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大全)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大全)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第一篇: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第一篇: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率占25%~30% 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65%以上。 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

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肝脊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步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不具纳精囊。已经成熟的个体原纳精囊位置处于第4~5对步足间,纳精囊的外骨骼呈倒“Q”状。属于开放型外生殖器,目前已知的开放型外生殖器的对虾有5种,即:南美白对虾、蓝对虾、西方对虾、白对虾、史氏对虾。开放型交接器纳精囊比较容易脱落,人工繁殖虾苗比较困难。雄性第1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呈卷筒状,其表面布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沟缝和突起。

南美白对虾雌雄个体不论成熟与否,其大触须近基部处有明显的折曲,因此不能依此作为判定性别的根据。

二、生活史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海区长到成虾后,便离开浅水区,到离岸较远且水较深的海区生活,一般水深为70米左右。海水温度为26~28℃,盐度为34‰,成虾在此发育为种虾,然后交配、产卵。而卵孵化为幼体,从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到仔虾,均属于浮游性动物,也同样在这样稳定的水域中成长。

虾苗发育到仔虾后期,便开始向河口、港湾等浅水海域游动,并定居于近岸浅水海域。在近岸浅水海域,富含营养饵料,并且盐度、温度及各环境因子变化都较大,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在近期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发育,就成为成虾,再次回到环境稳定的深水海域。性腺开始成熟,交配、产卵,完成整个生命交替的循环。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范围为1~72米,水温范围为25~32℃,盐度范围为28‰~34‰,pH值为(8±0.3)。成虾多生活于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地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和其他虾类一样,白天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南美白对虾蜕皮都在上半夜,即晚上9:00~12:00。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现象发生。

三、环境要求

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对水环境的要求为:

1、水温要求:南美白对虾为热带虾种,养殖适温为25~32℃。在逐渐升温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忍受43.5℃的高温。但对低温的适应性一般,18℃以下停止摄食,9℃时开始出现死亡;

2、盐度要求: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盐度适应范围为5‰~45‰,最适盐度范围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也可在盐度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长;

3、pH值:在自然界,南美白对虾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3~8.6,最适pH为8.0±0.3,pH值低于7或高于9.5时,南美白对虾的活力下降;

4、溶氧:南美白对虾抗低氧的能力突出,它可忍耐的最低溶氧值为1.2mg/L。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水体溶氧值大于4.0mg/L、,不得少于2.0mg/L;

5、水色:水色以油绿色或红棕色为佳;

四、蜕壳与生长

虾类的生长速度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蜕壳频率,即每次蜕壳的间隔时间;二是成长增殖率,即每次蜕完壳后到下次蜕壳前所能增加的体重。

1、水温。南美白对虾的幼苗阶段,水温28℃时,需30~40小时蜕壳1次。南美白对虾的蜕壳与月圆月缺也有关系,农历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时,对虾会大量蜕壳。15克以上的大虾,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5日,蜕壳的数量为总数量的45%~73%。

2、环境因子与营养。南美白对虾蜕壳的主要原因与环境因子和对虾营养的摄取有关。就环境因子而言,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壳的次数。而养殖环境的变化,或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紧迫而刺激蜕壳。再者,营养供给是否均衡,亦关系到蜕壳顺畅与否。对虾每一次蜕壳都是对生长的一大考验,最常发生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当蜕壳体弱时被其他对虾所食;二是蜕壳时氧气吸收率较低,若稍有不顺畅时,则可能造成缺氧并发症而死亡。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180天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以达到40克,体长由1厘米增长到14厘米以上。

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卵巢不易成熟。但在自然海域中,头胸甲长度达到40毫米左右时,便有怀卵个体出现。

一般雌体成熟需要12周以上,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

五、食性

传统认为虾类为无所不食的腐食性生物,而最新的研究报告则说明对虾在自然界应是偏向肉食性的动物,以小型甲壳类或桡足类等生物为主食。由夏威夷实验室所作的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在完全清澈的实验室中,仅靠人工配合饲料供给的养殖环境的生长量仅是室外人工养殖的50%。因为室外养殖池的底质是壤土,水中富含藻类和微生物,所以,室外养殖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比实验室快。

