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改革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总工会改革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市总工会改革工作总结
市总工会工作总结
20**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增比、进位、突破,在扎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和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保障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工业发展实际,坚持把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工业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等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20**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控和要素保障,确保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是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管,加大对工业经济的监测、分析和运行调度力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业生产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认真对辖区内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并进行逐个分析,查找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并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三是切实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和新增企业生产情况,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及时将达到规模以上企业纳入统计。四是加强企业XX县区生产信息报送,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预计全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5%;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
2、狠抓生产要素协调供应和保障。针对电、煤等生产要素的持续紧张以及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重点在能源供需平衡和协调保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了全市工业企业的用能需求。积极指导协调电力监测预测和运行调度工作,深入县区进行调研,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协调处理工业和信息化电力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今年6月以来全市电煤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迅速扭转安顺电厂存煤的红色预警状态,9月份委机关抽调干部到封关点值班,每天坚持24小时值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确保电煤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地方煤矿完成电煤供应470万吨,占省下达全年545万吨任务的86.24%,年度电煤框架任务完成率在全省九个市州地中排名靠前。
3、继续抓好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因工作职能划转,9月30日市发改委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整体移交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当日即开始承担全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日常管理职责。从10月1日起,各产煤县区依托原煤炭“五统一费用”征收平台,按每吨最低50元进行代预征。按照黔煤价调2011]35号文件精神,14日市煤调委以《关于做好二次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的通知》(安市煤调委2011]1号),从2011年10月17日零时起,对全市出境原煤、洗混煤、洗精煤的二次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按200元/吨标准预征进入各县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设置的过渡账户,各县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预征标准由50元/吨调整至250元/吨。截止12月29日,全市共计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49179万元(当前清退27738万元)。
(二)扎实抓好工业投资,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一方面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围绕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简化程序、靠前服务,在项目核准备案、规划选址、用地及环评等前期工作方面给予极大支持,尽快完善手续,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另一方面,加强调度,及时掌握相关进展情况,狠抓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工业建设项目工作例会制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制度、工业建设项目信息月报送制度、工业项目储备制度、工业建设项目月评、季评、年终考核制度等六项制度,抓好工业项目投资的落实。经过努力,浙江青年乘用车集团30万辆莲花轿车、阿莫特通用飞机、江苏it产业园、苏州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招商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54%。
2、组织编制“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完成《XX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研究》及安顺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安顺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研究、安顺轻工业发展研究和“十二五”XX市承接产业转移研究等四个专题研究工作,《XX市“十二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XX市“十二五”冶金产业发展规划》、《XX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
3、认真谋划工业项目储备。拟定2012-2016年重点发展的工业建设项目450个,总投资1417.6亿元,其中:机械装备项目56个,总投资101.6亿元;能源原材料项目217个,总投资895.8亿元;轻工业项目105个,总投资97.4亿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4个,总投资33.2亿元;工业园区项目43个,总投资261.4亿元;信息化项目11个,总投资15.5亿元;其他项目4个,总投资12.6亿元。
4、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在抓好工业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时,积极抓好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今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共争取中央和省级工业专项资金7289万元,同比增幅达43.48%。其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303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549万元、改扩建和结构调整项目资金102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350万元、信息化项目资金120万元、创新项目资金6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60万元、节能资金6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40万元。
5、加强和改进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督查工作。按照省经信委对2009-2010年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督查工作的安排,及时组织8个县区局的同志参加省经信委组织的督查培训。共对15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的实施情况、资金到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查,确保了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融资平台,全力推进园区建设
1、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融资体制。争取设置了8个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9个工业园区管理处、8个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明确人员编制172名,人员正逐步到位。市级已成立工业投资集团公司,7个园区已组建投融资公司。
