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正文:1 我国现代城市公园建筑的发展与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年到70年代, 我国一直在学习苏联的城市建设经验, 使我国各式各样的公共园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城市。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

正文:

1 我国现代城市公园建筑的发展与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年到70年代, 我国一直在学习苏联的城市建设经验, 使我国各式各样的公共园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了公园, 如动物园、儿童公园、植物园等等。其中六十年代公园增加了大量的的绿地面积, 到处绿树成荫, 环境卫生也有所改善, 以园林城市而闻名于全国的广东新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杭州西湖把原来遗留下近四千公顷山地全部绿化, 修建亭、廊等建筑, 新开辟了许多游览区。广西桂林市根据喀斯特地貌的山水景观结合城市建设作了调整规划, 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城市公园有了较大的发展, 主要是以植物造景为主, 以休闲游憩为目标, 植物的搭配主要是满足观赏的要求。在规划设计布局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中心绿地少, 公园建筑的密度、人口密度设计不合理, 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公园在不断的增加,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也对城市公园景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在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民族地域风格和继承我国传统造园手法上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如肇庆七星岩星湖公园亭的建筑设置, 创新的同时吸取了岭南文化的特点, 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 为中国新园林方向增添了新的一页。如云南昆明西华园标本陈列室及接待室。建筑形式以云南白族民居建筑为设计蓝本, 采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布局, 在正南方设置了传统民居风格的照壁, 入口开在西侧, 形成门楼, 在云南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创新, 地域特色浓郁。由此可见, 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的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与人们生活、活动息息相关的建筑也越显得的突出重要, 正因为如此, 在以后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 要以地域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为前提, 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园林事业做出贡献。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 为了多快好省, 追求时髦, 不考虑公园建筑所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审美、材料技术等因素, 就开始在公园内修建一些观赏、游憩类建筑, 有些还牵强附会地引入欧式罗马柱作为景观建筑构件等等, 忽视了地域性特点。如:南宁狮山公园的景观建筑虽有采取了广西民族建筑造型特点, 但是在色彩和比例处理上不够协调。柳州龙潭公园的风雨桥设计, 是直接照搬侗族风雨桥形式, 还有园内的仰山楼, 除了材料有所变化, 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石材以外, 色彩、屋顶形式依然照搬北方建筑造型。南宁金花茶公园水榭和南宁南湖公园景观亭设计虽简洁, 但都没有利用地域性建筑进行创作, 在追求“时尚”浪潮中失去了文化地域性和历史延续性, 造成景观建筑面貌趋同现象。

2 地域特色传统建筑造型特点与城市公园建筑设计研究

建筑是物质化的文化, 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语言,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能从建筑本身挖掘出独特的风貌建筑艺术。人类之所以能够让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延续, 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 通过建筑、文学、诗词、绘画、音乐、雕刻等形式传承下来, 并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所以我们创造建筑之时, 就要抓住建筑的灵魂和源泉, 把最具有民族特征的建筑文化、历史文脉、传统的造园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实践的建设项目中, 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 这是中国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

地域性的传统建筑文化是多层次、多样性和乡土性的, 是神奇的自然环境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交融,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具有独特的造型和乡土化的建筑材料。由于不同的环境和民族文化, 重现出独特风格的建筑和村寨, 是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标志。如对广西村寨和古村落整体特征进行考察研究认为, 建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布局上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 运用了“透、漏、叠、架”建筑构造形式, 建筑立面材料以自然原料和色调为主, 色调接近自然, 使得建筑更有亲近感。丘陵盆地的汉族民居建筑山墙多采用砖木结构, 建筑山墙上多砌有曲线的防火砖墙和码头墙, 房屋高大宽敞, 山墙造型多样, 广西少数民族主要用穿斗式木构, 使干栏式建筑技术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如三江程阳风雨桥。细部装饰简洁朴实, 一般不施彩, 突显了广西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的特色。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环境中, 不同的建筑特征创造了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民族文化。城市公园建筑是否符合地域性特征、审美特征等, 特别是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公园建筑如何表现, 以什么风格来表达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公园建筑, 才能使我们进入园内有种归属感和亲切感, 来唤起市民的乡土意识, 是探讨研究的目的所在。对源于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造型特点与现代城市公园建筑设计相结合。

南宁市江南公园景观建筑的设计, 从功能上讲是要作为具有休息、游览、娱乐等为目的建筑, 景观建筑作为“点”的形式在城市公园中出现的, 是构成空间环境要素和形态要素之一, 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立体空间的处理上, 要关注现代的公园建筑的营造和使用特点。在此项目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功能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的实际研究, 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因地制宜的规划城市公园景观建筑平面, 建筑造型取地域特色建筑特点之形, 运用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之中, 从而构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公园建筑景观的目的。

