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没有执行力
第一篇:企业为什么没有执行力
为什么没有执行力
——读《执行力》有感
章明全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
对执行力的认知,没有人不说执行力不重要,企业也甚至把执行力提高到了一个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这样一个高度也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但是,回过头来冷静观察,大家都认识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最终还是缺乏执行力。那么,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还是没有执行力?是我们对执行力认知不够?还是把执行力作为一个口号?
什么是执行力?陈浩先生在《执行力》一书中给了明确的定义: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结合到企业日常工作,执行力就是职工把企业的制度、决策者意图变成行动,通过行动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这样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却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或者想要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执行力效果不佳的状况呢?笔者为了亮明自己的观点,有必要对陈浩先生在《执行力》一书中对执行力不强的五个方面深层次原因,给予简要陈述:
一是组织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指出管理者对战略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充当表率。
二是制度本身不合理且朝令夕改。制度不合理,不严谨,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就会不利于执行。
三是执行的复杂化且缺乏监控体系及方法。监控是执行力的灵魂,没有严格的监控体系难以高效执行。
四是组织中缺乏良好的执行力文化。从中国人学习儒家思想这种源头上,找到了导致中国人执行力缺失的原因。
五是中国现实环境导致执行力不佳。指出管理者执行角色缺失、家企不分、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匮乏等因素,给想极力提高执行力的企业,带来诸多现实困难。
作为《执行力》这本书的拜读者,笔者对陈浩先生在宏观上对执行力不佳的原因总结,产生认同感;但是,笔者作为国有施工企业中的一员,更多的是去反思企业在现实环境中,为什么高度重视执行力,却依然没有执行力,或者说执行力效果差。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传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作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企业,初期的管理理念受国家计划经济引导,企业享受到了很多实惠。在市场经济时期,沉溺于辉煌的企业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历了一定时期的衰败;在衰败时期,又形成的一些更加松散、更加粗放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再次根深蒂固的牵制着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
我们只能采取灌输式的管理,且一些新理念、新概念、新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强行灌输的同时,却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新理念、新概念、新的管理思想成为了企业在发展中某一个阶段的表象代名词,看着新鲜,却没有被企业真正吸收。
二是管理者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企业制度和决策者战略意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这些指令下达后,不同素质的管理者,理解的程度有差别,复命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在老牌国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管理者对政策和战略意图的表现麻木,不敏感,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来自于对老式管理模式的认同,对新管理思想的淡漠,这就间接造成企业整体执行力效果差,甚至把新的管理思想及模式变成一张皮,有名无实。
三是具体办事人员身兼多职。在我们企业中,职工身兼多职的现象尤为突出。身兼多职,就需要职工的综合素质很高,可实际情况呢,往往与我们期望的是相反的。我们必须正视的是,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职工在企业里生存发展,都是具备专业性的;而且,精细化管理也要求我们把企业里面很多工作都做细致、做实在、做全面。由于大多数人都是身兼多职,造成职工应付工作成风气,这种氛围也严重影响到了新入职员工,给新同志造成巨大心理落差。
四是职工工作缺乏监督和检查。在企业中,粗放管理的直接体现就是,职工工作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来检查,更没有人评价;一级干完应付一级;一级完善后,再应付上一级。这种模式就直接造成了岗位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其结果就是,安排工作的人不懂,具体办事的人应付,且工作依然能干起走。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执行力效果监督,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对待制度,重奖轻罚。
杰克.韦尔奇对执行力有这样一段描述:“管理者的执行力决定企业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则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关注执行力,就是关注企业和个人的成功”。应该说,现在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执行力;值得可喜的是,执行力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高层和职工的共识问题;但是在推动执行力建设时,却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笔者作为基层工作者,通过拜读陈浩先生《执行力》这本书,对于为什么没有执行力,反思了切身感受的四个方面主要原因,希望企业在执行力建设上,少以“知”灌“知”,多以“行”践“行”。
第二篇:员工工作为什么会没有执行力?
