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总结(通用)

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总结(通用)

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

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根据县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规范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强化公开监督,使该项工作在规范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我乡十分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站所按各自职责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纪委负责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我们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及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站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切实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严格公开程序。公开前,由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确定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我乡农廉网站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外,还结合我乡实际,以村务公开栏、远程教育为载体,进行公开。公开后,对公开的信息及有关资料及时立卷归档保存好,以便查阅。 三是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时效性。对机构职能、规范性文件、工作制度、工作动态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今年,我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5条,目前,我乡尚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做到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截止目前,我乡未发生一例因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而引起的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四是强化保密意识,严格执行审查审批制度。我乡正确处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与贯彻落实《保密法》的关系,做到既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又要严格遵循保密规定,严禁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及其他按规定不宜或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外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审批制度,对拟对外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严格审查把关;对密级问题没有把握的,及时商请上级保密部门审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乡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工作制度、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程度不高。公开内容时效慢,对往年的政策文件还需要逐个清理录入。二是信息更新还不够及时,公开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责任意识还比较薄弱。三是政务公开工作力量薄弱,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我乡网站仅一名工作人员,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加大人员配置。

三、明年工作目标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工作流程。认真梳理所掌握的政府信息,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二是认真梳理,充实公开内容。本乡将进一步梳理政府信息,及时完善更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及时总结政务公开实践中积累的好做法和新鲜经验,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加上级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务信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质量。同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等工作制度,确保我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电子政务重点总结

第九章:

1,本书所指的“法律法规”并不仅仅指严格意义上由国家立法部门制定并颁布实行的“法律”,也包括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行政规章

2,从广义上看,我国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行政规章;⑦特别行政区的法;⑧国际条约。

3,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的行政程序、电子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电子签名的管理等问题

4,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 这部分内容包括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电子政务安全三个方面。

5、所谓“技术中立原则”,是指电子政务立法对其所涉及的有关范畴应保持开放、中立的立场,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实际需要,而不应将其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技术形态。

6、技术中立原则的体现: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电子认证、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制度等都是以密码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持为基础的。

7、我国的电子政务立法工作进展缓慢。这里有体制的原因,有观念的因素,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

8、两部重要法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9、《电子签名法》应用范围很有限,仅限于电子商务领域,至于政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要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规定的部门依据该法制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具体办法。

10、从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法律规范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说明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11、无纲领性立法,无明确的立法规划,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

12、标准是:“得到一致(绝大多数)同意,并经公认的标准化团体批准,作为工作或工作成果的衡量准则、规则或特性要求,供(有关各方)共同重复使用的文件,目的是在给定范围内达到最佳有序化程度。”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

14、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

15、法律法规标准往往只能的宏观上起导向作用,与微观实际结合得不多下到微观的操作层面,往往还需要电子政务的业主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

第八章:

1、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系统的运行结果,包含有经济、效率和效能的含义。

2、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在内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 是在电子政务“投入”角度所产生的网络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及其表现形式——政府网站等电子政务产出的评估,

二 是电子政务在“政务”角度所实现的职能,包括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及经济调节等电子政务影响的评估

4、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加强内部管理与监控、提高服务品质为宗旨的内评估; 另一类是以外部评价、排序比较为主的外评估。

5、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治理创新

6、FEA包括五个参考模型:

 绩效参考模型(Performance Reference Model,PRM)、  业务参考模型(Business Reference Model,BRM)、

  服务组件参考模型(Service Component Reference Model)、 数据参考模型(Data and Information Reference Model,DRM)

 技术参考模型(Technical Reference Model)。

7、“绩效参考模型”内容:包括任务和业务结果评估、用户结果评估、业务流程及业务活动评估、人力资本评估、技术评估、其他固定资本评估。

8、我国现阶段的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1)政府机关绩效评估

(2)行业组织绩效评估。

(3)专项绩效评估。

9、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缺位严重

(2)缺乏绩效评估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估活动流于形式

(3)仍然没有脱离传统行政效率测量和干部政绩考核的思路

10、电子政务测评主要都是以网站分析、外部评价、排序比较为特点进行,属于电子政务绩效外评估范畴。

11、在当前开展电子政务研究的国际机构中,联合国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埃森哲(Accenture)、布朗大学等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12、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工程,应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进程,从系统的视角,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立起“全面改革”的战略规划。

第七章:

1、日常工作主要包含两部分: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处理。

2、数据输入包括数据的收集、校验及录入三个环节。

3、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包括:例行的数据更新、统计分析、报表生成、数据的复制与保存以及与外界的定期数据交流等。

