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内容
第一篇: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内容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要求:请写明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研究计划
赵沽里小学冯德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当代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时代中,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学英语很枯燥,尤其是单词的学习。目前,小学先锋英语这套教材也有相当的词汇量需要记忆,而且把词汇根据功能和出现的位置分为核心词汇、语境词汇和语音词汇,在教学中的要求各不相同。那么教师如何教单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如何记单词才能高效、快速并持久呢?
二、研究的意义
(1)作为语言学习,单词是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为基础,就像是没有一砖一瓦,难建成大厦。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2)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率不足30%,“死记硬背”式的英语单词学习方法不仅无助于学好英语,更会大大降低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改革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需要从教学本身入手,同时需要对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3)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因此,小学英语单词应该怎么记成为了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确立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兴趣的培养的研究”的课题。
三、 研究的目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1、研究的目的:巩固和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速度和对单词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主动高速记忆单词的习惯。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从单词记忆中寻找乐趣,不断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通过研究,学生能够乐于开口说英语学英语,对学习英语单词充满兴趣,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构筑小学生英语学习思维程序,即善于观察单词,之后思考记忆的方法,并掌握一些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能认读、记忆本年级四会单词。
(3)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4)探索新的单词教学模式。
2、研究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授单词和方法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实践性原则:选取课本中难记单词和易混单词进行重点讲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记忆单词的方法应用到学习中。
(3) 整体性原则:结合课内外知识和记忆单词的不同方法,利用多媒体有效手段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两种以上记忆单词的方法。
3、 研究的方法:
1、趣味认读,建立常规——低年级单词教学策略 (1)引导少一些,观察多一些
正所谓: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单词教学,其要求更是以认读为主。《课标》指出:中年级学生能根据听到的单词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语;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但不要求会拼写单词。
(2)趣味多一些,发音准一些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心和兴趣也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单词的认读形式应该多样化,以认读为主,注重兴趣为教学策略,此外还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这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2、渗透学法,速记单词 (1)比较法 (2)猜词法
3、联想归纳法
(1)成串记忆,巧记单词,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食物的时候,由“food”这一词汇联想到“meat、fruit、vegetable”三词;由meat我们可以想到“beef、chicken、hamberger”等;通过词汇之间的联想,学生就能较为完整地学习到一类词汇。
(2)围绕一个积极单词展开联想记忆,巧记固定搭配的词组和常用短语
例如,有关go的词组:go to school, go to the park, go to the bank, go to the supermarket等等。
有关come的词组:come in, come up, come on, come from, come back, come to school等等。
有关get的词组:get home, get off, get up, get back, get down, get to school, get ready for等等。
(3) 懂得观察与创造,开口说出一个小对话
在实施词汇教学时,尽量把词汇置于能听、能看、可触摸、可感受的情境中去。例如,学习打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会响的电话,让他们好像真的在打电话一样,学生在交际中学得了知识。在学习交际用语还有购物、借物、问路、邀请等情景。 所以,在学习中创设真实的情景,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才能取得最佳复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增加复现率,注重知识的新旧衔接
四、实施的步骤
1、课题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月)制定课题计划,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写出体会。
2、制订方案。(2011年2月)通过组内讨论研究,制定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方案。
3、研究实践。(2011年3月~2011年7月)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制定多种活动形式,象学唱英语歌曲,猜谜语,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通过座谈、分析、问卷等形式的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及时进行阶段总结,
、
第二篇: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1、分析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构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分工方法。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一)目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漫无目的。 另一种情况是对大家都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学习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内外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第三篇: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这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语文新课标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提倡一种内涵的课程文化”。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对它进行尝试。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目标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老师同步认识、深入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3、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试图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体会语文作品的底蕴,拓展我们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如何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2)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研究方法
