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全文)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全文)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1 引言地方本科院校比上不如“双一流”、“985”、“211”, 比一些高职技校又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使得地。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比上不如“双一流”、“985”、“211”, 比一些高职技校又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使得地方本科院校毕业上在就业时陷入尴尬境地, 难以对自己确立正确择业观。通过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现状状况及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分析, 地方院校在传授学生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开展相应系统的就业心理教育。

2 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不良心态

通过笔者与地方院校毕业生的调查交谈, 分析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保持较佳水平, 能对当前就业状况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竞争意识, 要求的薪资也在合理的范围内, 基本上对毕业后的工作城市及工作性质已经确定, 甚至只等顺利毕业后直接到岗工作。然而, 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还有与其就业形势不相协调的心理状态, 这种就业心理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2.1 自命不凡

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导致地方院校的生源质量高低不一致。在学习较好的同学中, 有些人自认为其怀才不遇, 有着比大专高职生高等一等的学历文凭, 在就业时对岗位及薪资待遇要求过高, 不愿接受起点较低的累活, 将目标只投向白领以上阶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满腹经纶, 社会中一些人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这类学生认为让他只做一个文员或助理是大材小用而对这种岗位不屑一顾。

2.2 恐惧彷徨

地方本科院校中存在很多学生不知道大学如何度过就要面临毕业了, 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又感觉时间易逝, 大学四年没有学习到充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 于是在就业时对应聘信心不足。想到要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时便心神不宁, 忐忑不安。这类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 想留在一线城市打拼又没有能力, 回到三线城市或老家县城又不甘情愿, 其心理状态总为恐惧、彷徨及迷茫混合交织。

2.3 等待观望

还有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对待就业工作抱有无所谓的心理, 不为应聘付诸行动, 认为自身有“关系网”能找到较好的岗位, 或认为自己没有“关系网”找不到好岗位, 这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会令部分学生对就业找工作不太上心。还有学生觉得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不需要找工作, 也有学生毕业时依旧沉迷在谈恋爱的卿卿我我中而无心于就业, 这类学生的基本心态便是为等待观望。

出现以上几种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原因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对社会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身定位较为模糊, 对就业时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就页地点及薪资待遇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校时只接受课本理论知识, 缺少对就业心理素质及精神的培养;学生依靠父母资助生活产生优越性及依赖性, 不能接受环境较差、工作较累的岗位;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受到综合系统性的就业心理培训, 或就业心理培训缺乏针对性。使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地产生这些不良就业心态。

3 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基本构想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部分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来进行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 同时接受系统的就业心理教育对就业准备较为充分的学生也有帮助。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3.1 心理教育内容设置

(1) 理性自我认知观念。最近几年, 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大规模的扩招, 令大批学生进行就业市场, 而招聘单位也能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的文凭学历。实际上, 大学生, 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 确实不如以前更受欢迎了。因此大学生应该理性地自我认知, 对自身有着明确的定位, 面对就业现实, 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 实事求是, 才能进一步促进就业的良好发展。

(2) 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劳动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不应该陷入求职就业的困境中, 应当加强适应社会现实,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价值观念, 要合适地定位起点线, 努力争取而不攀比, 也要求符合自身水平的薪资待遇, 不能让“一步到位、高薪资”的想法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心理。

(3) 强化能力素质观念。目前对大学生来说, 文凭学历是就业的起点, 后期的发展还是依靠自身实际能力。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应用为有助于就业的各项实际能力, 增强就业时的自身竞争力, 加强能力素质观念, 树立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学习精神。

3.2 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

地方院校职工有义务有责任对本校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就业心理知道,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在学生遇到就业困惑时, 可能从管理角度 (各专业的领导、辅导员) 、教学角度 (任课老师) 来通过其职位、职能及职责进行工作。从学生入学到毕业, 要始终贯穿就业心理教育,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方式, 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 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辅导。

3.3 心理教育的阶段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心理教育通过三阶段来加强学生的教育过程培养。首先, 加强毕业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变换, 同时加快学生从课本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的转换;其次, 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就业心理教育,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相关岗位的具体内容, 从而令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最后,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纪律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感, 加快学生向社会职业人的转变。

4 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有着独特的知识资源与就业优势, 要做好学生就业心理教育, 需要足够重视其思想, 认真对待工作岗位。作为学生也要有理性的就业思维, 以积极的态度及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就业。从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两方面的主题来进行良好的互动, 则会产生实质性的成效, 令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走向就业岗位, 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相对于“比上不如双一流, 比高职技校有优势”的尴尬的心理状态可能给学生带来长远及深层次的就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 重视其职业心理教育, 通过心理教育内容的设置, 并应用其基本方法、完成其阶段要求, 来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及社会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

参考文献

[1] 朱敏, 邹治豪.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 2017 (15) .

[2] 刘晓娟.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 .

[3] 温杰, 汪慧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1 (12) .

[4] 罗瑞锋.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8)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