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集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集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第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 我们自己有没有被班里的其它同学捉弄过或取笑过呢,如果有当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我们请深受其害的当事人们来谈谈他们的感受。(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应学会充分的理解他人的心情。) 设问: 我想问一下大家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被起外号)那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这样做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伤害)

※ (自己不喜欢的不能强加于人)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当然,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所以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事也不可以强加于人)、它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去做呢,(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

教师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即便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能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 师:我们继续来看一个同样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小情境 情境活动三:掌上明珠

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生活上经常帮助他。而小乔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也从不打扫宿舍的卫生,还经常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大声说话。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不愿与她交往了。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 教师提问:(1)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乔对同学的不关心和不帮助,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

(2)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从中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就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能自私自利,光顾自己的感受,友情是相互的付出。想得到别人的“关照”,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呢?要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多关心周围的同学,这样别的同学也会主动帮助你,与同学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友谊。)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含义(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要求(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2、我当小编剧

小乔和舍友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1、小乔会„„(渐渐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自私狭隘,失去朋友)

2、舍友们会„„(因此远离小乔,再也不与他交往)

师:大家都会觉得是这样的结果,但,这是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呢,当然不是 ,我们是希望小乔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进步。那大家来帮帮小乔,给她提提建议,帮助她摆脱困惑,我们考考聪明的同学们都有什么好办法呢。

3、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做法:(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1、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懂得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如果小乔能做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学会谅解他人,谅解也是一种宽容。(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矛盾时,一定要学会原谅他人,那么你会发现,事情将会因为你的宽容而变得转危为安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3、学会欣赏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在我们集体中的每一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和品质,我们应积极肯定他们的优点,多真诚的称赞他人,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

教师总结: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情感中转站:向你曾经伤害过的人表达歉意(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陌生人,只要是你认为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他们都可以)

我想对__说:(大家可以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诚意,相信他们听到了大家的心声一定可以原谅你们。)

三、课后作业、身体力行: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其中两个题 :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最后,老师有几句寄语送给大家: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换个角度,别人也许是对的,

己所不容,勿施之于人,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多宽容别人,必能换来真诚和友谊。 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解了与人交往应有的一些态度与方式,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将心比心,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美的事物,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生活的美,多以欣赏的眼观看待我们身边的人。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交往的过程中更愉快和谐!

第二篇:《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重点

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

1 / 4 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教师小结: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

2 / 4 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

提问:那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强加于人呢? 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

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的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

3、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材料: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

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 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教师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

3 / 4 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教师小结: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亲密、和谐。学会欣赏你周围的一切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市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突然,几块大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

想一想,你认为那对恋人会如何说? “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没有下车,那辆车将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耽搁时间,它会在大石头坠落之前驶过出事地点!”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4 / 4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1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1

一、创设情境

一进入我们班级,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求知气氛,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活泼、聪明,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同学习这节课,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相亲相爱》请同学们欣赏。正如歌中唱到:当别人受伤时,我愿意敞开最真的怀抱,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卷起袖子帮助他。作为同在地球这个大家庭生活的人们,应该互相关心、理解、帮助,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与人为善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方面内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5,齐读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情境展示

请同学们坐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问题:乙同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是一个懒惰的人。教师:你通过什么能发现她很懒惰呢?学生:自己的垃圾袋强迫别人去倒。教师: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强迫别人去做,我们把她的这种做法称为“己所不欲,施与人”。(老师板书)并问学生:这种做法对不对?学生:不对。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学生齐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第一目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结合问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2从楚国县令宋就的话语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3小乔被同学疏远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小乔的身上受到了什么教育?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从书上P105一直看到P106,边看书边归纳问题答案,学生看完书后,教师提问问题: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要求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友善的态度。(要求学生把答案在书上画下去)教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在别人身上,对不?学生:不对。教师:哪位同学能举例说一下为什么不对?学生举例。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自已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应该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找学生回答: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要求学生在书上画下去)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不强人所难,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能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并不一定想到要去关心人,帮助人。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消极原则。积极原则应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找学生回答第4题答案。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首先就应该关心、帮助别人。我们的小乔同学为什么会被同学疏远了呢?找同学答一下第三题:因为她只要求别人关心她,而不去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同学们疏远了她。从小乔身上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解决了

