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第一篇: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关于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胡晓腾
管理学院自考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
指导教师:张明川
摘
要:眉山市,古称眉州,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美誉,被称为“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道教圣地、长寿之邦”。面对新世纪,眉山如何认清资源,瞄准市场,扬长避短,找准角度,发展特色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眉山市;旅游业;发展
一、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眉山市旅游交通环境和旅游景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眉山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呈上升趋势。
目前,眉山市有各类景区景点达100余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形成了以东坡文化、长寿文化、竹文化等代表的多种文化特色旅游,以三苏祠、彭祖山、黑龙滩、瓦屋山、槽渔滩等为精品景点的旅游资源,同时,眉山市位于成乐黄金旅游线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地吸引着广大旅游者的到来,据统计,2006年全市接待各类游客507.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4亿元。旅游收入量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均有提升,旅游接待条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但是,眉山的旅游业与省内以人文旅游著名的武侯祠,以自然景观著名的乐山、峨眉、九寨黄龙等旅游地区相比,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问题,无论是景区设施建设、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都无法与这些景区景点相比。随着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环境的高要求以及对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眉山旅游业要实现从过境游到目的地的转变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二、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 区位交通优势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核心层,距成都60公里,行程只需要40分钟,距双流国际机场55公里,只需30分钟。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经立项,正在设计中的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峨眉山轻轨铁路建成后,眉山到成都仅需要15-18分钟。市内由高等级公路形成一横三纵交通骨架,从各县到市区只需半个小时。 2. 旅游资源优势
眉山名胜众多,所辖五县一区,均有各具特色、品位颇高的风景名胜资源,东有融湖光山色于一体、享有“成都后花园”美誉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仁寿黑龙滩;西有跻身“国家森林公园十佳”的洪雅瓦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和丹棱龙鹄山大雅堂;南有“川南第一山”青神中岩寺、平羌小三峡;北有长寿文化之乡彭山彭祖仙女山和彭祖长寿城;中有历史文化名城“三苏故里”眉山,有驰名中外的三苏博物馆;有史称蜀中三大道观之一的蟆颐观,也有眉山地区旅游局直接负责开发的4500亩东坡湖旅游区;还有众多尚处开发初级阶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眉山旅游文化厚重。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德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和创业精神,为旅游提供了文化内涵,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历届眉山东坡文化节,彭山彭祖寿星节、洪雅台会、青神竹编艺术节、丹棱唢呐艺术节及老峨山游山文化经贸会等,均有声有色,享誉巴蜀,名扬海外。
眉山历史上人杰辈出,留下丰富的人文资源。古代有西晋文学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苏氏三父子、著名宰相何栗、虞允文,著名史学家李焘父子,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一的彭端淑,现代有著名地质学家梁津和一代地质大师、新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有长安画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梵高”、“画坛怪杰”的石鲁和中国著名书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冯建吴。他们的历史功绩和文物遗迹,为眉山旅游开发提供了珍贵资源。 3. 潜在客源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随着眉山产业的调整、资源的优化组合,人口密度的增加,以人文历史游览、景区观光、美食文化为主的主题旅游度假线路的打造与推出,将在眉山市增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在原有的客源基础上将会增加境内外的商务客以及团队、会议客人、自驾游客人。为眉山市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 旅游特色各异,但发展速度缓慢
六县的旅游资源都各具其鲜明的特色,如彭祖仙女山的长寿文化、瓦屋山的原始古朴、黑龙滩的湖光山色、中岩寺的林泉佳境、眉山的三苏遗风等。尤其是这些景区景点的山与山、水与水、风格各异,风情万般,雷同性小,差异性大,可游性强。但过去开发进度明显滞后于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2. 景区初具规模,但开发缺乏深度
多数景区主要是观光和宗教旅游,度假旅游和游乐设施开发不够,加之旅游线路安排不合理,游客走马观花,停留时间短,削弱了景区的吸引力,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开发潜力很大,但投入明显不足
现有景区和新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一直没有稳定可靠的投资渠道,致使景区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眉山建区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4. 旅游业大有可为,但管理体制不顺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涉及行业和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结合机构改革,理顺旅游体制,已势在必行。 5. 旅游线路散乱。