2、全力推进园区建设。一是科学编制园区发展、建设规划。目前已有4个园区完成发展规划编制并批准,6个园区完成规划编制待审批,3个园区完成规划编制初审,2个园区正在组织编制。7个园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其中,已批准实施的园区有3个,等待评审批准的园区有4个。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普定基地工业大道至5月开工以来投入资金10294万元,民用航空产业基地莲花大道等基础设施投入资金8526万元,夏云园区
二、三期道路投入资金12732万元。组织3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获省经信委3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
3、创新园区招商引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发达地区政府、园区、商会组织、招商专门中介机构、大企业集团等合作策划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在省经信委的直指导下积极推进与江苏it产业界的合作,目前贵州江苏慧谷发展规划的初稿已编制完毕,且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在“十二五”期末,贵州江苏慧谷将有100家it企业入驻,吸纳就业10万人,实现产值300亿元。支持XX区、开发区、XX县等县区推进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合作,建设一批招商目的地明确的“园中园”。
4、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XX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夏云科技工业园区2个园区被评选为省级一类培育区,贵州安顺西秀工业园区被评选为省级二类培育区。
(四)切实抓好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进一步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非公经济扶持政策措施,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预计全年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42.8%,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3%,企业应缴税金总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职工平均人数31803人,比上年增长11.83%。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有效地支撑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增长。
2、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开展注册资本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审批工作,拟定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审批工作方案和申报流程,同时建立XX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新成立7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25700万元;成功申办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11550万元。我市现有1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4.17亿元,今年以来共为400余户企业和个体户发放贷款2.1亿元。现有融资性担保机构8家,注册资本2.06亿元,为民营经济担保资金总额1.56亿元。
3、抓好非公企业上市融资。陪同省经信委(省上市办)组织的企业上市调研组在安调研,走访了华荣集团、黄果树铝业公司、平坝宏大公司等企业,企业上市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企业上市对企业融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企业对上市工作的全面认识。拟定了《XX市企业上市培育方案》和《XX市拟上市后备企业筛选管理办法》,选择30个企业作为“十二五”上市后备企业开展培育工作,重点抓好高峰机械、黄果树铝业、瑞银集团、金铭实业4户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同时抓好红星、百灵2户上市企业的服务工作,做强做大优势企业。
4、加大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管理队伍教育培训力度。根组织参加了3期国家银河培训工程、2期阳光培训工程和8期星光培训工程培训班,委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举办了3期星光培训,为各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中小企业培训了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共1200余名。
5、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万户小老板”工程。根据国家、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企业名单,通过分步骤地进行扶持,推动了全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小企业、小作坊进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并新增一批规模企业。同时加快“万户小老板”工程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扩大申报万户小老板工程范围,今年有297户小老板获得17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有力的推进了小微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五)认真履行国资委工作职责,努力抓好国资监管工作
1、整体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统评工作。按照省国资委的要求,开展了市属企业和各县(区)2010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今年8月,遴选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开展财务快报工作。
2、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规定。积极支持XX市水利电力建设总公司改制,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维护出资人权益和职工利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指导企业开展改制前期工作,严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程序审批关,从源头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XX区、XX县、镇XX县和部分市属企业2010年度企业产权登记工作进行检查,针对部分县、市属企业特别是新设企业存在的产权登记工作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扎实推进国资监管工作。
(六)以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推广为抓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1、稳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初步形成了广泛覆盖、高速互联的主干网络,市区及所有乡镇中心区都实现了宽带网络覆盖。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信和数据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3g网络覆盖,手机电视作为贵州省试点已经顺利开通。全市通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69万元,实现电信业务总量88160万元,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
2、切实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水平。建成了上接省级政府,覆盖市、县四大班子办公室和市直部分部门,下接部分乡镇的电子政务外网。抓好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全市发布信息共计1000余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序推进。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信息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应用数字仿真、可靠性分析、cae技术以及应用oa办公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物流、客户关系、财务、生产过程管理系统极大地推动了优势支柱产业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按照省、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借助财政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信息化项目为支撑,以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化应用为突破口,积极组织申报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4、加速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和应用。10月12日,我市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签订无线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打造了旅游资讯、本地新闻等精品栏目,优先考虑与民生密切相关且有数据基础的领域。搭建完成统一的无线安顺支撑服务体系,手机客户端、wap和web门户网站开发工作完成,并已测试上线。完成了首批无线城市项目的申报工作,共组织申报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2375万元。