1、

3、

4、5题,还剩第二题,找同学答一下第二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总结:我们应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主动去关心帮助同学,这就是我们第一目要学习的内容 。

请同学们坐好,结合图片欣赏录音:一个夜晚,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城市里,有位韩国学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他被五个不良少年围起来,拳打脚踢狠揍了一顿。不幸的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他已死亡。两天之内,五个打人者都被逮捕。社会公众和新闻界都呼吁对其严惩。后来这位死者的家属寄来一封信,要求尽可能减轻对这些少年的处罚,并设立一笔基金,使这些少年从粗鲁、残暴、野蛮和病态的虐待性格中获得新生。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在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位韩国母亲很了不起,自己的儿子遭遇了不幸,她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要求严惩罪犯,而是替罪犯求情,要求尽量减轻对他们的处罚。从这位韩国母亲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目内容:理解至上,善待他人。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从P107看到P108。边看书,边给这部分内容设计问题,归纳问题答案。我们将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学生看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好,看到这,我们接下来进行抢答,在抢答之前我说一下要求 :1哪个小组发现了问题,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就行,只说问,不用答。2别的小组提出问题后,需要其他组同学来答。答问题的同学也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就行。学生进行抢答,教师赋分并选出最善于发现问题的小组和最善于归纳问题的小组。学生在抢答中,能提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要求学生把答案在书上画下去),从刚才同学们的抢答中,我发现同学们很善于发现问题。除了这些问题,教师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1你有没有被别人误解过?(请同学举手,并找学生谈感受)学生:当别人误解自己时,会很伤心,很难过。教师:你会怎么对他?学生:恨他。教师:你俩的友谊也就破裂了,如果你这么想,反正这事也不是我做的,我不和他计较,你还一如既往地对他,你俩的友谊还能维持。等到他发现误解你时会觉得很对不起你,会很感激你,甚至还想报答你。所以,谅解别人和不谅解别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学会谅解别人,谅解也是理解的一个重要表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8,看第二自然段,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欣赏他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学生回答: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教师: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现在,老师就给你一个欣赏他人的机会,看P108,请快速把横线内容填完。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填表中,你会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值得你欣赏,除了欣赏同学外,有没有同学欣赏父母教师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人时,就能与人友好相处,刚才,我们有的小组提出了“对换位思考的要求是什么”?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答案画下来。我们知道了换位思考的实质。现在我们来做一下换位思考 。第一组换位思考的对象是失主,要求是用语言动作表演失主的焦急心情。第二组换位思考的对象是父母,用语言动作表演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第三组换位思考的对象是教师,用语言动作表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给同学们二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我们将进行即兴表演,学生表演,老师点评。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可以感到,如果凡事多做一些换位思考,就能减少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就能与人为善,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情境体验:请同学们看一看这节课所学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有不明白问题的同学请举手,没有。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一、选择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 )

A《孟子》B《论语》C《庄子》D《老子》

2、“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

A雨果B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培根

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实质是( )

A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B想人所想,理解至上C纵容别人

D迁就别人

4、《论语》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 )A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

B只顾满足自己的愿望

C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D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二、请你参与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对班级中不听话的学生这么说_____

三、漫画分析

1请对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行为进行评析.

2从这幅漫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情境延伸

1、学生总结并谈感受

2、教师布置作业: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与人为善,写出具体的做法来。

板书设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内涵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求

实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对换位思考的要求

学会欣赏他人

第四篇: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 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2、 建议二:列举事例导入。可以是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 建议三:启发导入。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活动一: 七嘴八舌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

1 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活动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活动三: 故事续演

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画。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活动四: 火眼金睛

要求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种接纳、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活动五: 现学现用

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小结。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活动六: 书上得来

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感悟。

活动七: 身体力行

教师布置选择性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分层次教学。

活动八: 诗情画意

教师出示短诗,与学生共勉。

融诗歌艺术于思想品德的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形式美,同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课小结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齐声高歌。

