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201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
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
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
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
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
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三、2011年的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过去一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这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合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
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加强储备资产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收益。
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养老消费。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治理行动。大力优化投资
结构。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四)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篇:枞阳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7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增长17%;金融机构净增贷款投放10亿元。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园区发展态势喜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0亿元,增长3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个。申请专利60件,比上年增加40件。总投资10亿元的远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项目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工业投资2亿元以上的千仞岗制衣、五洲特种电缆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96亿元的明望压力容器及LED项目加速推进。县经济开发区新增入园企业27家、投产企业12家;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88万元,增长44.8%。枞阳横埠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有望成为我县第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安商服务年”活动取得成效,招商引资氛围日趋浓厚。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引资总量70%以上。组织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7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亿元。争取中央投资项目52个,投资1.2亿元。枞阳海螺四期工程全面投产,新增产能400万吨。东方造船8艘散装货轮建成,35千伏供电线路主体工程完工。浮山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池枞长江大桥、华能枞阳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枞桐路官埠桥段、义小路雨坛至义津段道路改造工程竣工。浮山大桥重建主体工程完工。110千伏展望变电站投入使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全面结束。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县城建设十个方面30余项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银塘新区、蒲洲新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环莲花湖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滨江新区主干道、连城西路、银塘东路延伸段开工建设。全长6.5公里的湖滨路、金山路“白改黑”主体工程完工。污水管网
一、二期工程建成通水,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大口井迁建工程投入使用。自来水扩容和新区加压泵站工程相继实施。县城新区供水、供电、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县城综合大市场、商业步行街项目破土动工。县政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县医院整体搬迁到银塘新区。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居住小区陆续兴建。老城区便民市政工程加快实施。城区“三违”集中整治持续开展。完成了22个乡镇总体规划第二轮修编和246个村庄规划编制。小城镇“一隔五化”工程继续推进,集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功能不断加强。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改革创新力度加大,政府职能积极转变。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实行县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全程服务代理制,县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9905件,较上年增长1.5倍。效能建设、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持续开展。以县城莲花湖公园和旗山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彻底改变沿袭多年的划地安置为产权调换或货币化安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招投标监管力度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应招标工程招标率达100%。对企业自有投资项目全面实行核准备案。融资性担保机构整顿规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结束,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价格平均下降40%。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部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完成。县城环卫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三农”工作持续加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我县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称号。棉、油、肉、蛋和水产品生产稳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陈瑶湖镇跻身省级粮食产业集群专业镇。成功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水利建设累计投入1.02亿元。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白荡湖南站改造工程完工。总投资4亿元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扎实开展。完成建设用地置换2167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成效。改造县道砂石路100公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继续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64亿元。深入清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在所有村(居)选举成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扎实推进“两镇二十七村”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整村推进2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减少贫困人口6000人。
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实事工程扎实推进。38项民生工程在全市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共投入资金4.89亿元,其中县级配套6896万元。完成校舍安全工程14.9万平方米。完成2所乡镇卫生院、169所村卫生室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农家书屋和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6所。建设了4个乡镇留守儿童活动室、105个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改造农村危房2800户,建成廉租住房440套。新建村村通水泥路134.3公里。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352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资金发放类民生工程管理,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政府十件实事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科技工作不断加强。教育“两基”成果巩固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东乡武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和疾病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功能明显增强。落实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坚持综合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利益导向,人口计生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信访维稳措施,努力维护社会安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着力推进。市场监管力度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开展。“五五”普法顺利完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件、政协提案115件,办复率达100%。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不断进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事、编制、审计、物价、统计调查、烟草、气象、地方志、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五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经济逆势上扬,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5%、15.8%、51%、39.3%。二次产业比重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17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发展到15216户、1369户。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增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2个。县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8家、总投资118亿元。
这五年,我们抢抓机遇,积极扩大投入,全力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和发挥效益。累计建设重点项目162个,总投资116亿元。争取四批中央投资项目155个,总投资2.7亿元。完成铜安路、白金路、江堤堤顶路、下北线等公路改造工程,县内“五纵四横”公路格局正在形成。建成村村通水泥路1048.2公里,投入资金5亿元,并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平垸行洪巩固、泵站更新改造等一批水利工程全面实施,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
这五年,我们着力加强城镇建设,“双二十”城市框架基本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县城镇化率36.8%,年递增2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1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8万人,比“十五”末分别增加6平方公里、4万人;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新建改建道路35公里,新建供水管网30公里、排水管网35公里。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30多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全县房地产综合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是“十五”时期的6倍。