“金保工程”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网络,实现社保五险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切实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和通讯保障工作。积极配合省经信委对我市政府主要信息系统开展安全检查,加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凝冻期间,协调、指导各通信运营企业进行抗凝冻保畅通工作,较好地保障了通信、电视、网络的畅通。与市委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行动,切实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七)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1、稳步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在铁合金、电解铝、水泥、合成氨、电石企业中推进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工业节能目标。加强行业分类指导,切实抓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技术推广、技术改造等具体工作,顺利完成了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二是加快建设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三是积极推进工业节能技术进步,推荐上报了2011年申报节能备选项目18个,充分利用中央、省预算内技术改造资金支持重点节能技术推广技术改造项目。四是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强化清洁生产审核。指导各县区、各企业按要求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及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2、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各县区筛选了一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技术。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在做好传统建材行业利用煤渣、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工作基础上,积极引导、扶持企业把综合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对利用化工废渣、废气生产的新型墙材、硫磺等综合利用化工产品进行了认定。
3、支持散装水泥发展,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和省人民政府第62号令《贵州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切实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积极发展城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大力推进散装水泥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散装水泥供应量58.41万吨,水泥散装率达27.86%以上。
(八)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1、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和市安委会安排,会同市公路局、旅游局、煤炭安全管理局先后7次对开发区、黄果树管委会、XX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工、工矿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扎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协调和督促开发区解决了阿波罗酒店十字路口交通安全问题,对开发区个别企业火灾隐患进行追踪检查。
2、加强对全市民爆物品销售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指导。一年来,先后4次到黔中民爆器材经营公司及其下属7个分公司进行安全检查,配合省经信委对黔中民爆器材经营公司一公司超库容量存储民爆物品的问题进行处理。会同省经信委对黔中民爆器材经营公司组织的全市民爆企业应急演练进行指导。对全市民爆企业仓库制度建设进行规范,下达各类责任安全整改意见书10余份,各类指导文件6份。特别是“11.1”马场坪爆炸事故后,及时安排全市民爆销售企业排查整改,有效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
3、加强行业与系统的安全工作。委党组先后3次专题召开会议研究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与县区、科室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组织参与全市“安全生产月”的宣传咨询工作,加强重大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力度。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部门实现零事故、零死亡的要求和目标。
(九)加强机关建设,为委中心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今年10月,在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对我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提拔了7名正副县级干部,从贵飞公司选派了一名优秀干部担任副主任,配备了纪检组长和机关党委书记,班子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委党组针对新进班子成员较多的实际,认真开展中心组学习,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年初将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中心),明确了责任主体、工作进度及工作目标,并建立和完善以“强手段、细管理、明责任、严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责任考核机制。在为企业办实事上,深化制度建设,为服务对象简政放权,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将8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放入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印发了《市工信委领导班子及科室联系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安排表》,明确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分工,深入到15个工业园区、27个重点企业、45个重点项目、1个扶贫联系点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
3、抓好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面向全市选调干部到委机关工作,先后调入5名优秀干部。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到科级岗位,先后提拔了7名正科、4名副科级干部,对5名科长进行了轮岗交流,进一步优化了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制定了XX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等3个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抓落实,在基层选调生XX县区工业部门中遴选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机关工作。为开拓视野,选派了10余名干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学习。
4、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委班子成员多次深入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开展“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落实“科级干部下基层、作风大转变”的要求,建立了委领导联系县区工作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委领导带队,分成8个工作组,各带2个科室深入基层、园区对各县区工业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进行调研和督查。以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环境建设年活动。把抓好企业治乱减负作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并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作为抓好减负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按照省减负办要求和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切实抓好了各项清费减负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有效预防和杜绝一些行政不规范、执法程序不严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人与事,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5、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一是制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纪检监察工作要点》,抓好落实,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通过传达会议文件、宣传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人物及事迹、开设专栏、征订相关读物加强学习教育,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增强全体干部职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三是着力做好班子成员廉政谈话。