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大全)

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大全)

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第一篇: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

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

第一篇: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

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收获最佳效益。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要想取得快速平稳持续发展都需要和谐发展环境。而和谐发展的环境是需要人来构筑的。同样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建立和学生以诚相待,平等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创造性教学中,师生参与,交往互动,信息交流,教学相长,互学,互助,互促,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越为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越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越便于“创新精神”的养成。很容易想象“填鸭式教学”或者依然维持教师“最高地位”的环境下,创新意识的形成何其艰难。教师关注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对于孩子们都是一种鞭策和鼓励,都可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发言,尊重学生意见,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励大胆想象,不亦步亦趋。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肯定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然后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课上成教师的演讲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好保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地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 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运用合理的评价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其自发学生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更要求教师倾注教学才智进行培养,而这也是长期捆扰着美术教师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探讨独特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能力,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儿童美术作品的形象应建立在合理的儿童生活基础之上。因此,研究和探讨儿童易于掌握的绘画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合理的绘画构成意识和形式语言,对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术作业,教师仅打个分,显然是不够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业展评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学生之间作业相互比较、讨论,互评提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引他人好的绘画方法与创意来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可互相激发其想象力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信心,自尊心加强了,也提高了他们的成功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美术课堂教学是充满快乐和笑声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充满创造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把美术教育艺术与生命艺术合二为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它是“催化剂”,能有效催化学生的身心良好变化;它是“春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它将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帮助我们开辟一片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天

第二篇:小学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

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胡总书记在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论述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国家需要和谐,校园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决定着有效教学的达成度。

从教育发展角度看,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有效的育人氛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更加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课堂的和谐与有效的研究。和谐有效的最终落脚点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因此,是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令人愉快的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学生个体全面素质发展角度看,有研究表明,课堂学习环境强有力地制约着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由此可见,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课堂的因素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决定作用。在集体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喜好、特长,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责任心强等良好个性品质,克服怯懦、怕负责任等消极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因此,是顺应学生成长心理的需要。构建快乐和谐课堂,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绪下提高学习效率。《现代学校心理学》指出:“学习情绪是指个体对学习情感的意义倾向,表现为对学习的喜恶感受和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开发。构建“和谐课堂”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看,当前课堂教学封闭,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较为严重,学生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依然是个现实问题。因此,加强这类研究是改变课堂教学困境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富于生成并不断有愉快体验“和谐有效课堂”是明智之举。

从学校长远发展角度看,着眼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可促进学校整体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办学品位的“阳光工程”。

我们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当今有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我校当前课堂现实情况,提出了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

(二)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的和谐有效是相对低效而言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和传统课堂不是截然分开的,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阻碍了课改的推进。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感到“困惑”,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操作记忆多,鼓励创新少。通过几个不同阶段的课堂观察和调研,我们发现:

1、教师素质不高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欠系统、基础知识欠扎实、教学语言欠规范生动等。

2、常常因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不学不思。教学中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一下课就随着批改作业翻过去了。没有认真进行反思,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二。

3、教学目标及知识点把握不准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三。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了航向,航船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

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好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四。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同样重要。预设一定要细,不但要预设教学环节和设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设当学生不能达成目标时该如何启发、引导,要把启发、引导细化到学生A说法,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学生B说法,又该怎么说?如何引导?当然,在遇到预设中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时,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生成出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方案,而不能“避而不谈”或“呵斥批评”。

现在的学生见识广,思维活,在课堂中常常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做法,这些常常让我们难以应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跟学生进行深入的交往,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内心,这样才能在备课时对“预设”准备得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也只有这样,在课堂中出现这些“奇怪”的事情进,我们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5、教学方法呆板,重教轻学,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五。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永远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厌倦,使学生麻木。

6、教师教学艺术缺失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六。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7、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七。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倾听的习惯不够,往往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或者学生汇报时,其它学生没有意识去听,去思考,去交流,这样造成师生,生生交流的渠道不畅通,那么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不会高的。

8、学生课堂纪律涣散,教师抓不住学生,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八。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倾听、发言、思考、练习不能构成和谐共进氛围,如何达到预期目标。

9、班额大,学生多,管理难,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九。我校2300多名学生,30个教学班,平均每个班75名学生,个别年级达到每班87名学生,教室几乎没有空隙,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10、学生知识积累达不到课标规定的量,知识运用能力缺乏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十。

