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通用)

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通用)

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生率为20%~30%。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 子宫肌瘤剔除术由单一的开腹式手术, 不断向着微创手术方向发展[1]。我院自2008年7月至。

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发生率为20%~30%。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 子宫肌瘤剔除术由单一的开腹式手术, 不断向着微创手术方向发展[1]。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42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0例, 均符合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年龄30~42岁, 平均 (34.2±4.5) 岁, 体重 (50~72) kg, 平均 (60.1±4.7) kg,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其中, 肌壁间肌瘤30例 (对照组14例, 治疗组16例) , 浆膜下肌瘤25例 (对照组11例, 治疗组14例) , 黏膜下肌瘤16例 (对照组9例, 治疗组7例) , 子宫颈肌瘤9例 (对照组4例, 治疗组5例) 。对照组38例采用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治疗组42例采用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2组的年龄、体重、肌瘤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及盆腔检查, 以详尽了解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形状和活动度。子宫颈肌瘤:用环形电极从包埋组组最薄处进道, 切抵肌瘤后适当延长切口, 自包膜内将肌瘤完整剥出;单一浆膜下肌瘤仅采用腹腔镜;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在宫腹腔镜的辅助下, 于腹腔处打3~4个小孔, 可视下做肌瘤切除术, 术后腹壁切口不必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剔除肌瘤个数和重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2组术中情况

表1可见,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的剔除肌瘤个数和重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2 2组术后情况

治疗组住院时间 (7.1±1.8) d明显短于对照组 (10.4±2.5)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 (肠梗阻2例, 感染2例) 与治疗组 (肠梗阻1例, 感染0例)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无症状, 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 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2]。现代西医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 尚无其他理想疗法[3]。本文的比较研究也发现, 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较传统的开腹手术, 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并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的术中剔除肌瘤个数、重量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优于传统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宫腹腔镜,微创术,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静, 李红.田禾芬, 等.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24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8, 37 (11) :1267~1268.

[2] 卢杰.宫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8) :116~117.

[3] 张一琼, 张萍.3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与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8 (8) :1492~149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