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附录二:

1、情景剧:《一支笔的“风波”》

楠楠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楠楠家富裕,小明家因为父母工作下岗而生活并不轻松。一次楠楠和小明去文具店,楠楠买了一支小明也非常喜欢的圆珠笔,但是小明因囊中羞涩没有买。回到家后,小明把想买圆珠笔的想法跟妈妈说了,他妈妈答应他,这次语文考试考过90分就奖励他这支笔。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支笔。一天,楠楠的笔却突然不见了,找遍了书包和文具盒也不见踪影。这时他看到小明的那支笔,就下意识地认为是他偷了自己的笔,于是大声斥责小明。小明向他解释,楠楠也不听。

2、生活实例

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记得小时候经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这时便有了新意,让人百玩不厌。以上两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3、故事:《电梯里的镜子》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4、三个事例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事例三:皮皮是一个特顽皮的学生,一次美术实习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但是皮皮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一个大屁股!”这样一喊,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不止,而这个实习老师则是又羞又恼,扬长而去。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5、换 位 思 考 的 理 解

所谓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婴儿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哭这个问题,他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这时他才知道婴儿处在一个满是脚的世界,怎能不哭呢?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家长或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不妨换一个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就可以理解家长、老师对你的关心、爱护的态度;也可以调节自己不高兴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改正错误。俗话说:“将心比心”,也就是这样的。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要想学换位思考需要一点好奇心,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少了这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及感受。我曾听一个同学说过:“我想我的老师应该希望我这样,因此我这样老师是会很高兴的,可是他却批评了我,这不是我的错。”我们是在为“别人”想啊!当事情的后果不如我们想象或期待时,我们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那么,是别人真的不明白我们呢?还是其他?仔细地分析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并非真正的为别人着想,因此他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就是这种。好奇心使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来理解别人的主观,了解之后才能真正地开始“换位”,换了位之后,才能开始比较正确地思考,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这个。同学们,换位思考不是一件难事,但却需要你和你的好奇心开始合作。

6、换 位 思 考 的 故 事

3 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

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 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

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一位智者曾经对一位少年说过四句话,对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四句话分别是: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这其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

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苦衷要能够体谅,对自己的行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7、晏 子 使 楚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8、军 人 的 风 采

2003年4月27日中午,南京军区454医院接到紧急通知:经军委主席江泽民批准,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开赴北京,支援北京市组建非典型性肺炎定点医院。454医院必须立即派出13名医务人员,29日到北京报到。当这一消息传达到全院每一个医生护士和干部战士后,请战书就像雪片一样飞到院领导面前。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深知:“非典”的传染性极强,医护人员受感染的概率很高,死亡率高。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应远离“非典”,更不要说接触“非典”了。但国难当头,作为军人,454医院的全体官兵首先想到的是他人,不是相互推诿,而是抢着去承担危险。他们认为,自己多一分危险,别人就多一分安全。结果出现了大家争抢“赴京”名额的情景。

9、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 ——(法)安格尔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罗素 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 ——(美)弗拉克·梯利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 ——(法)卢梭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德)马克思

第五篇: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东胜区第二中学“135高效自主互动”幸福课堂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案

课题: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课型:新授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3-10-11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实质。

2、知道“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和实质。

3、初步形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 、 和 的态度。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 。

3、 、 、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4、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 。

书写规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课堂练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就需要 ( ) A、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B、换位思考,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 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 D、同情弱势群体

2、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精神的是 ( ) A、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 C、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是一个坏爸爸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东胜区第二中学“135高效自主互动”幸福课堂学案

3、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正确理解是 ( ) A、事事都要忍让

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C、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D、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4、下列名言体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理念的有 ( )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就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 C、“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D、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

5、“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可以弄清楚。所以我们应该经得起误会。”我们对待别人的误会,应该 ( ) A、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怒己之心怒人 B、理解他人,与人为善

C、换位思考,互相尊重 D、绝不原谅别人,不能让自己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