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命题课教学及实例分析(大全)

命题课教学及实例分析(大全)

命题课教学及实例分析第一篇:命题课教学及实例分析小学语文毕业命题的现状分析及命题思路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符卓先一、命题的现状分析身为毕业班一线教师,对于考试再熟悉不过了。每次考试都要我们亲力亲为,其中的繁琐、困惑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在试题的选。

命题课教学及实例分析

第一篇:命题课教学及实例分析

小学语文毕业命题的现状分析及命题思路

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符卓先

一、命题的现状分析

身为毕业班一线教师,对于考试再熟悉不过了。每次考试都要我们亲力亲为,其中的繁琐、困惑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在试题的选择上,老师的考察随意性,不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单元主题要求,造成一个现象——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而让考试与教学之间形成了相互“捉迷藏”的恶性循环,在考试评价的价值导向上形成负面影响。注重课外的积累,而这些知识耗费老师的大量时间来收集、筛选、打印(或是抄出来),教材内容少。如《西游记》中()是人们心中“勇敢的化身”,梁山好汉共有()位。“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对应作《》;大量的课外积累,教师不得不带领学生往外跑只能为考试而搞扔掉教材、大啃课外“题海战术”了。

要考试就要我们命题,有的时间紧迫,难免出现试题偏颇,不够全面和深入;有的命题水准不高、把握方向不准,随便从书店里挑出一些题,凑足一百分„„要出一份高质量的试题,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思考: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确定,才能全面考察处在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试题各个部分(字词句段篇)如何合理搭配,才能真正全面反馈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有些学校和教师,更是想走捷径,干脆鼓动学生人人买一份练习题、测试题,以逸待劳,期中期末时,从网上下载试题或拿出历年出的试卷,恶补一番。可是,这样的题型真的适合自己的学生吗?是否针对自己所教学生学习的现状?

另外,把考试变成教学的一种监测形式,考试结果没有科学分析,不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命题就是考察教师的关键时刻,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业务素质,命题现状应该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并促使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命题的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改革后的命题方向

从课改后各地区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水平测试的命题,可以看出课改后命题的一些方向。

(一)、试题的基本要求

一份试题难易适中,覆盖面广,能较为准确和全面地检测、考察出毕业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这是我们对语文试题之所求。我认为一份好试题的标准理念:追寻常态下的评价观,巧妙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关注隐性目标和人文关怀,一考必有一得等几个方面。

(二)、从课外到课内,从死记硬背到积累运用。

通过分析研究,新课程改革后考试内容广泛了,阅读量提高了,老师轻松了,成绩也提高了。这归功于命题涉及内容从单一的语文知识到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知识。以往语文知识考察难度大,客观性问题比例重,注重死记硬背,学生不易解答。这几年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重于对文段的理解、感悟,比较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追求以生为本

1、将拼音、词句的训练巧妙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例1: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的字最漂亮。把海南岛打造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zhàn lüâ()以后,各项产业pãngbó()发展。特别是在游艇这个新型的lǐngyù()里,许多人看到了其中yùnhán()的巨大商机,yìrán()投入巨资,开发游艇项目。

学生通过读句子,能准确地选择自己学过的词语进行恰当运用,避免了同音字的混淆。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而且进一步鼓励学生,看谁写的字最漂亮,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准确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识字、词句、阅读、习作教学的要求。

3、恰当提示,教会方法。以前对近义词的考察难度大,这几年有了提醒,便于学生做题。例如:用“丰”字组成适当的词语,填入

句中的括号内。这样的命题,有了提醒,学生更容易在句子或语段中填入近义词,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运用。

三、怎样把握命题的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而易见,新课程的评价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过程,注重能力,注重激励。我认为要命好小学语文试题,真实反映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依托文本,紧扣教材

命题每一题,要立足文本,重视学生字词、成语、诗句的积累语言,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紧靠语文课文内容,夯实基础,让整份试卷充满语文味,既积累又运用。如书写要美观,句子训练要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句式的表达,培养语感;阅读上要依托文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加强语言训练,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1、语言整合,提高素养

