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
第一篇: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
产品文化内涵探析
近年来,涉及产品文化的专业著述时有出现,企业、传媒对此概念的使用日渐频繁。但有关产品文化的阐释,或蜻蜒点水,或圃于某一行业、某一企业,未见一个比较严谨、完整的论述。笔者从现代营销理论出发,认为产品文化是浓缩于核心产品、通过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具体展现的产品特质,是企业价值文化和制度文化在产品上的反映。
一、核心产品文化
任何走向市场的产品都不是凭空臆造的,是为解决消费者和用户的问题而研发生产的。核心产品的确立过程,实际上是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要的产品构思过程。产品研发思想或理念的创意之处,就是核心产品文化的体现。吉列剃须刀的发明者KingC.Gllette,自小看到父亲剃须时经常刮破脸,长大后自己也遭遇同样情况,一时间产生了创造新型剃刀的念头。他研制剃须刀的基本思想是“安全保险,使用方便,刀片随时可换”。剃须刀的基本效用是剃除胡须,之前的长型剃须刀使用起来不够安全,而吉列剃须刀做到了安全保险,同时使用方便、刀片随时可换,这就是吉列剃须刀的核心产品文化。当今国内家电知名企业中,“制热强、速度快、更省电”缔造了海信变频空调的核心产品文化;具有杀菌、消毒功能海尔洗衣机,“健康、抗菌”的概念彰显了其核心产品文化。核心产品文化的塑造,源自企业对消费者和用户生活的感受与严谨技术的综合,体现了产品的价值观创新,企业对消费者和用户的人文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形式产品文化
形式产品是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时的具体物质形态,既包括内在的质量、功能,也包括外在的款式、包装、品牌等。核心产品只有通过形式产品才能体现出来,核心产品文化也主要是通过形式产品文化而具体演绎的。
1、质量文化。产品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得以保障的基础,是产品竞争的基本起点,是企业的生命线。因为过得硬的产品质量,不少产品成为畅销产品,其品牌成为知名品牌。产品质量是企业员工工作态度的物化体现,是企业管理者质量价值观的具体反映。质量,不只是产品的重要物质属性,其实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范畴。重视产品质量,是塑造产品文化的基础建设。
2、功能文化。产品的技术新,不如产品的功能好。市场领先者不一定是技术领先者,但肯定是产品功能领先者。缺乏功能导向的技术,是没有市场优势的。典型的事例律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它不是最先进技术的应用,但凭借产品功能的高性价比,将其它技术击败。市场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多功能与单一功能并行的两种状态。目前,许多产品呈现出多功能定位主导市场的潮流。功能没有完美的,创新是无止境的。产品的功能创新要从消费者需要出发,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精确把握市场的需求规律,成功总是属于那些较早洞察消费者潜意识需求的企业。
3、特征文化。这里的产品特征,主要是指产品的体积、重量、色泽、造型、结构、材料、便捷性等直观印象。产品的体积与重量,关系到产品的便携性、生产使用时的资源消耗和占用。一些产品如计算机、投影机同时向微型化和巨型化两个极端方向发展,而有些产品像新型仪器仪表与元器件则朝着小型化(微型化)单一方向迈进。索尼产品以“微型化”而全球著称,这是其产品在体积重量方面的特征文化。
产品的造型与色彩传达了产品的美学信息,发出与消费者用户之间的亲和力。在感性化、个性化消费趋势凸现的今天,产品的外观造型愈来愈受到重视,在市插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奇瑞QQ的许多用户都说,当第一眼看到QQ时就已经决定要买下它了,它的那双“大眼睛”好像会说话似的,让人根本无法拒绝。特色鲜朋的外观造型塑造了产品的形象和个性,成为产品的重要特征文化。
产品使用不同的材质蕴涵着不同的情感联想性。石料、木料、树皮等材质,会使人产生古朴、自然、典雅的感觉,而玻璃、钢铁、新型复合材料等则散发出比较浓郁的现代气息。使用不同材质的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体验是不同的。例如TCL的一款手机,在国内率先采用了精致圆润的真皮面板。“真皮”透射出原始、自然的气息,加上宝石点缀,将科技与人文、时尚与品位、传统与现代诸多元素融为一体,彰显出产品尊贵的风格。
使用方便是消费者和用户对产品的普遍期望,特别是机械电子产品、数码产品、软件等,使用操作的便捷性成为消费者和用户选择产品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产品由于操作复杂而缩小了市场空间。例如,互联网的内容比手机和电视要多得多,为什么用户反而少?陈天桥认为“瓶颈在于观念和操作方式”,由于键盘和鼠标操作的复杂性,大部分人随之产生了上网是高科技自己玩不来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傻瓜照相机被大众接受而风摩全球,正是因其操作简单。数码产品如何操作简便成为当今制造商面临的主要挑战。
4、包装文化。现代包装在早期的容纳、转移、保护商品的功能基础上,衍生出宣传、美化、方便等新的多种功能,是物质成果(包装材料)和精神成果(包装设计)的结晶。包装已成为现代产品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产品包装,既要注重包装的艺术性,又要注意包装的绿色原则。在艺术性方面,讲究包装的颜色、用材、文字视图、版式规格、形状等之间的协调,以及这些元素与产品的协调。造型精巧、图案美观、色彩绚丽、文字优美、用材得体的包装,往往让人对内在的产品产生好感。我国的包装文化目前还停留在追求精美的工业化阶段,许多产品过度包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物质利益,同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绿色包装成为今后包装文化的变革方向。
5、品牌文化。品牌是产品的一种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使该产品或服务同别的(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品牌代表了产品的品质、服务,代表了企业的精神、价值和经营理念。产品文化中的品牌文化,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以名称、符号、标志或其组合来表现的表层部分。这部分用浓缩的视觉冲击展示出核心产品文化,有时对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特别是开拓国外市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二是以与产品有关的历史典故、企业故事、传奇人物、卡通、音乐歌曲等具体文化载体表现的深层部分。这部分内容作用于人的思维,让消费者和用户或感性或理性地加深对产品的认识,比如可口可乐的诞生传奇、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创业故事、海尔的砸冰箱故事、泸州老窖的历史典故等,使核心产品文化的内涵鲜活和生动起来。
三、附加产品文化
以产品介绍、送货、安装、维修、技术培训、产品保证等为主要内容的附加产品,其实就是企业向消费者和用户出售产品实体时所提供的服务。在买方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在耐用品的选择上既有感性化、个性化的一面,也有理性和成熟的一面,主要表现在除了比较产品的性能与价格之外,对产品的服务关注愈来愈多。(哈佛商业)杂志曾经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吸引顾客再度光顾的众多因素中,首先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其次是产品的本身,最后才是价格。”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性能、价格竞争)时代步人产品与服务全面竞争的“后产品竞争”时代,服务正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企业成员中形成一致的服务价值认知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认识到服务导向比产品导向更重要,于是决定将通用的企业设计更改为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同时详细提供与产品功能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重大更改让通用公司一直处于领跑的位置。
核心产品与形式产品是吸引消费者和用户的原动力,但处在核心产品差异日渐缩小、形式产品各有所长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取得竞争优势?用附加产品即销售服务打造和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些企业的有效选择。
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是目前多数企业深化用户服务的主要内容;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快捷化的服务,是现代消费者和用户向往得到的、也是企业深化用户服务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服务,企业可以监测产品质量,可以感应市场需求,可以与消费者用户交流情感,可以提升品牌形象。特色服务有利于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优质服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服务不仅能赢得客户、维系市场,还能直接给企业创造商机、发掘新的市场。
综上所述,完整的产品文化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面特质的综合,有着丰富的内涵。通常人们所说的产品文化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或侧重于核心产品文化,或侧重于品牌文化,是一种狭义的理解。
第二篇: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探析
摘要: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不仅具有既定的场域时空坐标:新时代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具有多重场域维度,即纵轴展演的历史和现实、横轴呈现的世界和民族、中心辐射的精神理论、全维展示的价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场域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赋予了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其内涵必然蕴含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风格。基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的时空坐标与多重维度,可从根本遵循、首要任务、核心内容、组织原则、价值追求和关键环节等六个方面理解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场域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3-0015-05
基金项目:2017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反腐倡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三者逻辑关系研究”(17SB0520)。
作者简介:姚茂军(1974-),男,四川南充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淑华(1956-),女,重庆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党的建设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既是时代命题,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时空场域,党的政治建设置身其中,其内涵必然呈现鲜明的新时代性与中国特色。
