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艺术
文 晨风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课堂评价艺术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一段时间对课程教学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以后,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潮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却出现了许多尴尬的局面。许多教师在学生自由表达、激烈辩驳的时候,只能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或者教师的评价语言简单的就是“好!”“很好!”“很不错!”“你真棒!”„„至于好在哪里?需不需要完善?答错的同学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得而知。其结果要么让学生一头雾水,要么使学生盲目自信,要么打消了积极性。于是上课发言的总是那几个,甚至课堂越来越安静了。
如何改变以上的局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如何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要具体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首先,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抽象的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尤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胆的质疑,要敢于肯定,鼓励,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一次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根据课下注释“日晚倦梳头”意思是天色已晚,我懒得梳头。有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觉得‘日晚’是日上三竿的意思。”“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地说:“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早晨起来以后,梳洗打扮。” “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 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趁势引导:“究竟是课本对,还是同学说的对呢?我们分组讨论,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赞成“日晚”就是日上三竿,有的用温庭筠的《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来证明,有的从诗中的思想感情出发来证明。讨论结束后,我深有感触地说:“是你们让我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来教学《愚公移山》,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各抒己见,合情合理。原来鼓励的效果不同凡响。
第二,鼓励个性张扬。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为教师、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评价是为被评价者不断地提供动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口语表达、朗读、作文中也会体现出来。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挥洒自信,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勇敢地表现自我。一位男同学口头作文《我的初中生活》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文章、你朗读的语气都反映了一种昂扬的斗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佩服。”另一位女同学的作文《雪中的牵挂》其中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我,我评点:“你的文章就像你的为人,朴实无华,真情自现。”课堂评价不满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要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发展。
第三,肯定要适度,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不能盲目的肯定,激励,要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可以说:“这位同学虽然回答错了,但提醒了大家应注意读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让我们同样感谢他。”胆小的同学终于发言了,“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下次声音能大点吗?让所有的人分享你的精彩发言。”„„这样既给学生信心,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既准确地传授,又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同评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就会有非一般的情绪体验。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推动教学达到高潮。
一、 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准确。
当学生字迹工整时,教师除给他“优”外,再加上一句“老师真爱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站起来大声发言时,老师除了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同时,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神笔马良》一课时,有位学生在自学后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良为什么只给穷苦人画画,满足穷苦人的愿望,而不给大官画金山呢?”这对于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见地的问题。遗憾的是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例行公事似地、像表扬其他提普通问题的孩子一样说“你真棒”。这样的赞美显然没有把这个孩子学习时动了脑筋的优点挖掘出来,评价的针对性明显不强,如果教师此时表扬得具体一点,如:“你看书时动了脑筋,提的问题真精彩。”这样不仅可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读书爱动脑筋、爱钻研的好习惯。
因此,课堂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
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知道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会有进步。
二、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上学期,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我们班开展了“好词好句展示”活动。同学们纷纷活动起来,向家长请教,查阅资料,看课外书,查字典……多方面获取了大量词句信息。看着学生们摘抄本上的词语日渐丰富,看着他们争相发言举起的小手,我发自内心地鼓励到:“你们知道这么多好词语,好句子,真让人佩服!”,“这个词语组的多好呀!再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你可真行!不管生字在前还是在后,都会组出很好的词语,可见下了不少功夫”,“你是怎样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这生动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对收集词语信息的兴趣更浓厚了。