3 南宁市江南公园建筑设计的构思

3.1 体现人性需求

意在满足人在景观建筑中的活动需求。由于景观建筑分布在公园之中, 景观建筑应满足大众对自身城市面貌的认识, 城市公园设计为现代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等良好的空间环境。人们的时尚观、审美观都会影响到公园建筑创作, 设计时应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行为模式、功能需求等。现代景观建筑中的人们主要是休憩为主, 体现在“坐”的这种重要的行为, 那么这种活动就需要结合人体工程学进行合理设计, 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 让使用者感到设计的温馨和人性关怀。

3.2 强调传统文化

意在表达古朴的民风和人文精神。首先在建筑形态材料上注重使用本地的木材表达, 达到古朴、淳厚的效果, 让木材无声的回应着传统, 利用材料自然的肌理, 使人在平朴建筑中找到亲切感。其次将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楹联、雕刻等元素, 加以概括再创造, 融入到景观建筑中, 反映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公园的地域特色和环境特征, 激发人的共鸣和联想, 以突出园林的诗情画境。这样, 新的建筑形式与地域原有的建筑之间就有了脉络联系和“对话”关系。通过借助传统的形式表达现代景观建筑, 用传统形式在现代公园建筑设计中加以叠加或组合, 达到既有新时代意识又有着浓郁传统味道的景观环境。

3.3 注重地域特色

意在表达灿烂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织锦、铜鼓、饰物是八桂大地民族千年文化的积淀, 它存留在建筑和城市中, 形成当地的建筑文化。在因地制宜创作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语言的建筑环境, 要把地域文化特征作为设计依据, 注重地域的传统气候植被、民俗乳水交融特点, 设计形式结合当地文化元素, 创造具有自然特性和文化艺术性的建筑形态。在建筑造型风格上, 地域特色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相融合, 吸收干栏式建筑结构式样, 使公园建筑区别于邻省同类建筑形式, 创造“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观意境及壮实饱满的民族意趣, 使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注重地区各民族建筑特色, 不突出表现某一个民族建筑形式, 按照功能的需要加以创新, 将西南地域特点的叠、架、透、挑的建筑语言作尽情的表达。

3.4 增进自然和谐

意在表达地域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追求建筑形式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 强调顺应自然、将人工的东西融入自然, 尊重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机结合, 力求建筑与地域环境协调并存。在色彩搭配、形态构成、体量比例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强化和升华自然美, 成为优美自然环境有机组成部分。如江南公园地形属于山体环境和滨水环境相结合的特征, 在城市公园建筑设计中,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轮廓、造型、地质特征规划布局景观建筑, 着重把握其公园建筑的形象之雅, 动态之美, 色彩之淡, 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清新自然。

4 城市公园建筑设计的方法

追求城市公园景观建筑与自然、人的和谐关系, 是公园营造景观建筑的最高境界, 公园的景观建筑设计追求的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因地制宜、因材制宜不仅仅是概念, 还应具有适应性和独特性的意义。

4.1 以形达意

城市公园的景观建筑是公园风格的外在表现, 与公园的风格相呼应, 是城市公园最直接的表现物, 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建筑表达, 主要是在形与意的巧妙结合, 应先了解城市地域特点、地域环境、地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造型特征, 把这些符号进行简化, 加以抽象提炼、消化吸收和发展这些特色的传统建筑, 使新设计的建筑形式吻合大众对本地域建筑特色的意象, 与现代城市公园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以形达意, 以意为先, 意在笔先的目的。

将广西丰富的地理文化资源和最能体现的民族建筑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和地域历史文化影响下的镬耳山墙民居元素进行整合, 把景观建筑设计在江南公园中的石子岭坡地之上和水系之旁。如风情长廊建筑平面布局呈“人”字形, 亭廊分布在长廊起点、终点等, 虽然是辅助的装饰性建筑, 但是, 为了因山就势,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体现了少数民族建筑层叠变化, 错落有致特征, 突出风情长廊建筑的气势、意境、情趣的风格, 这正是建筑与书法艺术表现的雄奇峻建、萧散疏淡等风格对应, 意在表现独特的地域性的民居建筑自然群落特征, 从而使风情长廊整体建筑与景观艺术形式天人合一的意境。如状元桥可以让人感悟风雨桥、侗族鼓楼建筑意象。在建筑上的运用把民族文化与建筑功能、形式相结合, 以形体现建筑意。建筑形意结合不仅仅是体现地域建筑的外在形式和地域文化再现, 而是通过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公园景观建筑展现未来发展趋势。