一、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具有既定的场域时空坐标――新时代性与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多重场域维度,即纵轴展演的历史和现实、横轴呈现的世界和民族、中心辐射的精神理论、全维展示的价值实践。场域的多重维度可从不同视角与向度很好地诠释场域时空坐标的新时代性与中国特色。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纵轴展演的历史和现实维度――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呈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源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当前决定社会性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而是包括生产力在内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特点”[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中,生产力起着最终决定性作用。 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4]。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尤其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竖立其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与时俱进的发展,必然影响和决定着场域内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应紧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新的历史定位,以人民为中心,适应新时代人民利益诉求和价值期待,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藉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横轴呈现的世界和民族维度――民族形塑的新阶段,由富到强的历史演进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度融入全球化、参与全球化、规范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得以形成并确立。在民族交往和世界历史中形成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超越了民族狭隘性的框定,而且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时代特色。”[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时空坐标和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
物质决定精神,“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6]。“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必然呼唤新时代的党的政治建设。在民族形塑的新阶段,在中华民族由富到强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走出去”深度融入并推进经济全球化战略,必将使中国从被动现代化的输入演变为主动现代化的输出,国际矛盾和利益冲突必将随之增加。随着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国内人民的利益诉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愈益多元多样,社会矛盾、人际矛盾、阶层矛盾必将更趋复杂。对此,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显得更加迫切。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中心辐射的精神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新阶段,其“卓越贡献在于实现了和必将推动实现三大突破’”。首先,“突破了西方世界炮制的诋毁社会主义和东方文明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多重理论包围。”[7]证明了人类走向文明的道路有很多条,中国道路已经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信得过的东方榜样。其次,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使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更高?r代水平。第三,突破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困境,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不同模式和强大的生命力。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8]9-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中心辐射的精神理论维度。党的政治建设要实现应然的价值目标,成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必然以此作为当下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其作为科学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
(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全维展示的价值实践维度――国家发展战略的新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20年至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基本实现,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裕的生活。第二步从2035至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引领世界的中华民族将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规划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8]411。“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8]434“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8]41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合科学性与合目的性的实践,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全维展示的价值实践维度。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内涵解析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时空坐标以及多重?S度,为场域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赋予了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其内涵必然呈现鲜明的时代性与中国特色。以下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首要任务、核心内容、组织原则、价值追求、关键环节等六个方面阐述其丰富内涵。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科学修订和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党章是党的总规矩、总章程,集中体现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是全党统一行动的精神旗帜。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历届领导人都要求科学修订和尊崇党章。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了党章的本质:“党章,党的法规,不仅是要规定党的基本原则,而且要根据这些原则规定党的组织之实际行动的方法,规定党的组织形式与党的内部生活的规则。”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强调了党章的重要地位:“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十六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进一步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2012年11月16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学习遵守党章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体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各级党委和纪委要首先加强对维护党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2016年2月,党章党规被列为“两学一做”的重点学习内容。
顺应时代的变化,党的十九大强调尊崇党章,并对党章作出了修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使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有了新的时空坐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有了新的精神理论维度;写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有了新的价值实践维度;指出党领导一切,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原则和取向。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内容,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初始步骤和根本尊崇。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审视社会主义演进史,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1873年,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权威总是同一定社会阶级的利益相联系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需要革命的权威,维护无产阶级专政仍然需要政治权威。“把权威原则说成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9]列宁也高度重视维护革命领袖的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首创了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1921年8月,他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10]1937年9月,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为了清除之,“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有利于战斗的武器。”“共产党员团结起来”,“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巩固党的集体生活”[11]359-361。1980年2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必须反对和防止分散主义。