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管理论文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艰难探索,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截止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0.9%,高职院校在校。

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初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管理论文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艰难探索,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截止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0.9%,高职院校在校生660万,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3.8%。可以这么说,高职教育成了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之,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旅游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改革压力。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应变、创新能力强,德才兼备,高质量的适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因此,积极开展旅游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旅游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也成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1 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首先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本专业学生需要拥有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有的院系教学内容脱离旅游业实际,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旅游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学的结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现在仍有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旅游课程的教学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的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互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都未能得到重视与发挥。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改进,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疲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训练,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缺乏,由于资金短缺,院系无法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

1.2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严重脱节

许多的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片面的要求科目全而多,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个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某个角度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确实像是一个多个专业的组合体,没有自己一定的特征和重点。此外,在课时的分配上存在问题,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许多院校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感到理论内容空洞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再加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1.3 教学考核评估方式比较单一

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方式,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

2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安排适用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需求,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最前沿的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更新知识,将有效的和有用的知识信息不断得贯穿于教学当中,不断革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例如,目前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湖北旅游业的展望以及目前湖北省的五A级旅游区有哪几个等等。

第二篇:高校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在高校广泛开展,如何结合电子商务课程特点,在教学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堂、实践、竞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而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也随之应运而生,该课程通过全面介绍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发展历史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了解电子商务功能和分类、电子商务的基础和相关行业、电子商务的基本技术等,让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了高校教育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宗旨。因此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如果采取合理的方式,完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学生,今后将会从事经济贸易类的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对该门课程进行基于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标准教材的章节,结合互联网一些案例开展讲授式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购买一些实验软件供学生实践。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关注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内容问题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营销推广,从整体战略到商业细节,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电子商务的所有内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术实现都讲述清楚,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另外,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中还包括上机实践的时间,显然,这又大大压缩了授课的时间,在规定课时内要将电子商务所涵盖的所有概念、内容、技术等全部讲遍,那么其讲授内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输式的,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个概念或者商务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经转入到下一个章节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了解了某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名称,而实际的内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状况,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状况与电子商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特点相背离,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二)教材建设问题

就目前的电子商务概论类教材来看,主要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广而泛。大部分教材与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同样问题,因为要将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涵盖在内,很多教材都是将所有的内容都点到,主要概念罗列全,但是却存在着广而全但难以深入的问题。

2.教材缺乏逻辑连贯性。由于电子商务从其概念上来看,既有经济管理类的又有技术类的,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既有商业模式又有网页制作方法,章节与章节缺乏连贯一致性与逻辑性。

3.教材缺乏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很多教材也陆续进行了改革,在枯燥的概念中加进了很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还是以传授为主,并没有安排可操作的实践环节。

4.教材时效性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快,而教材编制订阅的周期很可能已经超过教材中某些案例与模式的发展周期,再加上一本教材并不是每年都会更新版本,其时效性就更差了,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中教材里所提到的成功模式或案例,实际已经失败,而书中还在介绍经验,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疑惑和教学难度。

(三)实验教学环节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配备实验环节,但是目前实验环节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模块与现实脱节。实验软件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商务前后台操作,但是,实验软件同样也存在着由于更新等问题所造成的操作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实验软件与教材相似,其更新的调研开发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就会出现软件刚更新,现实情况已经出现变化,软件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更贴近现实,但是往往更新是赶不上现实的。

2.重操作轻创新。另外实验软件仅是模拟现实已有的情况进行开发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只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

(四)考核环节问题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小论文和实验为基础综合测评,这样的考核形式目前还存在着卷面考试死记硬背,小论文复制粘贴,实验应付了事的情况,学生准备考核过程中仅仅提高的是记忆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综合评分很高却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了该门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基本的概念,了解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商业模式和技术性名词的内涵,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的同时在规定课时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连贯性的实践,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协调、运筹等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本次教改改变了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讨论再实践的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将竞赛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践、竞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有部分学生将参加竞赛,其学习周期也将从原有的一学期延续到一年,参加竞赛的学生学习周期将延展至一年半或更长,教师贯穿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1.强化课前实践。教师在课前布置探索性阅读和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课堂上机,对下一次上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模式及案例进行直观的分析,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关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启发学生主动式学习。

