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第一篇: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论文提纲---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 中小企业的界定(概念)
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各行各业中小企业进行界定.
二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小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4.中小企业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起到拾遗补阙作用
5.中小企业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6.中小企业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
三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外部因素分析
1.1欧债危机、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下降
1.2进口国贸易保护导致出口受阻
1.3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大
1.4某些领域国企垄断,导致内部市场难以拓展
1.5融资困难,发展受阻
1.6缺乏有效的竞争约束机制,竞争无序(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1.7承担的税费负担重
2.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2.1信用观念缺失,信誉较低
2.2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
2.3规模小,实力弱,企业力量单薄
2.4产品单一, 经营风险大
2.5对人才作用不够重视,人才流失严重
2.6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
2.7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8不重视优秀企业文化营建
四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1.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2.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3.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的智慧
4.加强内部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5.“小而精”的产品发展战略
6.采取联合经营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7.企业自主创新,树立品牌
8.与高校进行技术研究合作
9.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渠道
10.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 总结
重申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的作用,明确政府及企业自身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过程中的责任.
第二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O年来,在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速度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其间,中国民营企业挺立潮头、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讲,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气候这个大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在政策法律文件中落下有迹可循的脚印。因此,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民营经济是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持续发展 研究和思考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I
目 录
内容提要: ................................................ I
一、绪论 ................................................. 1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 ............................................ 1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 2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 2 2.完全的市场导向 ..................................................... 2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 2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 ......................................... 2 5.管理不完善 ......................................................... 3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 3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 ................................ 3 2. 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 ...................................... 3 3. 创新阶段:哲学头脑 利他精神 ...................................... 4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4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 5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 5
(三)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 .. 5
(四)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 ........ 5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 6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 6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7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 7
(二)管理水平低下 .............................................. 7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 7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 7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 7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 7
五、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有效发展的对策 ....................... 8
(一)注重内外统一性 ............................................ 8
(二)加大支持力度 .............................................. 8
(三)提升员工素质 .............................................. 8
(四)加强文化创新 .............................................. 8
六、结语 ................................................. 9 参考文献: ....................................................... 9
II
一、绪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初现到璨若星河,从观望、默认到国民经济的补充,直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是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迈进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是民营企业不懈奋进和取得非凡业绩的时期,全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强烈的关注。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已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今天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认真分析当前其发展过程中具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思考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对于进一步引导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缺乏重视、缺乏自身特色、重形式轻内涵、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脱节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济基础的必要保障、缺乏对企业文化内在机理的深入理解。只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培育出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观地说,民营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转变。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念,从外延上看,是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之外的企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应该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个体经济算起。从字面上来看,“民营”与“国营”、“官营”相对应,“民营”一词的本质规定是“营”、执行主体是“民”,强调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民营企业是人民大众以民间资本联合、劳动联合、知识智力联合、资源联合形成的社会化的、公众化的创新经济组织,它不需要国家拨款、不要国家行政编制,依靠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运作机制。当国有和大规模资本逐渐退出后,开始涌向能源、交通、金融、房地产、高科技行业,民营企业于是得到迅猛发展,期间也滋养了众多实力不凡的民营企业群体。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领导和决策能力,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家的人格力量。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企业家们不断进取的精神,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完全的市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从未来三年的发展看,民营企业500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发展模式,有397家企业表示继续立足主业,占500强企业的79-4%,其中55家企业表示要坚持主业;更多企业则是发挥主业优势,在主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向关联产业发展或适度多元化投资;有78家企业表示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创业阶段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在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民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较大的限制,
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大部分都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管理不完善
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采用了成功企业的模式,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上也以标杆为主,没有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计划性不强、管理方法单调和重市场不重现场等问题。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在30年发展变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创业、守成和创新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敢为天下先与“四千”精神,科学管理与团队精神,哲学头脑与利他精神。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政治环境而变化。在30年发展变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创业阶段、守成阶段和创新阶段三个阶段。在创业阶段,他们表现出敢为天下先与“四千”精神;在守成阶段,他们表现出科学管理与团队精神;在创新阶段,他们表现为哲学头脑与利他精神。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
民营企业的创业阶段。从宏观上讲,是自改革开放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大致是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一段时间内,整体上是处于“草商”阶段。从政策和法律角度来说。也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枷锁。在此环境中,民营企业(个体户、私营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吸取历史教训,敢为天下先,具有“跑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吞尽千辛万苦办企业、道尽千言万语拉客户,想尽千方百计访成功”的“四千”精神,有常人所无的胆识与魄力,有着先知先觉的敏锐力。还要稍微具有市场意识和知识。正是因为企业家们具有这样不懈追求的精神,中国的民营企业才能不断地突破。即使过程中有失败,有低谷,仍未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2. 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
守成阶段的民营企业家以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秉承传统道德,具有经营管理
智慧的商人。这一阶段的民营企业家被人们称作“儒商”。他们正像以敏捷和速度著称的猎豹,嗅觉敏锐,行动快捷.能够巧妙地避开陷阱,迅猛地抓住猎物,并且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修炼出了对危险和机会特殊的直觉。他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熟悉每一种利益格局,懂得在其中如何合法而又灵活自如地穿行。民营企业高速发展势必对企业领导者的战略领导力的要求在提高,战略领导者未必具备全面的科学管理知识,但至少具备科学精神,能够完成对企业的正规化管理。
3. 创新阶段:哲学头脑