企业的运转离不开员工,在企业员工的管理上,不少老板都抱怨自己的员工没有执行力,要亲力亲为才放心,老板反而比员工还要累,导致对于员工招聘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的执行力和企业领导的管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企业的管理上往往是对于人的管理。
一个企业,老板越累,员工越是没有执行力。因为老板越能干,员工就没有机会施展才干。老板越能干,越是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老板越能干,越喜欢单打独干。如果决策拍板都是老板自己说了算,能干的员工走得更快。有才能的员工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就离职而去,没有才干的员工无处可去只好留了下来。所谓劣币驱良币现象,在企业人才去留上面同样存在!有人才不会用,老板累;没有人才,老板事必躬亲,更累。
老板累,往往与不会授权有关。老板不授权,员工做事没有自主权,做事处处要请示,时时要汇报,效率自然就低。员工做事效率低,老板就会更加累。
员工做事效率低,企业业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员工效率低、企业业绩不好,员工收入也好不到哪里去。员工收入不高,工作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员工没有积极性,企业哪来执行力?
企业大小事务老板拍板,工作没有章程,做事没有流程,员工没有培训,人员不会稳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在新人面前变成困难,干部不能做主,员工不敢担责,遇事就找老板,老板忙于救火,或者决断凭感觉,没有积累,没有总结,整天事务緾身,管理一派混乱。这样的企业,员工何来执行力?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形成文字标准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衔接流程,员工想做事也不可能。做事没有准则,评价没有标准,奖惩没有依据,收入不与贡献挂钩,员工多干可能多错,多错可能多罚,少做或者不做,自然少错或者无错,不错无错不被追究,员工还哪来的工作动力?
其实老板累与员工没有执行力二者并非因果,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也就是说它们都是问题的表面!其根源在于企业没有管理体系。有好的管理体系,就一定有好的执行力,反之,没有好的管理体系,就一定不会有好的执行力。
如何打造企业管理体系?关键在于老板必须首先改变自己落后的观念。企业从她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再属于个人。几个人甚至一个人都可以创办一家企业,想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依靠一群人,必须依靠全体员工。如果我们把企业比喻为一艘航船,老板最多是一位舵手,舵手只能做舵手的事,做不了大副的工作,更做不了水手的工作。企业所有的员工必须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才能推动企业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张家港至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自运营以来,已具有了一大批稳定、忠实的客户群,并获得了体验客户们的高度评价和由衷赞扬。公司首席讲师周长利老师从事标准化管理体系工作已17年,被业界喻为系统化咨询诊断、体系管理、企业内训等实战派大师级持续卓越成功导师,曾服务过上千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张家港至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
第三篇:2018年如果公司没有做企业年报会有什么后果
公司年报是每一家企业每一年6月30号之前必须要向社会公示上一年度企业情况,对于没有提交年报的企业,结果是很严厉,也是很残忍的。小编为你介绍一下2018年如果公司没有做企业年报会有哪些后果?
1,先说一下年报范围:
凡于2017年12月31日前在我市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企业分支机构以及个体工商户,应当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2018年度年报并向社会公示。
2,年报条件
商事主体全部实行网上报送年报。商事主体通过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或深圳信用网登录商事主体公示信息录入系统,按提示填写、报送年度报告。商事主体报送的年报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向社会公示。
3,如果不做年报会有什么后果? (1)向社会进行公示,影响企业形象
“公示”其实还挺严重的,因为人家公司想要和你合作,上网一查,贵司竟然是经营异常啊!您觉得这合同还能签吗?
即使后来申请移出了,这条“不良记录”也是删不掉的,别人随时都能查到!
(2)办理不了各类登记备案事项
被列入经营异常的公司在申请办理各类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时,有关部门将会审慎、从严审查。比如你现在异常了,还想办理股权变更,对不起,办不了!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还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3)限制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4)限制贷款和投资担保等金融行为
由于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因此不受理你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4,做公司年报注意事项
(一)商事主体对其报送的年度报告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二)商事主体报送年度报告不需要缴纳费用。
(三)商事主体报送年度报告后,商事登记机关不再在营业执照上加盖戳记。
(四)企业须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请依法公示相关即时信息。
第四篇:我们该执行什么企业会计制度
接触的企业多了,经常遇见如下对话: A:“贵公司执行的什么会计制度啊?” B:“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A:“那你们是上市公司啊?” B: “不是啊。”
A:“你们不是上市公司可以不执行准则呢。” B:“哦,那我们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吧。”
A:“你们公司就十几号人,应该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 B:“还有《小企业会计制度》,没听说捏?我们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还是小企业啊?” A:“呵呵呵!”