4、记录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效率、信息服务质量、系统维护修改情况和系统故障情况等。

5、系统维护目标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

6、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1)可理解性:表现为外来读者理解系统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 (2)可测试性:表现为对系统进行诊断和测试的难易程度。 (3)可修改性:表现为对系统各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

7、系统维护主要包括软件维护、硬件维护和数据维护三个方面

8、系统投入运行后,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确定进行维护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化的过程,并建立一套适用于具体系统维护过程的文档及管理措施,以及进行复审的标准。

9、当对系统的修改不再奏效,修改的困难很多且工作量很大,或者改进、完善的内容远远超出原系统的设计要求时,就应提出研制新系统的要求,从而开始新系统的开发。

10、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目标

(1)可用性目标:可用性就是要保证用户在需要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时就能够正常使用。 (2)完整性目标:完整性目标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完整性,

(3)保密性目标:保密性目标是指不向非授权个人和部门暴露私有或者保密信息。 (4)可审计性目标:是指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如实记录一个实体的全部行为。 (5)保障性目标:是指提供并正确实现需要的电子政务功能

11、网络实体的安全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

12、安全管理包括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管理、安全机制管理、安全事件处理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和安全恢复管理等内容。

13、密钥的管理主要涉及密钥的生成、检验、分配、保存、更换和销毁等。

14、行政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立、安全人事管理、安全责任与监督等。

15、安全组织机构的任务是:统一规划各级网络系统的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协调各方面的安全事宜等。

16、对人员的安全管理主要有:人事审查和录用、岗位和责任范围的确定、工作评价、人事档案管理、提升、调动和免职、基础培训等。

17、瞬时复制技术就是使计算机在某一灾难时刻自动复制数据的技术。

18、远程磁盘镜像技术是在远程备份中心提供主数据中心的磁盘影像。

19、数据库复制技术是产生和维护一份或多份数据库数据的复制。

20、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因素可以被划分到如下五个层次的安全中去:物理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以及安全管理

第六章: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以用户至上为原则,按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原型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它首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

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这一阶段一般称为面向对象分析,简称为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 (2)整理问题。这一阶段一般被称为面向对象设计,简称为OOD(Object-Oriented Design)。 (3)程序实现。这一阶段一般被称为面向对象的编程,简称为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4、类图就是用来表示系统中类和类之间的这些关系,它是对系统静态结构的描述。

5、对象图是类图的变体。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对象图表示的是类的对象实例,而不是真实的类。

6、包: 将许多类集合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单位,形成一个高内聚、低耦合的类的集合。

7、组件图显示软件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8、配置图描述系统硬件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在此结构上执行的软件。

9、状态图用来描述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及其引起状态转移的事件,表示单个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行为。

10、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11、协作图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关系。

12、活动图依据对象状态的变化来捕获动作(将要执行的工作或活动)与动作的结果。

13、客户所定义的“需求”对开发者来说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产品概念,而且可能是一个从商业角度来定义的概念。

14、需求捕获的重大意义在于获得系统需求,建立待开发系统的模型,而用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需求并以规范化的格式进行描述。

15、分析人员需要及时地记录这些原始想法,把它们作为候选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的系统建设中有选择地实现它们。

16、系统环境是系统所处的业务、技术环境的综合描述,包括对环境中的重要概念和过程的描述。

17、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系统规划规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18、域类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是“概念模型”和“顺序图”

19、概念模型是对问题域中的概念或对象的描述,它将展示应用系统涉及领域的有意义概念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它是面向对象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和产出,是下一步面向对象设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0、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中,首先要识别职责,其次要根据一定的模式或规则来分配职责,即把职责分派给合适的对象。

21、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就是要提出合理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技术方案,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满足用户需求。

22、系统设计的工作主要包括系统构架设计、用例设计、系统静态结构设计(主要是类图设计)和动态行为设计(主要是顺序图设计)四个部分,

23、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用例设计、交互图设计和类图设计。

24、交互图包括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和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两种。

25、在UML中共有四种主要关系:关联、依赖、泛化和实现,其中前三种主要体现在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上,第四种主要体现在类与接口、用例和协作上。

26、系统实施阶段则要继承此前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技术设计转化成为物理实现,因此系统实施的成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工作的结晶和体现。

27、系统测试,是系统开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最后关口,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

28、系统实施也可以成为编码或称程序设计,是按照详细设计阶段产生的有关文档,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源程序,开发整个系统。