利他精神
创新阶段的民营企业家.主要体现为商人和哲人的结合体,是能用哲学智慧统率科学知识的新商人,可称之为“哲商”。在经营运作中,他们体现出来的是大智慧,他们就像草原中的大象一样,站得高、看得远,走得虽慢,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累积雄厚的实力。在商界中,这类哲商屈指可数,但却是民营企业家们向往追求的目标。
在创新阶段,从国家整体情况而言,体制转轨成功,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同时,我国的社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工业社会与开放社会已经基本形成,民营企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单单为了企业利益而发展,需要分担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譬如,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支助,这种支助未必是直接的经济无偿投入,也可以是参与对西部的建设。本质上,这是民营企业的利他精神的体现,因而民营企业走人了“创新”阶段。对民营企业家战略领导力的要求相应的迈入艺术境界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哲学境界。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西部大开发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实际上也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事业建设、分担国家责任,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体现。跨国巨头进军大陆。民营企业面对的挑战巨大,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以应对外资企业的巨大压力。这种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战略领导力达到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的展现。在这两种境界下,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民营企业战略领导力的具体要求。对社会责任的分担,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利他精神。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是竞争,而竞争又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民营企业通过反对垄断和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形成了保持竞争的压力。只有保持竞争才能避免过分集中,为经济繁荣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民营企业是促进竞争与防止垄断的推动者,同时又是与垄断竞争的强有力对手。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集中程度和有机构成越高,吸纳每一个劳动力就业所需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同等数量的投资可以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民营企业组织成本低,经营灵活性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也是保持民营企业较高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萧条时,大企业为转嫁因萧条而造成的损失,都采取裁员的做法,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震荡要少一些。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量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大就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 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 民营企业组织规模小,对个人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约束小,成为科研人员的试验场所,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也小;民营企业面对竞争生存的压力,使它更具有技术革新的动力;民营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敏感,也具有革新意识。这种内在的本质原动力引导着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l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达11174家,获得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的有l2家。
调研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共拥有有效专利74631项,比2010年增长58.38%,其中的43.76%为发明专利。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23522项专利总量居于民营企业500强首位,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6.35%,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
(四)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
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商品、货币、技术、贸易、管理的国际流动性的扩大而与日俱增。民营企业500强“走出去”步伐加快,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项目数量的增长较快,投资规模增大,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走出去”目标明确,开始在战略高度进行全球布局,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已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150家,投资企业或项目达到584个,累计海外投资额达到123.4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99.92%。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有32家企业遭遇贸易摩擦,共发生72起,其中知识产权纠纷和反倾销是最主要的类型。面对贸易摩擦,民营企业500强逐步学会按照世贸规则有组织、按步骤、有层次地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协商、应诉、起诉和仲裁等多种方式应对,同时联合同行业共同应对、借助商会力量也成为重要选择。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展民营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增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土地使用面积,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可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和商业的繁荣,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可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可以纳入城市保障体系,获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财政税收的增加,可以有更多的公共支出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企业数量、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自主创新、对外投资成果显著,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持续提升。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制度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内生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是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必然选择。
近年国企面临困境,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民营企业成为安置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有近600万下岗职工被私营企业所吸纳,极大地帮助了国企下岗职工失业的严重问题,支持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常实施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理由认为民营经济将发展成为我国有光明前景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民营企业坚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会取得更大成就的前提下定位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石,也是应予以自身的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所占有不可动摇地位的正确评价。
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 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人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
(二)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难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人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 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 左右。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
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五、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有效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内外统一性
企业的外部文化应该是内部深层文化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内部核心文化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出来,又对内部核心文化的培育和丰富起促进作用。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做好愿景、战略等实施纲要,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企业战略实施分解,分层落实,使员工清楚自己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这样通过企业制度和流程的贯彻和遵守,员工的行动就能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强品牌宣传,建立员工行为规范,树立企业形象。外部文化宣传能够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信赖程度,刺激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工作质量。二者相互作用,内外互补,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二)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问;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向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三)提升员工素质
要建设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首要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加强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和推动者。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和自觉程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文化,就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家首先要自觉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层面上确立企业文化;其次,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植入员工内心,从提高水平、普及科学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同时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逐步改变员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陈旧观念,树立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四)加强文化创新
加强集群文化建设,进而实现文化创新。所谓集群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集群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集群特色的
文化观念、文化形式、行为模式、管理制度与员工心态,体现了民营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成员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竞争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共同信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企业共同风范和精神。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特别适合发展集群文化,企业集群兴起的地方普遍具有竞争和包容的文化传统,人们善于竞争,但又能包容竞争对手,允许竞争对手通过公平的手段参与竞争,通过包容性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创新,从而达到民营企业联合、共赢的局面。
六、结语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企业自身全方位作出努力,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制订出切实可行而又凝聚精华的文化内涵体系,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基础之上,适时进行改进、提升,从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而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着力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培育出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达到预计的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
2.王争辉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3) 3.陈乃醒,傅贤治.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 4.吴晓波.吴晓波全集【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黄胜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08 (14):81.82.
