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案是一种相对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精心预设的较为完美的活动流程。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凭证,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六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知识点(本站推荐)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我们能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4、物质变化一般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大类。化学变化:既改变形态和大小又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化:只改变形态和大小,不产生新的物质。
5、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再滴上柠檬汁,蓝色消失。因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中和。柠檬汁的好处:消脂肪、助消化、美白肌肤、滋润肺腑。
6、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米饭、马铃薯、芋头、麦、南瓜等。不含淀粉的食物:鸡蛋、白菜、梨、苹果、青菜。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现象:有气泡产生,小苏打少了,白醋的酸味淡了。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会使火柴熄灭。
8、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
10、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同时浅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逐渐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1、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第二篇:六下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习作教案
【作文要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广大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风民俗。请你利用课外阅读、调查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多种方法调查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并加以整理。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写完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修改。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做到民俗特点突出。 4.作文要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种风俗,或者有着纪念意义。谁知道在我们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课文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就是北京人的节日民俗。详略的写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说明。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先写了出来,接着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一)要指导小朋友观察和体验节日的民俗特点的具体方法
(1)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有什么样的活动
(2)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民俗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
(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是注意场面的描写:
一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四是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作文指导
。
1、编写提纲
2、写好作文草稿之后,小组相互品读,进一步修改、完善,再誊写作文!
五、佳作赏析
第三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一
课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3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悟地球的奉献
1,教师可给学生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2,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
(3)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
(4)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
(5)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3,还可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对上面提到的资源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第二课的教学做铺垫. (1)有哪些资源除了直接给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的材料外,还具有生态价值
(2)有哪些资源是用一点就少一点的
活动二 论证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
1,活动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其它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发给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能否找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1)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状况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2)如果学生还提到其它星球,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其他一两个星球的基本状况,如果学生对其他星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感兴趣或存在疑问的话,可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展开辩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以为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呢
(1)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法,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2)教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的相关情况. 4,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的感想,教师加以总结. 活动三 为地球的健康把脉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班,各组从"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地区可将"资料库"中的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 2,指导学生设计表格,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 资源名称 减少情况 减少原因 减少后果 森林 水 石油 煤 …… 生活环境 污染情况 污染原因 污染后果 大气 水 土壤 ……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设计和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 活动四 专科门诊―――人口科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24页的漫画,思考以下问题. (1)漫画中有些什么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
(2)漫画的主题是什么 漫画中表现的问题是什么 请为漫画取一个名字. (3)凭借你的想象,给漫画中"地球"和"人"各配上一句台词,并加以解释. 2,让调查人口的小组在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使全班学生对世界和中国的人口状况及其带来的问题有一初步印象.然后,教师可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贴有漫画的白纸,让学生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分组在漫画周围写下他们想问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把漫画中的人和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即认识到人口过多与地球不堪重负之简的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思考人口过多使地球压力过大,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3,组织各小组把他们的讨论结果贴在黑板上,教师总结归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 人口―――――住房―――――拥挤 人口―――――交通―――――…… 人口―――――粮食―――――……; 4,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因人口过快增长而造成的各种问题绘制成漫画.然后,把学生绘制的漫画和他们收集到的漫画在全班展示,并让制作人对漫画做出解释. 活动五 专科门诊―――资源科
1,展示教材第25页的图片和师生收集到的有关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神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图片或漫画. 2,让每组学生选择其中的三幅照片或漫画(分别体现人类破坏资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三个方面),先在组内讨论. (1)当你看到这些照片或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
(2)可结合"资料库"中数据和文字资料来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说明. 3,让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破坏与短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活动六 专科门诊―――环境科
1,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几组对比鲜明的图片: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漂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
2,让各学习小组负责一组图片,围绕图片展开讨论.小组内部的成员再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另一部分人生活的在受污染的环境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的生存环境,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 (1)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分别描述他们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2)让学生交换照片(交换生活环境),再说说此时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3,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当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组织调查环境的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 4,教师可参考"资料库"中的材料,朗诵"寂静的春天"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其带来的后果. 活动七 地球和人类的对话
1,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变挤","变穷""变脏"的三个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三大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刻感受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人类和地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2,对缓和人地之间的矛盾,二者需要沟通与对话.为了让碧水蓝天重返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展开一次人地之间的大对话.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人类和地球,互相给对方写信. 3,结合教材上的世界环保节日开展活动. (1)说一说设立这些节日的目的以及今年这些环境节日的主题. (2)为其中的某个节日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其含义.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给与人类的: 人类给与地球的: 结论: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寂静的春天》片段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的环境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华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沿着小路上长的月桂树,荚 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月悦神怡.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出露于雪层之上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啄食.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还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道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诉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测.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个小时内死去.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 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觅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第四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