这五年,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累计引进县外资金25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倍。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以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财政改革。对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一律实行货币化安置。成功取缔县城区近千辆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开通城市公共交通。对全县国有建设用地实行“五统一”管理,组织出让国有建设用地183宗。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各类担保公司5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村镇银行1家。
这五年,我们致力改善民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2.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十五”末的40.55亿元增加到95.01亿元。贫困人口由“十五”末的13.2万人减少到10.03万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43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15.1万人次。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造危旧校舍7.8万平方米。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十二五”发展展望
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争先安庆,崛起皖江,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的奋斗目标,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文化育县、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城乡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新枞阳。
“十二五”期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达到示范区平均水平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达到2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15年达到1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着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建设枞阳经济开发区、枞阳横埠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集中区三大园区,构建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配件、农副产品深加工、造船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采掘、造船等六大主导产业,着力将我县建成沿江重要的建材和采掘业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港口运输、现代物流业基地。举全县之力推进华能枞阳核电项目。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招商,力争在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上取得更大突破,在全市保持领先位次。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30家,三大园区分别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
(二)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一心三次一带三轴”的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县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枞阳县城与安庆中心城区同城化,把枞阳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城市、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城市、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实施济祁高速枞阳段、北沿江高速枞阳段等一批省“861”及市重点项目,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50%以上;县城人口2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力争新增全国、全省中心镇3个、扩权强镇试点镇2个、产业集群专业镇4个。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深入实施“6232”提升行动,打造农业特色板块,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路网、电网、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家,森林覆盖率达到24%。
(四)着力壮大民营经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文件精神,大力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工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和改善服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顺应农民工回乡趋势,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力军。
(五)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注重用先进文化陶冶民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平安枞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1年工作安排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工业产值增长35%,招商引资到位境内资金增长20%、境外资金107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
为此,必须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促进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6个。新增纳税超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0家。力争各乡镇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不少于1家。今年是全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决战之年,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确保全县国有集体企业三年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亿元,新增投产企业不少于20家、入园项目不少于30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以上。
(二)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
创新招商理念,提高招商实效。坚持单个项目招商与产业组团招商并举,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政府、协会的合作,建设园中园、托管园和共建园,承接产业组团式转移。坚持大项目与好项目并举,继续采取“一事一议”政策措施,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2个。
坚持项目带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等机遇,争取更多中央投资项目落户我县。对上级资金争取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确保我县争取资金位居全市前列。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资金不截留。
(三)以县城建设为龙头,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强化规划管理,提升城镇品位。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科学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教育布局、商业网点、医疗设施、电力、电信、供水等专项规划。编制滨江新区、羹脍赛湖和连城湖地区控制性详规,力争县城新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100%。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创建”的要求,争创省级文明县城。
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扎实开展“宜城杯”小城镇建设竞赛活动,立足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3万人。
依托城镇载体,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县城综合大市场、商业步行街项目建设,提升商气,聚集人气。
(四)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扎实抓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力争新增粮食产量4000万斤。抓好2万亩标准粮田和1.9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推进水稻、油菜高产攻关示范片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棉、油优质品种率。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规划,兴建水利工程1356处,完成土石方360万方。积极推进建设用地置换和增减挂钩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提升太阳能路灯绿色照明普及率。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入推进“两镇二十七村”示范工程。稳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村庄整治工程,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完成新型农民培训4028人、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整村推进2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解决6000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实施“农机富民”工程、“渔业富民”行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深入推广土地流转经验与做法。
(五)以增强保障功能为主题,扎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着力加强财税工作。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壮大乡镇经济实力。支持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力争新增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3个、超三千万元乡镇1个。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
(六)以文化育县为方向,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措施。充分挖掘枞阳历史和人文内涵,打造枞阳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物遗产保护。
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校安工程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完善高中招生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提升人口和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村为主”机制,强化包保责任,健全村民自治管理网络,做好各项计生基础工作。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科技创新,争创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县”。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完成县中医院病房楼和医技楼、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实施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抓好村委会换届工作。着力推进社区建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关心留守儿童。发展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
