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焊接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1《焊接结构》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的重要性
《焊接结构》是焊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主要讲授焊接结构概述、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接头强度与断裂、焊接结构的工艺性分析、零部件的备料与装配、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焊接车间的设计和生产组织、劳动保护与安全管理等内容, 结合焊接岗位特点, 贴近生产实际, 使学生能够掌握焊接结构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备编制生产工艺文件、正确选择装焊工艺装备等基本技能, 操作性强、指导意义重大。
1.2 课程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而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焊接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中, 却没有明显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 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沿袭传统,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实践性差, 造成了焊接专业毕业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现象, 因此,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焊接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借鉴国外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并进, 相互补充, 独立考核,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经验, 笔者认为, 《焊接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 应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设计理论课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焊接结构理论知识;以突出培养学生焊接操作、检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为核心, 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力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好专业知识。
2.1 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
2.2 调整课程内容
对准岗位设课程, 改革课程内容, 使课程与岗位“零距离”;增加综合实践,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
2.3 改革教学方法
几年来, 我校焊接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和实践, 比如:灵活运用了情景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模式;启发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思维;鼓励学生逆向思维, 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倡导学生养成发散思维习惯等。
2.4 提高专业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 在如何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的溶入到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上, 我校在《焊接结构》课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1) 在教学理论课上分组进行理论分析及基础知识问答比赛;
(2) 在教学实践课上, 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进行设计、操作竞赛, 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3) 利用焊接检验实验室, 对学生所制作的焊接结构进行检验, 然后进行座谈, 自查互谈出现缺陷的原因、危害、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4) 组织观摩活动、观看有关焊接结构方面的影象资料, 提高学生对焊接结构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5 改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及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而且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改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也就是改革专业课程以理论考试确定成绩的考核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考核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及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 也可以促进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焊接结构》课程的综合成绩中, 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占到了40%, 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每一次课程实习和技能实习, 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3《焊接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几年来, 在院系领导的支持及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焊接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日趋完善,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3.1 实现了全方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通过《焊接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既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容易接受, 也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身体验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并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生产车间的现实生产环境, 既培养了工程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又欣赏到了自己所获得的成果,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职业技能的提高。
3.2 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
《焊接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教学目标是否符合社会职业需求的最直接的方法。近年来我们通过该课程实践教学信息的反馈, 不断发现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不足与缺点, 不断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修订并完善了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其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3.3 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智力资源, 师资结构的合理性、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 所以做好师资队伍规划,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院《焊接结构》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 同时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
3.4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焊接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明显改善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学生毕业后专业技术全面, 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强, 因此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4 结语
几年来, 我院焊接专业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专业教学改革, 得到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学生和兄弟院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学生也对焊接这个“艰苦专业”充满了信心、人人兴趣浓厚、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既能操作又懂理论的焊接技术人才即蓝领阶层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焊接结构》课程做为焊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其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文章通过对本校《焊接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焊接结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高等教育研究[J].2003, 24 (4) .
[2] 陈鸣, 杜富荣, 刘向阳.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J].高教探索, 2003, (1) .
[3] 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J].2003 (4) .
[4] 胡福志.高职院校焊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探析, 活力[J].200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