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一、基本原则:(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三。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三)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尊重历史,确保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重视现实,不打乱重来,不重新分配。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坚持依法改革,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确保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与法律规定相符合,使改革成果合法有效。

二、改革的范围和方式

(一)改革的范围是全市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集体林地林木能够分到户的要坚持均分到户,不适宜分到户的要以均股均利的形式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平均分配权。

(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是指将村集体经济组

织所有的林地林木均分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每一农户,和村委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类似分田到户)

(三)其它承包经营方式。其它承包经营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发包,适合“四荒”(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林木、林网、公路林带、面积较小的山岚等,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承包关系,承包林地林木用于林业生产经营的方式。

(四)村组集体经营管理方式。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可保留少量的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收益用于内部成员分配和公益事业。

(五)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经营的承包期为70年,以其他方式经营的承包期为20年,“四旁”林木的承包期不少于2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六)时间要求。2010年在全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到2013年,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农民

持续增收、生态明显改善、林区安全和谐的目标。

三、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和发动宣传阶段(2010年4月30日前完成)

1、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标语(样本)、印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白纸(样本)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改革的内容、政策和意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2、组织召开镇(处)级集体林树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成立镇(街)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不少于5人的工作小组,制定镇(街)级林改方案。各镇(街)根据《莱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乡镇改革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选举结果公示7天。

4、村级林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后,镇(街)林改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培训。

5、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那种情况,都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每次会议都要有签到记录、表决结果和会议记录。这些记录必须要统一格式

(样本)。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1、首先村林改工作小组对本村所有林地林木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林地林木资源情况。村林改工作小组要对林地林木资源情况,分不同地类、不同林种和不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对照各村林地承包台账和其他林地资料,填写《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建立林地林木资源台账。对有争议或情况不详的地块进行实地丈量核实,镇(处)应对调查摸底进行指导并对结果审查把关。

2、摸底调查结束后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村林改方案和具体的承包方案,村组改革方案要因地制宜,做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第二部分明确本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和林权现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参与改革的人员和林地林木范围数量。第三部分明确改革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可经采取均林、均股、均利等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1)商品林。适宜分户经营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按人均分到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实产权,并以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给农户发放股权证。(2)公益林。采取均股均利方式落

实产权,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给农户发放股权证。(3)宜林“四荒”和“四旁”林木。宜林“四荒”和“四旁”通过拍卖、出租、承包等形式明确经营主体。“四荒”和“四旁”较少的,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产权归村集体。(4)已经划定为公益林的用材林、经济林、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5)公路林带和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参照公益林改革方法落实产权和经营主体,非林业用地范围的公路绿化带,先调整为林业用地再改革。二是自留山。林业“三定”(1981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划定的自留山,在经农户同意后,可采取以自留山证换股权证方式,将自留山收归由集体统一经营,给村集体发放林权证,农户发放股权证,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给农户发放林权证。三是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争议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第四部分明确实施办法。一是明确林权到户的方式方法;二是明确林地林木承包费收取规定;三要明确林地林木承包合同内容;四要明确集体林收益分配和使用办法;五要明确建立档案要求等内容(样本)。方案制定后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

民代表会议,讨论改革方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通过方案。对确实没有林改任务的,村委要写出书面材料,经镇(街)片长、镇长签字上报市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然后进行张榜公布,公示期七天。

3、各要制定的林改方案公示期结束后,报镇(街)政府审核,审核主要对照以上四部分内容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内容详细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等。镇(街)政府审核同意后,下发批复文件(样本),对制定方案不合格的要提出修改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各镇处要将各村的林改方案以及参加林改会议人员签到表、会议记录、表决情况表(复印件)、镇(街)批复文件等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复印件上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阶段:林地林木承包阶段(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 林地林木的承包范围也是这次改革的范围,是指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和林木,主要包括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商品林、公益林、宜林“四荒”、“四旁”林木、公路绿化带;其他需要改革完善的林地、林木;对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林地林木进行审查。