29、系统测试是系统质量可靠性保证的关键,也是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的最终评审。 30、数据准备是从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中整理出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即把原来的系统中的文件、数据加工成符合系统要求的数据。

31、系统初始化包括进行环境和资源设置、控制参数设定、数据加载以及调整系统与业务工作同步等内容。

第五章:

1、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无信息系统战略阶段。

第二阶段:第一代——需求驱动型(demand-driven)战略规划。 第三阶段:第二代——方法论型(methodological)战略规划。

第四阶段:第三代——整个机构型(organization-wide)战略规划。

第五阶段:第四代——IT系统和战略相互作用型(interaction)战略规划。 第六阶段:第五代——整合型(integrated)战略规划。

2、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是电子政务系统(E-Government System)建设,具体包括战略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等阶段,其中战略规划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

3、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

4、政府战略与电子政务战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战略决定电子政务战略,电子政务战略的实现程度反过来影响政府战略的实现,只有做好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才能保证政府战略的实现。

5、政府战略与电子政务战略的关系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政府战略决定信息技术战略,政府战略决定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的设置又是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战略的物理原型,信息技术战略本身是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但作为一种存在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子政务战略规划。

6、广义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战略目标集设计和执行计划集制定。狭义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则只包括战略目标设计。

7、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战略、评价标准三个元素。

8、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中,Nolan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分成六阶段,即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控制阶段、综合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9、电子政务发展到第二个阶段进入到第三阶段时,是作战略规划的最好时机。

10、管理的功能可分为五个方面:确定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的制定;组织与人事;协调;调整与控制。

11、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利用一个组织内的分层结构,进行纵向的沟通和横向的协调,尽量使组织内的分层结构,进行纵向的沟通和横向的协调,尽量使组织内每个个人和每个单位的目标同整体目标协调起来,使整个组织达到最大的正功效。

12、战略管理(Management by Strategy—MbS)。是对目标管理的补充,即在考虑组织的每一层次目标的同时,要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战略。

13、组织目标是组织系统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14、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简称KPI)。关键性能指标是用于衡量行为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15、CSF是一个由组织目标、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性能指标组成的复合概念体系。 管理者可以根据组织目标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制定描述相应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性能指标,紧紧围绕关键成功因素工作并凭借关键性能指标评价管理工作成效。

16、组合规划是指对未来的信息系统投资的数量和范围的决策。

17、通常规划的核心团队应包括业务分析人员、系统软硬件专家、技术架构师、以及其他相关的业务和技术人员。

18、战略规划过程的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过与政府领导层的沟通确定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的目的、规划的范围、规划的过程以及规划人员的组织。

19、业务战略分析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的分析。包括宏观业务分析、微观业务流程分析和、组织机构分析。

20、信息技术战略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外部环境分析、信息技术的内部环境分析、组织内支出与积压项目分析。

21、信息技术总体框架实际上是电子政务建设中到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活动的统一体,粗略地可以划分为系统基础结构、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服务基础结构三部分。

第四章:

1、基础设施层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两部分组成。

2、信息资源服务层一般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公众服务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和涉密政府办公网几大部分。

4、对整个系统内部的安全域划分提供了清晰的界定准则:和接入平台以及Web服务的门户系统直接相连的网络系统为非安全的网络,除此之外,其余的内部网络系统均可视为安全的网络系统。

5、安全和非安全网络系统之间的边界网络及其设备将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也是系统安全策略的主要实施者。

6、网络信任域技术是为实现信息安全的最终目的——确保数据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抵赖性和授权服务,提供安全保障的。

7、网络信任域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统一的PKI机制,建立分布式的、逐级可信的信任域管理。采用策略一致的PKI证书发布及认证机制,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网络的规模和网络的分布状况,为整个系统建立多级信任域管理的分层模型,并实现每个信任域架构服务于本信任域的信任域综合管理系统;而位于系统上层的信任域可以接收底层信任域所采集的业务数据,负责对底层的信任域提供系统管理和信任服务,通过分层管理可以构建范围更广的网络信任域。

8、数字证书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CA)、审核注册中心RA(Registration Authority)、密钥管理中心KM(Key Manager)都是组成PKI的关键组件。

9、密码技术是最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技术。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10、根据所基于的数学难题来分类,有以下3类系统目前被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大整数因子分解系统(代表性的有RSA)、椭园曲线离散对数系统(ECC)和离散对数系统(代表性的有DSA)。

