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系统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的抓手,也是长效机制形成的保障。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地震预警系统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地震预警系统管理制度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西张庄小学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
应对制度
为了有效防范突发地震、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县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首位,把握气象灾害预防的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各班班主任负全责。学校对各班应急处置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并开展督查。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并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学校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学校各班的防汛防雷及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
1、日常工作职责
①
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 加强对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特别提醒师生在上下学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 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排水沟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加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旗杆,以及围墙、厕所、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上报。
④ 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室、农远接受室、实验室等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在上级防灾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组织本校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学校应迅速采取措施,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
(1).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学校如事先接到地震部门的预报,或遇突发性地震,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2).迅速组织开展自救
①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发出地震警报。
②组织教师带领所在班级,在第一时间迅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③ 如来不及撤离,教师应组织学生迅速躲避在安全位置(如课桌下面),等待地震间隙时迅速带领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
④ 有序组织有救援能力的教职工开展救援工作。
3.做好安抚工作,稳定人心做好撤离到安全地带师生的安抚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发出救援信号,等待救援。
2015.9
第二篇: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一、高度重视,增强突发地震、气象灾害的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对各项防范准备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层层落实,确保师生正常工作学习。
二、加强教育,提高师生防震、防恶劣天气的安全意识。学校积极利用班会、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防震、防风、防雪、防冻、防滑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分管领导随时查看气象部门提供最新的天气变化信息,提醒师生注意添衣保暖。
三、组织学校有关人员对各教室的门窗、玻璃、用电、教学等设施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让领导放心,使家长满意。
四、号召教职工“爱护学生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学校确保他们有热饭吃、有热水喝,保暖和、保安全。
五、认真做好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工作。针对气温较低容易上冻的情况,并派专人清扫校园内台阶、斜坡等重点路段的积雪霜冻,不让学生玩危险游戏,以防学生拥挤、推倒、摔伤,确保了校园及师生的安全。
六、强化值班制度和安全保卫信息报告制度。学校严格落实好领导带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发现险情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
七、必要时紧急启动预案,全体教师各就各位,各负其责,责任到人,规范学生活动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归苏小学
第三篇:幼儿园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幼儿园突发地震气象灾害
预警应对制度
为了增强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使命感,则任感以确保全园幼儿和 教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订本应对制度。
1、本预案指的是自然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台风、暴雨、雷击等灾害性地质气象造成的危害。
2、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理
(1)幼儿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全面负责幼儿园地震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地震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制定幼儿园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宣传通讯组:作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承担草拟幼儿园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报告总结,负责宣传报道,草拟简报,组织开展幼儿园防震知识宣传和防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幼儿园秩序。
(3)疏散引导组:组织师生避震疏散演练,制定疏散演练路线标志,引导师生就近避震。
(4)警戒保卫组:组织人力,加强对幼儿园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部位进行警戒,全面做好保卫工作。
(5)排险保障组:负责抢险救灾进行自救互救,妥善安置师生,做好生活必需品的分配、供应保障工作。
3、台风、暴雨、雷击灾害应急处理
(1)台风暴雨来临时段,成立应急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台风暴雨雷电来袭时,应立即停止在操场上活动,到室内躲避。
(3)关闭幼儿园所有的玻璃门窗。