南美白对虾对营养要求并不高,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5%~30%就已足够,这比其他对虾优越。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反而差,因为对虾对蛋白质的吸收有一定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不但增加体内负担,也影响环境。据研究,黄豆粉是饲养南美白对虾的适口性饲料成分,其用量可高达53%~75%。在用黄豆粉比例为53%和68%的饲料饲养南美白对虾时,其体重增加的速率要比含量只有30%的更好。

在喂食方面,自然界的野生南美白对虾虽不主动寻找食物,但实践表明,白天如果投饵,南美白对虾同样会摄食,其原因是因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研究也发现,在养殖池中,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与投饵次数有关,投饵次数多,对虾生长快。投饵时,白天投喂25%~35%,夜间投喂65%~75%,这种比例最为理想。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固化效率较高,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摄食量约占其体重的5%左右。但是在繁殖期间,特别是在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通常为正常生长时期的3~5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性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从而大幅度地节省饲料开支,节约养虾成本。

六、生殖习性

1、繁殖特点。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但不同分布区的亲虾其繁殖时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厄瓜多尔北沿海的繁殖高峰期一般出现在4~9月。每年从3月开始,虾苗便在沿岸一带大量出现,延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左右。分布范围有时可延展到南部的圣帕勃罗湾,这一时期是当地虾苗捕捞的黄金季节,而南方的秘鲁中部一带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

南美白对虾属于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繁殖特点与闭锁型纳精囊类型者有很大的差别。 开放型(例如南美白对虾):

蜕皮(雌虾)→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 闭锁型(例如中国对虾):

蜕皮(雌虾)→交配→成熟→产卵(受精)→孵化

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精荚容易脱落,育苗比较困难。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的产卵过程是先成熟再交配,而闭锁型纳精囊类型是先交配再成熟。所以,两种类型的虾交配和产卵形式略有差异。

2、交配。南美白对虾交配都在日落时,通常发生在雌虾产卵前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多数在产卵前2小时之内。交配前的成熟雌虾并不需要蜕皮。在交配过程中,先出现求偶行为,雄虾靠近雌虾,并追逐雌虾,然后居身于雌虾下方作同步游泳。然后雌虾转身向上,雌雄虾个体腹面相对,头尾一致,但偶尔也见到头尾颠倒的。雄虾将雌虾抱住,释放精荚,并将它粘贴到雌虾第3~5对步足间的位置上。如果交配不成,雄虾会立即转身,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交配成功。雄虾也可以追逐卵巢未成熟的雌虾,但是只有成熟雌虾才能接受交配行为。

新鲜精荚在海水中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在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它们粘贴在雌虾身上。在养殖条件下,自然交配成功的几率仍然很低,原因尚不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3、产卵和怀卵量。南美白对虾成熟卵的颜色为红色,但产出的卵粒为豆绿色。头胸部卵巢的分叶呈簇状分布,仅头叶大而呈弯指头,其后叶自心脏位置的前方出发,紧贴胃壁,向前侧方延伸。腹部的卵巢一般较。

第二篇: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 。

后,再加大充气量,约经12~14小时,即可孵出无节幼体。利用幼体趋光特性,将幼体捞入培育池进行培育。

(五)幼体培育

南美白对虾幼体变态发育与中国对虾相似。即同样经过无节幼体、氵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三个幼体期,然后变态到仔虾。幼体培育适宜水温28~30℃,盐度28‰~35‰,ph 8左右。其各期幼体培育技术措施与中国对虾基本相似。

在幼体培育阶段的生态环境条件要相对稳定,整个育苗期间,持续不断充气,以利保持充足的溶氧量。

1.饵料

饵料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以及鱼糜等,浮游动植物是采用人工室内外纯种培养和育苗池中施肥培育等方法进行。

(1)浮游植物培养:室内外人工培育浮游植物的种类有角毛硅藻、扁藻和海水小球藻等三种。室内以0.2吨水体的玻璃水族箱和10升左右的玻璃缸等,室外用0.5吨水体水泥池,分别进行单一纯种和高密度地大量繁殖藻类,以补充育苗池中的急需。

