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教学中造型设计的创新思维
创意思维 (Greative Idea) 既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 是人们针对某一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性的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最有效的生活手段, 也是设计行业生存的根本!
当前中国城市迅速扩张和建设, 公共设施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难解之缘。作为城市家具的公共设施, 起到类似家装设计中家具的作用, 为主人生活提供方便, 是主人品位的象征, 若把城市比喻成家, 公共设施就是城市的家具和点缀, 就如平面设计中的点要素,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公共设施逐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设计出符合城市形象又新颖的设施是未来设计人员的目标, 那又如何去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造型创新思维?
1 公共设施研究的范围
城市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用于室内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如在公共与半公共的场所的休息设施、照明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信息设施等。由于其放置于公共环境中, 又有公众的参与, 便与环境、人的行为都产生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又称环境设施。环境设施为适应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和信息情报职能的迅速扩大趋势,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处于不断消亡与产生、更新与变异的交替演化中, 但无论如何变化, 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对于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中, 本身作为一种产品形式的公共设施, 个体造型的设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公共设施设计流程中的创新思维体现
从某种角度讲, 公共设施设计是工业设计的近亲, 公共设施产品在功能、原理、外观形态、人机操作、制造工艺和材料、施工、维护等方面的创新, 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特性和产品的最终质量。创新思维不仅出现在产品设计的构思过程中, 而应该在整个设计流程系统中。
从市场调研→分析问题→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及施工。这一系列环节中都应该有创新意识的体现。
2.1 调研环节
资料收集是设计流程的第一步。公共设施设计有基于环境设计的特色, 除同类产品本身属性调研外, 还需要搜集设施所处环境资料, 分析环境及人群行为方式。分析人群行为需求时,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设想, 如调研中发现周边人群不再使用公共电话机, 而使用3G移动设备交流, 人们在开放空间使用设备时是否需要一个暂时安静的隔音小空间、是否可以随时随地取得方便的通信, 如数码岛的构想 (如图1) , 鼓励学生有意识的寻找类似的创新调查方向。
2.2 设计构思
构思阶段中, 教师总会设定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假设需要设计休息椅如果直接给定“请设计一款街道旁供人休息的座椅”那么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便是几条腿、一个面加靠背。而如果将创新思维运用到这个环节, 用发散式的思维提问题:“请设计一款街道旁能将人舒适托起暂时休息的物品。”那么结果超乎想象, 承载形式有悬吊式、悬浮式、漂移式;实体造型有:圆的、方的、球体的、雕塑式等;从人的休息方式来看, 可以趴着、依靠着、坐着休息等。
2.3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是造型设计的重要环节, 材料本身的属性、给人以视觉、触觉等方面的不同心里感受, 赋予产品新的材质会使其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根据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当地的地域特色, 以及设施的经济性方面来创新分析。在新材料革新及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 我们将材料创新应用在刚劲铁骨的城市建筑中, 出现清新自然舒适的原木色休息椅, 会给人们自然舒服亲切的感觉 (如图2) ;再如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就地取材, 某地盛产鹅卵石, 设计师利用鹅卵石设计的凉亭、喷泉、座椅等。
2.4 结构处理
不同的结构变化会使设施使用更方便。如在休息座椅设计、路障、指示等设施中, 我们可以引入模块化、标准化的理念使设施变得更加方便使用和维护, 设计师只需要设计其中个体零件造型, 然后通过单件的组合, 形成许多不同造型的设施, 这种结构的创新不仅可以根据设施安放环境调节长度、形状、色彩组合, 还有便于维修的优势, 既经济又方便。
3 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意能够引起物质世界的变动, 首先是由于创意的“新”:新观念、新方法、新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思维的“超越性”, 但又有差别, 人的思维受到许多制约, 比如, 客观环境、教育背景、生理状态等方面。思维训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活动。