(三)概念界定

和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和谐,实现课堂的有效对话。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要做到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因此,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实在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

(一)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2001年到当前文献,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大致可用以下几点来概括:①有效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方向的作用;②关于有效教学涵义及特征的研究与质疑从未间断,至今依然有不少学者满怀热情地加以探讨,可见学界尚未在该方面达成共识;③关于教师特质和教学行为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成果已开始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影响;④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并从最初相对集中于教学理论层面的抽象策略或宏观策略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断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可见有效教学的研究日益普及,并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⑤有些关于教师特质、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研究,将有效教学等同于一般的“提高教学质量”,似乎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⑥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谈“应该”、“必须”的多,谈“为何”以及“怎样”的少;⑦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之处

和一些发达地区已有的类似课题研究比较,我们的选题更侧重于“立足课堂,强化研究,加快改革”,我们将着眼点落在课堂教学上,追求课堂模式和课堂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实践有力支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追求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本课题研究体现新课程“主体”、“生成”与“发展”的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交往与沟通,推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突破目前课堂现状的局限性,寻求适合我校“和谐课堂有效教学”新理念和新内涵,揭示适合区域性和谐课堂和有效教学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成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学习型学校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本研究氛围推波助澜。

本课题研究还将拓展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实证践性资料。因此,本课题研究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以新世纪新中国的发展前景为背景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起,在全社会各个阶层各条战线都投入到轰轰隆隆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的时候,我校就着眼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和策略。《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同论为方法论,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校教育过程中各要素及其组合最优化为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实践依据: 第一,这是我校生源结构情况决定的。我校毗邻火车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许多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底蕴,不同的生活习俗、追求信仰,因而个性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必须探索新的方法、策略。“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第二,这是我校学生学习情况决定的。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80%以上在校学生来自个体、商贩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家庭,文化基础普遍较低、读书习惯严重缺失、文明修养明显不足。在这种家庭背景影响下,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加之上班额过大,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来运作的话,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提出了“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的说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我校在校的全体教师、学生。

六、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教材研究。教材分析和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法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或者同一课型的不同教学环节都具有各自的和谐内涵,采用的具体教法也应各有特色。

3、课堂研究。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教学领域中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对话,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4、模式研究。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如果僵硬地用一种模式去套用所有的课型,是不科学也是不实际的,但我们可以从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和谐课堂的一般特点,从而构建和谐教学的一般模式。

5、学法研究。“只有在师生积极的互相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巴班斯基语)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使学法教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研究的重点

研究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和谐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交往与沟通。既要创设和谐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更丰富的选择,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频率。

(三)研究的难点

追求和谐课堂,打造有效教学,要着力寻找“制约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借助课题研究,浓郁校本研究气氛和环境,引导和帮助广大师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科学学习,大胆实践,加快专业化发展,努力寻求和谐有效课堂策略,”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打造和谐课堂,追求有效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这就需要对其输加外在的读书任务和学习压力。而这些任务和压力与现行的课堂观念必然有所冲突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和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本课题的质量和成果,而且关系本课题的生命和价值问题。因此,本课题的难点就在于突破现有的课堂观念和模式,按课题方向加大变轨课堂教学的力度,努力促使师生在和谐课堂中追求有效教学。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指导下,以教材教法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有效教学大课堂”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为途径,以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策略,认真探索构建和谐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切实提高有效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师生和谐共长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同年级平行班之间的对比实验研究,借助“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的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形式和教学的效益如何达到和谐统一。确立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法:借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调查法:调查目前我校课堂现状,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4、检测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实验研究前后的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5、实验法:通过实验研究,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想小结,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休整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八、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一)研究组成员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熊建国 副组长:杨大鹏

员:何云飞 刘艳琴 喻堂红

2、课题研究执行小组

课题主要负责人: 何云飞

语文课题组:王凌云(语文教研组组长)、赵艳春(市级骨干教师) 数学课题组:权明慧(数学教研组组长)

英语课题组:沈湘云 魏 杰(英语教研组组长) 综合学科课题组:谢艳巍(综合教研组组长)陈 缘

(二)相关子课题

语文学科子课题——《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数学学科子课题——《 数学学科听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英语学科子课题——《英语学科课堂热身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综合学科课题组子课题——《科学学课实验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改革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2、通过研究,发现并总结出适合我校开展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模式”从一个个案例中探索出一套构建和谐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3、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大程度发挥效益,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学习自信心。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4、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模式。 主 要

