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术语
第一篇: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术语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哪些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矿、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等。
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伐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4、地质灾害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险情依据威胁人员、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5、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前兆?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响声,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等。 (7)滑坡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三)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 (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3)地下有响声。
(四)泥石流发生的前兆特征
(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6、发生地质灾害前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一)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二)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三)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叫笛等)。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
7、发生地质灾害时怎么办?
(一)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二)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
(三)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8、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一)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动防灾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二)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人群到临时避灾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三)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四)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建立警示标志;
(五)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
(六)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七)信息、通讯、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八)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9、灾后如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一)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二)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三)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四)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急救站。
10、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一)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
(二)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
(三)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
(四)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五)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
(六)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之,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第二篇:xxx地质灾害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政发[2012]42号
钟山乡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村(居)委会、乡直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12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有效预防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云南省地质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及罗平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
我乡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涉及8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其中岩石崩塌1处(白蛋村);滑坡15处(双洞、大寨、中村、张家冲、白儿、坡上、黄小寨、
徐小寨、莫小寨、旧屋居、乃格沙、上摸朗、下摸朗、洒坡、中寨)
(二)2012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降雨趋势预测。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分析,2012年罗平境内降雨量将恢复到每年1700-1800mm,大致出现在5—8月份,降雨量较为集中,多大雨或暴雨,易产生局部洪涝,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月份。
(2)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汛期5—10月份,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工程诱发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二、防治原则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从乡情、灾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着重解决我乡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的支持,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层层负责、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四项制度,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重点防范期
我乡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发生时集中、、成灾频率 2
高、破坏性大、危害严重的特点。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时间多为5~10月。因此,确定5—10月为全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统一部署,逐步落实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建设、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监测预报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科普与防灾教育,加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一)强化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乡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成人员为:
组 长:毛 莉(乡长) 副组长:王玉林(副乡长) 马宝林(乡党政办常务副主任) 王 专(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 成 员: 张家堃(中心学校校长) 世家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进忠(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 唐文山(财政所所长) 3
喻道鹏(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庞凌夫(卫生院院长) 李成章(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云法(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王专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成员单位抽调组成,同时承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调查、评价、趋势分析,科学提出防治建议,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各村(居)委会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根据各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全面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2、各类工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要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时应避免开挖边坡过陡、过高,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严禁将工程废土、采矿废石、废渣随意堆放。严格控制大于25度的陡坡开垦耕作。
3、认真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汛期前的排查,汛期中的巡查,汛期后的检查等工作,发现隐患和险情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搬迁避让措施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和投资均较大,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危害一般应尽量采取避让方式。一是工程建设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二是居住于相对不稳定的地质灾害点上的居民,在汛期或遇暴雨时,撤离危险区暂时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难度大或投资大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体上的居民和单位,要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监测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强,制度也不健全。要加强对监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灾害点监测标准,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政府指导抢险救灾提供正确的依据。
(四)应急措施
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曲靖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钟山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并按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开展应急调查,切实做好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增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处置能力。
(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农村居民建房选址、工程建设及其他)
七、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
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就是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宏观前兆随时间变化进行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可有效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即灾害点有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灾害点没有主管部门,但属人为诱发或有受益人的,由诱发者或受益人负责;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由所属村委会履行监管责任。各灾害点要落实监测对象和监测责任人,各村(居)委会、国土所要加强对监测员的管理。各监测预防责任人在汛期要增加监测次数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如地声、泉水变浑、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现象)巡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报。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各村(居)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确保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方案 通知 抄 报:县政府。
