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品社美丽的生命说课稿(全文)

品社美丽的生命说课稿(全文)

品社美丽的生命说课稿第一篇:品社美丽的生命说课稿品社说课稿《祖国有多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灞桥区灞桥街办务庄中心小学的吴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一课《祖国有。

品社美丽的生命说课稿

第一篇:品社美丽的生命说课稿

品社说课稿

《祖国有多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灞桥区灞桥街办务庄中心小学的吴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一课《祖国有多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祖国有多大》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一个课。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面,了解我国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为: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并注重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

1 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他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等;采用的学法是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祖国的,祖国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抽象,光靠展示和说肯定没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之大的。只有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合作探究,通过活动的方式去亲身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大,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所以在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亲身体验本课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怀。本课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学本课前,我给学生一个自学、调查提纲,引导、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比较祖国到

2 底有多大:一是了解本市、本省和其他国家的面积,并将其与祖国面积作比较;二是调查南北两地的温差、东西两地时差等,说明祖国的“大”。

(二)课堂学习活动

1、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歌曲《大中国》,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之后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了解祖国,并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尽快进入课堂。

2、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

一、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陕西省地图,比较陕西省与西安市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陕西省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自己的家乡西安以及陕西省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的广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让学生能看懂地图,知道什么是国界线、大陆海岸线和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

二是初步感知祖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3 三是通过旅行活动,从数字上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先从我们熟悉的家乡陕西出发,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陕西处于祖国的北部地区,经河南来到安徽,让学生知道安徽在祖国的东部,是沿海城市,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广东,到了广东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从而加深对我国海域边界的了解。)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 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学生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 按照同样的方法走完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让学生计算国界线和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是38000多千米。让学生再计算走完这一圈需要4年多的时间,学生感到很惊讶!很震撼!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特征,我在设计徒步旅行活动中,跟着卡通小人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

4 让学生领略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含义,初步了解我国行政区划有34个。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探究

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前发放的调查提纲,要求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一句话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激励引导,再通过上台表演“差别真大”和欣赏儿童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说清楚祖国地域的辽阔。为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知道南北温差、东西两地生活的差异,采取视频播放、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东西距离远,跨度大,祖国辽阔的事实。

4、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畅谈,进行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再次播放《大中国》,在抒发情感的同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5 【设计理念与思路】:人(学生)是感性动物,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目的。

五、说教学反思

祖国有多大?大多数人,包括我们成年人都只是认为祖国很大,但究竟有多大,说不清,“大”,只是一个模糊而抽象的概念。教材上所给出的材料并不多,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如果只是看一遍、读一遍,是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但同时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验证祖国之大的几个不同侧面:如有关祖国的一些数据,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比,路程的计算,还有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等。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向:就是要把这些内容充实起来,让它们鲜活生动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对“祖国有多大”这一模糊的概念产生实质的印象,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品德课最终的教学目的。

讲完这节课,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环节的设置。

为了能让祖国之大在学生脑海里鲜活生动起来,使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更富有吸引力,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数学到对比,从直观到想象,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从教学内容到课件展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富有逻辑,相信每一个环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其中我设计了三次表现祖国之“大”的环节:第一步,是计算走完祖国边界需要多少天,从而让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中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大”;第二步,是通过与别的国家的面积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祖国的“大”;第三步,通过东西、南北地方的温差、时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这样一步步地让学生在情感上感觉生活在这样大的一个国度里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

2、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少,只要让学生学会看地图,知道图例,以及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就可以了。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大胆突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在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知道了我国在东、西、南、北的四个方位,以及南北、东西的差异,而且在教学中使用了图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祖国的壮美。

这节课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目之所及,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是鲜活的,他们发言积极,争先恐后,即便说错了也毫不胆怯,因为他们已经融入到了课堂中,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构建,这说明这节课吸引了他们,而他们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相信每个学生这节课都没有白上,既了解了众多的地理知识,又对祖国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就象孩子们所说的自豪、骄傲、激动、精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祖国继续探究的欲望。

7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值得我再继续深入思考:

1、自主学习体现不够充分。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地理知识性较强,如对地图的使用,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缺乏生活中的体验,理解起来都是比较有难度的。最初的时候我也曾试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说明祖国有多大,但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场。因为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在收集资料方面渠道是相当窄的,家里有电脑能上网的很少,手头有资料可查的更是少之又少。

2、部分细节还有待改善。

(1)时间把握不好,预设不够充分。在“旅行活动”的游戏中,所用时间太长,本来预计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小组同学一边说一边做,可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的小组被打乱了,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影响,也耽误了时间,造成后面的总结有点虎头蛇尾。

(2)板书的设计不够美观。本来是预计每在一个体现祖国“大”的环节中用彩色粉笔描一下“大”字,这样会使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而且教学环节会比较清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没有彩色粉笔,自己也没有准备,这说明自己在细节方面处理得不够好。