党组主要负责人对遵纪守法情况坚持亲自过问、把关、听取汇报,同时,监察室也与各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开展廉政谈话。四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原则,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不定期地召集分管科室相关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召集分管科室负责人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五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别制定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治本抓源实施方案》、《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方案》等文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纳入我委及各科室工作责任目标,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分解的任务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及责任人,对分工的各项工作严格把关、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六是处理好“三项清理”、“两项治理”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及时传达全国、省、市会议精神,拟定方案,组织召开全市动员和培训会。目前,全市专栏建立链接共28个,与政府网站成功链接22个。七是做好年终自查及总结。分别完成了《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总结》、《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任务责任制自查报告》等汇报材料,全年共编发纪检监察简报27期。
(十)扎实开展各项专项工作,努力完成省市交办的工作任务
1、牵头做好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筹备工作。2011年6月22日、23日,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我委承担了全市项目和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2011年8月9日,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全省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赴安顺观摩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安市办通字2011]76号),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为做好大会筹备工作,我委抽调多人专门负责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协调各县区及部门,并到贵阳学习筹备经验,将经验书面报告市委、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多次到观摩点及沿线考察,制定出《筹备方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观摩会筹备进度及变动情况,十多次修改方案,为各县区、各部门协调联动作出细化安排。在观摩会整个筹备过程中,全委干部职工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付出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筹备工作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也得到了与会领导同志的赞誉。
2、组织企业参加经贸洽谈会,宣传展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泰中小企业博览会”、贵阳“酒博会”和香港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积极组织中小企业走出去招商引资,开拓市场,与国内外企业广泛接触,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发展壮大非公经济。2011年,共组织了60余户企业参展。
3、承办2011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全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暨贵州旅游商品展销会。2011年5月19日在安顺文庙仿古建筑群广场组织承办了2011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全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暨贵州旅游商品展销会。共有110家省内外企业参展,意向性签约项目21个,金额达48.93亿元。
4、积极组织2011“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一是努力营造氛围组织好本地赛区活动。2011“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安顺赛区赛事活动于2011年9月28日-30日在安顺文庙仿古建筑群举办,参展企业40户,58名民间艺人参加“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二是积极组织企业、产品和民族民间艺人参加2011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贵阳金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省两赛一会总决赛。我市共组织18户企业参展,110余人参加“贵州(安顺)名创”、“贵州(安顺)名匠”参加省能工巧匠“千人赛”。同时组织民间艺人和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服装服饰能工巧匠大赛和参加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大展。
5、组织2011年全国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议和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XX市系列活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为主办好2011年全国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议和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国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议和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安顺组委会,组委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全委的共同努力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此次大会上,我市签约项目79个,投资签约金额1612.17亿元,其中:省组委会确定我市在主会场签约项目38个,投资签约金额480.63亿元,分会场签约项目41个,投资签约金额1131.54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小,发展慢。1-11月,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59亿元,仅占全省4.05%,在全省九个地州市中总量排名靠后,增速挂末。
(二)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仅64.9亿元。今年1—11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仅占全省同期工业投资的3.9%。工业园区建设投资40.61亿元,占全省园区建设的3.2%。虽然今年我市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但实际投资的绝对数额偏小,势必会对下步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三)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央在安企业仍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1-11月,以上三个行业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为43.46亿元,占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9.43%。由于今年以来中央在安企业重组,军工企业生产计划性较强,订单减少,累计工业增速下降9%,拖动全市工业增速下降8.74个百分点;电力生产行业因火力发电受全省电煤供应紧张、机组出力不足,水电受严重旱情影响,累计增速下降2.95%,其中水电累计增速下降23.33%,降幅较大,对全市工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工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生产要素保障较为困难。今年以来由于受省煤炭产业政策不断调整的影响,导致煤矿安全技改进度较缓,煤炭产能不足,电煤保障工作难度异于往年,再加之严重旱情导致水电机组出力不足,火电机组运行压力较大,电力生产累计增速下降2.95%,全省正常的发电和供电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8月中旬至9月底全省持续电力供应红色预警状态,黄果树铝业、宏盛化工等重点用电企业遭受限电,迫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导致黄果树铝业下降5.28%,宏大氧化铝下降24.51%;宏盛化工下降6.73%。
