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
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
2010-07-29
经地委同意,6月上旬,由政协毕节地区工委主任杨继红率领的、由政协工委秘书长和各县市政协主席组成的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赴苏州考察学习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毕节地区实际,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苏州市基本情况。苏州市毗邻上海,国土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0多万,现有企业120000多户,其中内资民营企业110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多户。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40.2多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041.5亿美元,为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主要产业结构分为IT产业占全部工业35%以上,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15%左右,医药工业占5%;三产比重为1:66:33。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为江苏省的50%以上。
2、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情况。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2.7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三年完成“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污、雨水、通讯、有线电视畅通及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跨国公司开始进驻。1994年至今,国务院八次发文,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多年来,园区开发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取得了GDP超千亿元、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千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元、注册内资超千亿元“四个超千亿”的发展业绩,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9年,园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8.1%;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1.6亿美元,继续保持了较大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18元,分别增长了13.1%和12.6%,区域发展呈现“经济持续回升、转型步伐加快、民生更加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外部的牵动战略、良好的投资环境、科学的创新意识、高效的服务理念等,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具体的经验和做法是:
1、依托区位优势,引进外资企业。上海市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集聚地,苏州市利用毗邻上海的地理位置,积极宣传苏州工业园区优势,以此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驻园区。经过不懈努力,从1998年开始至今,先后有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苏州市利用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为浦东开发当好配角,真正体现出了“利用浦东、发展自己”。
2、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即由中新双方专家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厂、供热厂等一批重点源厂;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标准建设了环金鸡湖中央公园、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城市景观和娱乐休闲设施,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3、坚持外向牵动,以商招商。园区管委会坚持外向牵动,依靠已进驻的外商企业对外宣传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借力招商,借力发展,为此吸引了很多相关联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商,形成了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4、注重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园区从2004年起,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地进行转型调整,相继启动实施了“四大计划”、“一大工程”(即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去年底分别达到32.5%、63%,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4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5、重视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大力实施科技跨越计划,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近年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09年达4.2%,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区内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60余家,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2万名;园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6、注重学习借鉴,提高服务意识。为了把园区建设管理好,提高办事效率,苏州市政府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编制现行规范有效文件103件,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
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探索不断加强,在物流通关、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例如: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首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个SZV空陆联程双向通关模式、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园区经验加快辐射,国家商务部去年专门发文推广园区发展和借鉴新加坡软件经验,“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三、几点启示
我们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苏州人的创新观念、机遇意识、发展思路等等,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工业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苏州工业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
展的前提。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全区干部的思想,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我区的开发区建设。
启示之二: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就是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阅、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启示之三: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启示之四:我们必须倍加珍视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争先机遇。
当前,中央及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和关注试验区,中央领导同志对试验区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苏州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四、几点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规划先行,对我区来讲,就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毕节地区工业聚集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年)》,完善和制定全区18个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既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专项规划,既要有用地的布局规划,又要有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开发,一是要结合我区实际能力,形成一个投资主体(公司),市场化运作,按照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注重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标准。苏州中新工业园区2000年的投资强度达到11亿美元/平方公里,2006年已经达到了17亿美元,平均每亩投资强度为110多万美元,人民币达到900万左右。我区各工业园区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应根据实际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三是要坚持规划的严谨和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园区规划一经完成,就要向苏州工业园区那样,规划完成后,从1998年开始进驻企业至今未变,即便是土地长时间没有被利用,也不允许乱摆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招商引资。