区域内现只具备人文和少数自然景观旅游线路,相对单一,散乱。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 政策:四川省旅游局决心“重振四川旅游业”,同时将四川省的客源市场做了重新的定位——“强化境内,推动境外;重点周边,确保省内”。眉山市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 资金方面:从眉山市旅游大变样动员大会上获悉,全市将做好银行融资,加大旅游投入,确保投资25亿元以上。在基础设施上会有质的飞跃。对于接待游客有了更好的条件。
(四)威胁分析(Threat)
1. 主题打造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过去的主题迎合不了现在人的需求,没有好的主题将吸引不了客户资源。
2. 路线内容丰富化的艰难:路线的运作难度大,需要旅游局、旅行社及推广公司携手创建。
3. 自驾游客人的喜好很难把握:要满足他们在自驾旅行的乐趣,需要有独特的主题和吸引力点子。
三、眉山市旅游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切实抓住新建地区的大好机遇和成都大城市消费市场不断扩张的机会,面向成都,背靠乐山,紧扣休闲度假旅游这一主题,以眉山城为中心,瓦屋山为龙头,长寿文化、三苏文化为主线,彭祖仙女山、黑龙滩、槽渔滩、中岩寺、龙鹄山大雅堂景区为重点,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为要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育全民大旅游观念,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构建六大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成都的休闲度假中心、会议旅游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二)抓紧、抓好旅游重大建设项目 1. 大力改善公路交通条件
(1)完成交通干线新建设工程。新建成乐高速公路眉山段,改建省道106线洪雅-丹棱-眉山-仁寿段为高等级快速通道和连通彭山-眉山-青神的南北干道,形成以眉山为中心的十安辐射交通干线,并改造丹棱至蒲江公路。1998年开工,2001年前完成。
(2) 新建黑龙滩环湖西路,全长14.6公里,向北接国道213线,向南接眉仁快速通道,串联沿途景点,使成都游客行车60公里即可到达库区,加之成都人民南路延伸直抵华阳以及眉仁路建成高速通道,使黑龙滩既与成都融为一体,又与乐山、峨眉山和眉山构成环状旅游热线。1999年动工,2002年竣工。
(3) 扩建彭山东口镇至仁寿黑龙滩公路,改造彭山江口镇-黄丰镇-仁寿县里仁乡-杨柳乡公路约20公里,连通仙女山至黑龙滩,形成仙女山-黑龙滩-三苏祠旅游环线。
(4) 打通张场镇经老峨山至顺(龙)马(岭)公路。使老峨山风景区与雅安百丈湖、蒙顶山风景区连通。1999年动工,2001年完成。
3、大力加速眉山新城建设
(1) 制定实施眉山新城规划。一是按历史文化名城和花园式城市修订城区建设规划,二是按建成眉山地区游客接待中心的要求,1997年开始规划、征地、拆迁、建设,用5-8年时间,把眉山新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旅游特色显著的新兴城市。
(2) 集中力量抓好眉山地区东坡湖旅游经济区。地区旅游局负责开发,面积约4500亩,是眉山新城区组成部分。1999年完成规划、征地和部分项目启动工作;计划新建园林别墅式三星级酒店、游乐园、水上运动中心各一个。要求2001年整个旅游区初见概貌,2002年初具规模,2005年,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为实现眉山成为旅游特色显著城市的目标,挥主导作用。 (3) 新建眉州国际大酒店。按三星标准建成地区的接待中心。第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1999年动工,2000年投入运营。
3、 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工程
(1) 建设彭祖山庄项目,包括新建功夫茶房、川茶馆、汉代一条街、长寿乐园、完善仙女湖度假区一期工程。2002年前初步完成。
(2) 加速黑龙滩国家水利旅游区开发建设。抓好“三馆四园五中心”(即黑龙滩水库览馆、仁寿名人纪念馆、珍稀水族馆、八仙群岛动物园、水上体育游乐中心、蟠龙岛游乐中心、大坝度假娱乐会议中心、翠屏谷别墅中心、仁寿名优特新产品旅游商贸中心)建设。1999年动工,2002年初步完成。
(3) 加速青神旅游片建设。完善中岩寺景区建设,修建临江民风民俗一条街,充实竹艺城博览内容,加速平羌小三峡开发;修建青神“瑞草东坡夫人故居――宋城”、瑞峰大营坳国际畜牧观光旅游场、瑞峰汉岩墓博物馆。上述项目1998年开始运作,2005年初步完成。
(4) 扩建丹棱龙鹄山文化旅游区。将大雅堂迁建于龙鹄山,形成整体优势。1999年动工,2001年前完成主体工程。
四、未来五年眉山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辞“旧”迎“新”之际,《眉山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即将出炉。未来五年,眉山旅游蓝图这样描绘:
“十二五”期间,眉山将围绕构建眉山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形成旅游纵横两带,辐射三条精品线路,构建四大国家级旅游目的地,打造十大旅游产业园区,对接川南与成乐旅游线,融入成都一体发展,成为成都“田园城市”中的“后花园”休闲度假区,进入旅游经济强市系列。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眉山市中心城区将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旅游中心城市,从交通枢纽、旅游服务功能、集散功能、信息中心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五方面进行完善,形成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都市旅游区;纵向沿岷江两岸打造岷江水文化体验带和横向省道106线打造乡村旅游带;依托“城南养生度假旅游线”、“成——眉——乐旅游线”、“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环线”,将眉山的旅游资源整合到精品线路上去,实现区域合作发展,获得更多支持与发展条件;构建“城南„养生休闲‟”、“瓦屋山——七里坪„生态度假‟”、“东坡故里„文化体验‟”、“岷江东岸„乡村旅游‟”四大旅游目的地,以线路统筹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最终成为四川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依据《眉山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四大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10个旅游产业园区、9个农业产业园区、19个农业观光园区,提升旅游业总体效益,迎合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眉山将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个,AAA级旅游景区13个,新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申评5星级以上星级宾馆5家,3星或4星级宾馆12家,重点扶持旅行社8家,到2015年末,眉山市年接待游客将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五、结语
