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通用)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通用)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第一篇: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浦发银行竞争力研究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国内外理论综述1.3研究的框架思路第二章 理论基础2.1企业竞争力的定义2.2企业竞争力的特征2.3本章小结第三章 浦发银。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

第一篇: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研究

浦发银行竞争力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理论综述

1.3研究的框架思路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企业竞争力的定义

2.2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浦发银行发展现状

3.1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3.2浦发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浦发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4.1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优劣势比较

4.1.1 优势因素

4.1.2 劣势因素

4.2 SWOT模型下洛阳银行竞争力分析

4.2.1 浦发银行优势分析(S)

4.2.2 浦发银行劣势分析(W)

4.2.3 浦发银行机会分析(O)

4.2.4 浦发银行威胁分析(T)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浦发银行竞争力的具体策略(具体的会提出五点以上)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第二篇: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竞争动态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2018)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竞争动态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2018)

第一章 银行理财产品相关概述

第一节银行理财产品基本分类

一、按标价货币分类

二、按收益类型分类

第二节人民币理财产品概述

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概念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类型

三、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

第三节外币保本理财产品分析

一、外币保本理财产品的定义

二、外币保本理财产品的优势

三、外币保本理财产品的选择

第二章 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央行两率下调及其影响

二、国务院出台九条保经济增长措施

三、2012年银监会信贷监管政策解读

四、银行间债券发行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

五、银监会严守理财产品发行关卡

1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渐趋多元化

二、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速

三、中国居民投资渠道渐趋宽广

四、城市居民投资理财意愿透析

第三章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运行综述

一、信托类理财产品

二、债券融资类理财产品

三、外汇货币类理财产品

四、QDII理财产品

五、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

六、中外资银行比较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2012年理财产品市场面临的问题

二、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滞后带来的隐忧

三、银行理财产品自身存在不足

四、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陷入尴尬境地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对策

第四章 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动态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综述

一、“牛市”行情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

二、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主攻高端市场

三、中国境内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概况

四、受经济危机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倾向稳健型

五、商品市场行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

一、基本背景信息介绍

二、金融投资方式选择

三、中资银行理财产品分析

四、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分析

五、银行理财产品细分产品分析

六、银行理财产品或服务选择的关注因素

七、银行理财产品或服务信息的渠道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零负收益现象透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解析

二、中国银行理财零、负收益现象频现

三、银行理财产品产生零收益现象的原因

四、理财产品零收益的正视与防范

第五章 2012-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概述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

一、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二、浅析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区别

三、透析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发

四、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障碍

五、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风险及防御策略

六、我国商业银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综合战略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供需探讨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概况

三、浅析影响个人理财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供给形势

五、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开发对策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营销概述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重要性阐述

3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面临的阻碍

三、探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营销对策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的八大诀窍

第四节2012-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问题探讨

第六章

一、相关法律界定

二、存在的法律风险

三、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四、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

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主要细分产品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信托类

一、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销售形势分析

二、银行信托贷款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

三、2012年银行信托贷款产品发展前景分析

四、银行信托产品开发的战略思考

第二节债券融资类

一、银行债券类理财产品市场供需格局

二、2012年债券类理财产品发展形势

三、债券类理财产品成为企业融资热门渠道

四、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分析

第三节外汇货币类

一、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盘点

二、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透析

第四节银行系QDII

一、银行系QDII产品市场综述

二、股市回暖QDII理财产品市场上扬

三、QDII理财产品的市场风险透析

第五节新股申购类

一、新股申购市场行情回顾

4

二、新股申购类产品收益现状

三、新股申购理财产品运行态势

四、单一打新理财产品困境重重

第六节结构型

一、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二、经济放缓结构型理财产品遭遇市场考验

三、结构性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浅析

第七章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现状与竞争动态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外银行竞争分析