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2016年10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强调“全党必须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党的革命建设历史深刻警示,维护党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我们无往而不胜,反之,“四个主义”兴风作浪,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必将遭受重大挫折。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既要从意识形态入手,加强全党同志的党性锻炼和价值观教育,更应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发展,既得利益者必将竭力阻挠和破坏改革的进程,故进行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将是改革利器。依法治国,高压反腐是治标之策,而党性锤炼,政治价值观培育则为治心之略,从制度、体制、机制建构改革入手,此为治本之法。党的制度建设必须自始至终体现党的政治性和价值取向,改革创新制度中的体制与机制,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权利,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党的集中之间的协调统一。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正确制定并坚定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纲领是政党的“旗帜”和根本标志,集中反映政党政治主张,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一定历史阶段党的政治主张,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政治任务、基本道路、基本方针。回顾党的历史,党把确立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视为立党之本。建党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我党最高政治纲领,把统一中国并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定为最低政治纲领,把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视为基本政治路线。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认为,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必须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1]526改革开放后,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1999年7月,江泽民在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也就不成为一个政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要求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又要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奋斗。
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做到:必须有党章意识。承认党章、尊崇党章是一个党员自愿加入党组织的根本前提。在党内生活中,党员应时刻遵守党的章程、原则和制度;必须有核心意识。党中央是全党的核心和大脑,去中心化、小团体化、宗派化只能导致党的一盘散沙;必须有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党员的基本品格,是思想源头的“总开关”。若党员政治意识淡漠,政治立场不坚定,党再好的制度设计、政策安排与价值诉求只能付之东流。总书记上任以来,不仅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从“软性”层面进行党的政治建设,而且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强力反腐;修订制定党的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规章制度,从“硬性”层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五年来,党的政治生态得到根本好转,我们党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和坚强。
(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组织原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民主集中制属于组织范畴,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在内部结构上,民主与集中具有内在结构的统一性 ,民主具有基础性地位作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主的属性制约的。”[12]民主显得更根本,更重要,它是集中的约束性条件,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品。针对改革开放前过分强调集中而导致民主机制相对缺失的情况,邓小平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应“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民主集中制”是一项制度。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念和价值取向,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引领政治民主,又要善于决策集中统一,行动一致。
(五)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价值观――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共同富裕、国家富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观念引领行为,行为指向价值。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规定着党的建设应然样态及其价值追求。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价值观涵盖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三个层面:首先,人类层面――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从横向看,“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从纵向看,在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8]411。党的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写明“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其次,国家民族层面――美好生活、共同富裕、国家富强。这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价值目标与价值追求。十九大报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后,党员干部层面――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在我党历史上,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全面表述了党的政治建设党员干部价值规范,其适用范围是党内,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党的政治建设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中,人类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党的政治建设努力方向;党员干部层面的价值规范是基础前提,是当前党的政治建设的着力重点;国家民族的价值目标,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价值追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构包容。
(六)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落脚点是全体党员,着力点是党员干部尤其高级领导干部,关键环节在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好党员干部强劲骨干作用。为此,党必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形成良好的识才用才社会风气。列宁认为,党的干部应“既忠于社会主义”[13],又善于团结带领其他同志为党工作。“宁肯少一些,但要好一些。”[14]毛泽东指出党员干部素质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必须“才德兼备”[15]“又红又专”[16]。习近平强调政治标准与党性锻炼,认为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应是德才兼备、清正廉明、公道正派、忠诚老实;坚定树立“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央集中统一;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关键环节中的重点任务。党的领导干部既要政治坚定,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应具有领导、执政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列宁指出,“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特殊的本领”[17]105,尤其是全面性本领,“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17]419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当‘班长’”,“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好下属的作用。要“学会‘弹钢琴’”,“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1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依法执政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善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场域时空坐标与多重维度中,社会物质基础的巨大改变,多元文化的交汇碰撞,人民利益诉求日趋增多,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增加,作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执政党更应坚定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必将随着建设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凸现出鲜明的新时代性与中国特色。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领导一切,党的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只有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我们才能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理论对党的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8∶323.