(2)浮游动物培育:室内人工培养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有褶皱臂尾轮虫和丰年虫两种。轮虫在10升左右的大玻璃缸中培养纯种,在0.2吨的玻璃水族箱里大量繁殖轮虫。主要采用降低盐度,增温充气,并以扁藻、美国酵母等方法饲养,繁殖较快。

丰年虫卵的孵化工作是在0.2吨玻璃水族箱和0.6吨水体的水泥池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高温高盐浸泡法,即每500克丰年虫卵,500克食盐混合浸泡于800毫升海水中,控制水温35℃,历时6小时,然后移入水族箱或水泥池中进行加温、充气、孵化,取其无节幼体进行投喂。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盐度30‰以上的过滤海水,按每升水放2~3克丰年虫卵计算,在水泥池中加温28℃,充气滚动20~36小时丰年虫卵孵化出无节幼体。

在育苗过程中,当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到状幼体ⅲ期时,便开始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在糠虾幼体期直至仔虾第4天,均以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投喂的数量一般掌握在每亳升水体中约有5个丰年虫无节幼体,并以对虾幼体数量多少给予适当增减。

当仔虾发育进入第5天时,均以鱼肉、小白虾、双壳类肉等进行投喂。投喂数量以30万尾仔虾,每天投新鲜饵料500克。以上新鲜饵料均由小型绞肉机绞成肉糜,然后用40~50目筛绢过滤,洗去内脏、污水等,仅留肉渣投喂之,防止水质污染。

2.保持育苗池生物生态平衡

在育苗期间设有专人,每天上、下午测定各育苗池中单细胞藻类的数量和种类。当育苗池中白对虾幼体处于无节幼体ⅱ期时,便引进角毛硅藻,一般为每毫升水体5万~10万个硅藻,同时施尿素或复合化肥,每次投放5克/米3,3~5天一次。每天镜检育苗池中藻类数量多少和幼体发育阶段,数量变动情况及气候、阳光等变化,适当增减化肥数量,以保证育苗池中有充足饵料。如果育苗池中硅藻急需补充时,便补充室内外繁殖的纯角毛硅藻。

当育苗池中南美白对虾发育至状幼体ⅱ期时,便投入轮虫,投入数量约为每毫升水体中0.1~1个轮虫,使轮虫在育苗池中自然繁殖,且有丰富的藻类供作饵料。当幼体发育至状幼体ⅲ期和糠虾幼体ⅰ期时,在育苗池中投入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一般每毫升投入5个。并根据每天镜检结果,源源不断地补充丰年虫无节幼体,直至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至仔虾第4天止。仔虾第5天开始投喂鱼肉糜为饵料。

在育苗池中的生物生态平衡的综合育苗技术,是克服室内外培养单细胞藻类和轮虫等设备条件不够而采取的较为有效的育苗方法,也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较为有效的措施,而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幼体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足量适口饵料。

(三)幼体育苗池的管理

南美白对虾幼体育苗池的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管理,日常管理措施如下:

1.每天进行各期对虾幼体发育镜检、计数,及时掌握各期幼体的成活率。

2.每天上、下午进行浮游动植物种类、数量的镜检。

3.每天上、下午定时测定气温、比重、ph值、溶氧等变化情况。

4.根据育苗池幼体和仔虾的发育情况,及时排出育苗池旧污水,添加适量的新鲜海水。仔虾期换水量较大,一般换入一半或2/5的新鲜海水。

5.育苗池要及时施化肥或添加一定数量浮游植物、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保证育苗池生物生态趋平衡。

6.保持育苗池水温相对稳定,要安装恒温控制器增温。

7.为抑制育苗池细菌繁殖,促进对虾幼体正常发育,投入土霉素等抗菌素药物,一般为每立方水体0.5~1克。

8.保证育苗池ph值相对稳定,降低水体氨氮含量,特别是非离子态氨有毒因子的含量。特别从仔虾第一天开始,停止硅藻投放,改用扁藻,一般控制在每毫升五万个左右。

9.在整个幼体培育阶段均保持连续不断地充气,保证育苗池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三、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对温度及盐度适应范围甚广,可以在海水池塘半精养和精养,但生长速度比斑节对虾快,售价也较高。虾苗经淡水驯化后,也可以在纯淡水池塘中养殖。目前在美国南美白对虾精养产量已达到每亩355.3公斤。