本课题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5、重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拟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①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② 鼓励学生精选读物,提出质疑,优化阅读环境;
③ 提高学生认识,进而明确阅读的价值,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研究价值:本课题研究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创新程度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能够紧扣语文课程改革步伐,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着极大的实践意义。
四、研究基础: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所在单位有浓厚的教研氛围,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2、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学校教研组组长等职。
3、近年来研究组成员撰写的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或在单位评选中获奖。
4、成员均执教过市、县、镇级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5、所在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五、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调查阶段(2012年2月1日-----2012年3月1日) 本阶段是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组建小组,组织成员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1年)
本阶段为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要按计划认真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要召开课题组会议,集思广益,采取最佳方案解决:对研究中出现的同性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汇总课题组成员实际情况,择优淘劣,随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12月)
本阶段为结题阶段,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并呈报结
题报告、论文等。
第四篇:立项课题主要研究步骤
一、基础调研阶段(2008年1月——2008年9月)
1.定期学习教育教学和科研理论,掌握一般教科研方法;
2.征集(分化)子课题,写出子课题实施方案(李静 祝雪兰 孙雪 阎家旭)
3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情况(李晓莉 韩霜 刘欢欢 李瑞)
4每学期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填写课题组工作手册。
二、进入专题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7月)
1.归类整理研究资料,打印成文;
2.写出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李静 祝雪兰 孙雪 阎家旭)
3提供课题研究活动记载及初步成果(提供个人获奖情况、图片资料等)
三、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8月——2010年6月)
1.开展交流活动,拓展研究内容;
2.收集研究资料,分类整理,打印成文;
四、总结论证阶段(2010年7月—— 2011年2月)
1.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高利娟 李静 祝雪兰 孙雪 阎家旭)
2.编写课题研究结题案例集;高利娟 马绪芹 马门保 蔡媚妮 韩霜)
3.编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集;(每人提供一份论文,小四号,宋体,双面打印)
4.课堂实录( 马绪芹 李继龙 高利娟 祝雪兰 孙雪 李晓莉)
提供课题研究所有成果(提供个人相关08年以后获奖证书复印件、图片资料)
5.参加课题结题评估论证会,准备答辩。
课题研究研究讨论会分工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弊端及新课标下教学评价的原则、特点(李晓莉 李静马绪芹唐传喜 张兴刚每人提供一份发言稿)
2008年16日星期二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新要求(沈海燕 祝雪兰李继龙马门保每人提供一份发言稿)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制度与现行高考制度在评价目标、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方面的不同(刘欢欢 孙雪许凤杰葛超蔡媚妮每人提供一份发言稿) 2009年10月13 日 星期二 比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韩霜 阎家旭 田坤许凤阳李瑞每人提供一份发言稿)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从备考复习的角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考复习思路提出建议蔡媚妮 韩霜 夏柏林 马绪芹 葛超李瑞每人提供一份发言稿)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新课标背景下与高考衔接的英语教学有效评价体系(高利娟 李晓莉 马门保刘欢欢 田坤每人提供一份发言稿)
注意事项
1. 每人认真完成分配任务,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明白就上网查
2. 课题研究研讨论会分工每组第一人为组长,请将发言稿(可手写)交给组长,发言稿写清时间,地点都在英语教研组办公室,组长负责整理归纳并写出讨论总结,字数不能太少。
3. 每人写出自己的课题研究思路,具体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反思总结。每人必须有自己完整课题研究的书面材料,写清自己在课题组的作用并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4. 下学期开学第二周收材料。绝不能拖延,因为研究时间即将超时。
第五篇: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㈠理论先行
自申报本课题始,我们就着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何芳)、《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栾传大)、《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惠进志)《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潘伟英)等著作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相关综述,为更好地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㈡调查现状
重点做好三项工作:首先,选定调查的具体对象,并对所选对象进行前测;其次,作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再次,分析、总结调查材料,采取措施。 ㈢落实措施
围绕学生生活育德,初步构建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主要确立了“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系列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
1、采编感恩教育故事。