[3]吴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N]. 解放军报,2017-11-0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
[5]武永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向度[EB/OL].http://wwwqhueducn/jxky/34906htm2017-10-2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2∶234.
[7]胡鞍钢.从“富起?怼钡健扒科鹄础?[N].光明日报,2017-10-1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276.
[10]列宁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87∶100.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8.
[12]赵成斐.民主集中制:过去 、现在与未来[J].学术月刊,2011(2).
[13]列宁全集(第34卷)[M].人民出版社,1984∶17.
[14]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4∶784.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8∶323.
[16]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309.
[1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8∶1440-1442.
【责任编辑:闫生金】
第三篇:探析广告中的文化内涵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广告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深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的解释: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间接的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商业广告。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可见作为四种营销渠道之一的“广告”在如今的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广告在传递信息、激发需求、促进竞争、指导消费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而在我国的广告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认识到广告的成败不完全在于经济实力更在于其文化内涵。
一、企业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
文化已经渗透进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在传播商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其中包括广告本身的文化和商品中体现出来的文化。
(一)、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对民族文化有很强的依赖性。不同民族的消费者因其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广告要达到诉求效果,就必须尊重受众的心理,进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通过将民族文化与产品、品牌及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并产生消费行为。 十多年前的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给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带来的视觉享受仍然难忘,这则广告营造的思乡氛围极富感染力,很巧妙的将民族文化和现代广告融合在一起,满足了民族文化对艺术、对广告的审美情趣和心理要求;可口可乐属于早期占领中国饮料市场的大型企业,其每年贺岁片广告都是以中国传统的卡通人物配以中国传统的红色主题来宣传产品的,无独有偶,中国移动公司的贺岁广告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这种模式和整体风格的一致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移动贺岁广告的整体性和影响力度,以“畅想移动新生活”为诉求,使消费者得到情感共鸣。
(二)、情感文化
广告是以文化的传播和情感的交流为基调,通过广告媒体发布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的一种形式。而企业主、广告商也重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促销的目的。
有一句话足以概括情感与广告的关系:越温暖、越强大!柯达胶卷的“分享此刻,分享生活”、麦氏咖啡的“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等都在传递着浓浓真情。情感
类广告有时像一篇隽永情深的小散文,有时像一部感人肺腑的短剧,一则“妈妈,洗脚”的广告就是其中的典范。一位30岁左右的母亲在为婆婆洗脚,七八岁的孩子看到了,也忽悠悠的端来一盆热水送到母亲面前,用童稚的声音说道:“妈妈,洗脚”然后是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整则广告充满了亲情与温馨,同时将一种育人理念传达给消费者,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时代文化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的传播重任。时代文化与广告文化呈互构、互动关系。 广告无疑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的文化现象。
佳洁士盐白广告皇帝篇是以一位爷爷带着小孙子去参观故宫时,爷爷为小孙子讲述古代皇帝都是用盐保持牙齿洁白和清洁的,小男孩回家后就直接用盐刷牙而妈妈拿给他佳洁士盐白牙膏。这则广告就充分体现了时代文化,首先说明从古到今用盐可以保持牙齿美白的方法,这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而又通过现在用的是盐白牙膏而并非纯粹的盐表现了对于古代文化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广告文化内涵缺失的表现
广告业于中国而言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广告业现状相比,仍显得相对滞后;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导致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和许多有待填补的空白。例如在现代广告中有许多文化内涵的缺失。2007年夏天,著名新闻工作者范敬宜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十届文化讲坛上对当前媒体的浮躁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媒体浮躁的原因在于文化的缺失。其实它不仅表现在新闻报道上同时也正好切中了当前企业广告缺失文化内涵的要害。
(一)、道德与广告
道德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总和。在中国虽然有着日趋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毕竟法律也有它的局限性和漏洞,有很多事情还需要用道德去衡量、约束,因此,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广泛、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完善自我人格。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广告中的道德宣传对于公民的道德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一则化妆品的广告中,小孩子说“有斑的妈妈太难看了!”。这则广告就受到观众的质疑和谴责。古有遗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们要长大,妈妈却在变老,这是自然规律。自然也是一种美,让妈妈变漂亮一点的方式有很多种,让儿子这样唱,却不符合我们的道德观。还有2007年蒋雯丽代言的化妆品广告中有一个5岁儿子对妈妈说“妈妈,长大了,我要娶你做老婆”的对白。也被认为不健康;童言无忌但也应该有尺度分场合,否则就会引起负面效果。因此这则广告也被认为荒谬而被要求停播。
(二)、思想与广告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广告中的思想性是指广告内容与形式要健康。广告,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负起社会责任,决不能以色情的、颓废的、恶俗的、低级趣味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在2007年十大恶俗广告中,恒源祥在各大电视台播放的一分钟重复轰炸性广告“十二生肖”也“荣登”此榜,被受众认为是比脑白金更恶俗劣的“脑残”广告,遭到观众的反感。其它“荣登”恶俗榜的还有胃必治,慢延舒宁等广告。除此之外,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丰胸、减肥、涉性等产品介绍的专题广告节目,大肆吹嘘药品功能,画面低俗,有些甚至不堪入目,严重污染社会风气,损害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电视媒体形象,败坏电视媒体声誉。
(三)、价值取向与广告
当某种价值观一旦对人们的认知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它就称为价值取向。由于价值取向的经常性使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活动、行为;同样,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个人、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它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近些年来报纸、电视、杂志、户外广告牌上的有关车类和房地产类的广告中反复出现了顶级享受、奢华等字眼。我国一直提倡勤俭节约,而这些观念都不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有悖于我们的时代精神。
同样,女性的形象在现代广告中的定位也值得我们深思。作为“半边天”的女性应是真善美的象征却在广告中被滥用被扭曲,而且,在广告的策划中存在一个偏差即:根本不顾产品本身的属性和使用对象是否与女性有关,动辄以女性形象作为招徕物。在酒类广告中,经常是酒瓶加美女袒胸露背的形体特写;在一些轿车的广告中,傍着轿车乃至极不雅观地坐在轿车上的多是外貌美丽的女性,摆弄各种姿态;此外,与前些年挂历和卡拉ok碟片全部变成女性的澡堂或游泳池一样,在一些与女性相去甚远的商品广告中,也不断出现刻意以女性三点式泳装形象抢人耳目的广告画面。由此形成了所谓的“美女经济”。美女经济给商家带来财源滚滚却对受众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误导特别是未成年人。
