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提纲(通用)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提纲(通用)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提纲论文题目:教师语言对儿童性别建构的影响 ——基于对小学低年段儿童的观察摘要:儿童性别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教师语言在儿童性别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研究教师语言是如何建构小学儿童的性别对于性别建构理论与儿童性别教。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教师语言对儿童性别建构的影响 ——基于对小学低年段儿童的观察

摘要:儿童性别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教师语言在儿童性别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研究教师语言是如何建构小学儿童的性别对于性别建构理论与儿童性别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X小学L班级的参与式观察,选取了该班级7位教师与3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语言对儿童的性别建构作用。研究发现: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步入学校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性别观念与性别行为,这些为儿童性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教师语言性别建构的研究提供了事实支撑。当儿童步入学校后,性别的发展主要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语言完成了对儿童性别的建构:小学低年段男孩呈现出“小男子汉”的形象、“坏小子”的形象,小学低年段女孩则呈现出“淑女”的形象、“小棉袄”的形象,在这些形象的背后,教师发明了诸多概念去支持、强化他们关于男孩和女孩之作为“小男子汉”“坏小子”“淑女”“小棉袄”形象的观念。在这些关于男孩女孩的观念基础上,这些有着特殊需求的儿童,获得了男孩或女孩的身份。除此之外,在小学低年段儿童中性别双向化倾向已经出现,这与教师“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空间安排进一步拓展了教师语言对于儿童性别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空间位置中的性别分配与空间环境中的性别渗透,如“男女有别”的队伍、“男女动静搭配”的座位、公益广告中的“男左女右”、宣传图片中的“女士优先”等。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性别的社会化,需有效发挥社会对性别文化的引导作用,创建适合儿童性别发展的校园环境,鼓励教师加强对语言使用的自觉与反思。在结语部分,笔者指出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同时也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儿童性别;教师语言;性别建构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个人研究的兴趣

(二)理论上的追求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综述

(一)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性别建构研究综述

(四)我国关于语言的性别建构研究综述

四、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一)话语分析

(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镜子里的我”: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性别认知

一、“我的性别”: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影响

(二)社会影响

(三)同龄人群体对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

二、“我的身体”:儿童性别认知的转向

(一)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

(二)身体作为性别区分的标准

(三)儿童的身体与性别

三、“我是男生/女生”: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性别角色

(一)柯尔伯格的性别发展阶段

(二)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性别角色

(三)“特别”的男生和女生

第三章 师生互动:教师语言建构了怎样的儿童性别

一、教师形象:学校中女教师与男教师

(一)合格的“表演者”:女性教师的现实画像

(二)“不怒而威”:男性教师的性别优势

(三)总结

二、男孩的话语建构

(一)小男子汉

(二)坏小子

(三)“男孩危机”的前世今生

三、女孩的话语建构

(一)淑女

(二)小棉袄

(三)“女汉子”的前世今生

四、性别双向化:“好孩子”的发明

(一)性别的双向化倾向

(二)“好孩子”的话语建构

(三)总结

五、“建构术”:儿童性别建构的具体技巧

(一)外化

(二)客观化的操作

(三)内化

第四章 空间安排:教师语言性别建构作用的延展

一、空间位置中的性别分配

(一)空间与性别

(二)排队:“男女有别”

(三)座位:“男女动静搭配”

(四)总结

二、空间环境中的性别渗透

(一)校园环境中的性别渗透

(二)班级环境中的性别渗透

(三)总结

第五章 语言的改善:指向儿童性别的社会化

一、有效发挥社会对性别文化的引导作用

二、创建适合儿童性别发展的校园文化

三、鼓励教师加强对语言使用的自觉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