(4)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照明以外其它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雷击。
(5)若有暴雨造成房屋进水,应及时做好排水防水工作。
旧口幼儿园
第四篇: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 XX/ XXXXX—XXXX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地震预警信息》 Emergency Earthquake Information Releas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10.22)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XX/ X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震预警等级 ......................................................................2 5 地震预警图标 ......................................................................2 6 预警声音 ..........................................................................3 7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5 8 预警信息取消与更正 ................................................................8 9 预警信息模板 ......................................................................8 10 信息日志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及设计要求 .....................................11 A.1 图标颜色参考值 ...............................................................11 A.2 图标设计要求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及设计要求 .....................................12 B.1 标识颜色参考值 ...............................................................12 B.2 标识设计要求 .................................................................12 参考文献 ............................................................................13
DBXX/ X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厦门帝嘉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申源、苏金蓉、梁厚朗、肖本夫、蔡一川、吴朋、黄春梅。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DBXX/ XXXXX—XXXX 1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地震预警信息》 1 范围 本规定了紧急地震信息中地震预警信息的等级、图标、声音及发布等内容 本规定适用于四川省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08-2006
中国颜色体系 GB/T 18207.1
防震减灾术语 第 1 部分:基本术语 GB/T 18207.2
防震减灾术语 第 2 部分:专业术语 DB/T 59-2015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烈度仪
DB35/T 1308-2012
仪器地震烈度表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207.1、GB/T 18207.2、DB/T 59-2015、DB35/T 1666—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未来便于使用。
3.1
地震预警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地震发生后,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动进行预测和报警。
[DB/T 59-2015 定义3.1.4] 3.2
地震仪器烈度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仪器地震烈度 根据仪器观测记录得到的地震震动的强弱程度。
[DB/T 59-2015 定义3.1.1] 3.3
预测地震烈度
predicted
seismic
intensity 根据地震台[站]的数据推测预警目标可能遭受的地震仪器烈度。
[DB35/T 1666—2017 定义3.3] 3.4
DBXX/ XXXXX—XXXX 2 预警目标
warning
target
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用户或区域。
[DB35/T 1666—2017 定义 3.4] 3.5
预警时间
leading
time 破坏性地震动到达预警目标的剩余时间,一般以秒为单位计。
[DB35/T 1666—2017 定义3.5] 3.6
预警等级
warning level 地震动到达预警目标时的影响程度分级。
3.7
发布主体
publishing
body 提供地震预警源信息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3.8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earthquake
warning
information
release
center 由政府部门授权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机构。
3.9
第三方转发
Third party
forwarding 经发布主体授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转发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过程。
4 地震预警等级 4.1 根据预测地震烈度的不同,将地震预警等级由强到弱分为三级,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并采用红、橙、黄、蓝等四种颜色分别表示,红色表示Ⅰ级预警,橙色表示Ⅱ级预警,黄色和蓝色表示Ⅲ级预警。
4.2 地震预警等级与预测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详见表 1。
表1 地震预警等级划分 地震预警等级 等级描述 等级颜色 预测地震烈度 Ⅰ级 破坏地震 红色 7 度及以上 Ⅱ级 强烈地震 橙色 5 度、6 度 Ⅲ级 有感地震 黄色 3 度、4 度 蓝色 3 度以下
5 地震预警图标
DBXX/ XXXXX—XXXX 3 5.1 图标构成 5.1.1 预警图标的静态图形表示方法详见表 2。
表2 地震预警图标 序号
图标
名称
说明
1
红色地震预警图标 Red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发布Ⅰ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2
橙色地震预警图标
Orange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发布Ⅱ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3
黄色地震预警图标
Yellow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发布Ⅲ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4
蓝色地震预警图标
Blue Signal icon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5.1.2 预警图标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6:5。