11、PKI通过证书进行认证,证书作为一个通信双方均信赖的第三方证明,通过它,通信双方可以安全地进行互相认证,而不用担心对方是假冒的。

12、PKI能够通过良好的密钥恢复能力,提供可信的、可管理的密钥恢复机制。

13、信任服务体系主要是为网络信息空间提供一个信任的基准,即在用户实体和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用户角色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以便能将现实物理世界中的信任关系移植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去。

14、对于整个国家的信任服务体系而言,信任服务的基准体系将包括自然人证书认证体系、机构证书认证体系和设备证书认证体系,

15、国家电子政务认证和管理中心是整个信任服务体系的信任源点(Source of Authentication,SOA)和信任基准点,也是整个信任服务体系的最终信任源和最高管理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证书策略的管理、CA根证书的发放与管理、下级CA的设立审核及管理、信任服务体系业务的规范化管理等。

16、CA是信任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业务节点,CA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各类证书的发放和管理、证书撤销列表的管理、下级RA的设立审核及管理等。

17、RA中心负责提供信任服务体系内的证书受理审核和注册服务,

18、CA业务受理核发点其主要职责包括:证书请求的接收、用户资料的初级审核与提交、用户证书的物理介质制作等。

19、PMI(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是一个由属性证书、属性权威、属性证书库等部件构成的综合系统,用来实现权限和证书的产生、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等功能。

20、授权服务体系主要是为网络空间提供用户操作授权的管理,即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用户角色与最终应用系统中用户的操作权限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

21、PMI技术通过数字证书机制来管理用户的授权信息,并将授权管理功能从传统的应用系统中分离出来,以独立服务的方式面向应用系统提供授权管理服务。

22、信任源点(SOA中心)是整个授权管理体系的中心业务节点,也是整个授权管理基础设施的最终信任源和最高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授权管理策略的管理、应用授权受理、AA中心的设立审核及管理和授权管理体系业务的规范化等。

23、授权服务中心AA:AA中心的职责主要包括:应用授权受理、属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以及授权服务代理点(AA代理点)的设立审核和管理等。AA中心需要为其所发放的所有属性证书维持一个历史记录和更新记录。

24、AA代理点的职责主要包括应用授权服务代理和应用授权审核代理等,负责对具体的用户应用资源进行授权审核,并将属性证书的操作请求提交到授权服务中心进行处理。

25、访问控制执行者的主要职责是:将最终用户针对特定的操作授权所提交的授权信息(属性证书)连同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公钥证书)一起提交到授权服务代理点,并根据授权服务中心返回的授权结果,进行具体的应用授权处理。

26、元数据(Meta 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其抽象定义为“关于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描述一个资源的属性的数据、关于数据的信息”。

27、元数据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数据文档建立、数据发布、数据浏览和数据转换等。

28、资源目录体系是数据、文档等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是记录资源结构和资源属性的数据体系。资源目录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资源结构和资源属性。

29、政务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和业务标准规范。

30、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政府信息的采集、登记、维护、交换公开制度及工作流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交换和共享管理制度。

31、如何把分析型数据从事务处理环境中提取出来,并将其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建立单独的分析处理环境,以适应分析、决策的需要,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正是为了构建这种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技术。

32、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是对分布在政府内部各处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加工、分析的过程。

33、数据仓库根据它的工作过程分为:数据的抽取、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表现等三个基本方面。

34、数据抽取在技术上主要涉及互连、复制、增量、转换、调度和监控等几个方面。

35、数据中心其核心内容是“数据集中存储管理、提供共享和交换平台,提供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36、电子政务系统的资源目录体系可以分为共享存储资源目录体系、交换资源目录体系和各下属单位自有资源目录体系3大类。

37、按信息的应用属性,一般可将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基础数据库类和业务数据库类。

38、 基础数据库类作为国家统一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数据库,应包括基础支撑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

39、显示标准一般采用W3C推荐的层叠式样单CSS、可扩充式样单语言XSL。

40、业务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而根据数据库的操作性、数据的语义,可以将业务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分为三大类: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库即关系数据库(DB)、供综合业务系统和门户使用的面向主题的操作数据库(OSD)、供决策者使用的数据仓库(DW)

41、XML数据库提供的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模块、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块、数据挖掘分析模块、数据导出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五个模块,

42、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的概念是指服务的提供者针对特定的用户群,通过网络提供一个有统一入口的服务平台,用户通过访问统一的门户即可得到全程服务。

43、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框架的基本设计思路为:在统一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可信Web Service技术提供政务应用的基础运行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需求,搭建统一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框架。

