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图高原地区洪水灾害
第一篇:黄图高原地区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综述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据联合国1986~1995年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和日本,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洪水泛指大水。一般认为,凡超过江河湖库等容水体的承纳能力,造成水量剧增或水位急涨的水文现象,统称为洪水。洪水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失与祸患,才称为“灾”。
洪水成灾是下面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存在致灾洪水即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致灾因子);(2)存在洪水危害的对象,即洪泛区有人居住或分布有社会财产,并因被洪水淹没而受到损害;(3)人在潜在的或现实的洪灾威胁面前,应作出相应的回避、适应或防御等对策反应。
洪水灾害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按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成灾环境特点,可将常见洪水灾害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溃决型、漫溢型、内涝型、蓄洪型、山地型、海岸型、城市型等。
一、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自然地理因素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横跨北纬22°~53°。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具有产生严重自然灾害的自然地理条件。西高东低的三阶梯地势使我国大多数河流向东或东南注入海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全国约有60%的国土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东部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由暴雨、台风和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主要由融水和局部的暴雨形成。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广、面积大、频次高、灾情重,是江河治理和防洪的主要地区。
2、气候水文因素
我国西临太平洋,季风气候显著。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易旱易涝。汛期的迟早和持续时间与季风进退有关,始于东南、西南地区而后向北推进。汛期4个月集中全年雨量的60%~80%。
3、社会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
洪水灾害日益严重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人为因素从两方面影响气候乃至区域的水旱灾害,一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变暖,从而改变大气环流、气候和水旱灾害;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下垫面的属性,如对草原、森林的破坏等,来影响区域气候和洪水发生因素,进而产生水旱灾害,后者具体表现为:
(1)毁林开荒破坏大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降低了对水旱灾害的缓冲
作用,使洪涝灾害日趋严重。例如黄河流域,在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为53%,随着人口增长,毁林造田,至1949年森林覆盖率降为3%,导致水土严重流失。一方面暴雨之后雨水不能蓄于山上,而是形成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使洪峰流量大;另外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河床每年不断抬高,加大洪灾的威胁。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中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淤积,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也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例如洞庭湖,由于围湖和泥沙淤积,其容量由1949年的293亿m3降为1983年的174亿m3(其中淤沙40亿m3),使洞庭洞调节荆江能力大为降低,洪水季节荆江洪水水位明显抬高,长江下游河道及太湖地区由于盲目围垦,已减少蓄洪面积520km2,致使1991年大水到来之时不得不炸堤泄洪。
除了冰雪融解、冰坝溃决、山崩阻塞湖溃决和地震溃坝等形成的洪水之外,绝大部分洪水都来自暴雨。因此水文学家首先把注意力转向暴雨的成因。从暴雨的成因来看,产生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主要有热带风暴、冷锋、暖锋、静止锋、切变低涡、西风槽、热带东风波扰动以及中尺度热带云团等。但对于特大暴雨来说,往往是几种不同尺度、不同来源(中纬度和低纬度)的运动系统相互作用、上下叠加的结果。所以,从暴雨洪水的长期和超长期预报来说,仅仅认识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是不够的,并且它也不是暴雨洪水的初始成因,而只是洪水成因链上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已。因此,问题的深入促使科学家们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去追根寻源,即从太阳活动、行星运行、宇宙系统和下垫面等因素去探索洪水的成因。近年来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项:
太阳黑子活动,太阳质子耀斑,日食,近日点交食年,地球自转速度,九星会聚,天文周期,超新星,火山爆发。
二、防灾措施
1、工程措施减灾
河道堤防、水库、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工程。
1)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在山地区采用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地表径流对地面土壤形成的冲刷,同时水土保持措施的采取,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从根本上消除了洪涝灾害。
2)分洪工程:我国平原性河流主要是靠堤防来防洪,但大部分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当有超过标准的洪水到来时就会对河流两岸造成重大损失,针对我国这一实际情况,采取了分(蓄滞)洪措施,把灾害降到最低点。分洪工程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分洪与垦殖有序。利用河道两岸的湖泊洼地作为分洪区,分洪区应接近被保护区,分洪区的规划应该经济合理少用耕地,分洪区规划应该与分洪区建筑物一起考虑。
3)堤防工程:堤防工程可以平顺洪水减少洪水对下游的灾害,保护两岸居
民,堤防建设时应通过泄洪量计算合理的堤防间距。
4)河道整治:河道整治是当河流内冲淤影响正常的航运、灌溉、分洪时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河道整治以综合治理为目的,因势利导,重点整治。河道整治前首先全面地、客观地、正确地分析河道性状参数。河道整治要有全面意识,对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近远期各方面统筹考虑。
5)险情抢护:常见险情有渗水、管涌、漏洞、脱坡、裂缝、跌窝、坍塌、风浪、漫溢等。临水截渗,背水坡反滤沟导渗或贴坡反滤层导渗是处理渗水的方法。当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河道堤防设计标准偏低时,容易产生洪水漫顶,这时应坚持水涨堤高的原则,如加设子堤等。
工程实例:
国内:黄河堤防、荆江大堤、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峡大坝、荆江分洪工程 国外:密西西比河防洪工程、胡佛大坝、阿斯旺高坝、荷兰海堤
2、非工程减灾措施
1)洪水灾害检测与预警
洪水警报主要在可能受淹的地区发出,以使居民能及时按计划、有组织的迁安。全国建有水文站3450个、水位站1263个、雨量站16273个、地下水观测井13648处,形成了水文灾害监测网;卫星遥感技术
3)洪水灾害救济与社会捐助
4)洪水灾害保险与基金
洪水保险是指投保人向承保人(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一旦投保人在保险期内因洪水灾害蒙受损失,承保人按既定契约予以经济赔偿。
洪水保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定保险,又称强制保险,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而实施的保险;二是自愿保险,即由保险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订立保险合同而成立的保险。或者分为四类:即通用型洪水保险、定向型洪水保险、集资型洪水保险和强制型全国洪水保险,显然,在这种分类方法中,前三类具有自愿性质,而第四类则具有法定意义。
我国现阶段洪水保险机制主要有单保、代办和共保三种模式。
防洪基金是指各级政府专拨的防洪经费和向防洪受益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集体与个人征收的有特定机构或组织管理的专用资金。它主要用于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加固,救灾善后,以及新建防洪工程或实施新的防洪措施等方面。防洪基金的设立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用于发展防洪事业。
5)减灾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6)减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01年)》
7)减灾教育
宣传教育要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施教。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1)把自然灾害常识和防洪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本,让青少年懂得防洪防灾的基本知识。
(2)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书籍、公益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媒体,向全社会宣传与普及防洪减灾知识。
(3)确立防洪日(周、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如防洪知识讲座、竞赛,抗洪英模报告,抗洪抢险演习,防汛抢险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等。
(4)编写《防洪手册》、《防洪法律法规解读》,《防汛抢险知识》等读物,以及宣传画、宣传单等,在社会上广泛散发与张帖。