二、银行理财产品服务竞争分析

三、银行尚缺有竞争力理财产品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竞争态势分析

一、银行外币理财产品竞争分析

二、理财产品成银行竞争的利器

三、银行理财产品以创新体现竞争力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不正当竞争分析

第八章2012-2013年中国主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关键性财务数据分析

第一节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6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六节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二、2012-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三、2012-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四、2012-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五、2012-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六、2012-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七、2012-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九章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业运行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业运行总体概况

一、中国银行业的分类及职能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国内的银行业发生历史性的巨变

四、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分析

第二节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影响分析

一、金融风暴使世界银行业资本金缩水大幅缩水

二、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发展良好

三、金融危机是国内银行全球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7

四、世界经济危机使私人银行业获发展契机

五、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分析

一、中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发展综述

二、2009年银行业趁危机拟推治本新举措

三、浅析推进银行业监管改革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银行业发展存在创新不足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三、加快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四、中国银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若干建议

五、解析国内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选择

第十章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运行新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现状阐述

一、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低

二、中间业务结构需要完善

三、中间业务收费与定价成为焦点

四、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提速

五、中间业务支撑大型上市银行中期业绩

六、农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中间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热点问题探讨及策略应对

一、银行中间业务“八大瓶颈”制约其发展

二、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与对策

三、基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中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第三节2012-2013年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行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浅谈

二、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分析

三、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问题

8

四、2012-2013年主要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比

五、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SWOT分析

六、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

七、我们研究成果及战略建议

第四节2012-2013年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评述

一、应重视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

二、上海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市场份额抬升

三、北京外资银行存款余额和中间业务同步上升

四、深圳外资银行抓中间业务

第五节2012-2013年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发展透析

一、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弱质性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

三、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第十一章2013-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环境及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概况分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和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比较

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动向

三、投资收益与费用提取模式探讨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前景预测分析

一、2013-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走势分析

二、2013-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方向预测

三、自主研发产品将主导未来中国理财市场

四、未来十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环境

一、宏观形势

二、客户评估

三、产品设计

四、信息披露

9 第四节2013-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一、牛市行情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

二、银行理财产品进入收益增长期

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第五节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建议及投资策略分析

第三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学生姓名:xxxx 考籍号:xxxxxxxxxxxxxx

年级专业:2010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老师及职称:

学院:xxxxxxxxxxxxxxxx

湖南 .长沙

提交日期:1012年4月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二、 企业员工培训的计划和原则...............................

三、企业员工培训的类别及内容

四、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方法

五、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不足...........

六、我所在企业的培训与开发............................

七、结束语...................................................

八、参考文献........................................

九、致谢词............................................................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学 生:xxx 指导老师: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长沙)

摘 要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激烈竞争的时代,人力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在当今这种变革激烈的经营的环境中,薪酬管理早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末端环节或者仅仅充当一种保健因素。它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管理框架的局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本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薪酬战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让企业的经营变得更为有效。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的理论意义,分析了薪酬战略存在的现实原因,探讨了薪酬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薪酬体制切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又能照顾到人才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期望值,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才能长青长兴。

关键词:企业竞争优势;薪酬战略;经营战略

在IBM有一句话:加薪非必然!如何让员工相信组织的激励机制是合理的,并完全遵从这种机制的裁决,是组织激励机制成功的标志。IBM的薪资政策精神是:通过有竞争力的策略,吸引和激励业绩表现优秀的员工继续在岗位上保持高水平。IBM的薪酬管理师众多薪酬制度中的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富挑战性的部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理论上而言,薪酬水平的高低与市场、战略、职位、素质、绩效等几个方面有关。公平的薪酬分配与管理体制不仅仅是公正性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使组织成员以高度的热情和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的关键因素。

一、战略性薪酬的理论意义

薪酬关系到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实现及其统一性,加之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薪酬及其有关的事项,因此,企业必须也应该首先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它。一方面,对最高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主管而言,当他们在进行薪酬决策,确立指导性原则进而制定薪酬计划时,必须使这一计划从“战略上”适应企业的目标,使之方向准确且明确,这一点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在进行薪酬体系具体设计之前,也十分有必要从战略的层面展开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体系适合本企业。

