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的重点内容
第一篇:化学教学论的重点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的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重点 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狭义)专指学校课程,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3、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
4、课程计划: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者教学的预先计划
5、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6、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7、教学模式: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及其操作体系。
8、教科书:课本又称为教科书,在我国也叫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写的、用于课堂教学的正规的专门用书。
9、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10、综合课程:有意识的运用两种或以上的学科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取向。
11、活动课程:又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以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
12、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13、六艺:
14、七艺: 简答:
1、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问题
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担负的基本任务有: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首要任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根本任务),以及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一章
1.课程与教学论的首要任务是( A )。 a.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 b.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 c.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d.建立独立的课程与教学论
2.课程与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 B )。 a.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 b.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 c.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d.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C )。 a.课程与教学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课程与教学问题
d.课程与教学规律
2、课程的三个要素或重心:
3、社会学从那些方面给课程与教学论提供理论基础?
4、心理学从那些方面给课程与教学论提供理论基础? 早期的心理学思想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
1.亚里斯多德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心理学引进到教育学领域的人。 2.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将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课程与教学基础。 3.赫尔巴特真正奠定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课程与教学方面
1.强调行为目标,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目标的外显性如布卢姆) 2.在目标上强调由简到繁的积累;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强化的作用;(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重视反应后的刺激即强化) 4. 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理论设计程序化教学) 不足
1.把人类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人类行为等同动物行为,否认人的学习意识; 2.仅用外显行为来描述课程目标也受到质疑。
(二)认知心理学 1.与行为主义不同,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而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即思维过程和方式。
2.认知主义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在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人本心理学
1.人本心理学关注的不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是学习的起因,即学生学习的情感、信念和意图等。
2.主张课程既不是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也不是要教学生怎样认知,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情境。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使课程与教学论获得了比学习心理学更为精确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不是成人学习模式的简单化,儿童的认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目前,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正在逐渐从学习心理学转向发展心理学。
5、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
6、法智教育论及百科全书式课程的含义?提出者?
7、生活准备论及实科课程的含义i?提出者?
8、教育即生活,即经验课程的含义?提出者 ?
9、追求永恒价值的教育思想流派叫什么?基本主张有哪些?
10、注重基本要素的教育思想流派叫什么?基本主张?
11、追求全人教育的思想流派叫什么?基本主张是什么?
12、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
13、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教学策略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14、教学模式的功能?
1.中介作用(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2.示范引导功能 3.启发功能 4.诊断预测功能 5.系统改进功能
15、皮亚杰等人的认知建构论对学习机理的解释?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启示?
16、班杜拉de社会学习论对学习动机de解释?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启示?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解释?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启示?
18、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从那些领域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遵循的原则?
19、什么是课程研制?一般需要哪些工作?长处与不足? 20、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危害?
21、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表现在那些方面?原因?如何改变?
2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时间? 纲领文件?那些方面的改革?
第二篇: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收获
