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美术教学中创造与想象(大全)

美术教学中创造与想象(大全)

美术教学中创造与想象第一篇:美术教学中创造与想象机械自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荐信自荐信尊敬的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阅览我这份自荐信。我叫李志由来自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自造与自动化(模具cad/cam)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即将。

美术教学中创造与想象

第一篇:美术教学中创造与想象

机械自造与自动化专业自荐信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阅览我这份自荐信。我叫李志由来自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自造与自动化(模具cad/cam)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在即将结束大学学习阶段之际,我非常想加入贵公司贡献自己的才能和热情。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学校期间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10年12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上态度端正,勇于探索,刻苦勤奋,成绩优良。曾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在能力方面上担任班级班长,工作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专业技能方面能熟练运用out cadUG pro/e CAXA等绘图软件。对数控车进行过特别的培训,懂得一般零件的编程、加工及工艺性分析。具有很好的制图和识图能力。且能熟练操控数控机床。目前正努力考取高级数控车证书与高级电工证书。已拥有的技能证书有out cad中级绘图员证、中级钳工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和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

作为一名模具专业的一名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了从模具设计到模具制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熟悉各种模具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加过院举办的“机械测绘、电工、钳工、数控车、pro/e UG 等技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cad/cam)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青和知识,年青意味着经验不足,但是我有着一颗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心。我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能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复,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李志由

2011年12月5日

第二篇: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景

[摘要]教学中的情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起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是化学新课程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情景的创设既能出自教师、学生的语言,也可来源于化学的实验、实物,还可出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动感画面上。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景,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情景

1利用实验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景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初中化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往往让学生感到活泼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探究热情。

教学案例: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节内容时,教师在引出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先演示两组实验:(实验一)在锥形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将装有单孔橡皮塞的胶头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塞上锥形瓶,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左盘的质量;然后把胶头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再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二)在锥形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放在天平的左盘,再用镊子取出几块大理石放在锥形瓶的旁边,称出左盘的质量;然后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入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倾斜,小心将大理石放入,以免酸液溅出),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2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创设情景

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生产生活的课题,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有利于提升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学案例:在讲授化肥时,举一例子:有一位农民发现地里的禾苗植株矮瘦,叶片发黄,叶边焦枯。他决定将草木灰掺碳酸氢铵施肥。请问:你们来判断该禾苗缺啥?他使用的肥料是否合理?为什么?

3利用漫画创设情景

在讲“温室效应”的知识时,选取一幅漫画:画面里海边的房子快要淹没了,北极冰山融化……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4通过化学史创设情景

记得有位化学家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是创设问题情景的一种有效途径。初中化学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要求教学中善于创设化学史教育时机,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教学案例:学习初中化学教材“空气的成分”一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介绍“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史材料,使学生了解到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和氮气是科学家通过严密的实验测定得出的,而稀有气体的发现更是科学家在对实验的严谨思考中发现的,以此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和艰辛,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5利用新科技成果创设情景

科技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很多科技问题与化学有相关性。教师要利用新科技成果为题材创设教学情景,对学生会有极大吸引力。

教学案例:我国载人航天连续获得成功,举世瞩目。火箭发射时燃料是液氧和液氢,为什么要用液体而不用气体?……这样的情景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启迪思维。

6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情景

由旧知识拓展引出新问题,引发学生认知矛盾和冲突,产生学习新概念的欲望,形成积极的求知欲。

教学案例:将镁条点燃后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时,剧烈的燃烧让学生们惊呆了……太不可思议了!原来燃烧也可以不需氧气的,教师引导下重新理解燃烧的定义。正是有了这情景,才使学生们对燃烧有了更完整正确的理解。

7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情景

学生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中感到惊讶,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景。

教学案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教师若要求学生写出钠和铜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钠把铜能置换出来。而实验事实证明,钠和铜盐溶液反应并没有红色的铜生成,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综上所述,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发现。情景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景”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景”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景”,通过“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景”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在品德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枝江市董市镇董市小学 曾梅花

2011年夏,我来到武汉学习,虽然酷热难耐,但却使我受益悱浅, 我觉得在品德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

1.创设主动探究的质疑情境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性的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教师还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要谦让”这个道德观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达到了情通理达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2.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实践证明,品德课教育源于生活,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采用活动化教学,能改变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灌输唯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过程统一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做为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品德课以崭新的形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现代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 在教“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丰收会,让学生展示一学期来的学习成果,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了解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班主任兼品德教师,我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品德与生活教学,我还积极使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播放课件,使学生课堂上的热情提高。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活动中全面发展

曾梅花

教学形式活动化是新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亮点,它要求老师将教学目标融于不同的活动细节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探究,让学生在参与和感性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因此,活动化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参与活动。

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 。

主体性是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认识和情感体验。三是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活动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华,而教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