4.2 破立并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城市公园的景观建筑不能完全的仿古, 景观建筑应该具有独特的格调, 不能生搬硬套。如不因地制宜, 巧妙构思, 就容易千篇一律, 这里所述的破是指批判, 破除条条框框束缚, 打破原来的面貌。立是指创新与继承, 意在传统中汲取营养, 是对优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建筑文化精神的继承, 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和沿袭, 甚至回到传统建筑历史形态。作为代表一方水土一个时代的公园景观建筑, 必须有地域传统的根, 这是确认及识别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依据。如设计的桥、塔是根据广西民族建筑特征和传统造园思想基础上, 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新设计, 除外型具有民族建筑特征和园林建筑的造型外, 还能方便现代人观光旅游, 怀旧望远的多种功能, 采用砖混结构和木结构结合等工艺、材料、技术而完成, 糅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美, 既表达了对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的尊重, 同时融合了全新的结构体系, 有别于复古建筑, 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展示传统做法, 达到传神目的。所以我们要摆脱只要设计公园建筑就完全照搬传统民居、古建的想法, 在建筑设计中要有破立并行的理念, 去创新组合, 以适应建筑环境的需要, 简单的照搬与营造就淡化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发掘与传承。景观建筑不是流水线商品, 它应该适应自己的地方特色、环境特色及建筑工艺特色, 才能创作意境深远的、个性多元化的作品。

4.3 思行结合

这里所述的思与行主要是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有思有行, 行中善思, 城市公园无论建在什么地方, 小心求证, 大胆创作, 使公园面貌得到改善, 使公园风格形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体现时代性、开放性。在设计江南公园建筑中是采用本土地域造型为主还是采取古建主流造型为主, 一直是我们思考中的主要问题。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 壮、瑶、苗、侗民族文化都各具特色。在建筑造型上, 单一的采用某一少数民族的建筑不能体现民族建筑的多元共生的理念, 完全采用江南私家园林建筑风格或汉族建筑为模板也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塑造, 因而考察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建筑, 如侗寨程阳桥风雨桥、大卢村民居、黄姚古镇、苏村、三江侗寨、苗寨、真武阁等传统建筑, 力图将其精华要素体现出来。

首先在体型上显其广西干栏式建筑的挑檐深远感、密檐紧凑感和吊脚干栏构造的轻盈感, 并在整体构思意念中体现出来。再结合壮族的织锦图案, 干栏式建筑的构造少许装饰, 利用浮雕、诗词全方位渲染, 包括墙体作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表达, 种种心思都为体现以本土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方面进行创作。其次建筑结构, 运用砖混结构和穿斗式结构, 构筑方式, 运用了抬梁式和穿斗式融合现象, 有利于市民从中体会城市公园发展的轨迹和面貌。再者利用景观建筑烘托城市公园环境, 将广西特色的传统建筑利用园林建筑的创作特点, 大大增加了游人对广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认识, 使到此一游者身临其境具有怀古追今的感悟, 是整个城市的展示地域文化的橱窗和对外交流平台, 为广西的文化建设、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融入主流的行列提升地域的优势, 取得城市名片的景观名誉, 使南宁江南公园建设成为提升地域文化, 提升城市文脉, 提升民族魅力的强力举措。

结束语

公园中的建筑只是现代公共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小部分, 设计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建筑, 不仅要注重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建筑构件、造型特色, 还要考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建筑细部的工艺技术影响, 巧妙的运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来构成风格多样的公园景观建筑的轮廓线。在创新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建筑时, 从传统建筑中学习、调整、接纳与传承其特色, 寻找地域建筑与新建筑设计的结合点, 创造出特色的、有新意的、有真情的具有现代感又有民族风格的建筑, 这样也是间接地对传统建筑的一种保护。在设计中, 不相互否定、排斥, 提高创新意识, 塑造不同的视觉形象和建筑表情, 为创作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时代性、民族地域性的典型建筑特征而不懈努力。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 地域建筑文化、建筑元素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风格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中渐渐消失。城市中蔓延着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美化运动”, 导致大量欧式景观建筑出现在城市公园中, 而建筑的变相“殖民化”将直接影响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建筑创作要基于自然环境、地域传统及民族文化进行创新, 寻找和描绘出某一场所的形式特征, 从而达到既具有地域风格特点又能体现与时代环境协调统一。因此, 设计师把民族地域特色建筑通过创新组合与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相融合, 使自己民族固有的特色和文化通过创新、发展, 达到景观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地域特色,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景观

参考文献

[1]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p273

[2] 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2

[3] 谭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p3

[4] 刘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p8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1张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地域性城市公园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南宁江南公园景观建筑设计为例(集锦)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