8)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洪灾风险是洪水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的综合,在ARC/INFOspatialanalyst模块的支持下,将洪水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叠加,得到全国洪灾风险区划分级图,将其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相匹配,可以得到各风险级别大致分布的省份。
狭义的风险评价:主要针对致灾因子进行风险评价,从对危险的识辨到对危险性的认识,进而开展风险评价,它通常是对风险区遭受不同强度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广义的风险评价:对灾害系统进行风险评价,包括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承灾体脆弱性与恢复力评价、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等方面。其中,脆弱性和恢复力概念是近年来国际灾害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
三、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是指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总体部署,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所进行的各类水规划中的一项专业规划,它属于一种战略性规划。
防洪规划的种类:包括流域防洪规划,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规划及区域防洪规划。
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江河洪水特点,制定防洪减灾规划的基本原则,也是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人与洪水的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关系。
人与洪水要协调共处、长期共存。防洪建设应力争把水灾损失降至最低。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在控制洪水时不可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人类必须适应洪水,在控制洪水时要注意条件与可能,必要时应主动让地于水,为洪水提供足够的蓄泄空间,这样才能保全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防洪规划要着眼于整体,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等均要统筹兼顾,必要时牺牲局部,保全大局和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区际之间要团结治水,互谅互让。防止把洪水矛盾从一个地区转移给另一个地区,
或将洪灾演化为局部涝灾。
3.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所谓重点,一般指重要城市、重要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大面积农业区,以及洪水可能造成毁灭性灾害的地区等。例如,城市与乡村相比较说来,城市是重点,乡村为一般,故乡村应让位于城市。原则上讲,一般应让位于重点,特别是在特大洪水时,首先要保重点。但也应充分注意到现实情况,如有些分蓄洪区,现已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安全设施有限,—旦分洪,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而城市高楼林立,结构牢固,避水条件优越,受淹时经济损失虽大,但人身安全一般有保障。因此,人命关天,有时宁可经济损,不可人员亡。
4.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防洪工程建设投资大、时间长。防洪规划要根据洪水特性与历史洪灾情况,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再据财力、物力与技术的现实可能性,拟定合理的防洪标准和可行的建设方案。防洪建设要尽可能地为全社会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社会各方面也要充分理解防治洪水的客观条件和实际可能。
5.近期与远景的关系
对于大江大河,在财力和技术受限情况下,可分别轻重缓急,分阶段选定近期与远景的防洪标准,有计划地实施相应的防洪建设项目,并通过对其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分析,在兼顾远景发展的前提下,重点解决近期最迫切的问题。
6.正确处理蓄、滞、泄的关系
防治洪水要因地制宜、蓄泄兼筹。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因此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修建山谷水库,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平原地区一般以泄为主,故需修筑堤防、整治河道,扩大河槽的泄洪能力,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对于某些易遭干旱地区的河流,对一定标准的洪水,可采取蓄洪补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
7.设计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关系
防洪建设不可能根除洪水,任何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总是有限的。对于设计标准洪水,应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对于超标准洪水或可能最大洪水,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预谋临时应急对策。
8.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关系
工程防洪措施防洪效益巨大,但耗资很大,且需占用土地、淹没迁移;而非工程防洪措施则耗资相对较少,也能有效地减轻洪灾损失。因此,防洪减灾规划要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以达到防洪效益总体最优。
任务:1)确定研究范围
2)确定防护对象和防洪标准
3)统筹研究防治流域水害的对策
4)综合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的影响
5)研究重要措施的实施程序
四、需抓紧研究的问题
(1)防洪减灾社会化研究。(2)蓄滞洪区管理与运用研究。(3)洪水资源利用和城市蓄滞雨水措施研究。(4)跨水系或流域洪水调度研究。(5)适应洪水的农业和产业结构的研究。(6)洪水灾害评估系统研究。(7)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8)不同江河不同防洪工程的最佳防洪标准研究。(9)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 。
第二篇:洪水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抓不懈”的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财产损失,减少污染或破坏环境,同时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处理原则
(a)灾害发生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b)发生灾害时及时组织力量,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c)灾害发生后稳定职工情绪,做好生活、医疗及有关家属的工作,妥善安排好生产恢复等各项工作。
3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本预案为二级应急预案。
3.1抗灾工作由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实施,并在勘探局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应急指挥中心机构组成见附录1。 3.2组织机构职责: 3.2.1 总指挥
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担任。 职责:
(a)负责组建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实施应急管理; (b)负责批准
二、三级应急预案。 3.2.2应急指挥中心常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办公室。生产部部长任应急指挥中心常设办公室主任,成员由生产部、设备科、安全科、等职能科室有关人员组成,负责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 职责: (a)负责破坏性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
(b)组织、协调厂内各单位的抗震救灾工作,对各专业抢险组实施指挥,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c)定期组织厂各单位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
(d)负责震前震后院全部设施抗震情况的检查鉴定,提交需要加固设施的相关方案给总经理办公室和防震减灾办公室,并组织实施。抗震设防的标准应依据国家;
(e)震后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协调内外抢险队伍排险救困,协调消防、医疗部门救死扶伤,并组织救治和向外转送伤员。 3.2.3生产系统抢险组
设在生产办调度室,调度长任组长,成员由生产办、科研办、党群办及基层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
(a)制订生产检修系统震时的安全检修、抢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b)协调院各基层单位抗震减灾工作,组织震后生产装置的检修抢修,为装置安全生产提供服务。
3.2.4后勤保障系统抢险组
设在公司行政办公室,书记任组长,成员由综合服务中心、院工会的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
(a)震前制订并实施生产及办公设施的抗震加固计划;
(b)震前制订落实办公区的抢险、抢救、消防、医疗、救护应急措施;
(c)震后组织院职工自救互救,对疏散的职工家属提供救治必需用品,维持工作秩序; (d)组织震损震毁生产、办公设施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安置被疏散人员。 3.2.5物资供应组
设在供应站,站长任组长,成员由供应站、车队、综合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
(a)负责应急物资的准备工作;
(b)负责生产系统抢修、检修所需物资的运输、供应,保证抗震救灾物资及时运达现场。 3.2.6电力通迅组
设在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由专职电工等相关维修人员组成。 职责:
(a)震前配合局讯通信公司、供电管理处完成电力通讯设施的抗震加固; (b)震时要与局通信公司紧密联系,确保有线通讯设施完好、通讯联系畅通; (c)震后要与局供电公司紧密联系,迅速修复震损设施,恢复电力供应。 3.2.7治安保卫组
设在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相关人员及门卫组成。 职责:
(a)维持震时及震后治安,保卫院要害部门和重要设施; (b)强化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人员、车辆通行无阻。 3.2.8宣传教育组
设在院党群办,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党群办、院办、生产办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
(a)根据勘探局有关规定及时向职工家属发布震情、灾情和防震救灾信息;
(b)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震时自救,互救知识,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和误传,稳定职工家属情绪,维护社会安定;
(c)宣传报道抗震救灾先进典型、增强职工家属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凝聚力。 4应急物资的准备
地震发生大多都属突发性,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至关重要;通讯电力的保障,资金、物资的保障和足够的抗震人力资源,是做好防震抗灾的前提。 (a)电话、无线电和其它通信设备;
(b)紧急照明设施,消防设施,紧急伤员救护物资设施; (c)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名单和通讯地址及应急联系方式; (d)生产、办公设施的抗震加固; (e)防爆工具,破拆工具; (f)紧急疏散路线图; (g)职工名单表。
抗震救灾是资金、物资的消耗战,资金和物资要根据有关规定、平震结合、统筹安排、适度储备,保证所需的原则,建帐登记专人负责。 5应急处理措施 5.1在当地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地震突发时,由院HSE最高管理者领导的应急指挥中心立即进入指挥状态,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以及各专业组负责人和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半小时内全部到岗。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按总指挥、副指挥、办公室主任序号主动担任,行使指挥权、组织权。按本预案规定的职责投入地震应急工作。
5.2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电话:xxxx)与勘探局应急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震情及趋势,接受上级的指示,报告本院的抗震救灾情况。
5.3在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后勤保障系统抢险组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危房职工。 5.4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专业抢险组要立即投入现场检查地震破坏情况,依照抢险救援轻重缓急顺序总体原则实施抢救行动,及时同勘探局指挥部联系上报震情。 抢险救援轻重缓急顺序的总体原则如下: (a)抢救受伤和被埋压人员; (b)消除控制次生灾害和灾害隐患; (c)消除危险建筑物和障碍物; (d)安置受灾职工;
(e)抢修抢建生活必须设施;
(f)抢修抢建关系控制总体生产的网络性公用工程(主管廊)。
5.5应急指挥中心以最快速度恢复、建立通讯网络,及时同上级抗震救灾办公室联系,指挥各专业抢险队前往抢险位置,依照应急预案各专业抢险组立即投入抢险行动。 5.6电力通讯组配合局电讯公司迅速恢复震时有线通讯设施,保证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畅通。
5.7物资供应组立即进入抢险状态,迅速获取车辆用油,保证应急指挥中心和各抢险专业组用车畅通,并启用应急物资使之及时运达现场。
5.8后勤保障系统抢险组、生产系统抢险组迅速集结后,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有序地组织抢险、疏散和伤病员医疗救治。
5.9治安保卫组在震后立即加强社会治安和交通管制,加强重要生产设施的保卫工作,随时准备配合外援队伍和消防队伍的救援行动。
5.10抢险救灾力量有限时,应及时上报勘探局抢险指挥部,向当地政府、驻军、武警部队和兄弟单位求援。 6震后恢复重建: 6.l院应急指挥中心在勘探局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6.2财务科、生产办负责调查、统计上报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间接震灾损失,筹措恢复重建资金。
6.3生产系统抢险组组织各路检修力量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抢修,抢建院内的生产设施,配合生产装置开工生产。
6.4后勤保障系统抢险组组织抢修抢建办公、生产设施,尽快恢复职工正常生产秩序。 7应急演练
7.1应急演练由应急指挥中心组织进行。
7.2在全体职工家属中开展临震教育,不仅要进行防震抗灾技术教育,同时要进行思想教育,使每个人在地震时都能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听从指挥,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工作。
7.3在确保每个职工都熟悉、了解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急演练应定期举行,一般每年举行一次。
7.4每一次演练后,应对应急预案是否被全部检验进行确认,并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必要的修改,修改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本预案未尽事宜和不可预料情况由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震情和院的应急需要临时处置。
时间:2006-5-25 9:43:33 阅读208次
第三篇:山西重大洪水灾害
一、历史特大洪灾实况
1、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晋东南地区发生了一场异常大洪水,沁河九女台最高洪水位比1895年大洪水(近百年来最大洪水)尚高10m左右,洪峰流量达14000m3/s,为近500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该场洪水范围很大,不仅黄河流域洛河洪水大涨,就连海河流域的漳河、卫河、滹沱河也同时发生了大洪水。
该年气候极为反常,降雨自
6、
7、8月持续三个月之久,连续多次出现灾害性大洪水。沁河、伊河、洛河下游地区灾情极为惨重,淹死万余人。
记载这次特大洪灾的史籍很多,如地方志、《明实录》、《明史》、《明通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行水金鉴》、《续文献通考》等多有记载。如丹河上游高平县“夏六月丁未大水,……城廓几为荡没”,“漳河上游秋潞州(今长治)大雨连旬,高河水溢,漂流民舍,溺死人畜甚众”。伊河、洛河、沁河下游灾情更甚,怀庆府城“决堤毁城,摧房垣,漂人畜不可胜记”。河南(今济阳)“塌城垣,荡公署、坛庙、民舍无算”、“淹死军民皆以万计”。据《明宪宗实录》记载:“河南怀庆诸府,夏秋霪雨三月,塌城垣一千一百八十余丈,漂公署坛、庙、民舍三十一万四千间有奇,淹死者一万一千八百余人,漂流马骡等畜一十八万五千有余”。在沁河流域还有4处当年最高洪水位的刻题,并有“大水围困九女台四十多天”的传说。
是年水灾之重,还可以从当时减免赋税情况佐证。据《明实录》记载,因水灾免山西潞州及孝义等十二州县共粮六万八千一百九十余石,草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余束。泽州(晋城)及曲沃等十六州县卫、所粮三万六千四百余石,草六万七千九百六十余束,内免十之七。河南免税粮子粒,共六十六万余石内十分之八。
该场洪水的特点:一是量级特大。1979年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对沁河1482年九女台河段洪峰流量的分析估算,认为当时洪峰流量为14000m3/s,相当近百年来最大洪水(1895年5700m3/s)的2.5倍。二是降雨持续时间特长。产生的洪水过程峰高量大。
据文献记载,1482~1216年间,沁河大水年份还有149
5、1
517、1
537、15
53、156
3、1607年。
2、1875年7月(清光绪元年六月)晋西洪水
1875年7月17日(清光绪元年六月十五日),在黄河晋陕峡谷东侧吕梁山以西的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义牒河等黄河支流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洪水。这次大雨笼罩了兴县、临县、方山、离石、柳林等五县。暴雨中心在湫水河、义牒河流域。雨区范围还波及到汾河上游、滹沱河部分支流及沿黄两岸部分地区。
该地区植被覆盖差,下垫面多属黄土丘陵或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黄河中游主要泥沙来源地区。暴雨区内的几条主要河流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流入黄河。
这次暴雨洪水特点是范围相对较小,暴雨强度大,历时短,约一天时间,洪水陡涨陡落,来势猛,稀遇程度较高,各调查河段均为1875年以来之首位洪水。兴县、临县、离石(永宁州)三县(州)志对这次暴雨洪水都有记载。如《临县志》载:“夏六月十五日迟明,大雨如注达日湫河暴涨……;”《永宁州志》载:“六月十五日卯刻,东北两川同时暴涨……”。《兴县志》载“……湫河暴涨,漫天无涯,冲没河堤河神祠水不及女墙者数尺,城内二道街房屋均被水伤”。
该场洪水虽然产生范围小,但暴雨强度大,地处晋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洪水来势迅猛,危害较大,在晋西地区具有代表性。
本次暴雨与洪水都发生在7月17日,从文献资料可知,三川河与湫水河洪水约在凌晨6时左右暴涨。
各河段洪峰流量,湫水河林家坪站(集水面积1873km2)洪峰流量为7700m3/s,是该站1967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670m3/s的二倍多。三川河后大成站(集水面积4102km2)洪峰流量5600m3/s,是该站1966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4070m3/s的1.4倍。
3、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7月山西北部洪水
1892年7月(清光绪十八年六月至闰六月)在山西及相邻的陕西、内蒙、河北、河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长时间的降雨过程。在整个降雨过程中有两次大的雨峰。第一次雨峰使山西东北部的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等流域产生了大范围洪水。第二次雨峰使西北部的恢河、汾河上游、晋西北部分沿黄支流产生了大洪水。
《清代海滦河洪涝档案史料》和有关地方志中记载了这场洪灾的雨、水灾情:“据永定河道官衙……禀称,自六月十八日起至二十四日连日大雨如注”。其周围地区也有类似记载,察哈尔左翼前旗“前六月十五日下雨,下了七天七夜麻绳头雨……雨下了七尺深,地下塌了,人不能进”,《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载“易州……本年大雨自六月初旬连绵不止……雨势之滂沱,以十八至二十一日为尤甚”。
该场洪水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其中有两次大的降雨过程,相应在山西东北和西北地区产生了大洪水,较多河段洪水稀遇程度居1892年以来首位。此次洪水造成了大范围的灾情,如清宫奏折记载:“自闰六月初旬以后,连日倾盆大雨,各处山水暴注,滹沱、汾、润、涂、文峪等河同时暴涨,以致冲决堤堰淹没田庐。另据……忻州、代州……各府州属之阳曲等三十余州县陆续禀报,或因河流漫淹,或被山水冲刷,一县之中被淹村庄自数村至百余村,坍塌房屋自数十间至数百间,压毙人口自数口至数十口,均各轻重不等。”(山西巡抚胡聘之奏)。
