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奶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奶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奶牛产业情况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双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东北亚中心城市—哈尔滨市近郊,被誉为“天鹅项下明珠”。
京哈铁路、京哈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双城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是东北历史名城,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曾设在这里。全市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万亩,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年财政收入7.3亿元。年末,农业总产值实现92.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牧业人均收入2818元,占农民人均收入5422元的52%。双城是全国粮食生产10强县(市),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30亿斤以上;是全国牛奶生产第一县(市),年生产鲜奶63万吨;是全国食品工业10强县(市);是黑龙江省十强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县(市)第二位。近年来,通过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和品牌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为代表的乳制品业;以山东“六合”、荣耀饲料为代表的饲料产业。双城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实施主辅换位、打造产业强市战略,近10年来始终保持奶牛存栏年均增长15%、牛奶产量年均增长17%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奶牛存栏27.1万头。年乳制品加工业实现税金2.3亿元。克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隶属于齐齐哈尔市,距省城哈尔滨市283公里,距齐齐哈尔市202公里,幅员面积2083平方公里,辖4镇3乡10个农林牧场,98个行政村,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耕地面积162.4万亩。克东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中国腐乳之乡。(三)甘南县奶牛产业基本情况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兴牧富民战略,始终坚持把奶牛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主辅换位的优势产业来抓,通过采取强化领导抓推进,招商引资建龙头,增加投入扩总量,强化基础搞服务等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奶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县奶牛存栏达到7.5万头,奶牛超万头乡镇1个,超五千头乡镇3个,奶牛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3个,存栏5头以上的奶牛专业户980户。年末,全县鲜奶产量达到13万吨,乳品加工企业收购加工鲜奶4.6万吨。奶牛生产在全省66个县(市)排名第十位,在全市九县当中排第二位。黑龙江双城、克东、甘南等市县在短短10-20年里,有的甚至在几年时间内,奶牛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现已成为举足轻重、富县裕民、具有强大带动力的乳品生产基地,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经验和启示:(二)做大做强奶牛产业,必须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几个县市的经验告诉我们,把奶牛产业确定为畜牧业重点突破口后,政府的各项扶持措施必须要相应跟上。通过座谈,我们感觉到他们制定的扶持政策,很超前很有气魄。尤其是甘南和克东两个财政收入亿元左右的县份,制定政策手笔之大令人叹服。譬如,为了调动干部群众发展奶牛的积极性,克东先后实行了购牛补贴和交售鲜奶补贴。年实行每购买一头奶牛补贴1000元政策,当年发放购牛补贴资金500万元。年购牛补贴改为奶汁补贴,向飞鹤每交售一公斤鲜奶补贴0.1元,当年发放奶汁补贴资金217万元。对于交奶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由县财政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对购买牧业机械、保险、建青贮窖和沼气池也相应给予补贴。对于外来投资建设大型标准化牧场的租地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并给青贮饲料地补贴。甘南县对于发展奶牛先进乡镇和领导干部进行奖励,将地方税收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乡镇财政,各乡镇从县里奖励的50%中拿出50%奖励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同时对村和村干部也制定了奖励办法。双城对各乡镇建立了返税政策,交售鲜奶越多,返税比例越高。对达到一定数量的招商养牛引进者、对机关事业单位创办一定规模股份制牛场、对奶牛大户都实行奖励政策。对连续两年成母牛存栏超过50头,符合《干部任用管理条例》的,一般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副科级提拔为正科级,并兑现工资待遇。