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全面性 。

全面性是增强实效性的基础。这里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去,得到 “ 为人生打基础或作准备的教育 ” 。然而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都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因为自身性格、兴趣爱好而不愿意参与,甚至逃避活动。因此,全面性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 “ 量 ” 的保证。这里所说的 “ 量 ” 不是说每一次活动必须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而是要求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协调、创设大量合适的情境,努力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二是学生素质在活动中应得到综合发展,包括 “ 认知过程 ” 的教育、也包括 “ 情感过程 ” 的熏陶和冶炼。全面性更主要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 “ 质 ” 的体现,即学生能在不同的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全身心投入的参与才有其真正的意义。

突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 。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会与时俱进,多种多样,然而针对某一具体教学目标,采用何种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仍然有其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理解为:首先,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活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活动的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就近。如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都是活动内容生活化的体现。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深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使其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得以升华、内化。其次,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有效。即符合教学实际,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走过场,摆花架子。

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精心选择科学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全面发展,就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班会《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教学案例

曾梅花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课前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教学过程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珍惜粮食》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食堂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二、案例解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在教学《珍惜粮食》这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与粮食有关的一些资料(如浪费粮食的现象、粮食怎么来的„„),并做好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油然而生——珍惜粮食的必要性。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师:“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课前,同学们都对自己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作了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小组内交流调查情况,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和家人每次去饭店都可以看到餐桌上严重浪费粮食的“惨局”。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觉?

生2:那次春游,我发现同学浪费粮食很严重,吃不完的就扔到垃圾桶里,好可惜!

生3:我也曾做过浪费粮食的事,有时看到妈妈煮的饭好吃我就盛得很多,但每次吃不到一半我撑不下去,于是我就其余的倒掉。以后我不再贪吃,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做到不浪费。

师:你不仅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勇敢地承认,真是个好孩子!

学生们汇报自己发现和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的种种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不错!那你觉得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生1:不对,因为课前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生2: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灾区的人民在煎受着饥饿的痛苦。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捐给灾区人民。

生3: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了粮食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长不高,也长不好,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粮食的知识,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生1:我爷爷是个老农民,我从他那了解到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阿姨都非常辛苦,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去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除害虫、收割、晾晒、脱粒,有了这样辛苦的劳动,才能产出粮食。

生2:我在妈妈的帮助下,从知道我爱吃的面包、蛋糕、还有面条都是面粉加工而成,而面粉是由一种粮食小麦加工而成的。从而我了解到粮食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

三、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以其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1、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教材是课程和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2、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感受、体验、反思、提高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让儿童成为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而应该引导儿童“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成为他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3、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

新教材较好地注意到选取儿童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事件”作为范例,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义牵涉”、“利益”关联的关系,一方面使儿童面对教材“生活”产生情感的触动,使教材对于儿童而言是“价值有涉”的,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对当前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并最终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课堂生活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课堂和学校里的资源也只是课程和教育资源的一个部分。因此,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使游戏、电视和网络,使教师、家长、公众以及儿童自己都成为品德教育者。总之,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和儿童生活周围中的一切事、所有人都成为教育资源和教育者。

让微笑洋溢在每一个孩子脸上

曾梅花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学校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份中长大的园地;是学生走向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实习小社会;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培训基地。”魏老师的这段话明确地告诉了我们: “阳光普照”、“张扬个性”、“独立自我”,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所以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合作,为自我发展奠基础。

班集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依托,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班集体可通过促进其成员之间平衡、互助、合作的交往,增强对他人的感知、认识与理解,学会遵守必要的社会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过程。

1、设置多样竞争组。小组是班集体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这个学期开学初,我把班级28个同学分成七组,每一组内都包含行为规范较弱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使各组的竞争力量相对均衡。然后,由他们自主讨论谁是该组的大组长,再合作讨论为自己的小组命名,有“雏鹰展翅队”、“旋风冲锋队”“文明小队”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提出了以下评比要求.根据我提出的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奋斗目标,使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当家作主,学会自治。

2、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的建设不但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且应将教学视作班集体建设的成长点,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我积极培养有效的学习集体,即学习共同体,以达到营造合作创新的学习文化之目的。在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中通过组织大量有效的共同学习活动,拓展教学中人际互动的空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鼓励创新与实践的新型学习文化。同时,我发挥学习委员的作用,由她组织班内的学生创建学习拉拉手伙伴。通过学习合作组合作,互帮互助,使小组各成员都能有所提高,从而增强平衡、互助的观念。

二、设岗,为自我发展培沃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权力至高无上,班内一切事务都由教师说了算,其中班干部的任免也不例外,班干部的人选总局限于那么几个学生,而大多数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他们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个性特长便难以得到发展,从而也使班级工作呆板,班集体活动缺乏生气。为改变这种状况,我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工作。