文理学院 刘曼丽 汉本0902 2009301010234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了两大部分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后来还学习了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讲解了如何写教学设计也就是教案,还给予了上讲台讲课的机会,并放教学视屏指导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老师讲解的两种教材观,以及两种教材观下的教学模式。记得老师共放了四个视屏,即《给予树》《长亭送别》《胡同文化》《济南的冬天》,其中《给予树》《长亭送别》《胡同文化》属于材料式教材观下的教学模式,而济南的冬天属于圣经式教材观下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的是材料式教材观(用教材教)下的教学模式,圣经式教材观(教教材)下的教学模式是肢解式,形象的说就是将美女大卸八块。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是一味的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以及强加一些本不属于作者本身思想情感的内容。因为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教材(教科书)的基本功能,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方面:(1)为学习者选择并传递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与知识的“信息功能”。(2)为学习者建构自身的知识、有助于其知识系统化的“结构化功能”。(3)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功能”。教材的基本功能是否能够实现,这还需要看教师会采取何种态度对待教材,因为态度会表露出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教材的功能。教材是随着社会形势、教育体制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进展,以及教育研究的发展而历史地发生着变化的。对教材的态度不同,也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如果认为教材只是一种学习的材料,在近代以前的学校里,以基督教的圣经和儒教的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文献的原文作为教材来使用。尽管也要求理解其神圣的内容,但基本上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就是采用的“用教材教”的方法;反之则会采用“教教材”的教学方法。在“教教材”的场合,教材自身是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往往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用教材教”的场合,教材乃是作为学生的学习课题提示应当教授的事项(要素)时的手段或媒介。可以说,“用教材教”正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格与功能。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思维活动、人格发展和知识习得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知识与思维是作为产物与过程相互结合的。知识是在思维中采取一定的形态表征的,知识借助思维而抽象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内化新知的场合,已知的知识成为构成要素。学生依靠他已知的知识,借助思维达于新的知识。因此,知识也是思维的一个条件。“学习的两个侧面——过程与结果、思考力的发展与知识习得——是辩证统一的”。再者,知识、信念、能力、技能,构成了多层次的相互关系。知识的习得是信念形成的前提,而坚固的信念将会从本质上影响知识的习得。一方面,知识习得与信念形成是以学生某种程度的智慧素质作为前提的。另一方面,在知识习得与信念形成的过程中,智慧素质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人格形成的这种复杂过程中,知识是基本要素。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在教师备课时要切实做到依据语文课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并让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前面说到教学视屏《给予树》《长亭送别》《胡同文化》这些都是“用教材教”的典型例子。例如《给予树》板书课题、导入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词语教学—认字理解词、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的人物事件、品味语言、拓展延伸到生活中,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采用了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在言语作品深入对话、充分挖掘言语作品唤情点的基础上,要以情感性教学言语为主要手段,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情感熏陶中提升语感能力,培育语感品质。这位老师抓住文章的唤情点,并品味几句重要的话语,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文中金吉娅的美好品质,而且让学生在生活自主学习金吉娅的品质。这位老师把教材作为材料,与学生一起感受人间的爱,希望自己也做一位有爱之人,热心帮助他人。老师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三句话来品味。不但品味出了作者的情感,还品味出了金吉娅的善良,甚至品味出了人类的情感。文章着重在一个“情”,要是弄懂了情,弄通了情,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教材只是学习的材料,探究的是它对学生的人生、现实的生活、复杂的社会的指导作用,这才是“用教材教”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探求文章的本意。《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认识生字词、文章分层、段落大意、作者的思想情感、济南雪景图。这位老师就是“教教材”,这也是现今中小学许多教师的做法。肢解美女式的教学方式,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划分层次讲解,概括每层的中心大意,就像将一位美女的腿脚一个一个的卸下来。最后追溯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情感,就像这位老师说的这篇文章表现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以及对中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真正思想情感是怎么样的,我们大家都不知道,也许老舍先生本人也不是很清楚,真的有必要弄清老舍先生的真正情感吗?最近在某所高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在讲解舒婷的《致橡树》时将舒婷本人请到了现场,讲完后那位老师请舒婷给予评价,当时诗人只是说了句话,并没有给予评价。话的意思应该是文章不是这样解读的,文章的意思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解释。现在不是有人提倡让作者出来说话吗?让作者本人来讲他们自己文章的意思,本人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就算是把作者的本意弄准确了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教学的目的,不过也只是那些坚决拥护“教教材”的老师们才会去做的。不过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现在中考高考未改革,在语文试题中一些明明是主观性的题目偏偏有固定的答案,而那些题目却又恰巧是关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因此,就会有老师去注重教材的原始意义,并坚持不懈的追求。最终导致“用教材教”这样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无人问津。
现今是21世纪,需要各种创新性人才,而这种人才只有在材料式教材观的教学方式下才有可能培养出来。这需要各位教师以及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整体把握教材,尊重教材,处理好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教师和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教材的意义,才能避免对教材产生误解。教师应该树立材料式教材观,“用教材教”好好扮演教师的角色。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总结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终可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会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学科教育己成为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心得体会。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我选择了学生们喜欢的四大主题学生兴奋的说当然想了!授课完成后,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旅游的地方,筛选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制作了封面,导游图,介绍各相关景点资料,封底等,当我用电脑绘制了一些自选图形,学生可能都掌握,但她们并不知道电脑成自选图形还可以组合成导游图时,当我给学生演示后兴奋得直拍手,都激动的说原来电脑还有这么多秘密,看着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也好激动。还有在教excule软件时,我先把自己做调查旅游意向统计表给学生看,根据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统计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收集了各类动画图片,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方便使用有趣图片、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
