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研究论文
0 引言
低渗透油田因为其本身渗透率较低,单井产能低,再随之经过不断的开发,油井出现见水、能量下降、水驱效率降低等问题,油井产能不断递减,从而产生一部分低产低效井,而这部分井会直接制约着油田开发工作的整体效益。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将这部分井的潜力进行挖掘,保证其潜力发挥最大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低产低效井的成因
低产井一般表征为低液量和高含水两大类,其中低液量低产井主要因储层物性差、地层堵塞等因素造成,高含水低产井主要因见地层水和见注入水造成。通过分析形成低产井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单井的挖潜方向及潜力。
1.1 低液量低产
储层物性差:该类井多处于油藏边部,由于储层的物质基础较差,投产初期的单井产能就比油藏中部油井低,且开发过程中驱替系统难以建立,见效程度低,单井产能很难提高。以西峰油田为例,主力区块董志、白马南油藏边部由于储层物性差造成的低产井较多,据统计,其初期单产与渗透率、油层厚度呈正相关性,当地层系数越小时初期产量越低,动态表征为液量低且持续递减,中低含水。
地层堵塞:通过薄片对比分析,地层堵塞的井由于粘土矿物中高岭石,随着流体矿化度的降低,分散运移加剧,释放更多的微粒,堵塞孔喉,使渗透率下降。该类井投产初期产量高,动态表现为产量呈台阶式下降,含水小幅度上升。
1.2 高含水低产
见地层水:该类井由于储层含水饱和度高,油井投产后即高含水,矿化度高。见地层水井一般分布在油藏边部,相对低含水油井,含油饱和度低、电阻率低、泥质含量高,原层潜力不大,基本无挖潜空间,治理此类井应从挖掘剖面潜力层入手。
见注入水:低渗透油藏均采用注水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见水是必然现象。根据见水时间及动态表征,见注入水可分为两种模式:裂缝见水、孔隙见水。一是裂缝见水。裂缝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高储层渗流能力,也能导致油井快速见水。受天然裂缝控制的油井,初期单产一般较高,但开发过程中表现为快速见水,见水时间一般在3~6个月,含水快速上升至50%以上,个别井直接表现为爆性水淹,含水突升至100%,该类井治理难度较大,一般通过堵水调剖或者查层补孔来治理,但无法恢复正常产能。二是孔隙见水。目前在开采技术以及现存井网的基础上,由于注水波及体积的局限性,致使油井剩余可采储量减少,含水随之上升。根据童氏图版可以看出,随着采出程度增加,油井含水会不断上升。以西峰油田白马中区为例,该区块经过多年开发,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已接近标定采收率,尤其是在产液剖面的角度上,部分井纵向小层的含水已达80%以上。该类井的见水时间较长,动态表征为含水缓慢上升,符合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关系,一般通过周期注水、井网调整等方式,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最终使水驱动用程度上升,以达到单井挖潜和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2 低效井综合治理方法
2.1 储层压裂
开展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改善油井周围渗流能力,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对该类井可进行大强度的压裂、提高射孔程度后压裂等措施,在强化加砂量的基础上,对裂缝的长度进行延长,增加裂缝延展方向。在实施压裂前,提高压裂的目的层对应注水井的注水量,完善压裂前能量培养工作。对于低产低效井而言,压裂是一类较好实现提液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措施参数优化,可以保证油层动用状况的高效性,提高井的出油能力,让每一个油层的生产能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发挥。
2.2 注采系统调整
一般情况下,低产低效井能通过措施直接治理的仅占小部分,大部分井需从提高水驱效果方面入手,通过调整注采系统,提高地层压力、降低油井含水、提高见效程度,间接性的达到治理低产井的目的。常用的方式有注水优化、堵水调剖、周期注水等。一是注水优化技术。针对压力低,见效差的低产井,通过加强注水,提高地层能量,促进油井见效,同时也可为后期压裂改造提前做好培养工作。二是堵水调剖技术。通过有机复合交联和无机复合凝胶等调剖体系,封堵裂缝和高渗通道,提高低渗段的动用。三是周期注水技术。通过改变注水量,形成高低渗储层不断发生油水交渗作用,动用低渗层剩余储量,提高储层动用程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低产低效井进行综合治理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低渗透油田低产低效井的成因以及综合治理方法,分析和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
摘要:随着低渗透油田的不断开发,受储层物性、见水等因素影响,一些低产低效井也逐渐出现,我们需要对这部分低产低效井进行综合治理,促使其油层潜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低渗透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主要成因,并研究了低效井综合治理方法。
关键词: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刘春林,贺海洲,王卫忠,韩生军,苏小明.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1,05:61-66.
[2] 梁丽.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3,2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