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全文)

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全文)

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第一篇: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第三课第二框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三课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

第一篇: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

第三课第二框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时)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意义: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

启示(做法):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 课余作业

分组收集材料,探究、讨论加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吉安三中:段飞泉,时间:2011.4.15)

一、课标分析

本框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它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共有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成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

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为世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油然而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学生分析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理解: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通过合作探究,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五、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授课时间:一节课(45分钟)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对话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人到过井冈山? 学生甲:到过两次 学生乙:到过一次

教师:那就请你们两位同学来各用一分半钟简要说说井冈山历史,风景名胜或风土人情,好让我们没到过的同学增长见识,行吗?

学生甲:“革命摇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井冈山有许多风景名胜,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奠基石”。

学生乙:井冈山有许多历史风景名胜地。如:黄洋界红军哨口、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红四军军械处旧址等 教师点拨: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井冈山有不少了解。通过你们的发言使我们获得了很多有关井冈山的信息,增长了不少见识。其实我们这种交流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现象,同时说明文化交流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框题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教师:前面通过学生介绍井冈山有关信息,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播。那什么是文化传播呢? 学生回答:略(请一两个学生回答,学生可看书回答)

教师点拨: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有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过渡:那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呢?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图片):

探究问题:(1)观看这图片,你知道图片所指的是吉安市哪条街?这条街的主要功能定位是什么?请你简单给大家作个介绍。

(2)通过对这街了解,你可从中获取哪些相关信息的文化?

学生1:这是吉安有名的文山步行街。文山步行街全长500米,宽25米,是一条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气息很浓的商业步行街。 学生2:文山步行街有很多超市。如万家福超市、国光超市等,此外还有很多服装店、鞋店店„„ 学生3:文山步行街有很多好吃的,如好口福里面的八宝粥、肯德基

学生4:在文山步行街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汇聚于此的服装、电子产品、食品、香水等

教师点评:大家讲的很多,也讲得很好,佩服!从刚才大家讲的我们给它定位就是什么呢?学生5:步行街以经营商品买卖为主的地方,因此该街就是一条商业街。

教师:正确。文山步行街就是商业气息很浓的商业街。因而这条街的功能定位以商业为主,故也可称商业街、通过对商业街了解,我们知道这街的商业活动、商业贸易非常活跃。通过这条街的商业贸易活动,我们了解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如服装文化、小吃文化、风土人情等。请问这些文化传播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 学生6: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归纳的非常到位。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那同学们学过历史,能否举出一个有关通过商业贸易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例子来。 学生:四海闻名的丝绸之路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这条有名的路,使中国的瓷器、丝织品传到欧洲、非洲;通过这条商业贸易之路,使西方的音乐、葡萄等传入中国。因此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师:不错。历史知识学得不错。归纳: (1)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过渡:除此途径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文化传播?请同学看下面两幅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峡移民工程) 中国90年代的民工潮

合作探究:三峡移民,90年代的民工潮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组代表:山峡移民对中国文化交流意义很大。三峡工程的修建,需要大量移民迁移、安置。当迁移而来需安置的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时,移民与当地居民可以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交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组代表:90年代的民工潮,是中国城镇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历经风雨的“打工仔”、“打工妹”从外地打工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教师归纳点拨:从这两组同学代表发言说明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查阅了资料并思考,学习态度好,答得也出色。三峡移民与民工潮对于文化交流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人口迁徙对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想想看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并说说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学生1:永嘉之乱时期,北方地区连年战乱造成这期间造成大量汉人南迁,同时也使北方的汉文化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 学生2:安史之乱时期,北方的连年征战,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 3

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学生3:靖康之难时,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学生4:这几次人口迁徙历史就是一部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替史,历史上每当中原出现一个相对统一强大的政权,北方异族必然也会出现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来与之抗衡。总体上来说,基本上都是以北方异族的胜利告终,但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处于弱势,所以每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最终也会被强大的汉文明融化,并被逐一汉化,最终完成民族大融合。

教师总结:这几位同学讲得很到位。其实历史上每次人口大迁徙对各民族文化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起了不可估量作用。所以说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过渡:文化交流传播还有其他途径吗?