(四)、社会文化与广告
企业广告的最大目的是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但尊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社会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严重的会成为危害社会稳定,干扰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
麦当劳的顾客跪求优惠的广告表现引起了我国消费者的谴责,认为麦当劳侮辱消费者,为了折扣而让中国人跪麦当劳简直是莫大的侮辱。中国从古至今对下跪都是十分在意的,这则广告则严重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尊严,没有考虑到中国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丰田霸道广告中石狮向“霸道”敬礼鞠躬,石狮子有象征中国的意味,“丰田霸道”广告却让它们向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敬礼”、“鞠躬”。“考虑到
卢沟桥、石狮子、抗日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让人愤恨”。对于拖拽卡车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很多人则认为,广告图中的卡车系“国产东风汽车,绿色的东风卡车与我国的军车非常相像。”除此还有立邦漆的龙篇广告同样因为没有考虑到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和中国人心里的地位而收到谴责
三、企业广告文化内涵缺失的原因分析
现代广告无处不在地袭击着人们的视听,其所蕴涵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以及思维风格对大众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从而潜移默化地规整着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广告自身肩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现代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广告生态.。所以分析广告文化内涵缺失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告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强
作为广告从业人员专业的技能知识相当重要,但自身的职业素养也不容忽视。由于企业间竞争激烈,媒体广告推波助澜求标新立异。广告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所应固守的职业素养情操没有认真的思索和体会,也没有从这方面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或者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所取代,过分迁就广告主的要求,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恪守职业道德,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广告文化内涵的缺失。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5年2月1日才开始施行,且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广告法》中未将虚假程度(消费者的误解程度)作为判定虚假广告的标准之一,虽然广告公然违法之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各种形式的广告失范现象却仍然屡禁不止,而又都因为广告法律的执法力度不够而不了了之,而且广告的内外部监管监督体系也很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广告业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上,广告业内部的管理、监察和监督机制以及各级广告协会的监督职能, 以及广告外部监督还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和加强。
(三)、媒体只看重短期利益
现在社会的竞争异常残酷,媒体也不例外。在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中, 他们发布广告大多数是为了经济利益, 有些广告发布者由于自身没有竞争的优势, 一些品牌产品的广告很难接到,可心底里又怀拽着“经济利益第一”的想法,于是只要有找上门来的广告商就来者不拒, 不分青红皂白,大赚不义之财,导致部分没有文化内涵的广告泛滥成灾,影响广告的整体质量。
(四)、受众辨别能力弱
赵本山曾经说过“不看广告看疗效” 的广告词, 可事实上我们的消费者绝大多数关于商家产品的信息都是通过广告得知的。 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文化层次较低,
对商品的真伪以及广告所传达的文化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 他们中大部分人对广告产品是一味的相信,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他们认为只要是通过广告播出的产品, 一则怎会有人帮他们做广告定是质量很高的产品,通过广告传播的文化,一定是优秀的文化 。即使他们中有些人发现某种产品或者服务和广告所播出的内容不符,他们也不会去投诉,因为他们不想“小题大做”,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致使缺失文化内涵的广告依旧生龙活虎。
四、提高企业广告中的文化内涵的措施
随着市场的日益开放和信息传播的不断扩展,发展到今天的广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效应,已经远远超越了传播商品信息这一基本功能,它还同时传达了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等等,并由此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提高企业广告的文化内涵尤显得更为重要。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提高企业广告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优秀的广告作品是具有优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广告从业人员的辛勤创作的结晶。低素质低品味的人又怎能创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高品质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来。所以,对于一个广告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专业技能都应有着很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广告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广告人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科学知识的结合,是广告人认知、智力、思维和心理的发展等等。所以,对于广告人的要求和考察不容忽视,应当加强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广告的文化内涵很重要,维护广告业的良好的环境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 广告立法部门在保障广告文化内涵方面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 并且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制定出新的法律法规。 但有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也只是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执法必严更是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的工商行管理部门在加大执法力度、 在严惩恶俗缺乏内涵的广告上,责无旁贷。 因此,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广告内容的检查力度,对违法单位要予以警告,屡教不改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广告经营资格,在执法过程中决不循私情,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以净化广告环境。
(三)、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
广告在大众媒体上刊播就是媒体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刊播广告的质量已成为受众评价大众媒体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作为媒体不应该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应注重广告发布过程注重所发布广告的文化导向反应,严格的审查各类广告,不能抱着只要有钱进账、来者不拒的态度,这样会导致大众传播媒介的公信力和声誉大打折扣。所以作为媒介从业人员要提高正确把握文化导向的自觉性,
确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新闻媒体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广告发布有关规定,明确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自律。
(四)、培养受众的广告素养
企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使接受信息的受众进行消费,那么,加强受众的广告素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培育受众的广告素养,让受众了解中国文化,学会批判的、理性的看待分析广告,并善于借用广告帮助受益自己和社会。而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阅历少,不容易区分广告内容的好坏,所以,更值得关注。应从小培养孩子在广告素养方面的教育,教会孩子识别。总而言之,作为受众,我们应通过各种各种途径去深层次的接触广告,主动学习提高认识,使自己能很好的把握广告的好坏与否,对广告所传达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五、结论
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无疑,广告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而这些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成功的广告往往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企业广告的文化内涵,从各方面着手,提高我国企业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使我国的广告业能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探析校长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