(3)在最后总结升华环节如果能让学生说一说学了这节课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8

第二篇:《美丽的田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田园》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一)第13页——14页的内容。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说教学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①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②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③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④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⑤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以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导入新课,因为同学们都喜欢春游,所以我想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春游都看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这里美不美,如果我们去这春游要怎么做?田园里都有什么。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步也是在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提问来考考小动物,学生非常高兴能考别人,再次激发学生欲望。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一共有17只小鸟,天上有12只,树上有几只小鸟?一共有17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 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出提出的问题的种类。

(三)练一练

1.完成书上练一练第

1、2两题。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第三篇:美丽的蝴蝶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蝴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蝴蝶》。

一、 说教材。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蝴蝶是幼儿常见的、喜爱的一种昆虫,许多幼儿都有过抓蝴蝶的经历。美丽的蝴蝶能让幼儿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能激发幼儿产生表现美的欲望。此内容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来教学。

通过欣赏范画中美丽的蝴蝶,激发幼儿画蝴蝶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3个目标:

1、引导幼儿学画正面蝴蝶的基本外形特征,并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

2、尝试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涂色装饰。

3、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画正面蝴蝶和用对称图案装饰蝴蝶的翅膀上,活动的难点是:要求幼儿尝试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给蝴蝶翅膀上的图案涂色。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范画一幅。画蝴蝶的步骤图

2、油画棒、勾线笔、素描纸幼儿每人一份

3、《郊游》的音乐。

五、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我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直观法,讲解示范法。

1、观察、比较法,直观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以看挂图,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法:讲解演示是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的重要步骤。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我利用"郊外的花丛引来了许多蝴蝶在飞舞,进行导入,激发了幼儿想看蝴蝶的欲望。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型特征,对称的花纹,比较花纹的颜色。第二个环节让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去看蝴蝶,引出范画,引导幼儿对蝴蝶进行观察,比较。通过观察,幼儿能够对蝴蝶的翅膀产生直接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拥有感性认识,在老师的讲解下,幼儿了解了蝴蝶的基本外型特征,知道蝴蝶有两对翅膀,一般靠近头部的这对长得更宽大,而靠尾部这对长得更窄小。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对称长的,也就上说两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条细细的腿。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案的颜色,引出冷暖色。告诉幼儿红色、黄色是暖色,蓝色、绿色是冷色,像这样一个暖色花纹,一个冷色花纹放在一起,看上去非常鲜艳,对比很明显,也很漂亮。像这种涂色方法叫冷暖色对比涂法。

3、出示画蝴蝶的步骤图,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

4、幼儿绘画,老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花纹。

5、评价并展示幼儿作品。

6、告诉幼儿有机会要跟父母一起去看蝴蝶展。

活动延伸:给画面添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指正。

第四篇: 《生命的药方》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的药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生命的药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非常有感情,因为我曾经在几年前和同事一起研讨过这节课,并且进行了同课异构。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拿到文本,细细地阅读,文章处处流淌的友爱深深地感动着我,十岁的德诺感染爱滋病,艾迪从未放弃,为他熬汤药、找医生、赠球鞋、玩死亡游戏。正是有了朋友的关爱与对生命的呵护,才给生活在无助、孤独世界里的德诺送去了快乐与安慰。身体的疾病可以用药物来治愈,而心灵的痛苦与孤独,只有靠生命与生命的陪伴与呵护,才能治愈。几年后当我再一次研读教材,更多地把目光由艾迪投向了德诺,德诺已经十岁了,心里应该清楚,这些用五颜六色的花草熬出来的药不可能治好他的病。但他为什么还要喝呢?德诺心里清楚,凭借他们两个孩子的力量根本到不了千里之外的新奥尔良,世上也不存在能治愈艾滋病的药,那他为什么愿意和艾迪踏上漫长艰辛的寻医之路呢?对于一个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来说,最害怕听到的就是死亡这些字眼,那为什么德诺脸色苍白甚至感到人之将死的时候还答应艾迪一起玩装死游戏呢?为什么?问题具有巨大的力量,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然,这些问题必须是真问题:真的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来解决问题。想想看,当我们学习《生命的药方》这篇文章时,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敏感,抓住矛盾,提出内心真实的困惑,就有机会进入德诺情感与世界观的深处,就有机会走进这个故事的核心。在我看来,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围绕问题思考、探索的过程是教学所追求的最有意义的过程,当课堂有了真实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有力量的思考。

所以,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以疑导学,以读激情,以读求悟,深入体会“生命的药方”的含义为目标。力求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以“情”为基础,以“读、悟”为训练主线,以“质疑”为重难点突破口,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由病入手,走进德诺内心世界

德诺小小年纪就染上了艾滋病,这是不幸的,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充满了无助,充满了恐惧,孤独才是德诺最严重的病。学生对德诺的同情往往在他得了艾滋病这件事上,而会忽略德诺那孤独的内心。所以,在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就让学生先思考一个问题:“德诺是一个艾滋病患者,他的生活怎样?”通过思考,从而把学生关注点由关心艾滋病本身转移到对这位艾滋病病人内心的关注。通过找关键句子进行理解的方法——“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已久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让孩子找找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全都)“伙伴们全都躲着他”,抓住“全都”一词体会内心孤独。“从前”指的是什么时候?(德诺生病以前)