词汇量丰富了,可这之中也存在着弊病。学生为了多组词语,常常只知其音,但对词语的意思一点都不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在学习“亡”字时,一个学生组词“亡羊补牢”,我一听,心想:还会组成语,真不错!随之高兴地问了一句:“知道什么意思吗?”“知道”。“羊死了,要把羊圈补牢固了,免得又让狼给吃了”。他说的意思只是从字面理解,很不准确,怎么办?否定他,说出正确答案,让他丢面子?不行,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笑着来到他的身边:“你可真了不起,还会组成语!”他听到了我的表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紧接着说:“知道吗,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愿意回家准备一下,明天讲给大家听吗?”这个学生一听,老师不仅表扬还委以重任,连忙点头,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一早,他就要求为大家讲故事,我想他一定准备好了,就答应了。不出所料,他讲的绘声绘色。讲完后,没等我问,他自己说:“昨天我讲的意思不准确,应该是……”听着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纠正自身出现的错误,我的内心真是欣慰极了。我连忙评价到:“能够结合小故事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很好。希望你读更多的故事,去积累更多的词汇。你的头脑中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这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大受激励呢?学生高兴地坐下了。眼神中满是成功的喜悦。我想,他一定会以此为起点,去查找更多的词语信息,当然,也绝不会忘记这个词语的正确意思了。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巧妙的话语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评价语言要多样、亲切。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盖上“你真棒”的印章,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评价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评价,才能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譬如小组评价,要引导他们就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互相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合理,表达是否简练,书写是否美观整洁等。还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构想各种解题的途径,判断自己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板演后,可心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的书写好不好?”如此帮助学生成为有正确自我意识的人,促进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四、评价语言要独特、创新
小学生在接受赞美时,极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由此强化赞美的情绪体验,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之点,点滴进步予以赞美,而不能无原则地盲目表扬。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语文课“续说故事《小摄影师》”,老师简要复习课文内容后提出要求:想象小男孩上车回去后发生什么事。有些同学在后来反馈汇报时没有根据原文合理想象,没有说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也没有认识到高尔基淡薄名利的高尚品德,只是流水帐似地把小男孩回去后做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繁琐事叙述了一遍,而教师在评价时不管学生的想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原文主旨,不分是非对错一律给予“棒棒棒,你真棒”的评价。没有事实依据的表扬给学生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分不清谁对谁错,谁的好谁的坏,被表扬的同学本人也得不到其他同学的认同,领略不到自身群体地位的提高,表扬教育效果甚微。
同时,我们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也应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讲课的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高潮。
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笔者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努力提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用灿烂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第三篇:初一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
阿城区杨树镇民主学校
张柱国
内容提要:一个好的初一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评价语言艺术,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诠释课堂评价语言:
一、 规范的语言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层层诱导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用包含感情的语言撞击每一个学生的心。
五、 用激励的语言燃起每一个学生有自信。
六、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教师、课堂、评价。.
一、 规范的语言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有人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主持人、一个朗诵家或是一个演说家。”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却阐明了一种道理,即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一个初一语文教师如何才叫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艺术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充分认识规范化语言对自身职业成长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规范化语言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多数的创造力发挥到最大水平。"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这种氛围的创设离不开教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更离不开教师温和的语言。“商讨”是一种平等的体现,是自由交谈的保证。运用商讨的语言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职别的距离,更能拉近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这样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你想读哪儿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好吗?”“你还有哪些疑问呢?”“你们还有那些看法呢?”这些语言,表面看降低了师道尊严,削弱了教师的权威,其实不然,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由可怕变得可敬,由可敬变得可亲,由可亲变得可信。这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层层诱导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
.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它能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问,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提问的实质是激疑,而激疑的目的则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善启发者,必善提问。如我在上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时,有这样的一段提问。学生进入品读环节,有学生谈到自己很喜欢“羚羊木雕” 师:“为什么喜欢,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个木雕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
”师:“从非洲带回来的就很喜欢吗?请结合课文思考。” 生(沉吟片刻):“应该含有爸爸对我的爱。”
师:“从妈妈的眼里看出了木雕的贵重,要是你该怎么办啊?”