当前,中小学校发展面临着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挑战。学校只有走内涵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实力,走向可持续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陶先生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校长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发展乃至国家及学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和把握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对于校长明确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意义重大。
一、树立学校文化创建者的角色意识,以先进理念促进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抓好关系全体师生“精、气、神”的精神文化建设。校长要重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以凝聚人心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对学校和教师而言,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合乎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时代需要的办学行为、教育行为。如果学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观念不转变,那么再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再精美的教材,也很难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广为传播,引发了大家对学生生存状态与学习方式的关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办学育人的现代化水平。上海闸北第八中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统领学校办学,率先在全国开展“成功教育”,形成了“深信人人成才,增加尝试体验,唤醒自我认识,学会自主成功”的教育理念,找到了办学实践中开启学生成功的“钥匙”,学校摆脱“落后”“生源不足”等困境,成为全国名校。可见,教育思想端正与否,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支配着学校的运行机制、学校的育人模式,影响着育人的效果。
目前,对办学条件已有根本改善的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前提,只有形成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并把这种实践由自发的状态转为自觉的状态。学校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立一个正确的、清晰的,既富于时代精神,又体现学校特点的办学理念是前提。先进的办学理念,常能反映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又符合学校办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校长要致力于提炼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教师应具有的现代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校长在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时,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研究学校所在区域的情况,研究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既研究这些具有特殊性的东西,也要研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特点、教育的主题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校长要通过对学校校情的调查研究,依据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确立后,校长要通过学习、研讨等方式,努力使办学理念内化为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景,进而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办学实践,努力使学校走向校本管理,自主发展,深化改革,不断进步。
二、树立教师发展促进者的角色意识,以优质师资促进内涵发展
教师是推动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社会发展要依赖人类经验、知识及思想意识的代代传递,这一任务主要是教师完成的。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办学育人,关键在教师。为什么在抗日战争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西南联合大学却培养了那么多优秀人才?这就是因为西南联合大学拥有一批学术造诣精深、’治学态度严谨、教书诲人不倦的教师。因此,校长要千方百计建设一支教育理念超前、教育思想端正、师德高尚、敬业爱岗和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以此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在学校生活中渗透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让教师自信、高效地
工作;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要尊重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丰富教师职业生涯,提升教师的社会声望;要广泛开展校本教研,锻炼、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而鼓励、支持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特色、风格;要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统整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构建以学校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舞台、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校本培训系统。
讨论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讨论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代校长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前提是要使每个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发现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专业培训、学习发展机会。校长作为学校办学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注意抓好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包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激发教师生命活力,挖掘教师发展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的工作,它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所能替代的。校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责无旁贷。校长进行专业引领,主要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教师的榜样,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新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此引领全体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树立现代管理探索者的角色意识,以科学管理促进内涵发展
学校的管理有别于其他组织的管理。张济正先生认为:“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它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育人,它应是有效激发学校每位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办学实践表明,一所学校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教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掘自己团队的优势上,让每个教师都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团队中很重要,并能认可这个团队最适合自己发展。因此,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人,管理的方式是信任人,管理的艺术是让人们自觉地把校长的教育理想化为自己的追求,并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孜孜不倦地努力。管理的最大效益,是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创造力,让团队内的教师感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快乐,并让团队内的教师具有一种共同承担的责任意识,建立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真正把自己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传统学校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力化、同一化”,而现代学校的管理特征是“民主管理”,即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民主决策,文化立校,依法治校。校长要通过办学思想和人格魅力来引领学校管理,不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工作,不断激发教职员工自觉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形成奋发向上、潜心育人的工作氛围,努力创建积极的、先进的学校文化。理想的状态是,在校长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办学理念清晰,办学绩效显著,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学校特色、学校品牌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得到政府、社会大力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良好;在校长人格魅力的引领下,学校云集一批实干却又极富创新精神和能力、极富团队精神的教育精英,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在自我超越中获得职业的幸福。