(七)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完成省、市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加强已实施民生工程的后续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发展和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着力健全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加大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新建廉租住房115套。
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大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完善机制,强化责任,严格实施污染治理处罚和问责措施,确保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以加速崛起为使命,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牢记第一要务,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加强学习,积极进取,倾力打造“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追求规范高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求真务实,提升执行落实能力。出实招、办实事,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
恪守清廉本色,营造风清气正局面。始终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强化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廉洁从政防线。
2011年县政府十件实事:
1、开工建设白湖大桥。
2、完成旗山公园一期工程。
3、完成陈瑶湖花园圩农田水利治理项目。
4、完成110千伏横埠变和220千伏会宫变线路改造工程。
5、实施庐十公路路面改造工程。
6、实施枞阳县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
7、自行创作编排大型黄梅戏一台。
8、实施县档案馆建设项目。
9、启动建设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10、启动实施县科技馆建设。
第三篇:2011年克旗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8日在克什克腾旗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代理旗长 于伟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旗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旗经济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8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年均增长49.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年均增长3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200元和5090元,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2.7%。晋升第十届中国西部百强县。
工业经济迅速增长。2010年全旗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8亿元,工业企业实现税金10.8亿元,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5.7%。黄岗Ⅰ、Ⅲ区、银都Ⅱ期、拜仁、维拉斯托、储源等矿业
- 1
贷款7.64亿元,累计投入建设和宣传资金8.6亿元,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旗4A级和3A级景区发展到4家。深入开展四季风光摄影大奖赛、滑翔伞场地公开赛等主题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达里湖冬捕等节庆活动,旅游知名度显著提高,顺利晋升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旗、全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温泉之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1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8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21.8%。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投入使用,粮食储备库迁建工程基本完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深入实施。
(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投入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6亿元,新增营林造林120.5万亩,全旗禁牧休牧面积达到2982.52万亩,沙化面积减少452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牧场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0%和47.5%。完成水保治理86.36万亩,新增节水和有效灌溉11.2万亩,新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01处,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8.7亿元,经棚镇区框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6个苏木乡镇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1.17%。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投入公路建设资金9.6亿元,新建和改建沥青路面711公里、砂石路82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836公里。白浩、集通复线、锡赤绥、巴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设变电站10座,改造农网线路1707公里。“数字克旗”工程稳步实施,建设移动通讯基站222座,铺设光缆2059公里。
- 3
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克旗”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集中审批事项15万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65件、政协委员提案212件。
(五)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就业岗位632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421人,为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无息贷款2188万元。劳务输出25.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93亿元。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3942人,收缴基金5.05亿元,初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累计发放各类保障和救助资金1.87亿元,其中旗财政配套4091万元。城乡低保覆盖面分别扩大到6408人和20300人,覆盖率居全市首位。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49亿元,扶持贫困人口3.29万人。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旗战略,丰富和完善了“三个生态定位”发展思路,确立了国家级生态旗建设目标,在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谋划产业、落实项目,这已成为指导过去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努力方向。
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抓发展的中心和主线。五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旗经济实现了以农牧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的转变;工业经济实现了以矿产业为主导向矿产、冶炼、能源、化工、新型建材等多极支撑的转变;第三产业实现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向以旅游为特色和龙
- 5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非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滞后;农牧业基础薄弱,“原字号”和初级产品比重高,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旅游资源开发效益水平不高。二是生态脆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在退化,特别是重点景区周边、旅游公路沿线的生态保护效果不明显,生态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尽管财政收入总量居全市前列,但受分税制体制、增值税转型等因素影响,旗级可用财力仅为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加之项目配套、职工增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增支因素影响,收支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四是城乡居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增收步伐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速度,收入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个别地区和部门开放意识、进取意识、执行意识不强,甚至存在着形式主义、铺张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维护稳定的任务仍很繁重。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旗提出的率先发展的要求,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旗为目标,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工业、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
- 7
资源,促进大型风电、光伏产业和抽水蓄能协同发展。加快大唐煤制气项目下游产品开发步伐,构建上下游产品有序衔接、多层次利用、转化增值的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
坚持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的原则,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促进能源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严格土地规划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强化用途管制。健全水资源配臵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推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中水回用,推广农牧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对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的节能改造,鼓励建筑领域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推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培育骨干工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充分利用我旗的区位和水资源优势,借助毗邻地区煤炭资源,按照大型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的原则,依托大唐国际煤制气项目,通过下游产品链式开发、大型煤气电化联产、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模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家战略性煤基新兴能源化工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工业增加值43亿元,上缴税金8亿元。做大做强冶金产业,加大探矿增储力度,摸清资源底数,力争在煤炭、石油勘探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科学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方向,推进矿业秩序整顿,优化矿产资源配臵,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努力使矿产资源开发可调可控。梯次
- 9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搞配套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矿山机械、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外来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拉动就业。