教师:请同学看下面材料(多媒体展示)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法国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目的地。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日增。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有1.07万名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截止到现在,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有30 000名左右。

问题探究:(1)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其实就是到国外受教育。通过受教育,能学到学到些什么?(具体谈谈)

学生1:到法国学习,可以学到法文,了解异国风情。 学生2:可以学到法国先进技术,思维方式。 教师:还有吗?

学生:也可学到法国的巴黎的舞蹈,了解法国的历史等

教师:很好。因此到外国去接受教育,也可以达到文化的交流,因此,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受教育

教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除了上述三种途径外,还有文化传播途径吗?

学生:亲朋聚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师:不错。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过渡:文化传播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家每天都在体验着,参与着。那么,我们一般通过哪些具体的手段(工具)传递信息、情感呢?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请看多媒体展示:

(1) 中秋话祝福:你是怎么样表达中秋祝福的,祝福手段是什么? 学生:一声问候,一张贺卡

学生: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封电邮

教师归纳: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1.传媒的含义: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教师:古人传播信息或文化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 学生:口语、文字

学生:烽火狼烟、鸿雁传书等

教师:回答很好。还有晨钟暮鼓、驿寄梅花也是古代传播信息或文化的重要手段。那现代传播文化的手段又是什么呢?

学生:印刷、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教师:这些手段开始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传媒称作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含义:以印刷媒体为标志向大众传播信息文化的传播手段称为大众传媒 教师:从同学们讲的我们知道: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3、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方式: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教师:同学们能否比较一下现代传媒同古代传媒比较,现代传媒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学生:能够最大突破时空的局限,具有强大功能 教师:回答不错。请看下面画面(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我们学校里有不少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

请说说有哪些办法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或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学生讨论发言: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文字)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商品)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电视)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网络)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印刷、报刊)

„„

教师点评:大家回答到位,非常了不起。

(过渡)中国是世界文明四大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祖先辛勤劳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我国文化的辉煌创造条件。因此,我们要使中国文化再创辉煌,必须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师: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

1、文化交流的作用

合作探究:(多媒体播放视频)2010年 “中法文化年”活动 教师:中国与法国开展文化年活动有什么作用

学生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生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很好,那我们中学生能为传播中华文化做些什么呢?

学生: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

教师:回答不错。下面我们听一曲歌曲再次感受一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结束。

欣赏视频:《中华文化传播的美丽使者----邓丽君》

(四)本框知识框架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的含义

——大众传媒含义

——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交流的作用 ——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五)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知识的重要作用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2.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的志愿者负责汉语的教学。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益处在于(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而现在,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这说明(

)

A.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D.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我们的使命 非选择题

1.利用网络你可以用以往难以想象的速度查阅到你希望得到的资料;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或陌生人进行交流、抒发情感、娱乐游戏„„

你能说明“网络传播”具有哪些特点吗?

(六)、教学反思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的教学尽量立足学生实际,坚持 “三贴近”原则,使课堂教学气氛浓烈,教学效果不错。

2、教学方法上,重视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探究教学融合为一体,既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落实合作的方式、探究的过程,达到收获知识,内化为自我的目的。这符合新一轮课改提出高效教学的必然趋势。

3、在教学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 在教学中发现课堂时间太紧,有时感觉课上得很仓促,无完美感,有时甚至上不完课。  本节课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在课余完成,尤其是有关历史的探究题,教师无法更多的把握学生课余的合作探究情况,因而课堂合作探究仅成为部分学生的合作探究,不能很好的落实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

第三篇:第三课 第二框 青春有格

第二框

青春有格

【教学目标】

1、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

活动三: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探究合作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显示)

探究合作三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❸板书设计

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

❹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方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第四篇:千字文第三课第二讲教案