根据上述对眉山市现有状况、客源市场、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以及其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规划。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眉山市旅游将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依托眉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一条具有观赏、娱乐、体验、文化传播特色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和旅游线路,从而带动眉山市的建设,加快城市发展进程。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又一旅游亮点,同时成为眉山市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作者的水平和相关资料有限,在对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对眉山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够详尽。二是在对未来绵眉山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只提出了指导性的对策建议,没有针对具体旅游目的地发展提出较为完整的策略,这需要在具体操作时做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眉山市旅游信息网:http:///. [2]四川省旅游政务网:http:///web/. [3]张维亚.赵昭,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杨振之.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5]冯明义,孟悦.旅游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 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必须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城市转型战略。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速形成“两核带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两核:市区城市休闲核心;鲁山山水观光、康体养生、山地度假核心。两翼:叶县、舞钢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以“两核”的率先发展带动“两翼”的快速发展,形成全市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回过头来看, 旅游业可圈可点的项目不多、可玩可游的景点不多,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游客也吸引不了,从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不是很肯定,意见颇多。下面,我们代表XXXX,在此就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专题发言。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域规划跟进不够。
近年来,我市虽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没有相配套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缺少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存在个别景区虽着手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规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先的规划成了摆设,现有的景点“缺胳膊断腿”。
个性特色不够鲜明。
我市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却没有一处叫得响的品牌特色或个性线路,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模糊,老的业态缺少亮点,新的业态没有突破。在开发上,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随意性大,没有个性特色,形不成群体优势。另外,在自我完善上,隔靴搔痒,不敢向病处动刀,亦步亦趋。就接待游客而言,很多景区没有接待中心和停车场,不要说承接外来游客了,就连本地游客也难以承接。
机制障碍没有消除。
从现状来看,目前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格局还未形成比如,在个别景点的开发由乡镇操作,不仅财力投入有限,而且也难以从全市的角度谋划。另外,从面上讲,我市虽有旅游管理机构,但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景点开发上,寺庙归宗教局管、 绿化归园林局管、景区归镇上管,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一些部门职能交叉,强调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强化规划牵动,规范持续发展。强化“发展旅游,规划先行”的理念,突出规划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启动与《平顶山市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强化项目带动,打造精品景区。加强旅游项目的谋划,将旅游工作落实到项目上,以旅游项目为抓手,做好融资、建设、推介等一系列工作,做一个成一个,使我市的旅游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城市核心以新城区大香山、白龟湖和沙河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城市休闲区,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旅游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都市旅游形象;鲁山核心以“山、佛、汤”特色优势资源为基础,全面整合辖区旅游景区和资源,加大旅游项目推进力度,尽快形成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叶舞板块围绕生态观光和山水度假主题,开发滨水度假、水上运动、森林养生等旅游产品,围绕文化观光和盐浴特色,开发文化休闲旅游区;宝郏板块以特色文化和民俗文 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丰富文化景区的游览内容,提升观赏性和参与性,形成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
强化融合联动,提升内涵品质。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认真研究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点、融合点,推动旅游与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养生、农业、工业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以演艺、娱乐、美食、温泉、养生、工农业观光为主体的旅游精品项目。如重点抓好旅游项目建设中特色文化的融入及体现,利用曲艺、魔术等富有我市文化特色和游客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出台旅游商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引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要素,体现旅游功能,满足游客需求,以市城区为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输出和接待网络,创造条件建立与客源地城市的互联。
强化宣传拉动,树立外部形象。着力提高宣传推介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始终坚持政府宣传形象与企业营销产品的方式不动摇,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市场拓展机制,充分利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歌舞等媒介,广泛宣传推介全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拍摄富有平顶山文化旅游特色的微电影等影视作品,在重点客源地举办推介会,举办平顶山生态旅游节, 分片区设立旅游办事处,邀请媒体和线路代理商赴平考察宣传等方式强化宣传力度。