可以说,他们制定的某些政策,是过去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从这些可以充分看出他们思想之解放,观念之超前,气魄之大来。(四)做大做强奶牛产业,必须要破解资金瓶颈难题。在奶牛发展上,和我们起步相似的甘南县较好地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甘南县遵循区域布局、专业生产、规模推进的原则,采取增加信贷投入、利用扶贫资金、发动农民自筹等措施,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以购为主,引繁结合,迅速扩张总量。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奶牛专项信用贷款和扶贫款26245万元,其中扶贫款2376万元,信贷资金23869万元。年新增奶牛1.5万头,新增奶牛专业屯12个。客观地说,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了一定养殖规模,干部群众取得一定的养殖经验。但由于奶牛品质较差,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程度较低,鲜奶市场持续疲软,养殖成本攀升,效益下降,本地没有税源型龙头企业,加上个别地方对奶牛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奶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考察,我们感到奶牛产业不同于一般的工业项目,一般的工业项目可以富县但不能裕民,奶牛产业是既能富县又能裕民。扶持奶牛产业既能增强县财力,还能惠及“三农”,是不可多得的好产业。通过考察,我们感到目前是奶牛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应该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紧紧抓住奶价市场走高和飞鹤乳业在我县投资建厂的机遇,采取多种措施迅速发展壮大奶牛产业。我县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从地理环境上看,我们和双城都位于北纬45度世界公认的奶牛养殖黄金带上,非常适合发展奶牛。除双城靠近大城市,地理区位比我们有优势外,克东、甘南的地理位置优势都不如我们。从资源要素禀赋上看,据统计资料显示,双城草原面积为26.4万亩,克东草原面积为19.4万亩,甘南草原面积为111.5万亩。我们的草原资源要比他们都优越。从地方财力投入潜力上看,克东和甘南不能和我们相提并论。借鉴兄弟县市经验,对我县奶牛产业发展提如下建议:(二)制定更加灵活更加实用更加超前的优惠和激励政策。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各项优惠和激励政策,对照先进县市有关政策,汲取经验教训,做到扬长避短,去粗取精。要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更加优惠、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在激励政策上,要舍得真金白银的投入,以此激励和调动干部群众发展奶牛的积极性。(四)加快防疫灭病、繁育改良、饲草饲料“三个”体系建设步伐。在防疫灭病体系上,一方面要将防疫员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村级防疫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安排一部分经费,将奶户饲养技术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在繁育改良体系上,要高起点站位,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品种改良,加快性控精液和性控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迅速扩大优良种群数量。在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上,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落实补贴政策,引导奶户自觉开展青贮。
第二篇:全乡奶牛业发展汇报材料
2000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主副换位”、市委“农转牧”发展战略,在“畜牧立县”方针指导下,坚持“以牧立乡、以牛致富”的乡域经济发展思路,强力推进全乡奶牛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2004年,全乡奶牛存栏18060头,比2000年增长8.3倍;交售鲜奶2.5万吨,比2000年增长7.4倍,成为全县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第一乡,奶牛业成为强乡富民的主导产业。
一、在奶牛业发展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机遇,建站促发展
我们大造舆论,在全乡上下形成“支持伊利、发展自己”的舆论氛围。经给农户算效益帐,群众热情高涨起来了。群众认识了,乡政府主要领导便天天跑企业,讲明我们所处的环境,具备的优势,发展的空间,我们的诚意深深打动了企业,当年就为我们乡建了3个标准化奶站。目前企业投资900万元,在全乡共建标准化奶站15个。但奶牛少、地处偏远的村屯,企业不可能建站,我们就与企业商量鼓励个人建站,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筹资建站。通过“投资建站,以站促养”办法,在6村19个屯共建大小承包奶站(点)17个。目前全乡3,876户,已有3,395户养上奶牛,占87.6%。
(二)拓宽筹资渠道、扩群增量
