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集锦)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集锦)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第一篇: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会。

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第一篇:换位思考对医疗的影响

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

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

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

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会多一层美好?

理解是相互的,没有纯粹的去理解,也没有纯粹的被理解,理解是心与心的对话只有首先去理解别人,才能被别人所理解,如果都只是一味的去索取又哪来回报。

理解是一种换位思考,也是对人生的一种领悟,或者说一种彻悟只有胸怀坦荡的人,只有敞开心扉的人,才会用人性的善良,才会用火热的爱心去理解别人的痛楚,理解别人的需求,也理解付出的内涵与本质。

理解的背后拥有着一个纯静的灵魂.

理解是幸福的基石幸福是一种情感的回味与感动,幸福是人领悟的一种透彻地去理解会成就我们的幸福因为理解与被理解是孪生的,理解会给别人带去幸福,而被理解会让我们自己幸福在别人的快乐与自己的愉悦里,理解与被理解,付出与得到当中会是一种情感的归依当心灵没有累赘时,当回忆没有悔恨时那或许就是幸福的源泉吧。

理解亲情,让我们学会感恩与亲情是我们面世的第一份感情,深厚而浓郁,倾尽了父母的一生,也蕴含了手足的同心爱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或含蓄,或直接,或温柔,或激烈别用你的不理解去大意地伤害、也别让你的偏执去无端地误解请理解亲情的无私与博大,学会在点滴中去感动,继而感恩只有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时候,我们才会用更深的爱去回抱.

理解友情,让我们执着于感动与拥有友情是我们人生里的一面帆,也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灯是生活历程里长久的一种快乐,也是坦途坎坷中融合的一种温暖理解笑容里的坦诚,理解问候里的关切用宽容去包纳疏忽,用热情去化解矛盾感动于平实生活里的一路相伴,领略互勉互助里的一生拥有.

理解爱情,让我们懂得珍惜和付出在爱与被爱里,我们说得最多的大概就是理解与不理解只是真的面对时,我们却总想着被对方理解而忽略了去理解对方于是,便在误解与揣测中伤着彼此而当我们伸出双手,再也抓不到曾经的温馨和深情时才觉醒曾是自己的不理解撕碎了爱,而此时手掌早已成空,空留一袖秋风因此,请理解忙碌之后的满身疲惫;请理解等待之中的漫长寂寞;请理解唠叨里隐藏的关爱;请理解平实里蕴含的真情理解多了,抱怨少了,伤害少了,爱也就浓了。

面对着要相守一生的情感,珍惜你手心的拥有,付出你心口的所有吧.

理解生活,生活里有着或平凡或热烈、或缤纷或单一的方式只有领悟了生活本身的真谛,才会让我们过得轻松只要不是一事无成,只要心中有梦,只要心里有爱,请不要用金钱与名利去衡量成功与失败平凡不是平庸,平凡只是淡化了困扰人的一些功利名位的欲望热烈不是普通,都热烈就无所谓普通,毕竟活得轰轰烈烈的人只是少数。

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凡尘事,试问世间,繁华散尽后,浮躁平伏后,权欲钱财的背后,又留下多少苍凉,又曾有多少多少迷失在幡然醒悟后却发现人生已近谢幕,空留一世的遗憾与悲怆?

人生在世,请让理解相随,理解别人,也理解自己。

学会理解,其实最终我们是在善待自己.

1 / 1

第二篇: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1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 A0 组织,这种设计十分的科学和精密,可以非常牢固的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安全性极高,从而给护理带来了便利的条件。 在传统的骨折护理过程中,通常是内部选择钢板固定,外部选择石膏固定。 钢板由于是存在内部的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但是护士要对外部的石膏定期的观察,石膏变形,变色都要进行重新处理,这就给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目前的内固定技术的诞生,在内部进行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可以避免外部的石膏固定,相对的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且这种技术较之传统的更加的牢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患者可以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提早的进行床下的锻炼和恢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时间,并减少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大量的不良的后遗症。但是这种技术在给患者和护士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有弊端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护士要对这种新技术提前进行技术指导,并掌握要领,及时的处理相应的新问题。

1.1 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任何手术之前,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虽然已经做好了手术之前的准备, 也提前进行了手术方面的各种讲解,但是任何手术都是存在危险和突发状况的,因此,患者都会有相应的心理抵触情绪。 这就需要护士在手术之前,对整个手术的环节进行详细的讲述,使患者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手术,减少心理负担。 护士的讲解要耐心,通俗,尽量的放松患者的心理。

1.2 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目前的新型的手术技巧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定位,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涉及到的部位进行系统的准备。 确保手术的成功,将危险值降到最低的程度。