1、落实林权承包

(1)林改工作小组依据林改方案的要求,对集体林地林木实

行家庭承包的,以家庭为单位拟定出承包分配方案(样本),包括承包户主、人口、宗地位置、承包面积(株数)等内容。承包分配方案要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完善。然后组织承包人到场,划定林地界线,确定四到标志,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填表面积一栏用铅笔填写),然后包村干部或镇林改办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林木林地的四到界限,株数的造林年度等并与四邻签字盖章,把集体林地、林木落实到户、到人。

(2)对实行其它方式承包经营的(主要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林地和林木。经公示无异议,报镇(街)政府批准后,由镇林改工作小组及相关林权权利人到现场落实林地、确定边界、并与四邻签字盖章并填写《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3)对公益林等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不适合分户经营的,要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采取“均股均利”的方式改革,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落实产权,将林地、林木的股份数量、股权权重、利益分配方法等张榜公布(如果在实施方案里已经明确的可以不公示)。发放股权证,对以后的收益比如国家征用、大户承包等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可以留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益

事业。

(4)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林地和林木,要本着“新生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凡手续完备、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但没有损害集体或村民的利益,且承包人或流转受让人已实际做出大量投入,履行了造林和管护义务的,可以采取“动钱不动地”调整利益分成比例等,依法加以完善和规范;对明显不合理或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损害集体或村民利益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依法妥善处理。

2、签订承包合同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分为:家庭承包方式、其它承包方式。 (1)采取家庭承包的,由村委会作为发包方与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承包林地的类型、坐落、面积(数量)、质量等级;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承包林地的用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要包括发包方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和鼓励承包方造林、护林;承包方不改变林地性质,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按期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资源管护内容。(见样本)

(2)其它形式的承包合同,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中规定的内容应该更详细、更明确。其它形式的承包还包括承包费交纳。(样本)

第四阶段:林权权利人向林业局申请登记

1、本次林改的林权登记申请以镇(街)为单位汇总。承包人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后申请林权登记的,要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见附件)。各村将权属落实情况造册,连同林权承包人的《要权登记申请表》、《承包合同》和本人身份证明,一并报镇(街)政策审核。受理申请以宗地为单位,一个申请人有多宗地的,要分别申请。两个以上林权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林地的,则由其签订的合同中权利或收益所占比例大的一方申请登记;林权权重相等的,由其共同推荐一人申请,并由其他人出具委托书。经镇(街)政府审核无误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2、申请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法人的,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林权权利人为其他组织的,由其单位负责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申请登记。

3、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林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材料: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

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4、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书填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林权权属证明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后,符合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五阶段:实地勘界

实地勘界、登记工作量非常大,也是把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质量的关键环节。林权登记申请由林权登记机关审查受理后,组织技术人员及林权相关人员对宗地进行实地勘界。实地调查森林资源现状和勘测宗地界线,包括宗地座落、小地名、四至界线、拐点坐标、地类、面积(株树)、林种、树种、造林年度等。认定权属界线时,必须由被调查宗地林权权利人与相邻宗地林权权利人共同到现场指界,认可后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对产权已经明晰的林地、林木,要依法逐地块实地勘界、登记,核发林权证书,确保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四到清楚、权属明确、数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对权属不清、林权有纠纷的要在确定权属、解决纠纷之后,予以发证。

第六阶段:林权争议处理

1、处理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完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互谅互让、依法依规的原则,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村间问题不出乡,乡间问题不出县”,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处理机关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跨行政策区域的林权纠纷,原则上由应由所跨两个行政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3、处理依据

(1)林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2)其他证据。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

及附图;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4、处理程序

当事人协商。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或当事人一方不愿协商解决的,向当事人共同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

一是行政处理。林权争议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政府出面解决。行政处理的程序:(1)申请人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2)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提出证据,如提供林权证、土地证等权属证明。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和证据认定争议事实。(3)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先进行调解,经过调解意见达成一致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4)当事人对政府裁决不服的,可依未能提出行

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二是司法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裁决和行政复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阶段:林权改革档案管理

1、档案的内容。林权改革档案是指在林权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音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林权档案建立的内容一般包括: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等材料。

2、档案的保管期限。林权改革档案管理从保管期限上可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第八阶段: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的内容