课标精神要求我们的试题应该成为检验学生综合知识,发展学生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工具。因此,在有限的每一份命题中,不仅要从三维目标的整合到语文知识与语文运用能力的整合,还要加强读、说、听、写能力之间整合,更注重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如习作:

例2:以“月光”为话题,夜幕降临,玉兔东升,在月光下一定会牵起你无限的遐思,把你看到的景和物,或看到的精彩故事,展开想象,拿起你的笔,以此为话题,写景、叙事、抒情、写诗都可以,题目自拟。

这样的命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视角,去观察周围的景、物、人,范围广、学生写作兴趣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根据情境,我会写诗句。看到邻居兄弟闹不和而大打出手,我劝他们;看到淅沥小雨,我也吟诗赞雨。节日的时候,当你思念在外地的亲人,给他们写信时,你会用上的古诗是。师长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学习,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在情境中写诗句,可以加强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

2、运用语言,仿写提高。

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应该引领现实应用。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语文知识依附在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或直接从生活中摄取素材,加以适当改造,引领学生发掘自身灵性,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题例4:爱是什么呢?请你当小诗人,把这首小诗接着写下去。

爱,是爸爸口渴时,给爸爸端杯清茶。

爱,是妈妈下班时,替妈妈拿来拖鞋。

爱,是妹妹哭泣时,帮妹妹擦干眼泪。

爱,是时,为。

学生在这样充满生活化的真实场景中,思维活跃,写出的答案肯定精彩纷呈。学生语文能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语文这么奇妙,处处有语文。

(三)、命题人文化,营造轻松和谐的考试氛围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内容就应蕴含人文关怀。传统的考试内容的呈现方式,单

一、死板,编排设计机械、枯燥,孩子不感兴趣。在试题的设计上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贴近教材,贴近生活,不仅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结合语文知识点的检测,加入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的因素,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积极、认真、进步的心理状态中。只有试题语言贴近学生,才能让学生看了舒心、暖心,从中受到激励,对考试充满信心。

例5:我会帮小精灵“xī”找到孪生姐妹,使语句通顺。

我清()地记得:当年儿伴们在()阳()下时,趟过没()的小(),大家()笑着,()()哈哈地到达彼岸,踏上了乡间的()径。

这是一道充满暖意的试题。从纯语文的角度上说,这道题就是要求“选择合适的同音字写在相应的括号,组成词语”。但是,编题者设置了“小精灵”这样一个场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人了试题,成为试题中的一个角色,非常乐意地借助音节写出“同音字”。这些语言提炼于生活,传达着快乐,富有人文性。

(四)、创新题型,开放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我们的命题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考试的过程由知识的检测和巩固过程转向知识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才能全面、综合地测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知识的迁移。

作为导向的试题,就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把已有知识向未知迁移,相关的知识向课外迁移,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举一反三,才能充分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例6:“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人们都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请你至少写出2个能够反映这时人们心情的四字词语。

2、学科整合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渗透德育、社会知识、日常生活应用语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例7:算一算,这位老人多少岁?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遇一老人,甚为惊奇,便以此为便出一上联,纪晓岚对下联,请列出算式,算一算老人几岁。

乾隆: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

纪晓岚: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3、源于生活,拓宽视野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运用语文的快乐感,成就感。

例8:下列广告词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

A、神州行,我看行!B、蓝瓶的钙,好喝的钙 ....

C、先锋去屑洗发露,去屑先锋D、人靠衣装,美靠靓装 ......