保障措施
全面落实《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奖励措施,继续实行地接奖励,切实调动旅行社组团来平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对新评定的3A级以上景点、星级酒店、商务酒店、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专项补助景点的奖励政策;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校企合作,把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市政府建立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协调调度机制、考核奖惩制度,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对各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目标。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对旅游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检查。
(五)突出基础设施,尽快拾遗补缺。
在推进机制创新的同时,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抓手,加大对景区环境的整治力度。比如景区游客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完善上,出手要快、动作要实,“不能光打雷不下雨”,特别是要解决国家三A四A级景区的XXXX问题,可作为长远规划同时建议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彰显生态特色。此外,在景区外环境整治上,加大推进力度,对山坡垦荒、山坡私坟、 林地种养,逐一整治、清理,及早搬迁,还景区的本来面目,促进景区开发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黄山市旅游规划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黄山旅游区;旅游业;旅游开发;旅游规划
1 引言
通过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黄山旅游区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功能多样性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2 黄山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资源分析
黄山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址公园。
图1-1显示,自1988年以来,黄山市旅游接待人次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内游客人次的变化。图1-2反映了1978-2003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海外游客量的变化。可以看出,黄山游客量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其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10年基本处于稳步上升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黄山旅
1 游区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徘徊波动;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旅游发展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黄山风景区开发管理逐步完善,其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强,黄山市的游客接待量开始进入快速增加阶段,尽管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严重的SARS疫情,使游客接待量在短期内跌入低谷,但紧接着的迅速反弹说明,人们的出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从1997年2001年,黄山市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安徽省的增长变化速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黄山市在安徽省国际旅游接待量上常年占据三分之二左右的比重,并且在安徽省国内旅游接待量的比重也比较稳定。此外,在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指标上,黄山市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可以认为,黄山市在旅游接待量上的发展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对安徽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些年来,黄山市景区开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旅游产品。1996年黄山风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国景区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的先河。实践证明,黄山风景区在我国遗产保护开发管理的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并引起了世界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山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黄山风景区首届梅丽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这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项,全世界仅有3个得主,中国唯黄山享此荣誉。2004年2月,黄山又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址公园”称号,成为中国唯一的“三冠王”精品景区。
黄山旅游区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景区的高水平发展。2000年西递、宏村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黄山旅游的又一新的增长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已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成为国内生态旅游开发的又一成功典范;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一批景点正在迈向精品景区的行列,黄山旅游产品开发正呈现出星月争辉的良好局面。
3 黄山旅游区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1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良
