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什么(大全)

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什么(大全)

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什么第一篇: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什么人民新闻通讯社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专门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和图片的机构。人民新闻通讯社的主管单位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单位是中国人民新闻传媒网络管理中心。人民。

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什么

第一篇: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什么

人民新闻通讯社

人民新闻通讯社是专门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和图片的机构。

人民新闻通讯社的主管单位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单位是中国人民新闻传媒网络管理中心。

人民新闻通讯社网站是具有独立门户的一家大众传媒类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号:ICP备12021173号。国际网络媒体登记证 CN-INM-201206260003。新闻审批文号60770833-001-12-12-4.注册登记号1841123。 《人民新闻通讯社》机构部门有:总编室、编辑部、编委会、行政部、人事部、法律事务部、市场部、媒介部、制作部、调研部、策划部、广告部等专业机构,力求以人民为本,以公平正义为主导,利用强有力的媒体整合能力,为人民提供专业、规范、系统、严谨的服务,努力做到百姓

心中的一杆秤,人民心中的一座桥。把《人民新闻通讯社》打造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工具,打造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益友——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人民新闻通讯社的宗旨:“倾听百姓呼声,关注社会热点。追求公平正义,探索事实真相”。在现行国家法律制度框架之内致力于为普通人民群众讲真话,办实事,运用与舆论手段架设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实现传媒与司法在理性中的有效契合,公正、客观、准确的放映事实真相,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指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 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

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四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二条

第三款:公务员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七条第7款:法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第八条第6款:检察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三条: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人民新闻通讯社》不妨碍工作人员依据以上的规定,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公民性质的监督、举报和投诉。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以公民身份监督、举报、投诉的纪实事件,通过各种形式,向内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投诉或向《人民新闻通讯社》

投稿,《人民新闻通讯社》只对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对作者发表的文章真实性,不承担任何审核和辨别责任,由此文章引起的法律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

第二篇: 人民新闻通讯社工作人员从业准则

一: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精神,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的采编工作。

二:在实际采编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发展观对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并且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用正确的观点向社区人民群众解释各种新情况,分析各种问题。

三:在社区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守客观、中立守密的宗旨,保证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谋和有力证据。

四:坚决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媒体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五:不得接受采访对象的吃请,不得收受贿赂;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六:采访报告不得存在虚假的内容,不得存在侮辱诽谤的言辞,不得存在不公平的评价,不得揭露他人隐私和带有感情色彩或自我倾向性的言论。

七: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单位统一管理和工作安排,必须严格遵守中宣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新闻采访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时时处处维护人民新闻通讯社的声誉。

八:一切采访活动必须事先报请本社主管领导同意并开具介绍信后方可开展工作。否则,一概视为个人行为,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均有个人承担。

九:本通讯社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一切责任事故均有个人负责。

人民新闻通讯社

人民新闻通讯社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人民新闻通讯社的队伍建设,增强每个采编及通讯员在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为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现和谐中国,天下大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宗旨。弘扬正气,针砭邪恶,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讴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和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实现科学发展观、创造和谐社会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起良好互动的桥梁。进一步加强团队之间的团结精神,完成各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特制订一下管理制度:

一: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模范遵守主管单位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技能和自我修养。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主管单位下达的各项任务,管理好自己的队伍。

三:工作人员之间要精诚团结,协同工作,配合得当。

四:严格执行选题申报制度和重大采编事件的集中讨论制度,突发事件采编必须征得分社或者工作站领导同意和批示。

五:工作时间严禁上网聊天,干工作无关的事。

六:工作人员不得以采访的名义参加任何公众商业性活动,特别是不得接受被采访对象的吃请,不得接受贿赂,不得利用采编之名行敲诈之实,一经发现,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对于违法违纪者从本人行为发生之时起,其法律责任自负,通讯社将同时开除其职务,即其行为发生之时起已不是人民新闻通讯社的工作人员,本通讯社将协助有关部门将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七:严格证件管理,不得利用证件招摇撞骗。在进行采编工作时,必须提前上报选题和内容,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严格执行一证一信原则。采编人员外出采编必须向主管领导言明采编去向和相关事宜,并开具介绍信方可开展工作,严谨私自外出采编。如不执行,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采编工作资格。 八:本单位工作人员以网上公示名单为准。 人民新闻通讯社