1、人人有服务岗位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28个具体明确的岗位,从电灯的开关、窗帘的拉放、饮水器的管理、课桌的检查等等细小环节入手,把原本班主任自己应该动手的琐碎事项都交于每一个学生。当然,在岗位按排时,我不强制安排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竞争上岗,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作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中,获得了有利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设立值日班主任岗位。在班委干部全面抓班级工作的同时,我还设立了小小班主任轮值的岗位,按照座位顺序每天由1名学生轮流学当值日班主任,负责抓当天班内事务,如检查课前准备工作、两操的监控督促、室内及保管区的清洁卫生工作督查等,同时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每周五由班主任向大家公布一周记录所反映的情况、且作出相应的奖罚。这样使每个学生既规范了自身行为,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在第一轮值岗的基础上,选出能干的同学担任第二轮值日班主任,以此类推。

3、定期变换管理角色。单一的社会角色,固定化的管理者式和被管理者的角色极易束缚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造成了学生发展上的不公平现象。在实施建立多样化小组和“人人有岗位”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处于被管理地位,他们选择岗位也常不受集体重视。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我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了角色动态分配制,即采用轮换,轮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集体不同层次的管理,角色动态制主要体现在:中队干部能上能下,每月选拔一次;小队组长定期轮换,至少一月一次,并根据班级实际设置多种管理角色。实践证明,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我管理,增强主体自我调整能力。

三、活动,为自我发展搭舞台。

每个班级都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传统的班级活动是把学生禁锢在围墙以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毫无机会施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而良好的班级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我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让他们各展其能。

1、积极参加校各项主题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的传统活动。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无论什么竞赛活动,先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竞赛,再选出优秀的人员或作品参加高一层次的比赛,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参加各种比赛,一次次的锻炼,学生们的各种才能得到了发展,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在班队活动中,我们开展了“金点子”“头脑运动会”“畅想未来”等主题队会,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等内容,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当今社会信息;结合语文课内容,开展“诗歌朗诵会”、“一分钟演讲”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演讲能力;同时我还把学生领出校外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到社区进行环保调查,在家庭作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采访活动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学生,慢慢地学生们由乐趣变成了兴趣,能主动地参与进去。

当然,在每一项成绩取得的时候,我都不忘给学生及时表扬。在我班每位同学的课桌上都贴着一张纸,标题是“今天我得到表扬了吗?”既方便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和荣誉,也能提醒学生要积极争做一名上进的同学。每当学生得在活动中和学习中得到一次表扬都划正字记录,满十个正了就可以在后墙上的奖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这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已有缺点的杂草。”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是唯一的这一个,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的发展也不是统一化的一个样式。在班集体建设这张大舞台上,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由基础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学生的生命幼苗蓬勃向上,使他们的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赵 佩

(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摘 要: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以高中英语为例,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英语;直观情境

一、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如今,一种融合了多种教学优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引入到了教育领域中,即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将它适时引入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可以使授课内容以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Unit 3 Celebration中Christmas这一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了西方国家在过圣诞节时的一些文化习俗,如准备Christmas tree,candle,snowman,presents,decorations,turkey,Christmas stocking等等,并播放了一段过圣诞节时的视频资料,这样,我们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渲染了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着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为枯燥、死板的高中英语课堂增添一丝乐趣和情趣。

比如,在学习必修四Unit 12 Culture Shock中Mind Your Manners这一课时,在为学生介绍了一些西方礼仪和礼貌用语之后,我为学生设定了如下情景:If a man is wearing a hat,how should he greet you?When you first meet someone,what should you do?If the woman doesn’t offer her hand,What should you do?然后,在班里选取几名学生让他们对这些情境进行再现,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既帮助他们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还应遵循一个原则——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进而对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我们要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学生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Unit 1 Lifestyles中A Perfect Day这一课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他们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的一天生活过程,并分析自己的生活方式属于懒人生活还是工作狂生活,然后,再开启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因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极为贴近,学生都对这节课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够引发学生反思,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一切创造和探究的基础,都源于质疑问难。而且,高中学生身心已发展成熟,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他们有着较强的问题探索欲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要利用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熟悉、感兴趣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被动语态"这部分语法知识时,我就对全班同学说道:"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会说‘我们粉刷房子了’‘昨天的工作你完成了吗’‘南方人种植水稻’……这几句话的主语分别是‘我们’‘你’‘南方人’,而且是动作的执行者,不过,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说‘房子粉刷了’‘工作完成了’‘水稻种植于南方’,这样句子的主语就变成了‘房子’‘工作’‘水稻’,他们是动作的承受者,那么,这时我们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出这样的句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被动语态。"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知识。

参考文献:

[1]蒋钰。基于新课程高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04)。

[2]徐妙青。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3(12)。

第五篇: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学生在教学中活动的自主性,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变成自身财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二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如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三是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更多的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学生的这种创造性说明: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适当,诱导得法,学生必定能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学会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科学设计并恰当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 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的。因此,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着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对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可以发现后者正是适合前者需要的一种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理沦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将过去的史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改变“历史就是背过去的事实”的错误观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育学理论还告诉我们:启发性原则是又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问题教学法,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争论,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争论当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地,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