2、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扩大、增强这一效果,当某个同学的作品比较完美时,借助多媒体网的优势,我通常会发到我的博客空间上,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扬和鼓励,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ni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多媒体作品时,我首先用powerponit做了一个演示文稿作自我介绍,作品中使用了图片、文本、声音、动画等,而且告诉每学生只要使用电脑就能随便看到这个演示文稿,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或是介绍自己班集体的演示文稿,为了让演示文稿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超连接是怎么一回事,鼠标、时间的一些特效等等,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怀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随心所欲的制作简单的作品了。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姓名:塞勒散古丽.斯坦别克
班级:2010秋季双语小学信息技术班
2011年12月28日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心得
课程资源中“语文教学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到著名作家、教育家朱自清以及著名教育团体——中华国语学会等的语文教学模式,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是于“灯火阑珊”之处自己突然顿悟,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就此弥散开来。
一、重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越俎代庖”。比如在“感知文意”这一层面上,教师应明确师生各自的“定位”(主导和主体),我们面对的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求知欲望的鲜活的生命体而不是一架架“机器”,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渔”而不是“鱼”,所以,我们要重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因为他们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阅读视野,会形成各自独特的解读和感悟,学生的初读感知是第一位的,而这种“阅读收获”不仅是最真实也是最珍贵的,教师既不能“揠苗助长”地生硬拔高学生的理解层次,也不能“先入为主”地人为左右学生对作品的初次把握。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学情,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有序进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一环节并贯穿到教学设计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应作一些定的学情调查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本文的初读感知,如有的学生对本文的初读印象是“人物太多,情节太碎,描写太细,内容太杂”,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贾府太奢华,生活太奢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不远离自己“主导”使命的前提下应适时地对学生的初读印象加以关注,甚至还得适当调整自己上课前即已烂熟于胸的现成的“教案”而就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合理引导,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机智”能力了,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
二、背景展示的时机应视文本及课堂设计而定
“知人论世”是有效并深入解读作品的技巧之一,所以作品创作背景的介入就成了我们课堂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但是背景展示的时机应视文本及课堂设计而定而不应该成为每一节语文课前的一道必经程序。比如学习《兰亭集序》一文,如果在第二课时才有可能涉及王羲之于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就不妨到第二课时再在适时引出相关背景:“东晋玄学——以超生死、得解脱为玄学的中心内容,把世界和人生视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虚幻无常”,这样就很容易地由“伤感、颓废”之世风中让学生认识到王羲之不愧为王羲之,他在慨叹“修知随化,终期天尽”时没有走向消极无为,而是认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树立了“死生亦大矣”的生命意识,从而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虚无主义哲学观点,表现出了对现实生活珍惜的情愫。
三、“主导”过程中要“引导有术”
“引导有术”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地方。首先,教师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习过程中会密切关注教学进程,会视学情发展而并适时调节引导的方向而不致“离题千里”,总会在学生“激情澎湃,慷慨陈词”之时做到“适可而止”,把话题拉回到本节课的整体轨道上来;其次,教师要致力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既不的“一言堂”,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学会在学生“疑无路”之际突然带给学生“又一村”的喜悦境界。再次,要认真推敲、设置诸多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做到“自然天成”,从而使整个指导过程“大象无形”地有序进行;第四,要找好、找准“切入点”。比如学习《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为了让学生明白“文学接受多样性,阅读具有个性化”这一审美命题,我选取了台湾诗人席幕容的一首《一棵开花的树》作为切入点,因为读者大多将之解读成一首“少女思春的情诗”,这当然未尝不可,而此诗的创作初衷却是“作者写给大功告成自然的一首情诗”,于是同是出于对作品的品读感悟,同是用心在感受这份诗情,作者和读者的解读却大相径庭。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文学接受多样性,阅读具有个性化”这一审美命题就可能更易接受了。
四、重视人文精神的联系、深化及运用。毋庸置疑,教材只是传承人类精神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可以依托但不能全赖,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就应关注并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让学生学会从教材中走出来,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让学生明白,如果在爱中迷失视人文性的联系、深化及运用。例如学习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终遗恨千古,我们了方向丧失了自我,就会如同《氓》中的那位女子一样让自己的真爱化作了一江春水。要学习舒婷的《致橡树》中“必须站在橡树近旁的那株木棉”,独立、自尊、平等才是爱情乃至人性中不可或缺的食粮。例如,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这篇风格隽永、情真意切的抒情散文带给了人们物是人非、昨日不再、思亲怀旧、清新真切的情感审美体验,那么我们就不妨在让学生在真切地体验这种人间挚情的同时,努力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亲情海洋,去采撷更多更丰富的圣洁、璀璨的亲情之花;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穿行在教材的篇章文段之间,走进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共同感悟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共同体味那种不得不直面与母亲即将在刹那间永远诀别的悲恸和辛酸;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殿堂之中,走进小说《疯娘》,再次让与日月同辉的母爱唤醒我们尘封多时的良知与那份似乎已经疏忽淡忘了的亲情;走进母爱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让这种天地般博大无边的母爱在课堂上得到更进一步的解读和传承;走进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和学生一起学会“趁我们的父母健在的光阴”之时,珍惜这稍纵即逝便无法重现的“孝心”„„
“细节决定成败”,既然常规教学在我们的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至关重要,那么在每一个平凡但不可忽视的日子里,我们就要共同努力,共同去关注“常规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以期“育人更科学,课堂更高效”。
第五篇:在职研究生思政教学论的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它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信念。
2所谓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活动和结果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具有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指引学生学习和指导测量与评价三大功能。
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统一,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教育过程的统一。