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提高生产效益为着力点,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村牧区发展基础,提升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收入水平。
全面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重视发展经济作物,积极发展饲料作物,提高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推广顶凌覆膜、膜下滴灌、免耕栽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和产业效益。加强培训和引导,加快发展设施农牧业和避灾农牧业。加大畜群畜种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坚持牧繁农育和农牧结合,鼓励发展舍饲圈养和高效养殖。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保护性耕作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户用沼气。加快灌渠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喷灌、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禁止大水漫灌和无序用水,有效增加水浇地面积。落实农机购臵补贴政策,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
注重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加大对金峰、德美、鹤翔等本地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土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地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重组、挂靠与合作,推动产业化企业优化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注重基
- 11
旗服务业优化升级。
抓紧完善全旗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强化旅游管委会职能,提高旅游规划指导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的强制力与约束力,提升旅游业品位和档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重点景区和精品景区,完善配套设施,最大限度提高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改善旅游通达条件,规划建设乌兰布统通勤机场。深入挖掘蒙元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温泉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开发野外宿营、拓展训练等参与性项目,发展工业考察、农牧业观光、森林探秘等特色旅游;推进旅游公路沿线观景台、摄影点、停车场等旅游节点建设,重点打造平顶山、蛤蟆坝、将军泡子等摄影基地;以应昌路遗址、砧子山岩画、龙兴寺为依托,开发达日罕、环达里湖地区历史遗迹、民族风情旅游产品;丰富蒸汽机车摄影、达里湖冬捕、达日罕驼文化、白音敖包滑雪、黄岗梁狩猎等活动内涵,做活冬季旅游。发挥好专项推介、主流媒体和节庆活动的宣传效应,整合宣传资源,突出宣传主题,创新宣传举措,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全天候的强势营销网络,全力打造克什克腾旅游整体形象。巩固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旗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坚决打击景区违规建设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行社和导游队伍建设,强化宾馆饭店和旅游购物场所规范管理,倡导诚信经营行为,打造文明和谐、安全畅通的旅游环境。到2015年,全旗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
- 13
温泉之乡创建成果为契机,力求在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和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上有新突破。重点实施河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老年公寓、游客服务中心等工程,加快建设集餐饮洗浴、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高档宾馆、产权式酒店和温泉会馆,打造中国北方草原温泉目的地、中国休闲养生地;加强地热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完善供水机制,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乌兰布统要以打造草原生态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力求在草原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和特色旅游开发上有新突破。巩固现有闭耕成果,逐步实现全境禁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接待和服务水平。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色发展的原则,加快巴彦查干草原旅游文化新城和浩来呼热草原工业、观光畜牧业、物流重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强化市容市貌整治和出租车市场管理。推行公共交通、市政设施、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城镇化,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靠拢,加快城镇产业发展,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加大政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完善土地、草牧场流转办法,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调动农牧民转移进城的积极性,让城镇吸引农牧民、留住农牧民。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公路、铁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通道体系。完成丹锡高速132公里、一级公路458公里、二级公路660公里、三级油路和水泥路1623公里、四级砂石路708公里改造和建设任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 15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东北地区发展,主动接受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重点加强与北京对口支援工作,加快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采取产业招商、网络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形式,重点在工业链条延伸、农牧业产业化、旅游开发、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非资源领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项目和资金,集聚企业,壮大产业,形成要素流入的洼地效应。加强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把软环境建设当作硬任务来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搞好产业配套,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十二五”期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50亿元。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争取列入国家级肉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臵,狠抓学校安全管理,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培育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民族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推进校安工程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做好高层次和短缺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扎实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免疫规划、康复保健
- 17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突出做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升学救助、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
(七)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明确学习重点,坚持学以致用,把系统钻研业务与深入基层调研、完善发展思路结合起来,把运用理论成果与科学驾驭全局、理性指导发展结合起来,争做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型干部,争当本单位、本行业、本战线行家里手。
坚持解放思想,建设创新型政府。始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求变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敢于冲破传统束缚,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市场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克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消极坐等思想,切实加大项目争引力度,以更加解放的思想、长远的眼光谋划克旗的发展,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推动克旗的发展。
坚持真抓实干,建设务实型政府。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要工作,建立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分兵把口,靠前指挥,强化督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以效率推动落实、以质量衡量业绩、以发展检验成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
- 19
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在思想解放和全方位招商上有新突破;必须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突破。
2011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0元和5800元,分别增长18.8%和14%。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完成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抓制度,促保护。完善生态考评机制,实行生态“一票否决”,严格兑现奖惩。认真执行生态保护责任制,稳步推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加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区、沙化退化严重地区的保护与管理,旅游公路沿线两侧各2公里和达里湖、阿斯哈图等旅游景区周边地区严格禁牧,对乱垦滥牧、乱砍盗伐、乱采滥挖、超载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强化生态监察队伍建设,整顿和规范执法行为。建立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农牧民保护生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抓项目,促建设。从全旗生态环境形势整体需要出发,把投资重点向达里、达日罕、浩来呼热等西部沙化区和西拉沐沦河、达里湖等生态退化区倾斜,尽快遏制生态局部恶化现象。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组织实施各类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45万亩、公益林保护633.82万亩,森林覆盖
- 21
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步伐。
加强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合理摆布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建设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园区。确保红山水泥达产达效,完成220KV经西输变电工程,全力推动煤制气、焦油加氢、粗酚精制、氟化氢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城新能源300台套整机生产项目。