(一)虾池条件

虾池建设必须兼顾经济、实用、安全和操作方便等因素。南美白对虾半精养池可在现有的海水养虾池基础上改造,面积一般40~50亩,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1,长边应与当地长年风向相平行,深度1.5米,砂质泥底,池堤宽度不小于2米,沿池堤内侧设投饵台,池底平坦,但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排污,进排水口要严格分开,间隔距离越大越好。但精养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10亩左右,池深2.5~3米,砂质底池较好。凡是能饲养罗氏沼虾的淡水池塘都能饲养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和淡水养虾池塘都要配备增氧机,增氧机除了保证虾塘有充足的溶氧量以及施肥、施药后可搅拌均匀的作用外,还能使池水以一定的流速形成环流而使污物集中在池的中央区域,尽可能多地为虾生长创造洁净的栖息场所。

(二)水质条件

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都可以进行纯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海水水质是直接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产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水质的优劣,可用“一触、二尝、三闻、四观”法。

第三篇: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

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的商品虾。养殖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产量高,每亩产量高达200公斤,养殖效益显著。

南美白对虾确是对虾养殖的优良高产品种,全国各地都可因地制宜地在海、淡水中进行试养,不断总结经验,决不能一哄而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人工育苗技术

70年代末,美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南美白对虾种虾的培育、交配、育苗和高密度养殖的科研攻关,在中南美洲已形成产业化发展,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1992年8月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但南美白对虾受种虾成熟及育苗技术的影响,我国至今未能大规模生产种苗,现综述国内外有关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如下,仅供参考。

(一)育苗设施

南美白对虾育苗设施与我国对虾育苗室基本相似。其育苗池一般为玻璃纤维制成的长方形水槽或水泥池,容积为10~15米3。育苗用水必须经过2~4次过滤,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更加严格。加温可用柴油锅炉或煤锅炉,用热水循环的方式。用罗茨鼓风机充气。

(二)种虾培育

中南美洲使用的南美白对虾种虾多数从自然海区捕捞,但捕捞种虾时防止精荚脱落。挑选健康无损伤的、体重50~60克的种虾,以雌雄比例(1~2)∶1放入室内水槽蓄养,放养密度为4~5尾/米2,水温26~27℃,盐度33‰~35‰。每日蓄养池换水50%左右,并进行充气,蓄养池以黑色遮光网遮盖,池内光照度小于100勒克斯。投喂新鲜牡蛎、乌贼、冷冻沙蚕等饵料,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0%左右。

(三)人工催熟及精荚移植

南美白对虾为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生殖习性与中国对虾不同。雌雄虾性腺完全成熟后,才进行交配。交配时,雄虾排出精荚粘附在雌虾胸部第3~4对步足之间(纳精囊位置),交配后数小时,雌虾开始产卵,精荚同时释放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

中南美洲从事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大都采取种虾让其自然交配的方式,然后挑选交配过的雌虾,放入孵化槽或水泥池中产卵孵化。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大量生产虾苗,但需要较多的种虾。在中南美洲,南美白对虾也采取人工催熟、精荚人工移植技术进行人工育苗,效果也较好。操作技术如下:从自然海区采集种虾,经过一段时间蓄养,待其完全适应池内环境条件以后,即进行人工挤眼球作业。首先将蓄养的种虾捞入充气的黑色桶内,再将雌雄虾皆挤去右眼球,操作宜在水中进行。然后将去眼球的种虾放回原池继续培养。再经一段时间暂养,去眼球的种虾会陆续成熟,此时进行人工移植精荚。南美白对虾开放型纳精囊位于第3~4对步足之间。性成熟的雄虾,其精囊呈乳白色。人工移植精荚,须选择成熟度高的雄虾,在其第5对步足基部以拇指数次轻推,精荚即出。然后将精荚粘附在雌虾纳精囊位置上。再小心将雌虾放入小型黑色桶内,待其产卵、受精