(1)林改准备工作情况。包括组织机构、配套文件的制定、宣传发动、培训和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

(2)实施操作情况。包括操作规范情况,合同签订、外业调查勘界等方面。

(3)登记发证情况。包括发证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发证是否到位等方面。

(4)工作效果。包括林改完成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2、检查验收的方法

村按照林改方案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填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情况表,报镇(街)政府。镇(街)对林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后在验收报告上签署意见,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市林业局检查验收后,签署意见报烟台市林业部门。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材料

通渭县常河镇常河小学

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代表常河小学全体师生在这里和各位校长共同交流、探讨、相互学习我县今年开展的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试行情况研讨活动。本着向各位同仁取真经的目的,以便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我校创建于1973年,现有学生504人,在编教师27人,设立了11个教学班,相对周边学校,我校教师紧缺,教师工作量大;今年我校被教体局确立为课堂改革实验小学,暑假5名教师参加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学后,我校为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这块主阵地,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课改的先进经验,立足本校实际,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改革,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抓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全面提高我校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及时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落实教体局“通渭县中小学开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指导意见”,克服种种困难(教学楼加固,学生合班上课,教师紧缺),有条不紊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行活动,并

严格按实施方案执行。

启动过程:

一、成立领导小组,靠实具体工作

组 长:成平

副组长:刘志郁田 树杨小康

组 员:李燕娥马桂芳曹 娟蒙淑霞

实验班级:五(1)二年级

实验教师:杨小康 马彩莲 曹娟 马桂芳 王慧丽

校长负责策划安排定方案,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组员带动引领全体教师尝试上课堂教学改革试验课,通过课后全员评课活动,教研组长阶段性小结实验得失,归纳梳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提出新的思路;实验班级着力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确立主要改革目标——导学案的编写

本学期,我校首先决定:教师在教案备写上进行大胆改革,尝试“导学案”的编写,备写切合我校实际、实用的“导学案”,把教师从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老师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潜心研究;为此,第二周教导处专门就全校导学案的编写杨主任进行了全员指导培训,第

三、四周各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各类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录像资料,让全体教师初步感受、品味杜郎口中学近十二年的教改思想以及课堂教学模式中所焕发出的生命活力。做到了教导处统一指导,统一组织学习,各学

科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以初见成效。

三、尝试课教学

在进行全员思想培训学习的同时;我校确立了参加杜郎口学习的5位教师首先上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引领课。第四周、第五周开展了二年级、五年级数学尝试示范课,第六周、第七周开展了三年级、四年级英语、语文尝试示范课;在4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各种形试的课前预习,有了评价体系,多了激励手段,有了展示平台。学生参与率明显高了,学生愿意争、抢着上前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尽最大努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4位老师的引领带动下,全面展开本校低、中、高各学科课堂改革试验示范课教学活动达11次。老师们的评价手段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其中:六(1)数学龚瑞勤老师在上《正负数》示范课教学中,设置了有效的男女生评价表:

从评价表的各项内容中,充分看出,老师在让优、中等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同时,更加关注潜能生的课堂参与。主动答错加3分,在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潜能生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首先,敢说了,说错了,没关系,还加3分呢!间接发动学生全员参与,从而为以后有效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课改过程中的感受

1、许多老师认为,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注重高效,但不能

盲目地为了高效一味地批评指责、拔苗助长。毕竟,学生群体存在个性差异。我们觉得,高效课堂还是应该在“实”学上下功夫,扎实教学,杜绝装饰、表演与华丽,完全为学生在不同层次都有所发展上下功夫——备学情、备学生,让我们的高效课堂在充实内容的呈载下,在教师的热情帮助指导下,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都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2、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有效课堂,根据我校教师平时对学生课堂上的观察掌握,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放体意识;二要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课堂对与热情。因此,老师们打算加强业务学习,大胆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与途径。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材料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南湖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自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年,我们结合实际,探索性的做了一系列工作,确定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即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前提,以改变教学方法为基础,以优化教学过程为关键。在抓好学习小组建设、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认真落实学生预习环节、认真落实对学生的评价等这些关键环节之外,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有效途径,通过校本教研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校一些不成熟做法简要交流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典型引路,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转变教师的观念 为了使课改有序、高效开展,我们首先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激励教师勇于成为课改的先行者,创新科学的教学模式。