第三章:

1、我们可以把公共管理看成是,在公共组织中,依法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社会资源,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地计划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组织目标与宗旨的识别与确认,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选择与战略管理,为了实施战略而进行的公共政策设计与选择

3、公共管理的组织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组织机构的设置、公共权力的配置、公共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及公共资产的配置与管理等。

4、公共管理的领导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领导的效能、体制与环境的匹配,公共激励方式的选择,公共沟通机制的建立,冲突的协调与解决,公共关系的协调等。

5、公共管理的控制职能,着重强调的是公共监督与公共责任机制,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与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政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等。

6、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管理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7、政府竞争力是由政府决策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和政策监控能力3部分构成

8、提升政府竞争力的途径无非有3条:提升信息能力、提升策略能力、提升支付能力。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政府竞争力的这三大要素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以信息能力为基础、为核心。

9、供应链管理的管理理念打破了企业原有的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之间的结构和边界,使整个系统价值链即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协作,信息共享,形成供应商、企业、销售渠道的价值联合体,实现三者的利益统一。

10、电子政务的价值链模型:该模型由立法、行政以及司法功能组成,体现了政府的3个基本管治领域,即立法统治(legislative governance)、行政资源管理(administrative resource management)和服务传送管理(service delivery management),每个领域又分成3个层次:战略构建层(strategic-constitutional level)、战术调解层(tactical-intermediation level)和操作交互层

11、流程管理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强调政府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配合,强调对管理过程的协调控制。

12、这里我们可以将业务流程理解为是由一系列相关活动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发生的,具有某种特定输出的业务过程,即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第二章:

第三篇: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办公自动化: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办公人员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化办公用品等先进设备结合起来,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指从满足政府部门对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以顺应政府管理规律的管理流程为依据。

政府知识管理:对政府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专门机关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是针对同类专门机关的专门业务系统,大都全面覆盖该类型机关的各种主要的专门业务

专门部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是指机关内部某类专业部门专门使用的公务处理系统,如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专项业务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是指用于处理某项专门业务系统,具体分为领域内专项业务系统和跨领域专项业务系统

专项功能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指具备专门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功能的系统,比如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

电子化公共服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门户网站:指在Internet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指政府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信息材料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规划等,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指政府部门为实现信息的资源价值而进行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活动 电子政务实质:电子政务既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改革政府体制机制形成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本质:将多个广义模块有机组合起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而形成决策问题的大模块

简答

电子政务功能:

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2、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3、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社会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

5、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能力

6、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的变化:

1、基础能力得到延伸与增强

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4、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

5、促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中间管理层的缩减

2、管理幅度的增宽

3、行政组织绩效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

1、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

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

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4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

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1、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2、具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3、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共享能力

4、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5、具备完备的安全特性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模块:

1、电子信息资源库管理子系统

2、办公业务资源管理子系统

3、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

政府知识管理的目的:

1、增加政府组织整体知识的存量与价值

2、应用知识提升管理和服务创新的绩效及政府组织对外的竞争力

3、促进政府组织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

4、指导政府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向

5、协助政府组织发展核心能力

6、有效发挥政府组织内个体成员的知识能力并开发其潜能

7、提升政府组织个体与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

8、形成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政府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1、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改革公共服务

2、 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全心全E为公众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

1、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

2、政府门户网站可以成为全社会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窗口,进一步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

3、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对整个电子政务建设与运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和拉动的作用。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1、政府信息资源规划

2、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管理

3、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4、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制约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

1、相应政策法规供给不足

2、现行体制下部门利益泛化

3、信息资源获取的不对称性

4、政府数据管理混乱问题严重

全面提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政策: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

2、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

3、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和制度建设

4、优先推动重要领域政府信息共享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政府信息资源规划

2、政府信息资源组织

3、政府信息资源控制

4、政府信息资源协调

电子政务法制体系的构建:

1、规划出切实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制体系

2、确保列入电子政务法规体系中的重点法律法规能尽快出台

3、加快与电子政务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法规建设步伐

4、要进一步完善严厉防范和打击的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

电子政务安全方面的需要和要求:

1、保障电子政务整体有效运行和行政秩序的需求

2、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的需求

3、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安全的需求

4、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需求

应急响应的步骤:

1、要有必要的事前准备,包括异常信息的检测工具和技术,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策略