(五)工业园区建设进度不够理想。虽然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但按照“县县有园区”的要求,一些县区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缺乏经验,在规划编制上没有更好地从本地资源和本地实际出发,突出主导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更多注重建设规划,弱化了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构建。在园区内部和园区之间存在产业布局同质化现象,且多数园区规划编制工作还处于征求意见、上报评审阶段,建设进度比较慢,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项目落地。
(六)信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信息化工作是一块全新的工作,市、县两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刚刚成立,各级主管部门在认识上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县区未建立信息化领导机构,多数县区专门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也非常匮乏。2010年信息产业尚处于一片空白,今年才有艾立克电子有限公司、贵州和平科技、长通线缆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落户。
(七)军、地工业呈“二元结构”特征,互补性弱、关联度低。安顺境内的军工企业聚集了一批科技、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有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水平,市场竞争力强。相比之下,地方企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实力弱。到目前为止,军工企业未能有效带动地方工业发展,地方工业企业参与军工企业的配套能力也非常不足,军地企业之间协作化不强、互动性差。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一)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工业”、“抓经济首要抓工业”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排除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犹豫、不动摇、不松劲,把思想统一到抓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谋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促发展上来,拿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斗志,紧紧围绕建设实力安顺、宜居安顺、开放安顺、平安安顺的目标,干字当头,努力干出安顺特色,全力干出安顺风格,奋力干出安顺速度,强力干出安顺气魄。
(二)抓好经济运行调节。认真落实省政府支持安顺工业提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调度保障。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分析和运行调度,重点加强煤炭、电力、电解铝、水泥等板块的生产调度,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要分别实行日调度、周调度、旬调度和月调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业生产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保障全年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在保障电煤供应的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对安顺电厂发电电价补贴支持,确保机组出力和利用小时。充分利用省级电煤价格调节基金对高能耗企业的调控补贴政策,促进全市高载能企业满负荷生产。
(三)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抓好1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推进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上签约的30个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联动机制,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重大工业项目领导挂牌联系制度,强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部门为主负责、一个班子具体抓”的运行机制。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深入一线和项目建设现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积极为项目建设单位解决难题、排除干扰。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围绕黔中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明确各工业园区功能定位。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管理关系,落实园区建设责任主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指导和帮助园区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积极与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园区,实现利益共享。鼓励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培育规模大、带动性强的企业集团,形成产业集群。
(五)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特色轻工产业培育成百亿产业的目标,包装策划一批重大项目,实行定点定向招商,培育支撑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增能力。当前,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指导部署下,特别抓好“贵州·江苏信息产业园”招商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有色金属铸造产业园、苏州工业园、普定工业基地煤电冶(化)产业园(直供电项目)、久联民爆物品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定向招商工作。
(六)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减税、减费为切入点,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多予少取”,鼓励扶持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加快微型企业向小型企业转变、小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转变、中小企业向规模企业转变,形成“以大带小、大小并进”的企业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发展空间等生产要素问题,迅速形成一批规模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银河培训工程”、“星光培训工程”,强化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工人才培养。
(七)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发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增强装备制造、电力、煤炭、原材料、特色轻工等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建材、化工、冶金等产业规模,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注重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力争明年在工业经济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八)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重大项目引进和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做大市级工业投融资平台,增强政府对重大项目入住的投资引导能力。
(九)建立工业发展奖励机制。对在工业招商、项目建设、投资融资、技术创新、目标管理、节能降耗中贡献突出的县区、部门、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
第二篇:市总工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
自市工会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围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厂务公开制度,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三项基本制度,它形成了工会组织多角度维权的格局。这三项制度,都是工会组织多年坚持的维权制度。工会工作的实践证明,这三项制度抓得扎实,就能真正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就能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也就能使工会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总工会在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三项制度”,强化源头参与、源头维护,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民主管理。本地国有及控股企业,全部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全部事业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所务、院务公开制度。“三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维护了职工的民主参与权、民主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维护了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经济利益,并促进了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