3.1 问题分析法 (属性分析)
对设施本身属性、设施所处环境、使用人群进行罗列分析, 提出问题。不同属性分析, 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 比如从功能、造型、审美、经济、缺点等分析, 自然激发出新的方案。功能分析:可以将同类设施的使用方法、性能、作用罗列出来, 如卫生设施中垃圾箱的开口形式、容积大小、回收方式等;造型分析:把设施形态、色彩、材质的属性罗列;审美分析:把环境内人群的审美取向进行罗列, 如宁夏属于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 这里的人会喜欢哪些颜色、周边建筑形态 (如图3) 。经济性分析:将设施材料选择、施工、维护等罗列;缺点分析:对现有设施应采用“吹毛求疵”的态度去列举缺点, 针对所提出的缺点改进方案, 引导学生提出设施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材料使用不当等问题。
3.2 发散思维
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 求该问题的尽量多的各式各样的可能解, 这种思维过程称为发散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而言, 运用发散思维, 做出非习惯性联想、化好似、无关为有关。再结合反向思维, 如果设计休息设施, 教学训练中问:“什么东西不能坐?”, 回答:蜜蜂、仙人掌、刷子、耳机等。这样会有学生将与座椅无关的刷子、耳机 (如图4) 等联系在一起, 设计出新颖的造型。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在寻求某一问题的不确定答案中, 过渡到收敛思维。
3.3 集群思维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人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产品开发中大家最熟悉的便是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奥斯本于19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的, 是以取代当时效率低下的企业新产品开发讨论会。操作方法是:针对解决的问题开6~12人小型会议, 与会者按照延缓批判、数量孕育质量等原则和要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 无拘无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 使创意激情、冲动、智慧能达到互相激荡、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这种教学训练效果最为明显。如:设计路边的照明设施, 就设施造型及能源来源提出明确的问题:“什么东西可以发光?”学生们思维活跃, 争相回答说:萤火虫、荧光棒、太阳、电灯、夜明珠、灯笼、火柴、摩擦、镜面反光、金子、晚上狼的眼睛、钻石等, 而后记录员将结果整理, 与会的同学再通过整理得到的信息在头脑中构思, 如:有人会提出一种遇到阳光会自动展开接收阳光并储能, 到了夜晚变收回成可以发光的球体造型的照明设施。
3.4 设问法
设问法是通过围绕设施提出问题, 从而改进设计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奥斯本设问法, 即5W1H法, 具有为Why (目的) 、What (本质) 、When (时间) 、Wher e (空间) 、Who (对象) 、How (状态) 。是从以下6个方面来设问的:现有设施还有其他用途吗?改变一下会怎样?如放大、缩小、变软、变硬、增加、删除、局部反转倒置等。能否利用其他方面的设想?可借鉴和模仿;用其他东西替换会怎样?材料、工艺、制造结构等;反过来会怎样?上下、前后、内外运动方向等;重新组合成立吗?功能、目的、构想、材料、部件等。例如在设计一个照明设施时, 提出“能不能将路灯的灯杆替换别的材料?”有学生尝试将路灯底座灯杆换成便宜的建筑材料, 新造型的路灯便诞生了。
3.5 科学幻想法
科学幻想是一种依靠把未来科学技术和创造性想象力揉合成一体来捕捉现实世界的另一条途径。就像我们看到的科幻电影, 类似《第五元素》等中的未来数字化城市, 作品中大量出现了对未来城市预测的科学幻想设施、街道, 若干年后我们的城市建设会是怎样?因为科技在进步, 新的能源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出现, 就如芯片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一样。数字化城市建设就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该幻想磁悬浮式的公路、立体式的街道、智能化的道路照明设施、快速的身份识别系统、便利的信息交流设备、更舒适的休息服务系统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 一切皆有可能, 类似于目前已经实施的, 许多公共出入口处红外线识别系统、红外线垃圾箱、磁悬浮列车等等。
摘要:公共设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 创新思维应存在于其设计系统中, 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公共设施,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 刘伟元.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S].科技资讯, 2006.
[2] 薛文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
[3] 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4] 吴翔.产品系统化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5] 张琲.产品创新设计与思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 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