《千字文》第三课

第二讲教案 设计意图:

《千字文》成书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国学文化的精髓。也是少年宫经典诵读专业的必选教材之一。孩子们在朗读、背诵时体会祖先的智慧,领略祖国的灿烂文化,自然风貌;还可以用最简洁、最便捷的方法学习历史。

本次课告诉孩子们是谁发明了文字,谁是第一个制作服装的人,以及尧舜禅让的历史。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文中的动词“始”、“制”,副词“乃”。

2、 知道开始发明文字的是仓颉,制作服装的是嫘(léi)祖。了解尧舜禅让的历史。

3、 背诵原文。

教学重点:知道因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发明了文字和服装。 教学难点:了解“有虞陶唐”的含义。 教学内容:《千字文》第三课

第二讲

原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 交代授课内容。

二、 教师领读课文。

三、 讲解“始制文字”。

1、刚才老师领读的时候,我们看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学习,交流离不开文字。在远古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那么,文字是怎么来的呢?

2、故事《仓颉造字》

传说,远古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皇帝。他的手下有一个聪明的人叫仓颉。皇帝先派仓颉管理牲畜的数目和粮食的多少。仓颉很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就熟悉并记住了所管理的牲畜和粮食的数量,从来不出差错。可慢慢地,牲畜、粮食的储藏在逐渐增加,数目不断变化,光靠脑袋已经记不住了。当时有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的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畜、粮食,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但时间一长,这个办法也行不通了。因为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时把绳子上的结解开可就麻烦了。后来,仓颉又在绳子上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理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个方法一直用了好几年。

皇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让他管理越来越多的事情。每次狩猎的分配、部落人口的增减,也全部叫仓颉管理。仓颉又犯难了,这么多事情再用添绳子、挂贝壳以经记不清了。怎样才能不出差错呢?

一天,仓颉同大家一起去打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看到几个人为走哪条路争得面红耳赤。一个坚持要往东,说东边有羚羊;一个要往北,说前边可以追到鹿群;一个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过去就打不到了。仓颉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看到地下野兽留下的脚印才做出判断,争论不休的。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心想:既然一个脚印能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几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理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管理的事务。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起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依照太阳圆的模样画的;“月”字是依照月牙的形态画的;“爪”字是依照鸟兽的爪印画的„„仓颉就是这样观察、辛苦造字。他把创制的文字刻在岩洞的壁上,足足刻满了三个岩洞。借助于这些符号,仓颉果然把各种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皇帝知道以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他创造的这种符号,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面推广开了。这些符号,就是今天中国汉字的雏形。

3、 解释动词。始:开始;

制:制造。

4、 解释“始制文字”并诵读诵读。

四、 讲解“乃服衣裳”

1、 刚才老师讲了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不知道怎样记住重要的事情,是谁发明了什么,才能让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事情?(仓颉发明了文字)

2、 请同学们看看今天穿的什么衣服,为什么要穿衣服?

3、 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不但没有发明文字,也不会做衣服,那么,衣服是怎么来的呢?这事还得从皇帝的妻子嫘祖说起。

4、 故事《嫘祖养蚕》 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制造生产工具;可是天凉的时候百姓们都很冷,身上没有遮蔽的衣服,不能劳动,还很不雅观。就把做衣服的事,交给妻子嫘(léi)祖了。嫘祖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不长时间,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兽皮做的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可是兽皮很少,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穿上衣服。嫘祖很着急,加上劳累过度病倒了。她不想吃饭,一天比一天消瘦。大家焦急万分,守护在嫘祖身边的几个女子,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时爱吃的东西。谁知嫘祖一看,总是摇摇头,一点也不想吃。