第四篇:2012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

2012年上半年对虾养殖情况

关于南美白对虾吃料慢,加不上料的问题分析

由于今年天气气候异常(长期处于低温天气),种苗退化,经常刮东风、西风,此种风向不适合对虾生长,生长易滞,不明原因偷死,肝萎缩等症状时有发生。直接导致第一造虾80%排塘,经过治疗康复后,经常吃料慢,料难加上,生长缓慢,体格不均匀,甚至生长停滞,120天左右还是100条以上的规格,难以造成经济损失。

出现以上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气候问题,其实就是种苗的退化造成,前者占比例最大,由于前期放苗后的40天之前风平浪静,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出现,这时候温度反差无常,还多暴雨,等天晴之后,又没有来得及进行消毒、解毒等工作,从而使塘底的微生物堆积越来越多,包括残饵、粪便、水生动物的尸体等,由于天气不好,水体光合作用较差,水底能分解的有机物较少,额外添加芽孢杆菌或基本类型的有益菌又没能充分分解繁殖,从而增加了水体的负担,造成池底溶氧不足,有害藻类释放的毒素越来越多,导致水环境严重恶化,从而导致肝脏负担越来越重,从而引起肝萎缩,偷死,空肠,空胃等。

此时塘底微生物大量繁殖感染致死,所以关键是切断塘底病原。

首先是消毒,再配合护肝药进行排毒,再适当地泼洒复合维生素类以提高基本体质,之后慢慢恢复。

消毒:水速净片500g/亩/米全池泼洒,彻底阻断病源传播,第二天泼洒肥虾应激宝,3包/亩/米,来增加基本体质。拌料:畅欢+速立康+鱼虾免疫促长素,连用7天,进行体内排毒,减轻肝脏负担,之后逐渐恢复体质。病情基本控制之后,气温也提高,风向也有东风转为南风,理应吃料快速恢复,生长快速,反而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具体原因分析可能有几种,前期偷死用了大量抗生素类产品,导致其免疫机能下降,消化系统破坏,底部环境越来越差,溶氧不足,吃料很少,此时,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排底层水10-30公分,然后再逐渐加到原位,保持1-1.2米的水体即可,之后用强氧底净/虾蟹底毒安2包/亩/米改底,分解有害藻类氧化底部,提高溶氧度,使对虾能够到达底部,拌料:畅欢+速立康+伊力萨斯+鱼虾免疫促长素拌料4天即可改善。

第五篇:南美白对虾资深技术员考核

一、填空(每空1分)

1、现在对虾养殖中最常检测的水化学指标有( 硬度 )( pH )(溶氧 )( 氨氮 )( 亚硝盐)其中一天中最波动最大的是( pH)。

(答案必须标准,本题答错说明实践不足,符号不对说明读书不细)

2、鱼虾养殖中最适宜生产的水色是(绿/浅绿/黄绿)色,形成这种水色的主要藻类是( 绿 )藻,这种水质的pH值相对偏( 高/碱 ),在高温季节的养殖中后期这种水质往往会向(蓝/蓝绿/黑绿)【之所以说前面判断为错误的原因,恰恰是这个空!硅藻百分之九十的转变是向绿藻转变!而另外的百分之十是向裸藻或者甲藻,即褐色水转变】色水转变,这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 氮 )营养过剩而导致的。

(本题对实践经验有一定要求,后一空较难,但我在后面的选择9题有提示)

3、台风是对虾养殖的灾难性天气,在台风中水体的( 盐度)、( 溶氧 )、(PH)等水化指标会大幅降低,而导致对虾应激不适,体质下降易感病菌,所以往往在台风过后( 红体/托拉病毒)病或( 白斑)病会大规模暴发。

(前

3、后2个答案可以相互顺序颠倒,本题为海水养殖常识,只盐度难想到,送分题。)

4、水产上,EM菌除了净化水质外,内服还可以防止( 肠炎/肠胃 )病,其中对此病有作用的是( 乳酸 )菌。

(本题答对说明能活用产品,至少专门理解过EM菌的知识,送分题。)

5、基因比例为(1:2:1 )的生物遗传特性决定了对虾二代苗在养殖过程中大小不一,所以在土塘养殖时常常要进行( 大小分苗轮捕)养殖。

(本题较难,答对说明理论跟实践结合得不错,能概括所见,读书能用,而且所学较深,自身有深造的意愿。)