(二)坚持把引进大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关键来抓。进一步抓住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力争能引进一到几个世界500强或者是跨国公司到毕节落户。全区上下,应当选择和瞄准国内外优强大企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集中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多方面为其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投资得到回报。由他们去现身说法,宣传毕节,吸引其他的合作伙伴和投资商。苏州工业园在一个80平方公里的地方,吸引了79个跨国公司的项目落户,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二是要充分利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家相关部委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平台。这是我们难得的宝贵资源,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积极争取为毕节推荐和介绍项目。
(三)坚持项目入驻园区原则,节约土地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各级政府应坚持项目入驻园区原则,凡是招商引资项目和地区新建项目都要按规划要求放到园区内建设,不应随意分散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并给予园区管委会一定的自主权。一是健全管理机构。一方面我区要以一个规格较高的专门机构,负责对全区各个工业园区进行管理;一方面各县(市)区也应有一个规格较高的专门机构,对本地工业园区进行管理,并同地级管理机构上下对口。二是为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管理机构的领导要高配(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是一个县级单位,为了加大其影响力,园区党工委书记、主任进入苏州市常委为正厅级领导干部)。三是在行政管理上给予园区管委会一定的自主权(苏州市工业园区在土地审批、规划、行政管理、招商引智、出国考察等方面均具有绝对的自主权,便于园区顺利发展)。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搞好软环境建设。要充分利用试验区“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积极争取和赋予毕节试验区“超前探索、先行试验、封闭运行、大胆创新”的权力,在项目的审批、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方面应采取灵活手段,帮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使引进项目尽快落地。要重视研究和制定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同级财政要借鉴国家有关政策制定自己工业园区发展相应的支持政策,以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第二篇: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考 察 报 告
为了学习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理念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启迪思路,更好地破解园区发展中的难题,激发园区、企业干事创业的动力,时间,***管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带领园区有关人员、政协联络组部分政协委员一行16人,赴广东深圳、中山、肇庆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概况
1、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辖8个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6万。改革开以来,深圳从一个人口不到3万的边陲渔村发展到人口千万的现代都市,用“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截止到2010年底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80家。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深圳确定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深圳,考察团参观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技术院”)。先进技术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在深圳按全新体制机制共同组建的,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国家科研机构。已建成人数有1200人的国际化的科技队伍,瞄准智能机器人、
1 低成本健康、高端医学影像、新能源和智慧城市五个方向。通过建设企业育成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增强了孵化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向企业输送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与学生3000人,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在接待人员的指引和介绍下,考察团依次参观了先进技术院的产品展览馆、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成果展览馆里用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各类科研产品和企业技术转化成果,不但向大家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巨大魅力,更用无声的语言揭示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进技术院为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的使命和愿景。臵身于各专业研究所的实验室中,面前展示着已研究成功的或是正在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领域的尖端成果,看着以前从未这么近距离接触的先进实验设备,考察团成员们赞叹不已,昔日心中抽象的、模糊的科研技术和成果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具体、触手可及。参观完先进技术院后,考察团与先进技术院有关负责人举行了座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发展情况,并对双方开展合作交流达成了初步意向。
2、中山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辖6 街18镇,面积17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2万。它以全省1%的土地和2.6%的人口,创造了广东第五的经济总量,成为响当当的“广东四小虎”。
2 中山是一座社会和谐、经济兴旺、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7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5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406个/件,落户中山世界500强企业有24家。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
在中山,考察团参观了古镇镇。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全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6.8万人,外来人口约10万人,基本情况与我们园区相似。改革开放以来,古镇镇按照“工业立镇,工农商并举”的经济发展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区域性特色经济明显的工业城镇。古镇镇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灯饰电器千万种,花卉苗木全国种”是其真实写照。灯饰业是古镇镇的工业龙头,也是古镇镇的经济支柱,灯饰产品畅销全国,在全国同行业市场中的份额占60%。穿梭于时而雍容华贵、时而精致典雅、时而大气凝重的风格迥异的灯具世界,大家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历史现代、异域风情交错呈现,恍若梦幻,大家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古镇人精湛的技艺、充沛的创造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更不由得不反思自身的差距。
古镇不古,它富有特色的建筑群折射出这个城镇日新月异
3 的变化,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全镇主要干道种大树、村村种大树,全镇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白天见绿色大树,晚上见夜色灯光”的“生态型古镇”、“光亮古镇”,一个园林式现代化的城镇已初具规模。
3、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作为新划入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山区市,人口413万人(2010年)。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由于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故有“中国砚都”之称。2006年,肇庆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东南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属山区。