汾河上、中游灾情较重,《静乐县志》记载:“汾水大涨淹没两岸民田无数”。太原至清徐段两岸淹没耕地,漂没村庄房屋以及淹毙人口甚多,洪泛区面积达1.57万hm2。调查洪水资料中也有许多灾情记载,如:静乐东关大水冲走了佛寺的佛像;宁化堡西关被水刮得光光的;范家村洪水泥印到佛像头上。汾河太原烈石寒泉以南洪水漫溢,冲走兰村五六十户人家。
位于晋西北的沿黄支流朱家川上游大水推跑5~7孔大石桥,冲毁岸上河神庙,沿河水磨全被冲毁,并冲塌许多房屋庙宇。桑干河上游阳方口大水冲走了内长城上的一永久性建筑物九牛口;《朔县志》载:“五月前旱后大雨,恢河水溢,淹十余村”。滹沱河南庄两岸交通被阻半个多月;支流永兴河观上河段两岸皆溢,上游冲下来的木材开了个木材铺;清水河石佛岭交通被阻十余天。
4、1895年8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山西南部洪水
1895年8月在山西省南部地区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最大的洪水,汾河、沁河、丹河于8月8日同时出现洪峰,汾河柴庄最大流量3870m3/s,沁河五龙口5940m3/s,丹河沙河3450m3/s。
对这次洪水的雨情汾河汾城史村《漂大王殿碑记》有明确记载:“降于六月十六日午刻,止于十八日早晨”。根据各地“雨泽粮价”中雨情的记载可以看出,雨区主要分布在离石、太原、盂县以南地区,而暴雨中心则位于汾河下游东侧,沁河、丹河流域和浊漳河的上游。从8月6日各河均开始涨水,8月7日涨率增大,至8月8日汾河、沁河相继出现洪峰。在汾河下游柴庄河段调查到了本次洪水的涨落过程,8月7日15时洪水陡涨,8月8日21时水位最高,相应洪峰流量3870m3/s,以后水位渐落,至8月15日零时水位基本落平,洪水历时7天。
1895年洪水所造成的灾害在地方志、碑文、墙记及《清宫档案》中都有记载。汾河下游《绛州志》载:“汾浍暴涨,房屋倒塌无算”,在新绛县南里村庙壁上记有“六月汾水异涨,沦塌民房四百余间,庙里戏房、戏楼尽已泡塌”,襄陵(今襄汾)“汾东一带淹没田禾茅舍甚多”,汾城(今襄汾)“平地汪泽,河水糜涯”。沁河下游“由于沁河异涨,……水高于堤,人力难施,以致沁阳、武陟两县同时失事”。漳河上游长子县“山水河水同时并发,或浸灌衙署或冲塌民房,淹毙人口,或田禾被损。”
这场洪水在汾河下游及沁河中、下游,是近百年来首位洪水。
二、近代洪灾实况
1、汾河流域 汾河发源于晋北,穿越晋中、晋南盆地。太原盆地历史上洪涝灾害比较多,自明代以来的490年间,太原市就曾发生较大洪水和大洪水42次,灾情严重。1949年以后,亦有洪涝灾害发生,1954年8月,汾河上中游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雨量171.3mm,最大雨量247.6mm,太原市倒塌房屋2457间,清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五县淹没农田2.99万hm2,受灾村209个,20.7万人,死亡20人,倒塌房屋3658间。1955年8月,太原西山暴雨,洪水冲淹743厂,死亡83人,倒塌房屋176间,停产7天。1959年8月汾河中游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雨量175mm,交城、汾阳、平遥三县淹没农田3.8万hm2,646个村受灾,死亡23人,倒塌房屋5000余间。1969年7月,太原东山暴雨,洪水冲进太原钢铁厂区,淹灌13个车间,停车7天,死亡24人。1977年8月,汾河中游以平遥为中心的特大暴雨,总雨量376.0mm,其中24小时雨量358.2mm,接近万年一遇,共有15个县受灾,受灾面积8万hm2,死亡70多人,倒塌房屋3万多间。1988年8月,汾阳全县遭受暴雨袭击,最大雨量250mm,318个村受灾,淹没农田2.57万hm2,死亡49人,倒塌房屋3600间。 2.涑水河流域
涑水河流经运城盆地南侧,区内有潼关至沁河口区间直接入黄各支流。该流域地处中条山两侧,地形陡峻,暴雨频繁,洪水灾害时有发生。1956年7月大雨,姚暹渠运城区段决口,洪水造成运城和盐池部分受淹。1958年7月大雨,涑水河、姚暹渠出现罕见洪水,受灾农田3.07万hm2,成灾0.84万hm2,1272个村受灾,死亡75人,倒塌房屋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1982年8月初大暴雨,运城地区场次平均降雨量203mm,本区总计经济损失5322万元。 3.沁河流域
沁河流域流经太岳及太行山区,较大支流有丹河,沁河流域洪水灾害较多。1973年7月,沁河支流大水,辽河水库垮坝,阳城县城部分被淹,冲毁堤坝12.8km,全县受灾村庄251个,死亡48人,冲毁农田0.75万hm2,倒塌房屋130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1978年7月阳城县大雨,受灾农田0.38万hm2,死亡7人,倒塌房屋616间,直接经济损失244万元。1982年8月阳城县大雨,暴雨中心雨量达600mm,冲毁农田0.64万hm2冲毁水利工程1055项,死亡35人,受伤185人,倒塌房屋1.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4亿元;沁水县最大降雨量454.6mm,半个县城被淹,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冲毁农田0.59万hm2,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30人,受伤207人,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 4.三川河流域
三川河在吕梁山中部地区,土石山区占51%,黄土丘陵占39%,河川谷地占10%,流域内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2922万t。1977年8月5日至6日,柳林县降雨量125~170mm,0.25万hm2农田成灾,花元沟、驾家坡、成家庄公社1400多处小流域治理群体一扫而光,山洪冲走土地933hm2,其中水地、沟地507hm2,黄河防洪堤坝冲垮多处,冲毁三处高灌站并管道900m,损坏机泵25台,太军干线公路和5条县社主要公路遭破坏,全县交通中断。冲垮康家坪、留誉两座小水库及坪头、下罗侯两座正兴建的小(一)型水库。康家坪水库在14小时内降雨量170mm,水位骤涨到24m,接坡处漏水垮坝,九个大队损失惨重。石楼县屈产河下游裴沟水文站4日至6日三日降雨量294.4mm,最大33小时降雨量288mm,全县14个公社、118个大队受灾,成灾秋田947hm2,冲地352hm2,死亡4人,损失粮食4万kg,倒塌房屋和窑洞553间(孔)。中阳县同一场暴雨南川河上游降雨量在200mm以上,洪峰流量250m3/s,为建国以来最大洪水,淹没农田467hm
2、公路96km、电讯线路86km,死亡6人,倒塌房窑400间(孔)。 5.桑干河流域
桑干河流域在省境北端,历史上就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害。1939年唐峪河特大洪水,冲塌浑源县城,死亡4600多人,是山西省近代洪灾最为惨重的一次。1953年雁北专区和大同市遭受严重水灾,全专区13个县从8月10日至26日接连降雨17天,24日至26日霪雨两天三夜未断。雨量共达219.7mm,占全专区年雨量的2/3。大同市共塌毁房1.036万间,化学厂、面粉厂停工数日。全市共受灾秋田1913hm2,减产1~5成。1982年6月,山阴县19个公社遭暴雨洪灾,平地起水,火车站及铁路被淹。1985年7月19日大同市大雨,市内三条街区积水,受灾9846户,死亡4人,倒塌房屋202间。 6.滹沱河流域
滹沱河流域在太行山中段,滹沱河支流桃河穿越阳泉市市区。1959年8月桃河大水,阳泉市市区水深1.5m,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1963年8月初连续降大到暴雨,阳泉市2万多居民受灾,死亡6人,倒塌房屋1万余间,35个厂矿停产。1965年8月桃河大水,阳泉市2.6万人受灾,死亡57人,倒塌房屋1200余间,阳泉火车站被淹,石太线停运23天,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7.漳河流域
漳河上游分为浊漳河与清漳河两条支流。浊漳河流经长治盆地,内有长治市煤炭工业基地。1942年9月,大雨连绵,清漳河、浊漳河河水猛涨,冲破堤岸,毁坏两岸1000多公顷良田;1963年6月,清漳河流域大雨,雨量超过500mm,和顺县冲毁耕地5733hm2,左权县冲毁农田233hm2。
三、几场重大暴雨洪水灾害
1、1954年8月底9月初全省性暴雨
1954年8月28日至9月3日山西普遍降了一场连续性秋雨,历时7天之久。这是一次跨省跨流域的大范围连续性降雨。省内本次降雨以汾河流域较大,且沿河自上至下灾情严重。据汾河上、中游的27处水文(雨量)站实测雨情记载,灵石县城以上流域平均雨量为171.3mm。其中下石家庄以上平均雨量191.4mm,下石家庄以下为159.6mm。最大点雨量为岚县城关和寿阳独堆雨量都在250mm以上;其次是静乐县的西马坊、榆次县的蔺郊和榆次市,雨量均在200mm以上,太谷、祁县以下雨量比较小,一般都在120~140mm之间。这次降雨在省内形成两个暴雨中心。一个在岚河上游以岚县城关为中心的西南东北向暴雨区,中心雨区范围200mm以上,笼罩面积2060km2。另一个暴雨中心潇河上游寿阳县独堆村,雨区呈东西向,200mm以上的雨区笼罩面积为1400km2。
本次过程降雨分布,8月28日全河流域开始降小到中雨,雨量较大的有岚县、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日雨量为25~30mm,29日全流域雨势加剧,日雨量多数在40~70mm;30日除上游有个别地点仍有中雨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转为小雨天气;31日上游有零星小雨,下游降雨暂停。从9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又增大,全流域每日普降中到大雨,宁武、静乐、岚县、娄烦、榆次、寿阳、文水等地下了暴雨。
这次降雨发生在大汛后期,虽然降雨程度尚较均匀,但由于前期土壤含水量充足,所以,无论是地表径流或壤中径流的总量都很大。使洪水历时延续长达半月之久,呈肥胖型的洪水。汾河中游灵石站7天洪水总量达5.44亿m3,10天总量呈8.07亿m3,15天总量竟达到10.1亿m3。汾河主要支流如岚河、潇河、昌源河、文峪河等也都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
由于降雨和洪水的历时较长,加之河道堤防工程薄弱,使汾河、文峪河、潇河等都出现了决口,一部分地区造成内涝洪渍,许多村庄遭受水浸。
汾河。8月30日清徐二坝上、下游护肩工程全部冲走,9月2日清徐县东穆庄、西穆庄、孔村、东青堆、温南社、乔午、南安、北东社、韩武等村防洪堤被冲垮。南安、小东庄、相家堡村进水,水深1m以上,清徐城关也遭洪水浸灌,文水、祁县、平遥及沿汾河两岸的贯家堡、西社、原西、蒋家堡、南良庄、左家堡、丰依等10余个村庄都受到洪水威胁。9月4日汾河太原北郊摄原村决口100m,到6日决口扩展为1km。汾河铁路桥以下西堤决口有170m。
潇河。源涡村9月1日洪峰流量1070m3/s,榆次南河湾掏刷严重,将王村以下堤防冲坏;太原南郊张家营河岸冲刷相当严重,南洛村附近决口一处,赵家湾、戴家堡受灾。榆次县牛耕河洪水之大前所未有,9月1日洪水漫决,从北要村中通过,造成部分房屋倒塌。
文峪河。8月29日和9月2日较大决口河段有15处,最大溃决地段在文水桥头、麻家寨、武林三处,决口长有55~65m,水深3m。9月3日文水县堡子村、宜儿村、武林、石永镇、麻家堡、北武度、武涝、寺峙、西明阳、东宜亭、北明阳等12个村庄和孝义北桥头都进了水,相家堡、吴家寨、桥头、南明阳、石侯、西城、南武镇都被洪水包围,洪水南下漫延到汾阳县仁岩、冀村一带,入新北渠后仍无退路,遍地漫流。
汾阳峪道河、禹门河、北山河洪水汇集到罗城村附近,使该村受淹;交城白石南河洪水出槽,大小辛村、贾家寨附近积水很深;象峪河在高花、史家庄、东罗、西罗村共决口四处;徐沟乡进水。
灾情最严重的是晋中盆地,尤以汾河西岸清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一线。原榆次专区共19个县受灾,淹没农田1.73万hm2,倒塌房屋2.46万间,死亡93人,大牲畜28头,猪羊5265只。以上5个县淹没土地2.99万hm2,其中有1.13万hm2棉花地全无收成。受灾村庄209个、5.4万户、20.7万人,塌房3658间,死伤20人。