(三)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种植特色作物马铃薯32万亩、胡萝卜10万亩,建设蔬菜基地2.5万亩,落实订单农业55万亩。发展设施牧草,鼓励人工种草,加快储草站建设,草业开发30万亩。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新建肉牛、肉羊养殖小区11个,出栏肉牛11万头、肉羊120万只。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整理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新建户用沼气4000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5万亩,新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91处,解决1.77万人和17.7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内蒙古肉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品牌优势,扶持金峰、鹤翔、金戈尔等公司加快发展,年内完成昭乌达肉羊国家命名验收工作,发展“羊联体”会员3000户,新增养殖规模29万只。加快引进国内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在牛羊肉精深加工和马铃薯、胡萝卜制种、繁育、加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农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业化企业达到8个,农牧民经纪人达到240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到100个。
- 23
(五)切实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经棚镇重点抓好碧柳河防洪工程Ⅱ期、滨河路及带状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迁建、燃气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完成主要街路贯通、绿化美化硬化和集中供热、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完善配套功能,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商品房建设,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加强行政和市场双向调节,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业规范发展。改造棚户区1400户,建设保障性安居房16.5万平方米,开发商品房30万平方米,同步配套供热、供气设施。加快小巷治理、小区改造和公共停车场、便民市场建设步伐,建设高标准低碳宜居示范小区,提升城镇品位和档次。启动东山防洪治理工程,从源头上解决洪水、泥沙对镇区环境的破坏。热水重点完成总体规划,抓好鑫海宾馆、商业步行街、河道整治、街区绿化等项目建设。乌兰布统重点实施草原保护工程和养殖观光小区建设项目,发展小红山子农家乐15户。坚持以城镇发展带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年内城镇化率提高1.75个百分点,达到42.92%。推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严格规划监察,强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街路保洁、社区物业、园林绿化为试点,逐步建立并完善城镇公用事业市场化运行模式,推行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大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经棚至锡林浩特75公里高速公路、热水至林西24公里一级公路、乌兰布统至达里湖149公里三级油路建设,完成黄岗梁至同兴至富林沟34公里三级
- 25
资源,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城镇小区要配套建设幼儿园,促进幼儿园合理布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与高等院校挂靠与合作,加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和主体专业建设,完善免费培训、定向就业机制。加大校安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加固校舍24959平方米,确保已开工项目全部竣工,完成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效解决群众预防接种和就近诊疗问题。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办好亚洲文化推展联盟会议,完成4所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完成体育公园Ⅱ期工程。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推动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档案、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启动“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预防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平安克旗”。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就业进程。加强与新上企业、重点项目的协调沟通,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转移当地劳动力就业。依托内蒙古纺校和旗职教中心,强化风电检修、工美、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定向培训,储备优势劳
- 27
第四篇: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冲刺年,是我市“止后移、争进位、站前列”的关键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加快发展的总抓手,千方百计推进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千方百计加快宜居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加快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8%;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扩大投资规模及经济总量
全力推进产业招商。以“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精心策划一批项目,成功引进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项目,顺利落户一批项目,进一步加速产业集群,推进质量振兴战略,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努力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特色产业,实现招商新突破和产业大发展。继续在境内外组织重大产业招商推介会或洽谈会,力争引进超亿元人民币或一千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100个,超5亿元人民币重点项目30个,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继续深入开展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上”创评活动,力争全市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基地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0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60亿元,增长30%,其中,丰城煤电循环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亿元,高安建筑陶瓷达到100亿元,樟树盐化工、袁州医药、市本级机电、奉新纺织、上高鞋革、万载花炮突破30亿元,丰城精品陶瓷、宜丰竹木加工、万载有机食品突破15亿元。以加快产业基地发展为依托,力争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9亿元,利税总额达到88.4亿元,税金总额达到41.2亿元,三项指标均增长25%。积极策应和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区域内丰城、樟树、高安三市的产业对接,打造特色亮点。
积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盯紧国家和省投资动态,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工作力度,着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项目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争更多的项目落地、投资进资。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跟踪服务机制,力争更多的重点工程项目尽快开工、尽早发挥成效。加大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力度,确保所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按要求全部开工建设。加快宜春明月山机场建设,开工建设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力争建成昌铜高速公路南昌—奉新(靖安)段,并启动奉新(靖安)—铜鼓段建设。力争建成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线一期工程。建设宜春(高安)国家建筑陶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启动丰城铁路专线、丰电三期和樟树盐化工码头建设。全力配合杭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力争启动宜春铁路货场和火车站的搬迁改造工作。完成昌金高速宜春收费站亭改建。加快推进咸宜吉铁路前期工作,确保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发展。深化“做大中心城、做强市本级”战略,加速推进“三大战役”,坚持高位推进和市区联动,强化责任到位与操作效能,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物流平台、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着力引进落户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和创税能力强的支柱型重大项目,积极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把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资源整合,既重招商,力争引进35个重大项目,特别是“航母级”龙头企业,更重落地,力争20户企业投产,签约企业80%以上开工,尽快“初具规模、显现形象”,尽早建成拥有锂电企业群、占据产业制高点的“亚洲锂都”。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要求,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公共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力争“三农”工作的新优势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强主导产业。认真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和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竹木、畜禽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做强粮食、畜禽、竹木产业,做大油茶、蔬菜、中药材产业,做优茶叶、苎麻、水果、有机农业产业,力争2011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到5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做实农业招商。依托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确保涉农产业招商引资额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20%以上,每个县(市、区)引进1~3个亿元以上农业招商项目。做优城郊农业。以基础较好的城郊为突破口,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城郊农业示范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市民的观光休闲基地,城市“菜篮子”的供应基地。2011年,全市争取建立10个1000亩以上的城郊农业示范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扎实推进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全面开展“森林宜春”建设。紧紧抓住我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我市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契机,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努力形成“生态系统完备、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体系。2011年,确保完成植树造林35.27万亩;创建绿色示范集镇53个、绿色示范村庄200个,建设省级城市森林(湿地)公园10个。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推广宜丰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逐步建立农村环境整治管理的长效机制,为顺利实现“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五年大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础。三是扎实推进和谐小康家园示范村建设。继续以行政村为单位,以产业为特色,采取领导挂、部门联、企业帮的办法,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集中连片的农村新型社区。四是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利建设,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乡级水务站建设。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五是扎实推进农村路桥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继续按照“县(市、区)长负总责、一桥一领导”的要求,推进农村渡改桥工程,抓好工程建设节点和项目资金配套工作,严格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年底竣工通车率达到100%。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强农举措。扎实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紧盯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收费、“一事一议”收费等重点领域,保持对加重农民负担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加大对农业农村项目的监督抽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农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发放培训券的形式,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金蓝领”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等九项规定政策。