广告语的意思让学生运用语文,培养语文意识,让学生感到语文在真实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学以致用,让读书伴随一生。我们在命题时,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的需要沟通,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时事,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

题例9:请你为学校草坪上的警示牌写一句话,提醒大家爱护草坪。

题例10:口语交际 :海南省要开发建设为国际旅游岛,请你从海南风景、海南风俗文化或特产中任选一项向客人介绍一下吧。

总之,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只有加大试卷命题改革的力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高考命题作文“眼界”写作分析及例文

作文题目:眼界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试题分析:

阅卷场对以“眼界”为题作文立意的介定: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开阔/大开~。

(一)这一作文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时代性很强。审题时,应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考生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二)“眼界”审题误区主要是对“眼界”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 下列情况属偏离题意:

(1)把“眼界”理解成一种观点、思想、立场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爱的眼界等等。

(2)弄不清眼界的含义,这是审题的一个关键问题。眼界只有宽狭之分,没有高低之别,把握不住这一点,就很难做到符合题意。不懂眼界的内涵,而只是用贴标签的方式把这个概念贴在事例上,这样的文章是不符合题意的。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审题立意方面

(1)本次作文从审题立意来看并不难,80%考生能做到符合题意,能正确理解“眼界”的含义,把立意定位在“放开眼界”“拓宽眼界”。在符合题意的作文中,不乏有立意高远的作文,如“眼界在广不在高,开阔的眼界,它能开启人们的智慧,锻造人们的品格”“只有大眼界,我们才能缩小自己无知的范围,实现自己的理想”“眼有界,心无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灵”“欲成大事者,必有大眼界”“不畏浮云遮眼界,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

(2)部分考生的作文基本符合题意,主要有:“我追求一种充满磨砺的、价值的、学问渊博的眼界”“打开心灵的窗户”“独具慧眼”“拓宽视野”等等。

(3)部分考生把握不住“眼界”的内涵。或把“眼界”理解为眼睛的界限,眼光,看问题的角度;或把“眼界”理解为一种观点、立场、思想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等;或者把“眼界”硬贴到事例上。等等。

(4)有些考生偏离题意甚至立意不高。如:真爱无限、用心体验、眼见为实、心灵的选择、人生要有追求、我眼中的世界、人生要缩小眼界(不辩证)、偏狭的眼界,等等。

(5)审题不认真。不少考生不以“眼界”为题,另立炉灶。

(二)选材用材方面

(1)考生大都能做到选择一定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典型而又新颖的材料,如: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申办奥运、比尔·盖茨的魄力、布鲁诺的眼界、林则徐的眼界、2007感动中国人物的眼界、甘罗的眼界、北大学生高明的眼界、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升空,等等。

(2)选材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与观点的结合缺乏有机的统一。材料叙述太长,分析不到位。有些作文只叙述罗列事例、没有自己的观点。

(三)文体结构方面

考生的文体结构意识比较强,阅卷中基本上没有发现文体方面四不象的作文。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能用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进行论证。但不少考生的作文存在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问题(可能因为时间不够)。

(四)语言方面

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通顺。但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流畅、有文采、有意蕴。语言概念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加修饰,生硬。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不重视平日作文语言训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不广,眼界狭窄。

优秀作文:

眼界

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我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点评:“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是本文的中心。充满思辩性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这也是本文立意的深刻之处。第三段袁术与拿破仑的对比,第四段江海与坎井、雷霆与乌雀形象的事例,第五段第六段对眼界的深刻思索,都充分体现了思辩性。全文层层深入,引证、例证、理论论证有机结合,闪耀着理性之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第三篇: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内蒙公考交流群:215483820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阳光灿烂大地宽广的草原上,即将展开2014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考试。有志于此的广大考生们此时也该收敛心神,踏上备考之旅了。在公务员考试路上,唯有吃透历年真题,把握真题特点与命题者的思维,而后加强对真题的实战演练,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08年以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2014内蒙古公务员申论考试,华图教育专家参考2007-2011年5年间的7套申论真题,为大家解析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的发展情况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一)主题集中于经济和社会

内蒙古申论的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始终没有超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生态方面。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次申论命题中,题材的倾向性较强,以社会主题和经济主题为主。