1.加强引导,分层督查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备课组和教师课改落实情况,树立课改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一是确保常规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学校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培养和树立课改中的先进典型,促使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由各科确定的部分骨干教师成立教学支持小组,通过说课、上示范课,帮扶、引领全体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三是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符合实际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并在组内强力推行,促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形成特色。

2、把好四个关口,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是备课关,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并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规范操作,在认真分析教材、课标、学生的基础上确定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自学指 1 /

5导,确定教学方法;二是授课关,严格按照新模式授课,既要有“范式”,又要有“变式”,立足学情,紧扣教学内容和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做灵活的处理和适当的变通,形成特色,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作业关,严格遵循教学原则,减轻学生负担,作业布置做到:“少、精、活、分层次”,作业批阅要及时,规范,既要有评判、纠正,又要有点评,适当的时候要进行面批面改;四是辅导关,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三个促进,使教师全面提高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一是以评促教,在教师的评价上,坚持做到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备课组长评,学生评,校领导评相结合,评定结果与当年评先、评优、安排下一年工作挂钩,二是以考促教,每次考试之后,组织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让教师在尝到课改甜头的同时,认识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措施,查缺补漏;三是以查促教,教务处定期定期不定期的对科任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抽查,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总之,评价课堂教学,既要评出优点,更要评出不足,评出改进的方法,不仅看教师的课堂组织,新模式的运用,更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用心工作、创新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改意识,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关键,通过校本教研培训,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学习平台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同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是说学就能学,说改就改得了的,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课改名校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的理念、经验、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通过多

渠道为教师搭建教研教改平台,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教师实现教育专业化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

1. 加强理论学习

在开展课改的实验中,我们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学校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有上级文件精神、师德师风建设、新课程培训、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理论。要求教师在学习中要做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做好学习笔记,还要善于思考,每次学习结束,我们都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讨论、交流、研究活动,让教师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相互切磋的同时,相互提高。

2.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继续实行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备课组内互相听课、教研组内公开课、全校性观摩课和示范课等形式,一方面便于了解和掌握教师课改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给全体科任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特别是通过“即听即说即评”的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教者是一种促进,对听者、评者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到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其次,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认真对待每次区域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凡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的教师,必须写出心得体会,或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或指派专人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果。从活动情况来看,教师都能热情参与,为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第三,开展“优质课竞赛、评选”活动。一方面使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以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成就感,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各教研组收集整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小

课题进行研究,制定解决策略、办法,通过全校交流、反思,形成定论,用以指导教学实际。同时,各组尽力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各教研组均自行开发了各种校本教材。

通过校本教研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施新课改的能力,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强化过程,通过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建立课改长效机制

教育教学过程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只有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常规,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努力优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有序开展、深入推进。因此,我校自始至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过程管理,并将它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一是学校重新制定了《南湖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听评课、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和学生课堂常规、自习课常规、作业常规等按照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教师工作、学生学习脑中有规矩,心中有目标,手上有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要实现“五要”:即教学管理要严、教学方法要活、教研活动要实、教学效果要显、教学质量要高的奋斗目标;对全体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要做到“七要”:即备课要精、上课要活、批改要细、辅导要勤、讲评要准、测试要严、反馈要实。

二是加强教学流程管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每天由值日领导对教学情况进行巡视检查,督促落实,如实记录;每周由教研组长对本教研组集体备课落实情况、教案书写情况、作业批阅情况进行检查,并划定等级;每月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再结合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学工作的自觉性、规范性。

总之,各个教学责任人要履行好职责,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有成效。学校督查组、年

级督查组要严格管理考评,做到勤于检查,认真记录,及时通报,指导整改,并将各项检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相关制度和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模式还没有定论等等。但我们深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反思,学习兄弟学校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新课改以来,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已尝试做了一些工作,如: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借鉴了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初步总结出适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的“先学后教”模式。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师模式运用只是留于形式,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学教学管理上看,常规管理不到位,对薄弱学科及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较少,致使出现以上课堂教学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据区、镇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我们尝试了以下工作:

1、注重制度建设,夯实课堂40分。

重新修订了教学六环节要求,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制度、方案,如: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六环节质量监控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从教学的各个细小环节抓起,从教师自身抓起,实现课堂教学时时有人监控,处处有人帮忙,切实夯实教师40分钟的每一步。

2、营造课改氛围,树立教师的改革意识。

本学期从区到镇狠抓教学工作,形式紧迫,我校首先从学习上使教师意识到课改近在眉睫。

⑴开学初区镇的有关文件,我们通过召开教师大会集体学习、分教研组研讨学习、教师个人学习等方式,使教师领会文件精神,从思想上树立必须改进我的课堂教学水平这一意识。

⑵组织教师参加区组织的课改现场会,从区级骨干教师的课堂中、区教研员的课堂教学指导报告中,找到自己课堂教学的差距,进一步提高课改意识。 ⑶加强教师的日常学习,在学习中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

我们采取的是每月第一周的主题讲座式集体学习,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市、区级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围绕“教师如何教”“练习如何设计”两个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使教师能从讲座中获得改进方法,受到启示。真正使讲座做到服务课堂、指导课改。

每周星期二的教师个人学习,同样围绕两个主题,教师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充实自我。

3、加强教学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领导管理:

⑴实行校长、教导主任日监控制,随时记录教师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

⑵在开学初,成立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优秀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研究小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评课,切实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改进中夯实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⑶认真推行周例会制和月教学工作自查自评制,各教研组在周四下午整理出一周以来的教学工作现状,归纳整理成问题,教导处负责整理出我校教师共同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周五下午进行公布。

⑷教导处每月有重点地进行教师备、上、批、辅、测的监控。教师辅导实行抽测被辅学困生,通过成绩评价教师的辅导实绩。

教师结对管理:

首先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老教师的传经课,新老教师的互听课的形式,使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初步定语文新教师的指导教师为:梁丽霞、郭瑞珍、白晓华,英语新教师的指导教师为:梁丽霞、郭瑞珍,数学新教师的指导教师为:王红梅、杨志红。为推广我校模式,预计要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模式自主探索课,教学公开课,为薄弱学科的教师树立目标,确定模式,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要求结对教师每星期至少听一到两节推门课,随时对教师的各种课型指导。

教师自我管理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堂表现、通过结对教师堂清检测反馈,及时调控自己课堂,保证课堂教学堂堂清。

通过学生日清本总结学生一星期的主要问题,及时周练,并对周练出现的问题,做到当堂解决,从而实现周周清。

此外,教导处设计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积累卡,教研组的问题会诊卡,通过教师大会、教研组研讨,对教师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意见,课改领导组负责具体跟踪指导。

4、严格校本研修,总结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们的校本研修围绕“教师如何教”“练习如何设计”主题进行主题式课例研修,改变以前单纯的听课评课研修方法,把研修内容定位于教师的困

惑与成功,教师大的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寻找有关典型案例,小到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结对教师的成功与失败之处,通过教研组的研讨,提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可以提供自己教学中的难以解决的、不好教学的内容,在教研组中展开研讨,寻找教师如何教的最快捷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经过我们

9、10月份的试行,特别是十月份的教学公开课展示,我们看到了微小的成绩:

⑴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主要表现在一些50岁左右的老教师,他们能借助多媒体,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活用。

⑵特别是语文教师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区“标、学、讲、练”有机结合,课堂条理清楚,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

⑶当堂训练设计有了新的突破。

语文课练习层次明确,有基本的语句练习,也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提高练习。练习与读有机结合,使整节课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

数学课教师练习更是形式多样,初显身手、展露锋芒、英勇无敌等等,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三名新教师中,两名教师的课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数学教师梁晓琴的课堂有了很大改观,自己设计的课趣味性强、练习密度大,层次性强,并且能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课堂辅差到位,基本实现堂堂清。语文教师王晓燕,通过郭瑞珍、梁丽霞、白晓华的辅导,对识字课形成一套教学方法。