另外,坚持抓好建设“职工之家”工作。以“建家就是建企业”的思想为指导,为“建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全市已有市级“合格职工之家”XX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29个,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6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2个。职工之家的建设,协调了基层党政和工会的关系,改善了基层工会的工作条件,增强了工会的社会基础地位。
二、坚持实施送温暖工程,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困难职工,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对全市的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市总工会和基层工会都建立了档案,完善工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给予帮扶。市总工会通过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困难职工群体的权益维护,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送温暖工程,市总工会和基层工会积极筹措资金,开展送温暖活动,工会组织成为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关心人、第一帮助人”。每年元旦、春节等节日,市领导都和工会干部一起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工会组织的关心送到职工心中。同时,市总工会在教育部门和各基层工会的配合下,对考入大专院校的特困职工子女给予资助,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几年来,市总工会积极组织和帮助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企业党政领导积极配合并给予支持,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公路养护段开展的铺筑柏油路面竞赛是我市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面旗帜。2007年,市总工会、卫生局组织选拔的医护人员技术技能护理竞赛选手参加州级比赛,成绩名列前茅。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了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彝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
市总工会组稿编写的《工会工作简报》,宣传了工会工作,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会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为开展工会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2007年,我市有多篇稿件在各个级别的评比中获得多个奖项。
四、抓好新建企业建会工作,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对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的认识程度、工作力度体现着工会领导班子在这项工作上反映出的政治敏锐性。在新建企业建会工作和维权工作中,一是突出一个“实”字。首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召开多层次的座谈会,以增强企业业主和员工对工会工作的信任度,保证建会工作的严肃性。其次,主动争取领导,积极开展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主抓”的新建企业建会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舆论导向,创造有利建会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贯彻《工会法》,与劳动部门配合进行劳动执法检查,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和履约检查,创造一种有利于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的社会舆论。三是对工会联合会在建会和开展工会工作中的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积极争取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争取政府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为开展好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7年4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实行市总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市总工会主席职务。总工会主席进入人大领导班子序列,客观上为工会工作开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也使工会工作地位得到了提高。随后,市委召开了党群工作会议,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明确一位副书记分管工会工作。同时,市人民政府明确一位副市长联系工会工作,并建立了联席会议
第三篇:市总工会民主考评工作总结
民主考评工作总结
按照市民主考评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市总工会党组把民主考评工作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将民主考评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健全机制,明确措施,注重融入,严格要求,有效形成了工作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三个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党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席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和办公室的工作任务,确保民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机制。修订《市总工会机关考勤制度》,对机关人员出勤、请销假手续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充分发挥职责去向告知牌的作用,要求干部职工亮职责、亮身份,做到人员去向明确、办事程序规范、主动接受监督;公开《市总工会机关效能建设公开承诺内容》,要求干部职工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三是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制定了《市总工会机关效能建设考评实施细则》,采取日常考评、年终考评和领导点评的方式对部室和个人进行考核,努力解决机关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部室和个人的重要依据,与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奖励惩处挂钩,不断强化机关干部的执行力。
- 1
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开门纳言,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诉求和建议。共收集原汁原味意见和建议230条,疏理意见和建议涉及就业、工作作风等五个方面,为整改落实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注重四个结合,整改突出问题。一是与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回头看”活动相结合。从风险排查、措施落实、完善制度等方面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动态管理,重点监控“财权、人权、物权”的重点岗位及人员,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细则》。在全省首家建立工会经费联审查机制,通过定期对系统、直属工会经费年度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了工会经费使用的安全性。二是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和会务公开,对于党内规定要求公开的事项,通过理论学习活动、文件、网站公布等形式,主动公开,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积极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党员干部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相互促进,整改提高的目的。三是与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活动相结合。在办公楼走廊内设立“廉政文化墙”,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健全了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诺廉、述廉、廉政档案电子归档制度等,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廉政制度对干部职工思想行为的规范引导作用。结合情系职工文化进企业、进项目部活动,将廉政文化融入安全文化、企业文化,大力弘扬廉政思想,
- 3