7. 朱清香,史卫华.对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8(16):74.76. 8. 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 9. 程美秀.民营企业的战略危机、战略选择与战略保障体系.山东经济.2003 10. 王争辉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3) 11. 刘风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第三篇:深化税制改革与加快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刘晓婷
【摘要】:税收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最重要杠杆之一,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每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是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财政需要相适应。然而,形成于10年之前、运行了10年之久的中国现行税制,同其赖以依存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不相匹配已成为共识,日益表现出与经济全球化下现代企业发展的不适应性。若不对税收制度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税收制度肯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箭在弦上。 本文从现行税制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入手,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必要性。根据入世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改革方案和企业体制改革方向,设计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模式。 除结束语部份之外,全文共包括六个章。 第一章导论,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阐述我国的税制发展过程。 第三章深入分析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第四章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国情,剖析我国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第五章简介国外税制改革的内容、经验和启示。 第六章详细阐述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税制改革 税收征管 企业发展 博弈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
4【分类号】:F812.4
2【目录】:
第一章 导论8-1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9
三、论文结构与创新9-11第二章 我国税制历史回顾11-1
3一、1953年税制改革1
1二、1958年工商税制改革1
1三、1973年的税制改革11-1
2四、1979-1993年的税制改革1
2五、1994年税制改革12-13第三章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13-25第一节 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13-14第二节 现行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14-2
5一、现行税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性和差异性14-20
二、从博弈角度看我国税制改革中的问题20-
21三、宏观税负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21-2
5 第四章 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25-30第一节 税制改革的必要性25-26第二节 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26-30
一、两大进程决定新税制改革应有全球化视角27
二、税制改革全球化视角包含的六个方面27-28
三、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具体原则28-30第五章 国外税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30-36第一节 欧美国家税制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30-3
3一、减税30-
31二、扶持科技开发
31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31-
32四、启示32-33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经验及启示33-36
一、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总体比较33-3
4二、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34-36第六章 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策略与内容36-53第一节 税制设计36-37第二节 税种设计37-4
4一、增值税改革37-40
二、企业所得税改革40-
42三、个人所得税改革42-44第三节 费改税44-45第四节 加强税收征管45-48
一、税制优化必须考虑征管因素45-46
二、税制优化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46
三、税收征管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税制结构的优化46-47
四、具体措施47-48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48-53结束语53-54参考文献54-57后记
第四篇:毕业论文我国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吉 林 XX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名称: 我国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院
系:
工商XX学院 工商管理
XX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420709402050
XXX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5日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我国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有近90%的企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如今,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国外学者的一致认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也日益认识到其积极作用,并通过对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的大量研究与分析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论证。但我国的创业投资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更好的发挥创业投资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而结合实例且通过对比分析而把这些关键的问题一一指出,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的指导和促进该行业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业投资 ;民营企业 ;知识产权 ;创业板市场
Problems of ventur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Such as mengniu for example
Abstract: The nearly 90%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now, venture capital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moting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y foreign scholars agre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ts positive role, and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 lot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detail case well. But the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evitably. The presence of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enture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These problems must be solve to better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for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s an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key to the issue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then find out th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o that we can better guide and promote the industry to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venture investment;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目
录
