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全文)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全文)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rdquo。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结合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新方法等几方面进行简略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教育 创造力 方法 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就自己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略述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设问、发掘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设计课前提问:“A、B、C三村(呈三角形分布)合建一所学校,校址应选在何处,才能使三个村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兴趣很浓;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质疑问难的效果。应抓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不要仅仅满足于所提问题的数量,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设计问题“每位同学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作出底边上的高,沿底边上的高折起来观察两个底角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既符合先动手、后动脑的科学性,又能启发学生探索,进而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它是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动力。教师导入新课时要采取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悬念。如故事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等。例如;在引入“点的轨迹”时,教师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轨迹”,比如,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运动着的点,沿着某一特定方向前进,它喷出的气体所构成的图形实际上就是飞机运动时留下的痕迹,这就给了我们轨迹的形象。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生活实践举一些事例。同学们发言踊跃,把生活中所见的有关“轨迹”问题举出了很多例子:“钟摆下端往复摆动时形成的弧行”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组织抢答竞赛。如“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都可以组织竞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人教版)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又如八年级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上的习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A(-6,3),B(-2,5),C(0,m),D(n,0)。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时,m,n的值分别是什么? A (5,-3)或(-5,-3) , B(-3,5) 或(-3,-5) , C(-3,5) , D(-3,-5)”解答本例题的思维方法可以是:(1)排异法,或(2)演绎推理法,或(3)分析归纳法都可以。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传授知识是我们教学重要目的之一,但不能算是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今后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自我再学习、具有开拓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进行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是学生创新能力凸现的保证: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平时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树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应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篇:略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会

【内容提要】

略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注重阅读、关注日记,同时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

【关键词】

农村 作文 日记 提高 能力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从近年来的现状看,作文教学的效益不佳,甚至呈愈来愈差的趋势,许多语文教育家为此发出强烈的呼吁:“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出的题目更是枯燥无味,学生的写作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对于一个足不出户的农村小学生来讲,对于一个个留守儿童来讲,无源无头,没有写作材料,就谈不上写作。有的是几本课本,几本画册和家里的一台电视,再有的是平常生活。而有些教师的命题却远离学生的生活,自然写出来得作文就没有真情实感,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那我就根据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吧。

一、注重阅读,丰富学生作文语言

1 小学课本的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细细读来也包罗万象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与其他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这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努力。其中有学生自己的兴趣培养及阅读积累,也有教师对阅读的指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里可以看出,阅读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因此,称阅读教学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又不失其基本性也不为过。所以,我培养他们,引导他们,激励他们由粗读到细读到精读到谈体会写体会。

二、关注日记,注重日常积累

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日记应该每天都写一写,至于字数最好不要限制,让他们把每天发生的事,心里的不愉快都写下来,也可以说写日记是一种发泄的方法,也可以写一些令自己高兴的事。日记不是简单生活现象的罗列,必须以有一定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作为写作内容,挂流水帐写法不可取。日记,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有和蔼可亲的人物,有五彩斑斓的景物,有生动有趣的动物、植物,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我只能引导孩子们在平 2 常的生活中,电视节目中,去品位,去感悟,去发挥,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快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形成极具个性的写作能力。

(一)、 发挥日记的心灵独白功能,促进学生在与自己的“对话”中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写日记时,不少学生能通过心灵独白,与自己“对话”。有位学生在乘公交车时没有给老人让座,后悔不已。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只想自己舒服,不为他人着想,真是自私自利。以后还有许多乘公交车的机会,我一定要有礼貌,用实际行动尊老爱幼。”

还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对自己的提醒:“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马虎了。有好几道数学题,我明明会做, 却搬错数字或符号。做英语作业,我经常漏做。我一定要改变马虎这个坏习惯。” 这样的“自白”真实地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感受,长期训练,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有感而发的写作习惯。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指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能促使他们将文字表达的触角伸向内心深处,促进心灵的成熟与发展。 发掘并构建日记的心理独白功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心底潜藏的表达欲望,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从而为发展奠定基础。

(二)、 发挥日记的评述功能,促进学生在描述、评价生活的是非中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一位学生在兴趣课上练琴时为多练些时间,和同练一架琴的同学发生了争吵。后来,两人共同想出了办法,一个在高音区弹,一个在低音区弹。她在日记中写道:“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同学之间如果有了矛盾,应该互相理解,共同想办法解决。靠吵嘴来解决问题,只会越弄越糟。”不难看出,这位学生对怎样相处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 发挥日记的心理宣泄功能,促进学生在平衡自身情绪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波动强烈,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常处于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中。他们时而激动、振奋,时而消沉、愤怒。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引导他们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想法,通过宣泄,平衡自己的心情。