生:“我应该把木雕还给她,并安慰她。我们的友谊还在。”这一教学过程就生动的体现了教师的层层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层解惑释疑,最终达到理解其精髓实质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由此看来,层层善诱、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便成了衡量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是否具有良好语言艺术修养的第二把标尺。
四、用包含感情的语言撞击每一个学生的心。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艺术去感染学生,使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过程。还记得一次公开课上,一教师这样上《金色花》(片段):
师:“刚才我们仔细品读了„金色花长在高高的树枝上‟这一片段,再现了孩子为母亲奉献的动人情景。此时此刻,你都感受到了或是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甲:“我感受到了文中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生乙:“我还感受到了文中的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生丙:“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是无须回报的,是伟大的,孩子很懂事。”
师:“是啊,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孝顺,从孩子变成金色花在树上,又变成花香围绕的母亲身旁,无不体现了孩子的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的闸门,再现孩子孝顺母亲的故事。”
生纷纷讲述有关孩子孝顺的故事,再现动人的情景,眼里闪现出晶莹的泪花。
师:“再现生活中的真实的故事,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和文中的孩子都一样伟大。”在这则案例中,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撞击学生的心扉,不仅让学生读懂了文中的我,更是激起学生的共鸣,能更实在、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子女对母亲爱。从而达到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而心灵的交流靠什么?答案当然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使用的语言缺乏艺术感染力,甚至是苍白无力的,那么,学生心灵上的情感之火就无法点燃,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就会大打折扣。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只是应有冷静的理性思维,还应该富有感性的情感激荡。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是语文课堂中的“魂”。没有“魂”的课堂当然就没有活力。因此,一个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除了看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精炼,是否具有诱导性之外,还应看其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能用自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五、 用激励的语言燃起每一个学生有自信。
有个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自信心是在不断激励、不断成功中树立起来的。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感触颇深。
《羚羊木雕》教学(片段)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我很紧张,我发现同学们也很紧张。(点评:本想缓解气氛,但缺乏鼓励,学生不紧张也紧张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羚羊木雕,首先请同学们自行看、勾画生子新词并记忆。
(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勾画记忆。)
师:现在,你们阅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先前的心理紧张还没有消除,无人应答。)
师:怎么没有一个人举手?都不愿说?还是不敢说?(这些语言不起丝毫作用。学生埋着头,四下一片死寂。)
师:今天,你们真的很令我失望。还是没有人举手吗? (这样的话语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终,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有学生慢慢举起那紧张的手。但一节课下来,课堂氛围紧张,师生心理不够愉悦。 无数事实证明,在课堂中,我们应多鼓励,少批评。有时候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你是一个活跃份子,非常好,要是能多一些冷静的考,就更好了。”“你就是你,与众不同。”适当表扬、鼓励,并能提出中肯的建议,学生易于接受。当然,一味的忽视缺点,简单、不切实际的表扬也不太好。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全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语,容易让学生滋生骄傲情绪,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中肯的建议,适时、恰当的表扬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一句生动、幽默、真心的评价语,或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点头,一次真心的鼓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别具匠心的奖赏,更是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甜蜜。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语言最忌讳“冷”、“硬”、“辣”。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的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热讽;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损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
.