在肇庆,考察团参观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高新区设立于1998年,2002年上半年扩园迁址到大旺正式挂牌运作,总面积9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22.52平方公里,全部为国有土地,现有常住人口15万多人;2004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2008年8月成功竞得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010年9月,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至目前止,全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已投产近300家,投资总
4 额1500多亿元,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集团、韩国SK集团、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美国LP集团、亚洲最大的铝材生产商亚铝集团、大型央属企业中国国电集团、全球三大铝银浆生产商之一日本东洋铝业、亚洲最大的中医药企业中恒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成为了肇庆乃至广东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
二、经验与感受
1、创新发展、敢为人先
创新是发展之本、成长之根,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兴盛,归根结底是要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造市场。
深圳是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榜首。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实施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路径,以人才为根本,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的转变。深圳从增强创新源、完善创新链、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了“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内生型创新人才、高层次创新型老板和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目前,深圳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4%,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3家。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为
5 例,先进技术院努力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依次建立了面向智能系统与制造装备的“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由中科院、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面向低成本健康的“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和面向快速城市化和工业信息化的“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主要发展“集成工程学”、“健康工程学”、“数字工程学”三大新兴学科,努力打造自主创新的科技高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特色与优势,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截止2010年底,自筹项目经费近4.54亿,科研项目共计511项。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心脑血管易损斑块的高分辨成像识别与风险评估预警体系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于2009年9月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经费2800万),实现了落户深圳市的国家重大科学基础研究项目零的突破。国家基金项目的录取率达33%,表现了强有利的基础研究竞争力。争取157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服务企业300余家。五年申请累计受理391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7%,转化过程中的专利占30%。2009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列广东省科研院所第一名;2009年获批 “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先进院学术文章数量与质量位居国内研究所15名之内,成果不断涌现。截止2010年底,共发表论文1197篇,EI论文收录数量在全国科研机构排名约占11位。由此可见,正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才 6 为地方和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才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产业提升、集群发展
层次决定效益、集群提升实力,要想得竞争之先,就必须占据产业高端、发展产业集群,从高端获大利、向集群要效益。
中山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试点)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城市。目前已形成了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电信、灯饰光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居家具、精细化工、特色食品等10大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4.5%。引进17个高水平创新平台,建立风力发电、游戏游艺2个产学研战略联盟,9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30名省部科技特派员进驻中山。得益于一系列改革、开放、搞活措施的铺垫,中山的市场化规范而超前。“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模式,使中山的产业聚而不乱、配套齐全。特色明显,中山6个街道、18个镇中,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就有15个,并且“一镇一品”。以古镇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顺利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村到城市、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巨大跨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加快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企业研 7 发机构建设,建立并完善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资金支持及政策环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从1982年发展至今,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了以古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11镇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灯饰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个。LED灯具产值80亿元。2011年,灯饰业总产值达170.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5.0亿美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上至中央、下至民众的共同呼声,广东再次抢抓机遇,率先一步,走在前列。
肇庆高新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对民生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指数。积极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积极安臵本地2000多名“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对区内适龄就业人员免费分批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后推荐到区内企业就业,全面消除 8 “零就业”家庭。积极抓好同富裕工程,按照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福利股分红,符合条件人员1.6万多名。积极抓好园区美化工作,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建设环境优美的大旺公园、功能配套最齐全的新农贸市场,全面推进“十个一”生态文明社区工程建设,实现城区通5个居委会道路的硬底化和区内有线电视、自来水普及率100%,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对区内困难家庭实行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脱贫制度。在宏旺集团,在内部员工管理上,该集团始终坚持“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的理念,将“人文关怀”的精髓贯彻到具体的工作细节,通过提炼内容丰富的格言文化,倡导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做人做事哲学,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文化人,极力为员工创造一流生活环境、一流工作环境、一流发展环境,用环境留人,用环境育人、用环境激励人,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公司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4、集才益智、成效显著