一、创业投资发展概况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创业投资简介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现状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创业投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资金规模和来源约束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法规及政策不完善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政府过多的不合理介入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不畅通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创投机构与企业目标的殊异性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与优良中介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投融资文化氛围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如何加强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促进作用的对策(0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从政府角度 ........................................................................ (0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从企业自身角度 ................................................................................................... (08)
(三)从创业投资机构角度 ........................................................................................... (09)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一、创业投资发展概况
(一)创业投资简介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障碍之一。而从创业投资的起源及演进来看,其基本的功能也正是为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中小企业项目筹融资。也就是说创业投资正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下形成并发展的。因此,研究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在研究创业投资之前又必对其定义有一个正确认识。而关于创业投资基本定义的认识 , 目前存在着很多观点,国际经合组织1996年定义创业投资为对常被大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忽略,具有高风险和规模较小的高科技公司的投资, 并提出创业投资亦可指那些对未上市的初创公司投资并参与管理的资本。而美国全美创业投资协会在2000年指出 ,创业投资企业是由专业投资者提供资金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一种股权投资形式,该投资的投资对象为高速发展并蕴藏着有望成为某行业重要公司的潜力新兴公司。我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则指出, 创业投资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 ,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我们这里选取美国全美创业投资协会相对宽泛的定义作为本文的论证基础,以扩大本文的研究范围。根据创业投资的定义可明显总结其具有以下几大显著特点。首先是创业投资是以权益资本的方式存在的, 并有其独特的退出机制;其次是创业投资周期长、高风险、高回报;再次是创业投资的主要目标是拥有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的中小企业;最后是创业投资是专家管理型的特殊融资方式。
(二)创业投资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创业投资的发展已有六十多年历史,而我国创业投资仅有十五年,在创业投资的特征、运行机制、组织模式诸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对创投全方位研究有雄厚的实证基础可验证。目前对创业投资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影响创业投资活动的因素及其对创业企业的作用上展开,其中创业投资对融资企业所起作用的研究理论比较成熟。具体如下:
创业投资被称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可弥补传统金融市场难以介入的市场空隙,也能为受传统信贷制约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或模式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从而在资本和高新技术及新型商业模式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有效克服高新技术及新型商业模式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障碍。许多学者对其具体作用进行了研究,具体综合总结为两大点:
首先,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的资金支持。融资难是新兴民营企业成长的关键障碍。新兴民营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不确定性高以及缺少可抵押资产等原因,很难筹集到资金,创业投资为创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克服资金困难可以做出巨大贡献。如美国,有近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80%的新技术企业是在创业投资的支持下逐步成长,没有创业投资,这些企业是很难实现成长的,创业投资通过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成长的可能性。
其次,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增值作用。创业投资不仅具有为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难题的功能,还具有传统金融中介无法比拟的作用,即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增值作用。创业投资的这些增值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化监督,实现管理层人力资源增值。进行投资后,创业投资家会通过成为董事会成员或非正式地对其投资的企业进行持续的监督、引导并要求企业制定适当的激励和薪酬体系,给管理层施加压力并激励其努力工作。通过积极的监督和参与公司董事会,创业投资家与企业分享其专业和知识,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市场能够认识到创业投资家的监督价值,在IPO时给予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更高的估价,而且创业投资家的监督质量与企业上市后的运作绩效呈正相关。
(2)提供成熟管理经验,实现管理绩效增值。由于创业投资家往往都是某一产业或领域的专家,因此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管理支持,如战略咨询和指导、高级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再融资安排等。创业投资家主要在帮助企业另外筹集资金、战略分析、CEO更替、管理层招聘方面提供了服务。创业投资家在战略性卷入(如提供财务和商业建议、在董事会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密切与CEO的个人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创业投资的上述管理支持都对企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3)提供低成本网络资源,与合作伙伴共享发展。创业投资家拥有巨大的网络资源与人脉,这些网络资源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创业投资家一般都会为其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合作网络,便利了与其他公司和专业机构的沟通合作,有助于企业获取和利用创业投资家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筹资渠道、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业务往来网络、专业服务机构和有价值的战略信息五大方面。
(4)代表高质量标准,实现品牌增值。由于创业投资家严格的项目筛选广为人知,因此,获得创业投资往往被认为是企业质量的体现。创业投资对企业的声誉和品牌的提高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是向外界传达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的正面信号,其次是有助于企业与其他拥有互补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展开合作,还有利于树立银行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潜在顾客。企业声誉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更多更大的关注,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实现快速成长。
二、创业投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规模和来源约束
创业投资的融资渠道过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投资的规模, 风险资本的供给是影响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2年上半年我国创业投资总额19亿美元,虽然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和美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2012年美国创业投资总额
2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达283亿美元。而且我国这19亿美元里还有不少的国外资本。在美国,风险资本来源于富有个人、大企业、保险公司、各种基金和政府投资等多种渠道,这些风险资金大都通过创业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相比之下,我国并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2012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近40万亿元。由此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并不缺乏资金,但却没有合理的引导社会投资结构。各地创业投资基金或公司大都是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2009年财政预算和国有机构占创业投资总额的比例为62.5%,而其所占募集资金额更是达到70%。这与美国的政府所占募集资金额为9%的比例相差太多。正是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十分单一,从而导致了我国创业投资机构受资本规模和资金来源的限制,无法快速发展。甚至一度造成境外资本成为我国创投资本的主体。国内稍大的创业投资成功案例很少有国内创投的参与,这能看出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差距所在。