1.3 熟练的术中配合精细的内固定系统必然带来内固定系统的繁琐。 所以,这就对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手术之前要对护士的相关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并实行考核评比制度,对于不合格的护士进行奖金处罚等,对于合格的护士要进行奖金的鼓励,做到奖罚分明。 考核的关键的督促护士熟练业务,对于相关的设备要反复的操作和拆卸,以便于了解内部结构,在手术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既能提高手术的质量,还能缩短手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手术护士对器械的熟练程度是关系到手术配合和谐的关键。AO 对于常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定期培训,护士要对这种系统的线管设备的元件掌握精准,可以自行组装,也通过组装来让护士熟练掌握设备的名称和详细使用说明,在具体的手术中可以对设备的反应情况及时的采取措施处理。 这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周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任何的手术后期的观察期都不能够放松警惕,要对手术之前的血液流动情况以及手术之后的进行对比,分析是否术后存在问题,术前的病症是否解决完善。相应的不同的手术类型,需要观测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2 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皮肤准备术前一般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少,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过早的或者过多的刮除体毛,更容易造成感染。 必要的备皮可以在手术室进行。 康复指导随着微创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患者的伤口小,恢复迅速等优点,患者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所以术前以及

术后的康复锻炼就成为了重点,尤其要引起护士的注意和护理侧重。 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是活动患者的关节和四肢,避免长时间的病患带来的萎缩,降低术后的后遗症风险。熟悉操作系统微创技术通常是在监视下完成的手术,大部分的手术都是借助机器完成的,而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可能运用到光学照象系统和图象采集系统。所以,护士必须在传统的手术基础上,不断地培养自己对新设备的熟练操作和认识,保证手术过程的正常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是伤口小、恢复迅速,但不是绝对的没有并发症。 也会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的出现各种并发症。 所以在术后要进行定期的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对于并发症及时发现,提早治疗,减少对患者的危害。

3 支具的发展对骨科康复护理的影响有时候骨科的治疗是不采用手术的,而是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就是支具治疗,它早就存在于医学的领域当中,但是运用的不是很广泛。比如先天性髋脱位的支具治疗,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支具治疗一直未能引起重视。近几年,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我们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了提高关节的运动技能,常常使用特定的手部支具,这种设备的利用主要是提高术后手部的活动功能,避免长时间不活动造成的萎缩。 支具的使用 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骨科护理工作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完美人体艺术 http://

第三篇:税收收入分析对影响收入质量的思考

收入核算科

税收收入质量指的是税源向税收转化整个过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体现了对税收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和国民收入分配活动的满意程度,是评价税收工作成效和判断经济税收形势的主要依据。

税收分析工作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是保障税收职能实现,提升征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环节。王军局长在税收分析会议上强调:‚税收分析是一项基本功。推进这一工作,对上有利于全面真实反映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下有利于针对性地指导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工作,有效推广好经验好措施,更好服务基层和纳税人;对税务总局机关有利于培养崇学之风,促进‘析’以致用,为税务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搭建平台。因此,税收分析工作需要再接再厉、更需不断提升水平。‛

提高收入质量必然要依靠税收收入的有效管理。而开展税收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把握税收收入管理的主动权。税收收入的组织管理,要做到科学和主动的管理,必然离不开税收分析的辅助支持。

一、 经济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税收质量的好坏。

1、开展税收分析,了解经济发张状况

要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质量的关系。经济是税收的基础,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也只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推

动国民经济和税收的高速增长。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质量的关系,就要依靠税收分析。通过开展税收分析,运用大量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因素和税收管理资料,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分析,可以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质量、税源构成状况及税收潜力,从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税收收入的税源情况、纳税人的纳税异常情况、税收收入结构变化情况做出比较确定的判断。

2、开展税收分析,明晰税源情况

没有税源,税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发展经济、扩大税源是提高税收质量的首要基础。只有把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真正发挥好税收的职能作用。

要了解税源情况,依然需要借助税收分析。税收分析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开展税源分析,只有认识税源特点,才能建立起税收经济关系分析的脉络。通过税收分析,可以明晰税源的分布、掌握税源特点、认识税收经济关系、把握经济形势,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客观地判断税收收入形势,根据政策的调整准确地估算税收收入变化,应对税源的波动轻松自如调度税收收入目标,从而牢牢地把握税收收入管理的主动权。

二、提高税收质量,需要坚持依法治税

大力实施‚依法治税战略‛,为纳税人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让市场经济规律得以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充足而合理的税源。 依法治税是对税收工作质的规定,它需要以税收分析为基础的量的支持。一方面,通过对宏观税收收入指标体系的分析,揭示组织收入中