2、要经常地甚至是持续地对防火墙日志、IDS日志及其他可能的信息源进行异常检测,以保证及早发现突发事件

3、对初现的突发事件应能予以初始响应,包括确认事件是否真正发生、组织有关救援人员收集易失证据等

4、须及时制定响应战略,并报请相关管理部门以获得批准

5、积极实现有关安全急救措施,包括将尚未被破坏的系统隔离出去,对已遭破坏的部分采取补救等

6、应尽可能将受害系统恢复到安全、正常运转的状态

7、还需将整个事件的过程及响应行为详细准确地记入文档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1、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2、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3、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电子政务法制战略体系:

1、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

2、政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策

3、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政策

4、政务信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政策

5、电子政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政策

选择

电子政务基本模式:

1、分组模式

2、集成模式

3、知识应用模式 三金工程:金关、金卡、金税

政府管理的特征:

1、知识化

2、信息化

3、虚拟化

4、数字化

5、全球化

6、集成化

7、敏捷化

8、科学化

9、规范化

10、人本化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

1、民主理念

2、法治理念

3、公平理念

4、科学理念

5、责任理念

6、服务理念

7、效能理念

8、系统理念

9、创新理念

10、安全理念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组件:

1、数据库系统

2、模块管理系统

3、知识管理系统

4、用户界面子系统

5、用户

按电子政务发展划分阶段:

1、单向发布

2、简单交互

3、在线应用

4、变革发展

我国政府目前实际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1、电子采购

2、电子税务

3、电子资料库

4、电子化公文

5、电子认证

6、公共电信服务系统

7、电子审批

8、电子支付

9、电子监控

10、电子咨询

11、应急联动服务

切实使电子化公共服务产生比传统服务更加优化的服务特征:

1、功能性

2、可靠性

3、安全性

4、时间性

5、经济性

6、可选性

7、直接性

8、无缝性

9、充分性

10、公正性

11、舒适性

12、周到性

电子政务环境中的安全威胁:

1、人为因素

2、技术系统因素

3、安全管理因素

4、自然因素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

1、自主保护级

2、指导保护级

3、监督保护级

4、强制保护级

5、专控保护级

电子政务安全的行政管理:

1、安全组织机构

2、安全人事管理

3、安全责任制度

4、安全教育培训

电子政务安全保护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

2、信息隐藏技术

3、安全认证技术

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

1、反病毒系统

2、防火墙系统

3、虚拟专用网络

4、入侵检测系统

5、物理隔离系统

政府流程你重要的属性:

1、约束性

2、确定性

3、稳定性

4、可操作性 依照各步骤运行的路线形式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复合型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从以政府为中心到以民众为中心

电子政务实施阶段策略的模式:

1、DNI模式

2、PITT模式

3、ASPA模式4,、香港模式

5、并进模式

管理的规范化主要表现为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应当具有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确保速度、适应未来发展等 政府的治理结构由政治决策、行政执行和社会需求形成及实现三个环节构成的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

法规体系涉及领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域名管理等

四中流程图会区分:

工作活动流程图:一种用以表明工作活动过程顺序和内部联系的框图。 程序流程图:一种以表格与图形相结合的形式,反应具体工作步骤及操作细节(操作性质、时间、运行距离等)的图表。

事务分析流程图:一种用来表示事务处理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文件资料流动方向的图标

文件流程图:一种用来反映文件输入本单位之后运转处理过程的框图,是详细设计的结果,最终将成为组织文件运转处理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汇报

页眉文字

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汇报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通知》(宜委办[2004]53号)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目标办《关于印发2004电子政务建设单项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宜信息办[2004]7号)文件精神,我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采 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健全了管理制度,加快了硬件建设,强化管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04年的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为更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切实推进我县信息化工作建设进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南溪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勇担任,副组长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县领导担任,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内网和外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中:内网建设由县委机要局负责,局长陈全富兼任主任;外网建设由县招商局负责,局长王德彬兼任主任。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各项建设内容。

二、加快硬件建设,强化网络建设与管理

一是加快网络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完成主机托管工作;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岗位责任制。为快速推进我县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我县加大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财政投入,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县政府办公室新近又购置了三台电脑,专门用于信息报送和信息管理,并明确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与信息报送。

二是积极开展网上应用推广。积极向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办公资源网报送信息;11月1目至今,我县坚持每日向市政府公共信息网上报信息,共上报了近60条信息,其中有25条在公共信息网首页“要闻”中发布,有56条在南溪县政府“县内要闻”中发布,“要闻”今年发布了涉及南溪的各类要闻共753条。基本保证了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动态信息的日更新要求。同时对外难耐了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优惠政策信息,另外还积极推开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栏目。