六、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上,学生常常会陷入困境,如读错音、写错字、答错话等,老师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尴尬,甚至无所适从。这时候,教师的幽默评价传达着体谅和关怀,是帮助学生“走出尴尬”的好办法。 如一教师在上《散步》课时,发现学生精神不振,就故意把“一霎时”读作“一刹时”引得学生马上反驳。老师故意惊叹“咦,同学们虽然默不作声,注意力却是非常集中的。”一下群情振奋,轻松活跃课堂。
我在上《秋天的怀念》时,也曾幽默过一回,并取得良好效果。当时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有点紧张,在探讨作者为什么选择在秋天时,我望着后面的同学,再望望窗外,灵机一动,就故意说:“作者当年就是这个季节写的写的”学生看后看看外面的庄稼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抓住机会追问“秋天收获什么了呢?”学生纷纷举手谈出自己的看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大量事实证明,在课堂中适当运用一点幽默技巧,就能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不仅影响老师教的激情,也会熄灭学生学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尤其是语文教学,如果老师只是枯燥的“一本正经”、一脸严肃的“授业解惑”,学生们就会把课堂教学当作是催眠曲,在课堂学习中只能是昏昏欲睡,只等下课铃声惊醒“梦中人”了。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焕发课堂教学活力的灵丹妙药,是开启学生求知欲望之门的金钥匙,更是衡量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重要标尺。
总而言之,评价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个人认为应该从语言的规范性、民主性、诱导性、情感性、激励性、幽默性等六个方面去仔细衡量。但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很好地驾驭课堂语言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锤炼语言的艺术性,体现教师“三分话”的课堂语言,努力达到准确、明白、清晰、简练。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则没有理由以此满足而忽视甚至排斥课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尽可能用“三分”微言,体现“七分”大义,使课堂用语含蓄而深刻,精微而深远,这可以说达到了语言的最高境界,学生一定会对之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如果你总是板起面孔,摆出一副“夫子”的“尊严”相,日复一日地干巴巴地向青少年说教、灌输,半强迫性地驱使他们听讲,肯定是教不好语文的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标》
2、《给教师的建议》
初一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
阿城区杨树镇民主学校
张柱国
第四篇:语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浅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语文组 孙旺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学生的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个性的飞扬。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实录(节选)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现在回忆起来的感受。
有个人这么说了:‚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 那么,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象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 (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 (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
(生尝试着读)
【简评】在同学们正式朗读课文之前,余老师进行了厚重的教学铺垫与渲染,其目的是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激发同学们吟诵诗歌的情趣,明显地暗含着吟诵这首诗必须要准确把握它的情感。当同学们“念书”时,余老师及时纠偏为“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同学们再次读诗之后,余老师评价道:“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并且顺势具体地指导“吟诵”这首诗的具体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绝不是表面化的虚空的语言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的专业术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动力和指路明灯。
师:悄悄地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一下。 (生互相小声交流)
师:好了,公开地交流一下,语言简洁,表达你的感受,哪个同学先来?哦,谢谢你!
生1:读完这首诗后,我就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时候也有一首诗,它里面有两句话一直颇为传诵,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它首先给我们一个悬念就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们跌入这个黑暗中,然后又在后面不断地给我们展现光明,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而且像这种希望中看到永远向前的感觉。
师:就是说经历了山重水复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快乐。谢谢! 生2:这首诗随没什么具体的形象,却深深地雕烙在我的心里,试问,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显然这就是真谛,这就是光明。
师:生活就是海洋,海洋就是不平静。好,继续来。哪一位?
生3: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人生就是一条大路,这条大路它不可能是一路畅通的,总会出现一些绊脚石。假如真的有一些绊脚石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就像诗里说的那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我们要镇定下来,然后去面对这一切,然后勇敢地去克服它,去逾越它,然后当我们真正地逾越它以后,回首看,我们觉得,其实那些绊脚石也是挺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一些,并且是勇敢地面对未来。
师:是啊,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好,继续来。
生4:我觉得人生,就是人们的一生就像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那么,当自己迷失方向的时候呢,这首诗灯塔一样指引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它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的必经的一课。好,继续来,好,继续来。 生:它告诉我们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自己,要有一种希望,不要放弃这种希望。而且当你成功的时候,如果再回忆这些苦难的时候,就觉得成功更有滋味,更有意义。
师:也就是说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好,你来!
生6:我觉得,我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代,生活很幸福,但我觉得总会遇到困难,我觉得这首诗,它告诉我,在无助时要相信阳光就要会来临,同时也让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悲伤有欢喜,同时我觉得挫折能够使我前进。
师:同时也要知道你有坚实的双肩。谢谢!好,还有哪一位?
生7:生活欺骗了你,就像你给身上留了一块伤疤一样。要细细去品味这种痛苦,然后镇静地去想一想,然后快乐就会让你把这个错误、伤疤愈合。
师: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好,继续!