现在有时间就把这个问题归纳整理一下,供有同样疑问的朋友参考。
现行可用的企业会计制度大体有4种,按照国家规定的实施范围,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其适用的会计制度是确定的,但对于有些企业来讲其适用的会计制度具有可选择性。 第一套企业会计制度
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因为1996年推出过几项准则,2007年新准则出台后就废止了)。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他企业也可以执行。据说这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过我看这确实是个“拓碑”,就像拓王羲之的字一样,把国际会计准则拓上了碑---可以看,可以学,没有多少人用。现在研究、学习和使用这个准则的大体有如下5类人群:
1、财政部会计司那帮子会计制度的设计人员;
2、大专院校研究和教学财务会计的专家、教授;
3、上市公司、央企会计(主管一级的);
4、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
5、广大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的学员。除了第5类人群是被迫接受新知识外,1-4号人不会超过全部财务人员数量的1%。有些具体准则描述的经济事项可能大部分财务人员一辈子也难得遇到一次。更可恶的是目前的教材和学习资料都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执行准则,却不知是有意无意地偏偏不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估计能明白其中滋味的只有第1号人群,他们潜意识的可能是怕太多的人搞懂了再来钻空子。操纵报表的干活还是留给自己干吧,精英治国呦。所以对于不在上市公司、央企干活的童鞋来说,这个东西考试的时候可以死记硬背一下,实际用处不大(基本准则还是要看的),说不定三五年后明白的人多了,漏洞出现了又会推到重来一遍的。如果那位老兄真的想在自己的企业里试一哈的话,要掂量一下成本问题呦,反正现在上市公司和垄断央企基本上是不考虑成本问题的。第二套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于1998年搞了个《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1年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就无疾而终了,估计是寿命最短的一个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范围有关问题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11号):《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未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除金融企业以外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未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非金融企业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说实在的,我内心总是蛮怀疑这个制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从实施的时间上来看它是在1996年的老准则颁布之后,2007年的新准则实施之前来到人世的,就像一个早产的遗腹子。本来应该是先制定准则框架后有具体制度内容,结果是制度颁布6年后框架就变了。从实用性来说,大中型企业在有了新准则后可以选择直接向新标准看齐,而小型企业完全可以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来操作,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省市以及地方国有企业,为了汇总报表的一致性而采用该制度,适用面实在是太狭小。 第三套企业会计制度
200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真的是个很好很实用的制度,可惜藏在深闺无人识。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不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符合“小企业”标准未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或者《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当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从实施范围来看,当前应该是60%以上的企业都应该选择这个制度来指导自己的会计工作。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不是这样。
第一,虽然这些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都属于民营性质,也没有公开对外筹资的行为,不是国家监管的重点对象,国家的会计主管部门对此重视不够。在对会计制度宣传、普及起最重要作用的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中,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操作也是语焉不详。而会计咨询、培训等中介机构出于利益驱动的原因,本能地只会围绕着着能来钱的上市公司、大型国企来转,对于每次年报审计只收得到一点碎银子的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核算困境,也是有心无力。
第二,从中国企业老板的现实心理来看,都是雄心勃勃啊。创业阶段就可以规划要做行业里面的老大,公司刚刚起步就喊着要上市。如果你告诉他经营的只是个小企业,在有可选择的情况下,老板们为了面子也不会承认或选择让他的企业实施“小”企业的会计制度的。看来给一个制度起个好听的名字也很重要啊。
第三、在这里对于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是莫名奇妙。由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上的灵活性,据以判断企业规模大小的职工人数、销售额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值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其中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点都有可能变化,因此,严格对照划分标准,许多中小企业在不同年度甚至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点都会发生企业规模归属的变化:年初属于中型企业的,年末可能变成了小企业;年初属于小企业的,年末也可能发展成中型企业。当年初为中型企业,年度内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年末变成了小企业,该企业年末时是否必须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呢?若年度内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年末变成了中型企业,则年末是否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呢?更可笑的是这几种会计制度规范的会计科目代码规则都是不一致的,在现在无电脑不成帐的年代,让人家怎么选择呢? 第四套企业会计制度