才智是宝。才智充盈,发展才能高速度、经济才有高质量。 深圳本无更多才智资源,为满足发展需要,他们汇聚53所海内外著名院校建设了“虚拟大学园”,引进10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组成了“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平台”,累计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3.4万余人、引进博士后85人、孵化企业704家、校企合作项目1247项,成为深圳发展的内生动力源。坚
9 持“内生与外引相结合”的人才战略,能自己培养的,走内生之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自主培养时间长、成本大的,选择引进。去年实施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投资5亿元引进了6个团队。在人才引进上,由引进学科带头人发展到注重团队引进;在项目引进上,由引进单体项目发展到引进机构,通过机构平台产生n多项目。
中山坚持“以才积力、以才蓄势、以才兴业、以才强市”, 颁布实施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打造了“1+15”人才政策体系,开辟了人才入户“绿色通道”,统筹解决人才入户、子女就学问题,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500万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倾力打造“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的人才福地。2010年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提出分6个层次引进或培养高端人才,这些人才可享受10万-100万元的购房补助;对获省批准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在省给予专项工作经费基础上,按不低于50%的比例配套资金;获市批准引进的,给予100-1000万元资助;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建设期内给予100-1000万元扶持资金。此外还通过举办“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助推人才资源开发、引进和利用。目前中山有各类人才65万人,其中本省外市占15%、省外占35%。
肇庆科技工作以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建设广佛肇经济圈为契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战略,
10 建设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集聚、优化和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全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2项,争取项目资金4824.5万元。全面落实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建设科技强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数字肇庆”。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带头人和各类创新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撑。
三、启示与思考
广东“无处不经济”,整个社会凝心搞经济、聚力谋发展,鲜有扯皮的现象、拖拉的作风、怠慢的行为,他们不等不靠、敢闯敢试、战略清晰、执行有力,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们带来一了些启示和思考:
一是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理念。
思想决定方向,理念决定思路。纵观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行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善于发现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广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我们与广东相比,在思想观念的解放、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气魄上有较大差距。如此之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学习借鉴广东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广东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把进一步解放
11 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努力克服在加快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桎梏,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不能总是在强调客观上打转转、在争论中丧失机遇。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新形势下破解加快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速度、要突破,在解放思想中闯新路、谋发展、求实效。在我们园区解放思想的最佳途径就是树立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和改革创新的理念,用城市学说、发展学说、生态文明学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指引我们的具体工作。
二是科学规划,实现产业集聚。
规划引领发展,要用中心城市的眼光审视园区,全盘规划城市建设,避免低水平拆建和无序开发;同时,要建全群众教化和管理体系,提炼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形象和首位度。园区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定位,委托高水平的机构对园区进行合理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实现园区产业的错位发展,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特别是要谋划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根据园区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目标、措施,并强化执行。结合正在修编的园区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大胆开发,确立区域特色。规划修编完成后,就必须坚决服从规划,一以贯之、分步实施,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
12 三是创新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由于我县和园区财力有限,不可能像广东那样,由政府安排大量的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创新园区建设运作模式,在争取建立“财务独立、封闭运行、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一级财政体制基础上,以经济实体作为园区投融资及开发建设平台;由政府投入土地和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利用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使有限的资产、资金合理有序调配和流动起来;盘活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招才引智,促进转型升级。
结合园区实际,园区在做强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科技支撑转型,加强与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技术、人才、科研机构,为园区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要研究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生,造就一批能够为园区发展所用的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完善创新创业规划和政策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科技创业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培养园区发展的新动力。
五是整合资源,推进经营城市。
要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城市活力,实现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将城市拥有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资本化,以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城市资
13 产,不断加强园区建设力度,探索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城市建设新路子。我们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学习、了解和掌握“经营城市”的方式、方法,高起点的规划和定位城市发展方向,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城市资源,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走出具有缙云片区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赴广东考察团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14
第三篇: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考察报告
09环艺1班何冰 09740
321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留园位于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丰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因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50亩,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的杰出典范。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
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