【简评】以上余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之后,都进行了及时的点评,每一次的点评用语,都是顺着同学的理解,进行恰当的肯定,做了恰当的指点或指引,其目的在于:一是肯定同学们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联想,二是提升同学们的发言质量,为后续发言者以更好的点拨,以更多的参与交流的热情的激发。点评用语:精炼,恰当,热情,高屋建瓴。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厚江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用语。 黄厚江老师《给我的孩子们(节录)》课堂实录(节选)
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动‛就是自愿、自发,而我们的‚自动‛是机械化的。 师:非常好!你看,这是一种比较思维。我们今天的‚自动‛往往是非人工的,不需要人去操作的……能不能用文中的其他词语来解释这个‚自动‛呢?
(学生发言,还是就本词语解释词语的文中含义。)
师:大家注意……我们这是专注关监狱局理解人物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比较深入地把握孩子们的特点?有没有同学有新的发现?没有。那我们在一起看课文第2自然段中:‚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什么叫‚身心全部公开的‛?
生:我觉得就是比较单纯,很天真,没有心计。 ……
生:我认为是‚给我的孩子们‛一段美好的回忆。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来,他是‚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因为孩子们不如现实的时候,已经会失去所谓的童真,所以说他要为孩子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生:第10自然段有一句话,‚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就是让孩子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珍惜童真,珍惜童趣,让他们好好过这段时间,之后要面对的是现实。
师:我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空想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对,这是他的一个画集的代序,由这个代序我们就可以推敲到两点:
一、他说的‚给我的孩子们‛狭义地讲就是给他自己的孩子们;广义地讲,又不仅仅是他的几个孩子们,也包括你们,也包括我们在内,我也是他的‚孩子们‛,是所有读者。那么,给所有的读者,到底是哪一个希望比较好呢?我觉得三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有一个更靠近作者的想法……
【简评】黄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用语,可以这样简括:厚实,巧妙,借势。在第一位同学发言之后,黄老师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思维闪光点,评价为“这是一种比较思维。”
在后面讨论文章作者(丰子恺)的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时,黄老师的引导和评价、点拨、提升思维质量,都是融为一体的巧妙与机智,真实与理性,而又充满着热情:“我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刚才一起讨论的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凭空想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啊?对,这是他的一个画集的代序,”这一段话,既点评了同学的发言质量,又提升了讨论的问题实质,还顺势引出了对本文主旨及其社会意义的讨论,多管齐下,没有常规性地提问“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巧就巧在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把阅读文章的感受和生活的体验熔铸在一起,大胆地畅所欲言。 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绝对拒绝平庸,拒绝刻板,更要拒绝生硬„„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泓清澈的溪流,汩汩流淌着;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首盎然的诗歌,朗朗吟诵着; 教学评价语言应是一位睿智的哲人,谆谆告诫着„„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肃宁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2011.3
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准确,体现“学情”,把握教材重点、课程标准。
2、目标表述清晰、内容具体、便于操作。
教学内容(15分)
3、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突出重点,显现课文的特色),恰当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4、重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
5、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和方法(45分)
6、导入合情合理、简洁明快,(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收束情绪饱满、语言精练。
7、教学方法恰当,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语文课型(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诵读欣赏课、语文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语文知识教学课、复习课)的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能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正确、合理运用“三三”课堂教学模式。
8、营造安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
9、自学指导任务明确,操作性强;教师点拨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充分。
10、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师生交流多元、互动;评价及时准确,有激励性和指导性。
12、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审美和创新的能力。
13、适时、适度、熟练、高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设备。
14、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环节节奏鲜明,有条理;按时上下课。
教学效果(15分)
15、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和谐、有序。
16、学生思考、发言、质疑有一定深度和价值;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17、基本达到预订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素质(15分)
18、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准确、流畅,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19、板书设计简明实用、科学艺术,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20、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能从容驾驭学习过程;有鲜明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