二、薪酬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作用

为了成功,一个企业组织必须获取和维持某种对其竞争者的优势。换言之,一个公司必须形成一种竞争优势或相对于其竞争者的优越市场位置。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成本领先和产品分化。尽管企业实现成本领先和产品分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通过企业人员来运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J.Pfeffer在其著作《经由人员获得的竞争优势》中,较系统描述了提高公司竞争优势的16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其中有5种就是有关薪酬管理实践。而有效的薪酬管理实践源于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薪酬战略。一个薪酬战略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员工方面

1、经济保障功能

薪酬最终表现为企业和员工之间达成的一种供求契约,企业通过员工的工作来创造市场价值,同时,企业对员工的贡献提供经济上的回报。

2、激励功能

从激励的角度来说,员工的较高层次薪酬需要得到的满足的程度越高,则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越大;反之,如果员工的薪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很可能会产生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缺勤率和离职率上升、组织凝聚力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下降等多种不良后果。

(二)企业方面

薪酬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业绩具有直接的影响,薪酬不仅决定了企业可以招募到的员工

1、促进战略实现,改善经营绩效

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存量,同时,它还决定了现有员工受到刺激的状况,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缺勤率、对组织的归属感以及组织的承若度,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2、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

如上所述,薪酬会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发挥很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合理的和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会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或者对已经存在的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事实上。许多公司的文化变革往往都伴随着薪酬制度和薪酬政策的变革,甚至是以薪酬制度和薪酬政策的变革为先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薪酬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

3、支持企业变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变革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常态,正所谓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从两个方面来说明:①企业的薪酬政策和薪酬制度与重大组织变革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工具和沟通手段,薪酬如果能够得到有效运用,它就能够起到沟通和强化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支持对结果负责的精神作用,同时它还直接成为新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报酬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来说,薪酬更多的是对目标以及将来的一种投资,而不仅是一种成本。

4、控制经营成本

事实上,虽然劳动力成本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但是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薪酬成本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成本支出。通常情况下,薪酬总额在大多数企业的总成本中要占到40%~90%的比重。比如,薪酬成本在制造业的总成本中很少会低于20%,而在服务业中薪酬总额占总成本的比重则更大,往往高达80%~90%。通过合理的控制薪酬成本,企业能够将总成本降低40%~60%。此外,再从薪酬成本和总收入的比例关系来看,平均情况下,薪酬成本往往占到企业总收入的1/4左右。有些企业会将40%甚至更多的收入用于支付员工的薪酬。因此,有效地控制薪酬成本支出对于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成功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社会方面

在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大约有60%是以薪酬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薪酬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一国劳动者的总体薪酬水平还是衡量该国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的薪酬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的现实原因

(一) 企业薪酬存在结构问题,而不仅仅是水平问题

中国企业薪酬水平很低,不仅仅体现在绝对数低,主要是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很小。美国薪酬设计专家爱德华·海曾提出“职务的现状构成”概念,根据职务责任因素与智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因素之间影响力的对比与分配,将企业中的职务分为三种类型:“上山”型,如公司总裁、销售部经理等;“平路”型,如会计、办公室职员等;“下山”型,如市场分析、科研开发工程师等,并据此同方向确定薪资水平。而中国企业的薪酬实践,与上述职务类型走向正好相反,是“低级职位领先”型,“中级职位匹配”型,而“高级职位落后”型。对于企业来说,市场上供不应求、替代成本很高而贡献率相对较大却难以获取的高端职务人员,其薪酬却相对职务特性较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廉价的企业家——最低工资,但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这也体现了企业的薪酬设计问题,即不单是水平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