我们积极引导农民把手头的资金投入到养殖奶牛中来,向农民宣传“谁投资、谁发展、谁受益”的思想,在内部挖潜.五年来,农民自筹资金达8000万元,用于发展奶牛业。我们帮助农民协调各种关系,采取奶资担保,工资担保,信用户联保等办法,共利用伊利企业养牛贷款2200万元,信合贷款240万元,农行贷款50万元,购进奶牛2,145头。本着 “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出台16条引资养牛优惠政策实施定向定位招商,吸纳社会各方资金,投资养奶牛,办牧场。大庆石油管理局下岗职工范虹2001年到小康村投资50万元养奶牛,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到35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已有六个市县31人,在我乡投资2120万元,饲养奶牛751头。
(三)典型带动,规模推进促发展
一是借典型示范群众。乡村两级先后20次组织近500名农牧民远到全省奶牛之星双城,近到本县小八盘参观典型开阔视野,用先进的生产经验解决农牧民在奶牛生产中落后的生产方式。
二是用典型引路,让典型说话。前伍代村是我县有名的民族贫困村。2000年,乡政府号召群众发展奶牛,群众认为养奶牛不托底,原村党支部书记吴福林带头购买5头奶牛,当年获得纯效益1.6万元,群众看在眼里,动在心上,纷纷买进奶牛,几年时间,这个村奶牛存栏便由当初的260头猛增到目前的1,832头。
三是走规模、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以乡辟小区、建专业村屯、村育大户为重点,全面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目前10头以上奶牛大户发展到108户、20头以上大户发展到14户.2003年辟建烟屯村林业队和乡牧场2个奶牛小区,1处标准化、规模化克尔台村奶牛公寓。
(四)延伸产业链条,保障牧业发展
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发展。今年,全乡7.8万亩耕地,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就达到了5.6万亩,其中种植青贮3万亩、健宝牧草3900亩、紫花苜蓿900亩。
二是兴建草业促发展。2002年以来我们对辖区内12.4万亩草原全部实行禁牧政策,奶牛养殖全部实现了舍饲化,保护了草原,恢复了生态环境,缓解了草原压力。同时,我们采取政府出资种草、改草,加大对草原治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先后围栏封育种改草5.5万亩。
三是狠抓水源建设促发展。2001年以来,我们鼓励群众围绕牧业发展打抗旱井,政府出台了对连片种植青贮30亩上的地块免费出资打一眼抗旱小井,对连片种植青贮200亩以上的免费打一眼中深井,对种植紫花苜宿、健宝牧草200亩以上的同样免费打一眼中深井的优惠政策,4年来共为农民免费打大小抗旱井300余眼。
(五)繁防引管建并举,提质增效
加快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要推进奶牛业的提档升级,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在扩张奶牛饲养数量的同时,把提质增效作为建设奶牛大乡的主攻方向,在繁育优良母群、强化防检疫力度,引进和购入优质高产奶牛、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5个方面,为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二、在民族扶贫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扶贫措施
(一)实施科技扶贫。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列入扶贫计划。突出了科普工作的实效性,紧紧围绕奶牛业的发展及农民增收,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一是搞好种植业科技推广,夯实奶牛业发展基础。2003年以来,在种植业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整地、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增加了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满足了奶牛业发展对优质充足饲料的需求。
二是推广应用秸杆加工转化技术。近年来,县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举办奶牛科学饲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15600余人次,科学养牛技术已在全乡推广。通过秸杆转化利用,种植业亩增收50元,全乡种植业增收近380万元,增产鲜奶3300吨,增收500万元。
三是推广应用青贮、苜蓿种植饲喂技术。今年我们
共召开青贮、牧草种植饲喂技术现场会8次,有力地促进了青贮、苜蓿种植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增加科技中心户。我们坚持每屯建3—5户科技中心户,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克尔台村八宝代屯科技中心户宋海深,全面推行奶牛科学饲养,奶牛平均单产6.5吨,纯收入6万余元。全乡群众,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通过学科学,掌握了奶牛养殖、青贮种植等实用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效益,加快了脱贫步伐。
