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以及氨氯地平单药、联合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常合并有脂肪以及糖类代谢紊乱症状[1],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心脑系统、肾功能以及视网膜等功能性以及器质性变异,而积极对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有很多的治疗方法[2], 该研究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就厄贝沙坦以及氨氯地平单药、 联合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做如下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3]: 空腹血糖(FBG)≥7.0 mmol/L, 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11.1 mmol/L,或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其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定义以及血压水平分类标准, 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近两周来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每周大于4次, 对于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有一定的反应, 静息心电图可见明显的缺血性ST-T段改变,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甲状腺功能受损患者,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患者,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其在年龄、性别、血压、 心绞痛发作次数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常规的降血糖治疗,入院后由护士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糖尿病的饮食指导,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患者于治疗前1周以及治疗期间均避免使用对于血糖、血压有影响以及抗冠心病药物,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商品名:雅施达,北京赛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 mg/次,每日1次治疗,同时给予厄贝沙坦(商品名:吉加,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生产)150 mg/次, 每日1次治疗,此外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抗凝、扩血管、降血脂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对药物的具体剂量进行调整。 两组患者均治疗2月后比较治疗效果[4]。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硝酸甘油片用量情况[6]:1显效: 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超过80%以上; 2有效: 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50%~80% 之间; 3无效: 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小于50%;4加重:硝酸甘油片用量显著升高。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显效35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8.2%(43/55),治疗组中,显效42例,有效10例, 无效3例,有效率为94.5%(52/5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血压疗效对比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 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有明显差异,P﹥0.05。 见表2。
2.3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治疗2月后观察组的心绞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92.73%(51/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91%(28/55),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χ2=7.894, P<0.05。 见表3。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是全球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其发生率不断上升,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而目前老年人群在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也成为了死亡以及致残的重要因素,根据统计[7], 我们国家目前大约有3亿人群患有高血压以及冠心病, 但是我国目前高血压的未达标率却是高达70%,远较欧美国家升高, 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以及病死率都在逐年不断增加,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予以重视治疗。 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高血压的患者数量也随之正向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在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服药情况有着紧密联系。 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等疾病在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如果能够很好的控制血压,则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危险将下降,同理心肌梗死发生及死亡率也随之下降。 目前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高危因素,故对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十分重要,通过5年的ASCOT研究探讨了降压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对于预防心血管时间的协调作用[8]。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积极将血压治疗,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作[9]。
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 受体抑制剂,选择性地阻断Ang 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Ang Ⅰ转化为Ang Ⅱ,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10]。 同时还能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性受体 γ(PPAR-γ),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储存活性,促进脂代谢。
氨氯地平属于第3代二氢吡啶类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滞类药物,在降压过程中具有迅速、平稳、血浆半衰期长以及鲜有不良反应的特点, 其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痉挛,而拮抗心绞痛,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缩小,改善心肌供养,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功效。 其在临床上也被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一线用药[11,12]。 虽然它具有稳定降压、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单纯应用疗效欠佳。
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管紧张素比较敏感, 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血液黏度高导致血管壁上皮损伤,如果糖尿病患者血压长期偏高, 不但会损伤心脑等重要的靶器官,导致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疾病,造成患者致残率、 死亡率升高。 因此,既能治疗高血压,又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具有十分大的临床意义。 虽然临床上有许多种降压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但是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而更重要的在于对靶器官的功能,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ARB类降压药物能够起到强烈的血管紧张素拮抗作用, 其主要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13], 对老年患者的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起到抑制作用,而发挥降压效果,近些年来研究指出,厄贝沙坦对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效果平稳,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亲和力较高且特异性较强, 选择性高,对于RAAS能够发挥彻底的阻滞作用还不会增加缓激肽的聚焦功能,同时ARB类药物对于老年患者的肾脏功能影响较小,能够起到很好的肾脏保护效果。
通过该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以及血压改善情况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减少了硝酸甘油片的用量, 对于糖尿病的患者降压同时还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然而单一口服一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明显, 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无不良反应,疗效稳定明显、确切,对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适合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厄贝沙坦以及氨氯地平单药、联合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变化情况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月后观察组的心绞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92.73%(51/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91%(28/5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χ2=7.894,P<0.05,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血脂水平,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对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