5.1.3 预警图标为统一整体,由四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深灰色线条隔开。左上部底色为浅灰色,右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底色均为预警等级颜色。
5.1.4 红色和橙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震裂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颜色;右上部为“地震”二字,各占一行,文字颜色为白色;左下部简体中文表示预警等级颜色,文字颜色为白色;右下部的英文为“地震”英文翻译“EARTHQUAKE”,文字颜色为白色(详见图 A.1)。
5.1.5 黄色和蓝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完好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颜色;其余部分与 5.1.4 中描述的相同(详见图 A.1)。
5.2 图标应用 5.2.1 应用预警图标时,应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5.2.2 设计预警图标方案时,应按照附录 A 中规定的颜色、几何形状和其他准则执行。
6 预警声音 6.1 预警声音的构成
DBXX/ XXXXX—XXXX 4 6.1.1 预警声音由警报声音、提示语音和倒计时声音三个部分构成。
6.1.2 警报声音 a) 警报声音由主音和辅音组织,其中主音和辅音总时长 2.5s。
b) 主主音由 5 个在 0-6000Hz 之间变化的频率信号叠加组成,时长 2.00s;辅助音位于主音之后,与主音间隔 0.10s,由 2 个频率分别为 1000Hz 和 3000Hz 的合成信号混叠组成,每个辅助音时长 0.10s,相邻辅助音间隔 0.10s;预警声音的音频图像表示方法见图 1 和图 2。
图1 地震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频谱示意图
图2 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时域波形示意图 c) 主音分别为频率快速上升、频率缓慢下降、频率快速下降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分别为 0.000s-0.325s、0.325s-1.413s 和 1.413s-2.000s,各阶段关键点数据及频谱详见表 3和图 1。
DBXX/ XXXXX—XXXX 5 表3 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各阶段关键数据点 频率曲线编号 起始点 频率最高点 快速下降起点 终点 采样点
频率(Hz)
采样点
频率(Hz)
采样点
频率(Hz)
采样点
频率(Hz)
1
0
1064
5200
5288
22600
4828
32000
1064
2
0
840
5200
4175
22600
3812
32000
840
3
0
616
5200
3061
22600
2795
32000
616
4
0
392
5200
1948
22600
1779
32000
392
5
0
140
5200
696
22600
635
32000
140
6.1.3 提示语音 按照预警等级不同分为:
a) 有感地震,注意防范。
b) 强烈地震,立即避险。
c) 破坏地震,立即避险。
6.1.4 倒计时声音 在播放预警声音和提示语音后,当剩余预警时间在10s内(含10s)以秒为单位进行倒计时读秒,当剩余预警时间大于10s以上,倒计时每5秒进行读秒。
6.2 预警声音触发 6.2.1 面向公众用户: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 5 度时,预警信息发布应采用“警报声音+提示预警+倒计时声音”方式发布;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大于等于 3 度且小于 5 度时,预警信息发布应采用“提示预警+倒计时声音”方式发布。
6.2.2 面向专业用户:与发布主体具体约定。
6.3 预警声音应用 6.3.1 预警声音文件宜采用 wav 格式,采样频率 16000Hz,采样精度 16bit。
6.3.2 预警声音可应用于专用终端、电视平台、广播平台、互联网、专用报警器、手机客户端等。
6.3.3 应用预警声音时,应采用 16 位声卡或等效的 AD 转换器,数据转换速度 16000Hz。
6.3.4 应优先播放警报声音,其次为提示语音,最后为倒计时声音。
6.3.5 应采用单声道循环播放警报声音和提示语音,时间不宜超过 1min。
7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7.1 预警信息内容
包括预警等级预警时间、预警目标、报警声音、源信息产出单位、地震震级、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参考地名、预测地震烈度 7.2 预警发布信息分类 ——地震预警; ——地震告知。
7.3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DBXX/ XXXXX—XXXX 6 ——公众用户; ——专业用户。
7.4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市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 ——第三方转发。
7.5 预警信息发布端 ——电视; ——广播; ——手机短信; ——PC 端; ——专用终端; ——其他。
7.6 预警信息表现形式 7.6.1 地震预警信息通过文字、颜色、图标、声音等方式来表现。
7.6.2 按照不同发布端可采取组合方式或单一方式。
7.7 发布原则 7.7.1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国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同输出,择优选择,统一发布”原则。
7.7.2 第三方转发机构提供转发服务时,不得随意删改信息源数据,可根据数据源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
7.8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如下表。
表4 不同用户、发布端发布内容 用户 发布端 发布内容 公众用户 手机短信 1.源信息产出单位; 2.预警等级; 3.震中位置参考地名; 4.预警颜色/图标/声音; 5.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 6.应对措施。
电视 PC 端 专用终端/专用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 APP(新媒体软件、专用 APP 等)
广播(车载收音机、喇叭)
1.预警声音; 2.应对措施。
专业用户 第三方转发机构(广电、支付宝、电信、移动,转发对象不包括政府、重大或有影响的企业、工厂的专业用户)
1.源信息产出单位; 2.地震时刻; 3.预警等级;
DBXX/ XXXXX—XXXX 7 转发平台(转发对象针对政府、重大或有影响的企业、工厂的专业用户)
4.预警目标; 5.预警时间; 6.震中经纬度; 7.震中位置参考地名; 8.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 9.预警颜色/图标/声音; 10.应对措施。
专用终端/专用设备/信息接口 移动端/PC 端 注:第三方转发机构为专用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转发服务时,发布主体可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服务事项。
7.9 预警信息发布策略 7.9.1 专业用户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3 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地震预警信息。
——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用户可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的发布条件。