(二)法规及政策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公司法》及《合伙企业法》中对创业投资的运行都有一些规范条款,但我国目前有关创业投资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上市标准过高,对创业投资基金供给的限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完善,对创业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限制,对股份回购的限制,对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金额的限制,对创业投资公司设立条件的限制等等。2012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成思危在福州表示,这几年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很快,现在面临着规范市场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而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部保护和规范创业投资行为的专门法规 。创业投资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而我国现存有关创业投资的法律,主要是《公司法》, 其中就在许多方面与创业投资业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和矛盾。具体表现在创业投资机构的市场准入和组织形式上,在法律上存在障碍, 如合伙企业法只允许自然人合伙办企业; 创业投资机构行政色彩过浓, 不利于保护投资人和管理人的利益和积极性; 资产委托管理缺少法律规范的依据等。又如, 创业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 但至今仍未对创业投资基金进行立法; 由于法规建设不健全, 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
我国创业投资也缺乏政府的引导,很少有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更缺乏规范创业投资发展的有效机构,市场制度也没有很好的建设起来。比如在税收上, 国家虽然给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 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 创业投资者在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要双重征税。这种滞后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运作和发展。
相比之下,美国早在1940年通过的《投资公司法》中便着重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又在1958年,美国颁布《小型企业投资法案》,并据此建立了小型企业投资公司制度,确立了创业投资基金的合法主体地位,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对不同产业公司提供初期融资,
3 1 也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创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以增加中小企业的投资渠道,带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迅速的出台了对创业投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设立了“小企业风险研究基金”,规定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的10%要用于支撑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而这些资金是通过财政支持实现的,即政府向创业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无偿资助 。又采取了诸如放宽各类基金参与直接投资的限制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创业环境。这些都使美国创业投资业得以迅速发展。
(三)政府过多的不合理介入
政府支持创业投资产业的一般动因在于创业投资市场存在着自然缺陷,即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存在,会阻碍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这就使政府介入成为必要。 但政府应着重对垄断、外部性和市场调整时滞等问题进行调节,并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支持与供给,而不是过多的直接参与其中。据统计,2009年财政预算和国有机构资本占创业投资投资总额的比例为62.5%,而其募集资金额比例更是达到70%,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过多介入。创业投资是个竞争性极强的领域,政府不宜进入这一领域充当主要投资者。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资金与创业投资的特性不相符。即由于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机构无法改变产权虚置以及所有者缺位等产权制度缺陷,造成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机构缺乏为获得创业投资高收益承担高风险的动力,高风险与政府资金规避风险的要求相矛盾,极易出现投资的短期行为。创业投资业务的失败率一般高达70%-80%。正因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所以政府的过多介入反而会影响创业投资的正常发展。而我国前期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原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银行于1985年发起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创业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经过l0多年的惨淡经营 ,最终仍难以避免于1998年以失败而告终 ;1990年成立的第一支创业投资基金——深圳南山创业投资基金最终完全蜕变为证券投资基金 。
(四)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不畅通
创业投资的活力就是资金的循环流动,其核心问题就是退出机制是否健全。只有退出,风险资本才能重新流动起来,风险资本家才能把资金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上,风险资本才能开始下一循环。因此,退出机制是创业投资业健康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基石。而对于创业投资的运作机制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融资,投资,退出的循环往复。资本运作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增值,创业投资的真正回报的实现是在退出过程中体现的。所以,退出机制是否完善,决定了创业投资能否成功取得收益。创业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套牢于项目之中,无法自拔。因此,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目前,我国虽于2009年5月1日启动了创业板市场,极大的改善了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我国创业投资的退出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这些方面:
4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主板市场对创业企业的要求过高
我国主板市场对“先天弱小”的风险企业“门槛”太高。主要表现为创业投资通过IPO退市的渠道不畅;推动风险企业的公开上市所需时间周期相对比较长;限制出售的条款众多,如《公司法》规定, 上市公司资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且必须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但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和新加坡的SESDAQ市场对此没有要求。这些条款限制了我国创业投资退出的发展。 2. 创业板市场仍不成熟
我国创业板上市条件与主板相比,门槛降低了许多,但中国创业板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标准与其他国际创业板市场(美国NASDAQ 市场为例)相比依然较高,审核仍然较为严格。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 企业并购中制度不合理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风险企业都可以得到公开发行股票的机会,因此那些不具备条件上市的风险企业会选择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创业投资退出方式。在企业并购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并非是并购的唯一主体,政府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动机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承担了并购主体的角色;二是并购市场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发达;三是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措施尚不配套。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被并购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突出等。
4.国内破产企业清算机制存在缺陷