校长在管理中,要坚持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科学性是指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校管理机制,遵循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益。民主性是指民主决策,重大问题决策通过教师代表大会表决,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人文性是指在精神、情感和个人发展上,对每一个师生予以关怀,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校长要努力建立一个自我激励、自主建设、自律约束的自主发展机制,实现学校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以办出优质学校。
此外,校长要注重管理的精细化。由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因此我们要态度精心,过程精细,尽量避免出错。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更不可轻
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企业生产的任何不合格产品可以毁掉或召回维修,唯有育人不能实行这样的补救措施。教育无小事,学校管理要注重、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所有细节,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四、树立课程实施领导者的角色意识,以有效教学促进内涵发展
所谓课程领导,指的是“在教育的团体情境里,借影响力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务(含教学)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协力去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其所发挥的功能,在于使学校体系及其学校能达成确保学习品质的目标。就学校而言,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针对学校行政的核心——课程与教学——进行领导,以达成确保学生学习品质之目标。”校长作为领导学校系统运作的核心人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下,无疑被赋予了学校课程第一领导者的角色使命。这一新的角色使命,将使校长把学校课程领导作为学校行政领导的核心任务。校长能成功胜任学校课程领导的重任将是学校在变革中积累一些传统、生成学校新文化、形成校本特色、促进内涵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引爆点”。
领导、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是校长最本质的角色,只可强化,不可削弱。校长要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课程、学校教学的领导力,要通过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校长要研究并定位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目标,,确立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探索与之相关的教师队伍配置及教学评价方案;要持续地对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作建设性的尝试,不断跟踪、反思课堂教学有效陸,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搞好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说课、听课、评课,对教学工作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坚持明确的质量要求并予以落实;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要统整德育与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即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力课程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学分评价为纽带,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校长对课程、对教学的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坚守校园,扎根课堂,实实在在引领教学。校长既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聚焦课堂,关注上课,认真听课、评课,与教师一道共同探索,探索寻找教学的“疑点”,发掘教学的“亮点”,掌握一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把握全局,站在学校发展层面进行教学领导,运用课改的新理念,分析诊断课堂教学情况,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新形势下,学校必须整合、优化办学资源,坚持教育创新,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形成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而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内涵发展。校长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必能大有作为。
第五篇:移动电商顾客忠诚度的主要特征探析论文大全
根据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指出,2014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呈现爆发性增长,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956.85亿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与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与应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移动电子商务怎么样获得客户保持客户,并树立客户的忠诚度,成为新的形势下新的任务与课题。移动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事物,对之研究还不充分,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顾客忠诚度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去研究移动电子商务获得顾客保持顾客并树立顾客忠诚度,首先应该弄清楚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明确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征。
1、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内涵丰富复杂,要了解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首先应该明确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义。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义
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应用,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包含的内容与范围很多,应用很广,虽然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我们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移动终端(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开展各种商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包括人们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得的一切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商业广告、旅游、通信、农业、金融、娱乐、紧急救助等[1].
1.2 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表现形式,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应该具有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点,我们研究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完全可以从了解与研究电子商务顾客忠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文/李柱 刘明浩诚度开始。
电 子 忠 诚 ( E - L o y a l t y ) 的 概 念 最 早 是 在 2 0 0 0 年 由Reichheld和Scheft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来的,他们也最早的开始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顾客忠诚度的研究,但是他们没有给出电子忠诚的明确定义[2].同年,Moonkyu Lee给出了电子忠诚的定义:电子商务顾客在以往的购物体验和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愿意再次在当前选择的购物网站上购物的意向[3].国际着名的咨询公司KPMG全球顾客市场小组也在2001年对电子忠诚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电子商务顾客对电子商务企业或其网站品牌的忠诚[3].国内也有一大批学者对电子忠诚进行研究给出了定义如李甜(2006)、钟辉新(2006)、田凌云(2009)等[3].