6、我国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土质是( 酸性硫酸盐/硫酸盐)土壤,其(酸性)很高,可在清塘时反复灌注咸淡水,之后在岸坝和池底撒上( 石灰)来处理。

(本题较为专业,但海水养殖有经验者或专业者应该答对,前面较深,能答对说明有钻研精神)

7、养殖后期对虾白浊,底死的主要原因是( 亚硝氮 )过高。它的作用机理是降低了对虾血液的( 携氧 )能力而导致对虾慢性缺氧,机能下降。如果含量严重超标时往往会与水体中的( 氨 )相互增强毒性,而引起对虾急性中毒,大量死亡。现在的养殖中一般用( 硝化菌 )菌或( 反硝化)菌可以直接分解它。前者在有氧条件下将它转化为( 硝酸盐 );后者在厌氧条件下将它还原成( N2 )。

(本题较深,尤其后五空,能答对第三空者应是看过不少资料的,能答对后两空者对水体氮营养循环了解较好)

二、选择题(40分,每题4分。包含多选,错选失分,每个正确答案都有相应分数)

1、中后期对虾“顶塘”(对虾存塘量过大)的表现有( BDFI ) A、水瘦变清 B、水肥变浊 C、摄食快肝胃好 D、摄食快肝胃差 E、摄食慢肝胃差 F、白天虾跳 G、夜晚虾跳 H、黑鳃水肿 I、腿黄须红

BDFI (本题全答对实践经验较好或善于推理,有做好技术的潜质)

2、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增氧剂有(ABEF)

A、双氧水 B、过碳酸钠 C、氧化钙 D、二氧化氯 E、过碳酰胺 F、过氧化钙 G、过氧化钠

ABEF(本题过碳酰胺较少见,过氧化钠应会令pH升高而不能用)

3、会引起对虾黑鳃的原因有(ACFG)

A、弧菌 B、托拉病毒 C、颤藻 D、黄头病毒 E、水霉菌 F、Vc G、镰刀菌

ACFG(本题考察对相似病征的归纳能力)

4、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抗应激药物有(ABDF)

A、小苏打 B、多糖 C、过碳酸钠 D、柠檬酸 E、盐 F、Vc G、生石灰

ABDF(本题考察对应激药物的知识面)

5、常见水体pH高时毒性增大的水化因子有 (EF)

A、硬度 B、亚硝酸氮 C、盐度 D、余氯 E、蓝藻毒素 F、氨氮 G、硫化氢

EF(本题考察对水化学的基本功底)

6、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解毒剂有( BCEF )

A、二氧化氯 B、EDTA C、乙酸 D、氯化钠 E、甘草 F、绿豆 G、碘

BCEF(本题考察对解毒药物的知识面)

7、鱼虾养殖中的抗冻措施有(ABCF)

A、铺白沙 B、塑料大棚 C、管道增氧 D、水车增氧 E、硫酸铜 F、生姜 G、抗生素

ABCF(本题考察对民间用药的知识面)

8、引起对虾爬边(静伏池壁)的原因有(CEFG ) A、低温 B、西风 C、亚硝酸高 D、黄鳃 E、倒藻 F、骤雨 G、底臭

CEFG(本题考察实践经验以及归纳能力)

9、对虾养殖后期水体中往往会有(D)富集。

A、铜 B、钙 C、磷 D、氮 E、钠 F、铁 G、钾

D(本题考察理论,对水体营养循环的走向的理解,送分题)

10、可以用于处理水体氨氮高的有(BDEG)

A、生石灰 B、沸石粉 C、漂白粉 D、二氧化氯 E、PSB F、氯化钠 G、水葫芦

BDEG(本题考察对水质处理药物知识面)

三、 论述题(30分。详尽论述,如有用药,请写成份)

1、对虾身体发红的原因、区别及防治:(9分)