段 性

果 起 始 时 间 阶段主要成果 2011年4月—2011年7月

成果形式

承担人

课题研究启动阶段 课题论证、申报,组织开题活动,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管理办法,开展课题调查和培训活动。 度、实施方案等

调查报告、管理制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

2011年8月—2013年6月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开展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会议,搜集和整理研究材料,物化研究成果。

2013年7月—2014年10月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 教师有关作品集、各类活动实验报告等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做好结题工作,申请课题鉴定,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

1、编纂教师有关反思、案例、阅读、作文指导的优秀论文集、教育故事集、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

各种结题资料

教育随笔集。

2、教学研究、校园活动影像资料。

3、各类活动实验报告。

4、观摩课、论文案例、结题报告、荣誉证书等。

5、发现并总结具有一定价值的学生学习模式。

十、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进行课题论证、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准备。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4)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3年6月 (1)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对“和谐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3)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4)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5)召开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会议。

(6)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

3、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0月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3)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十一、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措施

1、组织能力保证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学校设立该课题领导组织,指导组织及工作组织等三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人员、任务、时间三落实,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学校行政、有关处室人员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起组成的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指导组:特邀市区级专家及学术造诣深,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过硬的教研能力的专家、教研员指导课题研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咨询,跟踪指导,掌握实验的研究方向,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及总结会等。

工作组:由教务处牵头,各教研组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全员参与,集体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

2、管理措施:不断健全学校课题管理的职能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评价措施:成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小组,对每位老师的研究工作的成绩进行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按照实施方案步骤定期对学生发展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测、评价,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研究进程。

4、网络措施: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成为师生交流、展示的平台;使研究课题纳入学校总课题管理系统。

5、经费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拨付研究经费2万元,用于考察学习、科研培训、学术交流、报刊资料和出版专辑等,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资料积累。

6、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的主要参加者有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者,有主动接受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和指导者,都能注重课题研究的规范运作,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在课题负责人的统一安排下,能保证研究时间。 二0一一年四月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纵观现行的美术教育,重视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是否仍旧被淡化忽视而失重,也就是美术欣赏课有没有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呢?我们先来看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师:天空是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之一,它能丰富画面的意境,透露画家的心情。请同学们看毕加索的作品《赛跑》。画中有什么?

生:有两个人在赛跑。

师: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生:画家用纯净的蓝色,细致的笔触画天空,还画上一朵朵白云。

师:这幅画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心情呢?

生:表达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师:对,画中宁静的天空多么令人神往,赛跑的人仰望蓝天,展臂欲飞的动作正表达了画家奔向大自然的渴望。

片段二: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

生:非常晴朗,空气很新鲜。

师:想不想到操场上去跑一圈?

(学生鹊跃,来到操场上奔跑。然后回教室。)

师:刚才你在操场上奔跑时,有什么感觉?

生:心情好舒畅!当我张开双臂,整个人好象要飞起来了!

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赛跑》):看这幅画能不能表达你刚才的心情?

生:感觉我和画中人一样,心放飞起来了,眼中的天空是那么蓝、那么宁静。

师:从哪里可看出天空的宁静?

生:透明的蓝色,丝丝缕缕的白云,笔触很细腻。

师展示梵高的作品《星月夜》:看了毕加索宁静的天空,再看一看梵高画的天空。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小纸片上。

生观察并书写。

生:我看到了螺旋状的光环席卷整个天空,内心不能平静。

生:我好像看到了神秘的宇宙中,许多天体在发光运动。

师: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生:画家用旋转流动的笔触和耀眼色彩表现星月夜,使整个夜空充满力量感。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自古以来即有画月光风景的题材,但能像梵高般,把对宇宙庄严与神秘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夜空的画家,却前所未有。星、空、月三者的旋涡节奏,令观者屏息凝神。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

片段一是美术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解说型的教学方式,呈现为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单纯的静态教学模式,它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片段二采用的是动态的探究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尝试、作品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和探索,带着学生个人的观点去欣赏作品,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愉悦。. 观念与反思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必需的,因为儿童的艺术修养有待提高,没有教师的引导启发,他们很难顺利进行真正的美术作品欣赏,但教师的讲解并不等于学生的欣赏,教师讲解只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而不能代替,教师应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给予诱导、启迪和分析。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美术欣赏不能只是让学生泛泛地从头听到尾,处于一种静止的被动的状态,应该赋予学生自己消化、感受、体验的机会,重视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主动参与和投入,以及欣赏后的积极反馈。在只是静听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不太容易产生持久的欣赏愿望,以及热情主动的欣赏行为,所以在理想的美术欣赏教学中,静中要有动,这种“静”,表面上是一种安静状态,内心却保持着一种震撼,对艺术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动”,是学生利用他们所能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艺术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静中有动,使艺术欣赏活动与艺术表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一、 心动——在联想中获得审美愉悦