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
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
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
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
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
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
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
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
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
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提炼,形成“虽
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
景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
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
还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即通过对园
林的自然风景区,建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
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
活多变,错落有致。江南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
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
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
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
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
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
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
才是一种审美境界。
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
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
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
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
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
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
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
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
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
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这在南方园林中表现尤为突出清代的审美艺术大师
李渔常说建筑的造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灿漫”。其实,这也是
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
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
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
到高雅淡泊的境界。
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都会予人以最春节的享受,
最高尚的乐趣,以而处处欣喜的发现“别有洞天”时时油然而生“仙境别红尘”之
感。
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
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盘拗秀出,有的端严挺立,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
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
之真谛。
在苏州园林中,太湖石时而与芭蕉为伴,时而与绿水相映,时而藏于小院一
角,时而又落落大方地站在路边,多少年来,石头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种冰凉而
没有生命的感觉,而在园林中,一尊尊的太湖石在绿树藤蔓的掩映下,仿佛都有
了生命,它们好像是一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正翩翩起舞于园中各处,仿佛就要从
草木丛中走出来与人共舞。
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勇气。
太湖石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智者或可从中领悟哲理,仁者或可取其俏皮与幽
默。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
浓厚的文化色彩。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
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
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
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
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
入目,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
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
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
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我国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廷,都追求“吉祥”,大凡飞禽走兽、奇
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
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苏州古典
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
如:岁寒三友:常见的是以松、竹、梅相配,有时也以梅、竹、石相配,若
是在什器上绘刻的话,除“岁寒三友”,还绘“五友图”,即“竹、梅、兰、菊、莲”,
表现出“高风亮节”的雅意。
安居乐业:由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组成,常见于家具、什器等,取其谐音
形象,有时还加上寿石,更增加了长寿的内容。
四季平安: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月季花有“长春”、“四季”之名)
的习惯。绘画、雕刻中有将四季的几种花分置于四个花瓶中的形象,即:春花---
梅、兰、山茶;夏花---荷花、百合;秋花---菊、桂花;冬花--南天竹(果实)、水
仙,以此象征“四季平安”。
欢天喜地: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形象或图案
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
官居一品:蝈蝈栖于菊花上的图案。“蝈”在吴语上谐音“官”,“菊”与“居”同
音。
一路荣华:由鹭鸶与芙蓉花组成。
总之,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上,一方面讲求自然山水美,崇尚自然美,妙造自
然,力求达到自然、山水、人的“天人合一”境界;另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上讲求师
法自然,但必须要有动静、主从、正变之类变化,以达到创造已经的目的,通过
多原另没个部分的空间安排与不止,达到虚实呼应的目的。
第四篇: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篇一: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0月15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主要地方: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馆、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海m50、宜家家居商城、田子坊、外滩、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 广场设计:
①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交通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开设一条观光旅游线路,采用无污染的电动车,外观模仿30~40年代的有轨电车,给游人提供了方便。走累了不妨坐坐光观车游览整条步行街。同样路障、信号灯、标志 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沿线设置了许多新颖的路障、信号灯及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景观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 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两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焕发出青春。每天游客如织,商店营业额不断攀高,确实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丰收。全国各地建设商业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我认为由于南京路的殖民统治和租界划分,形成街坊较小、路网较密的城市格局,所以只要适当拓宽与之平行的相邻道路,即可取代其车行功能,解决交通问题。加之其紧邻人民广场地铁枢纽站,保证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多属“后天”改造情况,我认为应从客观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而不应盲目地追随“步行街热”这股建设潮流。