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德育环境,我以 “前人的故事”和“身边的故事”两大板块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祖国,感恩环境”等以感恩为主题的采编感恩教育故事活动,以此创设学生抒发情感的舞台,让学生在采编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文化的教育,体悟感恩文化的精髓。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用善感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拥有,并勇敢地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本人认为,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光凭单纯、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引发他们对“感恩”形成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的。而对于我们班级来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千百年来,在我们身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恩故事。勤劳勇敢的高淳人民,代代相传,奋斗不止,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邻里相亲,长幼相爱,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困济贫、尊师重教等,这些传统美德流传在人民中间,汇编成一支支可歌可泣的故事。
采编感恩故事,其实质就是一项小学生主体探究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千年历史文化遗产,面对的是广袤繁复的社区人文资源,要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来完成这项工作,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实施感恩故事采编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整个采编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安排,以求将完成任务的困难降到最低点。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实现了班级、家庭、社区的活动互补和环境优势整合,我们的这一项主题探究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教师学生热情高涨、家庭社会配合密切的氛围之中,因此,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班学生通过采访活动,共收集孝敬感恩资料近三万字,编写孝敬故事资料40多份。感恩故事采编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
2、读感恩故事,造感恩教育之势。
本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源活动,我们学生的手中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感恩资料,但这只是个人的探索成果,只是个人有限的体悟。我们要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将学生手中已有的分散的感恩教育资源汇聚在一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从而有效营造一种有利于班级感恩教育开展的氛围,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益。为此。我提出了“读在校园、读在家庭、读在社区”的口号,充分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收集到的感恩素材。 ⑴读在校园
班级是学生集中的场所、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应该成为我们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手段。为此,我采取强化环境布置和组织交流活动这两项措施来做好这项工作。 ①强化班级感恩环境布置。
我认为,人的情感与人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则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是引发深化学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以氛围渲染造班级感恩教育之声势和榜样引路夯班级感恩教育之基础的思路,对班级环境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以适应我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的需要。 为此我在班上开辟了“感恩教育园地”专栏,内容有班级感恩活动动态、学生收集的感恩故事、感恩格言、感恩心语,班级“孝敬之星”的大幅照片和他们的感人事迹等。班级感恩环境的布置,让全体同学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 ②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
在采编感恩故事活动中,学生们收集了大量的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班级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 ⑵读在家庭 我认为,家庭是学生又一个主要生活场所,也是班级教育得以获取收效的主要支柱。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推进班级感恩教育,扩大班级感恩教育的影响场,应该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又一手段。为此,我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里开展“每周一故事”的活动,让队员把在班级里获得的孝敬感恩故事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也每周讲一个孝敬感恩故事给孩子听。这样,我们在把班级感恩教育向家庭渗透的同时,又利用家庭这一阵地不断地获取感恩教育的资源,使得我们的班级感恩教育更为充实,更富实效。 ⑶读在社区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社区,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社区,假如能让社区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的坚强后盾,这对于我们最终收获感恩教育的硕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结合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通过“感恩故事漫画展”、“感恩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感恩故事向社会展示交流,并从叔叔阿姨婶婶伯伯的口中获取更多的感恩故事。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活动的实践,班级感恩教育的意识不仅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更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的每个角落,这就为我们深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重在行动,提感恩教育之效。
我认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
鉴于这种认识,这一主题的统领下,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3.8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我们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小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节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报恩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①感激祖国之恩:有“祖国在我心中”庆国庆中队活动、“歌唱祖国”小合唱比赛、“我爱我的祖国”手抄报、“我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家校共庆“六一”、参观感受家乡变化、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等。
②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有“感恩父母”主题队会、“亲情主题”征文活动、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过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家书活动等。 ③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有“感恩老师”主题队会、《我难忘的一位老师》作文比赛、“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④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有“今天我值日”活动、三月份“我们都是小雷锋”活动、“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等。