原因:(1)缺氧。虾因为各种原因缺氧,也会出现红体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不带来爆发性死亡,虾会游池,反应慢,弹跳力差,放入含氧高的水体中不久就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的防治方法就是一见到水体发红,第一步就是做好增氧,免得延误了增氧时机。(2)病毒。某些病毒病会造成虾身体发红,比如比较厉害的桃拉病毒。病毒病具有爆发性,传染快,一般伴随着严重的充血,生产上如果不能鉴别的话可以考虑采用PCR技术扩增后检测。防的方法就是使用健康的亲虾、健康的虾苗;治:治的话目前情况下还不如不治,直接做好善后工作,防止感染范围扩大,及时对养殖池就行消毒处理。(3)细菌性疾病。一些副溶血菌,(假)单胞菌造成对虾感染。

⑴ 应激性红体:应激性红体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环境突变之时。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尖部变红,捕捞、施药等也会使对虾触须及尾扇甚至附肢发红,这一现象将在短期内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但在应激期间,对虾的抗病力急剧下降,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暴发疾病。防治方法:① 要保持水体稳定,常用高浓爽水芽孢、肥水利生素等生物制剂。② 暴雨过后要立即开启增氧机,打破水体的分层,并且使用生石灰、月桂活性剂、腐殖酸等来稳定水体。③

加水速度不宜太快,排换水量不能太大,每次不超过总量的10%为佳。④ 各种理化因子变化之后要适当使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但所选药物不应刺激性过强,应选一些温和无刺激的药物。⑤在饲料中添加维C、多糖等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在较大刺激发生前(如变天前,捕捞前)泼洒中药抗应激产品。

⑵ 细菌性红体:由弧菌引起的对虾“硬壳性红体疾病”,症状为:病虾体色略红,头胸甲可见微小白斑,有时伴有褐斑、白浊等现象,壳硬而肉质结实,腿部深红,触须暗红且常有残缺断裂。该病与桃拉病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染病对虾规格不同,绝大部分为体质较弱的小虾;其次是病虾甲壳较硬,有别于桃拉病的软壳;再次是病虾呈急性传染,通常在苗种放养后的半个月至两个月期间易发,在天气变化大时易发。病虾常贴于塘边游动,不摄食,死虾主要集中在塘边与料台。预防主要是平常多用活菌制剂(如EM菌、芽孢、PSB等)来调水,不加未经处理的水。治疗首先泼洒二氧化氯消毒;同时内服多糖 + 维C + 环丙沙星(3~5克/公斤料);夜间泼洒过氧化钙或长效增氧剂增氧。

⑶ 病毒性红体:即桃拉综合症。该病在放养后的10~40天多发。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色变红,尤其是尾扇顶端呈红色糜烂,软壳,空胃。病虾在水面漫游,反应迟钝,不进食。通常持续10~15天,在此期间对虾大量死亡。此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部分病虾的甲壳出现黑斑。此病暂无有效的治疗办法。

应激4分、细菌3分,病毒性2分。

2、对虾游池的原因及处理:(10分)

(1)饵料不足。投喂饲料不足或者浮游生物饵料不足,可能造成对虾游池。处理方法就是适量投饵,培养浮游饵料;(2)环境尤其是天气突变,水体缺氧,对虾会游池。处理方法就是使用物理或者(和)化学方法增氧,开动增氧机或者使用增氧剂增氧都可以。(3)水底环境恶化。例如水底亚硝酸氮高,硫化氢过高,会造成虾游池。处理方法就是改底。(4)病虾。某些疾病?也会爆发虾游池。处理方法就是对症下药。(5)生物钟。对虾由于长期进化适应海洋潮汐规律,所以,会有伴随潮汐规律而周期性行游池的行为。无需过多处理,可以适当加入VC或钙剂,防应激或协助蜕壳。