【田子坊文化】
要说“上海新天地”在20世纪初期是外国人殖民范围,因此有着浓厚的欧式风格建筑气息,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来此消费与餐饮。但到看到“田子坊”的建筑,这整条街都带着中国20世纪初期红墙黛瓦的建筑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同样吸引这众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也许田子坊这样一个富有上海典型的小弄,让你一踏进田子坊,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那热气腾腾的上海味道,这也许就是吸引游客前来吧。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1998年底,著自陈逸飞、尔冬强等著名艺术家在这里利用废弃的小仓库、小面厂、澡堂等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后,这里如同被艺术重新点睛,焕发出新的格调与气质,这也才有今天的田子坊繁荣 【田子坊的布局】
后来设计师们巧妙利用弄堂内建筑结构,开设了艺术 画廊,民俗酒吧,咖啡馆。小小的一条弄堂里,中国传统 与异域风情此起彼伏,又有相 得益彰。秋日凉爽的下午, 阳光透过顶棚的斜射在幽暗的店堂内,调制一杯创意鸡尾 酒,斜躺在老式藤椅上,门外青砖红墙古朴凝重弄堂门顶 的浮雕浸透了岁月的 斑驳,一时间,恍若身处时空间隙, 怡然忘我。
在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人们可以看到清朝时 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 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20多种形态, 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上海鲜见,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 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
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原有建筑丝毫未被损坏,还 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相当一部分民宅稳扎于 其中,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照样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
这里不仅有建筑,更有生活,纠结缠绕在石库门上面的电 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阳台上迎风招展的毛巾拖把、
吱吱作响的木楼梯、还有穿着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实, 这些也正是让老外游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 海气味。
田子坊又绝对不是只呈现上海单纯的旧,令人们心动 的,还有许多活色生香的新。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着 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小店。服装、藏饰、陶艺、剪纸、油画等应有尽有。 上海还有比较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上海博物馆富有现代城市的成功建筑标致,无论从造型还是内部展厅设计都是有它自己的空间展示,博物馆建筑前端是一个大广场,方便众多游客在此等候参观,惬意的是广场正中间设置一个大型的喷泉,活跃游客们的心智,也为建筑带来了活力与张力。
篇二: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 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 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 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 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 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 大、严整、堂皇、浓丽 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 小巧、自由、精致、淡 雅、写意见长。由于后 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 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 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 境、创作思想、建筑技 巧、人文内容上,也大 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篇三:上海、苏州、杭州考察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一、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二、实习目的
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 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
1、上海部分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1994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塔名。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这里既有传统建筑的召唤,也有当今时代的大跨度展示。它从中国青铜器的早期文饰中抽象而出,有以现代构图加以创作,并用现代表现手法,让人耐看,引起遐想。在灯光设计方面,涉及无紫外线射灯、无紫外线日光灯、光导纤维射灯和带红外自动感应调光控制器的射灯等多种灯具,强调灯光的照射间距、高度、角度、照度和色温等需要精心的计算和调试,从而达到真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2、苏州部分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
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本次实习参观重点在中西部景区,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3、杭州部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东南第一州’之誉。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泠印社坐落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这是一个台地园,走在园中,体会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倘若称入口处及柏堂为起景,则转景部分为山川雨露阁和四照阁,蜿蜒而上至园中高潮部分:华严经塔这个院落,最后的下山路线则为合景也即结尾部分。这里的每栋建筑均有良好的景观,且置身园中至高处,又能远眺西湖美景,可谓借景
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解放前曾是一潭死水,解放后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承的景色,组成六个景色,其中牡丹园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并对牡丹亭进行写生。总之这六个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花港观鱼原本很小一块地方,发展至今天的大型城市公园,可谓不易。 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是西湖环湖绿地中一座最大的、并以夏观荷为主的名胜公园,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的意境。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五、实习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去一个城市,就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专业综合实习,更要通过实习来加深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实际空间感受和对江南园林艺术、城市景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累素材,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和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刚下火车,就被这里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所吸引,这也让我感受到杭州空气质量的良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杭州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确实到位。我们本次实习重点在西湖景区的新十景和旧十景。西湖旁边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而且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我第一天晚上随小组的其他组员一起游赏了西湖夜景,美丽动感的音乐喷泉,温和舒适的湖风,艺人优美的江南小调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也即将踏入社会,这次专业综合实习,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实地接触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江南园林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可谓“世界园林之母”,而江南私家园林作为三大流派之一,其造园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现代景观人员在以后的设计中,一定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在对历史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我本次实习的一个总结。