(二) 薪酬设计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基础,思考是零碎的和片段的

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设计人员不是先考虑薪酬方案要实现什么目的, 指导政策是什么,而常常是一开始就陷入具体的设计中,反复商讨薪酬的单元构成、水平差异等问题,各持不同意见,而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或者照搬理论上的薪酬体系,或参考其他企业的做法,较少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发展目标、经济实力以及市场地位等问题,更谈不上制定薪酬战略或者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或整合了。且在大部分企业,不同的人考虑的是不同的薪酬方案。有人想的是薪水,有的是培训,有的考虑的是公司产品折扣优惠,还有的人考虑奖励,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想的是投资。那么是通通接受一一满足, 还是有原则性,强调整体性薪酬体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是薪酬设计者们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三)薪酬制度系统性低

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并非一日之功,往往会通过若干或大或小的薪资改革而形成。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不同时期往往会制定出不同的薪资制度,这些制度有些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有些是对原有制度在新形势下做的局部调整,如基本工资调高、增减福利项目等,而非全盘考虑,这就有可能忽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各薪酬成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可能没有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对薪酬制度的要求,而且可能不同时期设计这些制度的人也不同。因而会导致薪酬制度结构设计不够系统化,可能会造成各种制度强调的导向分散化或都强调一种导向,而不是发挥各项制度的综合作用等等问题。

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制定原则

(一)企业薪酬制度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

企业发展要有自己的经营战略,薪酬策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一个良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并且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因为薪酬制度能有力地传达这样的信息,在组织中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薪酬制度越是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员工们就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薪酬制度将和企业战略、核心技术、重组资源一样,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企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有:企业管理者应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真正变大变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情感关注,老板与员工之间有一个共同道德观、价值观。

(三)薪酬设计科学化

首先明确薪酬调查对象,用科学方法收集并统计数据资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解决对外竞争力问题。其次,建立科学的职位评价系统,解决对内公平性问题。科学的职位评价需要考虑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确定工资级别,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同时,民营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要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除传统管理通道外,另设几条技术通

道。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

人本管理理论的要求下,薪酬体系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要设法满足员工的要求;积极主动的提高改善员工利益;在创造中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必须牢牢把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总原则,以物质激励为核心,注意精神激励,实行有效激励。

(五)导入更为柔性的薪酬计量方法

①薪点制

②计时制和计件制

③年薪制

④分红制

(六)要为企业长远发展打基础,深入思考要引进的理论

在吸收和运用某种理论前,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面的论证。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时,要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要把企业工作文化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的文化特征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基础,每个公司的薪酬制度模式必须适合本企业自身的工作文化的价值导向.

五、结束语

第四篇:文档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竞争优势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日中围移动通信公司的竞争优势研究主题词竞争优势营销策略研究隹姓轩丑睦导币姓托』拦论文起、】—摘要年以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处于邮电部门的垄断之下。年中国联通的挂牌成立并在年年底开通移动电话网从此以后移动通信市场已经打破垄断。而后经过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于年月日成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开始发展迅猛但竞争也日益加剧。值得称道的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按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通信市场发展的时间顺序并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为参照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第一阶段为电信重组以前主要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第二阶段是

第一章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及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介第一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于年月臼成立注册资本为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亿元。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内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

