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精选)

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精选)

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质及其实现途径文 庠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但什么是“研究教学型大学”?如何界定它?其实现途径又。

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

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现

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质及其实现途径

文 庠

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但什么是“研究教学型大学”?如何界定它?其实现途径又是什么?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想法,供讨论。

一、现代大学的演变与分类

谈到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质,首先必须厘清大学的分类。而大学的分类,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公认的界定标准。常见是卡内基分类法(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武书连分类法等,这些标准各执一端,让人莫衷一是。其实,大学的分类本来就是一个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动态性的问题,难以用某些特征的定量计算来加以严格区分,所有的分类标准也只能提供一个定性而模糊的描述。

尽管如此,大学的分类并非是不可知的,我们可以从大学的演变过程中,循其规律性。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从公元1100年左右一直到工业革命初期的700多年间,大学只是一个教化的机构,它的社会职能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知识,培养有教养、有趣味、懂得文明的绅士。1809年创建的德国柏林大学,提出了“大学应当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两项工作”的办学思想,开创了近代大学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先例。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20世纪初期,在美国出现了大学社会职能的新见解。威斯康星大学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大学主动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将全世界的大学引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当今世界有3万多所高等院校,它们或注重教化、或注重科研、或注重应用,千姿百态的大学,自然呈现相对的类型。事实上,“类型”是由“类”与“型”组成,“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而“型”体现大学的科研规模。从“类”的角度分,有综合类、文理类、工学类、医学类等;从“型”的角度分,一般将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性、教学型四种。

二、 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界定与特质

(一)如何界定研究教学型大学呢?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按科研规模划分。对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定义是:“不统计研究型大学,将全国其余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其中研究生各一级学科第一名的大学先行计算,至得分累计超过被统计大学科研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大学是研究教学型大学”。根据这一标准,2007年全国742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64所大学属于研究教学型大学。2008年,我校综合排名65位(北京

47、上海

56、成都

58、黑龙江6

6、广州90),成为研教型。

但是,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分法,是将进入“985工程”的高校确定为研究型大学,进入“211工程”但没有进入“985工程”的高校确定为研究教学型大学,没有进入以上两项工程但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确定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其余为教学型大学。按照这一标准,2007年“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有106所,其中38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属于研究型大学,其余68所学校属于研究教学型大学。我校又不在其列。

综合种种分类法,大家认为研究教学型大学可以用以下几条量化标准,作为对前述概念描述的补充。

1、在全国高校各类排行榜中的位臵处于第50名至第100名的大学。

2、科研经费:年科研经费应不少于8000万元人民币

3、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在国外及全国性刊物上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应多于800篇。

4、学科群状况:围绕特色学科形成学科群,本科一级学科有效覆盖面在4个以上。

5、硕士、博士点的数量。硕士学位点覆盖3个以上的学科且在20个以上,博士学位点覆盖3个以下学科且在10个以下。每年授予50个以上的博士学位、200个以上的硕士学位。

6、生师比在9:1—14:1这一区间。

7、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高于3:1。

8、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不低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

9、小班授课率不低于60%。根据我国实际,40人以下定为小班。

10、学校规模:教学研究型大学也应当在高等学校中起表率作用,在校生规模一般不低于6000人。

11、建校历史:考虑到高等学校的学术传统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研究教学型大学一般办学历史在50年以上。

(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质

特质理论是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的。他在1929年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什么是个性特质》的论文,提出将特质作为个性的基本单位。他将特质定义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一般的、现实焦点的神经心理结构。由于有特质,很多刺激便等值起来,从而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现特质一说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通常是指质的规定性。

依据特质理论,以及大学分类的方法。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教学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之间的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研究潜力、能够把握从事研究领域内前瞻性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一般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办学层次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的层次。

二是“研究教学型”大学一般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并重,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拥有相当规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承担一定数量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和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

三是“研究教学型”是一种教学模式,主张在研究中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强调科研促进教学,即在教学工作中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本科教学工作之中。重视本科教育,重视教学,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创新,在研究中学习、教学和在学习、教学实践中研究,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曾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这样说:“人家问我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我说没有什么秘密,我最大的秘密就是促进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尽可能把年轻人引导到科研领域”。