我感慨古人的精湛艺术,也感谢他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景观专业的学生,我也更要汲取精华,学习造园理念,为自己以后的设计之路做铺垫。
第五篇: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0月15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 广场设计:
①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交通设计
景观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
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两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焕发出青春。每天游客如织,商店营业额不断攀高,确实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丰收。全国各地建设商业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我认为由于南京路的殖民统治和租界划分,形成街坊较小、路网较密的城市格局,所以只要适当拓宽与之平行的相邻道路,即可取代其车行功能,解决交通问题。加之其紧邻人民广场地铁枢纽站,保证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多属“后天”改造情况,我认为应从客观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而不应盲目地追随“步行街热”这股建设潮流。 【田子坊文化】
要说“上海新天地”在20世纪初期是外国人殖民范围,因此有着浓厚的欧式风格建筑气息,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来此消费与餐饮。但到看到“田子坊”的建筑,这整条街都带着中国20世纪初期红墙黛瓦的建筑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同样吸引这众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也许田子坊这样一个富有上海典型的小弄,让你一踏进田子坊,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那热气腾腾的上海味道,这也许就是吸引游客前来吧。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1998年底,著自陈逸飞、尔冬强等著名艺术家在这里利用废弃的小仓库、小面厂、澡堂等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后,这里如同被艺术重新点睛,焕发出新的格调与气质,这也才有今天的田子坊繁荣
【田子坊的布局】
后来设计师们巧妙利用弄堂内建筑结构,开设了艺术
画廊,民俗酒吧,咖啡馆。小小的一条弄堂里,中国传统
与异域风情此起彼伏,又有相 得益彰。秋日凉爽的下午,
阳光透过顶棚的斜射在幽暗的店堂内,调制一杯创意鸡尾
酒,斜躺在老式藤椅上,门外青砖红墙古朴凝重弄堂门顶
的浮雕浸透了岁月的 斑驳,一时间,恍若身处时空间隙,
怡然忘我。
在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人们可以看到清朝时
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
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20多种形态,
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上海鲜见,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
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
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原有建筑丝毫未被损坏,还
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相当一部分民宅稳扎于
其中,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照样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
这里不仅有建筑,更有生活,纠结缠绕在石库门上面的电 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阳台上迎风招展的毛巾拖把、
吱吱作响的木楼梯、还有穿着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实,
这些也正是让老外游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
海气味。
田子坊又绝对不是只呈现上海单纯的旧,令人们心动
的,还有许多活色生香的新。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着
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小店。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一、 灵动的光
物 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 恬静的水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
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
大、严整、堂皇、浓丽
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
小巧、自由、精致、淡
雅、写意见长。由于后
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
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
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
境、创作思想、建筑技
巧、人文内容上,也大
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 篇三:上海、苏州、杭州考察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一、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二、实习目的
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
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
1、上海部分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2、苏州部分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
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3、杭州部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东南第一州’之誉。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
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泠印社坐落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这是一个台地园,走在园中,体会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倘若称入口处及柏堂为起景,则转景部分为山川雨露阁和四照阁,蜿蜒而上至园中高潮部分:华严经塔这个院落,最后的下山路线则为合景也即结尾部分。这里的每栋建筑均有良好的景观,且置身园中至高处,又能远眺西湖美景,可谓借景
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解放前曾是一潭死水,解放后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承的景色,组成六个景色,其中牡丹园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并对牡丹亭进行写生。总之这六个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花港观鱼原本很小一块地方,发展至今天的大型城市公园,可谓不易。
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是西湖环湖绿地中一座最大的、并以夏观荷为主的名胜公园,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的意境。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五、实习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去一个城市,就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专业综合实习,更要通过实习来加深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实际空间感受和对江南园林艺术、城市景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累素材,为更
深一步的学习和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刚下火车,就被这里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所吸引,这也让我感受到杭州空气质量的良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杭州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确实到位。我们本次实习重点在西湖景区的新十景和旧十景。西湖旁边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而且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我第一天晚上随小组的其他组员一起游赏了西湖夜景,美丽动感的音乐喷泉,温和舒适的湖风,艺人优美的江南小调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感慨古人的精湛艺术,也感谢他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景观专业的学生,我也更要汲取精华,学习造园理念,为自己以后的设计之路做铺垫。篇四:环境艺术设计上海、苏州考察报告(图文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姓 名:阿业班 级:学 号: 09级环境艺术设计 20093******2
一、实习时间:2011年10月11至15日
二、实习地点:上海、苏州
三、实习形式:团队考察