(二)实施包扶扶贫。2003年8月份,我们在全乡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向贫困大学生献爱心活动,为波布代村小马家屯贫困学生马琳、马悦双胞胎姐妹捐款7200元,县政府副县长李世宇个人拿出2000元,县教育局支持4600元,圆了姐妹二人大学梦。今年,定点包扶我乡的县直单位是劳动局、气象局、农发行和药监局。李世宇县长及各包扶单位共为23户贫困户筹措化肥30袋,现金3250元;为村卫生所捐赠办公桌椅3套。还重点完成了后(后伍代)--东(东新屯)红砖路铺装、村小学上电、村卫生所内部装配、村办公室维修等工作。前五代、后五代两屯的自来水安装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三)实施招商扶贫。大庆投资者魏永华自筹资金20万元在波贺岗子屯建奶站,通过建站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以资源为载体,先后引进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区刘久杰、大庆市供水公司张传彬等4户客商,投资355万元,利用波贺岗子屯土地,建立转基因杨树苗木基地、中草药基地和养牛基地。通过招商扶贫不仅给波贺岗子屯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资金,而且每年最少能安排本屯剩余劳动力20余名,年务工收入8万元以上。在招商引资户的带动下,该屯奶牛存栏由2002年初48头,发展到156头。除此之外,又养鹅2900只,加上国家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该屯2004年收入达84万元。
(四)突出主导产业,坚持以牧为主脱贫。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为扶贫攻坚带来的新机遇,我乡提出了“以草为业、以农养牧、以牧立乡、以鹅脱贫、以牛致富”的经济发展思路,主要靠牧业经济来实现脱贫致富。
一是实施扶贫牛工程。2001年,利用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扶持烟屯村5个大户养牛,创建“一强带四贫”扶贫联合体。联合体负责人给所带贫困户物资无偿援助,帮助确立脱贫主导产业。王彦章给贫困户张有金1头价值1.5万元大奶牛(日产奶50斤),在扶持其脱贫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张有金致富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张有金家已基本摆脱贫困。2003年,乡党委、政府为扎朗格村167户贫困户协调伊利公司养牛借款278.4万元,购买奶牛348头。
二是农经济向牧经济转变。2000年,我们采取“一强带四贫”的办法,将利用财政资金7万元购买的7台小型拖拉机无偿分发给7个有丰富生产经验、致富能力强的农户,他们每人包扶4户贫困户,为这些贫困户无偿指导服务三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02--2003年,按照县政府规划整村推进扶贫办法,给扎朗格村扶贫肉牛资金23.8万元,68户贫困户实现养牛。2003年出资5万元扶助106户养鹅,共饲养8500只。其中马占友养鹅1000只,当年实现纯收入1.3万元。
四是实施扶贫羊工程。2000年,利用财政扶贫资金20.23万元,扶贫三个村屯(太平庄、波布代、官尔屯)46户贫困户,购买可繁母羊674只。并采取扶贫到户、选户经营、放母还犊、保值增值、滚动发展的方式,签定合同。承包经营期为三年,合同期满原承包经营的扶贫羊无偿归承包经营户所有。据调查扶贫养羊户户均纯收入可达1500元以上,并实现滚动发展。
(五)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实施项目扶贫。我们将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公益事业。为扎朗格村打1眼自来水井、4眼抗旱中深井,解决了350户,1150口人,2600头牲畜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为孩子配备了“爱心车”,为群众生产生活和儿童上学提供方便。完善了畜牧综合服务室建设,农机库建设,对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2003年春季,为烟屯、前伍代两个贫困村,争取到一万亩草场改良项目,2003年共收获干草360万斤,实现创收72万元。
第三篇:铁力局奶牛养殖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简介
铁力林业局在推进畜牧振兴过程中,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企业的发展实际,把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定位于全局发展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强力推进。截止到目前,林业局已投资 150多万元,把占地6万平方米的原二十八技工校改建成畜牧养殖场,把近5000平方米的校舍改造成标准化的奶牛养殖房舍;投资30多万元购进了瑞典生产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设备新建了榨乳厅,一次可为16头奶牛同时榨乳,整个过程不与人体发生任何接触,产出的鲜奶自动计量,直接进入存储容器;新建了18个年存储饲料3000吨的青贮池;林业局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高薪聘请了多名技术精湛的兽医,切实加强了奶牛养殖的市场销售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林业局还积极和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在省科技厅支持下,建起了高产奶牛胚胎移植繁育基地,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奶牛养殖业。现在,铁力局畜牧养殖场进口优质奶牛已发展到340头,引进散户进舍养殖奶牛100头。
铁力局还借鉴其它县市奶牛养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研究制定了以奶牛养殖为重点的全局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措施,努力把铁力局建成为伊春林区优质 1