实验环节将放弃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软件,由教师根据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课堂进程,设计实验项目,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相应的操作或实验报告,大多数实验项目将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不是基于封闭网络的模拟操作。

2.加强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就学生已经预习得出直观分析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讲解,结合辅助教材和互联网实时更新的材料和案例来分析该章节的内容,并与学生的直观分析结论相比较,解答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本次改革在综合考虑课时限制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讨论课时,教学内容以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和运营为主,技术类内容大幅度删减,仅保留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教学内容以教师制作的、随时更新的课件和课外阅读资料为主,并加入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及与学生互动的内容。

3.确立创意方向。通过课堂启发式提问与讨论,帮助找到学生对于该章节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创意方向。

4.注重课后讨论及创意。由于课时有限,课后实践不占用实验机时,主要由学生自行上机,学生将就课堂上探索创意方向进一步讨论其可行性,并可通过教学群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惑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比较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创意。

5.变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根据该学期授课人数和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式答题或课堂小论文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将不拘泥于辅助教材的内容,均要求学生在查阅互联网实时通过更新的内容并结合课后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意创新观点。开放式答题是指教师在考核前提供各个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网站或平台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学生在考前全面了解这些网站或平台的基础上,回答试卷中的相关问题;课堂小论文是指,教师在考核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后讨论结果和形成的创意方向,在课堂考查时间内当堂完成一篇教师命题小论文,论文可以电子商务创业者的角度也可以普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角度来写。

6.合理利用暑期实践。暑期实践主要利用暑期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环节,在学生已经提出创意方向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组员之间沟通与讨论,确定设计组长,并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安排,教师对于创意计划书的撰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上网和实地调研,并在组内进行协调,分工合作,初步完成一份电子商务创业创意计划书。

7.开展电子商务竞赛。教师根据暑期实践计划书的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筛选出参加第二年电子商务竞赛的项目,并进一步指导,重点在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调研和项目主要模块的设计,学生完成电子商务竞赛中规定的内容。

我们通过以上教改方案,建立一种通过授课扎实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深化案例研究,通过讨论提出创新理念,通过暑期实践深化创新理念和调研能力,通过竞赛全面提高协调、运筹、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践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运筹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该种教学模式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各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去。

第三篇:中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改革初探

摘 要: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本文针对中职生的特点,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浅析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做法及体会

众所周知,中职校学生化学学科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努力去学习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化学课堂设计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课堂上有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能有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贴近生活的事例,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我们的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好比透入湖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想思考、会思考,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前认真地进行设计,细致地安排,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中职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的设计方法。

一、从已知实验去引入

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实践经验出发设计出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最后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概念的目的。

案例:金属钠的性质探讨。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答钠跟水的反应现象,再让学生做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要求学生说出反应现象,并且对所述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大部分学生回答出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成一个小球……并且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也有学生提出看到黑色固体出现,还有少量红色固体生成。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及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也可培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仔细全面的能力。因此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新内容的欲望,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展开。