就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破产清算方面的执行操作上手续仍十分复杂,且过程缓慢,而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创业投资企业通常都不能通过及时的采取这种方式来减少损失。但在很多情况下,创业投资机构又不得不必须断然的采取清算的方式退出。因为创业投资的风险比较大的,如不能及时退出,将导致更大损失,而且影响创业投资市场可利用的资金量及风险资本的融通。 5.缺乏完整的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创业投资的运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我们认为,我国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应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易体系。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广大中小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在二级市场上,普通的投资者对高科技及创新企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预测性,使得风险企业很难获得广大投资者的认同,普通的广大投资者对风险企业不认同的话,创投机构就不能很好的从风险融资企业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企业的发展。
(五)创投机构与企业目标的殊异性
创投机构与企业目标是具有殊异性的,表面上看来两者利益趋同,创投目标是对企业投入股权资本,并提供管理及财务等支持,使企业发展处于一个好的状态,并通过使其尽快上市,或被其他企业并购等方式套现,获得超额投资回报, 这个过程一般用3到
5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5年的时间。并且从创业投资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来,它本质上就是一种期望高回报的投资。而企业的目标则是使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并长期持续发展,做百年老店。在这两种目标中既有一致,也有冲突,一致是都想企业发展良好,从而获利。冲突的是创投机构希望企业在3到5年相对来说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即在上市时能有个好价格就够了,以便获取巨额收益,并不会考虑创业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企业不仅想3到5年内迅速发展,更想长期持续发展。二者目标差异存在的原因可归结为创业投资企业具有趋利性和短期性两大特性。所谓短期性即创业投资不能陪伴创业公司整个生命周期, 退出是他们必须要做的选择。趋利性即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虽然双方都是以做大企业,博取更多利润为最终目标,然而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退出和回报,投资的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很多投资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摘果子,很少有人愿意种树。更别提出现困难同舟共济了。简而言之就是创投机构追求短期投资效益和企业长效发展理念之间的冲突。
两者的殊异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创投机构不会给企业太多时间,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时不我待”。在创投巨额资金的压力下,企业不得不把高速发展、谋求上市列为短期内必须实现的目标。但是快速发展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根基不稳,管理混乱及经营策略上的急功近利,带来很多后期问题,这些都需要考虑。其次,创业投资投资一个企业之后,一般在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个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上市,所以他和企业一般都订有对赌协议,每一年的营业额,增长额等都有具体的指标,如果没有达到指标,企业创始人就会有很大的压力,有时企业创始人会有因股权结构的变化而失掉企业控制权的危险。
(六)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与优良中介
创业投资和风险企业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投资者对技术市场的前景及创业者素质的判断。创业投资不但需要既懂工程技术、又懂企业经营管理,并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丰富的金融投资经验的全面型的创业投资家,而且需要富有进取精神、甘冒风险、百折不挠、掌握高新技术创新发明的开拓型风险企业家。但目前我国这样的人才可谓少之又少。而且我国虽有很多的中介服务机构,但是,大部分的信誉都不够好,得不到大家的信任,能够为创业投资服务的优质中介机构屈指可数。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对中介机构监管制度严重不足。我国还没有成立全国性的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型组织,此外,对于中介结构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第二,中介机构服务层次低,信誉度低。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口碑普遍不好,在服务的科学性、真实性都远不能满足需要。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风险市场正常交易的进行。第三,目前从事创业投资中介服务的人员普遍缺乏风险资本运作的经验与足够的专业知识,国内创业投资多数还停留在学术论坛和理论研究层次上,在实际操作上真正懂得创业投资的人才还不多,大部分投资人才都来自于政府、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部门,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多数缺
6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乏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局限性较大。 这些因素阻碍了中介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七)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投融资文化氛围
创业投资作为一个创新的市场形态,需要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其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发扬一种敢于创新的文化。这种创新精神就是使创业投资家和科技及创新企业家敢于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建立开发新资源、引进新工艺、生产新产品和采用新型组织形式的企业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也就是说创新型的社会才是创业投资发展的沃土。而在我国,政府虽然一直倡导建立创新型社会,但受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文化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换个角度来看,创业投资之所以能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美国诞生并发展迅速,正是因为其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也最具创新性的国家。而创新性国家的形成正是源于创新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三、如何加强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促进作用的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
1.积极引导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健全各项制度
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环境,具体如下:
(1)改善创业投资主体结构,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构建民营资本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改变其政府主导的现状, 积极构造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 逐步转变由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模式, 大力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及高科技企业参与创业投资, 放宽对保险基金、信托投资机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资金实力雄厚的个人投资者以及国外风险资本等投资者介入资本运营的限制, 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创业投资企业, 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营资本主体等, 刺激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 形成由民营资本主导的创业投资格局。
(2)正确定位政府地位。应正确看待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中的作用,创业投资归根结底是一种商业性行为,是由市场机制推动发展的。在努力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 一般来说,政府支持创业投资也应是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来促进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努力培育风险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
(3)加强政策支持。政府支持创业投资业发展的最常见的方法是政策支持,像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等。政府应只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创新乏力的情况下给予支持,如资助研究开发活动、设立孵化器、加强国际间协作、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促使创业投资机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指导和咨询,推荐人才或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使国家的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4)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意识需要培养,创新潜能需要激发,创新行为需要得到激励。政府应积极引导解除旧观念的桎梏,推陈出新,引进吸收创新文化与观念。 创造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和自主创新的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