(三)加大中心城及城镇群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中心城的辐射带动功能。以执行《宜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为契机,围绕“把宜春建设成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目标,全面推进“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继续大力实施“13579”绿色工程,巩固提高城市创建和城市管理成效,力争今年中心城在全省率先获得“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加速推进人口倍增计划。继续抓好机场a线和b线道路、明月立交桥、卢洲大桥、宜春南路贯通、环城西路320国道改造、秀江东路延伸二期建设,尽快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框架和服务性功能设施;抓紧宜阳大厦和文化艺术中心的装修施工,确保2011年全部交付使用;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开工建设锦绣大桥、明月大道,适时启动状元洲公园改造、沿河中路改造、秀江西路改造、卢洲路延伸等项目建设。
切实推进县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精心组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以宜春中心城为中心,以县市城区为次中心,以乡村集镇为接点的城镇群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策应中心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加大县城生态园林建设力度,已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的县市要积极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正在创建省级园林城的,要争取申创成功。进一步做活经营城市文章,按照“做大县城、做强经济、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的发展思路,坚持“四个优先”,即:规划优先,大手笔、高档次做好县城规划,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县城承载功能;拆迁安置优先,进一步加快城关地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加快城关地区路网建设;社会事业优先,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人气,致力提升城市的档次和品位。
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建制镇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空心村改造,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使小城镇成为当地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大力规范村镇农民建房行为,切实改变规划无人管理、实施难以到位、建设混乱无序的问题。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先行,优先发展资源、区位和人文等比较优势明显、产业支撑有力、经济活力较强的小城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抓好道路、绿化、供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力争在城镇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进一步加大依法用地管理力度,既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力度,又依法依规供地,努力实现全市“零问责”目标。
(四)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攻锂电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抓手,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为重要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建立产学研协调推进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加快科技孵化园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孵化成长。继续推进科技入园、科技进村和科技惠民工程,切实强化科技服务手段。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和引导企业以自研、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创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切实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增长20%以上。
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严格实施生态市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减排计划。加强环保监控,抓紧完成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和全市重点污染企业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加强管网配套建设,确保一年内运行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达到100%。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企业,重点在煤炭、竹木、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全力促进工程减排,重点抓好丰城电厂发电机组脱硫工程。推进生态建设,年内新增1个省级生态县、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注重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精心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突出抓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住房消费。切实把国家、省下调减免有关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落到实处,把握调控力度,稳定市场预期。加快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城乡危房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防止房价大起大落。突出抓好扩大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农村消费。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双百”市场工程、“信息下乡”工程,加强销售网点、配送体系、售后服务和信息系统建设,切实做好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继续支持和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突出抓好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节庆消费。继续推进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由“升温”转为“升级”,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增长22%,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24%,其中,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达6亿元,增长20%。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精心筹办好第四届月亮文化节,着力拉动节庆消费、会展消费,进一步打响“月亮之都”品牌。
(五)深化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全面完成企业改革任务。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分口负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在完成职工身份置换、分流安置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资产处置和推动后续改革上,按时间节点要求,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
稳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实施5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实现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效能建设。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精心部署,严谨实施,确保按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党政群机关无纸化办公。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认真落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严格执行超时默许和缺席默认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规范管理,开展以“服务在窗口、满意在中心”为主题的标准化窗口创建,建立健全“双优”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站建设。严格执行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制度,严格入企检查准入,健全投诉受理、处理、督查和举报奖励制度,形成直查快处反应机制,真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到位”。
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优选培育,根据企业意愿,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上市。争取华伍制动尽快上市,正邦化工完成辅导并向国家证监委上报上市材料,争取百神药业进入辅导期,更多的企业启动股改,基本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的梯次格局。继续加大异地融资力度,支持外埠金融机构在我市开展业务,在加强信贷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引进更多的外埠金融机构入驻宜春。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场投资,力争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为设立本土银行积极创造条件。