⑤感恩自然的赐予:有白色垃圾清除行动、“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队会、“快乐植树节”活动、保护母亲湖主题活动等。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主要做法有:
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 ②常说感恩的话。爱需要表达,就让学生从说做起。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长辈常问好,讲礼貌,做父母长辈的看在眼里,就会喜在心里。
③指导孩子做孝敬的事。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等,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完成孝心作业,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一片纸屑。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懂得报恩。
④师生同读孝敬美德故事。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 ⑤鼓励孩子做推广孝敬美德的小使者。每位学生在家中实践孝敬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在每学期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⑥孝敬作文人人写。围绕“感恩“主题,我要求学生常写感恩作文。经常收集传统美德故事,再结合自己所做的事写下心得体会或记事的作文。从这些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内心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了一片片感恩之心。
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感恩的教育内容。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关心老人》、《别把花草弄脏了》……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感恩”因素,让学生体会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么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迷人的光彩! (4)设“感恩日”倡导报恩实践活动。
一项教育活动,只有将它融入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化意识塑造人格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实施班级感恩教育活动过程中,创设了“感恩日”,即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感恩日”,以此来实现感恩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感恩日”活动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在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感恩家庭的事,也可以是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事。“感恩日”活动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填写感恩活动登记卡,并请家长、受助对象等相关人员签上名字。
“感恩日”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的美德内涵,更促使他们将感恩意识付诸了行动。
(5)家校联同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我认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社会是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熏陶之地;而家庭和社会,则都是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基地。因此我们的感恩教育要从家庭社会入手,孩子的感恩行动要从家庭社会做起,建联动制度促家庭感恩教育。
我们知道,相对班级教育来说,家庭教育较多地呈现出松散无序、易走极端等特征,因此,为了将家庭教育引入到班级感恩教育活动中来,我的主要做法是设置家校感恩活动联系本,建立了家校联动制度,以此来促进感恩教育在学生家庭的开展。
我们当前处于一个信息社会之中,对于家校联动实施“感恩教育”来说,信息互通是正常有效实现家校联动推进“感恩教育”的前提,为此,我设置了《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记载册》,以此作为家校沟通交流信息的一条途径。记载册分班级和家庭两个板块,班级板块由班主任进行评定;家庭板块由家长进行评定。每周五学生回家时将班级评议带回家交给父母,每周一则把家庭评议带回班级交给班主任。每月结束,我们还根据记载册所作的纪录,组织各班开展了“感恩小标兵”评比活动,运用评奖动力来推进活动的发展。
家校感恩教育活动联系本的设置与使用,将班级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有机体,这对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4、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评价。
⑴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为孩子们构筑了各种形式的情感交流的形式,又潜移默化地通过“情感渲染”和“情景管理”的理念,加强了感恩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⑵每学期,班级都开展“班级十大感动”或“班级十大感恩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表彰一批以德报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同学,并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
⑶结合“我的成长脚印”,建立了学生感恩教育的档案袋。每学期选择两到三名行为偏差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填写跟踪研究记录,包括学生在家、在校,乃至在社会上的表现。这可以通过家校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研究,可以是书面的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与家长、伙伴、教师及其本人的对话、沟通,获取相关信息。
⒌做好了感恩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活动,使感恩教育向课程深入,在课程中渗透,让感恩教育有植根的土壤,有依托的载体,进而形成感恩教育文化。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身边情中认识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敬重美、升华美、创造美,进而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德。将感恩教育层层深入,不断扩大其外延和内涵。由感恩父母、长辈感恩老师、朋友感恩同学、英雄感恩陌生人感恩动植物感恩挫折、伤害、批评感恩大自然的万物等。感恩父母给了我们身躯和灵魂,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对我们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感恩老师,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感恩朋友,给了我们欢快和坦诚;感恩英雄,给了我们敬畏和勇气;感恩医生,给了我们关爱与健康;感恩动物,给了我们快乐和团结;感恩挫折,给了我们勇气;感恩伤害,磨练了我们心志;感恩批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映入眼帘的一切,哪怕是一棵树、一朵花、一汪清水、一片绿地,都值得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对它们微笑!情感激发情感,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感恩,我对你也感恩;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有一颗感恩的心,会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情与团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