存在的问题,反映征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措施,指导组织收入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对重点企业和行业进行微观税收分析,利用大量的有价值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核、评价、判定,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并积极开展纳税评估,适时进行税务稽查,从而确保把依法治税落到实处。

三、提高税收质量,摈弃以‚完成税收计划‛为目标的工作方式 在依法治税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以‚完成税收计划‛为目标来开展组织税收收入中心工作,或者单纯靠数量规模的扩大来巩固组织税收收入的中心工作地位,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为此,必须摒弃狭隘的就税收计划论收入管理的陈旧观念,树立税收收入管理的崭新理念。税收收入管理是一个大概念,与税收计划管理相比,实现了外延拓展和内涵延伸,它要求围绕提高税收收入质量这一目标,从税源管理开始,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缴库监控,最后到税收分析、信息反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进行全方位、各环节、多层次的全面监督、控制与管理。体现到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具体实践中,税收收入管理新理念要求以严密的重点税源监控为基础,以规范的税收会计监督为保障,以深度的税收分析为突破,以准确的征纳税情况反馈为途径,通过加强监管、深化分析、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目标。所以,实行税收无计划任务征收,实际上是将过去的注重税收收入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提高。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一方面,税收分析要深度化,不能只

停留于税收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和增减收因素分析,或就数字论数字、从收入到收入,要拓展到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税收收入与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的关联分析。另一方面,要以税收深度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参数丰富、设计合理的科学数学模型,积极开展税收收入能力估算,包括经济发展成果转化成税源潜力的纳税能力估算和税源转化成税收收入的征收力度评估。这样,既为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价提供充分依据,又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找准制约税收收入质量提升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四、提高税收质量,正确处理税款征收与税收管理的关系 从目前的征管的现实需要看,需要把激励纳税人积极主动申报与税源的有效监控结合起来:一是重点加强经济与税源的动态分析,深入分析辖区内经济指标与税收数据的关系,做到税源的分布心中有数,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关注重大项目投资、重点行业等因素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全面反映税源状况及发展的趋势;二是科学测算潜在税源的税收转化能力,通过广泛采集数据,加强征收管理的针对性。譬如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能力估算,通过全面的对比分析,明确日常征管的薄弱环节,并制订较为具体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通过税收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体系。现行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税务微观信息资料和实地检查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内部考核,而现阶段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对执法考核的缺失,客观上导致考核‚信息‛不对称、不完整,使考核难免有失公允。通过税收分析等手段,可以把一系列影响税收征管质量的因素联系起来,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分析,从宏观上掌握税源与税收

收入的差距,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税源监控质量和征收成果,丰富了税收收入考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信息缺陷。

五、税收分析既反映税收质量,又影响税收质量。

一方面,税收分析重点分析的是收入情况是否正常、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收入过程是否符合组织收入原则等。这些都是税收质量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税收分析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经济发展状况和税源情况,还能够帮助税务机关自查自省,保障依法治税,从而提高征管质量。由此可见,税收分析既可以反映税收质量的好坏,同时还能够指导税收征管,影响税收质量。

收入核算科

第四篇: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思考

1.理顺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医疗卫生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医疗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医疗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医疗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医疗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医疗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他医疗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医疗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医疗卫生院和村医疗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医疗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医疗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

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

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一)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待扶持。山区县区,长期以来财政医疗资金总量投入较小,加上资金扶持对象过于集中于县区级医疗机构和城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医疗机构,直接导致乡镇财政无力投入,基层卫生院发展资金短缺,加之经济效益差,外债累积数额逐渐扩大,用于购买医疗器械、培训医务人员和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乡镇卫生院发展。

二是村医的报酬亟待落实。村医承担着村级预防保健和妇幼保健任务,但基本都是无偿服务,还尚有没有工资待遇、未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个体存在。从而导致对村级医疗卫生工作管理难以规范,责任落实难,一些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和隐患。

三是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近年来,由于山区县区经济、交通、资源、能源等制约因素,卫生系统新分配或自愿调配至当地的专科以上医务人员较少,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明显趋于老龄化,后备技术人才断档严重,缺乏高水平、高技术的人员和学科带头人。同时,由于贫困县区的薪金待遇相对偏低,一些当地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医疗人才外流严重,极大制约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是卫生机构建设和设置亟待规范。目前,由于乡镇卫生院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卫生机构小、多、杂、重复建设、人员闲置,造成了医疗资源闲置和浪费。乡镇卫生院所由于人才、器材匮乏、服务项目少,竞争力较差,加之农民对县区级医疗机构的信任,大多到县区以上医院寻医问诊,导致基层医务人员无所事事、医疗器械闲置、管理瘫痪,从而使基层卫生院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极低,效益较差。