四是在社会服务上,研究教学型大学主要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培训、知识应用和科技服务工作。从社会经济需求角度看,知识应用和科技创新领域量大面广,发展潜力巨大。因此研究教学型大学可以开展非学业的各种培训,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创办科技企业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推广知识技术的运用,为社会、企业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活动。

总体而言,研究教学型大学一般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一般都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但学科发展参差不齐,不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已经形成了整体的学科“高原”优势,承担知识创新和原创性基础研究的能力不足,同时,以具有局部学科优势,可能在某一个学科领域或者几个领域具有优势,这比教学型大学,它们又处在较高的平台,能够进行某一领域的知识创新和突破。

三、 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实现途径

1、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大多无力全面保持最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质量,而只能依托部分学科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因此,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或地区优势,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是否形成了特色是其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这类高校的管理目标,应当是鼓励创新、刺激特色的形成,有所为有所不为,注意有重点地发展优势学科、办出特色。

2、分类指导学科建设。由于这类学校学科发展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那就要求对不同学科实行不均衡的发展战略,有博士学位点的学科可适当借鉴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对于弱势学科可以适当借鉴教学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即使是与学校整体定位有些冲突,也是完全必要的。分类指导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学校的各学科在学校总体定位的前提下,实行分类定位;分类指导的关键是建立分类评价制度导向,一刀切式的统一标准,既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还会扼杀学科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科间的不和谐。

学科建设是研究教学型大学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总量,通过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来争取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数量的增加,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3、提升本科教学模式。由于研究教学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研究潜力、能够把握从事研究领域内前瞻性问题的创新型人才,为此,研究教学型大学从课程设臵到教学倾向必须考虑学生的职业取向和未来的职业成就,应坚持的是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多开设研究型课程,倡导每门课程都有需要学生去探索的问题领域,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研究和探索的机会。多开设讨论课,通过讨论课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不断提高小班化上课比例。

4、教学管理重心下移。由于研究教学型大学学科的多科性、综合性,教学管理重心应在学院,而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学科。一是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已上升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而在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特点不相同,学科实力不雄厚,学科队伍不强大的情况下,单由学校一级来组织学科建设工作是力不从心的,它需要把学科建设的任务下移到学院。因为学院是由相关或相近学科所构成的“学科群”组织,它对学院内部学科的特点和情况最了解,对学科建设的规律和问题最熟悉,学院抓学科建设最直接、最到位。二是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办学规模比较大,单由学校一级来组织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比较困难,迫切需要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学校主要进行教学的目标管理,而学院主要进行教学的过程管理。学院组织教学工作更便捷、更有效。三是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层次和水平,决定了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不断增强,对外联系的网络在不断扩大。让学院独立自主地对外提供社会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争取社会资源,要求大学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

如果沿袭教学型大学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科层制”的组织结构,由学校一级来事无巨细地处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学校的管理和运行会变得杂乱无章,效能下降,最终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速度,影响学校上层次和上水平。

第二篇: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活动目标及实现

二、活动内容及选择

三、活动过程及结构

四、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五、活动中幼儿的体验及行动表现

六、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及效用发挥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一、活动目标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三、活动目标的实现

本话题所要延伸的几个问题: 活动内容及选择 活动过程及结构 教学策略及方法 幼儿的体验及行动表现 情境的创设及效用发挥

一、活动目标的意义

1. 活动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向导,是对于幼儿在一定教学活动中学习任务和发展结果的预期性规定。 2. 具有明确的“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的标志。 3. 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的线索,并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质量。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1.活动目标必须是适宜的、科学的,是可实现的。

2. 虽然,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及撰写,目前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严格规定和固定模式。

3. 但是,基于对组织、开展和评价教育活动的有效指导,为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目标的设计及表述总是存在着某些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的。

4. 一般而言,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的科学与否,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适宜度,也有赖于表述形式上的规范。

5. 基于活动目标设计实际操作的现实,并有针对性地避免某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