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动,并不只是身体的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在的心灵

的动,心灵的动表现为艺术想象力的翱翔,表现为对艺术的积极思考,并从中有所领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想象是艺术的生命。”任何艺术作品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就是“空白”和“不确定性”的表现。“欣赏者个人的联想本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作品的内容。”①例如:在欣赏米罗的人物画时,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跳舞的人,甩动着长长的袖子,不小心碰到了火炉,衣袖被烧着了,那团化开的墨迹就是正冒着的黑烟。”多丰富的想象力!尽管和大师的意图不相符合,但他们正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得到审美愉悦。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而不是以权威性的所谓唯一正确的理解去平息学生心灵与作品之间的碰撞。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栩栩如生的画面,配合音乐,营造动态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最完美的直观感受,潜入作品的情境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

师:(屏幕展示《奔马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两匹奔跑的骏马。

师:看看马的周围,有什么?

生: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师:仔细观察马奔跑的飒飒风姿,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你就骑在马背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放一段音乐,学生进入联想状态)

生: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原野。

生:我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还闻到了草的清香,花的芬芳。

生:我感觉我变成了其中第一匹马,正勇往直前,奔赴战场。

学生通过联想体验到这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体现了这幅作品深远的欣赏价值,渲染了作品优美壮烈的意境。王朝闻说过:“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了什么,更因为他可能主动的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②就在这发现中、感悟中完成了审美再创造,获得审美愉悦。

二、口动——在评论中完善审美观点 美术欣赏活动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传统的美术欣赏侧重于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时代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的评价,可谓是面面俱到,对作品社会价值的评价也是高深莫测,却不知学生一脸迷茫,偶尔博得他们一笑的只是画家的趣闻。只注重教师讲解的欣赏课,即使讲得很生动,也只能算是“故事会”,教师煞费苦心找来的与欣赏无太大益处的趣味性材料,往往只是使欣赏教学停留在表面,而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审美状态,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在今天的美术欣赏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要补充……”可见,对于艺术作品,学生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不乐于做忠实的听众,他们需要评价权。此时,教师就应变静为动,走下主宰课堂的讲台,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观点。美术特级教师王竹说:“带着问题欣赏,并展开讨论,学生会很热情地参与。”③让学生围绕问题,紧紧扣住“我”字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展开形式多样的评论,可以是口头评论,书面评论,也可以是分组讨论,甚至是组与组之间的辩论。

例如在欣赏课《民居》一课,可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预先请同学们课前在网上搜索访问我国的民居,并做好记录。

师出示各种风格的民居图片:你知道这些民居是哪个民族的?

(各组抢答,答对者加分。)

师:你了解哪个民族的民居呢?它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请各组组织讨论,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

组⑴:我们组比较了解福建的客家土楼,他们的民居很特别,呈方、圆围形,中间是一个大天井。

其他组:为什么要设计成围形?

组⑴:方、圆型造型简洁大方,看上去更坚固雄伟。而且我们从网上知道,福建地区多地震,这样设计的房子具有防风、抗震能力。

其他组:我还要补充,土楼的墙壁上薄下厚,厚处有1.5米,极其坚固。

其他组:好象看不到门,进出是不是很不方便?

组⑴:土楼是全封闭结构,只有一个正门和侧门,窗户也是高高在上,我认为这样可以防御敌人和野兽的侵袭。土楼里面的楼梯都是相通的,交往很方便。

……

组⑵:我们组要讲的是云南傣族的竹楼,竹子编成图案花纹,小巧而精致,如果有芭蕉叶摇曳,翠竹衬托,显得非常美丽。

……

在这样充满争议,充满活力的美术欣赏课堂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搜索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积极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辩,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出去,同时也接收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自身的审美观点得到逐步的完善。