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改进了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作风在一线转变、干部在一线考评),干部职工主动作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解决困难,不断深化工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实现共建共享精致淮北中发挥作用。扎实开展“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和“走千家企业、访万名职工”活动,把工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走访调研的主要内容,带着任务下基层,帮助基层解难题。到淮海实业集团新宇公司开展“当工人听意见”集中调研活动,倾听职工心声,解决好联系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帮联企业中,市总全员行动,分组深入企业了解情况,通过印发《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等表格调查企业困难情况。举办银企对接会,解决企业资金难问题。慰问美好乡村建设结对共建村——双堆集镇芦沟村困难留守儿童,赠送了价值1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及慰问金。到铁佛镇黄集村开展“走田间地头、促秸秆禁烧”活动,与广大农民、乡镇干部同行动、共劳动,以实际行动投入“三夏”大忙,支持秸秆禁烧。选派12名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工会挂任第一副主席,帮助企业开展工会工作,抓点带面。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结对共建活动。选择获得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的国有企业工会和工会工作具有一定基础的非公企业工会各20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行组织共建、队伍共建、制度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工作互促,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
- 5
一步提振,工会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纵看有差距,横看有不足。2015年,市总将着力在落实上下功夫,继续总结民主考评工作的经验做法,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用民主考评工作的成果推动市总各项工作开展,更好地服务精致淮北建设。
- 7 -
第四篇:市总工会2011年工作思路
增强四种工作能力 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仙桃市总工会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11月18日)
2011年仙桃市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总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服务发展大局、促进社会和谐、提高职工素质、狠抓自身建设这四个方面创新开展工作,体现工会组织新作为,展现工会工作新风貌,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仙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紧扣发展主题,增强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 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是工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我们将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促进仙桃经济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和经营活动的规律,市总工会决定在2011年上半年,在全市各行各业20万名职工中,广泛组织开展 “创优质量、创高效益、创新技术、创低能耗”的“四创”劳动竞赛活动,并由市总工 1
会直接组织举办仙桃市2011年职工技能大赛。
2、面向企业开展招工工作。今年11月召开了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提出了“工会工作要紧扣经济发展主题,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招工培训,大力开展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生力军”的要求,市总工会决定在2011年全面开展工会参与企业招工培训工作。根据全市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2011年为企业招工培训1万人。
3、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一是切实做好劳模评选表彰,2011年是我市三年一次的劳模评选表彰年,我们将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好劳模评选表彰活动。二是以劳模评选表彰为契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树立起以滕祖敏为代表的一批市级劳模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掀起争当劳模、热爱劳模的高潮。三是建立市级劳模困难补助制度,将市级劳模困难补助资金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并切实做好发放工作。
二、维护职工权益,增强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1、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为贯彻落实全总“2012年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精神,我们将在巩固工资集体 2
协商现有工作基础的前提下,2011年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我们将在2011年初召开一次全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会,并在年内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工作措施:一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积极推动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通过“上代下”的方式解决企业工会难以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二是积极探索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路子,解决部分基层工会干部“不敢谈”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专业性很强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解决部分基层工会干部在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中“不会谈”的问题。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75%以上,涵盖职工14万人以上。
2、全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今年10月召开了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推进会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全力推广厂务公开工作。一是着力抓好非公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新增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10家。二是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规模以上和200人以上企业建制率达到100%。三是健全完善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发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的作用。四是加强职工代表培训,规模以上和200人以上企业职工代表每人达到8小时以上,不断提高他们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监督的 3
能力。
3、创新开展工会帮扶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巩固近年来创新开展“金秋助学”的成功经验,完善工会帮扶救助体系,履行工会帮扶救助职能。主要是加强帮扶中心建设,加强帮扶资金的筹措,拓展帮扶范围,提高帮扶水平,积极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援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信访援助。2011年争取将帮扶资金的市级财政配套部分纳入市财政预算,并努力办好七件实事:一是开展百名困难劳模和千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二是全力打造“金秋助学”品牌,调动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的爱心慈善事业精神,筹集50万元资金,资助50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上学;三是为100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和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开展小额扶持贷款活动,为3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提供经济支持;五是免费为千名职工(农民工)和劳模进行健康体检;六是组织百名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进行短期疗休养;七是参加武汉城市圈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的人数突破5000人。
4、积极参与社会维稳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积极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和谐,坚持维稳和维权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矛盾排查机制, 4