文水县。全县大小河道决口215处,其中,文峪河156处,磁窑河59处,受灾范围32个乡,66个村,共计1.6万户,5.9万人,14个村被淹,17个村被水包围,灾情最严重的是西宜亭、堡子、西明阳、苏家堡、南张家庄、北武涝等几个大村,水深最深3.3m,最浅也有1.6m,西宜亭全村房屋被洪水冲塌了341间,损失惨重。全县7733hm2农田受水灾,棉花3200hm2绝收,减产粮食900万kg,皮棉137万kg。
交城县。磁窑河、瓦窑河、界河、白石河共决口10处,全县70个乡有56个遭洪灾。贾家庄、城头、大辛村、辛南、大营、大陵庄、成村、东汾阳、西汾阳等8个村灾情最重,全县淹没农田2667hm2,有221hm2耕地变为石河滩,塌房5633间,死亡6人。
孝义县。汾河洪水出岸,文峪河、济荣河、孝河洪水无法下泄,顶托后漫溢,使4个乡14个村遭受水灾,淹灌农田1867hm2(占秋田的53.5%),塌房180间,水淹80户。
祁县。乌马河、潇河、象峪河决堤塌埝共22处,6个村庄被水包围,全县共淹没土地3067hm2,倒房2847间,死亡3人。
太谷县。降雨145mm,乌马、象峪、咸阳河发洪水,全县共淹没土地2533hm2,冲毁土地66.7hm2,冲毁梯田159.7hm2,塌房1708间。
平遥县。7天连续降雨139mm,全县受灾面积3667hm2,其中866.7hm2棉花减产六成以上,死亡10人。
介休县。21个乡受灾,汾北乡最严重,该乡小疙瘩村水深1.3~1.7m。全县淹灌土地142hm2,倒塌房屋490间。
寿阳县。受灾2200hm2,塌房窑1.7万间(孔),死亡12人。
榆次市。倒房822间,死伤8人。
太原市。冲毁土地333hm2,塌房2457间,死亡2人,在市区内有1475间民房雨浸后倒塌。 汾河洪水下泄,灾情波及临汾和运城专区沿河两岸部分乡村。临汾区段流量2000m3/s,霍县、洪洞、临汾、襄汾、曲沃等县受灾土地1933hm2,运城新绛、稷山、河津、万荣、永济5县35乡75个村庄受灾,淹没土地13万hm2,17个村庄进水,倒塌房屋770间。
2、1955年8月8日太原市西山暴雨
1955年太原市西边山区突降大暴雨,这是一次历时短、范围较小的短历时暴雨(雨情当时未调查)。由于降雨强度大,使太原西部边山各条支沟都暴发了山洪,万柏林、南城、新城遭受洪水袭击,尤其以万柏林743厂宿舍区最为严重,洪水冲走入16宿舍区,涌进
3、
4、
8、9车间,地面积水深达1~2m,正在睡梦中的83人当即被洪水冲走溺死(其中儿童58名),倒塌房屋176间,个人财产损失约6万元。
3、1956年8月上旬全省性大暴雨
1956年8月初,山西黄河、海河两大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降大暴雨,全省共有68个县(市)普遍降了中到大雨。雨区主要集中在山西省东部和南部,雨区自北部恒山向南沿五台山、太行山直至南部中条山一带,较大雨量集中在晋南和晋东南两个地区。最大暴雨点是陵川县的东双垴,8月2日至4日三天雨量为440.5mm,平顺县石城362.2mm,和顺县松烟345.2mm,潞安、长子、沁源、垣曲、解于、浮山、翼城、隰县、阳泉、平定等县降雨量都在100mm以上。
从8月2日到9日,全省遭受洪水灾害的有42个县(市),共淹没农田1.98万hm2,冲毁土地4707hm2,倒塌房窑4.9万间(孔),5000多户无家可归,由于洪水造成塌山、塌房而死亡435人,受伤170人。此外,冲走大牲畜629头,损失粮食78万kg,冲垮防洪工程856处,渠道毁坏3379条,铁路受水害142处,中断行车共计246小时,其中,南同蒲铁路出现三处较大水毁事故。
榆次地区的榆社、左权、和顺、昔阳、平定、盂县、寿阳等7个县共127个乡受洪水灾害,成灾面积840hm2,冲毁土地3187hm2,倒塌房窑洞2.6万间(孔),冲垮水利工程544处,死亡179人。其中,灾情以平定县最严重,死亡18人,倒塌房窑3396间(孔)。昔阳县30个乡遭受洪水灾害,有1573hm2农田受灾,倒塌房窑5352间(孔),死亡23人。
南部运城涑水河和姚暹渠上游白沙河、青龙河也都发生了大洪水,洪水流经安邑县境,在运城一带遍地漫流,积水深0.7m,淹没农田3333hm2。运城至解于镇一线防洪堤决口十余处,淹没农田600hm2。运城榨油厂和粮食局院内进水,全县企事业单位经济损失约400万元。
平顺县全县47个乡,184个农业合作社受灾,冲淹农田1.1万hm2,全县的秋禾歉收,倒塌房屋7907间,死亡109人,1745户无家可归,867户被迫迁移。 此外,其他一些县也有不同程度遭灾。例如,五台县的金钢库村,洪水冲毁房屋260间,死亡5人。
本次暴雨洪水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平顺、平定、繁峙三县个别村子,在本次降雨过程中曾发生了毁灭性塌山事件。
4、1958年7月中旬山西南部大暴雨
1958年7月14日至19日,黄河中游以河南省渑池县任村为中心,出现了一次历时5天的大暴雨,任村24小时降雨量650mm。雨带走向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推移,雨区影响到山西南部运城地区中条山脉及涑水河流域。中条山南麓迎风面的垣曲县城,7月16日一天降雨量达366.5mm;17日2时至8时,雨强为40.9mm/h。
雨区越过中条山脉扩展到涑水河流域时,雨势虽有减弱,但笼罩面积较大。7月16日涑水河全流域开始降雨,16日至17日降雨强度增大,全流域发展到暴雨和大暴雨,18日降雨减小,19日基本雨停。在涑水河流域的雨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进,雨量自上游向下游递减。15日至19日5天内,闻喜县吕庄水文站以上平均降雨量218mm,其中较大点暴雨,有绛县横岭关322.9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262mm)、东观底166.4mm、吕庄161.2mm,姚暹渠上游平均雨量167.0mm,下游平川地区降雨量一般在100.0mm。
这次降水从绛县的横水镇,经东镇、闻喜、安邑、临猗直到虞侯村、东张耿约100km的范围内,洪水涛涛、汪洋一片。绛县西下吕、田家堡等12个村被淹,涑水河北岸横水镇至安邑半坡,水深0.2~2m,洪水在安邑、冯村南岸出槽。冯村、北相镇一线水深达1.7m,12个村庄进水。水头火车站一带浸没在洪水中,造成南同蒲铁路中断停车。闻喜的相家园水库和20多个小型水库及塘坝被洪水冲垮,城关部分进水。姚暹渠上游夏县境内河道决口15处,使太平街、小台、禹王、侯村、李庄等10多个村庄进水,大台、小台村水深0.3m。运城苦池调洪区当时来水500万m3(P=1%时最大调洪库容407万m3),冲决堤埝100m,有200m3/s流量直泄汤里滩,造成连锁反应。黑龙埝决口16处,泄入鸭子池,又破东禁墙后(盐池的最后一道防线),大量洪水进入盐池,同时威胁运城,解虞境内河堤造成决口13处,西王、侯村、东张耿、和家营一带水深达2m,北门滩和硝池滩积水盈溢,威胁盐池和同蒲铁路。
这次暴雨笼罩下的绛县、闻喜、夏县、安邑、运城、临猗、永济等7个县,104个乡,1272个村庄遭洪水灾害。其中,17个村洪水进村,受灾1.1万户,死亡75人,伤101人,牲畜伤亡157头,倒塌房窑4.0万间(孔),冲走粮食208万kg。闻喜相家园、夏县水头、安邑冯村、北相、解虞、张耿、临猗陈家庄、楚侯、赵家卓等12个村被淹,房屋损坏60%~70%。涑水河、姚暹渠决口62处,淹棉田2.5万hm2,冲毁农田8400hm2,水利设施被毁7500座,盐池损失芒硝2200万kg,盐660万kg,全部经济损失总价值为7000万元。
5、“63.8”晋中东山特大暴雨
1963年8月1日至10日海河流域发生一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暴雨洪水,主要暴雨区分布在河北、山西边境,暴雨中心在京广线、邢台、邯郸以西,太行山主脉以东。中心区雨量,东川口1519.9mm,郝庄1456mm,西台峪1308mm,槲树滩1552mm。点暴雨中心在河北省内邱到獐麽,实测暴雨量2050mm。处于子牙河,漳、卫河上游一带,也遭受大暴雨袭击。“63.8”晋中东山暴雨,主要集中在昔阳、平定、和顺、左权、阳泉、盂县、寿阳7个县(市)的范围。8月2日榆次出现暴雨中心日雨量102mm,该暴雨中心在东移中减弱。另一个暴雨中心由河南南部北移,3日影响到山西和顺、左权等县的东部,5日与西来的雨区合并,于7日雨区扩展到灵丘县的南部。整个过程连续降雨达10天之久,过程雨量200~800mm。其中,主要降水量集中在8月3日至6日的4天内。10天内超过500mm的主要站有:昔阳501mm、郭庄594.4mm、楼坪655.5mm、和顺526.6mm、新庄802.6mm、松烟790.7mm、平定东回725mm。其中7天雨量约占97%,4天雨量约占76%,最大24小时雨量占30%~40%,说明这次降雨强度比较均匀。如昔阳县郭庄水库24小时降雨244.8mm,按频率计算接近百年一遇,但最大4小时雨量仅为60.7mm,频率不足10年一遇,又说明这次暴雨持续时间长而且强度变化均匀,是“63.8”暴雨的一个特点。
暴雨区分布是由东向西、自南至北逐渐趋小。和顺、平定两县的东部为暴雨中心区域边缘,降雨量较大,和顺新庄、松烟,平定东回为本次东山暴雨最大点。这次暴雨量在200mm以上的雨区范围约为9000km2。
本次降雨量过程不仅持续时间长,总降水量大,而且波及面积也比较广,造成东山地区一些中小河流洪水峰高量大。如和顺、左权、昔阳、平定等县所有河道出现了特大洪水。清漳河东支蔡家庄水文站8月6日洪峰流量694m3/s,东支下游松烟,西支左权城关一带洪峰流量在1500m3/s,云头底调查洪峰为2900m3/s,清漳河刘家庄水文站(河北省)实测洪峰达5660m3/s,是历史上最大洪水,昔阳县松溪河王寨洪峰2800m3/s,赵壁川700m3/s。均为历史所罕见。
暴雨洪水造成东山地区灾情相当严重。
和顺县。东部降水量500~800mm,西部150~350mm,全县有15个公社受灾,其中有12个公社灾情严重,受灾农田4733hm2,有3333hm2土地全部冲毁,3420条沟坝、547个蓄水池都被洪水冲垮,全县所有公路,包括干线,县社支线全被冲断,有60km通讯线杆冲倒,13个公社电话通讯中断,7个煤窑被淹浸,17个工厂进水造成停产。
全县有9019户因暴雨洪水发生房屋倒塌,共塌房窑3.8万间(孔),城关公社45%房
屋倒塌,平松公社倒塌47%,松烟大队倒塌5%,尧村大队336间房屋,塌毁229间。城关、李阳、牛川、喂马等四个公社发生严重溜山滑坡,共淤埋16个村339户,其中272户677间房屋全部被毁,牛川公社南岭大队,全队38户中有33户被土石滚埋,麻地沟内有7户社员,35间房屋全部埋没。和顺县在这次暴雨中,使1757户、6593人失去家园,19个夺去生命,伤残50人。
左权县。共有205个大队、15714户、6.1万人受灾,洪涝面积8000hm2,冲毁和淤埋土地3333hm2,冲垮水电站9处,水保工程(主要是蓄水池和谷坊)3080处,渠道96条,毁公路203km,其中有阳泉至左权,左权至榆社干线公路25km,邮电线路损坏82km,全县倒塌房屋1.7万间,死15人,伤53人,死牲畜67头。荒圪塔坡、郑沟、罗汉交、广岩沟、黑截等49个村庄洪水过后几成废墟。全县洪水损失955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164万元。
昔阳县。松溪河洪水暴涨,郭庄水库超过最高洪水位1.38m,经积极抢险后才保住大坝安全。冲淤农田6067hm2,倒塌房窑5.6万间(孔),17个公社通讯线路中断。该县的黄岩村,有80户房屋家产全部被洪水掠去。
平定县。全县425个自然村,其中有369个村受洪水损害,冲毁土地1867hm2,倒塌房窑3.2万间(孔),造成3574户、1.4万余人失去住处,死伤55人,22个厂矿企业停产。大石门水库最高洪水位距坝顶仅0.5m,出现了严重险情。
盂县。受灾460个大队,塌房窑5340间(孔),死亡3人,冲毁土地113hm2,渍涝327hm2。
寿阳县。161个大队遭灾,受灾面积733hm2,倒塌房屋2619间。
在这次暴雨洪灾中,和顺、左权、平定、昔阳、盂县和寿阳等6个县,共有2.98万hm2农田遭灾,其中8867hm2土地全部被冲毁,倒塌房窑15万间(孔),死亡97人,受伤253人,死大牲畜105头,猪羊3.2万只,冲走粮食83万kg。
6、“66.8”平定滦泉特大暴雨
1966年8月22日至24日晋中东山平定、阳泉、昔阳一带发生了一场范围广、雨量大、强度高的特大暴雨。桃河暴发大洪水,阳泉市遭受严重洪灾。