《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所称新闻采编人员,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批准设立的报社、新闻性期刊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新闻单位内的记者、编辑、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员、评论员、翻译等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刊播等新闻报道业务的人员。 第一条 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支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第二条 新闻采编人员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报道违纪违法案件,要自觉遵守案件报道的纪律,注意报道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采编涉外新闻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和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贯彻我国对外政策。采编民族宗教报道,要遵守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规。要依法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依法维护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采编涉及未成年人的负面报道,要遵守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未获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一般不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址、肖像等能够辨别和推断其真实身份的信息和音像资料。 第三条 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即署作者的真名实姓。不得干预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的调解,不得干预正常的司法审判活动。报道涉及有争议的内容时,要充分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认真核对事实,准确把握分寸。

第四条 新闻采编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五条 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报道活动时如遇以下情形应实行回避,并不得对稿件的采集、编发、刊播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

1、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2、新闻采编人员采访报道涉及地区系本人出生地、曾长期工作或生活所在地;

3、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属于素有往来的朋友、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

4、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存在具体的经济、名誉等利益关系。

第六条 新闻单位各级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分社社长、记者站站长等),实行任期轮岗交流或易地安排。新闻采编人员不得被派往本人出生地、曾长期工作或生活所在地担任分社社长或记者站站长。

第七条 新闻采编人员要杜绝各种有偿新闻行为。不得利用采编多半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接受可能影响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宴请和馈赠,不得向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他利益,不得从事与职业有关的有偿中介活动,不得经商办企业,不得在无隶属关系的其他新闻单位或经济组织兼职取酬。

第八条 新闻采编人员要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不得以记者、编辑、审稿人、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员等是身份拉广告,不得以新闻报道换取广告,不得以变相新闻形式刊播广告内容,不得为经营谋利操纵新闻报道。新闻采编人员不得以订阅报刊为条件进行新闻报道,不得直接要求被采访报道单位或个人订阅报刊,更不得以批评曝光为由强迫被采访报道单位或个人订阅报刊、投放广告或提供赞助。

第九条 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记者证管理和使用。公开的新闻采访必须出示经新闻出版单位、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资格认定,由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记者证件。对使用假记者证或冒充记者的人员要严肃查处。新闻单位要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第十条 对违规违纪的新闻采编人员要按有关规定和纪律严肃查处。新闻采编人员有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记者证。凡被吊销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自吊销之日起5年之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在全国主要新闻单位试行,其他新闻单位参照试行。

人民新闻通讯社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布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对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通讯社各级单位,要精心组织记者、采编、编辑、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员、评论员、翻译等新闻采编人员,认真学习、全面落实这一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广泛开展科学理论教育,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强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的教育,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努力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要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认识世界,积极对待人生,正确实现个人价值;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新闻采编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人民新闻通讯社工作人员从业准则》和《人民新闻通讯社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恪守清正廉洁、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各级管理部门要将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规划,加大投入,分期分批,分级分类,切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二、切实提高保密意识。要教育新闻采编人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泄露自己知悉的党和国家秘密;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秘密文件、资料;不使用无保密保障的通讯方式传输党和国家秘密;不在家属、亲友、熟人和其他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党和国家秘密;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述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在社交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特殊情况确需携带的,应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因工作确需携带的,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不将阅办完毕的秘密文件、资料私自留存而不及时按规定清退、归档;不擅自复制或销毁秘密文件、资料。

三、认真把握违法违纪案件报道。报道违法违纪案件,要确保正确导向,克服负面影响,自觉遵守案件报道的纪律,注意案件报道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报道既要把握好度,也要把握好量,避免报道数量过多,表现形式不妥,内容选择不当,尺度把握不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要坚决制止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法,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和作案细节,坚决制止渲染凶杀、血腥、暴力、色情等情节,坚决制止详细描写公安人员破案过程和破案细节。