7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自主创新,提升和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冒险,激发公民的创新精神。
(5)引导创投人才的发展。一是在各高校加开创业投资课程, 讲授创业投资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包括理论和实践;二是国家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创业投资职业认证, 促进创业投资从业者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创业投资各中介机构、企业和各高校、研究所开展合作, 联合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背景的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四是促进国内国际的创业投资行业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并制定优惠政策, 使国外的优秀人才向国内流动;五是注重对创业投资高端人才的培养, 并建立有效的选拔和考核机制。这样从低到高建立人才储备体系, 并保证世界范围内创业投资人才的合理流动, 才能构建完善的创业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2.完善有关创业投资的法律法规
修改完善现行法律为创业投资的发展扫除障碍。具体来说:
(1)修订《公司法》,规范创业投资运行,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法》虽然为规范创业投资奠定了最基本的法律基础,但在某些具体规定上存在着很多与创业投资发展相矛盾的地方,因此,应该对之进行修订。一是修改关于我国现有公司组织形式的规定,加入有限合伙这种公司形式,给予有限合伙以合法的法律地位;二是修改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能自由转让出资的条款;三是扩大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在公司注册资本的比重,以知识产权入股的比例可由出资人协商确定,法律不作硬性规定;四是放宽风险企业上市的条件。
(2)制定《创业投资法》及《创业投资基金法》等创业投资核心法律。从指导思想上把保护投资人的权益和规范基金的运作为核心,鼓励和支持创业投资,充分保障创业投资参与者的正当权益,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以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快速、高效发展。
(3)完善创业投资中介机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创投中介市场比较混乱,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规范。一是确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二是填补法律空白;三是加强对中介机构法律控制力度;四是建立行业管理协会和高科技成果评估机构。但必须做好有关法律规定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才能使有关法律控制能落到实处。
(二)从企业自身角度
1.引进创投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中小企业在决定融资前,应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摆正融资行为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位置,对融资的难度和长期性应做充分的估计,然后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使融资行动具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的放矢,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对创业投资也要有彻底的了解,知己知彼。适不适合引进,有没有必要 ,这些都要考虑清楚。否则创投资本不仅不会带来好处而且还会带来损害。蒙牛在引进创投时在这一点
8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上就做得很好,这也正是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2002年初,蒙牛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香港二板。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由于蒙牛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通过相关关系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见了面之后摩根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众所周知,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创业投资,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与鼎晖提出的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包括正准备为其做香港二板上市的百富勒朱东,也认真分析过企业的境况,最后才决定引进创业投资,并取得巨大成功。 2.对引进创投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
引进有度,严格把关企业控制权。创投资本绝不是引进越多越好,创投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和思科创始人桑迪正是因盲目的大量引进创投资本而遭遇被逐出自己公司的惨境。而国内也有新浪罢免王志东,聚众传媒被分众传媒并购的案例。而阿里巴巴当初从日本软银引进创投时,马云说他只坚持一个条件,那就是创投机构的股权比例不能大于公司管理团队的股权比例。同时,融资企业也不能被创投机构牵着鼻子走,创投机构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创投机构只是公司发展的一大辅助与参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创业管理团队。因此创业企业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创业投资的利害,尽量趋利避害。
(三)从创业投资机构角度
1.需要建立自身的品牌与信誉
创投机构本身虽也是一个盈利性企业,但也肩负企业的社会责任,想要做的长久的话,也需要建立自身的品牌。切不可只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忽视融资企业的利益和社会责任感。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获得高收益,但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味的的保护自己利益而将融资企业弃之不顾的创投机构一定做不长久。正如蒙牛选择并信任摩根的原因一样,当时摩根士丹利和鼎晖说,为了将来红筹上市,要蒙牛通过一系列法律结构重组把蒙牛股权放到国外去,对此蒙牛内部是有些担心和疑惑的,他们这个团队全是本土的,当时对私募这一套不太吃得准。但牛根生说,摩根是世界知名百年老店,我不相信会为了我们这点钱骗我们,毁了他们自己的品牌。看来蒙牛之所以选择摩根士丹利和鼎晖正是因为两者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与信誉。因此,国内的投资机构也应重视自身的品牌和信誉。 2.需要更加专业化
美国的创业投资非常专业化,专注某一个领域。不像中国的创投什么都做,早期、中期、晚期都做,农业也做,高科技也做,消费类也做。 创业投资机构的专业化不仅对创业企业有极大的优势,在与其他对手竞争中也会占据优势。专业化的创投机构会更受
9 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融资企业青睐,也能极大提高成功率。小肥羊引入创投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就其做审计的那一段时间里,包括摩根、高盛等在内的境内外20多家创投机构纷纷找到了小肥羊,明确表达投资意向的也有三四家。而小肥羊却最终选择了规模和名声并不算大3i创投。小肥羊常务副总裁卢文兵解释其原因道:“在接触过程中,3i对于餐饮行业的理解和深厚的国际网络让我感到有些吃惊。”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参股小肥羊之前,3i已经在全球投资了60多家食品企业,对餐饮连锁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网络关系。最后小肥羊在2008年成功上市,3i创投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这一切正源于3i的专业化。
10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郑宇梅.对创业投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9 ,(10). [2] 喜济峰,郭立宏.创业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效应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2). [3]郝建萍.创业投资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分析[J].中国商贸,2011,(11). [4]苏 菁.中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1. [5]马春华.创业投资介入对中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影响[J].财经视线,2012,(3). [6]贾生华,王敏,潘岳奇.创业投资对企业成长促进作用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学,2009,(6). [7]杨大楷,李丹丹.政府支持创业投资的必要性研究述评[M].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5). [8]王 卉.中美两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2). [9]汪翠荣,雷良.中小企业引进创业投资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10). [10]刘 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创业投资作用机制分析[J].福建论坛,2011,(5). [11]张陆洋.创业投资发展国际经验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1
吉林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笔者的心情十分激动,本文的完成既是笔者努力的结果,更是XXX导师亲悉心指导的结果。在整个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导师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和鼓励,他多次询问论文的写作进程,多次为我批阅文章并提出修改意见,他的精心点拨为我开拓了研究视野,修正了写作思路,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外,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了学生很大感触,使学生终生受益。