这次暴雨自8月22日午后,先在北部唐河及滹沱河上游山区的迎风坡开始降雨,雨量不大,分布零散,强度最大的唐河后庄站日雨量为85mm。23日雨区自东北向西南移动,暴雨区移至平定、阳泉、昔阳等太行山一带及太原古交地区。23日下午雨量增大,傍晚雨势逐渐减弱,直至24日早晨降雨先后停止。降雨主要集中在23日下午。据阳泉站实测最大1分钟降雨量为1.72mm,最大1小时降雨量为67.5mm。平定县东回雨量站23日13时23分至19时23分,实测最大6小时降雨量224mm,最大12小时降雨量276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286mm。这次暴雨中心有两个:一个在东部太行山迎风面的平定县泉村,最大6小时降雨量453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580mm,最大36小时降雨量610mm。另一暴雨中心在汾河上游古交区西沟村,最大6小时降雨量174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331mm。太原西山的梅洞沟雨量站,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156.3mm。
这次暴雨中心区自东向西移动,主要雨区长轴方向呈西北-东南方向约400km,南北方向约150km。降雨范围东南起山东的夏津县,西北至山西的静乐县。降雨是从东北向西南推进的。滦泉暴雨中心区200mm以上雨区范围为1340km2,100mm以上为6440km2,80mm以上为11825km2,60mm以上的雨区包围了西面的西沟暴雨中心,其笼罩面积达22125km2。
这次暴雨桃河阳泉以上全流域普遍降雨,从23日10时至21时12小时内全流域平均降雨量为189.3mm,最大暴雨强度集中在23日15时至20时的5小时内。由于暴雨集中,造成桃河全流域产流,各支沟均暴发了山洪。桃河阳泉水文站23日17时12分实测洪峰流量为1810m3/s,洪量为3630万m3。按频率分析近于20年一遇。
由于当时桃河堤防不完整,从赛鱼到白洋墅南有7处653m的堤防决口,洪水汹涌冲入市区,水深1.2~2m,15条街道全成泽国,有62个工厂、149座仓库、98个商店、22个学校、4个医院、3座影院、16个居委会所辖的4048户,以及阳泉汽车站、火车站均被淹。死亡57人,受伤80人,倒塌房屋1200间,直接受害2.6万人。
23日15时20分洪水进入阳泉火车站站区,被迫停止车站作业,站内20股道轨中遭洪水破坏有1/3,冲走路基土方4万m3,石渣3000m3。车站内433节车皮有281节被洪水冲坏,有25节倾倒。白洋墅地段冲垮铁路桥一座,从赛鱼到娘子关区间路基损坏严重,多座桥梁遭破坏,石太线运输中断,直至31日铁路才修复通车。阳泉东娘子关、陈家庄、下盘石等几座铁路桥被破坏严重,直至9月15日石太线才恢复单线运行,使石太线前后中断运行历时达23天之久,是省内铁路中断的最高记录。
洪水进阳泉市内,阳泉发电厂水源设备、煤库、升压站等设施被洪水冲坏,配电室爆炸,大部分仪表受淹,三台电机有两台不能运转,使全市部分输电干线停电48~96小时。自来水厂有11个水源井被淹,造成全市停水一天、部分地区停水6天。市面粉厂全部淹泡在洪水中,600万kg面粉和粮食被毁。木材公司有107m3木材漂入桃河。
另外,阳泉市郊区有7个公社也遭受洪灾,冲毁农田125hm2,淤没土地322hm22,溃决河堤27条,共计500m,毁坏渠道5260m,倒塌房屋731间,冲走粮食7900kg,煤炭1064t。
“66.8”暴雨洪水使阳泉市工业、交通和居民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达2200万元。其中,物资遭受损失计有800万元,各种设备损失550万元,房屋损失800万元,居民财产损失50万元,造成的经济损失总值达1亿元之巨。
7、1973年7月7日阳城暴雨
1973年7月7日凌晨,沁河下游阳城县大部分地区降暴雨和大暴雨,以西南部的获泽河上游雨量最大,暴雨中心在董村公社的南沟、芦家河村一带。实测最大暴雨在董封水库,一次降雨量184mm。其中7日5时至7时2小时内,降雨量98mm,强度之大为当地罕见。暴雨区内的董封、次营、驾岭、西交、河北等公社一次降雨量都在150~200mm。暴雨以获泽河上游最为集中,大小支流洪水汹涌而下,各河支沟洪水汇集到辽河水库进口处,洪峰流量达705m3/s,使大坝造成漫坝溃决,垮坝流量为3600m3/s,下游城关地区遭受严重水灾。此外,横河、李圪塔、西交、杨柏等几个山区公社,因山洪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
这次暴雨阳城全县24个公社中的23个公社、251个大队受灾,冲毁农作物6.75万hm2。另有0.16万hm2农田全部冲毁,淹浸房屋3953间,倒塌房屋968间。辽河、西固壁两座水库垮坝,后又冲垮陶河塘坝一座,死亡29人,死亡牲畜12头,堤防溃决25.5km,淤埋机井9眼,冲走粮食17万kg,县缫丝厂、发电厂、应朝铁厂等15处厂矿以及县属24个单位遭灾。县发电厂水深1m,地下附属设备全部淹没,停产14天;应朝铁厂水深最高达3m,四座高炉熄火。
这次暴雨农村灾情也很严重。西交乡竹铺村,共有6.33hm2耕地中有5.67hm2冲成乱石滩,白桑乡瓜底村,8名劳力在抢险中牺牲,西交乡前竹园村共有9人连同31间房屋被洪水冲走,县城南关大队134户进水,536人受灾,在抢救集体小麦时8人牺牲,冲垮河坝7000m,40hm2高产农田变成了乱石滩。此外,淹没水井60眼、机泵40部,毁树1.7万株;东关大队110户、495人受灾,冲毁农田26hm
2、水利机电设备87件、机井15眼、化肥15t。
辽河水库垮坝后,使下游的城关、尹庄、白桑等乡的沿河村庄和15个厂矿深遭其害,17人死亡,3170间房屋进水,363间房屋倒塌,冲走粮食28万kg,各种物资1.25万件,毁河坝1.28万m,淹耕地291hm
2、滩地125hm
2、水泥500t、木材66m3。
8、“77.8”平遥特大暴雨
1977年8月5日中部地区以平遥为中心,出现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这次暴雨有两个主雨过程和两个暴雨中心,第一个主雨时段在8月5日3时至14时,第二个主雨时段在23时至6日上午9时。降雨于5日凌晨开始,雨区由陕西省吴堡东移进入山西省,经石楼、柳林、中阳、汾阳一线移至平遥县附近,形成特大暴雨中心。6日上午雨势减弱,7日降雨基本结束.总降雨历时58小时,总降雨量378.3mm,最大1小时降雨量63.5mm,24小时降雨量358.2mm。另一个暴雨中心在西部石楼县的屈产河下游一带,中心在裴沟水文站,5日3时至6日8时降雨量294.4mm,历时29小时,最大24小时283.4mm。
这次暴雨中心区域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平遥暴雨中心区东西长约250km,南北宽约100km。雨区范围平均降雨量107mm。根据三日暴雨等值线量算350mm雨区范围为92km2,300mm以上为265km2,200mm以上平遥中心雨区1080km2,裴沟中心雨区为265km2。大于100mm的雨区范围已包括了裴沟暴雨中心区,其笼罩面积为1.3万km2,其中包括孝义、交城、汾阳、文水、祁县、介休、交口、中阳、离石、柳林、平遥、石楼等12个县。50mm以上的雨区范围约有2万多平方公里,30mm以上雨区涉及省内海河流域40余县。
这次平遥暴雨是1318年(元皇庆十年)以来的660年间最大的一次降雨。平遥5日的日雨量按水文频率分析,接近于万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由于这次暴雨主雨集中,强度大,造成平遥县城平地积水,全县地面径流达1.7亿m3,一些河川洪水暴涨汇入汾河干流,汾河三坝最大洪峰流量405m3/s,过程洪量1.69亿m3,义棠站最大洪峰流量1010m3/s,过程洪量3.64亿m3。在暴雨洪水的袭击下,晋中、吕梁的部分县遭受严重的灾害,损失巨大。
平遥县。8月5日城关一日降雨量达358.2mm,城北南政村310mm,强度之大,实为当地历史所罕见。全县17个公社,105个大队受灾,69个大队被淹没,受灾面积1.32万hm2,塌毁房屋1.9万间,被洪水冲毁房屋2100间,死亡28人,伤181人,死牲畜1.05万头,冲走粮食80万kg,2.9万人无家可归。冲毁沟坝地1867hm2,冲垮尹回、长则两座小(一)型水库和府底、冀郭两座小(二)型水库,塘坝16座,桥涵42座,水井1100眼,高灌站98处,渠道76km。平遥县城内输电、通讯线路及交通中断,31个工厂进水停产。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
汾阳县。主要降雨集中在5日1天,降雨量195.8mm,个别地区达300mm以上。县境内的禹门河、虎义河、阳城河、杏花涧河、峪道河等九条边山河道暴发洪水,洪峰流量在30~120m3/s。文峪河水库开闸泄洪,因水库下游区间洪水加入,河道洪水充盈,边山洪水无法畅排,造成汾阳东半部内涝成灾,其中积水深1m以上有5333hm2,0.5m以上有9333hm2,洪涝面积达2.87万hm2。有14个公社,103个大队受灾,59个村进水计2.1万户,8.6万人,64个村庄被洪水包围,计1.7万户,6.8万人,倒塌民房7149间,死6人,伤45人,2500余人因灾染病。死伤大牲畜209头,猪羊200多只,冲走粮食61万kg,毁耕地2400hm2,冲垮江南沟小(一)型水库一座,高灌站27座,水井212眼,蓄水池13个,桥涵182处。4个工厂因灾停产,7个公社电讯中断,大部分公路不通。
孝义县。5~7日连续降暴雨188.7mm,5日一天集中降雨156mm,暴雨洪水使7个公社,48个大队受灾,淹没秋田5933hm2,其中有2267hm2无收,48个村庄1481户进水,倒塌房屋643间,5800人受灾,西泉公社宜官大队煤窑洪水灌入坑下,2人死亡,冲走煤炭7600t,粮食25万kg,冲毁农田533hm2,堡子沟小(一)型水库、石马里(库容70万m3)水库垮坝。
柳林县。5~6日降雨量125~170mm,2533hm2农田成灾,苇元沟、驾家坡、成家庄等公社1400多座流域治理工程被山洪一扫而光,山洪冲走土地933hm2,其中水地、沟坝田507hm2,黄河防洪堤坝冲垮多处,冲毁三个高灌站及900m管道,25台机泵损毁,太军公路和5条县社公路遭破坏,交通中断。冲垮康家坪、留誉两座水库及坪头、下罗侯两座正在兴建的小(一)型水库。
石楼县。屈产河裴沟水文站4~6日三天降雨量294.4mm,最大33小时降雨量288mm。全县14个公社,118个大队受灾,成灾秋田933hm2,冲毁耕地352hm2,死亡4人,损失粮食4万kg,倒塌房窑553间(孔)。
中阳县。南川河上游降雨量在200mm以上,洪峰流量250m23/s,淹没农田467hm2,公路96km,电讯线路86km。死亡6人,倒塌房窑400间(孔)。
交城县。5日子夜开始降雨,全县36小时内降雨量120~150mm,边山峪沟洪水暴发,大小河道决口49处,淹秋田9933hm2,冲毁坝埝2600多条,土地307hm2,9个村庄进水,16个村庄被水围困,倒塌房屋774间,死亡1人,毁桥涵50处,防渗渠3km。
另外,在暴雨中心以东的祁县、介休及左权、和顺、榆社等县雨洪灾损失也较严重。汾河大洪水向下游演进中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沿河两岸堤坝决口,临汾、运城两个地区部分社队也遭受到洪水灾害。
这次暴雨洪灾主要受灾地区是山西中部北纬37°~38°之间的平遥、汾阳、孝义等15个县,洪涝面积达8万hm2,死亡70多人,冲垮小型水库16座,塌房窑3万多间(孔),平遥至介休南同蒲铁路有35km被洪水冲坏,28km路基被淹,3km路基冲毁,3座桥梁冲断,造成火车停运720小时之久。同时全省有26条公路干线,16条支线,100条县公路遭损坏。平遥县境内惠济河铁路大桥被冲断。这次暴雨洪灾不仅使山西中部十几个县遭受严重灾害,而且,沿汾河下游各县灾情也十分严重。
9、1982年8月初南部特大暴雨
1982年7月底至8月初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一次范围广、时间长、灾情严重的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河南省,而山西南部阳城、沁水、陵川、壶关、垣曲、运城等县是暴雨中心区域,雨区波及全省。降雨是从7月29日开始至8月5日晨结束,历时7天。
这次暴雨过程,7月29日全省大部分地区降小到中雨,南部的垣曲、平陆和中部太原降雨30~50mm;30日雨势明显增大,雨区遍及全省并达中雨标准,大部分县雨量在50~80mm,垣曲、阳城、沁水、浮山、翼城等县雨量100~150mm。7月31日至8月2日,忻州以南地区全部笼罩在暴雨和大暴雨之中,日雨量最大的壶关县桥上公社31日达330.1mm,阳城县董封水库8月1日24小时降雨255.7mm。这次降雨全省平均雨量125.0mm,时空分布不匀,南大北小。一次过程平均降雨量以运城地区最大为203mm,各地平均降雨量,晋东南为167mm、临汾150mm、太原市134mm、阳泉市129mm、晋中109mm、吕梁99mm、忻州94mm、雁北60mm。壶关县桥上688mm(6天)。超过400mm的县有沁水412mm、阳城406mm、垣曲400mm。超过200mm的有11个县,150~200mm的有15个县。笼罩面积:雨量大于400mm的面积为2750km2,大于300mm的面积为6610km2,大于200mm的面积为15430km2,大于100mm的面积为82170km2。