立足于源头处理和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和应急事件处置机制的作用,确保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三、提升职工素质,增强工会学校阵地的能力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大阵地”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努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的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好以“五一”为重点的重大节庆宣传活动,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职工、武装职工。
2、努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企业树立以职工为本的发展理念,打造团结进取、和谐创业的企业精神。 2011年,我们将在全市举办一次“职工读书演讲大赛”,营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氛围,用和谐文化的感召力把经营者和劳动者凝聚在一起,形成企业和职工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的局面。
3、努力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以深入开展职工技能大赛为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职工学习业务、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成为具备适应岗位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5
知识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4、夯实工会宣传文化阵地建设。2011年,将重点加大职工书屋建设力度,新建职工书屋20家以上,努力把职工书屋打造成职工文化品牌。推动企业改善职工文化活动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四、狠抓自身建设,增强工会创先争优的能力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有所作为,必须要狠抓工会自身建设。
1、加大工会组建工作力度。深化党建带工建,按照“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改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新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探索区域性工会联合会、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工会组建方式,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确保工会会员不流失、企业工会不弱化、组织体制不断层。注重提高建会质量,把抓工会组建与抓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发展会员与发挥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2011年,新增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各15家以上,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13家以上,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专项合同10家以上。
2、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的高素质工会干 6
部队伍为目标,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2011年,市总工会将组织全市工会干部350人,通过培训、学习、调研、研讨等方法,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做到政治更加坚定,业务更加扎实,作风更加过硬,行为更加廉洁。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党性观念、全局观念和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维权观。
3、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继续加强工会经费国税代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财政划拨,2011年要以10%的比例增加。地税单管户工会经费收缴,总结大户企业启动收缴的经验,逐步推广、全面展开。二是加快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的建设,2011年力争5000平方米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会女职工工作,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四是进一步提高工会信息、调研工作水平,增强工会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市总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市总工会在市委和湘潭市总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工会维护职能,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加大对非公单位和外出农民工工会的组建力度;加强两个机制建设,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积极实施“工业带动,开放兴湘”发展战略作出了贡献。
一、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工人阶级宣传月活动
二、坚持以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设
三、坚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工会组织建设
四、坚持以推进扶贫帮困工作为重点,创新工会扶贫帮困新机制
市总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返回
工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之一,积极协同市安监局及其它部门做好了全市的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活动。在全市大力开展了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市建设局工会还积极协助局党政举办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班,建筑系统有392人通过严格考试取得了安全生产合格证。这些活动的开展,唤起了广大民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提高了安全意识,营造了全社会人人想安全,个个讲安全,事事重安全,处处有安全的良好氛围。五是继续推进“双联”制度,加大对“双联”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年初,我们与市直机关工委一道对粮食系统、商务系统、经济系统等单位的“双困”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根据掌握的情况,双联办及时调整了部分“双联”对象。上半年,市直单位干部职工与165户困难户进行了对口帮扶。6月9日,我们按市“双联”领导小组的安排,市总领导率机关干部对“双联”对象生资公司下岗职工陈敏进行慰问,把1000元(市里规定为500元)的慰问金送到了陈敏手中,并鼓励她要珍惜生命,正视现实,渡过难关。六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贫困职工和困难农民工档案,我会对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登记工作以及各级工会对本系统的贫困职工和困难农民工的清查核实、台帐建立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我会积极协助民政、社保等有关部门,把符合“低保”的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最大限度地纳入“低保”范围,进一步推动两个“确保”政策的落实。
五、坚持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劳模的管理
上半年,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潭政发[xx]9号文件精神。我会于5-6月对历届劳动模范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重新造册登记,积极推动了劳模政策待遇的落实,切实解决了劳模实际困难。第一,我会在“春节”和“五一”期间慰问劳模和困难劳模共计20多人次,送去慰问金5000余元,其中,四大家领导带队慰问困难劳模15人。第二,我会继续为13名低收入省劳动模范和8名低收入市劳动模范发放工资补助金。第三,“五一”前夕,我会筹措资金组织35名省部级以上职工劳模在人民医院进行了一次健康检查。二是为更好地发挥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激励全市人民全面建设湘乡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一”期间,我会组织编制了“劳模风采”短片,组织部分劳模和部分企业代表与四大家领导进行了座谈,市委副书记刘永珍发表了庆“五一”的电视讲话。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了劳动光荣、劳模光荣、学赶先进、创优争先的社会氛围。
六、其他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如工会经费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会组建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下步工作努力去改进和克服。
市总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返回
工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