目前电子商务顾客忠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认为电子商务顾客忠诚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并由此产生的重复使用或购买行为,而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则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并由此产生的重复使用或购买行为的程度,它更多是一个测量概念,一个量化的概念,衡量的是忠诚的程度的多少与高低。
1.3 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移动电子商务虽然属于电子商务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它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移动忠诚最早在2006年由lim和widdows等提出[4],他们提出的移动忠诚主要是研究移动运营商而不是真正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忠诚。最早对影响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的是Lin和wang(2006)[5].而移动电子商务忠诚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移动电子商务情境下的顾客忠诚,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
我们认为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是指在移动情境下顾客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类商品或服务的偏好,并由此产生的重复使用或购买行为。而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则是指移动情境下顾客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类商品或服务的偏好,并由此产生的重复使用或购买行为的程度,也就是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类商品或服务重复使用或购买行为的程度的高低与多少。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内涵主要有:
(1)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适用的范围很广,适用于移动情境下移动端的各类应用如移动购物、移动应用、移动资讯、移动旅游、移动农业、移动金融等。
(2)移动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涵盖的服务与应用很多,如服务领域涉及商业广告、旅游、紧急救助、农业、金融、通信、娱乐等。我们这里所研究的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也就包括以上这些服务领域的移动端的应用与服务的顾客忠诚。
(3)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主要是研究顾客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与应用的忠诚。
(4)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研究范围限定了只是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顾客忠诚,主要围绕着各类移动电子商务行为与应用的顾客忠诚的建立、培育、保持、提高的研究。
(5)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主要是测量概念,限定于研究移动电子商务顾客的忠诚程度的衡量与测量,主要在于顾客忠诚的程度高低与多少,包括认知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行为忠诚的程度的高低与多少[6].
2、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征
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模式与应用,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独有的特征。
2.1 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涵盖的范围很广,不同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与服务属于移动电子商务的范畴,不同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与应用其顾客忠诚度有共性也有个性。
移动电子商务的各类服务与应用既然同属于移动电子商务,不同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与应用的顾客忠诚度包含的内容就一定有共性,但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购物、移动金融、移动娱乐等各类应用,各类应用的领域与方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中不同的应用与服务虽然存在共性他们包含了相同的内容,但同时又有自己的个性,但不同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与应用也有自己独有的内容。
2.2 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既有技术类产品或服务的顾客忠诚度的特征,也有商务类顾客忠诚度的特征。
作为一种利用了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应用,它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去探讨其顾客忠诚度,更多的是去研究商业活动与模式的顾客忠诚度;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移动电子商务又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从一定层面来看,技术改造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这里又涉及到研究与探讨技术的顾客的忠诚问题。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既有技术类产品或服务的顾客忠诚度的特征,也有商务类应用顾客忠诚度的特征。
2.3 移动电子商务要建立与保持顾客忠诚比传统商业活动要难。
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各类应用与服务,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更多,既要考虑商业模式本身的影响因素,又要技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与技术应用的不同给顾客带来的影响不同;同时在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供顾客挑选的应用与服务很多,这些都决定了要建立与保持移动电子商务的顾客忠诚比传统商业活动更难。
传统商业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建立与保持顾客的忠诚,而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我们的顾客更多的是跟机器与界面打交道,人是社会人,还是喜欢跟人交流,这也决定了在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与保持顾客忠诚比传统商业活动要难。
2.4 移动电子商务中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移动电子商务是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既有技术方面的影响,又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务活动与模式,商务活动与模式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些都说明了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综合了商务活动与技术两个大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都决定了影响培育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度的因素变得很复杂,影响因素涵盖的方面很多。
2.5 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具有传统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点,又有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属于电子商务,这就决定了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具有传统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点,而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务应用,又不同于基于有线互联网的商务应用,这就决定了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有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点。
2.6 培育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比培育传统电子商务忠诚度更难。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电子商务比传统的基于有线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更多,选择性更多,既可以基于浏览器来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又可以基于APP来应用,应用与选择应用的方式更多,这些都决定了培育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比培育传统电子商务忠诚度更难。
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是一个新的概念,是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问题,它既有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特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它主要是用来衡量顾客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活动、应用与服务的忠度程度,是一个测量程度的概念,一个量化的概念,它有自己很多独有的特征与很多的影响因素,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移动电子商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培育、提高移动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是一个极需解决的问题,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鲁耀斌,邓朝华,陈致豫。移动商务的应用模式与采纳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Reichheld,F.F.&Sehefter,P.E-loyalty:yoursecretweapononthew [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0,78(4):105-113.
[3]赵金翠。B2C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LimH,WiddowsR,ParkJ.M-loyalty:winningstrategiesformobilecarrie[J].JournalofConsumerMarketing,2006,23(4):208-218.
[5]LinHH,WangYS.Anexaminationofthedeterminantsofcustomerloyaltyinmobilecommercecontexts[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3):271-282.
[6]邓爱民,陶宝,马莹莹。网络购物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4,22(6):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