7.9.2 公众用户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为 3、4 度时,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黄色等级地震告知信息;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3 度时,可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蓝色等级地震告知信息。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为 5、6、7 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橙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8 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红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
7.10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7.10.1 当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接收到由国家台网中心或省台网中心产出地震预警信息源后,向省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和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和第三方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7.10.2 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向市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和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7.10.3 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向县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
7.10.4 经授权的第三方可向授权区域的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如下图所示:
DBXX/ XXXXX—XXXX 8 地震预警信息源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县级预警信息转发平台第三方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四川境内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 图3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 7.11 第三方转发要求 7.11.1 第三方提供转发服务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a) 所采用的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不得随意删改地震预警源信息数据。
b) 应记录信息接收、发布时间及发布形式等内容,并形成日志作为评价技术系统的重要指标。
7.11.2 第三方转发时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应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7.11.3 第三方为有特殊需求的专业用户提供转发服务时,可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服务事项。
8 预警信息取消与更正 8.1 预警信息取消 受人为、技术等因素干扰,地震未真实发生,且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应发布地震预警取消信息。
8.2 预警信息更正 8.2.1 面向公众用户: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提高大于 1 度,且改变地震预警等级,应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更正。
8.2.2 面向专业用户: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的更新条件。
9 预警信息模板 9.1 预警信息发布模板 9.1.1 文本信息模板
DBXX/ XXXXX—XXXX 9
[(蓝/黄/橙/红色)地震预警] 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XXXX 年 XX 月 XX日 XX 时 XX 分(震中地区)发生 X.X 级地震,本地预测地震烈度 XX 度,注意防范(立即避险)!
9.1.2 声音信息模板 ——(警报声音)有感地震,注意防范。(倒计时声音)
——(警报声音)强烈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
——(警报声音)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
9.1.3 电视预警信息模板 9.1.3.1 电视预警标识在电视屏幕居中位置以弹窗的形式呈现,优先级别最高,叠加在屏幕最上方,地震预警信息在预警倒计时结束 5-20 秒后自动关闭。
9.1.3.2 电视预警标识的静态图形表示方法详见表 5。
表5 电视预警标识 序号
图标
名称
说明
1 地震预警30秒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8 8 度本地预测地震烈度发震时间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红色电视预警标识 Red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Ⅰ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2 地震预警30秒强烈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6 6 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橙色电视预警标识 Orange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Ⅱ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3 秒地震告知30秒有感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生时间 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4 4 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黄色电视预警标识 Yellow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Ⅲ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4 秒地震告知30秒有感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2017-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 6..0 0 级 2 2 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 蓝色电视预警标识 Blue Signal icon of TV early warning 发布Ⅲ级地震预警时使用
DBXX/ XXXXX—XXXX 10 ——电视预警标识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16:9。
——电视预警标识左上部为对应预警等级颜色的预警图标;正上部为地震预警发布信息分类,蓝色、黄色预警为“地震告知”字样,橙色、红色预警为“地震预警”字样;右上部为“四川地震台网发布”字样;正中心为 “倒计时读秒”图标,图标左旁为配文“地震达到倒计时”字样;正中心右部为对应预警等级的描述和应对措施,各占一行;下部从左至右依次为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红色、橙色、蓝色电视预警标识的字体颜色为白色,黄色电视预警标识的字体颜色为黑色。(详见附录 B.2)
——背景颜色为地震预警等级颜色。(详见附录 B.1)
——应用电视预警标识时,应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设计电视预警标识方案时,应按照附录 B 中规定的颜色、几何形状和其他准则执行。
9.2 预警信息更正模板
[地震预警更正]由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地区)X.X 级地震[蓝/黄/橙色地震预警]现更新为[橙色/红色地震预警],立即避险!