供基本话音业务以外还提供传真、数据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著名客户品牌。用户号码段包括“”、“”、“”、“”、“”、“”以及“至号段”。中国移动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逶信领域占有熏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屋移动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至年底网络已经覆盖全嚣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亿户与个国家和地区的个运营公司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与个国家和地区的个运营离开通了国际漫游国际短信通达个国家和地区的家运营商彩佰通达个国家和地区的家运营商。中国移动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中国移动已连续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强最新名第位。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企业强”第五位。上市公司成为连续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家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中国移动既是一个财务稳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盈利性公司又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具有发展前景的持续成长性公司。第二节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成立于年月日。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主要经营和移动通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数据通信、互联网等业务。中国联通在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准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年月目、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除日本外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为中国联通进入国际市场迈出了重要步。成立以来中国联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联通已建成覆盖全国的综合通信网络。中国联通数字移动电话业务由网、、业务和网业务组成。公司在国内率先选择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在统一的基础网络平台上构建数据通信网、长途电话网和互联网经营的电信业务。由成立之初的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发展到目前的移动电话包括和、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中国联通已开通了与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瑞典、芬兰、奥地利、俄罗斯、希腊、丹麦、新加坡、印尼、香港、台湾、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网国际漫游业务。公司一直注重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继率先推出低柜台、即买即通等服务后又不断推出银行代缴话费、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用户免费寄送话单等服务举措。中国联通不断提高优化水平加强全网的运行维护管理保证了全网的正常运营还积极跟踪全球范围内电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推出移动电话预付费、移动互联网、移动电话拨打、手机银行、业务、业务等各种基于电信新技术的新业务。中国联通的品牌口号是“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可以满足人们渴望与外界自由沟通的愿望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进行联络和获取信息的功能焉求。展望未来中国联通将以移动通信为主导积极发展综合电信业务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建设成为“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第二章电信重组前中国移动的优势基础和不足年月国务院通过电信重组方案同年月和年月、月分别批复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此后三大集团公司陆续挂牌电信重组工作顺利完成。而中国联通成立于年月在电信藿组的同时国务院对联通公司也进行了重组把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公司于年月划归联通公司。经过改革重组我国基础电信各个业务领域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企业经营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本章将首先回顾中国电信重组前即上世纪末中国电信行业的市场状况再重点分析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和不足第一节中国移动所处的环境状况中国电信企业在经历了政企合一邮电合营时期后在年代进行了政企分离邮电分营市场开放电信重组等一系列的电信改革后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电信行业从原来的政企合一发展到了竞争时代出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多家公司的竞争状况。从总体环境来看世纪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资本经营、股市调控、企业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等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连续快速增长。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国内生产总值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增长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年的元从增长到年的元人增长倍。中国在年年底完成了“九五”计划据有关统计“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万亿比“八五”期间累计增长一倍多国家财政收入累计超过万亿进出口总额升至世界第位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二位。据世界银行统计“九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七位。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邮电业务迅猛发展

为移动通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从年到年邮电业务总量迅猛发展年增长率最低的年份是年增长率为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最高的年份是。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年增长率为‘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最高的年份是。下表是年到’刘红等‘电信竞争与入世对策》人民邮电出版社年月第版年期间邮电业务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较图。图年前邮电业务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僵增长比较国家对邮电支持力度加大邮电固定资产投资猛增。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增长了近倍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截至到年月中国移动用户数超过万户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万联通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此外中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总人口数超过亿为移动用户的迅猛增长奠定了人口基础中高收入阶层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移动通信产品部分满足了这种要求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取代了模拟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技术更加成熟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逐步增丈逐渐覆盖到了乡镇和村庄当时除了现有的竞争者中国联通外没有新进入者的威胁这是由电信运营商的特殊性决定的电信设备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强同样买方公司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强替代品的威胁尚未形成。‘敷据来源于信息产业部嗣站一。第二节中国移动的优势基础此时的通信行业竞争虽然日趋激烈竞争对手的势力逐年增强但是中国移动仍然依靠多年传统的行业垄断取得了相当的优势笔者认为这种优势的基础包括

一、原有用户规模庞大为中国移动的网络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电信运营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要求运营企业达到一定用户规模才能盈利。移动通信运营也不例外。一个移动通信基础网络要达到运营的要求起码的要求是必须能覆盖一定的地域范围、有一定的用户容量。所以基站要达到一定数量移动通信交换机要达到一定容量这两方面是需要运营商巨额投资的地方。一个容量为万线的移动通信网络其网内有万用户和万用户的总体运营成本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但是单位运营成本却几乎成百倍的下降、总收入成百倍地增加所以规模是遥营商盈利的前提。中国移动年的用户万户而同期的中国联通的用户数只有万户差距一目了然。