四、实习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主要通过参观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园林的尺度等,学习别人的设计经验,把所学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理、设计的方法手段与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设计手法,从本质上理解工程实践与理论的差异,全方位了解设计(建筑美学、建筑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手法、空间造型、色彩的运用、建筑装饰材料的运用、建筑装饰构造等方面)以便为以后进行工程实践。 这次写生实习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
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此次考察, 不仅拓展了
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园林和视觉的知识,对建筑的结构、园林的造型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上海艺术考察
1.上海外滩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我们来到外滩,体验真正的上海。
1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位于南京东路夜景南京东路的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全长 1033m,路幅宽18~28m,占约南京东路总长的三分之二,是集购物、旅游、商务、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漫步于步行街时总能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彩色的铺路砖石、统一的路心售货亭、两边各类时尚流行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可爱的观光小火车,以及设计别致的城市雕塑„„这些都构成了上海的现代都市风景。
步行街路面铺设彩色砖石,并以4.2米宽的金带为主线,金带所使用的材料是意大利进口的印度红花岗岩,金带上另有37个雨水窨井盖,盖面刻有上海不同时期的建筑。路面还设有无障碍盲道。道路两旁设有座椅、花坛、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在河南中路、浙江中路和西藏中路口分别摆有3座雕塑,主题分别为:“三口之家”、“少妇”、“母与女”。在河南中路入口及西藏中路出口另树立有“南京路步行街”街碑。步行街的中部是一座世纪广场,广场为演出需要设立了一个舞台,广场内还有重4.5吨的“东方宝鼎”和景观钟,周围是花团锦簇。 2.参观上海徐汇区宜家家居
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后一直努力的方向。
上海宜家家居广场不仅家居产品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而且有很多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此次来宜家家居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观看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多多收集素材,了解家居风格和设计理念,能把所学专业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真正“学以致用”。
二、苏州艺术考察
1.苏州拙政园
2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
留园、网师园等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这里有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这些建造于 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
3
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托下,成为一种怀旧的装饰。
4 篇五:上海杭州苏州考察报告
多元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构建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地点
时间: 2013.4.1-2013.4.11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二、考察目的
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全方位了解设计。走出校,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以便以后进行工程实践。
三、考察要求
赴义乌、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艺术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 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考察的内容
艺术考察课是美术专业的必修课,我们在这10天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 苏州、杭州、上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我很多的感受,收获很大,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也了解了很多建筑特设及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 1.苏州-山塘街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 穷。”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图一),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
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图一) 2.苏州-拙政园
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
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
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保持明代
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如图二,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
其水面迂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
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
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
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
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图二)
第一次来苏州,感觉没什么特别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高楼大厦。听老师介绍说:苏州进行现代化建设, 受到诸多保护条文规范的制约,关注建筑风格成为规划审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 对建筑风格的要求, 以某种法制法规的形成存在, 并对苏州城市建筑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方面采取对古城风貌的保护的原则,所以现代化的建设要兼顾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留存与合理利用。 根据资料介绍:这种源自保护城市风貌的举措对于创造地方特色而言, 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 应该承认前者可以用较为稳妥, 保守的手法来达成保护的效果, 在某些特定场合, 甚至可以沿用传统样式和仿古建筑。而后者相对来说是富有开创性, 探索性的创造过程, 它关注地方文化, 自然环境, 建筑历史等众多地域因素, 其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具有相当的差异和丰富性。
在苏州, 总体文化背景的相对保守和保护任务的紧迫性所导致的对建筑风格的专注是苏州创作环境的一个特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 苏州地方主义或地方特色的再创造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苏州市区的建筑,不论是什么结构,都要维持这种现状,表现苏州城市的特点。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
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
图三
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利用长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在狮子林燕誉堂乍见彩色玻璃窗,更觉新鲜,那粉红、嫩绿、天蓝、橙黄的玻璃在晚清时进入这古老的庭院,足见前人一样喜欢摩登。当年他在北京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把白墙灰砖。)引入以红墙黄瓦闻名北京,他的设计中习见的月亮门,光影交错下那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分明来自他对苏州园林的记忆。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其中的美景数不胜数,之一就是一步幻景,此名取义走一步可以欣赏一种美景,故名“一步幻景”他每个窗子上的图案都有所不同,不曾重复(如
图四)。
(图四) 完美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这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这次在苏州考察,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内容,而且还弥补了专业实践教学的空白,使得自己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中由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大大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我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