(六)努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与社会和谐水平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抓好就业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再就业。精心组织实施好“千企万岗”帮扶对接就业活动,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做好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继续按照“多缴多享受”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积极指导万载县实施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协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全力推进教育“三名”工程,积极开展第二轮素质教育示范县评估。继续支持宜春学院做强做大,大力推进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发挥高校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京剧和采茶戏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办好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养发展一批具有地方文化创意的文化企业,打造1~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加强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力做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备战参赛工作。深入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确保全市40%以上行政村完成“村村响”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全面完成对全市所有具备手术适用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加大甲流等传染病防控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证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加大党员干部违法生育查处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力度,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口计生整体工作水平。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健全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各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包案处理等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有效控制集体访、越级访等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天网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促进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消除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全市安全形势平稳好转。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赶超发展的推进能力和服务水平
面对新一年各种困难的考验和多种风险的挑战,更加凸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与紧迫。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科学发展、赶超进位的推进能力和服务水平,履行好政府的庄重使命与艰巨职责。
强化法治意识,倍加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和透明度,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的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按照赶超发展的目标要求,依法、科学、认真地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强化执行意识,切实提升实际操作效能。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能力,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对各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对落实不力的人与事启动行政问责。
强化为民意识,时刻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牢固树立“让群众满意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把群众呼声作为首要的信号与职责,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认真解决好看病上学、就业安置、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切实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强化廉政意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工程建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修建,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开展“惩防体系推进年”活动,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努力创造清正、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已迈进充满希望的新一年,开始了充满挑战的新征程。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为实现宜春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11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河北省省长 陈全国 (2011年1月12日) 各位代表:
从今年(2011年)开始,河北省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实现。
——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0.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0.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182.8亿元,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50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21.8亿元,分别增长2.5倍和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31.1亿元,增长1.3倍。
——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旅游业总收入突破915亿元、是2005年的2.3倍,服务业增加值685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任
—1—
务超额完成。
—— 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去年总产接近600亿斤;蔬菜、畜牧、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达到3000个。
—— 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打基础”工作圆满完成,实施了256项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新增城市道路2500公里、绿地面积1.2万公顷,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增加24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07公里,比2005年增加2172公里,跃居全国第3位;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300公里,比2005年增加400公里;黄骅综合大港顺利开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6亿吨;河北航空公司成立运营,4个机场相继建成,3个机场加速建设,旅客吞吐量达到3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6倍。南水北调河北段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达到4215万千瓦,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农村、文化、行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进入千亿元级企业行列,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2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启动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步伐加快,五年新增国家级开发区4个,实际利用外资170.7亿美元、年均增长13.9%,进出口总值完成15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07元提高到1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2元提高到551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678.4亿元、增长1.2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6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4.1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5%,城乡低保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为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解决了130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84万人实现了脱贫。
——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
—2—
现;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升;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平安河北建设成效显著,“护城河”工程深入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援助四川平武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援疆、援藏工作顺利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测绘、档案、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辉煌,成就令人振奋。“十一五”时期在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这五年,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河北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河北省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河北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河北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我们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河北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内形势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
—3—
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从河北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秦唐沧地区发展规划有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河北省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国内“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河北省具有吸引资金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凸显,有利于更好地聚集要素、聚集产业、聚集财富,凝聚和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调整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约束强化,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面对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发展、谋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进取意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使河北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科学发展、走向富强。
根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河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十二五”时期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30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
—4—
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可比增长 1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 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目标涵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等方面,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保位赶先、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积极的、也是可行的。所谓积极的,就是从应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需要出发,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所谓可行的,就是从经济增长的潜力、内外发展的环境看,能够确保目标实现,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安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空间,又有利于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增产计划,确保“十二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力争蔬菜面积达到2500万亩、设施菜比重达到60%以上、京津市场占有