虽然成绩可喜,但我们的教师的课堂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一年级语文教师的课还存在师生配合融洽,特别是学生的识字课,只注重自己讲授,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由于跟踪不到位,所以出现六年级学生数学课达标率仅有63%等。所以,今后的课改我们将继续加大这些教师的监控力度,使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汇报材料

本学年,我校审时度势,借鉴“学案教学”优势,结合“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诊视了我校的课堂教学,下面就把我校2010-2011学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推进工作结合以八字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情况做一阐述:

一、改观念,健制度

1.开学初,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案教学推进领导小组,把备课、学习型小组的构建,以及各操作制度、评价制度的修改作为学案教学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并将该重点工作落实于每一位老师的实际行动中,让教师实施中有方向,有目标,有指导。

2.针对目标,健全制度,优化管理

一学年中,我校狠抓落实,定时检查评估,不定时抽查教师的教学各环节,将教师的自评、教研组的组评、学校的普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跟进措施,确保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推进的层次化、序列化,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抓环节,提课效

(一)备课:我校教导处及时改进教学常规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拟定了相应的备课制度、细则、标准。我们结合本的导学案模式加强了以下几项要求:①备学生需求。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线,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引导学生自主的学。②备教学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知识背后隐藏着的方法和过程;备有关教学网络资源----郊区小学学案,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智慧,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③备导学方法。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关注如何指导学生会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修订了的备课细则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计划与进度、教学环节、备课形式、导学案审批、缺课情况。

学案评价标准等级分三个层次:具体标准是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要体现分层的思想;板书设计要点清线明,做到重点突出;反思要有价值,学案要有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要按课时进行,做到与教师上课同步。

取得的效果:在进行了近一年的尝试摸索之后各教师真正对学案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改变了以往以讲为主的教案教学,到目前为止,各教师已能熟练设计导学案。

(二)上课:我校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变化了课堂教学的评价制度及评价细则。上课时制度中进一步强调要科学的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无知识性错误,思路清晰,讲在当讲处,少讲精讲,合理使用学案,做到取其精华,合理整合学案各环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强烈的合作意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型小组的功效。

教学评价细则包含目标定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学技能、评价检测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针对六个环节制定:标—科学合理;温故---立足课堂,抓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导读---学习小组活动要有实效,体现学习小组活动有实效,体现民主、互动、开放原则,积极运用互学助学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自检---设计针对重难点、疑点,能反映出学生易错的地方。互动解疑环节---教学过程结构清晰,设计合理。根据“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明显体现。教师讲解准确、精练,重难点突出。教师精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兴趣,注重激励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导学方法,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板书简明,能熟练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分层设计---目标练习,重难点突出,容量大,效果好。时效性强,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拓展延伸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堂检测--- 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检测注重落实“堂堂清”。

通过实践,教师知道了各种课型怎么上,呈现出的情景是上课做到少讲、精讲、多练,强调交流互动和及时小结,充分利用学习型小组的优势,积极调动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来,利用组长的作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动起来”成为我校本次课改的亮点。“互学---助学”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显著形式。

(三)学习型小组:实现导学案教学的最佳效果,其重要的途径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型小组并加以运用。为此我校从开学初就十分注重学习型小组的构建。第一学期进行了初步地尝试和有效地整合,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第二学期加以运用推广。

具体做法:小组的构建紧紧围绕以班主任为中心展开,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对学生分组,采用对半分和搭配的方式进行,各班成立小组并建立名单报于教导处,教导处存档并以此为依据在听评课时使用,看教师的操作是否真实有效,小组的作用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运行情况:教师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校的学习型小组的运用收到了应有的效果,“习惯成自然”是最好的体现与证明。

另外,我校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制度:

一、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副组长为轮换制。

二、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组员先讲,组长作补充,要学会倾听和表达;展示阶段,可以是组长集思广益后发言,也可以是组长派代表发言。

三、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错在哪里、理由是什么等。

四、对小组实施捆绑式评价,不看个别人的表现,采用“木桶效应”评价小组。

五、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等。

评价细则:

1、小组内分工明确,组长、组员各司其职;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形式灵活多样,反馈效果好;

3、质疑有创新、有深度;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

5、完成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

6、转化学困生效果好。

7、各组得到不同学科教师的表扬,给予笑脸、积分或星数奖励,累计达到要求后可升级。

8、一月结束,以各项指标的积分多少来评价小组,学期结束,以积分多少,作为评模、选优的重要依据。

评价标准涉及作业情况、课堂发言情况、 组内成员课堂过关情况、 考试名次进退步情况、纪律情况、卫生情况、 附加分等。

成效:在推行学案教学之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组学习中建立了一种较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争先的念头。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加工意识明显提升,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别于之前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明显改观。

三、抓教研,深研究

本学年,我校以区《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为指引,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导学案”为主导教学模式,以实践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为研究为主要方式,构建学习化组织,努力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

本,我们建立了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研制度。着力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坚持“近、小、实”的原则,加强对“导学案”六个环节的细研究、深研究。为此,我xx中心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本着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教研思路,以“库——案——研——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开展活动。所谓“库”就是指在开学初,学校教导处收集教师在上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库,从中提取主要的、实质性的问题作为新学期研究的重中之重;“案”就是针对研究的问题确立具体的研究计划与安排;“研”指开展的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效”就是指预期的收效与实际的是否吻合,如果经过研究还没有解决则进一步跟踪研究,直到解决为止。本学期,我们主要围绕“学习型小组的构建与运用、导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等问题开展研究。教研过程中学校领导坚持蹲点参与,严格要求,加强管理。通过有效地教研活动,促进实习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夯实和提高了课效。

具体措施:

(1)计划、制度的有效制定。

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研制度。以中心校牵头,组建了两个层次的教研网络,即中心校教研组,各基层校教研组,各教研组在教研工作整体谋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级教研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参与,及时把握教学动态,和教师共同研究,使计划的制定能抓住教育教学的本质与内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受益,教师受益。

(2)确保活动的有效组织。

研训计划确立后,每次活动都在教导处的组织管理下,各学科教研组按既定的时间、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组织者要事先设计好活动的程序,并调动所有成员围绕主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意见,使所有参与者都能有所启发,有所受益。

(3)使个别化学习研究到位。

为了使教师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利用外出学习、自主学习、集体学习、网上研修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普及运用相结合,提高了校本研修实效。

(4)自我反思,促进提高。教师个体进行自我反思是进行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校本研修只有转变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实施。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三反思”即课时反思、日反思、月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每节课的得与失。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5)新老结合,以点带面。老教师的经验丰富,年轻教师的精力充沛,老的传,新的学,共进共成长。

(6)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派新进教师到外校学习观摩,讲课研讨,带回新的思想;请区教学骨干、新秀到我校作课,彼此交流,共同提高。

总之,本学期,我校学科教研仅仅围绕导学案模式进行,立足实际,强抓质量,做到“近、小、实”,形式多样有效,有学习观摩、听评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小结汇报等形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导学案教学中的备课、合作等问题。与此同时,一批年轻教师也在各级各类有效的教研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智慧,成为了全镇乃至全区教学骨干。科研工作要依托于教研。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校教研组将研究课题《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及《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融于教研活动中,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四、抓课模,提质量

在明确了本学年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从一开学就加强和重视太谷县教学模式的推广工作,制定了学案教学推进实施方案,成立了学案教学科研组,经过一学年的尝试、实践,我校初步提炼出了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比如: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合作—精讲—训练”;

数学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案导学——自主互助——巩固达标”

课模导案:

小数化分数导案

学习内容:

教科书97页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运用方法进行小数化分数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小数化分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2人小组复述回顾分数的意义,如0.7表示()分之(),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自学提示(自主)

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同的方法即分数和小数都可以表示计算结果,则小数与分数是相等的。由此推断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进而验证自己的猜想,探寻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三、自学检测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会不会转化,并发现简便计算方法。

四、互动答疑(互助)

1.出示考考你

(1)0.7= ()

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nbs

[1][2]下一页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1张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全文)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