奶牛养殖繁育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局建成规模在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示范小区3个,建成分散饲养集中点12个,存栏奶牛达到8000-10000头;总收入达到1.5亿元,年纯收入5000万元以上。一是加快二十八高产奶牛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科技创新作用,加快胚胎移植繁育的成果转化,迅速扩大优质奶牛的种群数量和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治病防疫体系建设。三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奶牛养殖小区数量。加快五花、建兴奶牛养殖厂的建设,使专业正规的奶牛养殖小区由现在的一个增加到3个,日前,铁力局又投资1250万元,达成了再购入700头进口纯种优质奶牛的协议。并通过胚胎移植,加快奶牛繁育速度。四是拓宽销售渠道。吸引大型乳业集团到奶牛养殖小区建榨乳厅,实现统一管理,集中榨乳,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继续和伊利乳业集团签定长期的牛奶销售合同,经伊利集团检测,铁力局奶牛小区生产的鲜奶各项规定指标均达到优级,完全具备生产生态奶的标准。并且,铁力局已和伊利集团达成意向性协议,全局奶牛日产鲜奶达到30吨,伊利集团将在伊春林区建立生态奶加工基地,乳业发展前景广阔。五是建立风险担保经营机制,增强养牛户的抗风险能力。由林业局拿出10万元 ,养牛户每头牛拿出200元作为风险担保基金,一旦遇到人力无法抗拒的灾害,给养牛户造成损
失,按损失的额度给养牛户予以赔偿,从而保护养牛户的利益,激发养牛户的积极性。六是积极引导扶持红旗、兴安两个有一定养牛数量的场所,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把榨乳厅建到林场所,带动更多的职工投身于奶牛养殖,使奶牛养殖在全局全面铺开。
为了充分调动起职工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铁力局根据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了职工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鼓励职工群众投资投劳养殖奶牛,积极为职工发展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林业局在岗职工饲养奶牛2头以上的,奖励一级工资;饲养5头奶牛,奖励二级工资;饲养10头奶牛,奖励三级工资,进入档案,终身享用。对不在岗的职工和青年养殖奶牛,每养一头奶牛给划分1.5亩的饲料田;外地养牛户进入奶牛养殖小区饲养奶牛,每养一头牛给划分1亩地的饲料田。机关干部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除享受其它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外,实行弹性工作制,一周上三天班,其余时间养牛;饲养奶牛10头以上的,除享受其它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外,可以离岗养牛,保职保薪。山上场所职工在本场所饲养奶牛,具有一定规模需建造牛舍的,所需原材料林业局给予优惠价格予以解决。
铁力局在引导扶持职工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奶牛养殖规划目标。全局预计到今年年底奶牛存栏量可达到1000多头。以此为基
数制定规划目标,到2006年,力争奶牛存栏量达到5500头。举全局之力,把畜牧业发展成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第四篇:宿迁市奶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奶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已经市政府三届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六月四日
宿迁市奶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奶牛业是新兴产业,是全市畜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全市奶牛产业发展规划,至2010年,全市要发展奶牛专业户1500户,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小区50个,千头规模以上养殖场2—3个,奶牛存栏达到3.5万头,年产奶量达到14.8万吨。为了促进我市奶牛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吸引更多的大型奶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市,确保实现我市奶牛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国家和省奶业发展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现制订奶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一、建立奶牛养殖补贴制度。存栏优质奶牛达200头以上规模场(包括新建或扩建的规模场),每新购进一头荷斯坦等优质成年奶牛,财政给予补贴10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20%,县(区)财政补贴80%。
二、积极推进奶牛保险工作。将奶牛保险纳入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奶牛重大疫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政策性保险制度,由县(区)政府和保险经营机构进行联办共保,政府和保险经营机构分别承担60%和40%的风险。对奶牛保险的保费实行财政补贴,养殖场(户)负担25%。
三、对奶牛养殖设施进行补贴。饲养优质成年奶牛300头以上,并按标准化小区建设、实行饲养与挤奶分离和建设标准挤奶厅的规模场,对新建、改扩建牛舍,按新增牛舍面积每平方米50元给予补贴,由县(区)财政承担。
四、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按省定每头后备母牛补贴5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20%,县(区)财政补贴20%。