三是加强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严格按信息发布制度进行信息发布;严格按照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三、强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建全信息发布制度,严格监控

我县电子政务外网的信息发布工作,在县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监管,健全了具体信息发布内容和程序要求:

1、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栏目由县政府办公室审定,由县政府信息中心主办和县级部门主办。县级部门主办栏目包括县长信箱、政务服务中心、采购招标、城市规划、投资指引,以及南溪经济和便民服务中涉及部门工作动态和部门政策的子栏目,其他栏目由县政府信息中心主办。

2、多方开拓信息来源。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通过国内官方新闻媒体,具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有ICP运营资格的中文网站,经相关部门审定的信息资源,县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的县内重大信息,保障了信息的及时、真实、合法。县信息中心主办的栏目的信息采集主要采取从信息源中摘编和自主制作两种形式。

3、由县信息中心主办的栏目设立栏目编辑、网站主编和网站总编、栏目编辑主要由网站工作人员组成,网站主编由县信息中心分管领导担任,网站总编由县信息中心主要领导担任。栏目编辑、网站主编和网站总编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

4、由县信息中心主办的栏目实行信息发布三级审查制。首先,栏目编辑人员按照栏目要求,根据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编辑,并注明信息采集日期、信息来源渠道(摘编信息要标明作者)、信息想发布时间、信息采集人等。拟发布的信息及时送网站主编;第二,网站主编按照有关规定,对拟发布信息进行审查后提出是否发布意见并及时送网站总编;第三,网站总编对拟发信息认真审核后确定是否发布。发布的信息要备份并归入数据库管理。对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的政务之窗栏目中的领导讲话、人事任免、法规文件、南溪大事记、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栏目,以及涉及省、市、县领导、重大突出事件、自然灾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信息,县信息中心编辑审核后,送县政府办公室初审,报县政府领导审核。

5、县级部门的栏目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对上网发布的全部信息进行审查把关,市级部门主办栏目应确定专人管理和维护,需要发布的信息,采取两种方式传送。一种方式,需要发布的信息经分管领导签字后,以书面及电子文档两种方式交由县信息中心审核后发布;另一种方式,县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信息中心设定模块,统一制定编辑权限,交由相应栏目主办部门远程后台编辑,并由县信息中心审核后发布。

6、对在公告板等发布公共言论的栏目建立完善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杜绝违犯《计算

[1] [2] 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形出现。对一旦发现在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上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等9种情形的信息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本网络中含有上述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编辑、主编和总编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制止,并保留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信息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的,产生不良后果或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实行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建立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认真防范

我县电子政务外网是全县重要的对外宣传阵地和舆论引导窗口,肩负着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群众提供完善、密集、周到的信息化服务,因此,必须营造先进、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杜绝和避免安全事故、安全责任的发生。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包括:

1、严格要求全县电子政务外网工作人员和用户,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和采取的必要措施。

2、规范单位和个人入网登记手续,认真签署相应的信息安全协议。严禁任何用户擅自连入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南溪县信息中心设专人负责审查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上网信息。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和用户在网络上发现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的信息,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机关报告。

3、南溪县电子政务外网上传发布信息IP、密码指定专人掌握,信息经过审稿程序严格把关确定无误后,方能上传发布。对所有网络内的计算机安装了防火墙、查杀病毒工具,防止信息资料遭到破坏、盗用和其它意外损失。

4、对查阅、复制或传播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等各种违法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信息中心提出警告或停止其使用网络的决定,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5、严格落实保密规定,对国际互联网与党政网分别联接,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同一台电脑上使用,必须分别设置不同的电脑。

页脚文字

第五篇:乡镇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政务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为基础,重点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规划与管理,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大力推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和公开程度,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

一、依托载体,丰富内容,加强网站建设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三条主线,开展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对照上级文件要求,对政府网站存在问题的进行了一次集中自查自改。整改工作开展以来,XX市政府办公室连续下发文件,同时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门的督办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整改,进一步提高了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的公开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对网站进行版面改造和栏目升级,提高系统功能,规范栏目设置,完善栏目内容,加快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办理进度。

2012年,XX市各级行政机关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4万条,其中,市直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万多条,发布信息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业务公开、规划计划、招投标信息、单位动态、机构设置类等领域。政府网站及政府部门网站发布、更新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政府重点工作、重大建设项目、政府集中采购、应急管理、公告和新闻发布、民生公益等栏目。