【命题趋势】

申论考试的题材选择无外乎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五方面,根据多省公务员考试和自主命题的不同,其题材也各有所异。浏览2007-2011的真题,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内蒙古自主命题的申论都偏重于社会主题,比如2007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2008年的“兰州牛肉面限价”、2009年上半年的“大学生村官”以及2011年的“扶贫工作”,都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更贴近百姓生活。而三次多省公务员考试的主题都更偏向于经济方面,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的考查更趋于宏观视角。2012可能自主命题,但又不排除多省公务员考试的可能,因此华图教育专家认为,从社会和经济两方面都极有可能进行考查。

但考生切忌掉以轻心,在平时复习时仍要全面掌握五大方面的各种主题,要以经济、社会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习。

(二)题量以

三、四道为主

从内蒙古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呈现三题模式与四题模式相互交替之势。2007年、2008年以及三次多省公务员考试的题目都是四道试题,而2009年上半年“大学生村官”以及最近一次的2011年“扶贫工作”这两套试卷分别出现了三道题的情况。

【命题趋势】

从全国各地的申论考试情况来看,四道申论试题属于主流的命题方式。内蒙古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较为稳定,通常是三道或四道,而四题的情况居多。

华图网校资料下载库:http://v.huatu.com/news/list_1999_1.html

内蒙公考交流群:215483820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华图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是四道题,按照正常速度和答题要求作答即可;如果试卷有三道题,每道题的分值便有所上升,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一不能偏题、二不能因字数不够而失分、三不能答案混乱,书写答案时要尽量逻辑清晰、要点全面、结构完整,保证每道题都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三)题型重概括和分析

归纳概括题的比重大于一般省考申论试题的分值比例。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内蒙古区考自主命题的试卷当中。以2007年为例:

【示例】假如上述给定的材料是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请你概括出“大学生自主就业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30分)

要求:归纳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500字。(2007·内蒙古·第一题)

内蒙古2007年考查的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主题,一共四道题目,上述示例是其中第一题,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常在四题试卷中归纳概括题的分值会在20分以下,但此题居然达到了30分,使得作文分数只占了35分。

另外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归纳概括试题倍受重视,综合分析也经常受之青睐。举两个例子:

【示例一】资料八用“尴尬”一词来形容兰州牛肉面“限价令”,从给定资料来看,这个“限价令”的尴尬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25分)(2008·内蒙古·第二题)

【示例二】就给定资料4中“大学生村官”易福被辞退一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不超过400字。(30分)(2009上半年·内蒙古·第二题)

【命题趋势】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归纳概括题和综合分析题的比重都是比较高的,因此考生要在备考过程中注意加强对这几种类型题目的训练和掌握,在分值较重的部分多投入些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题型就不必关注,考生们在多管齐下的同时有所擅长,才能增加更多的获胜希望。

(四)语言规定更细致

2011年的招录简章对试卷形式及答题语言做了明确的规定:

“笔试试卷提供蒙汉两种文字试卷,选择蒙古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蒙古文作答,选择汉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汉文作答;对同一科试卷出现两种以上文字的按零分处理。报考蒙汉兼通职位的考生,笔试必须选用蒙古文试卷并用蒙古文作答,面试时必须用汉语回答。对不按规定语言、文字答题的按零分处理。”

【华图提醒】

命题要求更明确、严格,考生要倍加注意自己语言的选择,答题时的语言务必符合规定要求,千万不要因一时马虎而导致出现零分的后果。

华图网校资料下载库:http://v.huatu.com/news/list_1999_1.html

第四篇: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的命题趋势及特点分析

2002年到2007年,我国进行了6次国家司法考试,共有19万考生通过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其中2007年有五万多人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为22.39%。那么2008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会有多少呢?考题的命题趋势如何?这恐怕是考生近期比较关心的问题。