有一天,这几个女子悄悄商量,决定上山摘些野果回来给嫘祖吃。她们一早就进山,摘了许多果子,可是一尝,不是涩的,便是酸的,都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突然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白色的小果。她们以为找到了好果子,就忙着去摘,谁也没顾得尝一口。等各人把筐子摘满后,天已渐渐黑了。就匆匆忙忙下山了。回来后,她们尝了尝白色小果,没有什么味道;又用牙咬了咬,怎么也咬不烂。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果子。正在这时,造船的共鼓走了过来,发现几个女子站在那里发愣,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子们便把她们为嫘祖上山摘回白色小果的事说了一遍。共鼓一听,哈哈一笑说:“你们这些憨女子,现在咱们有火有锅,咬不烂就用水煮嘛!”他这么一说,立刻提醒了几个女子,她们连忙把摘回的白色小果都倒进锅里,加上水用火煮起来。煮了好长时间,捞出一个用嘴一咬,还是咬不烂。正当大家急得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个女子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插进锅里乱搅,边搅边说:“看你烂不烂,看你熟不熟!”搅了一阵子,把木棒往出一拉,木棒上缠着很多像头发丝细的白线。这是怎么回事?女子们继续边搅边缠,不大功夫,煮在锅里的白色小果全部变成雪白的细丝线,看上去晶莹夺目,非常柔软。她们把这个稀奇事立即告诉嫘祖。嫘祖是个急性子,一听马上就要去看。这些女子为了不让她走动,便把缠在棒上的细线拿到她身边。嫘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详细看了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又询问了白色小果是在哪里摘的。然后她高兴地对周围女子说:“这不是果子,不能吃,但却有大用处。你们为黄帝立下一大功。”

说也怪,嫘祖自从看了这白色丝线后,天天都想这件事,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减轻,开始想吃东西了。不久,她的病就全好了。开始试着用这些白色丝线编织起来,试了几次,终于织成了一大块布。这下可好了,大家都会有衣服穿了!她不顾黄帝劝阻,亲自带领妇女上山,嫘祖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不是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这件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

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养蚕织布,制作服装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

5、 学习 “乃”:现代汉语是“因此”、“于是”、“才”的意思。“乃服衣裳”的意思是“因此大家穿上了衣服”。

6、 诵读“乃服衣裳”。诵读“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五、 讲解“推位让国”。

1、刚才我们学习了谁制造了文字?谁派仓颉管理牲畜、粮食、人口?谁发明了养蚕织布?她是谁的妻子?

2、分别讲解字义。推:推举。

位:位子,这里指治理国家的帝王的权力。

让:给。

国:国家。把国家治理权交给贤能的人。

3、帝位的传递。从神农氏开始,帝位开始传给自己的儿子、兄弟。(如:炎帝神农氏传给儿子临魁;轩辕黄帝传给儿子少昊,少昊传给弟弟颛顼,颛顼传给少昊的孙子帝喾,帝喾传给儿子帝挚,帝挚传给弟弟唐尧。)当尧继位后,没有传给儿子二是传给了舜。这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尧舜让位》

传说轩辕皇帝以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是尧、舜、禹。尧是皇帝的后人,因为他曾经被封于陶地和唐地,所以又称陶唐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于是,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要大家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推荐管水利的共工,尧摆摆手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他,我不放心。”最后,有人推荐住在虞地的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说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说:舜的生母死得早,他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经常打骂他,他的后母经常毒害他。但他从不记恨于心,还十分孝顺。遇到荒年,总是拿些粮食接济后母。每到一处,都会用德行感化那里的人,大家都愿意同他住在一起。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经过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高尚、很有才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舜老了以后,也效仿尧,把帝位传给了禹。

4、“推位让国”就是把国家治理权交给贤能的人。

5、诵读“推位让国”。

六、讲解“有虞陶唐”。

1、前面的故事里讲了尧原来住在陶地和唐地,所以叫他什么氏?(陶唐氏)他把帝位禅让给谁?(舜)舜原来住在虞地,大家叫他虞舜。所以“有虞陶唐”的意思是是有舜和尧。

2、“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的意思是主动禅让帝位,把国家治理权交给贤能之人的那是唐尧和虞舜。