目标时,建议需要切实把握如下七个方面的要点。

(1)目标难易度:难易适中,适于发展水平

★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

如,大班:能够掌握系鞋带的方法。(过易)

小班: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过难) 上述目标均是不适宜的。

一般而言,目标要确保班级 2/3以上的幼儿可以达到或完成。

如,中班:引导幼儿能够区分自己及他人的左和右。

对于上述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约一半的孩子不能完成后半截要求。 因此,不妨可以弹性地表述为: 能够认识自己的左右,并学习尝试分辨别人的左右。

(2)目标框架:维度合理,适于完整发展

★目标总是要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维度,并形成目标的整体框架。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 ★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也是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目前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一般地从认知、动作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框架构想,以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某大班半日活动《快乐的中秋节》的目标:

1.了解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认知)

2.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动作技能与情感)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

★幼儿对于一次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经历,往往就是头脑认知、身体动作与心灵情感等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投入和整体体验的过程。 ★即便不是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偏重于某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依然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方面综合设计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即便是单个领域或单个学科的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在所属的领域或学科里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整体获得。

例如,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上就是对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身心经验的整体推动。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会有某些维度在特定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会更显重要而不可或缺,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行为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就是如此。

★因此,在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目标的设计就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发展的维度。实际上,认知、行为技能与情感的三维度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

★在设计和撰写活动目标中,更不要把这三个维度作为活动分条表述的依据,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逻辑。机械式地按照三个维度把活动目标分而述之的做法,将不利于教师灵活而开放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从可操作的角度,活动目标独立成条的依据只能是相对独立的关键事件。

正如上例中“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这一条目标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既含行为技能学习也含情感体验的经验内容 。 (3)目标要有侧重:突出关键经验(环节),避免面面俱到

★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的文本中,分条呈现的活动目标仅在条目数量上一般就是2—4条,而且需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具体的教育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发展目标,必需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和核心的学习任务。

★单就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

★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失的。

★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

 例如,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简洁

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1.能够认真观察画面,学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画面的意思;

2.愿意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体验看图说话的乐趣;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尝试给故事命名。

上述这个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比较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反映了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核心经验,以及教师所要突出的教育意图。  倘若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也将引导“学习帮助别人”的道德发展以及“遇到问题多动脑筋”之类的指引性内容加了进来,尽管这些内容也是这个活动可能存在的教育作用,却既不能突出这个教育活动的学习重点和关键经验,也可能会导致目标的偏离。

(4)目标要具体:突出针对性,避免空泛笼统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也一定应当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特定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

例如,某中班活动《白白的牙齿》的有一条目标:“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  很明显这个“习惯”的养成仅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是

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也不可能实现。单就这条目标而言,宜调整为“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早晚刷牙的好处”。

再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让路》有一目标:“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 该目标缺乏对于该具体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又因语焉不详,把“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并在一起而显生硬。

 基于该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可以表述为“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并能较完整地表述出画面呈现的情节。”

★为避免目标确定的发展任务过于宽泛笼统,目标设计在表述上可尽可能追求能够呈现出幼儿可感知或可目见的行为表现以及活动情景与对象。

在小班音乐教育活动《喂小鸟》中,其目标有:

1.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的能力。

2.能大胆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美好的情绪情感。

可以说这是可以作为任何有表演和演唱环节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的。

上述目标而如果能够突出出具体的行为表现,即可调整为:

1.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表演小鸟飞、吃食和大风搏击等动作。 2.有表情地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鸡妈妈和鸡宝宝之间爱的美好情感。

显然,修改后比原来就更显具体。

(5)目标表述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幼儿角度

★活动目标的表述或者是从教育(教师)的角度,或者是从幼儿的角度,至于从哪个角度并无严格的限定。 ★但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个条目的目标表述应保持一致的角度为宜,这是保证目标设计在形式上整齐统一的需要。

 例如,中班音乐教育活动《尝葡萄》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

2.启发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丰收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3.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进退步、交替步、托帽位等。

 很明显,上述3条目标在表述角度上不一致,前两者是教师,最后一条则是幼儿。

★关于目标的表述角度,目前在幼儿教育界正逐渐趋于认同于从幼儿的角度。其原因在于,从幼儿的角度表述目标,可在形式上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意识,