五、保障奶牛养殖用地。奶牛规模养殖场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鼓励奶牛养殖企业利用荒山、荒地、滩涂发展奶牛养殖,节约用地。
六、对青贮库建设进行补贴。鼓励利用农作物秸杆进行青贮,凡在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建设的青贮库,按每立方米20元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其中,市财政补贴20%,县(区)财政补贴80%。
七、落实财政金融政策。市、县财政从高效农业基金、全民创业基金和新型工业化专项基金中,分级对奶牛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企
业(养殖小区)、奶产品加工企业等进行贷款贴息。金融机构要强化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原料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奶产品加工企业在向农户收购鲜奶和完成订单生产过程中所需流动资金给予贷款支持。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加大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力度,贷款总额年增长率不低于20%,进一步扩大奶农贷款面,对符合贷款条件且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每发展1头奶牛可以给予购牛款50%的贷款,每头最高8000元,贷款方式按农户小额贷款有关规定办理,贷款期限1年,最长不超过3年,县(区)财政贴息50%,贴息期为1年。养殖场(户)可以奶牛及固定资产抵押、质押、联户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形式办理贷款。
八、实行奶牛信贷与保险相结合。养殖场(户)在贷款的同时应按要求办理奶牛保险。对已办理奶牛保险的养殖场(户)申请贷款的,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可根据养殖情况,视贷款条件优先办理。养殖场(户)在办理奶牛保险时,应当在保单中约定贷款银行为奶牛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如发生保险责任事故造成奶牛死亡的,保险公司首先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支付保险赔款用于抵扣贷款。
九、落实其它优惠政策。奶牛规模养殖企业(养殖小区)用电按农用电价计收。县(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区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投入,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防疫、检疫等服务水平,引进奶牛饲养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各县(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两病”检测呈阳性奶牛的扑杀。
市财政补贴资金在核实县(区)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后给予补贴。
第五篇:中国奶牛业发展状况
摘要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业的发展是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措施。奶牛饲养业是现代国家农业的核心行业,大部分发达国家乳业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值的1/3以上;我国奶牛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从建国后开始发展,到80年代后的大发展使我国奶牛业的乳品工业成为一个高效的独立产业。不过我国奶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相当严重。一方面如奶源紧缺,人均乳品消费量低,国家政策的倾斜,因此我国奶牛业仍具有较好的前景,仍是目前的朝阳产业,一方面奶制品质量较差,奶牛养殖结构不协调、牛奶加工及销售模式不完善、奶牛的产量虽然得到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牛奶企业的信誉存在危机,奶农的养殖信心危机,消费者信息危机等,都制约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 关键字:奶牛业发展迅速制约
前言
我国奶牛业从建国时开始起步,但发展一直较慢,1949 年建国时,我国只有12 万头的奶牛。建国后,我国奶牛业稳步发展,但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奶牛业发展停滞,还一度回落。我国奶牛业产品从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其中1978年,我国仅有奶牛及改良牛47.5万头,总产乳量97.1万吨泌乳母牛单产水平3000kg,,人均10.1kg;2007 年,我国奶牛存栏1 218.9 万头,比1978 年增长了24.7 倍,年递增率为11.8%;奶类总产量3 633.4 万吨,比1978 年增长了36.4 倍,年递增率为13.3%,已跃居世界第3位;泌乳母牛单产水平为4800kg,比1978年提高了60%,人均27.5kg,比1978奶牛增长了1.7倍(徐娜,2010),但是离世界发达国家人均100kg以上相差甚远,奶牛产值业约占畜牧业的5%相比发达国家35%差距较大。虽然我国奶业发展迅速,但是主要靠增加奶牛的数量来提高产乳总量,奶牛的平均产乳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则每年的奶牛数量在递减,而牛奶的产量去保持稳定或递增,如美国1950年奶牛2190万头,总产乳量5289万吨,2004年奶牛头数为901万头,总产乳量达7748万吨,奶牛年平均产乳量达到8599kg(徐娜,2010)。同时由奶牛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市场的大量需求给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产品