七、同教师一起复习本次课的内容。小结,下课。

第五篇:七年级政治第三课第1、2、3课时学案

第二课 《迈好青春第一步》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B

4、C

5、D

二、(1)、A、人的生命要有价值,就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果无所事事,将会失去人生的价值。

B、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时期,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是成才立业的奠基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小刚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将会失去青春,失去人生的价值。 (2)、A、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认识目标;

B、珍惜美好的时光 C、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

D、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热爱生活,积极实践,创造美好人生,用智慧和汗水去采摘青春的硕果。

第三课 第一框 新生活,新起点编写人:吕秀芹

教师寄语:面对新生活,一切从新开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懂得如何适应新环境,确立新目标。

2、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整好心态,适应中学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并为之努力。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 [重点]:如何适应新生活 [难点]:如何确立新目标

三、知识网络:1:中学生活有哪些新感受?2: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1.“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走进中学,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切改变都是一种新的开始。我们要在初中阶段顺利成长,就要() A.积极适应新生活,融入新生活 B.能适应就适应,不能适应就不适应 C.按自己的想法改造环境,使其适应自己 D.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2.漫画《分界线》启示我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要( )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3.初中生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环境带给我们的压力与困惑,我们要(

) A.学会畏缩逃避 B.学会积极面对 C.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D.改变环境,保存自己

4.小华来到新学校时,心里非常高兴,一个月之后,发现对英语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太适应,再加上学生会竞聘落选带来的失落感,父母对他的过高要求造成的压力,使他感到烦恼。面对这种心态,小华应该(

)

A.立即转学,改变学习环境 B.按部就班,习惯就好了

C.及时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D.要求老师和家长还像以前一样辅导自己 5.小明在小学时成绩一般,进入中学以后,他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学习目标。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进入新的环境,要确立新的目标 B.目标的确立要高,否则说明自己没有决心 C.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D.目标的确立要有层次性,实现的过程要循序渐进

二、活动探究题 6.小品欣赏: 放学路上,小刚和小伟边走边说。

小刚:升入初中后,认识了那么多的新老师、新同学,感觉既新奇又愉快。不知能否与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

小伟:到了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也增大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这些新的科目。 小刚:是呀,而且现在老师讲课的方式与小学相比差别很大,我真有点不适应。

小伟:初中学习生活要求我们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面对这些新的要求,我提醒自己尽快长大,同时又面临着困惑和不安,不知道怎样才能迅速适应。„„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请用几个词来概括小刚和小伟的中学生活新感受。

(2)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他们有哪些困惑和担忧?

(3)小刚和小伟应怎样做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后记

第三课:第一框《 新生活,新起点 》附答案:

一、单选1 .A 2 .B 3 .B 4 .C 5 .B

二、活动探究题6.(1)中学生活新感受:激动、兴奋、新奇、愉快、困惑、担忧等。 (2)①面对新环境,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②中学科目增多,不知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③不能适应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④面对同学间的竞争,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

(3)①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③必须加强自我管理,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克服依赖心理。

第三课 第二框

新集体 新面貌

编写人:吕秀芹

教师寄语:如果人是一粒种子,良好的集体就是肥沃的土地,种子埋入土地才会茁壮成长,个人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一、学习目标:1知识:知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能力:能够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和奉献集体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2、良好班集体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难点 : 融入新的班集体

三、知识网络:

1、良好班集体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2、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何作用?