⑴ 饥饿性游池:饲料投喂不足,有部分虾沿池壁来回游动,时游时停寻找食物。多见于高位池。⑵ 缺氧性游池:底质恶化、缺氧造成游池,表现为虾头部向上快速狂游。可泼洒增氧剂(粉剂或水剂),同时开启增氧机,第二天停止投料并调水改底或在午夜12点施用长效增氧剂(片剂或过氧化钙)。⑶ 习惯性游池:逢初一或十五,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潮汐变化的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池不很强烈,但摄食量会明显减少,1~2天就恢复正常。可停止投料,泼洒补钙产品促进对虾同步蜕壳。⑷ 应激性游池:因环境(天气、水质)突变或感染病症,对虾强烈不适而引起。可泼洒维C和中药抗应激药物。⑸ 中毒性游池:主要是引进污染水源或药物中毒所致。表现为反应迟钝、跳跃、游边、狂游、漫游、漂游、打转等,且摄食量减少或停食,鳃丝肿大甚至腐烂,肝胰脏肿大,组织受损溃烂,身体畸变。处理方法为先解毒,随后泼洒中药类抗应激药物,内服多糖,多维,中药等增强抵抗力。然后再处理水质⑹ 疾病性游池:引起游池的常见疾病有:红体、白斑、黄头、红腿、纤毛虫附着等。病虾常会在水面缓慢游动、反应迟钝、空胃。

总共5种(应激中毒可归结一起),一种2分。

3、亚硝酸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11分)

(1)亚硝酸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体溶氧低,亚硝酸盐不能及时氧化为硝酸盐,而水体浮游动植物无法直接利用亚硝酸盐,从而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2)预防处理方法:A.适量投喂人工饲料。投喂过多人工饲料,造成残饵残留水体,有机质丰富,化学耗氧量急剧增加,一旦水体溶氧跟不上,就会导致亚硝酸增加。B.人工增氧。人工增氧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有助于提高水体溶氧的无副作用方式都是有效的。C.改底。养殖水体亚硝酸偏高,主要还是由于水体底层缺氧造成,改底有助于降低底层氧债。D.肥水。肥水的目的就是依靠大量浮游藻类来增加水体溶氧,使得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E.换水。通过适量换一些溶氧高的水,有助于减低水体亚硝酸盐。F.排污。呵呵,差点忘记这个了,高位池的话一定要及时排污。土池的话就换水。

原因:⑴ 饵料污染增加:养殖中后期对虾排泄物增多,有机物、污染物增加的速度超过藻类和细菌的净化速度。⑵ 池塘水位增高:池底缺少光照,光合作用不足,碳营养不足,引起氮营养相对过剩、亚硝酸盐含量升高。⑶ 倒藻水质突变后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升高。⑷ 天气突变,尤其是东风来临时:气压突然变化,溶氧急剧降低,藻类耗氧加剧,池底污染物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

处理方法:⑴ 氧化(直接)降解法——一般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以下时使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臭氧,过氧化钙等)可将亚硝酸盐氧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 ⑵ 还原(直接)降解法——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建议使用还原剂(如月桂活性剂、维C)来降解。⑶ 肥水(直接)降解法——此法较常使用。通过促进藻类生长,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肥比较充足,不要再使用氮肥,可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也可使用含碳较高的肥水产品来 “以碳排氮”。⑷ 细菌(直接)分解法——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可直接利用亚硝酸盐。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因为它们是自养菌,生长繁殖速度慢,要20小时以上才能繁殖一代,所以降解效果有时不理想;另外,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反硝化作用会更容易发生,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在短期内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时配合使用过氧化钙或长效增氧剂效果会更佳。⑸ 细菌(间接)分解法——一些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乳酸菌、放线菌等)没有降解亚硝酸盐的功能,但它们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改良水质和底质,间接增加水体溶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进行。可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但当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毫克/升时,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因为这样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亚硝酸盐浓度上升。⑹ 其它控制法——采用各种增氧途径来提高硝化菌的效率;适当换水;降低水位和控料;使用底质改良剂;泼洒红糖、食盐、氯化钙、硫代硫酸钠等,但它们仅起到缓解、控制作用。由于氯离子有降低亚硝酸盐毒性的作用,亚硝酸盐在淡水中的毒性比海水中的强。

最后补充一点啊,关于以上种种疾病的防治,总体而言,既要控制好养殖水环境,合理密养,还要选择优质虾苗,加强营养,提高对虾抵抗力,同时做好日常防治消毒措施等等。别叫我写药啊,我都不知道有几个药啊,反正就是些什么芽孢、乳酸菌、蛭弧菌、VC、多糖等等。

一般在校生50可算及格,应届生50分可算及格,往届生55分可算及格,有1年经验者60分可算及格,2年经验65分算及格,3年经验70分可算及格!请对号入座!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