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5课《落花生》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3)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浅显,但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读熟课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PPT出示词语:吩咐、尝尝、便宜、石榴,请四个同学读,注意读准轻声。
2.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居然”,并造句。
三、重点感悟
1.抓重点。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寥寥几笔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 下面看看除了这两件事,课文还写了哪几件事儿?(尝花生,板书:尝。)课文中那里是写尝花生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还写了哪件事?(议花生,板书:议。)种、收、尝都是几句话,而议花生用了10多个自然段,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议花生是课文重点) 看来,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不是重点的内容写得简略,板书:详写、略写)
2.学重点。
(1)朗读课文。从第4自然段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家边读边思考,有什么疑问。
(2)读后质疑。次要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并引导学生提出重点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靠自己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PPT友情提示:
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a.围绕问题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想法简要批注在旁边。
b.写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4)反馈学习情况:
a.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b.学生读父亲说的话。
c.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截然不同的生长特点跟花生对比。
d.学生带着对这种品质和精神的钦佩读这段话。
e.指导朗读,反复读,并告诉学生课后把这段话抄写下来,背一背。
(5)深化主题。
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默默无闻„„,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那是在说什么?(做人的道理)父亲的哪句话是明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生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既然是做人的道理,那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老师引导。) 作者也是这么理解的?(或少年时的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的?)他说:(出示PPT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里边有个词语“体面”,能说说什么是“体面”吗?
看PPT再读这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哪些人是有用的人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老师也想举个例子,出示关于许地山事迹的PPT。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确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
(6)拓展提升。
孩子们,课就要结束了,和大家一起学习感觉真好。老师这里有两个事想拜托大家。大家从中选择一件帮帮老师。(出示PPT)
【板书设计】
(略写)
落花生议:默默无闻 „„(详写)
借物—————→喻人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1-15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
1、《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 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1健康是生命之本;2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3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古诗两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堤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 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字词:
形近字:锦
棉
绵
二、课文:
1 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2、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
三、拓展练习: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2、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 (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字词:
同音字:察 查
形近字:纺 放 防 仿 多音字:中 恶 着 背 载
二、课文:
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答案: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答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让我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2、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
6、变色龙
一、课文:
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
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变色龙会变色,外形奇特,一目二视,捕食神速。
二、拓展练习:
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3.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4.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7、金蝉脱壳
一、字词:
多音字:壳 ;形近字:柿、肺 ;同音字:协、胁、谐
二、课文:《金蝉脱壳》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
1.《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请你再写出几条歇后语:(并选一句说一句话) 芝麻开花——节节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三单元复习
一、字词部分
妥帖 贴补 惊慌 说谎 一贯 习惯 贪婪 贫穷 机械 戒心 推敲 礼貌 多音字:济南
接济 蒙骗 蒙蒙亮
二、《成语故事》
1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举例:“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3、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三、《推敲》
1、《推敲》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先是“推”,因此,后人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请说明理由:(1)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2)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吟诗人”)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课后习题4推敲练习
(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嫦娥奔月》
1本文是一篇 神话故事。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美丽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力大神勇、造福百姓 的后羿, 奸诈贪婪 的逢蒙。
2、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
正月初一 新春佳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七月初七 七夕节 四月五日 清明节
5、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支支吾吾 浩浩荡荡 恭恭敬敬 兢兢业业 吞吞吐吐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瓦蓝瓦蓝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2、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 )。(奉献),方(使人心灵丰满而充实)。
仿《幸福》写话: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亲吻着花朵,带给人们上好的花蜜。所以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鸟的幸福,在于站在枝头歌唱,唱出悦耳、动听的音符,让忧愁的人们,变得快乐。所以鸟儿在空中欢乐地飞翔。
3、星期天,小明约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说:不,小明,我们别去!我们还很小,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随便进入网吧等公共场所;再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上瘾,影响我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玩吧! 第四单元复习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字词: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波翻浪涌
无边无垠
奔腾不息
水天一色
震撼人心
二、课文链接:
本文是一篇事件通讯,按“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写的。充分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句: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邓小平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课文填空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 撒向 无垠的大海。大海 呜咽, 寒风 卷着 浪花,痛悼 伟人的离去……“呜咽”可以换成词语_ 抽泣、__啜泣_等词语,意思不变。