5知行统一规律揭示的是,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三者之间的统一联系,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所谓灌输是指正面教育,就是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启发式和生动的案例进行正面教育;所谓疏导是指疏通和引导,就是疏通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心服口服的、甘心情愿的接受教育
7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教学规律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8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道德品质培养,都要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要求,要旗臶鲜明地向学生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
9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指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
10正面教育,就是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谓疏导是指疏通和引导,就是疏通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心服口服的、甘心情愿的接受教育。
11创新性原则是指在师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大胆想象,扩散思维,敢于求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才干和创新思维。
1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基本形式,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另外一种是教学辅助形式,即课外活动。
13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14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外活动,是指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教育实践现象。 15教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时采用的方法。
16教学模式: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17探究式教学模式,也可称为研究式教学法。下边介绍的这两种教学模式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代表。发现教学模式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
18案例教学法: 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9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的积极化的教学活动。
20.教学最优化: 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1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22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23学习指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24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25合作学习是一种与单个学生独立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个人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以集体的共同目标为首要目标的学习活动。
26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学科的。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二、简答题
1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有哪些?
(一)中国传统德政的观念。儒家主张用道德礼仪教育人民,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的根本。
(二)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念。孔子把“仁”作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很高。孟子把“义”作为人生的理想。《大学》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理想。
(三)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道德教育内容:18项规范,即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宽恕、谦敬、诚心、礼让;自强、持节、明智、知耻;勇敢、节制、廉洁、勤俭、爱物。道德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情意行统一等。 2思政治学科的功能
1、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
2、规范性功能:政治方向规范、思想观念规范、道德行为规范。
3、个性化功能:个性发展的定向、个性发展的合理建构、个性发展的个体享用。
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
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4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相统一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认识活动是指教师对知识本身的再认识和教学对象的再认识。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教育学生、指导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活动。对学生而言: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以认识间接经验为主。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活动和创造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对教师而言: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和精神财富,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对学生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继承前人的精神财富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1、三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
2、四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
3、五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教学媒体;
4、六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内容、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目标;
5、七要素说,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
6、三三构成说,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的整合,三个构成要素是学生、教师、内容,三个影响要素是目的、方法、环境。等等。 6.教学规律有哪些
一、知行统一规律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四、时代性规律 7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8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7、创新性原则 8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9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导入新课4.学习新课5.巩固新课6.布置课外作业 10. 启发式教学的特征 1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2.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 3.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
11 备课主要环节有哪些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备《课程标准》;
二是备教材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2.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3.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备好知识点4.把精力用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上5.选学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三是备学生。1.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需求2.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12、说课包括哪些环节和内容?