1 德诺生病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说话

教室里—— 操场上—— 上学的路上——

生日宴会上——

C、可是,自从德诺生病以后,一切全都改变了,现在——读“伙伴们全都躲着他”d、现在,德诺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没了——有的只是——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德诺得了艾滋病,

从德诺生病前后伙伴们对他的态度对比,体会当时他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绝望。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所交流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让孩子体会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感受艾滋病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对死亡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对德诺的处境有了深切的体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德诺的内心呢?我们常说:学语文要长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关注写了什么,另一只眼睛关注是怎么写的,正可谓写什么人人看得到,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个秘密,接下来“听其言,走入德诺内心”和“观其行,走入德诺内心”就是引导孩子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关注表达,真正地与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交流。

2.听其言,走入德诺内心

在观其言中,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德诺说的话:

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引导学生思考:德诺的梦是真是假?如果德诺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那德诺究竟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做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梦?让孩子们在这样一步步的质疑中,感受德诺对死亡的恐惧,借梦表达他的孤独寂寞。

生:我觉得德诺做的梦是真的。有一句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诺心里知道艾滋病病人是活不长的,他天天生活在恐惧中,就做了这个梦。

生:我觉得德诺说的是真的,他没有必要骗自己的朋友。课文里说德诺冷得直发颤,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所以他梦见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就像自己生活的世界。

(3)如果德诺没有做这样一个梦,那德诺想通过这个梦,告诉艾迪什么?(侧重从意象角度理解)

生:我觉得德诺并没有做过这个梦。他只是想表达他很孤单,很寂寞。他是在借梦说话。 生:德诺说梦中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实际上是想告诉艾迪,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并且他感到身边没有朋友,大家都拼命远离他。 生:(师提示注意“找不到回来的路”一句)我觉得德诺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他跟艾迪说“找不到回来的路”,是想说他很想回到自己健康时候的生活,他也想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文文字与作者、文本相遇相通后,产生自己的感受,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解疑后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体会德诺的内心世界。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便有相知的味道了,这才是阅读教学的“阅读”。

2 2.观其行,走入德诺内心

特级教师于漪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所以在观其行,走入德诺内心环节,在引导学生找到直接描写德诺的语句: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我站在德诺的角度,质疑:同学们,有时候读书要将心比心。你想象一下,生活在孤独和恐惧中的德诺,预感自己将要走到生命尽头的德诺,却很开心地喝艾迪熬的草药,和艾迪去遥远的地方去找医生,和艾迪一起做装死游戏,你有问题吗?

生:德诺心里清楚,这些用五颜六色的花草熬出来的药不可能治好他的病,可他为什么还要喝呢?

生:德诺心里清楚,他们到不了新奥尔良,世上也不存在能治愈艾滋病的药。他为什么愿意和艾迪踏上漫长艰辛的寻医之路呢?

生:一般的病人,特别是那些得了绝症的病人,最怕听到“死”字了,为什么德诺还答应艾迪一起玩装死游戏呢?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总之,这一系列的“读、疑、悟、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所以我就让孩子们围绕自己所提问题讨论,在这样的讨论中,我想孩子们可能会谈到友谊、快乐、希望„„

生:我觉得德诺心里是这样想的:“与其在家里等死,不如想办法搏一搏。”

师:我也是这样想的,我看到过一句话:“这一秒不绝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生:德诺是希望在友情的关心中快乐地死去。

三、围绕讨论所得出的关键词写话,提升感悟

师:站在德诺的角度读课文,我们都有很多收获,关于友谊、快乐、希望。

师:下面我们做个作业。请从这写关键词中任选一个词写句子,写下你对友谊、对快乐、对希望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友谊—友谊无法阻止疾病,但温暖可以留在心里。

生:希望—生活中,我们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希望。

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孩子们真正走进了德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他的孤独,从而为下一课时那么艾迪是否找到了生命的药方做好了铺垫。在这样的质疑探究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既看到了爱的施予者“不抛弃”的勇敢与坚持,又看到了爱的接受者“不放弃”的乐观与坚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给予爱和接受爱、表达爱与回应爱都需要勇气,都特别温暖人心。

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中班美术《美丽的蝴蝶》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美丽的蝴蝶》是一节线描画活动,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蝴蝶。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 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飞舞的蝴蝶》

2. 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 欣赏老师的作品 4. 白纸,黑色中芯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 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蝴蝶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 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

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 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只蝴蝶?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蝴蝶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 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蝴蝶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蝴蝶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飞舞的蝴蝶》,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蝴蝶。)

2. 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蝴蝶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蝴蝶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蝴蝶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蝴蝶。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蝴蝶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只蝴蝶。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只什么样的蝴蝶? 3. 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

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只蝴蝶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 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蝴蝶,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蝴蝶,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 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蝴蝶。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只蝴蝶,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蝴蝶妈妈找回了蝴蝶宝宝,并且蝴蝶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蝴蝶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蝴蝶妈妈,小朋友来当蝴蝶宝宝,我们一起飞到花园里去做游戏吧。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