二、借取身边的事例去引入

我们要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课堂教学问题情景设计的出发点,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以介绍新颖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案例:从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出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夏天的食物比冬天容易坏掉?食物的腐败过程是化学反应吗?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同时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是会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的,这时教师马上问学生:“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吗?”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在课堂上会激发学生去思考。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们在初中学化学做氢气的制备和性质试验时,如果发现氢气的制备速率比较慢,通常会往酸里加上什么溶液?”学生回答加上硫酸铜溶液后,教师马上追问:这是为什么?跟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由此会联想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书本所述内容,合适的原电池反应也能加快有关化学反应的速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提升和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借取悬念来激发思维能力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缺乏趣味性的,他么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教起来也干瘪,对这些章节的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案例:Na2O2性质的探究。教师可以先这样导入: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水能灭火,二氧化碳也能灭火,而我们今天却可以利用这两种物质来取火。学生听了会充满疑惑,与平时的认知发生很大的冲突,产生悬念。这时师生可以共同来完成这个实验,利用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点燃棉花。实验完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实验中水和二氧化碳都变成了“点火器”?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借取于它我们成功完成了两个“魔术”,变不可能为可能,我们了解它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会被这充满悬念的实验所激发,同时他们也会开始思考刚刚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引出:淡黄色的物质是我们前面刚刚学到的Na2O2,知道了他的庐山真面目,那么大家讨论一下,在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现象?你是如何得知的?然后,教师紧接着又问:“知道Na2O2跟水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氧化钠,我们能验证一下吗?”学生们会提出实验的方案: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教师马上通过实验检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观察发现,酚酞滴入Na2O2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再褪色。这时有一个悬念产生了,教师不能马上直接给出答案,要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发生可能的原因。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处于不停的思考只之中,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将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中职学生学生化学的兴趣,同时又能使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中职化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条件,想方设法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第四篇: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摘要:凭借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真切的特征,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的教学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因此,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效低耗”的教学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拼音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音像皆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教学反馈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情景,使拼音教学妙趣横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比如,笔者在教“o”的声调时,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边演示一边模拟公鸡鸣叫的时候,发出“o”的四声,学生们观看了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教师做拍翅鸣叫的姿势,并且一边拍翅膀一边发音。紧接着,笔者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平又平,二声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同步活动,把本来学起有困难的,变容易了。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特别轻松自在,教学效果明显。(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件展示形象直观、接近生活、富有乐趣。教师根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图画。启迪学生发现图画与拼音字母音、形有联系。比如:在教学声母“k”时候,笔者先让学生仔细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图上画了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学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学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耍)。笔者随后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学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耍)这样联系看图,启迪学生想象,不仅增添了情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记住字母的音和形。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1)借助动画故事感知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文本中的文字与视听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多种感官传递到大脑,极大限度地施展大脑“接触、判断、储存、想象”四个智力区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知教材。新教材几乎为每篇课文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电脑动画片。在导入新课后,笔者常常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听课文一边看动画。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加之录音中抑扬顿挫的朗读,时常把学生带进故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情节,也使他们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增强了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借助录像激发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借助了光、声技术,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揭示出来,这比教师的讲述、板书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花木兰》时,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词语,如“英勇善战”“巾帼英雄”等,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词语,体会花木兰的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笔者又适时插入了一段动画录像,录像中的花木兰在千钧一发之际,临危不乱,想出了通过制造雪崩打败单于,从而挽救了全军的生命,挽回了战争的胜利。动感的画面,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牢牢地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花木兰的英勇善战,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巾帼英雄的含义。看完录像后,当教师提出“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时,小朋友们都高举小手,各抒己见,课堂上好不热闹。(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的制约,形象地传输、保存和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这就简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拾贝壳》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去过海边,没有见过金光闪闪的沙滩,也没有见过那些奇特、有趣的贝壳。于是笔者便在课前制作了PPT课件,上课时当学生读道“啊!一只贝壳,犹如一把打开的扇子,太漂亮!看,一个螺蛳壳,犹如一个朵盛开的小喇叭花,多么惹人喜爱!”。笔者便一一出示这些图像,并调出单个贝壳图像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语句。这样图文并茂,并且动感,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有一种好像来到海边的感觉,不但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经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让学生认真欣赏优美的音响,仔细观看有声有色的镜头,体会形象化的语句,形成丰富、清新、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从而改进作文指导过程,增强作文指导效果。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作文:写一处秋天的景色。(1)化静为动,激趣寻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因知识不够丰富,阅历太少,观察力不强。大脑中储存的写作素材不多。即使回忆出一些场面,也只是零散的、局部的,结果写起作文来,只能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因而写作兴趣不浓,害怕写作文。由于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形声具备的功能。在写作指导时,笔者适当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活泼、直观以及善于感动人的生活场景或事件,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写《秋天的景色》时,笔者让学生主动地去观赏画面,积极思考,选取素材。笔者在课堂上将精心拍摄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将学生带进一幅幅美丽的秋天画卷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在观赏的同时,激发想象,完成素材的选择。(2)视听结合,构思表达。《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这就是说写作指导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音设备辅助教学,做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布局谋篇,想象特征,构思表达。例如,写《秋天的景色》,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过秋景录像之后,引导学生去认真构思,然后利用语音设备,先让学生戴上耳机对着电视上的慢镜头自己说,自己听,再通过音频传输,互相对说,纠正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讨论加工,再讨论再加工,进一步完善说话内容,厘清说话条理,激发作文兴趣,提高口头表述能力,为涉笔成文打下扎实的基础。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有利于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2]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珏。梳理:“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走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7—11。