抄 送:乡党委,人大,纪委,县国土局。 共印(27份) 钟山乡党政办公室 2012年2月27日印发
第三篇:xxx地质灾害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政发[2012]42号
钟山乡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村(居)委会、乡直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2012年度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有效预防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云南省地质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及罗平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
我乡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涉及8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其中岩石崩塌1处(白蛋村);滑坡15处(双洞、大寨、中村、张家冲、白儿、坡上、黄小寨、
徐小寨、莫小寨、旧屋居、乃格沙、上摸朗、下摸朗、洒坡、中寨)
(二)2012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降雨趋势预测。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分析,2012年罗平境内降雨量将恢复到每年1700-1800mm,大致出现在5—8月份,降雨量较为集中,多大雨或暴雨,易产生局部洪涝,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月份。
(2)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汛期5—10月份,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工程诱发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二、防治原则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从乡情、灾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着重解决我乡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的支持,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层层负责、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四项制度,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重点防范期
我乡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发生时集中、、成灾频率 2
高、破坏性大、危害严重的特点。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时间多为5~10月。因此,确定5—10月为全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统一部署,逐步落实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建设、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监测预报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科普与防灾教育,加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一)强化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乡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成人员为:
组 长:毛 莉(乡长) 副组长:王玉林(副乡长) 马宝林(乡党政办常务副主任) 王 专(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 成 员: 张家堃(中心学校校长) 世家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进忠(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 唐文山(财政所所长) 3
喻道鹏(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庞凌夫(卫生院院长) 李成章(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云法(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王专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成员单位抽调组成,同时承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调查、评价、趋势分析,科学提出防治建议,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各村(居)委会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根据各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全面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2、各类工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要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时应避免开挖边坡过陡、过高,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严禁将工程废土、采矿废石、废渣随意堆放。严格控制大于25度的陡坡开垦耕作。
3、认真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汛期前的排查,汛期中的巡查,汛期后的检查等工作,发现隐患和险情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搬迁避让措施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和投资均较大,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危害一般应尽量采取避让方式。一是工程建设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二是居住于相对不稳定的地质灾害点上的居民,在汛期或遇暴雨时,撤离危险区暂时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难度大或投资大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体上的居民和单位,要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监测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强,制度也不健全。要加强对监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灾害点监测标准,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政府指导抢险救灾提供正确的依据。
(四)应急措施
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曲靖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钟山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并按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开展应急调查,切实做好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增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处置能力。
(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农村居民建房选址、工程建设及其他)
七、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
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就是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宏观前兆随时间变化进行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可有效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即灾害点有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灾害点没有主管部门,但属人为诱发或有受益人的,由诱发者或受益人负责;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由所属村委会履行监管责任。各灾害点要落实监测对象和监测责任人,各村(居)委会、国土所要加强对监测员的管理。各监测预防责任人在汛期要增加监测次数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如地声、泉水变浑、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现象)巡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报。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各村(居)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确保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方案 通知 抄 报:县政府。
抄 送:乡党委,人大,纪委,县国土局。 共印(27份) 钟山乡党政办公室 2012年2月27日印发
第四篇:乡镇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乡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为了加强我乡2012年地质灾害的防治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连群连片的乡村防御系统,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检测和治理工作,把重点活动区、重要隐患区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个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安定和谐的新农村。
二、防治措施
我乡处在林区,因为植被损坏严重,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去年的“5.19” 冰雹事件和“5.25”暴雨事件都与植被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林区的保护和植树造林显得尤为重要。我乡地处山区,山高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区域分散,加上交通建设滞后,遇上大灾就会增加救援难度。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乡及时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组织村民学习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为灾后自救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我乡根据应急的需要,在相关地质灾害频繁区都安装了预警系统,并在各村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和原有的巡防联队组成联防机制,形成了“一户受灾,全村响应,一村受灾,全乡响应”的救援体系。
针对去年的灾害形势,我乡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以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及时得到救援、汇总、上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对全乡7个村进行了巡查检查督查,并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支配。
三、明确责任、加强监管
(一)坚持三条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二是坚持“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原则;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原则。
(二)落实四项制度
汛期值班制度—我乡的汛期时间较长(每年5月1日至9月31日),地质灾害频发。乡直部门和各村要建立汛期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保障通讯畅通。汛期期间,各值班负责人要24小时开通手机;保持与乡政府的联系,做好汛期值班工作。
灾点监测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测。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时间,做到适时监测;主要观测降雨强度和雨量、地面土体开裂与坡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灾害前兆和引发因素;对监测点定期进行观测记录。
险情巡查制度—村干部和巡防联队应根据地质灾害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区域内灾情险情巡查。发现灾害发生前兆或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和采取转移避让群众等应急措施。
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的险情报告和灾后的灾情速报两方面。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群众在巡查、监测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如发现灾害前兆或异常情况,要尽快向乡政府报告并组织避险;灾情一旦发生,乡政府应立即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和施救,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加强领导是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我乡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