黄山旅游区资源整体品位高、知名度高、集聚效应强,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在空间上落实。从黄山市目前的资源结构和质量来看,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从世界遗产看,黄山市作为一个拥有两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在全国独一无二。从国家旅游资源来看,黄山市每平均不到600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国家级旅游资源,已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潜在开发的富矿区。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本地资源具有的强大吸引力仍将是黄山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2旅游市场号召力强,增长潜力大
黄山市因为拥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出游欲望。在黄山旅游区本身更加积极融入华东旅游市场并继续推向全国旅游市场,且通过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口岸城市开始面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旅游市场之后,其以两项世界遗产为代表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将发挥更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1.3区位优良,政策上得到有力支持
黄山市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安徽省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空间意义。此外,黄山市作为一个区域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与赣北、苏南、浙北等旅游区在空间紧密衔接,同时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旅游节 2 点,也能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三峡、鄂北东、湘西北等旅游区之间产生互补客流。以上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为黄山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政策优势,并将成为黄山市旅游继续发展的外部支持力量。
2劣势分析
2.1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旅游形象存在缺陷
黄山市目前仍处于黄山风景名胜区一统天下的状况,皖南古村落的开发紧随其后,但很多景区、景点的发展并没有对黄山整体旅游产品体系作出贡献。黄山风景名胜区、皖南古村落目前只能提供观光旅游产品,尚无法提供更多的产品如度假旅游、会议商务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有一拥而上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同质旅游产品集聚过密,低层次开发、简单模仿现象已经出现,无法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强大吸引力,这都反映了黄山市旅游发展在产品体系工作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2.2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低,高速增长下掩盖的弊端开始显现
黄山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综合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除了景点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等旅游服务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恶行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此外,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采取了降低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的办法,导致游客体验下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口碑的传播,使目的地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乏力。
2.3主要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对于黄山风景区而言,由于其主要观光点集中在几个主峰的观景平台,登山道长度有限,在旅游旺季超载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既降低了旅游体验,又容易造成危险。这种超载运行已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单纯地通过索道和登山道等景区游览道路系统建设难以大幅度提高黄山的游客容量,也很难借此吸引更多游客并将其分流到其他景区。类似游客容量管理方面的不足,将是摆在黄山市旅游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实践难题。
2.4城市经济整体欠发达,旅游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需要各方资源的不断投入。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期盼黄山市城市经济对旅游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还需要较长时间。总体而言,黄山市目前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商业发育水平低,导致商务市场和本地市场缺位,无法给旅游提供更大的支持,城市建设水平限制了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
3机遇分析
3.1区域旅游合作大环境的形成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及其空间范围拓展将加大黄山市与各城市的合作发展力度,“15+1”合作宣言有利于黄山市融入长三角;黄山市与上海、南京、上饶、武夷山、鹰潭等城市的双边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相互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安徽省的“两山一湖”战略实施对促进黄山和池州的合作,对带动安徽省和苏浙沪地区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2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带来新的发展局面
由于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旅游的空间距离实际上在缩小,大区域的旅游合作可以共享市场、丰富产品、提高吸引力、所以很多成熟景区、景点、旅游城市正在走大区域合作道路,同时加强区域内部的资源和产品整合。黄山市作为我国旅游和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面临旅游业二次发展问题,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区域间