★尽量从幼儿的角度去表述,从现实的可操作性上,也便于目标所确定的发展任务的具体化。

 类似于:

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教给幼儿比较的方法。

培养幼儿帮助别人的意识和习惯。 发展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等。

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如果改为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则更容易使得目标具体具有针对性。  可以更改为:

能够仔细观察,区分出两张图画中的不同。

懂得帮助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产生想去帮助别人的意愿。 尝试与同伴协商,一起制作菊花,体验合作的乐趣,等。

(6)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中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避免在目标表述中出现“通过„„”、“在„„中”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些

句式不是目标恰当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把属于教育活动“手段”或“途径”的内容混合于活动目标中。

如:

“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的乐趣,表达同伴间的友爱”;

“在观察、操作、品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等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背景或依托,有利于避免目标的空泛,但却是丧失了活动目标在逻辑上的纯粹性。

★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就是目标,而“活动过程”才是真正表现或呈现活动的手段、途径及情境的适宜平台。

(7)确保目标条目之间的独立性: 避免彼此之间的意义重叠

★教育活动的目标一般是分条目而列述的,这既是为了呈现目标内容的不同层次或维度,也是体现幼儿经验要点的清晰分布,而使人一目了然。 ★分条列述的目标在其各自所呈现的事件及其意义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要避免意义上的交叉或重叠。

例如,某中班教育活动《夸济南》的目标如下:

1.通过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培养认真倾听和说话完整的能力。

3.知道济南名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该活动目标中,且不说存在着表述角度不一致、手段与目标混合等问题,在目标1和目标3之间内隐地存在着意义的重叠,即“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和“知道济南名胜”对于幼儿发展的实质意义是重复的。 

基于该活动目标存在的问

题,可修改为如下内容,则显得更为妥当:

1.知道济南有趵突泉、大明湖等风景名胜,初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够认真欣赏济南的风景图片,并能够尝试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 3.理解儿歌《夸济南》的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3.活动目标的实现:

★目标设定的是否适宜得当,表述是否科学、准确、规范,是可以直接反映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 目标适宜是考察目标实现状况的前提和基础。

★目标实现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是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益的核心标识。

★目标的实现,就是: 在认识上:

“从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盲目到明确” 在操作上:

“从不会到会”,“由尝试到熟练”,“从模仿到创造” 在体验上:

“自肤浅到深刻, “从无意到有意”,“从欠缺到丰富” ★目标的实现,取决于: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

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高质量的互动;

活动环节上的层层渐进与节奏上的适宜与清晰;

幼儿身心因素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程度;

教师有效的启发与引导,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教”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着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

良好的环境与材料的提供与保障,等等。

一、关于活动内容及其选择 1. “活动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的经验过程和参与行为的情节。以经验为表述词的话,有主观经验,也有客观经验。 2. 活动内容的选择:

(1)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起点。

(2)活动内容以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标杆,也就是所选内容必须承载目标。 (3)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4)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幼儿认知的顺序或规律。

(5)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清晰的,有意义的,而不是拖沓的,无意义的。 (6)内容应当是具有童趣的。 (7)内容主要是通过感性行为可以体现出来的,而不应当是抽象的。

二、关于活动过程及其结构 1. “活动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及其各个层次的步骤或环节。 2. 活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结构: 人际互动的关系结构: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结构。 (2)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结构。 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结构: (1)纵向的层进性或渐进性结构。 (2)横向的并列性结构。 另外,需要特别关注:

幼儿探索学习(做-动)和接受学习(听-静)的关系结构

教师关注幼儿与被忽略幼儿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构。

三、关于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关于讲解(解释) 2. 关于演示(示范) 3. 关于提问——开放性的,或封闭性的

4. 关于提示(要求) 5. 关于回应

6. 关于教学辅助手段 (人或物)的运用

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均为技巧, 态度与立场:尊重

鼓励、支持、真诚、包容

允许幼儿有自我愿望满足和需要得到

表达的机会和权利。 教学方法:

1.直观法:观察,演示,示范,范例,欣赏等

2.口授法:讲述,讲解,谈话,描述等 3.实践法:练习,操作.游戏,表达等

四、关于活动中幼儿的体验与表现 1. 幼儿的体验与表现为集体教学活动质量与效果的评判提供最根本的参照依据。教学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

2. 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就一定是好的教学活动。

3. 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 4. 幼儿在教学中受教师的感染力、亲和力的影响,受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所激发,而投入而专注,才是最好的。 5. 幼儿在教学中是否主动,是否喜欢,是否快乐,不能以行为表现上的单纯兴奋(其实是躁动)来评判。

6. 好的教学活动,未必是孩子兴奋的跳与喊,幼儿思维的静静参与和情感的深入体验,是教学活动有效而深刻的一种基本表现。

7.好的教学活动,幼儿应有兴趣性体验、成就感体验、自主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感动性体验。

五、关于活动中情境创设及其效用发挥 1.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特征的。

2. 适宜的情境创设对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具有明显的效果。

3. 情境创设必须确实为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4.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融合或承载着教学活动的内容或者幼儿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幼儿在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获得教学内容的传递.

第三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观后体会

今天我们观看了丁教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讲座,感受很多,受益菲浅。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的活动之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占幼儿园的活动时间比例较小,但它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现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由于集体教学活动特有的计划性、目标性、系统性、组织性、指导性等特点,需要事先加以规划,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学头脑中预演的过程,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教学活动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证。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对教学活动设计指明方向。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使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基本过程有一大致把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但是在平时备课中,教师可能会出现下面的问题。

1、教学活动目标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告诉我们:有些教师将活动目标与活动建议及活动过程混为一谈,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行为主体,指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儿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儿童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情境条件——指影响儿童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儿童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儿童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再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

(1)、选择适宜、恰当的内容,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应该删除。

(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有发展的空间。

(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科学。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领域间的渗透

具体来说,这一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仍然注重教师的教及其控制作用的发挥,忽视幼儿只通过“做”而不是“听”来学科学,知识传递的痕迹较重。

4、不注重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提高设计,封闭型提问及无效提问较多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提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能指向幼儿的操作、探索与思考,引发幼儿自由的表达、发挥。

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要把《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作为指南针,认真备课,精心研究确定目标,使每节教学活动都能围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第四篇: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将中国梦细化为以下四点: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中国梦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实现进程中需要制定长远目标、中期计划、当下任务,把最高纲领和行动方案结合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愿

望。

第二,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要把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同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结合起来。中国强大、中华民族振兴是中国人民梦想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人民梦想实现的那天,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第三,中国梦对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应该有不同的愿景和诉求,中国梦教育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甚至容许解决实际问题后解决思想问题。对大学生而言,中国梦教育必须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和他们的学习条件、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相结合。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第五篇:集成课堂互动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基于无线网络,利用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设备构建了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时记录和跟踪课堂教学情况,改进课堂互动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交互效率。提供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浏览器等多种访问方式;集成课堂点名、课堂应答、授课实时反馈、统计分析、课堂教学展示等功能;构建多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实现教学效果评价。

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教学系统;课堂点名;课堂应答;教学评价

引言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对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有重要的影响。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后,发现还存在如下问题:①大课教学中维护课堂纪律比较困难,主要涉及学生的出勤率。教师点名占据较长的时间,减少了有效课堂教学时间。②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数偏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不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效果。③课堂教学使用 PPT 课件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演化过程。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黑板演示推导过程,但是这些过程不能保存下来。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研究者设计出了一些课堂点名系统[1]和应答系统[2-4]。本文作者[5]利用能够收发短信的 Android 平板电脑设计了一个课堂互动系统,集成了课堂点名和应答功能。通过实践发现,仅使用短信技术实现课堂点名与应答,吞吐量小、效率低、准确率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继续深入研究,设计了一套集成课堂互动教学系统。集成了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浏览器等访问方式;集成课堂点名、课堂应答、授课实时反馈、课堂教学展示、综合统计分析、教学评价等功能模块为一体;从出勤率、课堂应答效果、授课实时反馈等多个维度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一、业务分析与功能设计