二、业务发展较好收入情况良好。年中国移动业务总量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中国联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三、总资产规模大资金充足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鸯利的保障。中国移动资产总额达到亿元资产负债率降低到。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而中国联通总资产约亿元。劳动生产率万元。

四、公司的固有客户大部分为高端客户客户忠诚度高离网率低。早在年以前移动电话还是一种高收入阶层和政府官员使用的奢侈品。这些客户的特点是消费能力强客户忠诚度高一般不会因为话费的变动而轻易更改自己的号码所以离网率低。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移动的单位用户平均收入仍然较高的原因之一。

五、中国移动的公司优势品牌形象已经建立而中国联通被认为是低端品牌此种认识甚至至今还普遍存在。由于开始使用手机的客户是中国社会的佼佼者所以能够使用中国移动的品牌被看作是一种荣耀。而新进入的中国联通在改变自己形象方面至今都不算成功。

六、与政府和公众部门有着良好的公关关系。中国移动脱胎于政企不分的邮电部门先天性的有着和政府以及其他公众部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良好的公众关系使自己在业务发展方面一路绿灯。尽管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联通公司的扶植力度但中国移动依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中国联通在业务开展之初受到了一些地

方政府的抵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五篇:防止商业银行存款恶性竞争问题探讨

内 容 提 要

“对于银行而言, 最具有意义的始终是存款” ,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 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存款,银行也就无法生存。于是,一场激烈的“存款大战”在各大商业银行间悄然打响。合理有序的竞争对于存款业务的发展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一些商业银行置国家有关法规于不顾,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来拉取存款,导致银行间的存款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急需我国各相关部门以及银行本身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引导银行竞争走向健康有序。本文将从存款恶性竞争问题的具体现象、引起这些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防止恶性竞争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间存款恶性竞争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银行存款 恶性竞争 金融秩序 金融体制改革

防止商业银行存款恶性竞争问题探讨

一、商业银行存款恶性竞争问题的具体表现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要用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收益。银行的优质服务已经很难吸引到客户,利率的高低才是真正客户真正所关心的间题。所以一些银行为多拉存款, 迎合广大客户的心理, 纷纷直接或间接地抬高存款利率。全国很多家商业银行银行为争夺存款, 暗地里轮番抬高利率。据人民银行金管人员介绍,各家银行高息吸储由来已久,要想彻底杜绝难度相当之大。各家银行一般不会在柜面办理高息吸储业务,多数是通过熟人介绍拉存款。

近几年来,“公关”被作为一种拉取存款的重要手段开始在银行存款竞争中运用,公关做得好,存款就急速上升;公关做的不好,存款就会急速下降。据一位银行人士介绍,他们公关的重点就是铁路、邮电、电力、交通、石化等有钱的部门;若拉到一个部门,就会增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的存款。可见“公关”对银行存款量的影响。

曾几何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走在大街上,想要找到一个公共洗手间很难,但是想要找个银行营业网点一抓一大把。”的确是这样,目前各大城市银行网店的建设已经极具规模。某市烈山大道是该市最为繁华的商业街,长不足200 米,却有工、农、中、建等各家银行的储蓄所18个,几乎到了1 0 米一个储蓄所的程度。一个地区的资金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增加储蓄所,势必会造成“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不但浪费了不必要的资金,更是加剧了存款竞争。

上级行往往会把存款量的变化作为考核下级行的工作成绩的唯一指标,银行员工把拉存款工作当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任务,而没有把它当作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没有意识到做好存款工作是银行的一项长期的日常性的工作,往往是在上级行下达任务之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指标 ,一旦完成任务就松懈下来。

银行员工为完成揽储任务不惜托关系、走后门,一笔存款在各行、处、所、柜之间来回转, 本地区存款整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往往是一家银行这个月存款上升了,下个月又被另一家银行挖走,消失不见了,因而不能够形成稳定的存款。