质量监管力度不严导致更多的掺假造假。2008 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奶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暴露出来,奶业遭受了重大挫折。奶农的养殖积极性、牛奶企业的诚信、国家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经过近三年的治理整顿,当前奶业生产有所恢复,由粗放增长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但高质量奶源建设严重滞后等老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代奶业任重道远。
我国奶牛业现状分析
一、奶牛养殖生产模式
目前,我国约有1400万头奶牛,年产3400万吨。奶牛饲养量和产奶量年增长率均为10—15%,主要是靠增加奶牛饲养量来获得。中国仍要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进口大量的奶制品。
1、养殖分布不平衡由于荷斯坦奶牛耐寒而不耐热,牛奶的生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北,而主要消费地区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带来的不良后果是: 北方的草资源和水资源逐渐耗竭,奶源过剩,原料奶价格下降;南方鲜乳供应受限,许多地区只能饮用常温保存奶或含奶饮料,或用奶粉替代, 所以“大头娃娃”和“结石娃娃”在南方出现最多。
2、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奶牛养殖规模小,单产水平低。我国奶牛养殖的主流模式是农户散养,平均饲养规模为7 头,占奶牛饲养量的60%;国营农场一般养800到2000头奶牛,通常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约占全国奶牛头数的8%;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此类牛场一般1000-10000头奶牛,通常要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约占全国奶牛头数的30%,主要通过合同方式收购,形成了所谓“公司+农户”模式,但是由于企业与农户只有合同关系,一旦出现市场风险,就可能出现合同违约问题。
3、忽视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除了自然死亡外, 没有淘汰低产牛,有悖于科学生产理论。奶牛屡配不孕,产奶量愈来愈低; 饲养只重视精饲料, 不重视青粗饲料, 许多地方采用精料加稻草的模式, 既浪费精料,又影响牛奶品(乳蛋白质偏低); 在疾病控制方面, 一些地方的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都没有控制,要么不检疫, 要么检疫后不淘汰。
二、牛奶的加工与销售模式
1、在牛奶加工方面
①片面追求大规模。因为追求规模, 原料供应不足, 这种现象在南方省市特别明显。南方某省乳品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达300万,t 而年产原料乳实际不到16万t 迫使加
工企业向邻省收购原料乳, 既增加了运输成本, 又无法保障原料质量, 还刺激奶农将挣钱的希望寄托在涨价而不是提高生产水平。
②产品结构中的保鲜乳比重较低。产品结构中保鲜乳比重偏低, 主要受原料奶来源制约。在南方, 因为原料乳不够, 只好从北方或国外运来奶粉进行二次加工, 生产常温保存奶, 或者生产含乳饮料(用少量原料生产大量产品); 在北方, 因为液态奶市场有限, 只好加工成奶粉, 供南方二次加工。例如在2007年, 全国牛奶产量3 525 万,t 生产了346.5万t干乳制品, 相当于2 888万t原料乳( 81.9% ) 用于生产固态奶, 即使在乳制品出口较多的澳大利亚, 也只有约一半的原料乳用于生产固态奶(主要供出口) (甄妙,2009)。我国现阶段乳制品进口多于出口, 固态奶比例如此之高, 实在是在浪费资源,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③产品包装偏小。 液态液包装以200 mL规格占比例较高, 包装成本偏高, 使我国消费者实际花费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加工企业也没有好处, 受益的是交通运输部门和包装部门。
④奶制品加工技术仍然薄弱。牛奶加工类型少,品种单一,工艺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鲜奶的一半用于生产奶粉,主要是加糖奶粉。我国现有奶制品加工企业1 600 多个,中小企业占九成以上,大部分技术装备水平低,产量质量不稳定。
⑤产业化组织程度还需提高。奶牛养殖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生产方式落后,技术与管理水平低下。六成以上的鲜奶仍然由小型乳品企业加工处理。导致奶业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贡献率仅有30%,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虽然出现了一些注重奶源基地建设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但还处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的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2、在牛奶销售方面