9.3 预警信息取消模板
[地震预警取消]由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地区)X.X 级地震[蓝/黄/橙/红色地震预警]予以取消,请勿惊慌!
10 信息日志 10.1 应对地震预警源信息的接收、发布(转发)以及发布终端接收情况进行 7×24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删除日志。
10.2 应对日志进行备份,备份时间应不低于 5 年。
10.3 应定时对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BXX/ XXXXX—XXXX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及设计要求 A.1 图标颜色参考值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 A.1。
表A.1 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 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深灰 浅灰 颜色标号 7.5R 4.5/12 5YR 6.5/14 5Y 8/12 7.5PB 5/14 5G 7/12 N9.5 N4.0 N8.0 注:表中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 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
A.2 图标设计要求
地震蓝色预警图标的设计要求见图 A.1,其他等级预警图标应遵循图 A.1 中给出的设计要求。
图A.1 地震蓝色预警信号图标设计要求
DBXX/ XXXXX—XXXX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及设计要求 B.1 标识颜色参考值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 B.1。
表B.1 电视预警标识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 颜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白色 颜色标号 7.5R 4.5/12 5YR 6.5/14 5Y 8/12 7.5PB 5/14 5G 7/12 N9.5 注:表中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 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
B.2 标识设计要求
电视红色预警标识的设计要求见图 B.2,其他等级预警标识应遵循图 B.1 中给出的设计要求。
图B.1 电视红色预警标识设计要求
DBXX/ XXXXX—XXXX 13 参 考 文 献 [1] GB/T 2893.1-2013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 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 原则 [2] GB/T 2893.3-2010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3 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 则 [3] GB/T 2893.4-2013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4 部分:安全标志材料的色度属性和 光度属性 [4]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5] GB/T 16900-2008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总则 [6] GB/T 16902.4-2010 设备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第4 部分:屏幕和显示器用图形符号(图标)
的设计指南 [7] GB/T 18207.1-2008 防震减灾术语 第1 部分:基本术语 [8] 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 部分:专业术语 [9] GB/T 22568-2008 公共地震信息发布 [10] GB/T 24362-2009 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 [11] GB/T 27962-2011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12] GB/T 32703-2016 预包装类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信息发布通则 [13] DB/T 59-2015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烈度仪 [14] GA/T 994-2012 道路通行状态信息发布规范 [15] QX/T 76-2007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16] QX/T 147-2011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规范 [17] QX/T 236-2014 电视气象节目常用天气系统图形符号 [18] DB35/T 1666—2017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19] 《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地震预警到底有没有用?