1、业务分析

集成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主要设计目标是优化课堂互动教学手段,实现课堂互动教学过程记录、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含:

(1)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网络环境,提供短信、微信、手机浏览器等访问方式。 (2)能够实时准确的收集学生出勤数据,实现快速、准确的出勤考核。 (3)提供课堂应答功能,准确收集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馈信息。

(4)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

(5)利用平板电脑便携、书写方便等特点,提供课堂教学板书新途径,记录课堂教学过程。

2、系统功能设计 (1)课堂点名子系统

实现学生的点名签到管理。点名时,首先由教师把系统设置为课堂点名模式。根据当前时间生成一个两位随机数展示给学生,学生把两位随机数和自己的手机号(或者学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产生的结果作为令牌发送到系统。系统通过三码验证确定学生是否签到成功,即发送短信的手机号、令牌、系统中登记的学生手机号。如果学生使用大屏智能手机,可以用微信代替短信。如果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系统,进入点名签到 Web 界面,输入运算后的令牌,提交就可以了。另外,可设置课堂点名时限,一般为 2~3 分钟,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信息;否则,视为迟到或者缺勤。

从数据接收速度和吞吐量两个指标衡量,手机浏览器访问 Web 界面性能最好,其次是微信、短信。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浏览器、微信等方式,速度快、又节省费用;少部分学生使用短信。 (2)课堂应答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实现师生课堂即兴问答互动、课堂在线测试,准确收集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馈信息等功能。在应答模式下划分多个问题模式:

模式 1:教师即兴提问模式。在此模式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把答案发送给系统,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正确。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程序阅读题。 模式 2:微试卷模式。此模式下,由教师组织多道题目形成一个微试卷,在课堂上进行测试。

模式 3:开放问题模式。该模式用于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提问,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汇总。

模式 4:学生提问模式。此模式下,学生可以把问题发送给教师,由教师一一回答。

上述各种模式,都可以使用“课堂教学展示”子系统把师生交互结果显示在大屏幕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问题模式以分组方式工作,学生以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3)授课实时反馈子系统 授课实时反馈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没有进行直接问答。讲课过程中,学生把听不懂的知识点、疑问等信息发给教师,教师讲课中止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补充讲解。

(4)课堂教学展示子系统

在平板电脑上实现电子板书功能。平板电脑手写、批注方便,教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书写代替黑板上的推导过程,这些过程记录可以作为图像保存下来,传输到教室 PC 并投影到大屏幕。教师可以在平板上播放 PPT,传输到教室 PC;也可以远程控制教室 PC 上的 PPT 播放。 (5)综合统计分析子系统

主要对前面四个子系统收集的数据和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学评价提供多个维度的指标;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个性化教学。①统计出勤率,掌握每个学生的到课情况。②统计学生的应答参与率、正确率、知识点掌握程度等,并进行趋势分析。③对实时反馈进行统计分析。 (6)教学评价子系统

利用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结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指标,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效果划分为 1~10 个等级。 (7)系统管理子系统

提供系统正常运行需要的数据维护和辅助功能。如课程管理、教学班管理、试题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维护等。

二、系统架构设计

1、物理架构设计 本系统的物理架构如图 1 所示,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端使用的手机;另一部分是教师端使用的平板电脑、Web 服务器、教室 PC 和教室投影仪等。

2、软件架构设计

本系统通过三个独立执行、相互协作的子软件完成所有功能:WebInteract、PadInteract 和ReceiverServer。WebInteract 软件运行在 Web 服务器上,为使用微信、手机浏览器访问系统的师生提供服务。PadInteract 运行在平板电脑上为使用短信的学生提供服务。ReceiverServer 运行在教室 PC 上,接受 PadInteract 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在投影仪大屏幕上。每个子软件由一些功能模块组成,软件架构与模块如图 2 所示。

WebInteract 子软件的结构划分为:接口层、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接口层包括两个模块:微信收发模块负责把收到的微信传递给业务调度模块;Web 接口模块提供师生访问系统所需的 Web页面,把提交的数据传递给业务调度模块。业务层包括业务调度模块和具体的业务功能模块。业务调度模块负责根据当前工作模式,调度执行相应的业务模块。数据访问层为各业务模块提供读写数据库的功能。