四、认真把握涉外宣传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对外工作方针,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的真实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现我国各族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坚持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从海外受众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遵循外宣工作特点和规律,拓宽外宣工作领域和渠道,改进外宣工作方式和方法。采编涉外新闻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和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贯彻我国对外政策,遵守对外宣传纪律,与中央对外口径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出现任何杂音和噪音。

五、慎重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报道。要认真把握党的民族宗教基本观点、基本政策和基本常识,既要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又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采编、刊播民族宗教问题的报道,要遵守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规,杜绝在宣传中出现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和伤害少数民族、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对涉及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慎重把握,及时请示有关主管部门。

六、依法维护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要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维护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不得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采访意外事件,应顾及受害人及亲属的感受,在提问和录音、录像时应避免对其心理造成伤害。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宣传。

七、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采编涉及未成年人的负面报道,要遵守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未获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一般不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址、肖像等能够辨别和推断其真实身份的信息和音像资料。不动员未成年人参与可能损害他们性格和感情的节目;对有可能被未成年人模仿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报道内容和播出形式要加以防范;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予公开报道。各个部门不能借报道新闻、宣传法制之名展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能为了追求收听率和收视率而公开披露未成年人的犯罪细节、作案方式。特殊情况需要报道的,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处理。

八、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仔细辨别事实真相,谨慎选择报道角度,精心组织采访活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和夸大事实。要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要认真核实报道内容,不得拔高、想象和夸大新闻事实。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如发现报道错误,应立即公开予以更正。新闻采编人员采访报道的新闻和节目要实行实名制,即在采访报道中必须使用真实姓名,切实对所采访的报道、制作的节目、撰写的文章负起责任。要坚决杜绝虚假不实报道。

九、切实搞好司法审判的报道。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法院的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司法审判的报道,要考虑社会效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不得干预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的调解,不得干预正常的司法审判活动;不应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判决,不偏袒诉讼任何一方;案件判决前,不作定罪、定性报道;不针对法庭审判活动进行暗访;报道公开审理的案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在报道有争议的内容时,要认真核对事实,充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准确把握分寸。对一些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备受关注的重特大案件审判的报道,要严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报告。

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要教育新闻采编人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紧密联系火热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实反映时代精神,全面体现时代特色。要进一步改进新闻宣传,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提高质量,讲求效果;要进一步搞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进一步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使舆论监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 十

一、努力改进报道文风。要切实提高引导水平,讲究宣传艺术,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疏通引导的方法,做好各种新闻报道工作。要善于把握时机、把握节奏、把握分寸,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力求用鲜活的语言解开思想的困惑,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把思想和艺术、继承和发展、严谨与生动、科学与趣味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适应群众的口味、满足群众的需要,深入浅出、入脑入耳,可亲可信。要扩大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做到新闻数量多、时效快、文笔好、价值高,确保新闻报道言之有物、内容充实、信息丰富。

十二、在新闻报道中实行回避制度。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报道活动时,如遇以下情形应实行回避,并不得对稿件的采集、编发、刊播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新闻采编人员采访报道涉及地区系本人出生地、曾长期工作或生活所在地;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属于素有往来的朋友、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存在具体的经济、名誉等利益关系。

十三、实行轮岗交流和任职回避。通讯社各级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工作站主任等),实行任期轮岗制和任职回避制。各级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任职满8年的,应当轮岗交流或易地安排工作。通讯社新闻采编人员不得被派往本人出生地、曾长期工作地或生活所在地担任本单位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十四、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要坚决杜绝各种有偿新闻行为。不得利用工作、身份之便直接或间接地为本人、亲属及其他人谋取私利;不得接受可能影响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宴请和馈赠;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和借用采访对象的任何钱物;不得在采访报道活动中提出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个人要求;不得从事与职业有关的有偿中介活动;不得经商办企业;不得在无隶属关系的其他新闻单位或经济组织兼职取酬。新闻采编不得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不得私自从事未经批准的节目主持、录音、录像、配音工作及以个人赢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十五、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相分开。要严格实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相分开的规定。不得以记者、编辑、审稿人、制片人、主持人、通讯员等身份拉广告,不得以新闻报道换取广告,不得以新闻形式变相播发广告内容,不得为经营谋利操纵新闻报道。不得要求被采访报道者为自己、亲属和本部门、本单位提供经费、报酬等,更不得以批评曝光为由强迫被采访者投放广告、提供赞助,或为自己谋取私利。