三、 手动——在实践中深化审美感受

许多人认为美术欣赏课就是用眼睛看,用嘴巴说,其实这样就好比纸上谈兵,

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作品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表面上,特别在工艺欣赏教学中,对表现方法的理解、体验,光靠眼、嘴来理解是不完整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作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体验欣赏客体的变化,逐步领会客体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

例如纸版画欣赏,让学生从纸版画形成的原理的实践入手,逐步体验不同类型的纸版画的制作步骤,从中分辨出不同纸版画的表现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欣赏领悟纸版画的本质特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真正感受到纸版画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韵味。

其次,临摹大师的作品在美术欣赏课堂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临摹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学生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临摹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往往在临摹中添加进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有丝柏的麦田》,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画中优美的意境,金黄的麦田,绿色丝柏的形状和比例和古埃及的方尖碑一样优美,特别是那天空,大胆旋转的笔触表现出云朵激烈的流动,“梵高说过:„画这幅画时,正吹着密斯特拉风(此地区特有的强劲北风。)‟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想不想跟大师学一学?”优美的意境,丰富的笔触,大胆的天空,早就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画笔临摹起来,有的并不满足于临摹,运用梵高表现天空的技法,创作出不逊于大师的优秀作品。可见,在临摹或创作中,学生更能直接地领悟和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意蕴,并尝试到让人兴奋的表现技法,还知道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学到的知识到哪儿去了。

以上是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粗浅的认识,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动口、动手、动情中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注〕 ①丽莎著《论音乐的特殊性》第13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②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第124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第13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美术课堂教

学现状的探索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字】多媒体 美术 现状

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造型,工艺设计,作品欣赏还是综合探索方面都能很好的发挥其独特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临21世纪高科技的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作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现在有很多学生上美术课都不愿带画具,致使很多美术教学活动无法继续。据初步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他们原本喜欢画画,但课程太紧张,顾及不上;有些学生说现在美术课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了,有时一套工具只用一两次就用不上了,很浪费!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画具;有些学生说其实美术课可学可不学,因为小考科目没有它;有个别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干脆说:“孩子这个时候哪有时间画画呀?”„„学生过早地偏科学习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片施展美术特长、表现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能够参加自己所喜欢的美术活动,都能感到美术有趣、有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摆在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美术课堂的温暖,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聘中外,跨越古今,在会话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

利用好奇心精心设疑可以激趣,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激趣,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可以激趣,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分成三个阶段:从有趣发展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美术学习有趣;中年级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高年级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志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调动学生掌握新知。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非常紧张,这时候的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逐渐有自己的主张。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当学生不能理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视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学生可以上台运用多媒体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的运用,解决课程的重难点。

一年级的课,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出示图片视频,学生欣赏老师搜索的精彩画面。通过欣赏,体会出各种不同的感觉,通过欣赏,解决了一个课程的重难点,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师生交流。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更乐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作为教师则可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且我认为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通过学习,让学生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而电教美术有擅于形,色,生,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

五、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及时评价。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使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业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表现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实践证明,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要落到实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科学信息技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能力,是教学的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只要用心去想去做,这些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将给我们美术老师带来全新的艺术感悟,也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五篇:构建“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和谐高效”课堂?“和谐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和谐课堂教学要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 育者发展的节奏,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受 教育者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能有效地形成课堂教学系统 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同运转,产生教学合力,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使 受教育者在“五育”方面全面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 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 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教育学理论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 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

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

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

理想。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 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有效、逐渐过渡到和谐高效。

4.在“研、训、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自己成为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同时,通过研究,激活课堂教学智慧,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生态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谐高效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

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实施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5.教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

(1)通过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研讨,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

对话,和谐共振”为特征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提高。

(3)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3、总结阶段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二)研究方法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以构建和谐的课堂 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2.以民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观察法。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 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教师诱导启发,寥寥数语,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要求教师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在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师生和谐共长为目的的教学案例研究法。师生和谐共长是实施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验对比分析为主的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撰写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研究过程及自我评价,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实施课题研究后师生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课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坚持“ 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的教学理念,实践中我看到许多方面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了与新课改一致的教学理念。 观念不断更新,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确立了和谐课堂高效的新课程理念,凸现了教学的科研含量。我在实验中用行动去反复实践,用心去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茁壮成长为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立足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相长。我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使课

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来的课堂现状,构建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专业成长。和谐教学实践促进了和谐教育的建构,丰富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富于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成为和谐高效课堂重要而生动的体现。在我的不断改变进步中学生特别喜欢上我的课,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学校评比中名列前茅。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