第五篇: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合川职教中心

刘延毅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用的国际交流语种,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各国与会成员交流意见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作为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好专业英语,为今后从事学术交流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如阅读英文技术资料、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与国外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意见、参加各类大型的学术会议等。

目前,那种既有专业技能,又熟悉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文章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英语为例,对其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探索,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1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笔者以学术交流会议交流、问卷调查、电话调研等手段对450 多名学者、教师和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内容包括师生重视程度、学生英语基础、教材的适用性、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职的专业英语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学生公共英语基础差: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同学,其基础要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同学,某校近两年高职A、B 级通过率如表1 所示。其原因在于初、高中阶段没有把握好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没有打好基础。进入高职高专后,对老师的讲解听不懂,

对教师的提问,甚者更是摸不着头绪,同时同学们也没有因为不懂而课后勤学,以前所欠缺的基础知识,继续欠缺。由于专业英语具有专业性,其英语单词的书写、读法和语句语法等均较公共基础英语专业性要强,最终导致在上专业英语课的时候,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越学越不想学,课堂上也不敢发言,怕说错,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对不对,甚至有些发音都不会,最后迫于无奈出现放弃的情况师生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好专业英语不具有信心,认为公共基础英语都没有学习好,更何况来学习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也这样认为,在思想意识上先将专业英语教学定格在徒劳而非的状态。同时课程在学时设置上,一般是24 学时~40 学时,课程设置多为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考察科目的课程可有可无,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得学分。

教材的针对性不强:目前使用的教材并不令人满意,与大学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教材过于强调系统性、逻辑性,教材讲的条条有理,忽视了实际的应用,理论不联系实际;二是过分强调实践应用,疏于必要知识的讲解,学生学习后不能举一反三,以致出现“师傅带徒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

教学方法和模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上,教师解释新词汇的含义,逐字逐句地翻译、串讲课文,学生被动听课,改变的只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教育手段,在教学理念上没有大的转变,还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

装载的“容器”,单边的向学生灌输。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受教育,只会照本宣科、机械模仿,形成那种只会“等、靠、要”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2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笔者结合自身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对当前专业英语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2.1 转变师生观念

为了使教育紧跟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 (修订本) 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使用阶段过渡的任务,由此可见专业英语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企业迫切需求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得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 也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必须向学生们详细地介绍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哪些场合能用到等信息。接着,使学生明白随着国际市场日趋开放,国内企业涉外业务越来越多,如很多企业使用购自国外的机器,而作为直接操作这些机器的一线技术人员就必须能看懂使用说明书、操作规范等,以免因看不懂而出现操作失误。最后,从学生密切关注的就业前景来分析,结合企业招聘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较好的专业英语素养对他们来说更是工作上一个很好的筹码,使学生知道专业英语是

必须掌握的课程。

2.2 教材的选用应趋向多元化

专业英语教师应当明确, 我们要的是应用型教材而非学科型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可以通过指定阅读相关资料或指定浏览相关网站来让学生了解相应内容,还可以尽量搜集使用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此外,为了能尽快让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专业英语教师应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自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把用英文技术资料、设备操作规范及工厂的工作场景等融入教材之中,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奋点。

2.3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实践内容引入到课堂中,甚至把课堂搬到工厂。笔者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上课时会有意识的找到一些带有专业性且十分重要的知识内容,如进口设备的英文使用说明书、国际学术会议的英文资料等,学生要想掌握这些内容就必须学好专业英语,刺激学生自然地接受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搬到实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

2.4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对于

难度较大的内容,可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地讲解和翻译的方法,避免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难度不大的内容,可采用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阅读再回答相关问题的方法; 对于难度比较小的内容,则可让学生在课后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自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彻底打破传统简单笔试考核的单一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为主(占50%),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为辅(各占25%)”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以现场解读专业设备的英文操作说明书、用英文模拟涉外业务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

笔者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从转变师生观念、教材的选择与建设、教学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但21 世纪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型社会,知识在高速增长、高速传播和高速转化,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