在预测2008年司法考试命题趋势之前,我认为应该先了解一下司法考试命题的依据和程序。司法考试的命题依据是《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命题分为五个阶段:征题、审题、选题、定题、拼题。所谓征题,顾名思义就是征集司法考试试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以往的司法考试各科题库中抽取,一种是命题人或各高校、法律研究机构等出题。征题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第二个阶段是审题,对征集来的题目进行审查,看看是不是符合规定。审题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旬进行。第三个阶段是选题,从通过审查符合规定的题目中选取试题,司法考试的真题基本上从这个阶段就有了雏形,通过选题就把当年司法考试的大体基调定下来。没有被选为当年考试的试题会放在题库中作为今后司法考试的备选试题。第四个阶段是定题,由司法部及命题专家对选好的试题做最后确定,不排除在这个阶段会换一些题。在定题结束后,有司法考试标准试卷两倍的试题供拼题老师选择。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拼题,把定好的试题按照司法考试的试卷结构进行“拼装”,一般会拼两套试卷,一卷作为考试正选试卷,另外的一套作为备用试卷,在出现状况的时候替代正式试卷使用。

以上就是司法考试试题命题的依据和流程。从这个流程中看出,司法考试真题的侧重点在选题的时候就定下了基调,最终决定考试重点的就是拼题老师,故此我们可以从出题人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司法考试试题的考察趋势。下面我就每个科目的出题人和拼题人的基本情况,对2008年司法考试的命题趋势做一个预测。声明一句,本预测仅供参考,如有出入,纯属必然。

第一卷

第一卷考察的内容包括: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2008年是我国举行的第七次司法考试,从历次考试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司法考试卷一的命题越来越精确化和细致化,要求考生要准确识记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首先是法理学,法理学的拼题老师是舒国滢和高其才,从近几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的命题特点可以看出,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被案例化、实例化和应用化。题目是一个一个的小案例,通过案例去考察考生对基本的知识、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在卷一的150分当中,法理学的分值可以占到30分左右。而且在第四卷中会有一道大题纯考法理学,所以法理学的总分值会占到50分左右。舒国滢老师不仅是司法考试的命题和拼题老师,而且还是政法大学研究生考试的出题老师,他往往把法大研究生考试的题目直接搬到司法考试中,如06年最后一道论述题就是政法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的原题。可见司法考试法理学中有相当部分的试题是和政法大学研究生考试题是相同或相似的。所以考生可以把政法大学历年研究生考试法理学试题下载下来加以研习,作为复习的参考。

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的命题、拼题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赵晓耕老师。法制史是从03年司法考试才开始新增的内容,其命题特点是用一些小典故去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

其实法制史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所以考试一定要注意对历史重大事件的记忆,并且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学习法制史要在研读历年真题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尽可能多的掌握教材中给出的历史事件,中国法制史考察的对象是往往是“第一”或“之最”,而外国法制史考察的是对世界影响比较大的。

宪法学的拼题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焦洪昌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刘茂林。宪法学的司法考试试题难度不高,但是考的比较细,经常会在考生不太注意的地方出现考题,而且容易与国家事实政治联系在一起出题。2007年司法考试中第一次出现人权的问题,2008年恐怕人权还会作为宪法的考察对象,而且很可能和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结合起来考。宪法属于好学难考的学科,[法`律 教育^网 原创]一看觉得明白了,但是实际一做题可能就歇菜了,所以在战略上一定要重视它。建议考生在考试之前把宪法的法条看一遍。

经济法的命题和拼题老师和商法是一样的,北京大学的刘凯湘和政法大学的王卫国。经济法的重点是《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拍卖法》,这些法律都含有行政法的因素,因此在复习经济法的时候要用行政宏观调控的角度去把握这些法律的内容。2008年实行的《劳动合同法》也是司法考试的重点,但是分值并不会太高,估计会占5分左右,不过直接影响到的是《劳动法》,恐怕只会在劳动关系方面考察1-2分了。

国际公法的拼题老师是秦晓程老师,这位老师我比较陌生,只知道他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的。从近几年国际公法的命题特点来看,和法理学类似,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转化程小案例,并和时事政治联系到一起,所以请大家要关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国际法上的重要事件,尤其是中国对这些事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国际上不同意中国观点和做法,当然考试要以中国的做法为正确做法。

