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同时是高等职业院校承载的主要研究对象。相比于素质教育、本科教育等普通教育手段, 职业教育学是支撑另一种教育类型的教育和教学的理论, 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 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行业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标准, 并指导学生完成电子技术方面的技能创新和自主创业。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对高职学生的普遍不重视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陈旧。
成果导向教育[2]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学生, 根据预期设定好的学习成果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最新的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相关研究表明, 成果导向教育能准确地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培养[3], 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本文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根据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各方面的指标进行了论证, 建立了“成果导向-环形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接轨, 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二、人才培养标准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标准计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分析的基础上, 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教育学专家共同制定。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第一, 丰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 以优良的师资结构和课程体系, 培养适应当前电子信息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优秀人才,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第二, 为建立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以不断增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办学活力和相关学生社团, 带动校园文化气氛;第三, 在省级、国家级电子类相关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培养若干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优秀学生;第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以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职业素养为抓手, 培养爱国爱党、敬业奉献、诚信明理、守法友善的在校学生。
制定课程标准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充分重视学与教两个主体的作用, 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同时结合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对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规范进行设定, 制定有效的教学要求。根据成果导向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要求, 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 对教材的编写、考试的命题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成果导向制定的课程教学标准, 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耦合关系的固化, 并用以指导课程建设与实施。
根据成果导向制定的课程标准, 不仅能够规定该门课程的主要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框架以及相应的课程目标, 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教学原则, 同时能够指导学生在相关领域的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通过成果导向研究并制定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工作的核心, 无论教材怎么编写, 教学如何设计, 评价怎样展开, 都必须围绕课程标准这一核心进行。
三、人才培养方案
在现有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递进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4]基础上, 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形成“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在广泛调研基础上, 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形成全面量化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 通过校内外双重评价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自我诊改机制。
(一) 专业核心目标
成果导向教育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学生, 根据预期设定好的学习成果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最新的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根据成果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三步来完成:第一, 广泛调研应用电子技术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并定位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的毕业要求, 同时将这些培养目标和要求划分为若干可以进行考核的质控点;第二, 根据这些质控点的要求确定适应不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建立不同质控点与相应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 实施成果导向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构建校内和校外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自我诊改机制, 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关注学生短期学习目标、中期职业目标、长期人生目标的协调发展与实现, 在与应用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能、沟通协作、爱国奉献、学习创新、实务应用、身心健康”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目标体系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为以下12项专业核心能力目标, 如表1所示。
(二) “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层级关系和培养过程的内在逻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提出“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环形结构, 如图1所示。
图1从内到外共分为4层, 分别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 并且每一层的课程又根据专业职能、沟通协作、爱国奉献、学习创新、实务应用和身心健康6个方面的标准分割为不同的学分比例, 最终根据学生在各个部分的表现确定其最终的毕业成绩以及就业成绩。
(三)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首先要调研市场需求,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成果导向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取决于校内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5], 且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于社会上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研究表明, 详细分析行业中的岗位要求能够有效地确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再者, 根据成果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准确把握学校在相关行业中的定位, 因为学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根据成果导向教育, 广泛调研国内各个高校电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要求, 详细分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各个高校电子类专业之间的差异, 进一步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只是指导学生达到预定的就业要求, 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的自我成长,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成果导向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过程中, 还需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需求和相关行业的岗位需求相结合[6]。研究表明, 有效地实施手段是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 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同时以学校的定位、学生的自我成长需求和专业特点为基础, 进而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表明, 根据成果导向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主要划分为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考核点。
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划分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却隶属于不同的角度[7]。研究表明, 知识和技能是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评价标准, 同时素质是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相互内化产生的综合结果, 也是评价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考核指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能力导向为基本原则, 同时以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为基础, 以技术技能的培养为核心, 以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 根据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不同要求和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结构。基于成果导向的学生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在校过程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最终学习成果, 通过将预定的学习成果划分为若干可考核的指标点, 可以有效地制定适应于不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结论
本文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分析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以电子行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 并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 同时将该考核指标点转化为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 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 人才培养效率和成功率均有很大的提高。研究表明, 通过“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以及自我创业能力均有很大提高, 实施效果显著。
【相关链接】
电子技术研究的是电子器件及其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应用。半导体器件是构成各种分立、集成电子电路最基本的元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层出不穷。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 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 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
摘要:研究了适用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对该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成果导向-环形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明, “成果导向-环形建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以电子行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 并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 同时将该考核指标点转化为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 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 人才培养效率和成功率均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导向-环形建构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0.
[2]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 2015 (03) :32-39.
[3] 郭士清, 庄宇, 颜兵兵.基于成果导向与课程地图理念的高校课程规划探究[J].高教论坛, 2016, (01) :60-63.
[4] 蔡忠兵, 罗三桂, 郭碧乃.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0) :65-67.
[5] 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0) :70-71.
[6] 郑继兵, 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 2013 (01) :45-47.
[7] 贾静.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