(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的比重在1991年至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4%下降至

6.59%,社会投入由6.73%降至3.26%。政府投入下降的直接后果:一是农民个人医疗负担的增加,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二是农村公共卫生的削弱。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医疗,而公共卫生相对较少,对农村的就更少。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中,人员经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业务和公务费,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很多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

(2)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后,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根据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自费承担医疗费用(1993年84.1%,1998年87.3%,2003年79%),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上升,较多的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不断上升,其增长速度超出收

入的增长速度很多。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则快速上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3年、1998年、2003年的农村平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2元、25元和50元,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元、837元和1455元(均为可比价格)。

国际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价格格外重要,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对贫困人群,最终会影响健康状况。在医疗费用上升情况下,农民直接支付费用方式导致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中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占30.3%,其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45.8%,其中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农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收入越低的农民,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的比例越高。

(3)三级医疗转诊体系的打破,导致有限的农村医疗资源效率不高,进一步扭曲农村医疗机构的行为。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转诊体系被逐步打破。虽然农村卫生服务供给规模仍在增加,但效率低下。一方面,更多的患者集中到县及县以上医院,使得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医疗机构病源下降,发展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了患者去大医院就诊的倾向,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建国初的近70%下降到2001年的不足40%,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床位数历年一直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自80年代以来没有明显的增加。80年代初,卫生院还承担很多的医疗服务,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承担的医疗服务超过了卫生院,此后,卫生院的诊疗人次逐年下降,相关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接近70%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

政府投入的不足,医疗条件和医疗人才的缺乏,使得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能以卖药为主,有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80%,而就诊患者那里的减少,使得乡镇卫生院只能通过不规范的行为从为数不多的患者获得收入,如一些乡镇卫生院不是定位在提供更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护理,而是定位于提供利润高的新项目、建立特色专科以增加收入,有条件的就竞相引进高科技、高费用的检查设备吸引患者就医,这进一步破坏了原有三级网络的功能,导致更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近几年,尤其是2003年非典之后,随着政府对农村发展以及对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视,情况有所好转,但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而且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情况的影响,例如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加,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等使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更为严重;进城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基本没有保障,一旦有病一般只能回到农村。再如交通、生产事故导致的意外伤亡的增加也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对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急救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由于迷信的复燃、家庭空巢、文化生活缺乏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农民的精神健康,不仅是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等人口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更多是需要医疗保健服务比较多的老年人口。农村人口疾病模式变化的重要特点是55%~60%的死亡和疾病原因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在农村也不断增加,成为威胁农民健-康的主要病种。老龄人口和慢性病患者和重大疾病患者是农村最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人群,这部分人口的增加会对农村医疗保障带来财务上的巨大挑战。

第五篇:对一起医疗广告案件适用法律的思考

法律相近如何适用——对一起医疗广告案件适用法律的思考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

2010年09月21日 来源: 中国工商报

http:///gsld/gztt/xxb/201009/t20100921_98383.html

案情介绍:

近日,根据群众举报,福建省光泽县工商局检查大队在开展医疗广告市场整治行动中,查处了一起没有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案件。该案件的定性问题值得思考。

根据群众举报,光泽县工商局检查大队对某通信公司制作并发行的印刷品刊物进行检查,发现该县某医院涉嫌在某通信公司制作并发行的印刷品刊物上刊登违法医疗广告,于是立案调查。

经调查,该医院在发布医疗广告之前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至此,案情已经明了:当事人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在某通信公司制作并发行的印刷品刊物上刊登广告。

意见争议:

案件调查结束后,办案机构内部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当事人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的规定,并依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并处一至六个月暂停发布医疗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医疗广告经营和发布资格的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医疗广告内容涉嫌虚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需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作出认定”的规定,对该医院进行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医疗广告必须经过审查才能发布,因此本案适用《广告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根据本案的案情,工商机关应依据《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笔者见解: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虽然《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广告“未经审查,不得发布”,然而,医疗广告的发布不仅要经过内容审查,还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但《广告法》没有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因此,该案已超出《广告法》调整范围。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广告,可取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医疗广告经营和发布资格。在该情形下,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该已取得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因此,《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依据《广告法》予以处罚的情形,应该是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的情形。该案中,当事人还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因此该案并不适用《广告法》。

笔者认为,目前除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还没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发布广告应当进行审查。因此,该案适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