十六、规范证件管理和使用。要做好采编资格认定工作,切实加强新闻采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讯社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做好对已在岗并符合条件的采编及通讯员的执业资格审核认定工作,保证审核质量;对其他需要取得新闻采编资格的人员要按照国家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执业资格考试。要确保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执业资格注册、颁证制度。要严格执行延续及变更注册的程序和要求,建立持证人员的不良记录档案,建立网络查询监控系统。对使用假新闻采编人员证件或冒充记者的人员要严肃查处。人民新闻通讯社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十七、违规违纪的查处规定。对违规违纪的新闻采编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纪律严肃查处。新闻采编人员有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新闻采编人员证件。凡被吊销新闻采编人员证件的人员,自吊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十八、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在人民新闻通讯社各部门试行,下属其他新闻单位参照试行。

第三篇:什么是新闻

要想理解新闻的含义,必先弄懂新闻的概念

何为新闻?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评论等体裁的统称。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运用的一种文体。

详细解释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分类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社论、录音新闻等,狭义的专指消息。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内容由热闻网http://提供

第四篇:《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特点、结构、传播媒体,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和初步的传媒素养;

②指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尝试写作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培养学生初步的传媒素养,并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特点、结构、传播媒体;

②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尝试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从而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注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的设计,要注意融合三个维度,不能割裂、油水分离、甚至相互冲突。)

4、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师方法指导与学生写作训练相结合)

1、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新闻材料从而得出关于新闻相关知识的结论,从而加深对新闻的认识;

2、指导学生尝试写作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从而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闻传媒

1、调查采访:

(教师模仿报社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

(1)你经常看新闻吗?说说看新闻的好处?

看新闻很重要:

(1)获取信息,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作文素材)

(2)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思想的洞察力。(分析与预见册能力)

(2)你最喜欢通过什么传播媒体看新闻?说说你喜欢的这种传媒有什么特点?

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

报纸:

①容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

②有很强的阅读自由度

③适合于尝试解释信息

④缺点:时效性差,读者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

电视:

①长于纪实再现,时效性强

②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按顺序播放,选择性差

广播:

①用描述性话语,创造视觉图像,使人身临其境

②口语化,重复关键信息

③缺点: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按顺序播放,选择性差

网络:

①快速,及时(滚动报道,即时翻新)

②网络新闻标题比传统新闻标题更简洁和追求眼球效应(分层隐藏,由页到层的革命)

③网络报道生动活泼,趣味性更强

④网络新闻往往是动态的、联系的

⑤网络新闻更为多样,报道更为立体(滚动新闻、视频、图片、相关资料、评论)

⑥网络新闻发挥技术优势,增强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的互动(评论栏、评分栏)

2、展开辩论:

辩题:网络媒介会不会代替报纸?

正方:报纸会灭亡

反方:报纸不会灭亡

正方:

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网络新闻及时性强,可以滚动报道,即时翻新。

网络新闻不需要纸,更适合环境保护的需要。

反方:

报纸可以在公交车上阅读。

阅读网络新闻所需要的设备(如电脑)成本太高,报纸便宜。

报纸是言行商投放广告的理想媒介。

网上阅读对视力有损害。

目前,二者是各占一部分秋色,甚至可以相互借助、共同发展。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媒介会不会彻底击败报纸,就要靠时间来检验了。

二、新闻的定义

讨论探究:

提供几组关于“新闻”的解释,探讨“新闻”的含义。

1、关于“新闻”概念的几种解释,说说你的理解:

(1)《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评:1是狭义的新闻体裁“消息”;2是新发生的事件本身。)

(2)《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评:1是广义的各种新闻体裁作品;2是新奇事件本身。)

(3)新闻(news)就是东(East)西(West)南(Spitj)北(North)四面八方的信息汇集。

(评:指各种新信息(事件)本身。)