—5—
率达到50%以上;壮大畜牧、果品等优势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果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力争“十二五”末省内规模前10位的钢铁企业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达到75%以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5%左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有序地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做大三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着重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
(三)以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关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重点突破,建设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聚集产业和人才,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结合实施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的县(市、区),实施11县(市、区)、8功能区、1路(滨海公路)、1带(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推进计划,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逐步把沿海地区建设成实力雄厚的临港产业带、风光秀美的滨海旅游带、海蓝地绿的海洋生态带、休
—6—
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推动石、衡、邢、邯4市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建设“一中心、两轴、三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定新区、环城水系、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做大省会城市;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区域增长新优势。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以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以强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为保障,构建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加快航空业发展,做大做强河北航空公司,改造扩建石家庄机场,打造成区域型枢纽机场、北京主要分流机场和备降机场,推进邯郸机场改扩建和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新机场建设,谋划建设沧州、邢台等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业,“十二五”末航空客货运输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0万吨以上;加快铁路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疏港铁路为重点,完善铁路网络布局,“十二五”末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500公里,实现所有设区市通高铁,形成环北京的“一小时交通圈”、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加快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实现所有县(市、区)和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景点通高速公路;加快港口建设,提升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功能,“十二五”末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形成方便快捷、立体高效的现代交通大格局。构建重点项目支撑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谋划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十二五”期间,省级项目库重点项目保持在10000个以上,各设区市一般在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一般在500个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构建政策环境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土地、财税、金融、环保、技术、人才、审批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做到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少检查,最大限度地打造政策、环境梯度差,使河北真正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热土,成为各方面人士向往的环境宝地、生活佳地和创业福地。
(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坚持科学性、长远性,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按照精心、精细、精美的要求,
—7—
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城市汇集,每个设区市建成2-3个高端产业聚集区,推动城市聚集能力上水平;加快实施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全年城市和县城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好于一级标准天数明显增加,推动城市环境质量上水平;加快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通讯、商贸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市、县市政设施完好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推动城市承载功能上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力争到2015年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居民住有所居,推动城市居住条件上水平;加快城市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每个市打造3-5个、每个县打造2-3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标志性景观,推动城市风貌特色上水平;加快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数字化、信息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上水平,努力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力争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4%。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规范落实好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探索走出一条既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又集约节约土地的新农村建设好路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着眼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抓好石家庄、唐山2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抓好环首都14县(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抓好冀州、任丘、巨鹿、涉县等12个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十二五”末县域生产总值突破20000亿元。
(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一、
二、三产业等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力争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8—
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实施和京津地区错位发展的方略,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管理、消费转移;瞄准沿海省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转移;瞄准境外海外,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到2015年引进省外内资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七)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手段,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切实抓好重点人才工程。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家园”建设,着力抓好京津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新型工业化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城市建设人才、民营经济人才、沿海发展人才的培养开发,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十二五”末全省人才总量达到800万人以上。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创新园区,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八)以建设文化强省为载体,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建设领域,着力培育一批资产超50亿元、100亿元、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燕赵文化知名品牌,“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5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9—
(九)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争到2015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巩固率达到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7%以上,建成2-3所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力争“十二五”末农村卫生服务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建设和谐河北。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建立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制定实施河北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33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280万人、357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9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40万套,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基本完成30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任务;切实做好残疾人、孤老、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力争完成造林面积2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海岸线、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切实解决饮用水、空气、土壤、噪声污染等突出问题。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省”创建活动,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贯穿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严格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督办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