近日,云南鲁甸地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一篇“昆明、昭通、丽江、宜宾等地的26所学校提前6—37秒收到地震预警警报”的报道也引发了关注。那么——
近日,针对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前6—37秒为周边学校预警”的消息争议也比较多。有人认为,地震预警需要进一步推广,仅仅26所学校收到预警警报范围太有限;也有人认为,对于极震区内的居民最需要逃生,但理论与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让居民收到预警;还有专家从法律上提出如何界定地震预警的合法性问题,毕竟如果预警错误,的确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那么,人们该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目前还有哪些工作可为? 地震预警减少震区损失
地质科学研究员称,对于6.5级以下地震,预警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他认为,距离震中20—25公里极震区内的居民最需要逃生,但理论与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让居民收到预警。而居住在距离震中65到245公里范围内的人们没有必要紧迫逃生,却接收到了预警,只能是虚惊一场。
减灾研究人员表示,地震预警对民众有四个作用:逃生、避险、安定人心、告知。“烈度在6度或者以上的区域,预警起到了逃生的作用;烈度在4.5到6度之间,房子未必倒,但是家具会晃动,成功的预警就起到了避险的作用;烈度3到4.5度,家具也不会摇晃,不太需要避险,预警能起定心的作用;烈度2到3度时,则告知大家有一个轻微地震,但不必太关注。”
专家认为,在此次鲁甸地震后,昭通市下属的鲁甸、巧家的烈度都在4.5—6度之间属于避险区,永善和大关烈度在3—4.5度之间属于安定人心区。地震预警对这些区域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的人都取得了一定减灾效果。“当然,如果预警信息能够让所有人都收到了,则减灾效果更明显。”
“鲁甸地震再次检验了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该系统在震中发生地震第6秒时发出了预警信息,不过这些学校当时没有学生,因此对学校这次预警几乎没有减灾实效。但下次呢?谁能保证下次学校就没有人呢?”专家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说。 科学合理利用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也许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比如地震的烈度和地理位置判断的准确性,由此什么情况下需要发出地震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有学者评论说,之所以我国地震减灾体系“发育”比较迟缓,原因在于我国尚未立法和制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地震预警在法律责任上还属于“扯不清”的模糊地带。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广地震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一方面,国家要从法律层面明确预警体系的建立、发布的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让信息的发布主体和信息接受对象之间实现“信息对称”。同时针对大型工厂、核电站、高铁、学校等关键公共场所,要建立专门的预警预案防止次生灾害的影响。此外,预警体系的建设应该与系统的地震应急教育同步起来,以有效减少地震预警发布之后的盲目性。
“以震中为中心,24公里为半径的范围里,得到警报时可能已受地震波影响。这个区域成为预警的盲区,盲区以内的居民获得逃生的时间非常有限,预警系统在盲区内的效益相对很低。而在盲区外,尤其是距震中30公里以外地方的居民则可获得一定时间来逃生,预警的科学性在于使盲区以外的居民获得紧急逃生的时间。”地震预报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认为,假使地震台在震中地方,地震波从距震中10—12公里的深度传到地面上来用2秒钟,而接收到地震波后需用2—3秒钟进行判断,单个地震监测台有时无法判断地震真正情况,可能还需要旁边辅助的检测工具用1秒钟辅助判断。“地震波发出6秒钟后发出警报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
“要做到有效预警,预警监测的台站一定要密。现在国内两个地震台间的距离为100—200公里,这样的现状对预警是不利的。”他指出。 地震预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地震预警监测、预警信息产生、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接收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失灵,都会使预警的作用大打折扣。”王暾呼吁,“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广大民众能够提前获取预警信息,还需要切实开展公众应急演练,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普及公众利用预警信息避险的知识和技巧。”
自2011年开始,中国已经逐步开展了面向公众和工程的地震预警服务,现在已经建设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网,已经有民众通过手机、电视、专用终端等享受地震预警服务,地铁、化工、燃气等行业也已通过专用终端试点应用。而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墨西哥和日本有为社会服务的地震预警系统。
“到目前为止,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已成功预警14次造成破坏的地震,包括芦山7级强震和鲁甸6.5级地震,无一误报和漏报。”专家介绍,高新减灾研究所的预警系统台网已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监测台站,涵盖南北地震断裂带的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和宁夏,首都圈以及山东、安徽、福建、广东一带。“在目前技术已经成熟且预警覆盖人群数量已经达到3亿人以上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大力推广地震预警信息应用,特别是在学校、家庭、个人和危化企业等应用地震预警信息。”专家说。
他表示,ICL地震预警系统有其技术盲区。依托现有技术,在震中地区半径21公里内,在电波与地震波的“赛跑”中,电波目前无法超越地震波,实现提前预警。因此,在震中地区半径21公里内是一个预警盲区,这也是目前技术攻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