(4)新闻就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

(评:指异常性事件的报道。)

(5)“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评:指异常性事件本身。)

(6)韦氏百科全书:第一,它指“消息”,凡是最近发生的事儿、新知识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评:1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2是广义的新闻。)

2、探究归纳“新闻”这一概念的三方面的基本含义:

(1)一是新闻的实质特征,有人概括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评:即新发生、新发现的事件本身)

(2)二是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形式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定、报告等;

(评:即广义新闻各种体裁作品)

(3)三是专指消息这种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

(评:即狭义新闻体裁“消息”)

我们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一书侧重于第二层含义,即主要指的是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评:即广义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1、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把一个事件报道明确,必须要说清楚哪些要素?

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性文体,记叙的六要素也就是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5W+H”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可概括为一句话: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2、训练: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1)阅读下面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中新网 7月6日 电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定于 2008年7月8日 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一张。纪念钞面值10元,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Who陈述对象:中国人民银行

What做何事:发行奥运纪念钞

When何时: 7月8日

再补充其他关注要点:面值10元,等值流通

答案:一句话新闻: 7月8日 央行将发行10元奥运纪念钞,具有流通职能。

(2)全国高考试题:

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①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②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③这颗恒星被编为HE0107—5240。④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Who陈述对象: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

What做何事: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恒星

再补充其他关注要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三、新闻的特点

1、真实性:

(1)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准则,是新闻的生命。

例①:国外媒体充满偏见的假新闻。

记者调查揭穿**所谓“中国军人扮僧侣”谎言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4月5日 播出):日前,有国外媒体称:有中国军人扮成僧侣,并刊登出一幅“数十名武警手里抱着喇嘛的僧袍”的照片。一经刊出,即引起很多网友的质疑。最后确认,这是一张2001年拍摄的照片,与“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完全无关。

照片一发出就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记者围绕这张照片进行了调查。

确认这张照片是2001年9月,武警西藏总队官兵在拍摄电影《天脉传奇》过程中,充当群众演员,分发演出服时拍摄的。记者找到了照片中的两位战士。他叫刘鹏勃,当年是一级士官,现在已经提干担任武警拉萨支队某中队副指导员。

武警拉萨支队某中队副指导员刘鹏勃:当时这士官就是我。这个照片是2001年9月中旬,我们参加《天脉传奇》这个电影充当的群众演员,这张照片具体内容就是我们当时在领取剧服,当时我们穿的是八七式军服,面料是布的,我们现在,2006年5月1号以后,我们部队的服装已经换了,换成仿毛料的,当时还没有胸标,我们现在有胸标,还有臂章。

照片上的这名战士名叫邵洪,2004年12月他就已经复员,现在在拉萨市工作。

退伍战士邵洪:2001年9月份,中旬拍的《天脉传奇》,主要是当时天气比较热,就是穿的夏常服,八七式的,而且当时的周围的群众都穿得比较单薄

另据记者调查,照片中三轮车上蓝色帘布是2004年10月份以前的款式。2004年月10月以后,拉萨市的人力三轮车全部统一使用这种蓝、红、绿相间的帘布。

(让学生说):国际影响,对中国形象的贬损!

例②:周老虎假新闻事件。

《华南虎照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12日 ,陕西省林业厅公布华南虎照,称在镇坪发现野生华南虎;

10月15日 ,有网友质疑照片经过合成而出,一时间被热捧;

10月23日 ,周正龙与陕西林业厅一行向国家林业局汇报“拍虎经过”;

11月16日 ,四川一网友指出虎照原型出自一幅年画;

12月3日 ,包括神探李昌钰在内的六方专家共同为虎照鉴定,得出照片中老虎为假老虎;

2008年1月14日 ,国家林业局专家赴镇坪调查;

2月3日 ,陕西林业厅就未按程序草率发布华南虎信息向公众致歉;

6月29日 ,陕西省政府宣布华南虎照系周正龙造假。

2008年6月29日 上午10点,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结果:

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涉嫌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华南虎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公务人员受到处理,其中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孙承骞被免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被撤职;陕西省林业厅去年10月做出的“周正龙提供的华南虎照片是真实的”和“对周正龙奖励2万元”的行政决定被撤消;陕西省镇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干部李骞因虚造华南虎照片勘验报告等严重失职行为被开除公职。

(让学生说)“周老虎”假新闻的影响:

1、“周老虎”这条假新闻欺骗了13亿中国人,在国内外造成巨大恶劣影响:不单是败坏了陕西的形象,更是政府公信力的丧失!重创了中国新闻的真实性,重创了政府的诚信!给中国政府形象带来很大的危害!国人还相信国内的新闻和各级政府吗?国外还相信中国人、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事情吗?

陕西的政府官员为什么一路开绿灯?第一,我们不排除他合谋的可能性,就是合谋策划制造陕西镇平有野生华南虎这样一个假象,来向中央骗取巨额拨款,要成立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一方面就是说,他没有和周正龙合谋造假,但是他在这个照片的过程中故意放纵了这个行为,甚至把他推到前台来,让上级也好,让人民也好,以为这有野生华南虎,然后来提升他的政绩,或者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周老虎”事件的所谓水落石出,再一次证明了网络力量和民意表达的强大,从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1)促使 2008年5月1日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行,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2)最后中央介入,处罚了13名政府公务员!坚持正义的信念:假丑恶必败,真善美必胜!

(3)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要一致。

讨论探究:

书本:“里根儿子领取失业救济金”新闻事件的不同标题与不同解读?

学生讨论回答。(不同媒体的报道倾向:媒体观点倾向)

结论:

倾向性:经过主观选择和加工,受生活背景、文化程度、习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要一致。

(3)“合理的想象”并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讨论探究:

书本:帽子与头发,黄继光的心理活动。

结论:

新闻界基本达成共识:“合理的想象”并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时效性:

简单的说,就是新和快。要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件,而且报道的速度要快。

上午的头条,就是下午的末版;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3、重要性:

信息:有的有用,有的无用。

新闻重要性:要满足读者需要,也就是看新闻的人很关心的,或对他来说有帮助的。

4、其他:

以书上《14岁的小斌在网上玩游戏》为例,让学生谈感受说特点:

(1)新鲜感(独特,新颖)

(2)异常性(独特,新颖,不同一般人一般事,还包括趣味性、可读性、人情味)

(3)接近性(年龄、身份、心理、事件)

(4)显著性(在接近性基础上而比较特殊的一个)

四、新闻的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①标题: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

④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⑤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2、新闻报道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在所有新闻要素中,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

“七秒钟效应”: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如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中,突出了“七秒钟效应”。

3、训练:拟写新闻导语(压缩语段)

指导: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中,突出了“七秒钟效应”。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是导语“金字塔式”结构的最上层,是新闻的核心。

要求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可看作标题和正文之间的一个中介成份。

例①: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请拟写新闻导语(不超过100字)。

玉柴职工为抗震救灾捐款91万元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玉柴人的心。 5月15日 ,由党委和工会统一部署,玉柴集团举行了抗震救灾捐款仪式。公司领导晏平董事长、股司李天生总经理、集司古堂生副总经理、刘碧清副董事长、股司梁萍书记等公司领导带头捐款。各单位纷纷响应,在捐款中,物流公司捐款数额达9.2万元,销售公司捐款7.8万元,发动机一厂捐款6.2万元,地处外地的玉柴海南公司、厦门公司、专汽公司、桂林工程公司,以及从玉柴主辅分离的单位如服装公司、康源公司、纸品公司等也纷纷响应,积极捐款。

心系灾区,职工捐款热情高涨,纷纷奉献爱心,20 元,50元,100元,200元„„,金额不在多少,在于时刻牵挂灾区的爱心。吴宗海是玉柴冷加工厂的一名普通员工,家境并不宽裕的他,捐出1020元,朴实的他说,我通过电视看见四川大地震伤亡很惨重,感到很难过,看到很多人去抗震救灾,感到很感动,我只是捐一点钱,尽一点社会责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玉柴员工,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传递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现在,员工的捐款总额已上升至91万元,而捐款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答案:导语: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玉柴人的心。 5月15日 ,玉柴集团举行了抗震救灾捐款仪式,一万多名职工仅用一天时间就捐出91万余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赞歌。