二、引起存款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

(一)为了完成上级行的存款指标

商业银行下级行为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存款指标不惜代价进行竞争,而原本就十分落后的市县还在增加派生存款,必定会造成不正当竞争的想法。逾期无法收回的贷款量加大,无法进行头寸周转:由于社会企业效益低下进而导致还款能力下降,银行逾期无法收回的贷款量加大,势必会造成银行资金头寸紧张,银行为了应付长期资金周转,必然会想方设法增加存款量,向下级行下达增加存款的任务,为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增加存款,扩大市场占有率:银行为了加大存款量,增加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储蓄种类,不计成本拉拢客户,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缺乏严密的存款工作管理制度

各个商业银行没有能够制订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符合政策的吸收存款的制度与办法。有的银行只是在开展揽储活动时才临时性地拿出一些办法。缺

1 乏科学性,有的行处各储蓄所内部没有制订出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没有开展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服务质量差,揽储操作方法不当:有的银行往往忽视了从自身的职能作用上多下功夫,以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取存款,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相互挖墙脚。

(三)经济发展因素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来的是资金短缺,居民投资意识的逐步增强,社会投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银行存款随着出现了分流,这就会对银行的正常经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存款又是银行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存款竞争将成为银行间竞争的中的必然。

1、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就会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存款竞争。在体制改革的形势下,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要受资本充足率、存款贷款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各项指标的制约,特别是存款贷款比率,它们是指银行吸收存款总量与发放贷款总量的比率,即存款规模的大小决定银行能够发放的贷款的规模。所以,在保证贷款量的前提下,银行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就要求银行扩大存款规模。如果银行能够拥有较多的存款量,它就能在同行业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也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伴随而来的的还有来自国内外金融业的强力竞争,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三、存款恶性竞争带来的危害

(一)扩大成本费用、加大亏损

目前,有些银行本身就存在资产质量低下,亏损在增大,社会企业经营效果不佳,逾期贷款率大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仍然不惜代价,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盲目地吸收存款,必定会造成增加成本费用、加大亏损的后果。经营过程当中,有的银行片面地追求存款的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银行的经营成本。首先是使用明奖暗贴的战术吸引客户,无形当中加大了揽储的成本。其次是诱惑企业公款私存,给予更高的利率,进而加大了银行的利息支出。三是银行网点的重复建设,揽储的任务日益加重,客观上加大了揽储成本。企业存款在多个账户之间来回转,导致银行到期贷款和应收利息不能按期收回,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转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又出现大量的托收不能承付,空头支票,大量压票和超汇差,结算秩序被打乱。非正常的各种“手续费”,变相提高的存款利率以及在不正当竞争中扩大的其他各种费用使得拉取存款的成本远远高出了放贷的利息收入,银行自身的负担被加重,造成了很多基层银行的营业亏损。

(二)扰乱金融秩序,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银行不正当的揽储方式主要有贴水、违法提高存款利率等,国家利率政策的执行收到了严重的影响。职工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利用各种不合法手段,公款私存,而单位又为了自身利益,为了逃避银行追债,建立自己的小金库。由于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存款,互相挖墙脚,造成银行存款来回转圈的不利局面,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银行之间的压票、延票等现象经常发生,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不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三)严重影响职工积极性,影响银行竞争力

个别银行片只是地面强调存款的快速增长,把存款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职工工资、奖金进行挂钩,把存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职工工作成绩的唯一考核指标,而不把其他因素和客观实际考虑进去。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带来一定的存款增长,同时也会加大银行的内部矛盾。会导致职工情绪低下,工作时出现消极应付,不主动积极工作,造成银行工作局面无法顺利开展。长此以往,银行职工的整体素质将会下降,并最终影响到银行整体的的竞争能力。

2

(四)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由于银行间存在不正当竞争,造成银行职员存在不正当行为,职工为了拉存款、加大回扣费、手续费等各种费用,乱搞开支,冲销账目,加上银行为了拉存款,而疏于对会计出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使各种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五)社会危害