1
第五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内部不同群体间在总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个人利益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具有根本的对抗性质,能够在协商、协调的基础上得以解决,从而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邮政
工会的职责、特点和优势就是能够把职工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变成各方的广泛共识,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也是中国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工作实践,使本人深深感受到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构建、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己成为了工会工作的新趋势。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加快了职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凸出显现,职工队伍结构复杂的状况,需要工会组织依法给予多层次、多方式的维护。如何满足企业需求,如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则是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必须解决的课题。为此,认真落实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发挥工会组织整体功能作用,就要具有创新思维,不等、不靠、不怨,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组织体制和运行形式。湖南邮局以工会委员会为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指挥中枢作用,整合工会资源,拓展工作领域,搞活基层,扩展业务,围绕维权根本职责,将“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贯彻各项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维权能力建设的重点目标,健全完善支局工会常委会议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季度例会和决议通报制度;要求工会委员会作为工会组织的领导集体,发挥“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作用。改革的方向是将工会组织的主流业务职业化、工会领导干部复合型,工会组织向着依法、民主、科学、群众办会的方向发展。
要做好工会工作,归根到一点,那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事,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尽心竭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工会凝聚力,首先就必须知道群众在想什么,他们的意愿是什么,也就是常说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然的话,就难于找到与群众的结合点和共同语言,服务就会是无的放矢,从而令群众不满甚至让他们厌烦。而要做到知群众之所想,惟一的途径就是深入到他们之中去,既要身到---共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心到---情真意切、满腔热情、倾心交谈,做群众的知心人。只有这样,才能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真切感受群众的情绪,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缓解职工工作压力,以及调动职工对工作热情的积极性,深入职工生活中,本着“服务职工,造服群众”的宗旨,支局工会制定了为职工办实事的五项工作计划,除此之外,平日职工有什么建议或意见都可以写出来放在意见箱里,支局领导都会认真考虑。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
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发挥,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把握了这一点,工会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当中定好位。湖南邮政独立运行以来,始终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摆在工会工作的首位,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就决定了工会组织必须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充分发挥“疏导”和“协调”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建立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氛围,进而不断改善企业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二、把“以人为本”贯彻工会工作的始终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人文基础是强调以人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将企业所有资源活化,并赋予其独特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工会组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应该是维护员工利益,并通过维护员工群体利益去维护企业长远利益。因为,在企业中,工会组织应该是、也必须是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应当也必须切实履行“维权”的重要职责。在湖南邮政的改革发展中,我省邮政各级工会组织高度关注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切实保证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积极成果,在体现“三个关爱”中,真正达到“两个维护”的统一,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收到了实际的工作效果。
三、选择好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切入点
首先,
工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抓住了企业灵魂的塑造。工会组织源于职工,具有靠近职工的先天优势,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湖南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人气和职工的士气,也得益于由此产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这种精神形成的过程
中,我省邮政工会通过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工会组织要把民主管理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民主管理是和谐企业的基本标志,也是工会组织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会组织应当通过强化局务公开、促进职代会建设等方式,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明确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在国企中,反映在上下左右中的沟通和协调问题较多,甚至还会有一些非良性的互动造成负面影响。工会组织要从疏导铺路出发,以活动、会议、谈话等形式化解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障碍,培养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用企业愿景教育来凝聚人心。湖南政在走出企业扭亏的困境之后,及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愿景,以把湖南邮政建成“用户满意、行业领先、社会羡慕、职工自豪”的美好愿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局敬业,把个人愿景融入团队愿景,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着力解决现阶段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突出问题
促进落实职工合法的政治权利,给职工一个平等的发展空间。通过局务(班务)公开、职代会建设、民主管理等有效手段,使职工能真正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增强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理解,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
通过工资协商等制度,给职工一个合理的薪酬待遇。平均分配阻碍生产力发展,收入悬殊更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适应企业发展水平的分配政策才是合理的,也才能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通过集体合同、工资协商等制度,督促行政,逐步缩小差距,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机制的最大活力。
通过民主管理等制度,给职工一个舒畅的工作氛围。快乐工作的人工作效率高,创造力强,容易合作,成绩显著。快乐工作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活力。要创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职工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谁工作,即在职工思想上形成对主人翁地位的真正认同。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通过建立、完善民主管理等制度,推进企业局务公开,使职工在企业中真正行使主人翁权利,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价值,从而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工会组织只要心系职工,真心实意对待职工,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家”的感觉,使职工先安居而后乐业,就能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