例②:

全国高考题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2分)

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答案:仔细分析这段话的划线词语其实是比较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但是在“广播稿”这个外部语境的制约之下,好多地方就显得不得体了。“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赈灾”与“震灾”同音,听广播分不出来。“逾100万元之巨”不合通俗、口语化的文体要求,要改成“超过100万元”。括号中的话也不能读出来,也不符合“广播稿”的要求。

五、课堂总结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传媒,定义,要素,特点,结构),学会阅读新闻,养成多看新闻的习惯,积淀传媒素养。

(1)新闻传媒: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

(2)新闻定义: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3)新闻六要素:即“5W+H”: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概括为一句话: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4)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其他(新鲜感、异常性、接近性、显著性)

(5)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尝试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提高筛选、提炼新闻材料的敏锐性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1)拟写一句话新闻:

根据新闻六要素把主要新闻事实概括为凝练的一句话: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2)拟写新闻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

要求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第五篇:[新闻]未来的手机游戏趋势是什么?

[新闻]未来的手机游戏趋势是什么?.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1 。2D手游与3D手游

有人说现在是否应该就着手准备做3D手游了,是不是很快3D手游就会成为市场主流了。 不多说,那么先请看看日韩方面的手机游戏,可以说日韩那边无论手机的性能和开发人员的水平都高于国内很多,但其实发现他们依然是以2D手游为主。其实原因很简单,3D游戏需要性能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看看即使是热门掌机NDS的3D游戏除了几款如DQ,塞尔达画面稍好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惨不忍睹。

国内现在基本都是做JAVA手游,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的手机多,最大的缺点就是相对的手机多了五花八门,性能好的有,性能差的也有。这也就导致了在一些性能较差的手机上根本无法做3D游戏,这就是一个矛盾点。就是靠支持的手机型号多去赚钱,结果做了3D 游戏支持的手机型号又少了……所以说如果做JAVA手游搞3D游戏是划不来的,当然如果是为了打公司品牌,树立公司亮点啥的就另当别论了。

笔者认为如果国内继续JAVA是主流,那么3年之内2D手游仍然炙手可热。当然如果像 android,IPHONE等在国内突起快速的淘汰掉了JAVA那就另当别论了,或者说那些垃圾机型全部OVER,顶替上的全是高性能大屏机器。不过估计难,没办法谁叫诺基亚质量那么好不容易坏呢= =!(不坏当然也就不舍得丢了买新的了……),而且事实证明在像IPHONE这么大屏幕的机器上实现3D游戏效果才会比较好,目前国内的普遍手机屏幕大小很难展现3D的华丽效果,不过的确这是一个趋势,3-5年后随着手机性能的慢慢提升,3D手游肯定会在国内异军突起。

当然了专心搞2D游戏的哥们也不用太在意(这里特指美术),就算从FC开始如今已过了30余年了,依然有很多的精美2D游戏充实着市场(像网游DNF,WII的妖刀村正等等)。

2。 单机手游与手机网游

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公司做手机网游了,也导致有人说以后会不会全是手机网游的天下,手机单机游戏就此没落。

笔者认为不会,首先单机游戏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无论PC还是TVGAME或是掌机。之所以国内PC单机游戏没落其实最大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D版,如果手机单机游戏把D版这块整顿好即可,毕竟单机游戏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提供给大家,且拥有比手机网游更好的画面表现效果。 而网游的游戏类型则会比较局限,当然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手机网游随着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与3G的到来也的确是趋势,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分这块羹。

不过目前有些网游得设计理念笔者认为存在一些问题,手机网游不同于PC传统网游,玩家多数无法长时间于游戏众呆上个4-5个小时,就算玩家愿意估计手机也没电了……呵呵,不过相比如果参考时下流行的WEBGAME的设计方式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呵呵,这里就不详细解说了~单机手游并不会没落,只会和手机网游更加平衡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