3、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做好集体的主人?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1.“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 A .要融入集体 B.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C.要珍爱生命 D.要全面认识自己 2.刚进中学,某校七(2)班同学制定他们的班级格言:“进班一刻,七(2)班是我的;出班一步,我是七(2)班的”。这句格言要求该班同学

①努力为班级和老师学习 ②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③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④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小新经常向班级提合理化建议,这是她_ ( )_____的表现。 A.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表现 B.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C.具有主人翁意识 D.想出风头,讨好老师

4.走进新的班集体,意味着我们又走进一个新的家。要建设好这个新家,就必须做到(

)

①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弘扬正气 ③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 ④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班会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副对联:“你一言,我一语,畅谈交流成集体;你清高,我憋气,不通有无非兄弟”。同学们看后,纷纷发言,为建设班集体献计献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主动、热情、真诚地与同学相处

B.要遵守班集体的纪律和有关规定,不做对班级不利的事情 C.作为班级的一员,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D.只要大家努力学习,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一定能成为良好的班集体 6.进入新的班集体,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

) A.新的任课教师 B.威严的班主任 C.性格各异的同学 D.各门新的功课

二、阅读分析

7.七年级二班女生小静不幸染上恶疾,久卧病床的她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助。就在这时, 全班同学来到她的身边,把1000只千纸鹤挂在她的窗外,同学们还自愿排出值日表, 轮流探视她,帮她补习功课,并在学校募捐。同学们的帮助带来了力量,当小静战胜 病魔回到班里时,全班热烈鼓掌,小静激动地热泪盈眶。 (1).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积极作用?

(2).你认为什么样的班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3).对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你有哪些好主意?

教学后记

第三课:第二框《新集体 新面貌》

附答案:

一、单选 1. A 2. B 3 .C 4 .B 5. D 6. C

二、阅读分析7 . (1)良好的班集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2)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严明的纪律,融洽的同学关系,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 建立淳朴融洽的同学关系,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集体的如、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第三课 第三框 新自我 新认识

编写人:吕秀芹

教师寄语: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可贵的自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可赞的聪明;坦然的让别人的优秀尽情的施展,则是令人敬佩不已的胸襟和智慧。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初步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能够通过恰当的途径来认识自己。 3.情感目标:认识到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树立努力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难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意义。

三、知识网络:

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认识和评价自己和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1.小松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玩电脑游戏。妈妈说:“作业没做完就玩电脑游戏,怎么那么管不住自己!你看看人家小强总是先完成作业,然后有节制的玩。”小松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下决心努力改正。小松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途径是( )

A. 自我观察 B. 与他人接触和比较 C. 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D. 在集体中认识自我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他人的评价有助于认识自己 B. 他人的评价是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认识 C.自我观察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D. 他人的评价是认识自己的最重要途径 3.幼狮迪奥通过对羚羊的观察,认为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增强耐力,便效仿羚羊吃草,终因营养严重缺乏而奄奄一息。母狮教育迪奥: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有突出的优点。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要善于发现和发扬自己的优点 B.干任何事情都不能模仿别人

C.每个人都能战胜自己的缺点 D.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一成不变的

4.“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从认识自我角度看,这句话形象说明( )

A. 认识自我很困难没有必要认识自我 B. 人的优势和不足是天生的,后天无需努力 C. 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 D. 人都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5.九年级某班学生在中考前填写“自我鉴定表”。结果发现,在“优点”这一栏内,同学们写得很多;而在“缺点”这一栏内则写得很少,许多同学甚至没有填写。这一情况表明(

) A.同学们自尊心强,不愿承认自己的缺点 B.同学们自信心强,相信自己能改正缺点 C.同学们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D.同学们都很优秀,许多同学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6.正确认识自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下面属于用全面的眼光认识自我的是 ①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②人的优点、缺点是一成不变的 ③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④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二、漫画分析题 7.骆驼和羊的争论

(1)骆驼和羊为什么事争论?它们各自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谈谈它们的争论对你有什么启示?

(3)说说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后记

第三课: 第三框 《新自我 新认识》附答案

一、选择 1.C 2.A 3.A 4.C 5.C 6.D

二、漫画分析题7.(1)①骆驼和羊为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争论起来。②骆驼以能吃到树上的叶子来证明,而羊以能穿过又矮又窄的门洞吃到围墙内的草来证明。

(2)这启示我们: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既不能因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忽视自己的短处而骄傲自大,也不能因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忽视自己的长处而妄自菲薄,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实事求是。

(3)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有:①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