由于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所以除晋西北地区以外,省境属黄河流域的各河普遍暴发洪水,沁河出现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汾河流域洪水也比较大,暴雨洪水所造成的灾情十分严重,灾情涉及到全省7个地区和太原、阳泉两市的72个县、500个公社、3600个大队,受害54.8万户,人口228万,洪涝总面积达8万hm2,其中,减产五成以上的面积为4.2万hm2。冲毁土地3.8万hm2,冲垮塘坝55座,河坝581条,水利设施4590座,冲断县社两级公路557km,倒塌房窑7.96万间(孔),死亡190人,牲畜1.54万多头,经济损失3.8亿元。
沁水县。沁河流域降雨350~450mm,支流梅河上游王寨公社雨量454.6mm,杏河、梅河同时暴发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1270m3/s和880m3/s,两河汇合处的沁水河监理站洪峰为2720m3/s,油房站洪峰2860m3/s,沁河郑庄洪峰4420m3/s。
暴雨过后沁河两岸被滔滔洪水充盈,全县21个公社(100%),1644个生产队(84%),14万人(69%)受灾。最严重的有城关、土沃、杏峪、郑庄等13个公社,159个大队,94个生产队,6162户,2.65万人受灾。全县受灾面积1.2万hm2,冲毁土地5867hm2,倒塌房窑1.1万间(孔),死亡30人,受伤207人,冲垮河坝229处,毁坏水泵站312处,水电站15处,机电井102眼,冲断公路407km,桥涵92座,冲断输电线路208km,通讯线路509km,冲走汽车10辆,拖拉机15辆,冲倒树木424万株,溜山滑坡1293hm2,死大牲畜194头,猪羊1.18万只,263个社队企业遭受损失,物资损失4万余吨。总计损失约1.1亿元。
这次灾情沁水县城最严重,县城沿杏河新街道由于堤防决口,全部冲毁,县百货公司84间仓库所剩无几;全城1/3地面被洪水淹没,水深2m,92个单位和700多户居民院内进水、工、商、机关、学校都受到损失,输电、通讯、广播、供水、交通全部中断,总损失2400万元。
阳城县。全县平均降雨328mm,西南部董封、杨柏、横河三个公社雨量最大为550~600mm。8月1日17时起倾盆大雨,董封一带在250mm,下游城关附近为132mm,以致获泽河、芦苇河各支沟全部暴发山洪,河水骤涨。全县52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有49座蓄水超过警戒水位,溢洪道过水,沁河、获泽河、芦苇河三条河道沿岸110个村庄,39个厂矿,1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遭灾。县城经济损失535万元。
全县在这次洪灾中,死亡35人,受伤185人,倒塌房屋1.7万间(孔),冲毁土地6387hm2,水地3267hm2,冲坏水利工程1055项,其中,塘坝5座,水轮泵站6处,机电灌站210处,机电井139眼,小水电站14处,冲垮堤防323km;冲断公路1072km,桥梁24座,损毁树木20万株,输电线路384km,通讯线路485km,冲走汽车、拖拉机22辆,煤炭17t,全县损失1.04亿元。
垣曲县。全县降雨345~440mm,8月2日暴雨强度最大,日雨量达207mm。洪水冲毁河坝36km,土地1907hm2,死亡14人,塌房3678间,9400人无家可归。冲坏机电灌站64站,人畜吃水工程61处,县造纸厂、窑头煤矿、陶瓷厂等10个企业停产,全县公路干线全部中断,冲毁桥涵40处,共计损失1500万元。
涑水河流域。降雨在150mm以上,南同蒲铁路永济段路基局部冲垮,8月1日停车9小时20分钟;运城盐化局8月2日全局停产,原盐、芒硝等损失10万多元,直接损失155万元,运城城区1/3地面被洪水淹浸,百余个单位被淹,1500户进水,其中500家被迫迁移,地区五交化仓库价值1500万元的物资被淹浸。全地区直接经济损失5322万元。
汾河中游。降雨量100~200mm,太原市古交区邢家庄公社最大雨量249mm,汾河决口23处,长1276m,支流决口5200m,淹没农田3067hm2,倒塌房窑1076间(孔)。
漳、卫河水系。黎城县岩井、东阳关等7个公社,降雨量均在400mm以上。全县倒塌房窑2000间(孔),死亡8人,受灾农田3467hm2,35所学校停课,经济损失达850万元。壶关县桥上、鹅屋等5个公社94个大队受灾,塌房3500间,5316户家中进水。左权县麻田、泽城一带雨量为220~455mm,8个公社,182个大队,1380户,5.1万多人受灾,塌房1350间,受灾农田2480hm2,其中有791hm2土地完全冲光,水利设施损失160万元。
另外,在这次暴雨期间,一些地方出现山体裂缝、地层下陷和暴发泥石流等现象。山裂受灾房窑1110间(孔),地层下陷受灾房窑2.04万间(孔),山体滑坡威胁22个大队。太原市古交区邢家庄公社马头山大队,山头裂开100多米长、10cm宽一条裂缝,致使21户被迫迁移;运城安邑公社下王大队因地层下陷。井水四溢,使110户住房倒塌或裂缝不能居住。霍县阎家庄公社峪口大队,两天降雨207mm,8月1日凌晨,山洪暴发,接着山体滑坡,巨石乱滚,6.5hm2耕地顷刻变成石板坡,山下16户社员的46孔窑洞全被砸毁,死亡11人。
10、1983年5月11日山西北部暴雨
1983年5月11日下午4时,雁北东部突降短历时暴雨,这次暴雨雨区在沿恒山至东部太行山一带直至晋中东山。强度较大,在不足1小时内,降雨量60~80mm。一些边山河道暴发洪水,灾情严重的是浑源、广灵两县。
浑源县。大仁庄2小时降雨量100mm,黄花滩、官王铺一带洪水暴发,王千庄峪洪峰流量948m3/s,使11个公社70多个大队受灾,冲毁耕地1133hm2,倒塌房屋1230余间,1725间民房进水,死23人,淹没小煤窑8座,冲走煤炭2500t,经济损失340万元。 广灵县。在暴雨的袭击下主要峪沟都暴发了罕见的洪水,壶流河洪峰流量达500m3/s,造成12个公社、83个大队、7333hm2土地受灾;倒塌房屋175间,478户被淹,死亡5人;望狐粮库被淹,毁坏粮食2万kg;50座水利设施被毁。总损失约150万元。
天镇县。受雨洪灾面积达1867hm2,冲毁土地15hm2,倒塌房屋12间。
11、1985年5月11日汾河中下游暴雨
1985年5月11日傍晚起,全省有37个县(市)降大雨和暴雨,主要雨区在汾河中下游,一些河道暴发洪水。其中,太原市古交区降雨强度最大,暴雨洪水灾害也最严重,降雨量在50分钟内达74mm,狮子河暴发了2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洪峰流量为212m3/s,河道上游嘉乐泉乡盘道、阁上、象耳脚等三个乡办煤窑坑口被洪水淹灌,5口主副井全部淹没,22名矿工被淹死,冲走煤炭1.12万t,冲走汽车一辆、平车56辆,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煤气化公司在狮子河滩内的40余间工棚被冲淹,20人被洪水冲死;大量材料,机械等被冲走,损失110万元。另外,曹坪乡由于暴雨洪水造成塌山滚石、砸塌房屋4间,砸死3人,砸伤4人。常安乡一名羊工被洪水冲走。
这次暴雨洪水仅古交狮子河洪水而丧生的就有46人,4个煤窑被洪水浸淹,冲走原煤和焦炭5.7万t,冲走汽车和拖拉机9辆,倒塌房窑129间(孔),受灾农田有1067hm2,冲毁土地213hm2,冲决河坝7500米,冲坏乡村公路61km,树木34万株,淤井62眼,总经济损失达445万元。
12、1988年8月6日汾阳特大暴雨
1988年8月6日晨,山西中部汾阳发生一次特大暴雨,全县遭受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
降雨是从8月6日凌晨开始,开始雨区分布在汾阳西南部,后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并扩展到孝义、文水两县。降雨过程为8月6日凌晨1~8时,历时6~8小时,出现两个暴雨中心:一处在汾阳县城西部北花枝一带,中心点雨量为260mm;另一个暴雨中心位于杏花村西7km处的朝阳坡,中心点雨量250mm。6小时暴雨等值线笼罩范围,200mm以上雨区面积北花枝中心区为43.8km2,朝阳坡中心区为28.8km2。100mm以上整个雨区为566km2,50mm以上为1383km2,25mm以上雨区为2442km2,并扩展到临近县境内。
这次暴雨主要集中在6日凌晨1~4时,据上金庄雨量站测报,最大降雨强度在1~2时内降雨量70mm,1~4时内降雨量为110mm。而暴雨中心3小时降雨量为200mm。在大暴雨的袭击下,汾阳县边山20余条河沟暴发了洪水,造成部分河道溢决。冲向太绥公路的平川低洼地带,洪水汹涌直下,势不可挡。北部洪水向杏花镇汇集,流量超过河道原设计行洪能力,致使遍地漫流,由于公路排洪洞失去泄洪作用,使大量洪水涌入杏花村汾酒厂内,积水深2m;西部洪水冲毁董寺河桥,并冲决北岸河堤;西南部洪水冲决河堤后淹没西阳城村和吴家社村。
此次特大暴雨洪水,使全县18个乡镇、318个村庄、5个居委会受灾。其中,贾家庄、城关、阳城、峪道河、见喜、肖家庄、三泉、栗家庄等9个乡镇灾情严重。被洪水围困的96个村庄,其中以东堡、下堡、米家庄、北廊、董寺、太平、崖头、圪垛、南关、东关、恐村、义丰南、申家堡、吴南社、昌宁宫、义安、潴城等17个村庄损失最为严重。大量洪水排退不畅,使全县积水面积达3333hm2。
全县遭受洪水冲淹农田2.57万hm2,其中有1万hm2绝收,粮食减产4475万kg,经济损失达5530万元。3900多户居民家中进水,倒塌房屋3600间,危房1.2万间,1.5万人无家可归,49人丧生,淹死牲畜猪羊1500多头。全县水利工程损失约占40%,12条排灌渠道被冲毁;1033眼水井淤埋,冲坏200km防渗渠、58处人畜吃水工程。22处机电灌站、水电站1处、小型水利工程29处、两处万亩灌区以及多种建筑物遭受损坏,造成经济损失达2045万元。
这次洪灾中县和乡镇企业损失也极为严重。有127个厂矿企业停产,经济损失约4200多万元。此外,交通、邮电、输电、供水等设施也被破坏。通讯全部中断达17小时,300余根电杆倒断,太绥公路冲断两处,12条县级公路冲断61km,塌方40万m3,县城自来水管道冲断3处,两个供水井淤埋,造成全县城3天断水,2处3kV输变电站冲坏,10kV干线倒杆断线25km,46km输电支线和420km低压线路全部冲淹,造成全县停电3天。商业部门倒塌房屋、库房21万m2,180所学校受灾。冲倒160株树木,损失总价值约1.8亿元。
第四篇:城市暴雨洪水灾害感受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暴雨袭击。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高达170mm,死亡人数高达78人;北京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面对这组数据,我一方面极为震惊。另一方面我很想知道:这暴雨洪水为什么会对城市造成那么大的危害?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暴雨就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大家对“城市热岛效应”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对于大型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引发“雨岛效应”。由于大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热气上升,形成周边气流向城市汇聚的运动。一旦上升的热气流遭遇高空强对流的冷气团,形成暴雨,就使城市更容易成为暴雨袭击的中心,即所谓城市雨岛效应。因此,超大型城市容易出现市区暴雨的频率与强度会高于周边地区,而且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
城市人口资产密度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新增市区过去为农业用地,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洪涝风险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城市空间立体开发,一旦洪涝发生,不仅各种地下设施易遭灭顶之灾,高层建筑由于交通、供水、供气、供电等系统的瘫痪,损失亦在所难免。
结论:暴雨是产生洪水的先决条件。灾害性洪水是吞噬生命、制造灾情的罪魁祸首。分析暴雨洪水、认识现象规律,研究探索暴雨特性、掌握洪水的特点,才能在遭遇突发性暴雨洪水时更加有效地防御和应对,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那么当暴雨水灾袭来,我们的城市怎么办?