1、说教材:(1)教材分析(2)说清本课时的教学目标(3)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求,
2、说学生:(1).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课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2).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3、说教法、学法:说明在本课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课时安排,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其中有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4、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13、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 第一,教学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第二,教学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因素。从教学主体、内容、过程看都体现了这一点
14、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1、要爱岗敬业,充满激情
2、要有良好的教学修养
3、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4、要有执着的追求精神 15备课的艺术
(一)注重系统性,坚持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明确目的性,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统一
(三)体现主体性,坚持主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四)加强计划性,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突出发展性,坚持学习与创新的统一 16思想政治新课导入有哪几类方法
1、提问导入法
2、举例导入法。
3、情境导入法。
4、习题导入法。
5、直接导入法。
6、即兴导入法。 17讲课的艺术
(一)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增强有效性
(二)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三)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四)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
(五)时间巧配,难度巧设,具有协调性
(六)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18提问的主要方法
温故知新式、事例引发式、递进式、比教式、聚合式、辐射式、反话式 19课堂举例的基本要求
1、举例要有科学性。
2、举例要有典型性。
3、举例要有启发性。
4、举例要有趣味性。
5、举例要有针对性。
6、举例要有时代性。 20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 、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2、科学准确,简练精要。
3、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设计精当,布局合理。
5、计划周密,书写适时。 2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
22你对合作学习有何理解。
合作学习是一种与单个学生独立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个人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以集体的共同目标为首要目标的学习活动。这些涵义充分反映出,合作学习实际上已经蕴涵了既强调集体利益、又重视个人作用的价值预设。特点:学习的协作性、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性、个体效能的展示性、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性。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3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分析
(一)分析试卷效度,即是否体现了考试目标,测出了想测的内容;
(二)分析试题内容和命题特点;
(三)分析考试情况,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
(四)分析试卷存在的问题;
(五)分析考试技术和心理问题;
(六)总结经验教训,师生共同提高。
24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
(二)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
(三)教师职业具有奉献性
(四)教师职业的育人性
(五)教师劳动效果滞后性和深远性 25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一)理论武装作用
(二)政治导向作用
(三)能力培养作用
(四)道德规范作用
(五)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
(六)心理素质优化作用
(七)审美情操陶冶作用
26、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
(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
27 政治教师的教育能力有哪些
我们把政治教师的能力结构分为两大方面,一类是政治教师的一般能力,也称为智能或智力;另一类是政治教师的特殊能力,称为教学实践能力。(1).政治教师的智能:①.观察能力 ②.思维能力 ③.创新能力(2).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①.教学能力 ②.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表达能力 ⑤.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 ⑥.交往能力 ⑦教育科研能力 ⑧.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 28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1、良好的个性品质 思想政治课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感、稳定的情绪。
2、健康的心态 思想政治课教师健康的心态包括较高的职业成熟度,平和愉快的心境,适时的自我调节,和谐的人际关系。
3、完美的人格 三论述题
1.论述政治课的四个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思想政治学科的第一教学目标,也是所要完成的首要教学任务。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知识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识记”的要求是,要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事实等进行再现或再认。知识目标“理解”的要求是,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知识能够进行转换、解释和推理。知识目标“运用”的要求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或者运用现实材料来论证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能力,对政治行为后果的预测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
(三)思想品德目标思想品德目标,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中学德育大纲》所规定的中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
(四)情意目标情意目标是指,要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在情绪、兴趣、意志、个性、价值观等心理情感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情意目标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情意激发,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养成追求真、善、美的品格;通过兴趣、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果敢、坚毅、自制的品格;通过情感的培育,使学生形成健康、平和的心理状态。
2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什么 (1)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的讲授(二)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三)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四)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2)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
(一)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四)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六)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二、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五、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六、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
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八、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
九、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4、听课的要点
(一)看教者的理论修养。看教者的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是否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教改方向;看教者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同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一致。
(二)看教者的教学智能。看教者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看教学效果。看教者指导学生学习的水平;
看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任务完成得如何。
(四)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看教者的教学修养,精神饱满、教学态度严谨、教态自然等方面的程度;看教者的教学技能,主要看教学语言的运用、教法选择、处理课堂事件、板书设计等方面的情况。 5评课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适度
(二)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教育性;能抓住重点、难点、制试点、能力点、教育点。
(三)教学方法。教学具有启发性;教学方法能体现出艺术性、实效性、实践性和教学个性;教学没有主观性、浅层性和强制性;学法上要体现学习方法指导。
(四)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严密、紧凑;教学节奏和谐,师生双边活动协调;知识容量适当,密度适宜。
(五)教学素养。教学语言规范准确、条理清楚;教态亲切大方;尊重学生,教学民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匀称规范。
(六)教学效果。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获得、思维状态、能力提高、价值观和情意发展几个方面看教学效果。 6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2相关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师的智能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健康的身心一)心理素质
(二)身体素质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