组
长:何韩成(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权剑南(政府乡长) 孙林成(乡人大主席)
成
员:王缠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新有(政府副乡长) 李金宝(政府副乡长)
赵贵义(乡武装部长)
杨永清(综治办副主任)
何卫东(司法所长) 赏建鹏(派出所所长)
牛小林(**林场场长)
许正礼(学区校长)
王建明(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人民政府,权剑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行政秘书严秉国负责具体办公。
(四)各行政村一把手是本村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
各行政村干部要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机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汛期地质防治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是全乡工作的关键,为了深刻汲取“5.25”阴山沟洪灾事故的教训,落实汛期防灾、减灾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减少损失。一是做好工作部署,重点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损失。二是突出群测群防,对隐患点实施简易监测,发挥群测群防的突出作用。三是保持信息畅通。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完善值班制度,落实值班人员,保证险情和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送达。
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各村、各有关部门要早安排、早布署、早行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要迅速了解灾情,立即报告上级并通报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安置和疏散灾民,维护社会安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3月1日
**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救灾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我乡在可能遭受特大地质灾害时,能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各项紧急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组织
地质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综合协调的原则。乡政府成立抗灾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乡的抗灾救灾工作。 抗灾救灾指挥部:
组
长:何韩成(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权剑南(政府乡长) 孙林成(乡人大主席)
成
员:王缠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新有(政府副乡长) 李金宝(政府副乡长)
赵贵义(乡武装部长)
杨永清(综治办副主任)
何卫东(司法所长) 赏建鹏(派出所所长)
牛小林(**林场场长)
许正礼(学区校长) 王建明(卫生院院长)
1、成立**乡后勤保障小队 队
长:杨新有 副队长:杨永清
成
员:刘
波
严秉国
申俊良
袁苏花
王小红
张雪梅
2、成立**乡医疗救助小队 队
长:李金宝 副队长:王建民
成
员:**乡卫生院全体职工
3、成立**乡救援小队 队
长:赵贵义 副队长:何卫东
组
员:张靖琳
豆乾杰
韩建龙
王义成
范志琪
党卯为
3、成立村救助抢险分队
队 长:各村支部书记 副队长:各村主任
成 员:党员先锋队、各村民组长、共青团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乡政府办公室,权剑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当特大灾情发生时,指挥部办公室移到灾情发生地。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督促检查灾害救助措施落实情况;负责研究灾害救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临时应急事项,制定具体对策,为指挥部制定灾害救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负责搜集、整理、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同意后负责向上级政府和救灾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统一把握上报灾情损失和救灾救济工作情况。
2、后勤保障小队:负责物资的发放、车辆的调配,并及时统计灾情,做好村民的自救宣传工作。
3、医疗救助小队:负责伤员的救治、转移等工作。
4、乡救援小队: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财产安全转移,组织村民自救,帮助村民开展转移工作,并协同村级救援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5、派出所:负责灾害救助期间的社会治安工作。
6、**学区:负责开展对学生的疏散、宣传、转移工作。
7、**林场:协同救援小组救援。
8、民政办: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灾情统计和生产自救工作。
各单位必须按照分工,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救灾款物的筹备
在请求上级相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乡政府划拨救灾经费,积极筹备救灾资金、物资。
救灾经费、物资的具体安排原则是:统盘考虑,突出重点。根据灾情,首先确保紧急期间救助需要,其次重点安排口粮救济、倒塌房屋的恢复需要。
四、灾后救灾工作 灾情稳定后,指挥部成员各单位各负其责,尽快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开展生产自救。
1、召开生产自救工作会议,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劳务输出等工作。
2、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农田绝收、财产损失较大的重灾户及其它方面的损失情况。
3、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灾民吃饭、穿衣等总体安排方案,并分步组织实施。
4、广泛开展捐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捐衣、捐被,切实解决灾区群众缺衣少被少粮困难。
5、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确保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6、组成指导组深入灾区,检查督促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灾区群众安度难关。
五、抗灾救灾纪律
1、主汛期和抗灾期间,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
2、抗灾抢险期间。全乡各村、乡直各单位及全体居民都应无条件服从乡抗灾救灾指挥部指令。对玩忽职守影响抗灾救灾工作,造成严重损失或责任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地质灾害发生期间,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拟报县政府给予表彰。
2012年3月1日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下社乡人民政府
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是影响我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盂县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盂政办发[2012]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地质环境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灾害隐患点情况
根据我乡地域的特点,构成我乡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
1、公路两侧及建筑物,省道214线切坡坡面较多,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在汛期期间易形成滑坡、崩塌,造成交通堵塞、危及房屋等地质灾害。
2、阳五高速公路施工废渣废石胡乱堆放,易造成泥石流、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
经排查,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其中滑坡?处,泥石流、河道堵塞6处。
二、重点防范区、巡查工作重点和防范期
1、重点防范区
根据灾害形成的特点及区域,我乡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防
治的重点村为:樊家汇、上细腰、下细腰、碾子坪、河西、泽泊、会里、???。
2、巡查工作重点
根据我乡的环境地质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汛期前地质灾害巡查。巡查工作要调查黄土陡崖下建房、挖窑洞以及近年来造地、造林等人为工程造成的隐患点。公路沿线要重点巡查调查潜在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等威胁的中小学校舍存在的各种次生地质灾害。
3、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乡历年的降雨以及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确定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9月,及冬季降雪及冰雪消融期。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各村、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责任,做到具体情况有人抓,要按照相关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主要负责人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调查研究、统一部署、督促检查,认真负责地抓好这项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一是对威胁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将防灾责任到部门、基层,落实到人。二是与村委会、学校等有关责任主体签订防灾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行县、乡、村责任制度,各村、各部门要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监测人员,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隐患、群测群防、治理资金、工程治理,基础调查、应急演练,加强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落实。
2、建立网络,落实责任
要建立和完善乡、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和情况信息网,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各村委会主任是乡、村两级的责任人和联络员,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安排专人进行监测,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严格实行速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以多种方式(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敲锣、广播、鸣笛等)通知受威胁的群众,同时速报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撤离受威胁人员,最大限度
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
(三)全面排查,落实各项制度
要认真组织落实汛前排查,讯中检查,讯后核查等各项制度。
1、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巡查制度,巡查人员要做到“走到、看到、记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
2、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地质灾害的现状、威胁的人员和财产并报告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防灾工作。
3、地质灾害值班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值班名单的安排进行值班,坚守工作岗位,保持24小时电话通畅,确保信息畅通,如有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值班记录,并及时汇报。
4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汛期和重点地区的险情巡查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后,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月报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并做好
跟踪监测和应急防治工作。
(四)搞好应急保障,提高应急能力
各村、各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统一领导下,搞好应急保障,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对每个隐患点都要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闲情灾情,依据各自职责要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跟踪监测、巡回检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管理社会化和公众积极参与是做好此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