有位学生因为犯了错,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向老师提出意见:对待犯错的学生“少点批评,多点鼓励;少点指责,多点交谈。”也有学生对班主任的过于“呵护”表示出反感。她写道:“老师,您知道吗,我们不是三岁小毛孩,已经长大了。我们有能力有思想了,有些事不用您再为我们操劳了。您该放放手,让我们自己去做事了。我们也要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呀!”其实,学生内心的想法得到合理宣泄的同时,也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构建日记的心理宣泄功能,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养成讲真话讲实话的写作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 发挥日记的联想功能,促进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每颗心灵都渴望飞翔,学生更是如此。指导学生把日记看作是独特的“自由言论空间”,或者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个人世界,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个想象的天堂里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尽情抒发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5.12四川地震后,不少同学在日记中表达震的看法。一位男生写道:“地震呀!你看看这场战争有多少人死伤?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有多少小朋友失去了父母?又有多少人为了死去的家属痛哭流涕!我们都狠你!但我们不怕你,不会被你打倒,我们有战胜你的决心,有战胜你的信心。我们一定回重组一个新的家园,一定会让那些无家的亲人重新有个温暖的家!”

这样的日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乐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写作是吐露自己的心声,是不可缺少的生活享受,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人性的发展。在指导写日记的实践中,笔者欣喜地感觉到:坚持不断发掘日记的新作用,发挥日记的独特功能,学生就会逐步习惯在日记中倾诉,习惯与自己对话,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更好地表情达意,更积极与更自觉地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

5 (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4)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例如:状物写景,可从山川田野、家乡的特产和四季写;写人可从学校老师同学,邻居大伯大妈,农业技术员、乡路清洁工写;记事可从农家生活,农事活动,公路硬化,特色种植,家畜家禽饲养写。

6 总之,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学生的内部语言也就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农村孩子的优势,关注学生生活体验,让孩子们的作文走进生活,让丰富的生活充实孩子们的作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将日渐达成。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http://news.juren.com/200808/162444.html

3、http:///p-160090709.html

4、《语文教改论坛》2008年第9期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语文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较而言,逐渐淡化,甚至沦落到可教可不教的地步,学生写作水平显著下降,不争的事实说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亟待重视。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语文教师是作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所学校和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与行为决定了作文教学的成败。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到底怎样?通过调查发现,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写作随意性比较大,计划与实际写作脱节;写作训练的针对性不强,作文习作没有指向性的写作要求的训练;作文指导缺乏系统性;作文讲评备课粗糙,没有对成功习作进行有效的鉴赏;作文批改评语点评不到位,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具体的收益和修改的方向;教师几乎没有要求学生根据点评要求进行再修改。

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完善作文考评机制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可是如果教师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要求去落实作文教学的话,那任何优秀的作文教学方案都是纸上谈兵,对学生没有丝毫的帮助。因此,落实督查胜于空洞的、条条框框的要求。比如创新作文检查的方法。引入新的作文教学督查方法,采用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学校常规“六认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作文考评的客观性,不追求静态的、纸质的文字,更注重作文教学的过程,努力提高作文检查的附加值――促进教师按照要求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如更新作文检查的内容。常规作文检查往往停留在作文篇数、是否批阅、批阅详略等方面,检查比较粗糙。为了促使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作文检查的内容上应有所调整,如作文目标、作文指导、作文讲评、作文修改等都应该作为检查的内容,“逼”着老师去做好作文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督查的作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规范作文教学课程设置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不设置连续的两节语文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能不说是导致作文教学如此境遇的一个原因。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作文教学已经没有了从指导到写作或者从讲评到修改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放到课后写成的作文抄袭成分很大,不能真正提高或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考虑这个因素,符合学科教学特点。

革新观念,搭建自由平台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要抱着珍惜、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而不应用死板单一的甚至是错误的作文评价标准把学生淹没在写作的条条框框之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设置开放性的、生活化的作文题目,使学生能看到题目就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多写“我”之事,多写身边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加强作文升格训练 作文升格训练可以从立意、组材、构思、表达、写作技巧的运用等五个方面展开。下面是摘录学生作文中的关于“妈妈见我受伤后”的一番描述,笔者对此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之一――生动细致的描写”这个角度展开作文升格训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原文片断如下:

循声赶来的妈妈见我这个样子,二话不说,抱起我就往家里跑。回到家中,妈妈找出急救箱,一边给我擦伤口包扎,一边安慰我,等一切就绪之后,妈妈已是汗流浃背。最后她对我说:“其实伤在你身上,但却疼在妈妈的心里啊!”