目前,XX市政府网站所有页面能正常访问,各栏目及其子栏目内容及时更新;建立健全了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审查机制,不存在泄密现象;网站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互动功能正常;网站链接经审核把关,不存在错链和断链;网站安全防范工作到位,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网站管理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职责明确,网站运行顺畅。

二、用好平台,依法公开,提升网络服务功能。

XX市在政务公开纵向到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作用,推动了电子政务工作的全面展开。

《中国老河口》网站作为政府门户网站,紧紧围绕政府政务公开要求,设有老河口概况、地方机构、政务公开、公文公告、为民服务、在线办事、政务互动、政府采购、招商引资、今日老河口、老河口论坛等11个主栏目共57个子栏目。《老河口论坛》作为网民交流社区,为群众发表言论、干群互动提供了网络平台。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做客《老河口论坛》“对话老河口”栏目,与广大网民进行“面对面”的即时交流,以发帖的形式直接回答网民们提出的各类问题。

按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与民交流、在线办事”便民服务要求,《中国老河口》网站一是在首页公布了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指南》,让政务信息公布于民。二是在首页开通了书记、市长信箱、涉企收费投诉信箱、优化经济环境举报信箱、网上信访等通道,为群众投诉、反映情况开辟了绿色通道和“直通车”。三是在网上开展了群众评科室、群众评科长、见证崛起*老河口发现之旅等互动活动,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参与。四是开通了阳光农廉网。9月份以来,为进一步拓宽村务监督渠道,健全农村“三资”公开平台,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在全省率先开通了“XX市阳光农廉网”,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涉农政策、资金和事项全部进行公开公示。其中关于资金的使用,以表格形式公开到村,公示到人。在建设过程中,务求科学合理,多领域征求群众意见。建网之初,我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协助组织、检察、信访等部门,对近三年来的农村群众信访件和腐败案件进行了集中分析和梳理,查找了涉农腐败的高发领域,为网站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各乡镇办组织各村,先后召开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收集农民群众对“农廉网”建设的意见和建设。调研结束后,根据群众意见和部门建议,把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低保、“农补”等工作领域作为网站公开的重点,让网站建设真正符合农情,贴近农村,走进村民。务求建网质量,多措施提供后勤保障。为确保网站平台高标准建设到位,市纪委牵头组织12家涉农部门,反复修订工作方案,详细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研究工作难题,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完成。本着“应公开、尽公开、真公开”的工作原则,根据前期调研工作中掌握的信息,按照涉农单位职能,在网站首页分设农廉动态、三资公开、种粮直补、国土局、移民局、农机办、信访投诉等15个栏目。栏目设置实施动态管理,可根据民情民意和工作需要,随时进行增减和调整。栏目数据做到灵活机动,常规内容定期更新,阶段性内容逐段更新,重要内容随时更新;公开数据的真实性,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目前,网站已发布动态信息298条,政策法规92项,资金发放信息3万余条。近日,《中国日报》、《湖北日报》、《网易》网等多家媒体和网站先后刊登和转载了“XX市涉农资金使用网上晒”的通讯报道,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受到农村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五是在“服务大厅”栏目,按照“面向个人、面向企业、交通旅游、面向三农”等四大受众分类,开设了编制公开、社会保障等服务类别。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共公开各类信息4万多条,其中政府门户网站日均更新信息在15条以上,老河口论坛累计发帖8万多贴。

一年来,我们还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先后举办了3期政务信息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部门信息部门负责人、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电子政务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先后到财政局、物价局、李楼镇等单位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调研,了解各地各单位电子政务工作开展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2年,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乡镇办事处和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公开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部分乡镇办事处和单位开展网上公开工作还不够深入等。今后,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改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公开机制。认真制定201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计划,细化目标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在深化完善和巩固提高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和部署,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公开工作,使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使政务公开工作在改善XX市政务环境,服务XX市经济社会发展双转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抓好载体建设,创新公开形式。认真创新政务公开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增强政务公开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建设,规范公开栏目,完善公开内容。继续发挥媒体作用,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选取热点问题,利用专题、专区等形式,深化公开内容。

三是突破难点重点,深化公开内容。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做好财政预算、财政决算、应急管理等内容的公开,突破工作瓶颈,深化公开内容。继续抓好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公开的内容、时限和程序。加快市政务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拓展系统的绩效评估、信息服务与投诉处理功能,充分发挥系统的监察作用。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重点编制好办事公开目录,抓好公开载体建设,提高公开水平。

四是加强多方联动,提高公开水平。政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强,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强多方联动,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与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在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工作针对性,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