市场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奶业能否持续增长,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培育开拓奶类消费市场, 把乳制品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从目前看, 我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根据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应喝奶300 g, 是目前实际人均消费量的3.9倍。当前我国农村不是没有饮奶的需求, 而是没有消费能力。我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相关, 收入每增长1%, 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随着经济的发展, 乳品消费将愈来愈多。保鲜奶在所有产品中是营养价值最高的, 加工成本是最低的。发达国家喝保鲜奶的比例相当高, 美国是
99.75% , 加拿大是99.9%, 英国是98.92%, 而我国仅为29.62% 。保鲜奶可大量使用循环型的玻璃瓶等包装, 将对节约资源、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起积极作用。有关专家对南京卫岗乳业巴氏杀菌奶玻璃瓶进行了统计分析: 公司几十年来已累计生产了160亿瓶保鲜奶, 如果全部使用无菌纸包装, 将消耗8.68万t的纸, 相当于耗费0.467万公顷的森林(蔡敬东,2006)。因此保鲜奶包装既节能又环保, 所有这些预示着我国保鲜奶的发展存在极大的空间。
三、奶产品质量
由于奶源需求大大高于供给,奶源质量问题至今尚未得到保障。
1、养殖基础薄弱。奶业公司+奶农+奶户的产业链模式断裂,难以形成一体化,没有责任主体,这是奶粉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条完整的奶业产业链共包括良种繁育+饲料销售+奶牛养殖+原奶收购运输+乳品加工+经销营销+超市零售+消费者购买八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如果把产业链比喻为奶业大厦,无疑奶牛养殖是整座大厦的地基,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但恰恰是这个最基础性的环节却一直处于最弱势地位,奶农承担的生产风险最大,获得的利润最低,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最少。而且大多数奶农是多种经营的小农户,除了养牛之外还要干其他农活。多数农民都是刚开始养奶牛,对奶业相关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
2、我国奶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奶制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牛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清洁等问题。导致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3、国家的监管力度不严,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一是对乳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 标准体系不完善, 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漏洞;二是对奶站的监管缺失, 对掺杂使假、压级压价等行为打击不力, 致使奶站运营管理混乱; 三是法制建设滞后, 行业指导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致使民众对政府服务能力提出质疑。国家曾经对一些口碑好、质量高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实行免检, 使一些乳制品企业有机可乘, 利用一些方式来使自己的产品看起来优质、做市场领袖并且还要节省成本, 达到赢利的最终目的。他们不是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来以质量取胜, 而是利用某些不正当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 政府乳品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的缺失是这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结论
1、中国的奶牛业正在快速发展,以满足庞大的人口饮食习惯快速变化的要求,仍是我国的朝阳产业。
2、中国的产奶量将继续增加,但仍跟不上需求上升的步伐,这个缺口仍需要由进口奶制品来填补。
3、我国的养殖生产模式以散养为主,生产效率偏低,南北差异较大。
4、中国奶牛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产业链仍然长而复杂,缺乏奶牛饲养管理经验和技术,受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华中和华南地区)。
5、中国乳制品质量仍然得不到保障。
五、建议
1、 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重塑国产奶制品形象。
2、整合奶业价值链, 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
3、强化企业的自律意识, 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4、推进科学饲养机制, 提高养户饲养技术,实行规模化饲养。
5、完善乳制品质量监测, 加强乳制品食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娜. 美国奶牛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0(11):40-43.
2.甄妙.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J ]. 经营管理者,2009, ( 13) : 122.
3.蔡敬东. 巴氏杀菌奶消费与发展趋势分析[ J] . 中国乳业,2006, ( 9 ):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