三、背诵全文。用“爱戴”和“奔腾不息”造句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词语::姹紫嫣红 染红 脸庞
二、课文链接:
1、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 栽花赏花 ”以及“ 写信教子”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 ,以及高尔基 育子先育心的 拳拳爱心。
2、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其实,高尔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的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母亲》等。,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美好的东西”分别指鲜花和欢乐。
5、“‘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是奉献,拿是索取。给别人欢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三、学完了本课你想到了高尔基的哪些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十
五、艾滋病小斗士
一、词语:轩然大波
坦然
呼吁
另眼相看
二、课文链接:
1、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 恩科西,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2、《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荡然无存 井然有序 泰然处之
3你认为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关心他人的人。
练习四
一、成语积累: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螳臂当车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二、成语练习:
刻舟(求 )(剑) 守(株)待兔 (川)流不息 金(碧)辉煌卧(薪)尝胆(首)屈一指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我的梦想》学案 鲁教版
学海导航:
1、 理解作者对体育精神的认识和梦想的内涵。
2、 品味史铁生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的语言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从史铁生的人生苦难中感受人生,思索人生,品味人生。
一、资料链接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因病致瘫, 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作家.。
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1961年出生于美国亚拉马巴州伯明翰的一个田径世家,是美国黑人田径超级巨星,现代田径史上难得的奇才,在一届奥运会上一人夺得四枚金牌的英雄人物。
二、课前预习
1、字音
譬( )如 祈( )祷 沮( )丧 嫉( )妒 炫( )耀 须臾( ) 矫( )揉造作
给( )予
2、解词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须臾 与日俱增 故弄玄虚 矫揉造作
三、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浏览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思考:作者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2、 他的梦想后来又发生的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梦想?请找出原因。
3、 刘易斯健美的躯体和闪电般的速度使他成为史铁生心目中“最幸福的人”的偶像,然而“刘易斯时代”毕竟过去了。他被打败了,史铁生陷入了痛苦之中,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那么他得到了怎样的感悟?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3、 齐声朗读史铁生感悟的这些句子,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交流时别人的观点新颖独特或者深刻的,别忘了动笔记一下。
4、 百米决赛失败后的第二天,刘易斯也“懂得这些事”,超越自我了吗?作者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用心
爱心
专心 2
5、请大家朗读最后一段,牙买加人民对约翰逊一事反应如何?作者态度如何?有何感悟?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6、 文中还有不少富有哲理的语言,它含蓄深沉又极富启迪,试着找一找,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看看你是否能产生共鸣?别忘了动笔记一下。
7、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送大家一首小诗,愿你们梦想成真。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这个梦可以是大/ 也可以是小/ 但这个梦的成功与否/ 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若你在途中放弃了梦/ 就失去了成功/ 若你在途中紧握着梦/ 便走向成功的彼岸/ 你将是成功者/ 勇敢者/ 你的人生/ 你的未来/ 都是由梦决定/ 而梦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不要放弃梦/ 成功将在你手中。
五、写作提高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那么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想?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你曾经有过挫折吗?你是如何对待的?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你想怎样实现它?请你来谈谈你的梦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老子二章》教案 长春版
《老子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 1 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三、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大家默读这一章)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7.“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
2 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8.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四、作业:
背诵默写这篇文章 第三课时 自学《知人者智》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第四课时
一、复习提问:
背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9.如果说在修身为人方面能带给我们启示的,《知人者智》一章则更为集中。这一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同学们齐读这一章,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10.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一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3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古人也认为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这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亦即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四、背诵感悟。 按照教师板书提示背诵。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继续阅读《老子》。 板书设计: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行不言之教 美之为美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功成而弗居
相反相成,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猫 》教学设计
15、猫
课标表述: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标解读: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思维误区:对“古怪”的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主要写什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2、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
四、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自学存疑。
2、小组讨论:
⑴ 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⑵ 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⑶ 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性( ) 贪( ) 稿( ) 辟( )
姓( ) 贫( ) 搞( ) 劈( )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1、提问:
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
2、自主读书、思考。
3、组内交流。
4、班上汇报。
5、讨论:
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
6、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
7、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回顾全文,体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
1、点拔: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文中有许多语句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如此逼真?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3、南腔北调(含反义)
取( )补( ) 大( )小( ) 七( )八( )
口( )心( ) 若( )若( ) 声( )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