1993年7月1日开始,财政部发布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当时的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准则制定了13种分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包括:《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截止目前,财政部没有下文废止这套会计制度,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执行前两套会计制度的企业仍然可以执行原分行业企业会计制度。
谈到这套会计制度,我的感情那是不一般的深啊。想当年亏了在大学里面没有好好学(也不怪老师,当时除了会计原理、成本会计等基础理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学,学习上最让人佩服的就算那个珠算打得最好的美女咯),92年上班时白纸一张,对老的会计完全没有概念,恰逢93年准则的颁布,让我逐步摸进了会计生涯。最可贵的是,那时主管各个行业的部委都还在,都有自己的会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很专业、很尽职,对本行业的特点也都非常了解,根据准则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也很实用。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稍微认真一点的童鞋都可以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那么,这套会计制度在当前有什么作用呢?毕竟离颁布时间已经相隔近20年了,有些东西肯定没用了,但我个人认为在2种情况下还是可以用的。
1、对于各个行业的不同核算特点,这个制度体现得蛮到位,如果你一直做这个行业的核算,可以将老的核算模式一直保留,去芜存菁;如果你跨入新的行业,可以参考原来的制度给自己一个设计具体财务核算的思路。
2、在某些方面对于税务筹划有一定帮助,毕竟这套制度没有法定废止,也就是说,按它的规定去做,在法律上没有错,利用其某些特别的核算特点打打擦边球,回旋的余地蛮大。
好了,现在现在归纳一下各类企业应当如何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上市公司应当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8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扩大到中央国有企业。 2009年将进一步扩大准则实施范围,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的大中型企业统一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国有、非国有)大中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集团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议执行后者。
4、“小企业”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还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议执行后者。
5、非上市股份制金融企业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还可以执行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非股份制金融企业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1993年7月1日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6、除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企业(包括不符合小企业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等)可以执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执行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分行业会计制度。
7、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完)
第五篇:没有问责就没有执行力
问 责 内 涵:
1.指出问题,共担责任!
问责强调下工序对上工序的责任追究,体现的是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企业的责任感!
2.人人参与公司管理!
管理规定的执行不只是领导的责任,更不只是稽核办的责任!体现的是集体责任意识!
3.敢说敢管的正直品性!
问责就是树正气!打掉弄虚作假、自作主张、拖拉懒散、得过且过的工作恶习。
最终目的:
形成企业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养成按规范作业的习惯,汇聚能量提高企业执行力;
被问责的人应有的心态: 1.内心接受
问责是对自己工作的提升和帮助, 是对企业的负责. 2.敢于承担
错就是错,敢于承担!就算是别人的错造成自己的错,那也是错!因为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不能再错,一错再错你的位置就失去了存在价值!(限温器车间案例)
3.从我开始
接受问责,从我开始改善,协商解决!
我可以这样做„„
我这样做就可以„„
这样我就能保证„„. 问 责 过 程:
第一: 反省(在反省区、例会„对不起,我做错了!马上整改) 第二:开罚单(根据流程、品质技术文件责任人签字确认) 第三:考核 (根据岗位职责) 第四:调整岗位
投诉(申辩)、鉴定、处理流程:
兼职稽核员的问责意义:
1.各部门主管是企业能量的发动机
2.流程改善、技术工艺完善的主要执行者 3.公司管理体系的直接维护者
要切实实现企业及自身的价值目标,就必须承担起问责改善的职责!丝毫不能有混的念头!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出了问题,首先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或个人先行承担责任,接受处罚或赔偿。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工序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而形成环环相扣、追究责任的“责任链”。
部门主管的职责: 每周作出一份问责稽核报告, 持续改善!
诚信光明
用心坚持„„ 问责汇聚能量
改变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