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和图片,制作成展板或宣传小报.教师将"资料库"中的资料和案例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资料进行专题研讨. 活动一 地震灾害
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示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 2,中国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中国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 (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3,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震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 洪水灾害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教师参考"资料库"和教材,还可以借助录像或图片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过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展示教材第39页的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上提到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三 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
1,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存在着哪些自然灾害,其中频繁发生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教师确定其中某几种灾害作为学生调查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担任组长.根据教材第40页的调查提纲,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哪种灾害 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危害有哪些 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措施
(2)确定调查方法和组内的分工合作.谁负责访问 谁负责查找图片和文字资料 谁负责到实地进行考察
(3)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填写调查表. 灾害调查组调查表 组长: 组员: 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 调查结果 我们的思考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调查报告,教师加以总结. 活动四 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
1,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预报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手段. (1)古代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2)有哪些预防预报自然灾害的高科技手段
(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了哪些预测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谚语
2,在出示教材第43页的照片之后,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提出讨论话题:你怎样看待自然灾害 让学生通过讨论懂得自然灾害虽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预测,,预测自然灾害,以减少灾害损失. 活动五 灾害中的自救
1,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当地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创设情景,设计演练内容. (1)如果预报将有地震或洪水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层里,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这时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马路上,这时你该怎么办
(3)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袭来,你和家人应怎样躲避洪水
(4)如果不幸被洪水围困,你会想出什么方法来救或保住性命 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时你应该怎样做
2,除了展示教材第44~45页的图片外,教师还可以参考"资料库"补充相关资料. 3,提出讨论话题:面对自然灾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还必须具备什么心理品质 为什么 说说你知道的实例. 4,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提示制作一本《灾害自救手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制作"灾害自救演示文稿"或"灾害自救专题网页",并在校园网上发表. 活动六 灾难中见真情
1,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参加或接受救助的情况. (1)当你和周边的人在为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的人们捐款捐物时,你有什么感受 当灾区人们收到你们的捐助时,他们的心情和感受会怎样
(2)当你收到别人的捐助时,你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 他人的捐助给你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当灾害发生时,可以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与支持.如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问候,人民解放军英勇抗灾,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普通老百姓的捐助,国际组织的救助. 3,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内外救助的情况及感人事例.教师补充介绍有关国际红十字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这一国际组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教师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虽然自然灾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预测或预防它们,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 板书设计:
第五篇: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3、认识岩石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常见的岩石,在实验中发现岩石的基本特征。
2、能够记录观察岩石的结果,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3、培养合作探究,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
4、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本盒。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盘子、岩石图片。
学生准备:课下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并整理有关岩石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观察岩石
师:地球表面是岩石构成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几乎都可以找到岩石 ,我们一起看一看岩石藏在哪里?(出示岩石图片)
交流: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岩石?你课下收集得岩石是在哪里找到的?
二、挑一挑哪些是岩石,说一说生活中岩石的用途
师: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吗?(岩石)
师:只不过今天研究的岩石被老师不小心和其他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了,能把岩石挑出来吗?
生挑岩石并说明理由 岩石属于自然界沉积的物体,煤是岩石。 三:通过实验观察岩石的特征
生活中的岩石种类繁多,各有特色。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地球表面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藏。今天我们就学习地质学家的样子来认识岩石。
同学们想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怎么研究?请各小组商量一下,把研究的方法写在“观察记录”上。
学生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研究岩石哪方面的问题?准备怎么研究? (桌面上准备锤子、小刀、放大镜、铜钥匙等) 温馨提示:
1、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弄破手指
2、用稀盐酸时应注意不要滴在衣服和皮肤上,因为稀盐酸有腐蚀性,会腐蚀皮肤,一旦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马上用清水冲洗。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试验结果
小结:研究岩石不能只看表面,需要研究新断面。在新断面上用小刀、铜钥匙、指甲刻画,观察痕迹可以判断它的软硬。
四、练习给岩石分类
刚才我们研究了岩石的不少特点,那你们能根据研究给收集来的岩石按硬度进行分类吗?
学生练习分类 交流分类结果及依据
交流:你们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五、课堂小结
关于岩石的研究活动,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岩石的特征,取得了不少发现和成果。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下进行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分别用来做什么?你知道是哪种岩石吗?
板书设计
认识岩石
形状、颜色(看) 文理粗细(摸、用放大镜观察)
硬度(敲打、刻画)
遇酸的反应(是否冒泡)
虎滩中心小学 胡永梅 陈学玉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供学生欣赏。
2、交流: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 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 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 学生交流
4、各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为了制作出更加丰富的标本,请小组间进行交换补充。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小组内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学生讨论、交流
3、 出示岩石百宝箱,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交流制作方法
4、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 展示各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开岩石博览会。
2、 学生进行展示并介绍。(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第五课《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 2.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教科书虽然没有做文字说明,但以金字塔画面蕴涵了探究岩石的用途及岩石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联系,并提示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的主题为课堂探究做资料和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拓展活动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
导入新课:
1 提问: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那么岩石在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课件出示:岩石的各种作用的图片。 探索活动:
1 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包括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结果,生活、学习用品,所用岩石、矿物等。
2 关于岩石的用途,我们知道多少?交流一下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交流。
(2)应道学生分析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记录。 (3)小组汇报交流,资源共享。 3 师生小结。
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3)岩石可以雕刻各种工艺品。 (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自由活动:
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拓展活动:
调查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第六课《岩石的风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岩石的模样
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三、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3、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4、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四、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了解风化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课外拓展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围绕本课专题内容专门制作的网站,为各小组提供信息资料卡,关于岩石用途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
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