PadInteract 子软件的结构、模块与 WebInteract 类似。课堂教学展示模块的一个进程在后台执行,负责把平板电脑的当前屏幕发送到 ReceiverServer 软件;另一个进程前台执行,提供操作界面远程控制教室 PC 上的 PPT 播放。 ReceiverServer 子软件作为一个服务进程运行在教室 PC 上。数据收发模块负责接收指令和图像数据;显示控制模块执行指令、把接受到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3、系统工作方式 (1)独立工作方式

WebInteract 与 PadInteract 子软件可以分别独立工作。PadInteract 独立工作时,只支持手机短信访问方式。适应场所比较广泛,适合小班教学、野外教学使用。

WebInteract 独立工作时,师生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本系统的所有业务功能。交互界面友好、时延短、吞吐量大、支持用户多,适合大班教学。 (2)协同工作方式

WebInteract 子软件作为主体全功能运行,PadInteract 子软件主要完成收发短信的功能,传递给 WebInteract 的 Web 接口模块。此工作方式集成了两种独立工作方式的优点,支持的并发用户数高、时延短,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三、软件实现

WebInteract 使用 Java SE 7 为运行平台,按照图 2 所示三层架构进行实现。接口层使用 JSP、Servlet、HTML5 和 AJAX 等技术。微信收发模块连接微信公众账号和本系统。业务调度模块使用 Facade 设计模式[6]把所有具体业务模块封装成统一的接口,为接口层的 Servlet 服务。数据访问层使用 DAO 设计模式封装了所有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供业务层调用。

PadInteract 软件使用 Android 4.1 作为基本运行平台,每个层次的功能与 WebInteract 类似。短信收发模块直接使用 Android SDK 提供的 API 实现。协同工作时,把短信数据封装成 JSON 格式,传输到 WebInteract 软件。 教学展示模块在后台完成屏幕截图, 截图前先获取 Root 权限, 然后从 Android 平台底层 Linux内核的 FrameBuffer 读取数据,将 FrameBuffer 的内容写入到内存图片文件中。

ReceiverServer 软件作为一个系统托盘程序执行,其绝大部分代码使用 Java 技术开发,少部分发送键盘、鼠标消息的代码调用 User32.dll 中封装的 Windows API 完成。

四、课堂应用与教学评价 本文设计的系统首先在“Java 程序设计”课堂中进行了应用,约 90 人组成一个教学班。使用本系统后,学生对参与课堂互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

1、课堂应答流程示例

课堂应答业务流程包含学生、教师两种访问角色,划分为三种类型 12 个活动,如图 3 所示。设置时间限制后,如果时限内未主动提交,则由系统自动提交。对于符合问题模式 1 和 2 的微试卷,系统可以自动改卷。 统计分析环节从四个维度进行:

(1)试卷统计,统计每次应答参与人数、及格率、分数段分布。

(2)试题统计,统计每个试题的正确与错误人数,计算试题难度,常见错误答案。

(3)学生统计,按照时间顺序统计每次应答的参与度、分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知识点分析,根据每次应答结果,从全体学生角度,分析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教学评价

本系统以教学过程产生的具体数据为依据,对教师的授课效果、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流程如图 4 所示。统计分析模块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产生评价指标;教学评价模块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为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综合计算后产生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取值范围为 1~10;10 为最好,1 为最差。

评价指标包含:学生出勤率、课堂应答参与度、分数等级、试题总分等级、学生按知识点分类分数、疑难反馈效果等。评价结果包含总体效果、知识点分类效果、效果时间变化趋势等。

五、总结本文设计了一套集成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综合解决当前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系统集成了点名签到、课堂应答、授课实时反馈、教学展示等业务功能,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教学手段;并且能够利用本系统记录的互动教学过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实现课堂授课效果、学习效果双评价。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集成了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浏览器等访问方式,支持多种工作方式和业务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网络环境。

实际课堂应用验证了本系统改进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本系统在进行持续的完善和改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