原文片断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叙述较多,缺少生动细致的描写。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细致地展现当时妈妈见“我”受伤后的焦急情态以及帮“我”包扎伤口时的那种细心与对“我”的疼爱之情。

升格后的片断如下:

循声赶来的妈妈见我这个样子,二话不说,抱起我就往家里跑。回到家中,妈妈熟练地找来急救箱,将纱布、棉签等东西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接着妈妈把我那条受伤的腿轻轻地搁到她的大腿上,又小心翼翼地剪开膝盖处的裤子帮我消毒擦药。每次碰到创伤,我都会因为疼痛而紧张、抽搐,这时妈妈总是一只手牢牢地摁住那条伤腿的脚踝处,同时弯下身子不停地往我受伤的膝盖处轻轻地吹气,一边还竭力安慰我说:“吹吹就不疼了,马上就好了!”不知是妈妈的安慰还是那吹来的凉凉气息,我果然不觉得疼了。等到擦完了药,我才注意到妈妈的额头已经布满细密的汗珠,刚才还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我知道:妈妈那是心疼、着急所致,伤在我身,却是疼在妈妈的心里啊!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能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安排作文升格训练,相信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学校提供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强大保障,需要广大的语文老师革新作文教学观念,打造作文写作的自由平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特有的教学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仍存在着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不良现状。针对上述现状,可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 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改革评价机制,进行立体评改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反思教学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当今初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一直未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当今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但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人生观、价值观低下,人文底蕴流失。

(二)重模式,轻能力

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但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仅有“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技巧的指点,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重课堂,轻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但现今作文教学,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初中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心灵,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甚至闹出“缘树摘米”之类的笑话。

(四)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不少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之类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像这样的作文评改,学生并不重视。因此,有的学生篇篇是同样的优点和不足,至于作文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二、 走出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方法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

教师应从育人的目的出发,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初中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结合当今社会现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开拓创新,大胆设计各种作文训练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杜绝“假大空”式的作文产生。在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点要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作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决定的。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确实提高写作水平。

1、加强课内外阅读,认真做好摘记。

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为前提,那么,作文教学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性、艺术性都强,因而在教学时,应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去欣赏品味文章的优美语段,从思想上、语言上、艺术上去阅读文章,并与学生作文中的思想性结合起来,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取材立意。

在课内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如课内一样去读名家名作,用高层次的人生追求、高层次的审美意境来升华学生的灵魂。养成摘录的良好习惯,将课内课外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空余时间熟读成诵。只有胸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才能在作文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并能传神地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提高,作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2、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并鼓励学生多到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

学校应在校内多举行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如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成立文学社团,编印班刊校报,组织各种征文、演讲比赛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动手和口头表达等能力,还能激发写作兴趣和积累写作素材。

当今初中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教师可带学生游览名胜古迹,追寻历史的足迹;攀山望海,到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深入农村,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和体会农民的辛劳;调查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等等。当学生走出课堂,面对大好河山和当地的奇异风俗,他们充满新鲜和好奇。或抒情,或议论,或记叙,或描写,在真实感受和思索的基础上,会写下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开阔了,想象力也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定会增强,写作则无需一字一句的去挤,挖空心思地去抄,生机勃勃的生活给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资源。

(三)改革评价机制,进行立体评改

评改作为作文教学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了解,目前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初中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评改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作文批改方法多样,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学生交换

批,或学习小组讨论批等。讲评方式也有多种,可全班集体讲,可指导小组分批讲,可单独面批等。讲评虽多以鼓励为主,但存在的缺陷也应及时地加以指出。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影响很大。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雷晓霞.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9):45-47.

4.吴心田.谈谈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8-9):52.

5.李光宏.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上):25.

6.陆伯展.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语文教学通讯,2002(5):32.

第五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课题研究方案

西乡县柳树镇民族学校 王吉兴

一、课题的提出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是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在我们学校,我们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最近,我们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因此,农村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又从历届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语文成绩普遍低于城内学校,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这一块,明显落后于城内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我校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由于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为了改变学生作文难的现状,让学生变得乐于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促进、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学生作文仿写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这样以来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有了写作的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作文构思也会变得巧妙合理。

(二)研究目标:

1. 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寻求突破口。

2.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3.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5.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四、研究条件

1. 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均为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骨干,能力突出,事业心强,科研意识浓。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完全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 课题负责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教研组长,并且在2009被评为县级课改先进个人。能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

3. 学校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参考模式、范例,从而启迪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和创新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学校设备设施齐全,有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及互联网,还订制了多种教育杂志和报纸,同时学校还经常派人外出学习培训,获取教研新信息。

五、研究对象

柳树民族学校

七、

八、九年级。

六、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实验对象的材料,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2)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3)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4)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5)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八、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 (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 (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 (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7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 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 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3.第三阶段: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 (3)成果鉴定和验收

九、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

2、阶段计划

3、优秀教案

4、教学论文

5、学生优秀作文

6、其 它

十、研究人员

王吉兴:负责课题的组织领导,制定课题计划,负责课题具体实施,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

陈文昌:调查研究,编写调查报告,收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 张景仁:负责数据收集,进行对比分析,撰写结题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