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命题老师一般是政法大学的张丽英老师和武汉大学的黄进老师,国际经济法的特点是把重点放在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术语上。国际经济法建议大家看一下老师的课件,结合历年试题,这样的效果比较好。国际经济法是一门难学易考的学科,因为一般的人在实践中很少接触国际经济法方面的案件,所以感觉比较抽象,正因为如此,国际经济法不会出偏题,只要大家认真研读教材,把教材吃透,得分是比较容易的。

国际私法的考点比较集中,试题重复率比较高,基本上可考的知识点往年都涉及到过,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研习国际私法的历年真题,此外要熟练掌握我国的国内法中关于国际私法的一些规定,如民法、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每年都会考到重复的题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得不了多少分,这就说明考生没有真正的认真研习真题。

法律职业道德的命题及拼题老师一般是王进喜、陈宜以及张晓维律师。法律职业道德看似非常容易,但是考试的时候很多考生往往得不到多少分,让人感觉这是拼题人故意和考生开玩笑。确实,拼题人容易在法律职业道德的试题中设置陷阱,如把司法实践中一些违法的做法设计成选项,因为考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这种做法,而且自然而然认为这种作为是错误的,所以在考试中就把生活中的一些做法选为正确答案,但是这就中计了。建议大家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法条,尤其是2007年新修订的《律师法》。

总结一下,卷一考察记忆性的内容比较多,所以一定要在考试前再读一遍教材,尽可能多的掌握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果真的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得高分还是不成问题的。有卷一

的高分打底,后三卷就会轻松不少。而且第一卷是司法考试的头炮,如果第一炮打响了,对考生后面的三场考试能起到非常大的振奋士气的作用。

[1][2]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新一轮国考即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复习已经开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今次国考申论的命题趋向以及复习重点。抓住命题趋势,就抓住了复习的方向;了解考试重点,才能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梳理了2000~2012年国考真题特点供大家参考,以帮助考生了解国考历年申论发展情况和命题趋势。

一、历年真题特点

(一)申论主题

根据国家公务员申论试卷的改革情况,可以将国考演变进程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9年采用统一试卷的形式,而从2010年起,国考试卷进行了全面改革,将省级与市级分开命题,试卷的主题亦有所不同。国考申论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但是从历年真题来看,又有明显的侧重点。

【中公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国考主题更偏重于经济领域,尤其是2003~2009年几乎都围绕经济问题而命题。宏观经济领域更是命题者的偏好所在,如“三农”问题、耕地保护等。

【中公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能够看到,从2010年以来国考申论的主题不再偏向经济,而是将视角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生态与文化建设领域,关注于如何实现经济与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另外,2010年以后省级与市级采用了两套试卷,其试卷主题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省级的主题选择趋于宏观,而市级相对而言更偏重于考查具体问题。

此外,近几年申论主题越加关注于精神文明领域,文化建设亦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侧重点之一。据此,我们也许可以洞察到国考主题选择的方向与趋势:申论主题的材料通常由某一或某些事件入手,而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论述和挖掘,以小处而观大局。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必须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国考申论所考的主题视角较为广阔,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深度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过于敏感具体、低层次、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以及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都不会成为国考申论命题的选择。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的关注点要尽量宏观些、全局些,以便对可能的申论主题有所了解,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才能沉稳应对千变万化的申论主题。

(二)给定材料

1.来源的广泛性

一般来讲申论的给定材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新闻报道、专家的著作以及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等。了解了这些,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材料来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浏览权威性、政治性较强报刊和网站,如《人民日报》、《南风窗》、人民网、新华网等,通过阅读和思考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时政热点,更重要的是培养提升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2.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国考的不断改革发展,申论材料也表现出形式的多样性。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表现特点,可以把几种常见的材料归结为政策文件型、理论分析型、事件阐述型、采访记录型、数据列举型和图表解释型六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懂得区分这些材料类型,学会从不同的材料类型中挖掘对作答最有帮助的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