3 的联合和区域内的整合,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具体而言:合铜黄高速的贯通将影响黄山市与省内城市的空间关系,区域旅游线路联动开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景德镇至黄山的三条公路修建将加大两者的合作;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将有助于黄山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合,尤其是与上海、杭州等的联合;徽杭高速的通车有助于黄山与杭州的合作发展,同时要求黄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3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给黄山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
从游客空间尺度以及目的地选择行为上看,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有五类:一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国际游客;二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大尺度国内游客,这两类游客的增长对提升黄山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三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国际游客;四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大尺度国内游客;五是区域内中小尺度游客。从对黄山市的区域旅游竞争环境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第一类游客量的增长比较困难,第二类游客量可能会有小幅增长,而后三类游客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很有可能成为市场主体。
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分析,观光游客在黄山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缩短,游客总的平均停留时间视度假、会议等其它旅游产品效果而定。现代游客行为,多表现为出行次数增多而在某一地停留时间缩短的趋势,这是由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益原则决定的。具体到黄山来看,未来黄山旅游市场的主体来自近中程客源地,同时发达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在区域内流动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大幅下降,游客流动的速率和频率都会进一步加快,一日游游客的比重将会上升。
4威胁分析
4.1客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黄山市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圈的趋势不可改变,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 ,以及个城市旅游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黄山市旅游相对竞争地位,进而对黄山市旅游下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区域旅游体系中,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世界性大都市,其目的地综合竞争力远非黄山市所能及,而杭州在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口岸建设、旅游业规模、效益等方面将给黄山市造成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化竞争为合作,借助上海、杭州国际性旅游城市地位和国际游客主要入境口岸优势,打造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是黄山提升国家旅游目的地地位,提升目的地国家竞争力的选择之一。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黄山市国际游客会不会因为这一线路而大幅增加;第二,黄山市目的地竞争优势会不会因此而得到提升。“名城、名湖、名山”旅游产品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能自动得到提升。如果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黄山市迟迟不能增加自身竞争力,机遇就有可能演变为威胁,最终使黄山成为“名城、名湖、名山”的附属品而被边缘化。
4.2缺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划指导和法规约束
黄山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永远是黄山旅游的生命线。然而,目前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仍然面临3个方面的威胁:第一,管理不善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对游客容量控制的不力、对游客行为监管和教育的不力、对人为和自然灾害的预防不到位,都可能直接损害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旅游价值;第二,法规缺位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一些旅游资源是承包式开发,但开发商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强力的法规约束,导致出现资源破坏问题之后无法及时纠正和补救;第三,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在市场前景不
4 明、竞争对手过强的情况下,一些旅游资源并不适合用于近期的开发,强行开发之后经营效益奇差,反过来影响了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5小结: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黄山旅游的发展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下:由于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巨大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现实和潜在游客,从而形成高额的资源垄断利润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冲动,使得旅游产业投资建设、加强管理、效益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提升的内在激励也由于景点开发高利润而缺失。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目的地旅游业整体素质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速度缓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目的地相对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旅游开发的效益也徘徊不前。
4 黄山旅游区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1黄山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
1.1总体目标
﹡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
﹡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典范城市
1.2阶段目标
1.2.1近中期目标