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了解知道:面对暴雨、洪水,各国各城市首先都是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但是河道水位迅速上升,使排水管网受到顶托,雨水不能自排,于是又加强了泵站的建设;而河道的行洪能力是有限的,且城市河道受两侧建筑物密集的影响,已难以拓宽,这就必须进行第一次理念的转变。
即改变让雨水尽快排入河道的传统思路,转而采取各种雨水蓄滞的措施,比如以立法形式要求新建、改建小区必须设置相应容积的雨水调节池,调节池中储存的雨水可在洪峰过后排入河道,或作为绿地浇灌和城市清洁等用水。但是调节池容积过大会增加成本,而利用率有限,那么可以发展各种雨水渗透技术,促使雨水回补地下,转变为有效的水资源。
也可以在城市建设上除了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外,国外也运用了一些生态方法改善雨水系统条件。
结论:现代城市面对暴雨洪水显得更为脆弱。除非随城市的发展同时增大治水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否则必然会出现水灾损失急剧增长的恶性局面。 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化险为夷呢?
行人被困暴雨中应该如何有效防御:
如遇到暴雨,行人不要着急赶路,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地势比较高的房屋内暂时性的避雨。切记不能在桥洞、有电线杆的建筑物、大树以及屋檐下避雨; 如暴雨已没过脚踝,可以拿树枝在前面探路,以免掉入缺失井盖的排水渠中; 在前进过程中,要注意路旁电线杆、变压器、灯杆等,如有断电线落入水中要绕行;
骑自行车时注意观察,缓慢骑行,遇见情况早下车,尽量避开有积水的路面,避免水下障碍物或坑陷。
车辆被困在暴雨中如何施行自救措施 :
遇到车辆在前进过程中熄火,一定要冷静,切记不要重新启动发动机; 应迅速打开车窗而不是车门,这时因为水的压力车门是打不开的,也可尝试用安全锤等尖锐物品敲碎车窗;
车辆进入水后,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并打开电子中控锁,如果安全带无法解开,要利用安全锤后面的刀子或者尖锐物品割断安全带。 如果你是在家里或户外,如何预防及应对:
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 暂停作业,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最后结论:目前人类还不具有完全抵御暴雨洪水灾害的能力,因此不能完全防止暴雨洪水灾害的发生,只能通过灾前、灾中、灾后的工作,在暴雨洪水灾害发生时使其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程度。
第五篇:滁州市洪水灾害
滁州市洪水灾害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
张进 2012210477 滁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间丘陵地带,城市建筑在地势低平的低洼的平坦地带。滁州市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梅雨期长23天,夏季降水集中多大暴雨。城市建设分为新老城区,老城区城市排水管网较为落后,城市基础建设较差,夏季集中降水,容易造成排水不畅,形成洪涝区。 地形
滁州市多为山地丘陵地形,而城区主要位于低地。滁城西高东低,山洪过城入河,滁城西面为琅琊山风景区,降雨发生后,山脊以东的洪水全部经过滁州城区流入清流河。
西部低山丘陵储蓄了滁州市区大量的用水,拥有众多水库,夏季降水,城市本身排水系统将要承受西部低山丘陵的排水和水库泄洪加之城市本身处于地势低平地区,加重了洪涝的危害。 降水
根据查阅滁州水利局相关数据,得到滁州市2014年,2013年,2008年各个月份的降水量数据做出了相关统计图表和相关分析。
2014年滁州2014年“0724”暴雨洪水分析
7月24~25日,受2014年10号台风麦德姆纵穿我市影响,滁州市全境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降大暴雨至特大暴雨,降雨量29.0~252.5mm,全市平均降雨量101.5mm。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
清流河滁州站24日19时36分起涨水位7.67m,涨至25日17时出现洪峰水位11.89m,洪峰流量335m3/s,水位涨幅4.22m,最大1小时涨率0.46m。清流河水位上升,造成城 市洪水难以排除,加之城西水库,会峰水库等水库水位暴涨通过泄洪沟向下游排水,导致本身排水就不畅通的城市内部更是汪洋一片。
2013年滁州7月8日特大降水,造成水库水位,城市河流水位暴涨,这次强降水也造成了城市严重内涝,尤其对像是滁州市低地地区水位更是达到了3m以上
受8号台风“凤凰”减弱成热带低气压影响,2008年7月31日20时至8月2日早晨8时,滁州城区累计降雨量479mm,最大4小时降雨265mm,降雨强度之大,为滁州有水文记载以来之最。 由于城区硬化面积大,降雨产生径流大,洪水汇集迅速。同时,市区西面的琅琊山山洪暴发,下泻入城。而城区排水不畅,形成大量积水,内涝成灾。
此次暴雨洪水使滁城50%以上地区被淹,城区主干道全部受淹,滁城对外交通的东大门清流路铁路立交桥水漫桥顶,水深达9m,
紫薇南路最深处积水超过1m,城外的4个道口全被淹没,部分路面水深超过1.5m,交通严重受阻。低洼处的厂矿企业、居民区受淹,银花小区、老公安处、八里等地居民住宅,一度水至2楼。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受涝非常严重,华利包装、
嘉泰科技、正大饲料等35家企业厂区进水,经济损失高达1.29亿元,市直工矿企业累计损失超过1.5亿元。另有一些居民住户被淹,损失无法计算
滁州市降水集中多集中在7月,而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滁州排水管网造成了很大压力。
城市排水系统
滁州市区主要依靠四级排水防御系统,一是琅琊山周围水库,二是水库周围的泄洪沟渠,三是城市排水管网与清流河连接通道,四是滁州市区清流河、龙蟠河注入城外。
滁城西高东低,山洪过城入河,滁城西面为琅琊山风景区,降雨发生后,山脊以东的洪水全部经过滁州城区流入清流河。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以及城市周边地带居民建房,建筑物大量增加,原有的山洪天然入河通道被堵塞,又忽视了导流撇洪设施的建设,使得山洪不得不汇集起来穿街走巷,淹没民居工厂。
城市地下水系统标准低,排水慢。滁州市南部新城区地下汇水管道的管径为0.7~1.2m。北面老城区下水道的管径普遍较小,只有0.4~0.7m,个别地方下水道的管径只有0.2m。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建设,新换了一批大管径的下水道,但仍有100km以上管径在0.5m以下的小管径下水道。这些小管径下水道使整个城市地下汇水系统不配套,不畅通,大管径下水道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小管径下水道极易淤积阻塞。目前,滁城地下汇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只有抗御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所以一遇暴雨,便产生严重内涝。
排水明渠淤积,洪水出路受阻。滁州城区洪水的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滁州内城河为城西水库溢洪通道。自西向东流经滁城北部城区过东关铁路桥入清流河。由于多年来沿河违章建筑物较多,且层层设障,过水能力由设计的300m3/s减至目前的不足100m3/s。一但城西水库溢洪,沿河必然受淹。另一条是滁城主要排洪通道城西干渠,设计过水流量15m3/s,流经南面大部分新老城区后,入清流河,近几年来许多渠段已用楼板封闭,有的渠段在封闭的渠道上又盖起了建筑物,使明渠变成暗沟。
渠道周围居民长期将垃圾向渠中倾倒,导致渠道淤积变窄,降低了渠道的过水能力,目前过水流量仅为7m3/s。所以,滁城发生强降雨时,城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街道受淹难以避免。
沿河无堤防保护,清流河发水时滁城被淹,清流河来水面积1251.7km2,上游建有大中型水库5座及众多小型水库,每逢集中泄洪流入清流河,加上滁河及主要支流清流河易受长江洪水顶托。而滁城分布在清流河两岸,东南面的大部分城区地面高程15m以下,
由于沿河无堤防保护,内城河与清流河之间无控制工程,洪水从内城河上溯,淹没沿河大片城区。
滁州防洪泄洪对策
在流域上游利用已兴建的沙河集、城西、练子山3座大中型水库,按设计的运行方案控制泄洪,削减洪峰,利用水库泄洪闸水库与水库、水库与区间洪峰错峰。
在清流河滁州段,按照“人水亲和、打造城市亲水平台”的建设理念,结合河道拓浚,采用局部开放方案,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沿清流河两岸适当修筑防洪堤(墙),拦挡河道洪水,防止洪水漫滩淹没城区。
城市左右两岸的山丘区洪水,经开挖的撇洪沟拦截集中后,沿城外排撇入清流河,但较大的独立支流仍然保持原有水系
2011年2月26日,滁州市发改委在市水利局防办会议室主持召开《滁州市城市防洪系统北撇洪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市水利局、建委、规划局、房产局、城投公司等。会议邀请了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滁州市水文局、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通过查勘了工程现场,听取报告编制单位市设计汇报,并经讨论后,专家组认为:北撇洪沟工程设计方案可行,设计资料完整,为阻止山洪入城,保护城区防洪安全,建设滁州市城市防洪北撇洪沟工程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是滁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撇洪沟南起琅琊大道,沿规划建设的西涧路西侧,至西涧小区向北拐,穿西涧小区后入南湖。其主要功能是排撇琅琊路以北至城西水库南大闸之间的西部山洪,将西部山洪通过北撇洪沟排入南湖,下内城河,降低洪水对琅琊路以北城区的威胁和灾害,计划投资约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