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存款,对企业过于迁就,给企业多头开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个别银行为了争取存款,片面地把非本辖区内的企业揽入自己的信贷服务范围,不但对这些企业单位的开户要求来者不拒,而且,以提供贷款和其他优惠条件为诱饵,而对这些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情况不作进一步的了解。所以,一些企业就利用银行同业竞争的机会,进行多头开户,同时向多家银行骗取贷款。同时,企业通过多头开户,隐藏经营收入,进而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商业银行间的存款恶性竞争对银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防止存款恶性竞争的几点意见

(一)加大监管力度

要按照法律规定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清理纠正存款竞争中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公款私存、乱开账户等违法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监管银行应成立存款检查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辖区“公约”,稳步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人民银行要应定期召开各商业银行的存款联席会议,对那些违法提高利率、乱设机构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严厉的处罚。加大力度加强金融行业监管,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序竞争的环境,人民银行就要扮演关键角色,要发挥监管职能、树立人民银行的权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各个部门部门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可拖泥带水。还要向社会宣传金融知识法规,通过广播、电视广告,将全社会公众动员起来进行监督,设立举报中心,这样才能保持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强化效益意识

各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进行盲目的存款竞争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正确处理存款与效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通过吸收合理实际的存款来提高自身效益。

(三)加强金融法制教育

各家商业银行要认真开展学习《不正当竞争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营业方法。各级人民银行应当定期组织管辖区内各金融机构加强学习商业银行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以法为依据, 整顿金融秩序。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除了要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风险意识之外, 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还需要具有金融整体意识,竞争当中也要兼顾自身以及整体利益、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护金融行业整体形象,促进平稳发展。

(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规范的自身经营体系

各家商业银行在目前的经营运行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只追求利润,不考虑后果, 重视指标的增长,不注意控制存款成本,这些都能导致违规运行的行为。在工作中商业银行本身要加以注意两者兼顾,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合理的经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

(五)转变存款观念

大力开发开展新的储蓄业务,把揽储的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充分挖掘潜在存款客户。创造新型存款条件,推出新的存款账户,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可转让定期存单、个人退休金帐户、自动转账服务、通知存款、股金提款单帐户等等。提供各种存款咨询,并认真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吸取客户提出的建议,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业务效率,简化业务手续,节约双方时间。加强外勤服务和家庭服务。

3 是走出银行柜台,将服务送到企业、家庭,提供上门服务。代发工资,并为居民、企业、团体代理各项交费收费业务。提供多样化的市场咨询、旅行支票、保险箱、证券买卖、信用卡、查询利息结帐单及存款余额、兑换货币及支票簿等零售性服务,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资信报导、提供决策支援及证券交易等业务。通过合理增设自动柜员机、售货点终端机、家庭微机和手机终端设备,使存取款服务走向自动化、简单化、多样化和家庭化,减少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与安全的服务,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许多外资银行和各种地方性股份制金融机构也在逐步增加。过去那种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将会被打破,金融领域将会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些商业银行采取了种种不合理、不合法的竞争手段,对自身、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正常秩序产生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但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经历的必然阶段,无法避免。这就需要我国各监管部门、政策制定部门以及金融业本身正确认识问题,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法规、经营体制。我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商业银行存款恶性竞争的问题最终会得到有效的解决,金融行业也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云深,《当前银行存款中的问题及对策》,《广西金融研究》,1995年第1期 2.魏江涛、徐纯明,《当前专业银行盲目竞争透视》,《湖北经济管理》,1995年第5期

3.王昱骅、罗世春,《抵制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行为》,《昌吉日报》,2011年03月18日

4.雷兴华,《对商业银行存款竞争的思考》,《广西金融研究》,1997年第9期 5.李俊燕、王劲松,《浅谈银行存款竞争秩序》,《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6年第6期

6.赵缜言、王奇,《银行推结汇优惠拉存款》,《证券时报》,2011年1月27日

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