从旅游产业角度,黄山市将统一认识,从以本地供给为主导的资源型目的地,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服务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黄山—“两山一湖”—皖南—安徽省这样一个递进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其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 从城市体系角度看,黄山市成为皖南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借新一轮旅游发展的契机,完善自身的城市设施和功能,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区域发展看,黄山市将成为安徽对外开放和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形象,通过黄山这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和市场。
黄山市将实现“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目标,顺路融入“15+1”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基本实现资源优势向综合优势的转化,培育起较强的客源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之一。
1.2.2远期目标
旅游业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积极带动黄山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黄山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保持和提高黄山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使黄山市成为国内、国际经典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增强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得到最佳的旅游体验。
通过旅游发展有效的保护和优化黄山市的遗产资源,确保黄山市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承。 黄山市将彻底实现成为“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5 的典范城市”的目标。
2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标志着我们对发展观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于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规划中。 (如下图)
根据以上目标设定和SWOT分析,确定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目的地综合竞争力,建设中国旅游大市和强市。
第四篇: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2007年,巅峰智业完成了受黄山市政府的委托而进行的对安徽省黄山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涵盖黄山市行政区划范围。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共147.56万总人口。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核心资源包含了屯溪茶场、山旮旯农庄、山乡农家综合住宿接待、渔家乐、西递、宏村古村落、齐云山景区综合住宿接待、太平湖综合旅游接待服务。
核心命题是借助黄山品牌,依托节点城镇群,通过古徽州特色文化与乡村的复合嫁接,构建乡村深度休闲游憩群落,推动黄山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发展定位于构建以徽文化为灵魂,集修学考察、观光采风、游览游憩、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以主题乡村群落为主要载体的度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象口号为黄山乡村·意境田园。核心创意包括:
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构建“7112”开放式空间格局,7个旅游发展片区、1条旅游发展带、1个资源战略储备区、2条旅游合作廊道。
创新产品体系:以主题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功能为主题产品线索,构建综合接待服务村落、主题观光游览村落、徽文化深度体验村落、深度生态游憩村落、田园采摘游憩村落、民俗技艺主题体验村落、康体养生保健主题村落等七类主题乡村系列。
创新运作模式:重点按照资源特点将乡村旅游划分为景区辐射型、古村聚落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特色产业型四种类型,分别对其开发模式进行独立设计。
亮点项目包括:
仗鼓禅茶体验村——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休闲体验为主,以茶园休闲度假、公务会议接待为战略培养方向,集休闲度假与清心、修身于一体的,颇具乡土气息的茶文化展示与体验片区,茶主题体验文化村落,生动鲜活的黄山茶文化展示基地。
徽州婚庆主题村——以徽文化主题特色婚庆为核心,以其它喜庆活动为补充的深度体验型主题村。争取成为长三角最具魅力、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古典婚庆举办地,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喜庆主题村。
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以西递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观光游览市场为先导,以中高端深度休闲游憩度假市场为培育重点。打造生动、鲜活的中国徽商文化深度体验村落。 菊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以观光游览、农家特色餐饮为先导,以休闲度假、美容康体旅游为重点发展方向的菊花主题休闲养生度假村落。
童谣里的乡村--重点面向牯牛降景区游客的,以艺术群体、背包族、深度游憩者为主体的,清新秀丽的,中高端的,充满小资情调的原生态休闲度假古村落。
该规划为黄山市各区县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新思路。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规划经验,从乡村旅游的含义、发展趋势,到乡村旅游规划策划、全国布局以及乡村旅游扶贫政策都有深刻见解,拥有多项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
第五篇:峨眉山旅游商品策划方案一:峨眉山旅游纪念金币
方案构思:圆形纪念金币正面以十面佛图案为前景,背面以峨眉山佛教文化、武术文化、茶文化、灵猴、花草,以及风光、地标的图案为背景。大小 5-10CM 不等,以镀金及含金量多少定价。30—100 或者更高,可以用自动售币机投放。
峨眉山旅游商品策划方案二:
贝叶经+ 朝圣通关 御印
方案构思:每位来峨眉山旅游的游客都希望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来了峨眉山同样已希望得到体验,得到认证。仿制万年寺佛教三宝中的贝叶经和御印,前页制作贝叶经节选,后页制作峨眉山朝圣通关文书,填写游客名字(和尚师傅参与最好),加盖仿制御印。
峨眉山旅游商品策划方案二:
十面佛车座或挂件
方案构思: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制作十面佛车座或挂件,寓意四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