是, 社团的形式、游戏大赛的形式, 博客大赛的形式。以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通过博客这种网络形式, 净化心灵, 为自己建设美好的网上家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 构建大学生立体网络育人空间, 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

重视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交往, 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负面效应, 应不失时机地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网上发现问题, 网下做足文章, 构筑网上网下互动、辐射全院的立体交叉网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仅仅是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工具和助手;网上交往并非生活的全部;虚拟的人际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来, 大学生不能沉溺于其中, 要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和周围的同学交往, 以达到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和谐统一。

3.5 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的管理和学习的压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大学生的追求自由、叛逆的天性, 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渠道进行发泄, 这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的。有些大学生长期依赖网络交往, 造成其“自我概念”扭曲, 导致产生了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和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我院通过开展“传统经典篇目朗诵比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座谈”、网络沙龙、网络论坛、举办网上征文等网络心理教育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团队精神, 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力, 把学生从网络世界中拉回现实世界。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6 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体系

我院在加强学生网络管理规范时, 积极采取网络技术监控手段, 及时掌握大学生的上网特点和动向, 从网络技术层面监护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 提高校园网的技术监控和管理水平。借助网络安全认证技术, 限制大学生对有害信息源网站的访问;通过安装防火墙和过滤软件, 构筑校园网与外部网的“信息海关”, 监测、过滤、截获有害信息, 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采用实时数据监控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 构建“电子监控网”, 对校园网使用者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跟踪和处理, 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使大学生的网上交往行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 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 应该对此进行不断的关注和研究, 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网络交往, 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建设和完善网络人格教育阵地, 最终实现人与网络的和谐。

摘要:本文高度关注网络活动中大学生表现出来人格缺陷和解决措施, 同时引导合理促进大学生健全网络人格的形成, 最终实现人与网络的和谐。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 李生.加强网络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 (2) .

[2] 刘玉梅.基于网络的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5) .

[3] 刘景涛, 丁永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引导对策[J].唐都学刊, 2008 (5) .

[4] 许燕飞.大学生不健全网络人格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